赵构二话不说,就把陈东杀了。
现在他还要杀岳飞,杀了岳飞才能跟金人和谈。事实上两个月以后达成的和约,也只是约定归还徽宗的灵柩,以及高宗的生母。钦宗的事,提都没人提。
左二为鄂王岳飞。左四为循王张俊,后主和,与秦桧合谋陷害岳飞。右二为鄜王刘光世,后引疾罢去兵权。右四为蕲王韩世忠,辞官忧愤而死。
但,这里面还是有问题。
比方说,韩世忠也是主张抗金的,怎么没事?
因为没有刺激高宗,而岳飞是刺激了的。要知道,当时金人有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才是让高宗恨到骨头里的事。岳家军?大宋军队怎么能姓岳?谁的江山呀? [43]
这就直接触犯了制约武将的祖宗家法,因此手握重兵的三大将领张俊、岳飞和韩世忠,在冤案发生之前都被解除了兵权。只不过,张俊投靠了秦桧,韩世忠则立马把自己变成闲杂人等,唯独岳飞是心腹之患。因此,在收复中原和保住皇权之间,高宗没有片刻犹豫就选定了后者。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只要这江山仍然姓赵,只有半壁又何妨!
如此之深的心机,秦桧才懂吧?
也许。
但,这样的王朝不亡,恐怕也天理不容。
[33] 以上见《宋史》之《高宗本纪六》《岳飞传》《何铸传》《秦桧传》《万俟卨传》。
[34] 见《宋史》之《韩世忠传》《岳飞传》。
[35] 对于《宋史·秦桧传》的说法和民间传说,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有详细辩证,请参看。所引李纲语原文为:奉銮舆以北狩,岂人能为?持汉节而南归,殆天所相。
[36] 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陆游书中所说的监军,据何忠礼《南宋全史》(一)考证即完颜昌。
[37] 文徵明《满江红》。这首词有不同版本,此处与碑文不一。但诗家自己改词乃常有之事,不必纠缠。
[38]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所引史料。
[39] 见《宋史·何铸传》。
[40] 见《宋史·岳飞传》。
[41]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
[42] 见《系年要录》卷八建炎元年八月壬午日条及注。
[43] 金人语见《宋史·岳飞传》。
最后一幕
南宋终于灭亡了,但不是亡于女真,而是蒙古。
蒙古人的崛起将在下一卷《铁血蒙元》再讲,这里要说的是:不长记性的宋人把靖康之难的故事又演了一遍,只不过辽换成了金,女真换成了蒙古,耗时也更久。
当然,更早成为牺牲品的,是女真人的金。
金是在西夏灭亡之后大祸临头的。在两宋时期,由于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南北对峙,有三个地区渔翁得利,基本上版图不变,这就是大理、吐蕃和西夏。但是成吉思汗的野心和能力显然超过完颜阿骨打,在灭金之前先把西夏灭了。尽管这“一代天骄”也病死军中,他的继承人窝阔台却不是素食主义者,很快就兵临金的南京城下。
没错,金的南京就是宋的东京——开封。
同一王朝有多个京城,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
宋四京
东京开封府 今河南省开封市
西京河南府 今河南省洛阳市
南京应天府 今河南省商丘市
北京大名府 今河北省大名县
辽五京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中京大定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
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省辽阳市
西京大同府 今山西省大同市
南京析津府 今北京市,又称燕京
金六京
上京会宁府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省辽阳市
北京大定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
中都大兴府 今北京市,又称燕京
西京大同府 今山西省大同市
南京开封府 今河南省开封市
当然,这些名字也有改来改去的。比方说,金天眷元年(1138)以会宁府为上京,上京临潢府就改称北京。到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又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哈哈哈,辽的中京是金的北京,辽的南京是金的中都,金的南京是宋的东京,这很有意思。 [44]
也就是说,女真人南移的幅度远远大于契丹。
南移固然因为宋节节败退,也因为蒙古咄咄逼人。因此金人迁到他们的南京没过多久,不幸的开封又要为一个王朝送终。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面临灭顶之灾的女真人把南宋看作了救命稻草,逃到蔡州的末代皇帝金哀宗派使节到杭州求援说:蒙古军已经灭国四十。西夏亡了轮到我,我亡了轮到宋。唇亡齿寒,救我大金就是救你大宋! [45]
南宋当然不会伸出援手。相反,他们认为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不妨趁火打劫,收复中原。于是,宋军与蒙军会师蔡州,金哀宗兵败自杀。他说:自古没有不亡之国,更少见不被羞辱的亡国之君。朕绝不会让自己落入敌手! [46]
呵呵,倒是个爷们!
自以为得计的南宋却没有占到一毛钱便宜,反倒不得不面对蒙古人的虎狼之师。金哀宗说得一点都不错,灭亡了金以后,宋便成了成吉思汗子孙们的新猎物。宋蒙之间的战争迅速展开,而且一打就是四十五年。
不能不钦佩南宋的坚忍不拔。要知道,蒙古军团在中亚灭亡花剌子模,在东欧灭亡基辅公国,在中东灭亡阿拉伯帝国可都没花那么多时间。没错,他们打的是世界大战。后来被称为元世祖的忽必烈,不过是中国战区的司令长官。
然而南宋还是亡了。
亡国的原因很多。比方说,军人受到歧视,文臣又内讧不止,皇帝还自作聪明。实际上,金哀宗来求援时,南宋是应该帮他一把的。有一个金在宋蒙之间做缓冲,就算要亡也没那么快吧?说不定蒙古人就到欧洲安居乐业去了。他们在侵略日本和越南时碰了钉子,不就收手了吗?
南宋的统治集团却没有全球视野,甚至未必很清楚蒙古军团的战线拉得有多长,又固守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还错误地理解了远交近攻。他们忘记了,这可是强者才能使用的策略。当年的秦王国就是这样兼并天下的,联蒙灭金的宋则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变成了孤立无援只能挨打的齐。
蒙古人就幸运得多。
南宋开庆元年(1259)七月,蒙古第三任可汗蒙哥在重庆钓鱼城遭遇顽强抵抗而阵亡。次年三月二十四日,他的弟弟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即可汗位。尽管此人汗位的合法性一直遭到质疑,但不可否认,忽必烈不但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当年四月初一,也就是他即位的七天之后,忽必烈就建立了中书省。五月十九日,又确定该年的年号为中统。这些可都是蒙古没有的。至于他在十一年以后取《周易》之“乾元”意义改国号为大元,就更是向中华文化学习,将蒙古的政权从里到外都开始汉化了。 [47]
据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临安被攻破后,宋军一路败退,途经福州、泉州、潮州、惠州、崖山。崖山一役,小皇帝投海,流亡政府彻底溃散,中原政权终于为游牧民族所接手。
这样看,忽必烈更像中华皇帝而非蒙古可汗。
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宋的命运在此刻已被决定。事实上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有人献上了灭宋之策,那就是先攻占襄阳,然后顺江而下直取临安。在此之前已经灭亡了大理国的忽必烈深以为然,杭州也在此刻被他看作了盘中餐。 [48]
公元1274年,也就是南宋咸淳十年、大元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即可汗位近十四年,并且已经改国号为大元的忽必烈宣布正式定都今天的北京,这座城市也由金中都变成了元大都。此后它一直是忽必烈所建之元政权的政治中心,被尊为上都的开平则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就在这一年六月,忽必烈下令伐宋。
担任前线总指挥的是丞相伯颜。这是个儒雅的人,忽必烈的指令则是不要滥杀无辜。世祖对伯颜说:当年宋太祖的大将曹彬平定江南,靠的是不嗜杀,朕希望你向他学习。 [49]
伯颜似乎也做到了,至少最后一幕是这样。
事实上当伯颜的三路大军逼近临安时,南宋当局陷入了空前的绝境:前方不断传来战败的消息,行使皇权的则是五岁的小皇帝和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这个时候,伯颜如果要动粗,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是他没有。他一面重申并严明军纪,一面不紧不慢地接待络绎不绝的南宋使节,同时温文尔雅又毫不动摇地打消他们请求退兵的痴心妄想。
给钱?对不起,不行!
称侄?对不起,不行!
称孙?对不起,不行!
称臣?对不起,还是不行! [50]
伯颜甚至这样对来使说:赵宋江山原本就是从孤儿寡母那里得来的,现在丢失在孤儿寡母手里,岂非天意? [51]
这就明确地宣示了忽必烈的旨意:此行的目的不是掠夺也不是泄愤,而是要接管政权。不管远在他乡的蒙古贵族和同胞们怎么想,我忽必烈就是要做中华皇帝!
当然,蒙古帝国的可汗之位,也不出让。
对此,忽必烈信心满满,伯颜也稳坐钓台。毕竟,拿下临安已如囊中探物,南方的冬季对蒙古人也正合适。十一月出兵的伯颜完全可以耐心等到开春,犯不着大开杀戒,弄得自己身上血迹斑斑,很不像开创新时代的样子。
南宋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却只有投降,并被蒙古军带回了元上都。传国玉玺、礼器乐器和图书资料也被带走,南宋在实质上已经灭亡,时间是德祐二年(1276)三月。
伯颜也回朝了。但除了随身行李,什么都没带。实际上他在建康时,就曾经赋诗明志: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现在,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52]
这可真是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下的是诸多谜团:南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如果很差,为什么会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如果很强,又为什么会土崩瓦解,坍塌得就像被恐怖分子袭击的世贸大楼?
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我们的办法,则是走进去仔细看看。
只不过,故事只能倒过来,从南宋之亡说起。
[44] 请参看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有关条目。
[45] 见《金史·哀宗本纪下》。但该书原文称蒙古为大元,则非是。按蒙古人称元是在忽必烈即位之后,此处应从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绍定六年九月辛酉日条。
[46] 见《金史·哀宗本纪下》。
[47] 蒙哥之死有各种说法,何忠礼《南宋全史》(二)认为系在作战时中弹受伤而死,今从之。忽必烈的即位、建省、建元、改国号,见《元史》之《世祖本纪一》《世祖本纪四》。
[48] 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景定元年三月丙戌日条。
[49] 见《元史·伯颜传》。
[50] 见《宋史·瀛国公本纪》。
[51] 见《元史·伯颜传》。
[52] 见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十六。

第二章

繁华港湾
流亡政府
至元十三年(1276)五月初一,也就是已经投降的杭州小皇帝赵㬎(读如显)在元上都朝见忽必烈,并被册封为瀛国公的前一天,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州成立,改元景炎。皇帝赵昰(读如夏)是赵㬎的哥哥,八岁,后来庙号端宗。政府成员则有文天祥和陆秀夫,还有张世杰和陈宜中。
这不是团结的政府,因此也不是胜利的政府。
问题首先出在陈宜中。
陈宜中其实是应该对南宋之亡负政治责任的。伯颜所部紧逼临安之际,左丞相叛逃投敌,中央工作由右丞相陈宜中主持。当时,文天祥提出与张世杰合兵抗战,被拒绝。后来形势进一步恶化,张世杰又提出请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避难海上,自己和文天祥背城一战,也被陈宜中拒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