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弄人,大体如此。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大宋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时年二十一岁,是为宋高宗。张邦昌则被任命为太保,封郡王。当然,他最后还是被杀,罪名或起因却不是谋篡,而是与徽宗的某嫔妃关系暧昧。 [30]
当然这是后话。
此刻的赵构,最着急的还是站稳脚跟。所以,他在登基当天就改元建炎,意思是:建隆再造,以火克金。如此口号无疑鼓舞人心,但改元的迫不及待却透露了他的心思:尽快与靖康告别。那个年号不仅代表着耻辱,也代表着大宋合法的皇帝钦宗。不跟这倒霉鬼划清界限,自己就没有前途。
南宋,就这样匆匆拉开帷幕。
接下来的戏码是由流亡政府的不断流亡构成的。登基五个月后,高宗就从南京应天府移驾扬州。此后,他便堪称居无定所。尤其是头四年,甚至还一度漂泊在海上。直到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才算是安定下来。
这里面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
首先是公元1131年的改元。新年号叫绍兴,而且一直使用到高宗让位于皇太子,足足延续了三十二年。改元时所在的城市越州,也因此改名绍兴。这在明清两代之前是很不寻常的。过去皇帝都喜欢改元,赵构的列祖列宗也一样,比如徽宗就有六个年号。然而高宗对绍兴却是情有独钟,美滋滋地坚持到底。这当中难道没有奥秘?恐怕有吧?
那就来看时间表。
◎南宋之初大事年表
年 月 日 事件
建炎元年
(1127) 五月 初一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南宋始十月 初一 高宗移驾扬州
十二月 金人分三路南下伐宋
建炎三年
(1129) 二月 初三 金兵攻扬州,高宗披甲奔镇江十三 高宗至杭州
三月 初五 杭州兵变
四月 初一 高宗复位
五月 初一 高宗至常州
初四 高宗至镇江
初八 高宗至江宁,改江宁为建康
七月 升杭州为临安府
十月 初八 高宗至杭州
十七 高宗至越州
十二月 初二 高宗奔明州
十一 金兀术攻破临安府
十五 高宗乘船至定海
十九 高宗至昌国
二十四 金兀术攻破越州
二十六 高宗船驶往温州、台州
建炎四年
(1130) 正月 初二 金兵攻明州
初三 高宗至台州
十六 金兵破明州、定海
二十一 高宗泊温州港口
二月 金兵焚明州、杭州,大掠后北还
十七 高宗至温州
三月 十五 韩世忠大败金兀术于镇江
十九 高宗船离温州
四月 十二 高宗至越州
七月 二十七 金立刘豫为帝,国号齐
十月 初二 秦桧自金逃归
很清楚,从建炎元年到四年,高宗基本在路上。金人的想法很明确:只要灭了这小子,就永无后顾之忧。同样,赵构的思路也十分简单:存活下来就是胜利。于是他不惜疲于奔命,也要避其锋芒。最后,金人在屡屡扑空之后只好放弃努力,扶植了又一个伪政权了事。 [31]
这个国号大齐的伪政权,成立于建炎四年七月。
赵构马上明白,新时代可以开始了。继承就叫绍,崛起则叫兴,那就改元绍兴。只不过,他继承的不是王朝,只是王朝的名字。他要建设和振兴的,则是自己的江山。
没错,高宗一天都没想过要打回开封。
因此,伪齐政权垮台的第二年,他就定都杭州了。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件事。当然,南宋君臣部分在思想上,部分在口头上,仍然认为他们的首都是开封,因此杭州被称为行在所和临安府,也就是临时政府所在地。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没多少人把自己看作临时工。
但不管怎么说,定都杭州以后南宋稳定了下来。高宗皇帝固然不必颠沛流离,官员民众也都各得其所。事实上,杭州也确实是好地方。别的不说,单是那秀丽的风景、富饶的物产和舒适的生活,便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我们甚至只要读一句柳永的词,就知道杭州是多么令人神往: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2]
据说,正是这词,惹得金主完颜亮起了南下之心。
这当然只是一种说法。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完颜亮和宋高宗也不是文艺青年。对高宗来说,杭州的第一优点是安全。这座城市地处江河湖泊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带,也是浙东和京杭两大运河的终点站,交通便捷物流通畅,有利于商贸民生,不利于骑兵驰骋,岂非偏安守成的风水宝地?
所以,尽管南宋朝廷对定都问题曾经争论不休,但最后那些异议都烟消云散。直到德祐二年(1276)杭州被蒙古人占领,这里都一直是南宋的政治中心。宋高宗甚至在他五十六岁那年就交出皇位,自己躲到一边安享晚年。
这么说,宋金双方和平共处了?
是。但付出了沉重代价。
[22] 见(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卷二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条,又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七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条。
[23] 此事诸史记载不一,此处从黄以周等《拾补》卷五十九靖康二年二月辛未日条。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有详细描述,请参看。
[24]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所引诸史。
[25] 以上见李心传《系年要录》卷二、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七靖康二年二月癸酉日条。两书所载细节不一,今从《系年要录》。
[26] 以上见黄以周等《拾补》卷六十靖康二年三月辛卯日条及所引《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朝野佥言》,又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所引诸史。
[27] 以上见黄以周等《拾补》卷六十靖康二年三月丁酉日条,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所述。
[28] 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七,黄以周等《拾补》卷六十靖康二年四月甲子、丙寅、丁卯、庚午日条。
[29]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有关记述。
[30] 见《宋史》之《高宗本纪一》《张邦昌传》。
[31] 关于绍兴这个年号使用之久,日本历史学家小岛毅认为是一个谜,本书的解释则受到周时奋先生的启发。请参看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32] 柳永《望海潮》。
风波亭
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杀。
罪名,是谋反。
这是冤案,也是疑案。因为就连岳飞是怎么死的,都不清楚。元代脱脱等人所撰《宋史》之《高宗本纪六》宣称系皇帝下诏赐死,同书《岳飞传》却说:由于既没有口供又没有实证,这事拖到年底仍不能结案。当朝宰相秦桧就写了张便条送往狱中,狱中则向朝廷报告岳飞已死。
按照后一种说法,岳飞竟然是被暗杀的。后人甚至言之凿凿,声称地点就在最高法院大理寺中的风波亭。
所以,此案又叫风波狱。
不过在宋代史料中,并没有什么风波亭。
岳飞的罪名,当然也是莫须有。
据正史记载,抗金名将岳飞是在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被捕的,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负责审理此案的是大理寺卿周三畏和御史中丞何铸。然而两人审来审去,什么证据都没有,反倒确认岳飞是忠臣。当时,岳飞撕开衣服,背上赫然露出“尽忠报国”四个字的刺青,何铸不禁为之动容。
于是何铸向秦桧报告:这是冤案。
秦桧当然不会听他的,便换了监察御史万俟卨(读如莫其谢)做主审官。万俟卨立即捏造事实,宣称岳飞之子岳云与岳飞部将张宪书信往来图谋不轨。证据嘛,对不起,万俟卨的说法是:那些文件已经被烧掉了。 [33]
这就明明白白是诬陷。可惜,当时没有“疑罪从无”的观念,此案也并不可能因此撤销。另一位早就交出兵权闭门谢客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实在看不下去,不顾身家性命向秦桧提出质疑,询问此案究竟有何证据。
秦桧回答:证据没有,事情莫须有。 [34]
什么叫“莫须有”?
解释有好几种:可能有,应该有,必须有,等等。
那么,到底是哪种?
这就要看是谁要陷害岳飞。
传统的说法是秦桧和万俟卨,所以西湖边岳王庙里就有他们两人的跪像。至于犯罪动机,是万俟卨恨岳飞,秦桧则要跟金人议和。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传言:秦桧是女真人的卧底和奸细。他从大金回归南宋,是被派来的。
此话当真?
也只能说事出有因。
我们知道,秦桧在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五日被金人逮捕并带往北方。三年半以后,也就是建炎四年(1130)十月初二,却举家回到了南宋。尽管当时受到高宗君臣的欢迎和首肯,抗金领袖李纲甚至称赞他的南归乃得天相助,但是谋害岳飞以后,质疑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可惜,奸细一说查无实据。 [35]
相反,按照同时代人陆游的说法,秦桧的南归其实冒了风险。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却迟迟不敢动身。这时,一个跟他私交还不错的女真人问:为什么不向监军报告?
秦桧说:不敢。
那人说:你错了。我们女真重然诺,只要答应了就会替你担责任。只不过,你要是半路被抓,也不敢救。
秦桧便对左监军完颜昌直言相告。
完颜昌说:中丞当真要走吗?我们这里也有逃回大辽的契丹人,回去以后往往受到怀疑。秦公怎么保证能被南人视为忠诚呢?如果硬要走,我这里倒不必顾虑。
秦桧说:元帅也不必担心秦桧回去后的祸福。
完颜昌便默许了秦桧的逃离。 [36]
陆游这个说法比较靠谱。因为陆游的政治立场与秦桧是对立的,本人也受过秦桧排挤,没必要替秦桧护短。更何况完颜昌和那女真人的说法合情合理,并无可疑之处。
秦桧应该不是什么卧底。
再说就算是,岳飞也不是他能杀的。
对此,明代的文徵明早就另有主张: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37]
的确,以岳飞威望之高,区区一桧亦何能!
岳飞对秦桧的执政地位也不构成威胁,两人之间更没有深仇大恨。因此岳飞被害后,尽管有人煽风点火,怂恿秦桧斩草除根,秦桧却反倒出钱接济岳飞的子孙。显然,如果不是为了逢迎主子的旨意,这走狗不会变成疯狗。 [38]
罪魁祸首,只能是宋高宗。
事实上,当何铸向秦桧提出岳飞谋反是冤案时,秦桧的回答十分明确:此上意也!何铸也只好说:铸难道仅仅为了区区一个岳飞吗?强敌未灭而滥杀无辜名将,是会失去天下人心的,哪里能是江山社稷长久之计!
秦桧默然。 [39]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他的“莫须有”是什么意思了:皇上要杀人,需要理由吗?
莫须有,即不必有。
韩世忠当然明白,但还是悲愤难忍。他说:莫须有这三个字,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40]
对不起,高宗皇帝可不管这些,他就是要置岳飞父子于死地。所以,尽管万俟卨等人对岳云的判决只是流放,最后的结果却是斩首。举起屠刀的,还能是别人吗? [41]
那么,他又为什么要下此毒手?
文徵明的说法是: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是这样吗?
有道理,但不完全。
高宗赵构当然明白,他这个皇帝来历不明。他也清楚地记得,尽管称帝之后遥尊钦宗为渊圣皇帝,仍然有人质疑其合法性。太学生陈东甚至直言:圣上不该即位。试想,如果渊圣皇帝来归,请问陛下将何以自处?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