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立意要给琳琅一个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的婚礼。谁知还是被臭虫缠身,闹上门来。
琳琅明白他的意思,却冲着他微微一笑。自己又不是妙龄的少女了,岂会在意这种婚礼完美不完美之说?
再说,会一会陶慧茹那毒妇,可比在洞房里坐床独守有意思多了!
想到这,她落落大方道“你我已拜过天地成礼,我是你的妻子,既然是这宅院里的事情,便是我的事情,你不必跟她对峙,去陪客人饮酒去吧!”
司徒晟皱眉,不想让她一身喜服去处理这类腌臜事,可是琳琅却低声道:“不管怎样,她都曾经顶了你继母的名头,如此场合,谏官不少,都盯看着你的言行。我不是朝官,无知妇人一个。他们可没立场挑我的毛病。你只管饮酒去,乖,听话!可别过来,你来了,我就不好收场了。”
看她跟哄孩子一般的语调,司徒晟忍不住瞪了她一眼,可看她急不可耐要去门口的样子,他到底是点头,转身去了宴席。
而琳琅则是转身,将遮盖脸庞的珠帘径自挑开,对身后的冬雪和夏荷道:“走,上门口看看是哪一个没脸没皮,这等日子跑来沾亲带故!”
当一身绣金喜服的琳琅出现在门口时候,陶海盛在妹妹的撺掇下,正脸红脖子粗,扯着七爷的衣领子高声喝骂呢。
一旁围观的宾客也有不少。
七爷碍着他是文官,更是太子妃的亲老子,倒是不曾拧断他的手腕子,只是木着脸,任着他扯衣领子骂。
楚琳琅看了挑细眉扬声道:“陶大人,可是最近心火太旺,怎么跑到我府上来呼喝骂人了?”
陶海盛,转头看到新娘子居然出现在门口,便是一愣,突然也是想起,这毕竟是人家的婚礼,他这般高声呼喝,有些不给主人面子了。
不过他现在可是堂堂太子的岳丈,心里有底气得很,所以看见楚琳琅走来,也是余怒未消道:“还请楚夫人赎罪,并非我有意搅闹婚礼,实在是你府上的下人没有眼色,拦着我的侄儿和妹妹不让进。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奴才,真是不骂不行!”
楚琳琅走过去,亲自替七爷理了理凌乱的衣襟,然后又是恭谨向七爷福礼道:“七爷,您当年跟着杨老将军出生入死,就算老将军替你请命了府宅官位,您也婉言谢绝。猛将隋七千夫斩的盛名,当年军中谁人不知?当年您救了司徒大人从战场九死一生归来,他原本是想要将您当父辈长辈一般,养老送终的。可您却是闲不住,非要在府里担着差事,今日被人如此粗鲁谩骂,是我与司徒两个小辈不周,让人误会您是我府上下人了!”
她此话一出,顿时让周围的人一片哗然。这司徒府上,果然卧虎藏龙,就连看着像车夫门房的老头,竟然是昔日杨将军身边的功臣部将。
而如今,司徒夫人对这老者有多恭谨,就显得方才陶海盛有多么的粗俗无礼。
陶海盛也万万没料到,方才被他一口一个狗奴才叫着的黑瘦老头,竟然是司徒晟的救命恩人,是在府上养老的。
第124章 揭破迷雾
陶海盛方才狗奴才骂得太顺口, 一时有些骑虎难下,只能讷讷回转道:“是我无礼了,以为他是下人……早知这位是杨老将军身边的贴身部将……”
不待陶海盛说完下台阶的话, 楚琳琅已经转身看向了陶慧茹, 语调清冷道:“忘尘居士,且不论陛下一早就让你去了庙庵清修, 你不适合再踏入红尘, 就算你不是个出家人,也不该出现在司徒府宅上!”
陶慧茹当初是在太子的帮衬下,违抗了圣命,随后更是一走了之, 若真被陛下论处, 抗旨之罪难逃。
不过她心里并不太慌。因为她已经从陶海盛那里知道,老皇帝脑中风越发严重, 已经口眼歪斜, 说不出话来了。
这个时候, 皇帝就是风中的蜡烛,勉强熬度罢了,哪里会管顾她在不在庙庵这种小事!
如今太子已经开始掌控实权, 虽然她跟太子夫妻关系不睦。可她毕竟是陶雅姝的亲姑姑啊!
只要有哥哥撑腰, 陶雅姝总不能还没当上皇后, 就迫不及待地残害自己的亲姑姑吧!
今日就算再被抓回到庙庵里,她也全豁出去, 非得让司徒晟亲口承认了陶赞的兄弟身份不可!
赞儿无辜!他可什么坏事都没有做,理应承袭侯位, 为杨家延续香火!
想到这, 借着楚琳琅的话茬, 陶慧
茹扑通一声跪在了新娘子的面前,满脸泫然若泣道:“琳琅,千错万错,都是我之错。你和司徒晟那孩子要杀要剐都使得。你莫要因为怪我,而迁怒赞儿,他可是一心敬爱他的兄长,一直都为自己是我公公的孙儿自傲!今日他央着我们做长辈的带他来,也是要给兄长一份祝贺,别无他意啊!”
陶慧茹是惯会装柔弱的,她哭得凄楚,身段软得不行。
按照道理,她还真是楚琳琅的长辈,作长辈的跪晚辈,到哪都说不出道理来。
琳琅若是懂事识大体的,应该立刻搀扶起陶慧茹,平息了纷争,让丈夫的异性兄弟进门饮一杯水酒。
毕竟都是自家兄弟的恩怨,在这等场合闹开,就显得不识大体,没有当家主母的气度胸襟了。
可是琳琅却一脸淡然微笑,居高临下,冷冷瞥着哭得凄楚的老尼姑,又看看一脸尴尬的陶海盛,再瞟了一眼,从方才开始,就进入不了状况,半张着嘴,呆看着她的陶赞。
她笑了笑,先是命人去搀扶陶慧茹。可陶慧茹却表示,若不是琳琅亲口原谅她,她便长跪不起。
这种强按人原谅的路数,若是换了脸薄注重名声的女子,还真说不定有些效用。
可惜在琳琅这里,这种无赖行径是半点都容忍不得的。
她干脆任着陶慧茹跪着,语调清冷道:“忘尘居士,你好没道理。您今日没有请柬,就非要闯入司徒府上观礼,为难主人,而你又一口一个兄长弟弟的,又是从何处论起?我的夫君是由祖父临终托孤,过继给了友人司徒名下,承袭了司徒家的香火,是司徒家的嫡子。而你的儿子,当初为了明哲保身,跟你从了母性,过继到了陶家的族谱之上。我可从没听过过继出去的人,还能再跟本家称兄道弟。就算陶家不介意,可司徒大人却非见利忘义之人,你让他跟所谓的弟弟相认,是想陷司徒大人于不义?”
无论哪个朝代,过继香火,最忌讳的就是养大的儿子,却吵闹着要认祖归宗。
而司徒晟虽然为自己的祖父争得了陛下的正名平反,却拒绝了认祖归宗,不去继承杨老将军的侯位,继续留在司徒族谱上,以报答继母的养育之恩。
这等行事胸怀,任谁都得暗暗敬佩。
相比较之下,这陶慧茹让儿子反复横跳的行径,的确让人不齿!
一旁有人忍不住小声议论:“都是过继出去的,怎么论兄论弟?莫不是看司徒大人风光了,就厚着脸皮相认?”
陶慧茹被楚琳琅话里带刺的暗损,却是咬牙岿然不动:“当初赞儿改姓,全是我为了保全杨家的一点骨血,自作主张。他一心仰慕自己的祖父,一直在求着我帮他认祖归宗。杨家族人凋零。如今有着骨血关系的,也就是他们俩兄弟了!司徒大人为了司徒家的香火,不肯认祖归宗,固然可敬。可是也不能任着杨老将军没有香火传承啊!我求司徒大人跟赞儿相认,并非逼着他不孝,而是希望他能认可赞儿,继承杨家香火,替他为杨家绵延子嗣!”
说完之后,陶慧茹便开始跪地磕头,嘴里嘟囔着什么她罪孽深重,不该得罪司徒大人和楚夫人一类的话。仿佛陶赞不能认祖归宗,全然是这夫妻记仇阻止的过错。
再说陶赞,他一直就摸不清状况。
母亲糊涂,好好的内宅妇人,为何要跟前太子掺和什么皇位纷争,害得他连清闲寺官都不能做,跟着她东躲西藏。
现在好不容易回到舅舅这里,舅舅和母亲又拉着他参加司徒晟的婚礼。
可是又被人在府门前拦下,落得大吵大闹的局面,叫他尴尬得脸皮发胀。
他有心劝母亲回去,可母亲却瞪着他,让他莫要捣乱。
可直到一身明媚嫁衣,满头珠翠凤冠的楚氏出现在他眼前时,他才恍然知道,他那个所谓的兄长,迎娶的新妇,竟然是他午夜梦里徘徊不散的佳人!
一时间,少年初尝酸楚,酸涩得眼皮也跟着发起了胀,心里只怔怔在想:她嫁给了司徒晟,岂不就是……他的长嫂?若早知会这样,他本该……
可本该个什么,陶赞一时也是乱乱没有主意。因为当时身边人都在说,这楚氏不能生养,出身低微,是不堪娶进门的。
他虽然不爱听,可却觉得也有几分道理。他对楚氏的倾慕,自是单纯恋慕,却从没有想过娶这妇人入门。
谁想到,这个别人认为不堪娶的妇人,有朝一日,却是凤冠霞帔,成为一品要员的新妇,成为高不可攀的女子了。
可就在他还没摆脱失恋颓唐的时候,母亲却不管不顾地给楚琳琅磕起头来,因为用力太猛,额头都破了,一时鲜血淋漓。
这……这跟乞丐上门讨要有何差异?
陶赞憋得的满脸红,在母亲不管不顾地行径下,少年自尊彻底炸飞成漫天的碎片。
不待楚琳琅说话,他便快步跑过去,要扯起母亲:“母亲,你究竟在做什么?我何时要认祖回杨家了?你快起来啊!”
陶慧茹却觉得儿子怎么这么傻?
她哪里是在求人,而是趁着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摆足了姿态。她行事如此卑微,诚恳跪下认错。
日后若是那司徒夫妇再刁难她,便是小肚鸡肠,她也能去兄长那里哭求兄长庇护。
她不光要给司徒夫妇下跪,还要给太子夫妇下跪,人在低处,总比在高处时少了太多的顾忌。
她就是全然豁出自尊,也要给儿子跪出他应得的前程!
楚琳琅也没料到,陶慧茹竟然如此不要自尊地跪地求得谅解。
不过看她这样子,楚琳琅愈加庆幸是自己出来应付这不要脸的妇人。
若是司徒晟出来,他一个昂扬男儿,无论怎么应对所谓继母的叩拜,都要落下些话柄,影响他的官声。
就在这时,有人看着太子岳丈,陶海盛一脸的尴尬,便开始“好心”做起了和事佬,纷纷走过来劝告:“算了,算了,都在京城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大喜日子,可别闹得这般难看,现将人请进来,喝一杯水酒吧!”
陶慧茹这般,倒是让人想起她独自一个人,将儿子陶赞拉扯大的不易,许多人更不知她暗地里的龌蹉行径,便是走过去帮忙搀起她,想要大事化小,先止了吵闹再说。
可是琳琅压根不想要所谓清净假象。
今日除非她死了,不然绝不叫陶慧茹入了司徒府的大门。
想到这,她语调清冷道:“忘尘居士,您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今日这杯喜酒,您是喝不到的。若你非要死皮赖脸,让司徒大人认杨家的亲,司徒大人的亲生母亲温氏正在高堂之上。他有亲生母亲,不必你这个跟杨家义绝,八竿子打不着的继母充长辈。”
听了这话,陶慧茹的瞳孔猛缩,她还真不知道,司徒晟居然找到了他的生母温氏!
那个温氏……居然还活在世上!
楚琳琅看陶慧茹全然豁出去的样子,她干脆也不嫌丢人,跟着一起抖一抖家丑吧。
想到这,她看向一旁和稀泥的诸位宾客,扬声道:“我看诸位有许多年岁较长者,应该也知当年之事。我的婆婆温氏当年是被这所谓的闺中好友陶氏跟杨家的几位叔伯兄嫂一起密谋,轰撵出杨家的。当时杨老将军不在,温氏性子较弱,她一个弱女子远嫁,无亲族依靠,儿子又在襁褓,却被欺凌得无处申述,落得母子分离,孤草无依的下场。这些个往事,只要是京中老人,全都知根知底。陶慧茹,你是有多大的脸,好意思跑到我丈夫的跟前充长辈?你以为过去这么多年,就没人知道你当年勾引好友丈夫,被她捉奸在床的丑事了?”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一时间再没人过来搀扶陶慧茹,毕竟楚氏能说出这话,肯定不是顺口污蔑人。
这等家丑,若不是被人蹬鼻子上脸,逼到了角落,谁又能说得出来。
他们若是好心非要劝琳琅接纳这个迫害过她亲婆婆的所谓继母,还真是不拿司徒晟夫妻当人,逼着他们吃屎……
而且陶慧茹的这些事,当年也是在京城府宅里暗暗流传,只是碍着陶家的权势,无人将丑事挑到明面上罢了。
如今被楚琳琅一说,倒是印证了影传,让人一下子想起了遗忘的丑闻。
陶海盛也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女子,张嘴就说起陈年往事,她是从何处听来的的?难道是司徒晟告知她的?
只是这妇人太没分寸,她平白说起这些长辈往事干嘛?难道她就不怕司徒晟跟着一起丢人吗?
他立刻怒道:“你……你这妇人,血口喷人!温氏得了恶疾,被杨家休了,管慧茹何事!”
楚琳琅看向了他,冷冷道:“陶大人,您身为兄长一心维护妹妹,固然叫人佩服。可这些往事,并非全无证人。我不巧手头便有些,若你不服,我们明日就去衙门投案,审一审当年之事。你明知她对司徒晟都做了什么,却纵容着她跑到我的府门前,在大喜的日子,给我们夫妻添恶心,想要我们顾全所谓的名声囫囵认下,那是不可能的!她不要脸非要跪,还请换个地方,我嫌她的血脏,污了我家的踏石!”
说着,她全然不给太子岳丈面子,竟然唤来了家丁,要接清水泼洒路面,免得浊气难闻,熏到了府上贵客。
陶慧茹今日唯一的失算,就是这楚琳琅在大喜的日子不去洞房坐床,却拎着嫁衣跑来跟她对峙。
这楚氏的泼辣难缠,她是彻底领教过的。这妇人出身低微,全无大家闺秀的矜持,更是百无禁忌。
楚氏居然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起她当初勾引杨毅的往事,若是再跟她如此对峙,这妇人可是什么难堪都能给她喂下的!
她刚要起身,家丁一桶桶水已经泼洒过来,不光洒了陶慧茹一身,就连一旁的陶海盛和陶赞也迸溅了得衣袍尽湿。
陶海盛何曾如此丢人?正要跟楚琳琅咆哮,却看见楚琳琅的身后,站着一个瘦弱的中年女子。
他看着眼熟,定睛细看,赫然正是当年的杨家儿媳妇——温氏。
原来方才观礼之后,温氏本该回房,可不知为何,她有些躁动不安,来回地游走在府宅花园里。
服侍她的侍女都得过司徒大人的吩咐,只要没有危险,谁都不得限制温氏在府内走动。
结果就这样,府门前的躁动也吸引了温氏走了过来,正将门口的一幕映入眼中。
陶慧茹那有些衰老的面庞映入温氏眼帘时,就好似一把匕首,正刺入她的心。
将许多忘掉的往事散尽迷雾,尽数勾起。
她呆呆地看着,那个在她面前一向伶俐,处事圆滑的陶氏,跪在一个身穿嫁衣的女子脚边痛哭哀求着什么。
而那个新嫁娘却不为所动,居高临下,冷冷申斥那兄妹,骂得他们满脸的狼狈,招架不住。
温氏一时又分不清现实梦幻。
这身穿嫁衣的女子,不就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吗?可以从容镇定地应付陶慧茹这个心机深沉的毒妇,而不是像她一样,歇斯底里,只能绝望举刀,杀死了她曾经心爱的男人……
温氏当年发疯,除了生子之后,被杨家排挤的抑郁之外,更多的是,她自我的厌恶,她恨自己为何行事冲动,在那等情况下,控制不住理智的伤了杨毅。
杨毅当时胸口淋漓冒血,温氏真以为自己杀人了,一时受了太大的刺激,以至于行为癫狂。
这也是杨毅后来将她接到身边后,她刻意遗忘了往事,便病情转好的缘故。
亲眼看着杨毅还活着,又忘了那段痛不欲生的往事,她便可以安然躲藏在岁月静好的角落里,当做什么痛苦都不存在。
可是就算她刻意忘记,在记忆的一角,总是有个小小的身影,围绕着她打转。
那小孩叫她母亲,给她洗衣做饭,还会给她捏许多好看的泥人,讲着他看到别的孩子有母亲时,心内的艳羡。
可如今他找到她了,就会一直陪着她。那么小小的身躯,抱着她的时候,却像一对温暖有力的羽翼包裹着她,给她片刻安宁。
所以她也会在这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亲亲他的脸颊,就好像在许久许久以前,她也曾这般亲吻过襁褓里的婴孩……
只是后来,这孩子却不再见,她恍惚在梦里见到他,依稀想起自己似乎有个儿子。
不过最近,有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人,又总出现在她面前,他会细心地给自己剪指甲,洗脸,还会坐在她的身边,给她捏泥人。
每当看到这个年轻人,她总是会不自觉想起那个曾经在她身边陪伴的孩子……
他也会叫她“母亲”,说他找了她许久了,他会一直陪着她的身边,母子再不分离。
所以,在认出了陶慧茹,所有陈年往事争先恐后袭来。
温氏却第一次不再纠缠与杨毅的情爱生死,而是想起,自己的确生了个儿子,他眼睛很大,透着无尽的灵力。他的祖父给他起名叫戒行。可是温氏一点都不喜欢,她给他起了个小名,叫“晟儿”,寓意着旺盛的精力,还有光明的前程。
她要她的孩儿不必像她一般软弱,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可是她的孩儿现在在何处?她为何看不到他?
想到这,她踉跄走到了陶慧茹的跟前,冲着她痛苦喊道:“陶慧茹,你要跟我抢丈夫,便拿去好了。我只求求你,不要在人前装得关心照顾我,更不要刻意接近我!我抢不过你的,你要什么,都拿去好了。可是你得将儿子还我,他还小……他不能没有母亲!我都不要了,我要我的儿子!”
第125章 金佛开光
这痛苦的哀求, 让原本装柔弱的陶慧茹猝不及防。
她那虚伪的哀求,在温氏如泉涌的眼泪前,显得一文不值。
一旁围观的人, 终于收起了对陶氏一人带大儿子的同情, 想起了她当初是如何害得温氏与襁褓中的儿子分离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陶氏当初若不是争抢杨毅, 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可怜地步?如今继子大喜的日子, 她却拉着兄长儿子跑到人府门前闹着认亲?
究竟是从何处借来的脸皮,行此寡义廉耻之事?
一时间,再无人烂好心,跑来和稀泥了。毕竟劝司徒晟原谅逼疯迫害母亲元凶, 只怕会被雷劈, 太造孽了!
陶慧茹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司徒晟居然寻回了温氏。
这个疯女人, 口无遮拦, 哪管人前人后?是什么都会说出来的!
她有些慌神, 只能尽量柔着嗓道:“温妹妹,你病了,不知道自己在胡说什么……”
可这一句姐妹相称, 却彻底刺痛了温氏。她有些疯癫颠地一笑:“妹妹?好一句妹妹!你千方百计与我姐妹相称, 却在我夫君和叔伯兄嫂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出我跟你抱怨之言, 引得杨毅频频与我吵架,我被杨家的亲眷愈加排挤。我竟然毫无察觉, 还以为你只是无心之过!直到我看到你衣衫不整,和杨毅躺在我的婚床之上, 我才明白, 你竟然是这等心思!陶慧茹!我抢不过你, 便将人让给你好了!求求你,说服杨毅,让我带走我的儿子吧!晟儿没了我,会过得很苦很苦……”
温氏的话虽然语无伦次,却句句坐实了陶慧茹当年的丑行!
且不论听得目瞪口呆的陶赞,陶海盛最先受不住了。
他虽然爱妹心切,却也要脸。
当年,妹妹和杨毅被温氏捉奸的事情,在两家闹起轩然大波,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只是他跟陶慧茹一样,万万没有料到,被远远送走的温氏,会再次出现在他们兄妹面前,更是字字血泪,控诉妹妹当年的恶行!
一时间,陈年的愧疚袭涌心头,陶海盛才发觉,自己领着妹妹和侄儿前来认亲,有何不妥!
他怎么忘了,自己妹妹可不是寻常嫁入杨家?她对那对母子亏欠满满啊!
想到这,陶海盛登时短了气场,也不想叫妹妹跟疯妇对峙。
只拉起了妹妹,便想立刻走人,可是温氏却起了执念,死死抓住陶慧茹的手不放,继续哭泣哀求着她还给自己儿子。
楚琳琅知道,婆婆一定是被勾起了陈年旧怨,有些情绪不稳了,连忙过去拉着她小声宽慰,想要带她先回后宅。
可是温氏连看都不看她,只是一意要跟陶氏纠缠。
陶慧茹的面色黑紫,无论说什么,都被温氏的哭喊遮盖住了。
她被纠缠得发烦,终于不耐烦地伸手去推温氏,嘴里还气恨道:“你这疯妇!是杨毅不要你 ,关我何事!”
温氏纤弱,一时被推得踉跄后退,楚琳琅连忙伸手去接,却在看到身后出现的人影时,堪堪收手了。
温氏被一个宽广的怀抱稳稳接住,同时有低沉的声音在她耳畔想起:“母亲,你在找我?我就跟您在一起啊!”
温氏彷徨回头,一张英俊而透着无比锐气的脸庞便映入眼帘……
这人,跟她记忆里的那个瘦弱的孩子,竟然有几分相像,尤其是那一双专注看她的眼,让人看了就心里一暖……
他……叫她娘……,对了,这人最近总是在自己的身边,给她喂药,捏泥人,那种感觉,仿佛许久以前,她跟他独处过许久……
温氏一时安静了下来,只是痴痴地看着这个年轻人。
司徒晟安抚住了母亲,便扶着她的肩膀,让侍女和婆子护着她回房间里去。
然后他转身冷冷看向陶慧茹,淡淡道:“陛下圣意,命你在庙庵清修,你却私跑出来,是要违抗圣意?陶大人,你纵容与杨家义绝的妇人在我的府门前闹,究竟安的又是什么心思?”
陶海盛如今面皮碎了一地,无比后悔今日此举。
他当初怎么鬼迷心窍,不假思索,就带妹妹来认亲了?今日的轩然大波若是被家中的父亲知道……岂不是又要狠狠责骂他不知所谓?
他硬着头皮,正想给自己和妹妹找台阶下。他的女婿太子却也跟着出现在门前。
陶海盛恍如得了救命稻草。正想让太子女婿替他解围。哪知太子不待他开口,就出声道:“司徒大人,我的岳丈一向耳根软,想必又是被陶氏蒙蔽,做了这等糊涂事。既然她偷跑出来,我让人将她送回去就是了,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不必纠葛于此……”
说着,太子一挥手,便命人架起了陶慧茹,要将她送回到庙庵里去。
当初陛下将陶氏发配到庙庵,也是口头下旨,秘密行事,算是给陶家留了几分脸面。日后有人问,也可以说陶氏一心向佛,自愿出家。
可是今日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太子让人将陶氏绑走,显然是不给陶家留脸了。
从此以后,陶家就要沦落成京城笑柄了!
陶海盛就算理亏,也被女婿的鲁莽气得脸红脖子粗,几步走到太子面前,急得跺脚道:“殿… 殿下,您怎么如此行事,她毕竟也是你的姑姑啊!”
太子听了,微微一笑,伸手握住了陶海盛的手,顺势将他背转众人,将他拉拽到了一边,然后低低道:“可我更是雅姝的丈夫啊!这陶氏几次三番陷害雅姝,害她生死一线。你是她的父亲,不维护雅姝也罢了,却处处偏帮毒妇!她今日如此有恃无恐的搅闹,不就仗着陶家和你的势吗?我替岳丈快刀斩乱麻,免得你大义灭亲,跟妹妹撕破脸,不是很好吗?”
陶海盛被太子说得词穷,正要辩解雅姝跟陶慧茹的龃龉都是误会时,太子却彻底沉下脸:“岳丈若再一意孤行,不辨是非,只会叫你的亲生骨肉心寒!雅姝先前就不太愿意认你们,如今看来,竟然有几分道理,是孤多事,不该劝她。像你这样不心疼女儿的父亲,真是世间少见!”
陶海盛听了太子的重话,再次猛然警醒。
他怎么忘了,眼前的这个人除了是自己的女婿,更是未来的帝王君主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啊!莫说陶氏入庙庵,是陛下先前的旨意。
就算是太子所下,他又怎敢抗辩?一时陶海盛慌忙跪下,向太子殿下认错。
刘翼看了看自己拎不清的岳丈,有些无奈摇头。看在雅姝的面子上,他当然不好重惩岳丈。
不过这里发生的事情,他已经派了自己东宫的管事太监,亲自传告给在府中的陶国公。
至于该怎么管教不长进,没眼色的儿子,那就是陶国公的事情了。
于是在太子的出面之下,司徒府门前的闹剧,宣告结束。
宾客们都纷纷入席,只假装水过无痕。
可是方才围观的人群里,却有个戴着斗笠之人,隐在墙角久久没有离去。
方才温氏出现在人前时,他隐在人群里,贪婪看着她那纤瘦的身影,恨不得能立刻带着她走。
可是温氏那凄楚的一句“她不要丈夫,只要儿子”,却深深割痛了他的心。
曾经满眼都是他的纤弱女子,如今却不愿再想起他了……
那种被天地抛弃的孤独感再次袭上杨毅的心头。
他在北地苦心布置多年,可是所有的准备却因为一场枯草天灾,而变得不畅快。
想要假借两国纷争,报复狗皇帝的希望落空。而那狗皇帝居然已经病入膏肓。
若让他这么安然老死,自己这家破人亡的怨恨,岂不是要跟狗皇帝一起奔赴九泉,再无宣泄之日?
想到这,杨毅默默掩好了自己的斗篷,看了看那个被舅舅生硬拉走,一脸泫然哭泣的陶赞,便毅然转身而去……
再说琳琅这一场婚礼,竟然没有怎么坐床。
平息了府门前陶家兄妹的闹剧后,陶雅姝又将她拉到无人处,低低向她表示了歉意。
楚琳琅笑着道:“别人不知,我还不知你陶家的门道?你父亲和姑姑的事情,与太子妃何干?如今你我都怀了身孕,可不许操心那些烦心事情。一切都让爷们操心去!”
陶雅姝听了她豪迈之言,微微一笑,便是不打扰琳琅的洞房花烛之夜了。
她的姻缘之路艰辛,可是她这个闺蜜楚娘子的姻缘之路,更是比她艰辛百倍。
如今也算是有情人,终于修成了姻缘正果,只愿这对夫妻以后也能白首偕老,恩爱扶持……
送走了陶雅姝,琳琅并没有回新房,而是又让丫鬟熬煮好了药汁,亲自给婆婆温氏送去。
今日温氏,是第一次主动提起了她的儿子晟儿。
琳琅明白这对司徒晟意味着什么,也说明温氏不再困在陈年的情爱旋涡里,终于可以抬眼看看,被她忽略甚久的儿子了。
所以温氏一边喝药,一边问她为何身穿嫁衣的时候,琳琅只是笑着说:“今天是你儿子大喜日子,我做你的儿媳,好是不好?”
温氏有些困惑道:“可是他还那么小,怎么娶了你这般年岁的?莫非你是童养媳?”
此时在温氏的认知里,她的儿子还是江口那个小男孩,怎么能娶这么大的媳妇?
楚琳琅低笑了起来:“我还真是比他大,嗯……就算是童养媳吧!”
温氏恍然,低声问难道:“可是……他长大了,不喜欢你可怎么办?”
琳琅让温氏看她的脸:“母亲,你看我生得这么好,他喜欢得紧呢!”
温氏点了点头,表示琳琅的确漂亮,她却不放心低声道:“可是我记得,儿子喜欢隔壁的小姑娘,总是给她捉螃蟹呢,昨日他的手指都夹出血来了,还要捉给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