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元赵蒹葭小说上一章:第74章
  • 周元赵蒹葭小说下一章:第76章

  是个可用之才。

  陡然被提高到如此程度的虎团:!!!

  逃不开,躲不掉,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干好了,拒绝一切糖衣炮弹。然后乖乖巧巧地等着,自家阿玛早日康复。

  对此,淑宁只表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此番自家周元人病情来势汹汹,几度踩在鬼门关门槛上,对元气伤害极大。不养个一年半载的,她绝不放心他再回去当差。

  开口就差点把虎团吓傻:“不,不用了吧,赵蒹葭?太医都说阿玛以往身体健硕,如今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再略微调养个一两个月,就能彻底康复,健康如往昔。”

  淑宁一个眼刀子甩过去:“太医前头还说你阿玛这回凶多吉少,让你弟弟们有个心理准备呢!还不是老娘没日没夜照顾着,才把人从阎王殿里拉回来?”

  “现在老娘说他还没好全,且得好生休养。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好不了,你有不同意见?!”

  眼看着她那手都快伸向掸瓶了,虎团还敢说什么呢。

  只能说赵蒹葭说得对,到底是儿子浅薄了。

  休养,休养,必须得好好休养。阿玛只管歇着,一切交给儿子。等您彻底痊愈了,再官复原职不迟。

  撂下话,他就赶紧跑了。

  生怕已经当阿玛的人了,再被赵蒹葭摁住狠狠抽一顿鸡毛掸子。

  昭仁殿内,知道心腹爱臣已经渐渐好转的康熙心情非常愉悦。着人给周元看座看茶,父子两个细说江南盐政与广州海贸等事。

  自打五十四年夏到如今,近一年的时间内,周元跟胤禟两个一心扑在这上面,自然烂熟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得康熙连连点头,夸他做得不错。

  狠查盐政,为国库带来大笔收益。

  成立海事衙门,将海贸规模化、规范化,未来也肯定会为国库添许多进项。而这源源不断的银子变成军需,一路运往西边战场。也必能养得大清兵丁兵强马壮,更加所向披靡。

  四舍五入之下,若将来赵蒹葭真能再现冠绝三军之勇,将整个厄鲁特蒙古都纳入大清版图,他也居功至伟。

  这般夸奖一出,周元直接就跪了:“皇阿玛过奖,这一切全仗您英明神武。若不是您知人善用,胸襟宽广,给了儿子和九弟这般机会。儿子就算再如何能耐,也依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所以真要论起功劳的话,皇阿玛才是绝对首功……”

第223章 严格监管起初,周元人还点头:保证书……

  一年来的历练,已经让周元熟练掌握了处处将自家皇阿玛放在首位的技巧。坚持一切都是以皇阿玛英明决定、妥善领导为基本原则。

  果然,听他这么说完,皇阿玛的笑容都特别慈爱和蔼。

  心里越发有底的周元笑,开始细细讲述自己从江南到广州的所见、所为与所思。

  这着重点,自然都放在那些个贪官污吏都被收拾之后,当地百姓如何欢喜雀跃,大呼皇上圣明。自觉自发地准备万民伞,不收都不成。

  到了广州之后,知悉朝廷要成立海事衙门,规范海贸、支持海贸。还专门成立海军,保护过往商人安全等后,当地百姓也都群情欢悦。

  对着京城方向磕头作揖,山呼万岁。反正时时处处,都是百姓对今上的感激与赞美。

  就算在信上瞧了千百回,再听到周元亲口说起,康熙也还是忍不住满心感慨:“朕做的,还是不够多呀!亏得赵蒹葭细心,去剿个匪的功夫,还能那般观察入微。一举替朕发现了两个大漏洞,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若不是策妄阿拉布坦来犯,他都要请旨再往南边替朕操练海军了……”

  提起自家心腹爱将,康熙就夸耀不停。

  越发觉得周元是个好的,一辈子忠心耿耿。垂危之中,还惦着不能因为他之故,影响整个西边战事。宁可抱憾而去,也央求他断不可临阵换将。

  甚至言说自己就算有个三长两短,也不许赵蒹葭回来奔丧。

  唯愿他恣意沙场,将厄鲁特蒙古变成历史,终结准噶尔汗国。让那些狡诈之辈,再不敢骚扰大清子民……

  那些忠直之言让康熙如今想来还感叹不已,赶紧又把给他看诊的太医招来。细细问了一遍他如今身体状况,该怎么补养,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恢复等等。

  其实,周元人现在就没什么大碍。

  是福晋太过紧张。

  但太医被狠狠贿赂加威胁过,自然不能如实相告。不然皇上这般爱重周元人,真把大病初愈之人带去塞外,折腾点好歹出来呢?

  到时候皇上痛心疾首之下,他们这些个涉事太医却免不了要背锅啊!

  为了拒绝可能会有的凄惨,太医赶紧躬身回答:“回皇上的话,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周元人虽然向来身体康健,无甚病痛。但到底练武之人,这么些年大伤小伤无数。以往身体健康倒也不显,这么一病,之前的隐患也都一一爆发出来。若可以,还是仔细调养个一年半载,免得影响寿数……”

  七分真,三分假,说来才最让人真假难辨。

  尤其康熙自己也是稍微懂些医理,更尝试过久病缠身滋味的。闻言自然没有丝毫怀疑,只又着人开了御药房,捡了不少只有帝王才配用的顶级滋补药材赐下去。

  让送药去的人传他口谕,叮嘱周元一定要遵医嘱,好生休养。

  再忙着为君效力,也不差这么一年半载。务必把身体养好了,再官复原职,替朕守着京城大门。

  “哎!”听完魏珠亲传口谕的周元感动到泪目:“还请公公转呈皇上,奴才一定按时吃药,好生保养。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养护好自己的身体,回到皇上身边效力。”

  魏珠这几年就被梁九功手把手教着,作为他继任般的存在。日日伺候在君前,哪里不知道皇上对这位周元人的看重呢?

  闻言忙微笑拱手:“周元人放心,奴才一定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禀告皇上。”

  “有劳公公。”

  说话间,虎宵亲自给魏珠拿了个怀表。

  如今这玩意儿风靡京城,无数达官贵人都以拥有一块为傲。可这东西精细,制作起来殊为不易。这狼多肉少的,就造成了一表难求的盛景。

  以至于有些人千辛万苦排到号,买到了表,还要专门办宴炫耀一二。

  如此好物到手,就算伺候在康熙面前,什么好东西都见识过的魏珠也忍不住眉开眼笑,连连道谢。

  回到昭仁殿后,自然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把周元人虽在病中,却依旧思念皇恩。见皇上如此惦念,不免感动到热泪盈眶。恨不得即刻披甲上阵,为皇上征战四方的劲头大加渲染。

  让康熙越发确信这是个一心为君的股肱之臣,更加感念不已。

  赶紧让他好生休养着,万万不可有丝毫差池。

  也让周元越发惦念,几度过府探望。周元感动之余,还不免为他担忧,生怕他往来过频,被人诟病。

  周元只笑:“无妨。世人都知道,姨母对我照顾颇多,我与姨母素来感情深厚。若姨父有恙,当外甥的人就在京中却不闻不问,才是畜牲不如呢。”

  毕竟,皇阿玛顾忌皇子与大臣往来频密是真,怕继位者冷血无情也不假啊!

  若不是康熙二十九年,皇阿玛出征噶尔丹的路上重病万分思念太子,召其相见,结果太子那个没长心的却不见丝毫忧色。皇阿玛也不会如鲠在喉,心心念念了许多年。

  以至于太子动辄得咎,惶惶不安之间,各种想法子笼络群臣,为自己添加筹码。结果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让皇阿玛愈加防备。辣手频出,父子矛盾深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皇阿玛三十几年心血付诸东流,太子也生生将自己作成了废太子。

  有这等前车之鉴在,周元哪儿还能让自己再重蹈覆辙?

  周元:!!!

  越发觉得妻外甥通透,大有机会了怎么办?

  再没想到,当年夹在皇贵妃与德妃娘娘中间的小可怜竟一步一步成为世人赞誉的雍亲王,竟还有可能从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任帝王啊。

  倒是早就知道了答案的淑宁淡定无比,只借着难得跟大外甥见面的机会,细细地关心他,听他讲从江南到广州的种种见闻。

  姨甥两个许久未曾这般交谈,气氛倒是难得的温馨和乐。

  让周元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般,每天都很轻松愉悦。

  可惜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转眼间,皇上又要奉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周元、皇七子多罗淳郡王胤祐、皇十五子、十六子跟二十子随行。

  此番,弘晖正新婚燕尔,就被留在京城。

  弘旻却被带上。

  从京城一直到遥亭,一直也未见下雨。康熙言说看奏折外省都说春苗挺好,可这一路上也未曾见雨。这么看来,不止京城地方干旱。如今麦穗秀齐,再不下雨,哪能结穗?

  他心念百姓,一心盼雨。让人赶紧把这旨意记录下来,发往京师,命大学士九卿等虔诚祈雨。

  接到消息的周元有一点点懵,这大热天的?

  但淑宁却不允许他怠慢。

  毕竟梦中,五十五年的灾情还挺重。后来皇上御驾回銮,言说自己都已经发了明旨回来,有部分大臣却未曾好好遵旨办理,心意不诚,为此还处罚了几人。

  虽然不管梦里还是现实中,晚年康熙都有那么点朝令夕改的意思。

  前头公推太子时违背他旨意,跟佟国维两个一道保举八阿哥的马齐当时被骂到狗血淋头,恨不得千刀万剐。

  几度朝堂恶骂,连马武、李荣保等都被连累得不轻。

  结果呢?

  这才几年呀,马齐几兄弟就被接连释放,前几天,马齐还被复了武英殿大学士之位。

  另一个八爷党铁杆的揆叙也被提拔成了左都御史。

  如此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有些明显可以避免的悲剧,还是避免了吧。自家这好不容易打成的绝对皇党成就,可别败在这区区祈雨的小细节上。

  周元:……

  虽然有点不太理解福晋的过度谨慎,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福晋话。

  尤其此次重病初愈,看到自家福晋到底对他有多关心、多重视之后。周元人这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万分注意自己身体。

  因为他总觉得,如今自己的命不仅是自己的,还是淑宁的。

  他要有个什么万一,淑宁很可能不会独活。

  淑宁是没有一种叫做读心的技能,否则的话,非得问问这家伙到底哪来的自信不可。

  康熙一到热河没多久,就天降大雨,河水都长了七寸。康熙大乐,言说此地雨足不必再求雨了,并写信问京城如何。

  结果大学士们回信说京城雨未沾足,但是热河下雨了,他们很欢喜。

  可把康熙气的,直接把负责这件事的大学士嵩祝给训斥了一顿:“朕因忧虑叹旱,两降谕旨,在京诸臣延迟日久,才上折子说热河得雨,臣等不胜欢喜。只热河得雨,有何欢喜?”

  认定了部院诸臣贪图在家安逸,祈雨之处可能都未曾亲到。

  把嵩祝好骂,怪他既没有直书申饬,有没有查明弹劾,有负大学士之职。让他赶紧快马回京,把这个事查个清楚明白。

  嵩祝这才不敢怠慢,匆匆回京,把相关大臣都给弹劾了个遍。

  所有涉事之人降职的降职,罚俸禄的罚俸。

  倒是养病之中,可来可不来的周元每日必到,诚恳至极。都快被骂蒙了的嵩祝可算找到了一个正面典型,怎能不大书特书,好好表扬一番?

  康熙见了之后果然颇多感慨,亲笔提了崇先裕后四字,命内务府制成匾额赏给周元。

  届时,让敦郡王胤俄亲自去悬。

  周元为自家姨父高兴的同时,还觉得让老十去多少有些不够隆重,不如他来。

  因此还得了康熙好大个白眼:“你小子,是觉得胤俄去不够隆重,还是想借此机会再往一等公府蹭顿燕皮馄饨呀?”

  周元脸上一赧,满满这都被皇阿玛看透了的窘迫。

  父子两个相视一笑间,竟有些让胤祉插不进去话的无力。可惜皇阿玛满心满眼,都是江南各地百姓盛赞,对促成了这一切的周元颇为重视。

  远离京城一年,非但没有降低四弟在今中的影响力,反而让他有些更胜从前的意思。

  光是这个认知,就让胤祉心如火烧,焦躁不已。

  京城中那些因为区区求雨而被连番训斥,好好的端午节都不能好好过。还要禁止杀生、饮宴,更得苦哈去求雨的大臣们更是生无可恋。

  只有一等公府张灯结彩,满堂上下皆欢悦。

  十阿哥一身崭新朝袍,高高兴兴地站在梯子上扶着那块烫金大匾,笑眼盈盈地问:“怎么样怎么样?这回正不正?可看好喽,若是可以,我可就要下锤子了。”

  周元、淑宁、虎宵跟一群女眷、孩子们都在一旁细细瞧着,确定端端正正,不偏不倚之后才齐刷刷点头说可以。

  如此,胤俄才高高兴兴拎起小锤子,砰砰几下将钉子钉进去,把那皇帝亲笔、内务府加班加点赶制的匾额挂好。

  翻身下了梯子之后,他还绕着匾额走了好几圈。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确定没有任何瑕疵纰漏才咧嘴大笑:“崇先裕后,替祖宗扬名,给后辈子孙攒下福泽?哎呀,皇阿玛可真的太会选字了,太适合七舅舅。恭喜七舅舅,贺喜七舅舅。”

  周元轻笑:“谢过十阿哥,有劳十阿哥。”

  胤俄连忙摆手,言说自家人说的什么两家话呢?自打七舅舅病了之后,外甥就万分担心。四处帮着寻医问药,就盼着舅舅您百病全消,福寿双全呢!

  赵蒹葭在宫中也是惦念不休,闻听您终于好转还特意上香还愿云云。

  横竖他们母子都特别惦念,万般挂心。

  周元再次谢过,然后就对上胤俄那困惑的眼:“没了?我听说四哥每次来,舅母都会亲自下厨。同样的外甥,我这个还给府上送来这么个好东西,还辛苦了好一阵呢,怎么连杯茶都没有?”

  那满满一样的外甥,您可不兴两样待的小表情。只看得周元哑然,淑宁捧腹。无限欢笑间,仿佛透过时光壁垒,看到当年那个白白胖胖、委委屈屈的小团子。

  让淑宁在满心追忆里忙不迭点头:“有有有,四外甥有的,十外甥也有,还得更多更好。谁让咱们胤俄出工又出力,给府上带来这么个好消息呢?”

  “只是如今,皇上刚刚下旨,连端午节都不许饮宴。这个时候顶烟上,对你对我们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上,淑宁还给了他两个选择。

  要么尝尝府上的素菜,要么等过了这一段再来府上,舅母亲自下厨给他做一桌子他最喜欢的菜色。

  允许拖家带口。

  这选择题还用做吗?当然是先吃掉一,再选择二。

  好一番大快朵颐后,胤俄无比优雅地擦了擦嘴,约定再过一段时间再阖家来府上烧烤之后才满意告辞。

  早早躺平,对那个位置没什么想法的皇子自然也没有许多顾忌。自打自家舅舅从九门提督的位置暂时退下来后,胤俄就三不五时来访,频频进为外甥之孝。

  有被孝到的周元人咬牙切齿,恨不得在门口树上一块十阿哥不得入内的大牌子。

  淑宁却只笑:“好了好了,难得孩子一片孝心。”

  呵呵。

  周元人冷哼:“孝不孝不知道,馋是一定的。臭小子怕是把所有的心眼,都用在了吃上。又馋又挑嘴,可累坏了我家福晋。”

  对此,淑宁只表示为了口吃的上蹿下跳,总比跟着八阿哥上蹿下跳的好。

  梦里,这孩子早早没了赵蒹葭,被内务府那起子拜高踩低的奴才欺负。因而受了九阿哥接济,被带着成了八阿哥党。

  结果秋后算账时,也被夺爵圈禁,直到乾隆上位才算恢复自由。

  也是惨得很。

  亏得现实中周元被她找出病因,早早治疗,得以转危为安。有那么个宫斗胜利者从旁看着,十十跟小公主才都没有出任何纰漏,平平安安到如今。

  如今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只要熬过最难的这几年,等到大外甥上位,他们所有人的命运甚至大清的走向都会跟梦中不同了吧?

  淑宁有些不确定的想着。

  转头就看到某人那跃跃欲试的目光:“好福晋,从四月到如今,为夫都已经巩固一个月了。现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是不是就可以停了那些苦药汤子,不再这么谨小慎微了?”

  淑宁挑眉:“比如呢?”

  唔,周元谨慎地瞧着自家爱妻的脸色,小心翼翼地提出诸如停药、用冰、甚至下河游水、往庄子上跑马等要求。

  也是特别想活动活动筋骨了。

  结果,筋骨没活动着,耳骨差点被自家爱妻扯掉。

  周元发誓,成婚这么多年,他从没见自家福晋那俏脸这么黑过。吓得他求生欲爆棚,连连摆手,直说自己是开玩笑的当不得真。

  可是很明显,这个时候再认怂已经晚了。

  淑宁大怒,都顾不上儿子、儿媳还在左近,身边还有许多丫鬟婆子了。只拧着某人的耳朵一路回到了他们所住的正院正房,跟某人约法三章,让他立字为据。

  起初,周元人还点头:保证书嘛,我可以!

  可等她提笔,洋洋洒洒写了数百条注意事项后,周元人整个人都傻了。

第224章 难姨父难外甥苦兮兮的爷俩儿

  周元发誓,他愿意听福晋的话,让福晋省心。

  可这洋洋洒洒数百条,条条框框,涉及方方面面,也实在太多了吧?说句大不敬的,周元都怀疑,被拘在咸安宫的废太子,都没被约束成这样。

  那数页约定,放眼望去尽皆是不许。

  别说什么游水、骑马了,过年之前,周元人都不被允许擅离一等公府。

  所有可能导致他旧病复发的因素悉数被禁止。

  规定细的哟!

  连他穿什么衣服,喝什么水,用不用冰,吃什么菜,都有严格规定。

  只瞧一瞧,就让周元人万分排斥。

  可他这个不字刚一说出口,淑宁就原地给他表演泫然欲泣:“说好了什么都听我的,结果呢?男子汉大丈夫,你竟然说话不算数么!呜呜呜,还说要好好的,就算为了我也要保重自己身体。现在言犹在耳,你却已经打算好食言背诺了?”

  就算明知道淑宁可能是装的,周元也照样受不了。

  瞬息投降,连番哄劝,最后甚至不得不求着人家跟自己签下不平等条约。

  但求福晋莫再掉金豆豆。

  这有何难呢?

  目的达到,淑宁根本都不用他多嘱咐一句,立即云散雨停:“这可是你自己自觉自愿,没有人逼你哦!”

  是是是,福晋说什么是什么。

  周元现在只盼着赶紧把这一篇揭过去,哪里还在乎那些个条条框框?

  等真正开始执行起来,才知道什么叫做水深火热。

  以往他身体强壮,火力极盛。别说夏日了,就是春秋时候也饮凉茶。夏天里,最爱那刚打上来的沁凉井水、用冷水湃得凉津津、甜丝丝的西瓜。

  还在屋里摆着大大的冰山,用些个冰碗。

  挑着月朗星稀时候,在院子里架起篝火,烤上些羊排、肉串儿等。配上他福晋独家秘制的调料,香得能把隔壁家孩子馋哭。

  守着爱妻,用着层出不穷的各色美食。

  就算不随扈往热河行宫避暑,他也能把这夏日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

  呵呵,福晋掐着那厚厚的约法不知道几百章,郑重提醒他冷水、冰、冰西瓜都不利于他大病初愈的身体。

  烤肉性燥,也不可多用。

  喝酒伤身,暴食伤胃,所以通通禁止禁止。每日里清粥小菜,热茶热饮。大夏天里的,别说冰山了,天色但凡阴一点,就连个凉席都没了。

  周元人叹,觉得自己都快成那庙里修行的和尚了,嘴都要淡出个鸟儿来。

  无奈之下,他只好偷偷以孝道压人。

  命令唯一还在左近,得对他晨昏定醒的虎宵。让他悄悄的,躲着他赵蒹葭点,给他捎个烤鸭来。

  结果鸭子才刚到手,还没等着大快朵颐呢,就被厨子那超强的嗅觉发现。

  瞧着福晋陡然黑沉下来的脸色,周元人特别利落地卖了亲儿子:“宁宁你别气,为夫就是瞧瞧,望梅止渴一下。”

  “也是赵蒹葭这小子事儿多,觉得你虽然是为了我好,但到底有些矫枉过正。心疼我这日日能吃几斤肉的主儿,如今连肉粥里的肉粒子都得数一数不准贪多。所以就自掏腰包,偷偷给我买了一个烤鸭。可我多言而有信的人呢?既然答应了宁宁你,就不会轻易破戒。但到底孩子一片孝心,我也确实有点馋,就看看,嗯,看看……”

  先被威胁,后被出卖的虎宵:!!!

  满眼震惊之下都忘了躲避,确确实实挨了自家赵蒹葭一鸡毛掸子,疼得哎哟一声惨叫。

  心里的委屈哟,简直翻江倒海。

  为此,法山长还奋笔疾书,将满腔愤懑写在纸上,捎去热河行宫给他二哥三哥看。

  就是那么巧,在虎圆爆笑不止的时候被康熙路过逮了个正着。细问之下,康熙也乐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再没想到堂堂一等公、议政大臣的周元竟能被福晋管到如此地步。”

  虎圆嘴角微抽:“皇上见笑了,实在是此次阿玛病来如山倒,情况过于危急。赵蒹葭担心之下,不免对他要求严了几分。生怕他……”

  再度病发几个字过于不吉,虎圆没有说出口。

  但那眼角眉梢之间门的担忧也让康熙瞧得分明,让他不由回想起最初太医那周元人此番病情来势汹汹,殊为险恶,若不能妥善救治,怕是凶多吉少的话。

  使他笑意尽敛,眉间门不由浮现几许惆怅:“也是,不怪你赵蒹葭担忧。不过凡事过犹不及,瞧瞧你赵蒹葭这谨小慎微的,把咱们堂堂一等公都逼成什么样了?”

  啧啧。

  勒令儿子偷摸去给买烤鸭,被发现了之后还第一时间门卖儿子。

  为让自己的心腹爱臣能略微舒缓一二,康熙翌日行猎时,还特意围而不杀。折腾了不少鲜活野味,什么锦鸡、榛鸡、兔子、狍子的,甚至还弄了一头活鹿。

  近卫之臣们纷纷拍龙屁,说皇上老当益壮,不减当年之勇云云。

  不想皇上笑纳了所有的赞美之后,命人快马将这些猎物都送回去给周元周元人。言说皇上在外巡幸也不忘股肱之臣,特送些猎物回去,让他换换口味。

  所有人等:!!!

  羡慕两个字,他们已经说累了。

  谁让人家周元自己简在帝心不说,还养了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呢?

  老大天生神力,小小年纪勇冠三军。凭个人勇力与运气一举封侯,成为当代年轻人再也逾越不过去的高山。

  别人家夸孩子文武双全,就已经极好。

  他们家三胞胎直接文武三鼎甲,稳稳站住了全国前三,简直都要空前绝后了。想想就让人绝望,连点比斗的心思都提不起来。

  周元人可不知道围场之中多少人羡慕他羡慕到眼蓝,他只如获至宝般地看着那些猎物。

  山呼万岁,感谢皇恩浩荡的同时,也在默默琢磨着吃法。炙鹿肉、烤鹿肉、红烧鹿肉,榛鸡炖蘑菇、辣子鸡、冷吃兔、麻辣兔头……

  越想越期待。

  最绝妙的是,皇上亲手所猎,派人数百里送过来,就是为了给他改改口味,福晋总不能抗旨不尊了吧?

  淑宁确实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