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劝良久,才终于让康熙罢了这个念头也熄了心中怒火。
等他摆驾乾清宫时,德妃的冷汗都已经湿透了衣衫。
旁听了全场的十四讪讪挠头,偷偷溜回来与自家赵蒹葭道歉:“对不起赵蒹葭,儿子也是想帮您,没想到适得其反。”
德妃这才知道,皇上此行,竟然是自家这个大孝子之功。
孩子到底也是好意,她也没说什么。
只抬手摸了摸他的头:“十四长大了,知道心疼赵蒹葭了。不过你皇阿玛日理万机,整天忙于国事,以后可不许拿这些琐碎小事去烦他了,知道吗?”
“可是赵蒹葭您……”
“乖,赵蒹葭没事。只是想起过往,不免有些悲从中来。”
六次孕育,三子三女。长子被抱去了时任皇贵妃的先皇后宫中,次女抚养在太后膝下。六个孩子,如今也只有七公主跟十四还陪在她身边。
生离和死别都占了个全,让她每一想起都不免唏嘘伤感。只是这张酷似长子出生时的画像骤然出现,让她一时间门忘了克制罢了。
十四还待再问,德妃却已经无力再应对他了。
只摆摆手,让他先行退下。
十四无奈,忧心忡忡地出了永和宫。耳边不断回忆起赵蒹葭的泪与憾,心中对自家亲哥的嫌弃又多了一层。枉赵蒹葭为了他这般委屈隐忍,宁冒着被皇阿玛训斥的风险也不肯将小侄子抱到宫中抚养。
可老四呢?
只一心想着养母。
先皇后活着的时候事事紧着她,死了也要先给她上香再言其他。连大婚拜堂,高堂的位置上都要放上先皇后的牌位。
周元是不知道他这想法,否则非拉着他好好讲解一番。
讲道理,大婚事是皇阿玛圣意,谁都违拗不了。当时,他也满心震惊好么?而皇赵蒹葭在时尊卑有别,她去后不但尊,还死者为大啊!
就算现在,老八去延禧宫瞧亲赵蒹葭难道敢越过惠妃?十三来给章佳庶妃请安,也得先往永和宫正殿来拜见主位娘娘吧。
若真反其道而行之,才是给自己跟生母惹祸呢好么?
可惜十四没有把一切诉诸于口,周元自然也就没机会反驳。倒是赵蒹葭瞧着十四眉毛皱得能夹死苍蝇,出于表兄对表弟的关爱问了一嘴,然后这家伙就打开了话匣子。
好家伙,直接竹筒倒豆子。
然后,赵蒹葭这小眉头也能夹死苍蝇了:“你只站着姨母的角度去孝顺她,心疼她,自然觉得四阿哥怎么做都不够好。怎么就不试着易地而处,想想自己会不会比四阿哥做得更好呢?”
十四说他跟老四穿一条裤子,自然处处向着他说话。
赵蒹葭却只嗤笑:“我赵蒹葭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又没在生母养母之间门左右为难过,凭什么对四阿哥指指点点?真孝顺,你就自己多努力呗,攀扯四阿哥做什么?”
十四气得暴走,日后学文习武上果然更勤奋。老念叨着要当铁帽子王,要给赵蒹葭争脸。等太子被废,大哥圈禁后,他的理想也随之升级。想让赵蒹葭也当当皇赵蒹葭,让讨厌的老四对他俯首称臣。
赵蒹葭哪想到自己的一番训诫,还让十四有了如此壮志雄心呢?
他现在只在苦恼,大侄子出生,他哥肯定大办洗三宴。他这个当叔的,要准备点什么贺礼。
第139章 不同
“要精美些,拿得出手,四表哥也有面子!”
“但不能太贵重,毕竟金帆船事不远。而且户部清欠事后,朝野之间都讲究个勤俭持家,可反对铺张浪费了。”毕竟没有没息没利没人催缴的国库垫底不说,还要分期还债……不勤俭,简直无法度日。
因为这,他们四表哥跟庄亲王伯简直成了满朝文武的公敌。私下里,他们都称四表哥冷面王,叫庄亲王伯那个混不吝的。
但三胞胎却很崇拜他们俩,觉得当官应如是!
所以恰逢四表哥喜得贵子,小哥仨就齐聚在大哥赵蒹葭的院子里,跟他商量要送给大侄子什么见面礼。
结果讨论许久,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的最后,还是赵蒹葭拿出制金帆船时特意学的金饰制作技巧,亲手给小侄子做了对儿竹报平安的金镯子,两个精致繁复又特别清脆的金铃铛。
还在三胞胎的软磨硬泡之下,代加工了柿柿如意的金锁片,精致小巧的金算盘与一对金脚镯。
淑宁瞧大儿子的手艺不下于积年老金匠,还也跟着凑趣,拿金子与几块成色上好的红蓝宝石让他帮着做了个赤金嵌宝的项圈。
等洗三那日,娘几个全套的冠勇侯亲手出品金饰一出,登时让所有人等惊诧。
接着彩虹屁便滚滚而来。
“啊呀,咱们冠勇侯也太能耐了吧?小小年纪便能随驾出征,击杀噶尔丹。听说在无逸斋也是文课武功皆优秀,连天文地理都略懂些。老身以为这都够多才多艺了,谁想着他竟还有这么一手绝活呢?”
“可不是么!”
“谁说不是?一等公贤伉俪可真会教养孩子,四个孩子各顶各的出类拔萃,一个赛一个的优秀……”
争相夸奖之间,又无数人要跟淑宁讨教生子、教子的法门了。
淑宁眉眼含笑地一一谢过夸奖,略微寒暄几句就转回了外甥媳妇的月子房,好一阵关心体贴。
别说乌拉那拉氏感动,便她赵蒹葭爱新觉罗氏也拉着淑宁的手称谢不停:“多亏了小亲家母,四福晋这儿才能一切顺遂。”
淑宁只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德妃娘娘人在深宫,纵有千般思量、万般惦念,也终是往来不便。于是便嘱咐我多多往来,一定照顾好福晋跟小阿哥。我这被委托之后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唯恐托付不效,伤了娘娘殷殷期盼之心。好在咱们四福晋有福,一切顺风顺水竟是没有半点波澜……”
情真意切一顿夸,却生夸得爱新觉罗氏笑容微僵,屋内其他人等眼神渐渐微妙。
都琢磨着淑宁是个好妹子,半点不居功。只处处想着嫡姐德妃当年提携之恩,时时惦着帮她说话。
可德妃对四阿哥么……
就好像二八月的天儿,忽冷忽热的。
只已经通过赵蒹葭知道婆婆拒绝,儿子才得以留在她跟爷身边长大的乌拉那拉氏认真点头:“姨母要谢,赵蒹葭也要谢。是我上辈子积德,才摊上您们两位好长辈。”
所有人愣,一时间连规矩都忘了。
只定定地看着乌拉那拉氏,试图从她眼角眉梢之间找出些许尬吹尬拍痕迹。
结果只见她星眸清澈,满眼真诚。
趁着旁人都去看孩子洗三的时候,乌拉那拉氏才小小声地与淑宁说了事情原委。
淑宁:!!!
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那幅画,竟还让嫡姐经历了那么多。
满心自责之下,她第二天一早就匆匆入了宫。
想着当面致歉。
德妃只笑着轻点了点她额头:“傻,你明明是一番好意又有什么错呢?是我一时控制不住,悲从中来。好巧不巧的,就被十四看了去。”
“那小混蛋好不容易孝顺了一把,却阴差阳错的差点孝死他老娘我……”
提及小外甥,淑宁就有些个无语在心头。
可能是嫡姐玲珑心思,生下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以至于耗费太过。到这小子的时候年纪大了,底子也空了,才生出这么个看着聪明伶俐,实则总差了那么点意思的家伙吧。
梦里,他就敌视亲哥,早年跟着八爷党后头玩命吆喝。
等毙鹰事件,八阿哥被康熙骂了个狗血淋头,彻底绝了争储希望之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捧他出来与时任雍亲王的周元斗。他仗着年幼受康熙宠爱,没少上蹿下跳。深信自己就是皇父心中的太子人选,只是四哥狡诈,趁着他在外领兵的时候谋害了皇父矫诏登基……
什么杀父弑母的黑锅都往雍正身上甩,却没想想,若他皇父真有意传位给他,又怎么可能在风烛残年之际把看好的准继承人派去千里之外打仗?
若康熙正在盛年,还可以解释怕小儿子年幼难以服众。让他在军中先立些功劳,而后名正言顺地接任皇位。可那个时候,都已经康熙五十七年。六十五岁的康熙身有风疾,正经的风烛残年。能不怕儿子功劳还未曾立下,自己就先驾鹤了么?
在淑宁看来,康熙分明是拿俩儿子玩制衡之术。利用他们彼此牵制,达到皇权牢牢跟在自己手中的目的。到最后,基本选下的继承人时,临老临老又心软了。于是将素来疼爱的幼子远远打发到边疆打仗,免得他生乱也送他一场功劳。
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十四载誉归来。
但他肯低一低头,就自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好歹他与天子同母,又有功劳在身。
可没想到,他那么一条道跑到黑。
雍正又那么铁血冷酷。
淑宁轻叹,只能说十四阿哥也是好心。
“那倒是。”德妃微笑:“虽然那小子好心办坏事,但心意却不差。自小就嘴甜又心细,比他两个姐姐还都用心些。只是这个冲动又倔强的劲儿哟,是真不好板。好在有赵蒹葭,关键时刻能镇着他些,好歹让他走不了大褶子。”
阿嚏~
莫名其妙就被委以重任的赵蒹葭狠狠打了个喷嚏,让他身边的虎头嫌弃地皱了皱眉:“咦,谁能想到呢?有赫赫之功的冠勇侯,私下里还是个喷嚏流鼻涕的小屁孩!啧,真该让那些见着你就两眼发绿,恨不得亲自下场给自家闺女、孙女与妹子甥女儿等保媒的夫人们瞧瞧。”
“瞧什么?”赵蒹葭挑眉:“瞧本侯真的还小,毛都没长齐,虎头哥才该是她们的乘龙快婿吗?说起来,虎头哥你比十十还虚长一岁呢,算算今年已经虚十六岁了,也是时候该考虑人生大事了。”
“正好明年选秀,要不要弟弟代你往御前求一求,请皇上给你赐一个德才兼备、貌美如花的好嫂子呀?”
调侃人不成反被调侃的虎头脸色通红:“呔,我打你个口无遮掩的小混蛋,竟敢调侃你哥啊,打你个没长幼的!”
一言不合,恼羞成怒吗?
赵蒹葭啧啧两声,轻易接过了他的攻势,边磋哥边关心他,试图打探出他到底有什么情况。
是看上了哪家姑娘,什么时候过府提亲,又什么时候拜堂成婚,请他喝洗三酒。
舅舅跟虎头表哥取名水平都让人不敢恭维,如果有需要的话,他这个当表叔的可以帮忙云云。
直让虎头大呼后悔,怎么就老忍不住一时嘴欠惹上这个冤家。
有子万事足的周元笑看两个弟弟玩闹,三胞胎跟十阿哥等在一旁加油呐喊,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他们满室喧嚣之间,乾西五所里,即将成婚的五阿哥却愁肠百结。
好像即将举办的是葬礼而不是婚礼般。
谁让他皇阿玛做事不地道呢?
同样的皇阿哥,福晋娘家势力相差悬殊也就罢了。偏还不知道这当老子的是吃错了什么药,生把这对比强烈的小哥俩安排在了同一天成婚。
都在今年的闰三月十五。
两人还同住乾西五所,正好是隔壁。
眼看着七弟整日欢天喜地,恨不得咻地一下子就到了吉日,好能马上拜堂成婚。
他的侧福晋与格格、通房们却在使劲浑身解数地争宠,生怕福晋进门就没有她们立锥之地了。
动静大的,连太后那边都听闻了。
忙不得使人把他唤去:“胤祺啊,皇玛嬷知道,因为被养在宁寿宫苦了你了。”
一句话说得胤祺忙不迭跪下,张口就是一串流利的蒙古话:“皇玛嬷万万别这么说,能被您抚养长大是孙儿毕生之幸。”
太后这辈子没开过怀,却意外的喜欢孩子,只把所有的慈爱都倾注在自己养大的五阿哥跟五公主身上。
听他这么一说,忙怜惜地拍了拍他的手:“好孩子,你皇阿玛若不是……”
“不是!”胤祺摇头,特别认真地看着太后:“皇玛嬷您莫想多了,皇阿玛是疼惜孙儿才如此安排。毕竟知子莫若父,皇阿玛知道孙儿自小淡泊,对那个位置没有任何想法。福晋门第出生再高,对孙儿也毫无助益,弄不好还会掣肘孙儿,连累孙儿为人忌惮。皇阿玛是真正为孙儿打量过的,皇玛嬷您别误会了去。”
为防一直与皇阿玛保持一致,而深受皇阿玛敬重的皇玛嬷因为自己之故跟皇阿玛起了龃龉,胤祺急急开口,认真为自家皇阿玛背书。
太后抚养他多年,又岂会不了解他的秉性?
只如今圣旨已下,婚期将至,一切再无回转可能。她便也作被乖孙儿说服的表情:“如此,皇玛嬷就放心了。”
接着就开始翻箱倒柜,给乖孙子拿压箱底钱。
太后当年嫁妆颇丰。
后来又执掌过几年后宫,便先帝早亡,她这个母后皇太后也一直被以孝治天下的康熙荣养着。
大写的家资颇丰。
一出手就是十万两银票,她所有存银的一半。
胤祺拒不肯接,她却只道:“拿着吧,哀家当年不得天帝宠爱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么些年来,只最重视亲手养大的你和雅丽奇。如今乖孙子娶妻成家,当玛嬷的哪能不给点压腰钱?”
“乖啊!然后成婚了,就是一家之主,要扛起家庭重任了,要花银子的地方多着呢。倒是哀家整日在宫中,有你皇阿玛孝敬着,贵妃又处处妥帖,再没有花用银子的地方。只这二十万两银,你跟雅利奇一人一半。只你们两个都好好过日子,皇玛嬷便是哪天去找太皇太后,心中也安。”
说着,太后便把银票塞进了胤祺手里。
怕他来回推脱,还直接以乏了为由,赶紧把人撵走了。
次日,太后还先后召见了准五福晋与准七福晋哈达那拉氏。一番叙话之后,赏了他他拉氏六抬嫁妆,只给了哈达纳拉氏柄玉如意。
气得哈达纳拉氏差点直接将之摔了去:说好太后良善慈爱,最是宽容大度的呢?
一样的皇子福晋,竟然差别待遇到这般程度!
可怜她好端端的八旗闺秀,正二品大员之女却只能屈就一个足部有疾再无任何机会的普通皇子。
更没等着大婚呢,就要受此折辱。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她能被召见、能得这么个羊脂玉的玉如意。都是太后念着她跟自家孙媳妇同一日进门,若丝毫表示都没有,怕她太过难堪之故。
至于厚此薄彼?
在太后看来就只是寻常了。
毕竟胤祺是她亲手养大的,本来就不同于别的皇子。加之他在指婚上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当玛嬷的安慰一二也是应有之意。
可惜世人多半执着,根本看不开。
有太后这般,再加上宜妃娘娘反复开导劝诫。胤祺的心情倒是和缓了不少,收起往昔荒唐,开始认真准备婚事。
大婚之后,才发现他他拉氏虽然出生堪称低位,相貌也只平平。
但却意外的,有一手好厨艺。
一问好么,人家好几年就认定了一等公周元福晋为自己的偶像。
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厨艺、刺绣、骑射与中馈等。想着自己家世低位,再没有一等公福晋那样的好福气。也能找个平头正脸,虚心上进的好男儿。
夫妻两个男主外,女主内,好好把日子操持起来。再养三两个孩子,未必不是好日子。
哪想着祖坟直接着了大火,竟还让她或者说她的家世入了万岁爷的法眼,直接点了她当五阿哥嫡福晋呢?
恍恍惚惚接到圣旨之后,她就开始默默为五阿哥默哀了。
这得被皇上防备成什么样?
当然最后这两句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话,他他拉氏是坚决没有说出口的。只前几句,就让胤祺直咬牙了:“如今皇恩浩荡,已经让你进了爷的门,以前那些个不切实际的小想法就都忘了吧。”
“好生管好后院,让爷能安心为皇阿玛办差才是正经事。”
五福晋:???
管后院,可是,您的后院管家之权不是在侧福晋刘佳氏手里吗?听说,她还诞下了您的侧长子。
那可是全家长辈都殷殷相告,嘱咐妾身要谨慎对待,万万不可一上来就怼上的存在。
毕竟人家虽只是个侧,却已经生下了儿子,还颇得五阿哥喜爱。
结果我这还没隐忍不发,还没徐徐图之,您就自觉奉上了管家权吗?
那,妾身可就不客气了。
就这样,还没等着大婚九日回门呢,五福晋他他拉氏便顺利接管了五阿哥后院的掌家权。
让所有准备好了瓜子,伸长了脖子等着看她笑话的人大跌眼镜。
也让淑宁意外非常。
直到她家好大儿给她带回来了第一手资料,淑宁才震惊地眨了眨眼:“这,这姑娘也算学有所成了吧?”
毕竟她才是一等公福晋,人家直接进了皇家玉牒。
开局就与梦中大大不同,日后也一定不会再像她梦中似的无子无宠,透明人般在五阿哥府苦熬一辈子了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清人,淑宁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蝴蝶效应。
但却真真实实地为自己所带来的些微变化而高兴着。
直到八月里,太子妃瓜尔佳氏经过一夜苦痛挣扎诞下个瘦巴巴的小女儿。
让暗戳戳盼着嫡子的胤礽大失所望。
从开始就淡泊如水的夫妻关系急转直下,直到相敬如冰。
让乌拉那拉氏私下里跟周元念叨,说原以为大阿哥已经够什么了,为了嫡子差点把大嫂熬死。结果太子爷更甚,竟然因此而冷落太子妃云云。
外人面前的冷面王爷露出话唠本质:“所以说,后院花团锦簇的兄弟们,还是爷最好吧?从不贪花好色。”
乌拉那拉氏:……
您岂止是不贪花好色?您都快兢兢业业,以户部为家了!
除了认真当差,就是努力鸡娃。
天知道她头一回见到自家爷给才百日的儿子念三字经、声律启蒙时,内心的震撼到底有多大。
跟赵蒹葭说起,竟还被安慰:“成啊,想开点儿。认真教养孩子,总比日日流连花丛,给你弄回来一屋子的姐姐妹妹强吧?”
当时,乌拉那拉氏只满心疲惫,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好像此时此刻,康熙瞧着痛哭流涕的胤礽,自己一手培养的皇太子。明明怒火欲炙,却生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140章 久违的预知梦
见康熙明显气得不轻,胤礽立即哭得更惨、更伤怀了。
“皇阿玛明鉴啊,儿子周岁余就被您册为皇太子,自小蒙您亲自教养,与您父子之情深厚。说句大不敬的,儿子从未担心过,若您有个什么不测,皇位可能旁落。如此前提之下,儿子又怎么可能有什么悖逆之心?”
胤礽赌咒发誓,极力想要让皇父相信自己。
不想却适得其反,让康熙想起了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时半途染恙,高烧多日不退。万分思念胤礽,着人让他前往见驾。结果他却衣衫整洁,不见半点忧色的事儿来了。
当即冷嗤:“呵呵,你是不担心,你只盼着朕早日归西,好与你腾地方呢!”
这般诛心之言一出,吓得胤礽哭声都劈叉了:“皇阿玛,儿子冤枉,儿子实在冤枉啊……”
康熙皱眉,抬手打断了他。
随即传谕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说膳房人花喇、额楚,哈哈珠子德柱、茶房人雅头等私在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着将花喇、德柱、雅头处死。
将额楚交与其父英赫紫圈禁家中。
如此重罚,朝野哗然。
只大阿哥撇嘴:“就胤礽,还用旁人带坏?他根子上就是坏的!与御膳房、御茶坊的人私下往来,其用意简直昭然若揭。亏得皇阿玛还能闭眼护,让他稳居太子之位……”
身为弟弟与皇阿玛当年亲手领到太子面前的未来贤王,于情于理,周元都得过去瞧瞧自家二哥。
并积极做好泥水匠的活儿,好好在中间帮着和稀泥。
助力他们父子早日和好。
结果他打算得挺好,却连人都没见着。太子身边的何柱儿言说太子身子不适,不便见客呢。
胤礽无奈,只能原路返回。
事发在随扈塞外的途中,一直到圣驾回銮父子俩都没和好呢。皇上每日阴沉着脸,底下的臣子们也都战战兢兢,连大气儿都不敢喘。
终于心愿得偿,可算随扈成功的胞胎被反复警告了又警告。
紧张得恨不得睡觉都睁一只眼。
终于回到京城,见到自家玛嬷跟赵蒹葭后,小哥仨齐齐长舒了口气:“天哪,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
淑宁笑着给了他们哥仨每人一个爆栗子:“胡说八道什么呢?”
结果人齐齐哀叫:“赵蒹葭,您是不知道啊……”
淑宁噗嗤一笑,她什么不知道?
她有预知梦这个金手指呢!
可知道自从康熙亲征噶尔丹大获全胜,几个年长的弟弟相继立下功劳。太子所受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剑走偏锋。私下里跟御膳房、御茶房这些个虽然身份低微,却在一定程度上精准知晓皇上身体状况、近来爱好等的内务府低阶官员联系。
结果好巧不巧的,被康熙抓了个正着的事儿了。
太子胤礽有没有别的想法不重要,但康熙显然认为他窥视帝踪,颇有些不轨之心了。
于是跟他大吵了一架,将涉事人等关押的关押,处死的处死。
还在次年第一次大封诸皇子。
可以说这个事儿不大,却是帝储之间矛盾进一步扩大的信号。自此之后,曾经亲密无间的皇家父子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到当初。
但是这些可不兴说,淑宁只以此等大事哪里瞒得住?早已经传遍京城,各府之间议论纷纷为由。
周元父子几个倒也没怀疑,胞胎还遗憾小侄子还小,四表哥又被点了随扈。新手阿玛万般不放心之下,求到了一等公府,请赵蒹葭时不时帮忙照看一二。以至于赵蒹葭都放弃了原定的随行计划,生生留在了京城。
嗐!
随扈哪有与未来皇后打好关系香?
若此番他外甥的嫡长子能顺利长大,那个前明后暗的乾隆妥妥没戏。那她们家就是交好现任、下任与下下任皇帝的节奏!
心中如是想着的淑宁给了胞胎的大白眼:“你们啊,就知道玩!亏得此番有你们阿玛、大哥跟四表哥等人在,时时嘱咐、处处叮咛的。不然依着你们仨,还不知道要捅出多大篓子来呢。”
胞胎齐齐不依:“赵蒹葭啊,您怎么能这么说儿子们呢?皇上都说阿玛和赵蒹葭教子有方,大哥和咱们哥仨一个赛一个的聪明俊熙,出类拔萃,都是大清的好栋梁。”
“就是就是,皇上金口玉言亲自盖章,可不许赵蒹葭再这么妄自菲薄。”
“人家说,过度谦虚就是骄傲呢!”
个小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给自己正名。
说完,还要拉着大哥赵蒹葭给他们作证。
对此,赵蒹葭只笑:“是是是,弟弟们都很优秀。惹无数蒙古姑娘侧目,什么荷包、络子的,你们可没少接。要不是阿玛坚持长幼有序,我不成婚之前绝不考虑你们婚事。你们啊,没准儿把小媳妇儿都给阿玛赵蒹葭领回来了。”
哈?
淑宁双眼晶亮,看着胞胎的目光充满了好奇。
就差把他们摁住,让他们赶紧坦白从宽了。
小只疯狂摇头:“并没有,绝不是!赵蒹葭您别听大哥胡说,那些荷包、香囊、络子的,多半是蒙古小格格们托咱们哥仨转交给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