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桃夭相信他是做过道士的。
屋子里又静下来,一直没有停过的雨像是要将白昼下成黑夜。
桃夭率先打破宁静,“先生,你们那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谢珩随口道:“哪里的端午节不都一样。”
“不一样,”桃夭站了起来,趴在窗子往外瞧。
远处翠绿的山被白雾笼着,似有一青衣郎君伫立在那儿云水渺茫处。
也许只要他一回头,就会朝她笑。
“先生不晓得,我阿娘已经两年没有包过粽子了,也同阿耶两年没有吵架了。我今日瞧见他们两个吵架,其实心里很高兴。先生,”她回眸,白净的脸颊上挂着几滴雨珠,被雨水浸湿的眼眸里似含了一汪水,浅浅一笑,“你一来我家,我阿娘病就好了,我阿耶也不似从前那样消沉。我心底总是很感激你的。即便是先生以后走了,我也会永远记得这个端午节。”
谢珩在她纯真的笑里失了神,不知怎么同她说:“我从来没有吃过我母亲包的粽子。”
“真的吗?”桃夭走到他跟前蹲下,扬起一张笑脸,“我阿娘包的粽子最好吃了,到时候你一定要好好尝一尝。”
半晌,谢珩伸出手揩去她流到下巴的雨珠,淡淡应了一声“好”。
*
这样缠绵的雨丝,终于在端午节的前一夜彻底停了。
次日一早雨过天晴,很难得出了太阳。
谢珩起床时屋子里空无一人,院子里只有正在摆饭的莲生娘与宋大夫。
他洗漱完下意识在院子里搜寻了一圈,平日里这个时候总要侍弄花圃里那棵鹅黄色美人蕉的小寡妇竟然不在。
莲生娘头也未抬:“桃夭出去采茼蒿了。”
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插上茼蒿,是以要去早一些,若是去晚了可能就没有了。
谢珩微微皱眉,“我并没有找——”
“想媳妇儿就想媳妇儿,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莲生娘笑,一脸慈爱地伸手要摸他的头。
谢珩不着痕迹地避开。
莲生娘眼底闪过一抹失望,笑笑没有作声。
这时背着一篓茼蒿的桃夭回来了,笑嘻嘻地问:“谁想媳妇儿了?”
莲生娘笑,“自然是你莲生哥哥想你了。”
桃夭下意识看了一眼谢珩,见他冷着一张脸,想起这几日除了帮自己擦药时略微和颜悦色些,其余时间都冷冰冰。尤其是昨天夜里,她不过是问问自己可不可以上床睡,还没开口,就被他拧了一把,警告她不许胡说八道。
想一想,她都睡了近半个月的地板,腰都要断了。她下意识伸手揉揉又酸又疼的腰,气鼓鼓瞪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谢珩。
一旁的莲生娘将她的小动作看在眼底,目光在她纤细的腰身打了个转,这都成婚小半个月了,也许下个月就有好消息了。
她心里越发高兴,“快洗手吃饭,待会儿咱们包粽子。”
饭后。
莲生娘趁着煮糯米的空当,从屋子里拿出一件崭新的青色圆领袍杉,正是上次说要替谢珩做的那件。
她轻抚着柔软的新衣,颇为感慨,“年纪还是大了。从前一件衣裳两三天就做完了,这次却做了那么久。快回屋叫你媳妇儿帮你试试去。”
桃夭偷偷瞟了一眼谢珩,心想他不喜欢青色,也不知他肯不肯试,正有些担心他直接拒绝,他突然道:“好。”
桃夭惊讶望着他。
莲生娘催促她,“愣着干嘛,还不推你男人回去试一试。”
桃夭赶紧推着谢珩回屋。
才一进屋,她忍不住问:“你不是不喜欢青色吗?”
他淡淡瞥了她一眼没有作声,从轮椅里站起来,伸开双臂,示意他更衣。
桃夭嘟哝,“先生从前不是都自己穿吗?”
话虽如此,还是替他解了身上鸦青色袍杉。
他人生得高,她还得垫着脚尖举着胳膊。
正忙活,头顶突然传来他低沉的嗓音。
“我阿娘从来没有给我做过衣裳。”
桃夭楞了一下,抬起脸刚好对上他漆黑的眼眸。
他的眼睛生得极漂亮,虽大多数都是没有情绪,可笑起来的时候眼尾微微上扬,叫人暖到心里去。
可惜他不爱笑。
她有些心疼,“那你岂不是很可怜?”
他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突然矮下身子与她平视,漆黑的瞳孔里映近她有些惊慌的脸。
她紧张,“先生是不是又想捏我?”
“嗯,”他宽大的手掌突然捧着她的小脸,扬起精致的眉,“这天底下说我可怜的只有你一个。”说罢,直起腰,又是那副淡漠的模样,仿佛刚才那个说俏皮话的不是他。
可桃夭却莫名脸红了。她偷偷瞟了他一眼,将自己脸红的原因归根于因为举着胳膊所以太累了。
谢珩换好衣裳出去时,莲生娘正在门口等着,一见他出来,一脸紧张,“合适吗?若不合适阿娘拿去改。”
谢珩自轮椅中站起来给她看。
大小刚刚好,愈发显得他身姿挺拔。
他颔首,“很好。”
桃夭又忍不住看他。
这么久以来,无论什么东西送到他跟前,他从来都是一句“尚可”
原来他也会说“很好”这两个字。
不只是她,就连一旁心底正泛着酸的宋大夫都愣住了。
莲生娘不停拿衣袖擦拭眼角,连说了几个“好”字,捉着他与桃夭的手叠放在一块,笑,“以后你的衣裳都归你媳妇儿做了。”说完她高高兴兴去厨房看糯米。
谢珩瞥了一眼正阴沉沉盯着自己的宋大夫,像是故意挤兑他,摸了摸自己的新衣裳,“挺好的,很舒服。”
果然,宋大夫一听,轻哼一声,甩脸子朝厨房走去。
“先生是不是故意气我阿耶的?”
桃夭望向谢珩。
谢珩不置可否。
她偷偷在他耳边道:“我阿娘自从生病后,已经两年没有给他做衣裳了,他心里头不高兴,你就不要气他了,我阿耶每日给你熬汤很辛苦的。”
提起“汤”,面色沉下来的谢珩睨她一眼。
桃夭吓了一跳,“你这样瞧我做什么?”
谢珩摇摇头,抿着唇没有作声。
这时候莲生娘已经同宋大夫抬着已经泡好的糯米与蜜枣出来,桃夭也赶紧把谢珩推过去一块帮忙。
她不会包粽子,谢珩自然更加不会,两个人就坐在那儿看着莲生娘包。
莲生娘包粽子的手艺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一个个的粽子在她灵巧的手里很快成了形状,排得整整齐齐。
待煮好以后,满院子都飘着粽子香。
桃夭守在盆子旁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莲生娘拆了一个,送到她唇边。
她“啊呜”咬了一大口,露出一脸满足的神情,含糊,“再也没有比阿娘包的更好吃的粽子了!”
她一向如此,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让人十分有成就感。
莲生娘笑眯眯地将她咬过的粽子递给谢珩。
谢珩皱眉,才张口欲拒绝,莲生娘已经将粽子塞进他嘴里,笑,“你媳妇儿吃的难不成你还嫌弃?”
谢珩含着那口粽子吐出来也不是,吃进去也不是,下意识看了一眼桃夭。
桃夭朝他做了鬼脸,重新拆了一个粽子吃。
谢珩一转头就对上宋大夫十分幽怨的眼神,然后当着他的面把那半个粽子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瞥了一眼莲生娘,“我还想要吃。”
莲生娘又高高兴兴剥了一个亲自递到他唇边。
一旁的宋大夫终于看出来了,他就是在故意挤兑自己,气得背着手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把鸡都吓跑了。
桃夭也没了法子,轻轻扯扯谢珩的衣袖。
谢珩冷睨一眼宋大夫。
跟他打个照面的宋大夫打了个哆嗦,不晓得究竟怎么得罪他了
这时莲生娘叫宋大夫。
宋大夫以为要喂他吃粽子,立刻屁颠屁颠莲生娘面前张开嘴巴。
莲生娘皱眉,“想吃不会自己剥吗?”说罢,将装了十几个粽子的箩筐重重递给他,“去给里正大哥家送去。”
宋大夫耷拉着一张脸不肯接。
桃夭弯着眉眼,两颊酒窝若隐若现。
谢珩突然轻笑出声。
莲生娘还是第一次见到谢珩笑,愣了愣神,瞥了一眼宋大夫那副模样,竟也忍不住笑了,“你说你多大年纪了,怎么还跟孩子争风吃醋?”
桃夭赶紧剥了一个粽子递到宋大夫嘴边,哄道:“阿耶别恼,我剥给你吃。”
宋大夫接过来狠狠咬了一口,横睨了一眼谢珩,气呼呼去了后院。
桃夭赶紧从莲生娘手里接过粽子,笑,“我去给里正大叔家送去。”
莲生娘笑,“那你顺便去赵屠户家买些排骨回来,今日过节,咱们吃好一点儿。”
桃夭正准备回屋拿钱,有人哈哈大笑,“不用去,我人已经来了。”
原本要回屋的谢珩听声音耳熟,循声望去,见一满脸横肉,提着一大扇猪肉的男人走进院子里来。
正是成婚那日,与宋大夫在竹林旁说悄悄话的男人。
那人将手里的猪肉递给莲生娘,笑,“快拿去,刚杀的,还热乎着。”
莲生娘道:“多少钱?”
“要什么钱,这是特地感激宋大夫的。”
听到动静的宋大夫这时从后院走出来,一见到他,哀怨了一早上的面孔终于挤出一些笑容来。
两个人寒暄两句后,赵屠户喜道:“这段日子可把我愁坏了,还是宋老弟你的药管用!等再过几个月下了崽儿,我送你一只给你!”
似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找回一丝尊严的宋大夫终于扬眉吐气,斜睨了一眼低垂眼睫正在看书的谢珩,颇为得意,“这种小事儿哪里就这么客气!”
桃夭与莲生娘对视一眼,皆一脸疑惑。
莲生娘问:“你俩在打什么哑谜?”
赵屠户望了一眼桃夭,想着她都成婚了,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道:“还不是我家里那头不听话的猪,也不知怎么就不肯配种。我这一着急不就找宋老弟拿了包药粉,没想到它就肯了,连带着将家里的母猪糟蹋了个遍,激动地我整晚都没睡着觉,这不今日早上一杀猪,我就想着一定来谢谢宋老弟!”
他说到这儿望向谢珩。
若是搁在往常碰见这样的人物,他决计不敢上前主动说话的。不只是他,整个桃源村的人瞧着谢珩那通身的气派,都有些自惭形秽,可一说到猪的事儿,这十里八乡再也没有比他更会养的了。
“这猪跟人一样,它也讲究个传宗接代。”
他言语间不自觉带了几分讨好与炫耀,“桃夭家的,你说对不对?”
他话音刚落,谢珩手中日日不离手的佛经“哧拉”一声,一分为二。
赵屠户吓了一跳,见谢珩面色极为不好看,只以为是那句“桃夭家的”的称呼得罪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冲宋大夫笑笑,赶紧找了个借口走了。
莲生娘也有些疑惑地看了谢珩一眼,见他面上一阵红一阵白,示意桃夭赶紧问问。
不等桃夭开口,他神色疏离,“我累了,推我回书房。”
桃夭闻言赶紧将他推进书房里,见他低垂眼睫坐在那儿半晌没有作声,有些担心地蹲在他面前,“先生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他突然抬起她的下颌,冷眼盯着她,却又一言不发。
桃夭从未见他露出这般神色,如同往常一样用脸颊蹭了蹭他有些薄茧的掌心,想要哄他高兴。
他却似被烫到一样收回手掌,突然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子?与我说说,相貌,家境,越详细越好。”
她弯眸嗔笑,“我与先生成了婚,自然喜欢先生这样的。”
他神色微动,声音放柔和些,“你不要喜欢我。你对你的夫君可有期许?”
“能好好过日子就行。先生问这些做什么?”桃夭不懂他为何要问这句话,蹙着眉尖,“先生是后悔了吗?是嫌弃我太笨了吗?还是嫌弃我家里穷?”明明方才还高高兴兴吃粽子,怎么才一会儿的功夫人就变了。
她又忍不住咬指尖,突然被一只洁白的大手抓住。
他轻抚着她带有齿痕的指尖,“别咬了,都流血了。”
她不作声,眼圈渐渐红了,鸦羽似的眼睫上盈着一滴晶莹的泪珠,顺着左脸颊滑落,流下一道斑驳泪痕。
“先生要走?”她抬起泪眼。
“别哭。”谢珩伸出冷白的手指替她揩去泪珠,“你很好,是我见过最好的女子。你想要什么样的可告诉我,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办,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她问:“那先生之前同我成婚是在可怜我?”
谢珩默认。
“先生为何要可怜我?我常听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既不觉得自己可恨,所以也不要被别人可怜。”
她站起来揉揉眼睛,笑了,“我懂了。先生总要走的。我就知道,先生这么厉害,给我做赘婿是委屈了,要不然我现在就给先生写和离书。”说着便要去研磨。
谢珩没想到她会应得这样爽快,冷冷道:“你对待婚姻大事便是这样儿戏!”她成婚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桃夭不明白他在恼什么,认真道:“我只知道我喜欢同先生在一块,可先生却觉得痛苦,既如此,何不好聚好散?莲生哥哥时常同我说,人来这世上走一遭,来时一个人,走时仍是一个人,缘来缘去皆有定数。若是有缘,兴许下辈子还能再碰见。所以千万莫要强求,也莫要伤怀。先生来我家我很高兴,先生要走,我便高高兴兴送先生走,所以先生是在气什么?”
谢珩闻言,半晌没有作声。
他也不知自己自己在气什么。
没有人在他的饮食里下了药,是他自己在自己心上下了一剂药。
那药在他心底生了根,眼见着就要发芽了。
他的人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早有定数,他不允许这颗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得尽快拔了它!
可一瞧见她迫不及待的模样他就生气。
方才还甜言蜜语说就喜欢他这样的,一转眼和离书写的这样干脆。
他抬眸望她一眼,见她连纸都已经铺陈好了,提笔写了和离书三个字后,蹙着眉间认真想了一会儿,回头看他,“要不先生口诉,我来执笔?”
简直是可恶至极!
桃夭被谢珩凌厉的眼神吓了一跳,一滴墨滴在纸上,迅速晕染开来,坏了一张纸。
宣纸本来就贵,她颇有些心疼,只好将笔先搁到笔架上。又见他面容沉重,似乎不大高兴,想着他喜香,净手焚香。
很快地,香炉里烟雾袅袅升起,一股子极淡雅的香气弥漫着整间陋室。
桃夭见他仍是不作声,坐在窗子旁托腮看着窗外被白雾笼罩的山。
正看得入神,突然有人像是恶作剧似的跳出来。
是长生。
他笑得灿烂:“姐姐伸出手来。”
桃夭一见到他笑得这样高兴,也忍不住笑了,摊开掌心。
他变戏法似的在她掌心搁了一颗微微透着粉的桃子。
桃夭惊喜,“哪里来的?”
这个季节桃子并没有熟,她家院子那一棵,结出的果子同婴儿拳头差不多大小,还泛着绿。
她见他乌发微湿,衣衫上也都是水渍,问:“你去后山那片桃林找的?”
从前莲生哥哥在的时候,也会在这样的季节,变戏法似的给她一颗这样的桃子。后来她才知道,他找遍整片桃林,才找到第一颗熟了的桃子来哄她高兴。
长生笑着点点头,“走,捉鱼去,大家都去了河边,姐姐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每年的端午节赵里正都会去后山那条河网鱼,挨家挨户都有份。
桃夭立刻道:“那我现在就出去,你等我!”
谢珩见她竟然这样走了,皱眉,“去哪儿?”
桃夭把已经跨出门槛的那只脚收回来,回头看他一眼,心想我为什么要同你说,又见他冷着一张脸,也不敢说话,瞥了一眼窗外的长生。
长生这时伸手折了一片绿油油的槐树叶子轻轻吹了个响,斜睨了谢珩一眼,“桃夭姐姐再不去,就赶不及了。”
桃夭一时有些踌躇。
好一会儿,她拿眼角瞟了一眼正提笔写字的谢珩,心想他定是要写和离书的,我站在这儿说不定他又要同情我,也不好下笔,便道:“那我先出去了。”
直到人消失在院子里,谢珩垂眸看了一眼宣纸上的字。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熟记于心的《静心咒》被他写得七零八落,他烦躁的将笔拍在桌子上。
这种时候她竟然还有心情去捉鱼!
这次等她回来要是吵着背疼,他定然不会帮她搽药!
哭也不理她!
*
桃夭同长生才到后山河滩上,那里早已经挤满了人。同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来了,里正大叔与春花阿耶手里手里拿着捕鱼的网,正撒网捕鱼。
早已经来河边的赵冬至冲她二人招招手。
桃夭一过去,见他面前桶里已经有了半桶各个都有筷子长的鲤鱼。
赵冬至要倒给她,桃夭连忙拒绝,指着赵里正,“我再等等也是一样的。”
赵冬至笑笑没有勉强。
长生瞥了一眼赵冬至,拉着桃夭的衣袖挤到人群里去。
这时赵里正刚刚收网,不计其数的鱼扑腾着露出水面来,溅起一团水花。
桃夭又惊又喜,同大家一起拍手叫好。
长生见她笑,心里也高兴,问:“刚才与他吵架了?”
人太多了,桃夭一时没听清,“你说什么?”
长生笑笑,“我说今年的鱼特别多。”
“对!”桃夭笑。
上次她见先生爱吃鱼。
说不定待会儿拿鱼回去她家赘婿就回心转意了。
直到快傍晚,河边的人群终于散了。
桃夭也分了半桶鱼,高兴得不得了。
只是鱼太重,她提起来极费力。
赵冬至见状,连同她那一桶一起提起来。
桃夭本要拒绝,他笑;“我们总是一起长大的呀。”
桃夭便不好再拒绝。
赵冬至帮她提到院门并没有进去。
桃夭向他道谢后拎着半桶鱼回去了。
直到院门关上,赵冬至才依依不舍收回视线,突然听到一旁的长生道:“冬至哥,你真没用,我要是你,才不会将桃夭姐姐这样好的女子让与那个男人。”
赵冬至垂下眼睫,却不置一词。
在她成婚前几日,他曾提出要娶她,可是他阿娘以绝食逼迫他就范。
他阿娘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他,他不能真就看着她这样不吃不喝。
良久,也不知是说给长生听,还是说给自己听,“你还小,不懂得这世间的事儿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
“是吗?”长生嗤笑,漆黑的眼眸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占有欲,“我只知道,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手。”
赵冬至诧异看他一眼。
“冬至哥这样看我做什么?”长生又露出天真的笑,“冬至哥,我打算去参军。桃源村太小了,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想要去长安,去看看我们大胤繁花似锦的都城。”
桃夭姐姐家里那个男人,说的官话不带一点儿江南口音。
他也是从长安来的吧……
这世上,除了莲生哥哥,谁娶她,他都不服气。
*
桃夭才进院,正坐在院子里的莲生娘连忙迎了上去从她手里接过桶,惊喜,“竟这么多鱼,还这么大条!”
桃夭忙不迭点头,一脸喜悦,“今年雨水大,里正大叔网网不落空,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好些鱼。”
她说完,往东屋书房看了一眼,问:“莲生哥哥在做什么?”
莲生娘不知她二人吵架,道:“一直待在东屋,你去瞧瞧,我去杀鱼。”
桃夭“嗯”了一声,走到东屋门口,果然瞧见谢珩正在东屋坐着看书,在院门口徘徊好一会儿,才磨磨蹭蹭进去。
谢珩仍是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桃夭往案几瞥了一眼,见上面并没有搁着和离书,小声问:“那先生到底和离不和离?”
谢珩终于从书里抬起眼睫,眸光沉沉盯着她。


第23章
勾引
先生一定还在生气!
桃夭立刻道:“要不先生再考虑考虑, 等到腿好了再和离也不迟。”
不等谢珩作答,她走到他身旁,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先生, 我知道错了。”
谢珩不接, 她便一直举着水。
良久,他接过水,洁白修长的指骨轻轻转动着杯子, “你倒是说说看你错哪儿了?”
桃夭眼珠子骨碌转了两圈,以商量的口吻问:“我不该丢下先生一个人跑出去玩?”说了又觉得不妥,犹犹豫豫,“要不, 先生觉得我错哪儿了,那我便错哪儿了。先生说给我听听,我改?”
她自认为自己已经非常诚恳, 可先生仍是不作声,甚至脸色比方才还要糟糕,扶着额头,按压着眉心一言不发, 好似很不舒服。
她立刻上前娴熟地按压着他的太阳穴, “舒服吗先生?”
他面色似乎缓和些, “恩”了一声, “尚可。”
又是尚可!
她更加卖力, “那现在呢?”
他睨她一眼, “跟谁学的?”
桃夭道:“我小时候总是头疼, 莲生哥哥便这样替我揉一揉, 说这样可以缓解头疼。”
她话音刚落, 他一把摁住她的手不让她动了。
桃夭趁势将下巴搁在他肩上,柔声细语哄他,“我下次再也不会主动写和离书了,先生不生气了,我以后什么都听你的好不好?”
他抬起眼睫望她一眼,“你这哄人的本事也是他教的?”
桃夭咬了咬唇没作声。
莲生哥哥自病后时常告诉她,以后成了婚,与夫君吵了架,惹了对方不高兴,就好好哄哄他。
哄人不丢脸。
她想想也是,莲生哥哥总爱哄她,夸夸她,抱抱她,她便能高兴一整日。
若是她反过来夸夸莲生哥哥,莲生哥哥总笑得眯起眼睛,说:“我家桃夭最好最好了。”
可莲生哥哥没告诉她,这世上有些人不好哄。如同先生这样的,她好听的话说了一箩筐,也总不见他高兴。
想起莲生哥哥,桃夭想起今日端午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赶紧出了屋子,片刻后去而复返,轻轻摸着谢珩的耳朵。
谢珩闻到硫磺的味道,一把拉过桃夭的手,果然见她白皙的指尖涂了黄色的硫磺,皱眉,“这是要做什么?”
她小猫似的用柔软的脸颊蹭蹭他的手心,“在我们家乡,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在门口插上茼蒿,还要在耳朵涂抹硫磺,寓意百毒不侵,平安顺遂。”
“你的家乡?”
桃夭颔首,“我的家乡。这里便是我的家乡。”莲生哥哥的家便是她的家乡。
谢珩微怔,想起那句【吾心安处是吾乡】好半晌没作声,任由她在他耳朵里涂抹一层刺鼻的硫磺。
涂完硫磺,她抵着他的额头,像是祈祷似地说:“就算是不能长命百岁,也千万千万不能生病,先生知道吗?”
说着说着,谢珩手背上砸下一滴滚烫的泪来,紧接着一滴接着一滴,很快地湿了他的整个手背。
小寡妇哭了。
她在哭他的夫君。哭那个人人都爱,却因为生病最终没有长命百岁的宋莲生。
她那样害怕旁人生病。
原本打算与她划清界限的谢珩不由自主伸手轻轻拍拍她微微颤粟,单薄而又削弱的背。
她抬起婆娑泪眼,“先生现在腿还没好,也没有去处,不如就先别和离。如果有一日先生要走,我一定好好写一封和离书,必不叫先生口述。”
不等谢珩答应,她又道:“主要是先生太慢,我等得太着急,不但干了墨,还弄脏了纸,那纸很贵的,不能那么浪费。”
谢珩瞪她一眼。
她弯眸嗔笑,分明是故意的。笑着笑着,双手捧着他的脸,用那对哭红了的雾蒙蒙的眼凝视着他,“先生,你怎么生得这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