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篇都是车的小说推荐言情上一章:伪装学渣
- 整篇都是车的小说推荐言情下一章:豪门大小姐她撕了白月光剧本
“别……别……别跪,不要跪。敬儿啊,你把母亲的心搅烂吗?啊?”
她这样一说,他似乎又不能磕这个头了,其实母子两抱头痛哭一场,再共贬斥命运不公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偏偏他不允许自己那般失态,偏偏他什么都看得透彻,伤情只伤身,发泄过后都是无用的。
于是他站起身,在周天后身边坐下来。
女人正陷在悲伤欲绝的情绪里,肩膀抽耸,气息不平。
他犹豫了一阵,终于还是伸出一只手,轻轻地拍抚于她的肩上,慢慢地替她顺平气息。
周太后逐渐安静下来,殿中光渐退去,昏黄的墙壁映照出两个模糊依偎的人影。
周太后终于慢慢坐直身子。
“儿啊,你……一定要听母后的话,离开汴京,官家不会让平安到南方的。”
刘宪僵着背坐着,“娘娘,这是哪里的话,您不要多想。”
周太后一把握住他的手,“不是母后多想,不要说你了,就算是徐牧,官家都不肯放他回汝阳,你看看前朝,但凡节度改换军政之权,有几个不是死在半道上的……”
“娘娘!徐牧奸佞之人,本就当诛,您也知道白马寺之乱,应该和官家同心同德,此时怎还能为佞臣辩言。”
这陡然而高的声音令周太后一怔,握在刘宪手上的手也不自觉地松开了。
“母后是为了你啊,徐牧借梁氏跟母后说过,当年先帝在时,你掌管掖庭狱,又操控吏部刑部,本就在朝中积怨颇深,若一朝失势失权,朝上不会再有一人肯为你说话,受你恩惠之人,甚至会惧怕你手中捏握的把柄,对你痛下杀手。你怎么能那么傻……”
“娘娘,您是大陈的皇太后,怎么能听信一个奸佞之言!你这些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您要为了保全我,去颠覆大陈的江山吗?”
周太后无声摇头,那哭腔就隐在喉咙之中,她竭力克制,竭力让语言清明。
“敬儿啊,母妃在后宫这么多年了,皇权,皇权这个东西就跟一条冷酷无情的蛇一样,缠上了谁都手,谁就得灭亲情人伦,魏钊已经走上那个位置了,就算他知道你是他的兄长,他除了杀你而后快之外,怎么可能还能对你留情……听母后的话,只有徐牧……只有徐牧,他已经答应母后,只要他能掌握朝中大权,他就一定放我们母子一条生路,到时候,你想去南方,就把母后也一道带上……”
“娘娘!徐牧要想掌权,除非杀了魏钊!可就算杀了魏钊又能怎么样,先帝子息本就单薄,废帝已死,魏钊是魏家唯一的血脉,徐牧难道要取而代之,自立为帝吗?娘娘,前朝遗留下来的祸根,本就是藩镇割据,各处节度使皆手握军政大权,魏钊所行之道是没有错的!若要安天下,必缴军政之权,如今他才行了第一步,若徐牧果真自立天子,改朝换代,天下必然大乱,倾巢之下,你与我何处去寻安命之地啊!”
周太后忙要手,“不是啊,梁氏告诉我,殷茹……对,殷茹已经怀了魏钊的子嗣了……大陈仍是魏家的大陈啊……实权在谁的手中又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
刘宪觉得心上一阵发凉。徐牧已经谋划到这一层了,自己却浑然不知道,他心中懊恼。起身就要往外行。
周太后忙拽住他的袖口:“敬儿,你要去什么地方。”
刘宪回过头,“娘娘,此处不是您久留之地,在正月之前,您一定要返回宫中,无论是您,还是我,都是徐牧手中的一颗棋子,他要除魏钊,除了魏钊之后,也必定不会留下您和我的性命。我求您记住我的话,珍重您自己,就是珍重我!”
说完,他一狠力,将衣袖从周太后手中扯了出来。
周太后本就力弱,被他这么一扯拽,立时扑倒在了地上。刘宪心中如万针齐落,忍不住,还是回步去扶了。周太后捏住他的手腕。
“敬儿啊……魏家这样对你,母亲都恨透了他们,为什么你还要那么傻,去替一个容不你的弟弟考虑,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刘宪垂下眼睛,“娘娘,您不明白,我虽已徒留残身,但我仍辨是非。我有我不能辜负的人,我也有我坚持的道理,这些人和事,使我虽然行得艰难,却不至于沉沦。您听我的话,回宫去,热热闹闹地,过这个新年。千万千万,不要做傻事。”
从古至今,母子之间,从来就不是相互成全的关系。
母亲的心很小,小到只装得下子嗣的性命和温饱,而儿子的心大,有远方天下,还有年轻美好爱情。所以,刘宪从艮园走出来的时候,有一种深刻的颓然和无力感。
天擦黑了,雪大片大片地落下来,天地间除了窸窸窣窣的踏雪之声,别的什么都没有。他抬手捏了捏僵硬的脖颈,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该见的人还是要见,该做的事还是要做。他翻身上马,正准备往醉仙楼去,却在太湖奇石的后面,看见了一个雪白的人影。
殷绣裹着白狐裘的大毛儿,瑟瑟地站在石后。
头上累了厚厚的一层雪,似乎已经站了很久没有动过了。
“绣儿。”
他反转马头过去。
“你这么在这儿?”
殷绣回过头,“我没事,我跟圣人娘娘请了话,出来散散。”
刘宪抬头看了看天,“太冷了,我送你回宫。”
殷绣摇头,“我去看看周太后,天大凉了,圣人娘娘备了好些东西,让我送过来,现在,跟来的人去里头了,我一会儿还得跟过我查点查点。”
刘宪沉默了须臾,“你……是不是哭过了?”
“没有。”
“殷绣。”
“嗯?”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做了一件令你不可原谅之事,你是会记住我,还是我忘了我。”
殷绣抬起头,“你不要吓我,刘知都,你在说什么……”
刘宪,笑了笑,“我只是说如果,你回答就好。”
殷绣走近他,“刘知都,你明白,绣儿不傻,要么,您就什么都不要试探我,要么,您就把话说明白。”
刘宪握住缰绳,一时之间,也有些后悔,这莫名其妙就脱口而出的话,旁人听了也就算了,殷绣之敏感,他不该想不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气儿在殷绣面前突然就弱了下来,弱到一时之间,竟不晓得如何应对。
他心里的确有一个可怕的事要做。
而且一旦下了手,他与殷绣,恐怕就再也不能像如今这样相对着了。
不过,他转念来想,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
“今日雪狠,是我心里勾起了些往事,糊涂了,才会跟你说这样的话,你不要问了,有事就去忙吧。我也还有事。”
说着,他从马背上解下伞来,“这把伞留你。我先走了。”
说罢,也不等殷绣再言,转身打马,顷刻之间就撞入了茫茫的雪雾之中。
第54章 破阴阳
醉仙楼上白庆年撩起风帘的一角, 胡相连忙拍了拍他的肩膀, “仔细着些, 外头来来往往的都是人。”
白庆年如今有些鄙夷这个坐在相位上敬小慎微的人,“胡相怕什么,底下站着十几个护院, 身边还带着个提刀子的少年,谁还能把你怎么遭,再说,我刚瞧见刘知都了, 就要过来了。”
胡相的府上前两日遭了一回贼, 照理说, 临近年关, 家家户户都是钱粮满钵的时候,大户人家漏几个毛贼也是平常事, 护院尽心尽力, 捉住了打一顿扭着送官就罢了, 但胡相府上这个贼有些身手,盗走了他夫人常年供奉在佛龛里的翡翠观音像不说, 还枭了两个护院的脑袋, 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把老来惜命的胡志玉给吓崩了。第二日直接告了假, 连朝都没有上。
胡相白眼瞟了一眼白庆年,“你没看, 今儿郑大御史也没来么, 听说他家里也遭了这个贼人的道, 财和人命两个都不放过。你说谁在出手给我们递信儿。”
白庆年冷笑一声,“总不至于是那个在府里病歪歪的徐大人,开春回暖他就要南下了,下去就和西南的蛮夷有一场仗打,他那把松骨头,还能敲几次。再说了,你就算再怕徐牧,今儿还不是赴了刘知都的约吗?人都来了,给自己降什么心气儿,这是天子脚下,他徐牧也不是那眼前一亩半分地的格局,还不至于明目张胆到那份上。”
话音刚落,小二从屏风后面绕进来,一声市井气儿极浓的“来咯……”打着旋儿往耳朵里灌入,八珍鸭子冒着热气从后头端了上来,然而白庆年和胡相同时又感受到一阵雪气儿,抬头看时,刘宪正在屏风后解披风。
“知都大人来了。快坐快坐。”
刘宪与二人见了礼,在胡相身边坐下。
“杨供奉呢?”
白庆年斟茶道:“替知都去文君巷搬酒去了。刘知都,咱们要请您出来吃喝一顿,可都得三顾茅庐啊,今儿可真是难得。”
刘宪随手将那身带雪的袍子挂在屏风上。
“有求于人,姿态不得放低?”
胡相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白庆年一眼,人上了岁数姿态高,白庆年是明白的,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这个话接了过去。
“您哪能求到我,您吩咐就是。您不寻我,我也有事要和您说。”
杨嗣宜正带了人搬酒上楼,忙慌慌地抖了一身雪气儿,把酒交给小二烫去了,自个边跺脚边捧了盏热茶暖手。
“外面可真要冷死人了。”
白庆年道:“怎么晚了。”
杨嗣宜道:“这不是胡相府上出了事么,外头传得热闹,我就站着听了一会儿,说实话,那些传言真的有些耸人听闻了,我这个脑袋吧不如大人们好使,但也觉得好像有人故意把这事儿说得血淋淋的似的。”
白庆年敬了一杯茶上去,“嗯!杨供奉眼睛毒辣。”
杨嗣宜笑了,“白大人可不要恭维我,咱们知都在这里,我要是不懂事逞能,回去就得跪瓦片砾子。”
说着,他又站起来,“大人们有事说,我来端茶。”
话又自然有俏皮,刘宪听了到也由衷地笑了笑,由着他端茶布菜,自个转向白庆年。
“什么事,你先说吧。”
白庆年官至吏部尚书,这几年,魏钊沿用殷相当年裁撤枢密院,又别地方上没有实职的挂名官名一个一个的收起来撤掉,吏部一直很忙,加上刑部清理掖庭狱的卷宗,例如江西的私盐旧案,在地方上又牵出了一堆贪官污吏,职缺就露了出来。
这些虽然都是地方小官吏,但人选方面魏钊几乎是亲自过眼,魏钊继位以来,科举还未举,人选要从过去的功名人里头挑选,或者是从地方上挪调,不论是对吏部的官员,还是对魏钊而言,都要费极大经历。
白庆年很多年不曾有这种脖子上悬把刀,一人一职都不敢寻私的感觉了。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他最在意的。
“刘知都,您还记得郑琰吗?”
小二上热酒过来,刘宪就着热酒吃了一口八珍鸭子。
“嗯,你说后任的江西盐道,郑婕妤的兄长。”
白庆年点点头,“对,将好继而郑御史没来,我也好敞亮与您说,我近来发现,官家在这件事上留了一个后手,而且是留给徐牧的。”
刘宪偏头想了想,“你是指……”
“刘知都,恕我冒昧,您从前在徐大人手底下做事的时候,手上捏着这一条财路的,这几乎是南边最大的一条金银河道子,京中好多官吏当时都是跟着你发财的,后来,官家翻查掖庭旧案的时候,把您手上这条财路子也就断了,郑琰近日顺藤摸瓜,让好多京官都过去几年赚的钱吐了出来。这段时间,吏部汇同刑部在理这些官吏的贪污案子。我到发现一个漏洞。”
“什么漏洞?”
“您这里是一条路子,徐牧徐大人那里还有一条路子。”
“郑琰在查吗?”
白庆年摇了摇头,“郑琰没有查,郑琰直接下手拿人了。刘知都,您知道徐牧手上这条路子吗?”
“知道,那是他供养汝阳军的军费之重头。”
胡相在旁开口道:“郑琰拿人这件事情,是连我这边都越过了去的,恐怕是官家直接给的旨意。如若不是百官相互牵扯,吏部收到的消息多,恐怕人都押进京了我们都知道。”
刘宪追道:“如今吏部中还有徐牧的人吗?”
“有是肯定有的,消息能通到什么程度,这就不好说了。刘知都,官家真的要断徐牧的老巢后路了,我和胡相有些担心啊。”
刘宪笑了笑,“你们与他都没有瓜葛,你们担心什么。”
白庆年忙道:“我们不是担心和他有没有瓜葛,我们担心的是您啊,过去那么多年,您在先帝身边做事情,背后可都是这个徐牧徐大人啊,我们不认识这个老主人,我们都是跟着知都您才出人头地的,如今官家对自己家的舅舅都下手,这如果要连根拔,您可怎么办……我们……”
杨嗣宜有些听不下去了,开口道:“这话怎么说的,说到底,你们还是怕徐牧倒台,我们知都会受牵连,然后大人们会跟着知都遭殃吗?”
胡相受不了这样的话,刘宪也就算了,他杨嗣宜是个什么角色,着一袭话拍在他的老脸上,他是坐不住了。
“住口,我们说话,也能有你插嘴的余地。”
杨嗣宜还要抢白,却被刘宪拽住了衣袖,强拉来坐下。
“刘知都……”
刘宪摇了摇头,“胡相,白大人,你们多虑了,刘宪是个受了宫刑的人,当真有墙倒的那一天,一定是众人推,无人扶的。对于你们而已,我刘宪本就不是什么树,各位大人,更不能被称为猢狲,我都不敢自诩一句‘树倒猢狲散’,两位大人,又怕会有什么牵连呢。我若不求生,手里头这些秘密,对我而言就一点价值都没有,退一万步讲,我若求生,说出这些事来,只会令我死得更惨而已。”
胡相没想到会引来他这么决绝伤感的话,到有些后悔,“刘知都,我与白大人也并非这个意思……说开来,我们也是扶持过来的同僚,谁能轻看知都,只是最近的朝局实在太过复杂,官家的手段又越来越凌厉,我们都是先帝的旧臣,每个人心里都不平静,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刘宪没有说话,白庆年道:“还有城南瓦肆那出《偷龙转凤》的事,我也听得心惊胆战,我已经查过了,徐牧府上的人根本就不避讳是他们出手打磨的这一出好故事,我现在害怕官家要在朝廷上把徐牧逼上绝路,徐牧就要在大陈宫里把官家逼上绝路。这种前朝秘辛之事,一旦曝之于民间……再被徐牧利用,恐怕……这个局面,我真的不大看得清,刘知都,您眼睛清明,还得您给我指一个方向去站啊。”
“只要有送出宫的那个皇子,人是死的。就算闹出来,也都是上一辈的宫廷斗争,大陈宫这些东西还少么。”
白庆年并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刘宪,内心是何种感受,只能一边听,一边低头悻悻地称“是。”
桌上的酒热过一回,又冷下来。
鸭子的热气也都凝结成了水,沾在杯碗之上。
楼上的热气一散,楼外的雪气就毫不客气地顺着窗户的缝隙透了进来,众人都觉得冷,纷纷去取大毛子系上。
白庆年觉得气氛有些莫名地尴尬,轻轻咳了一声,“我们的事与知都说了,那知都您有什么吩咐,您说吧。”
刘宪放下手中的筷子。
“在兵部你有可靠的人吗?”
“有是有,但是兵部的人大部分都是徐牧从前提拔上来的人,咱们的人,如今都不在要职。”
“嗯,这个都不重要,你取挑一个人,让他给官家秘密上一道折子,建议官家遣一个文官去收编徐牧在汝阳的军队,然后,把顾盏在黄河北面的军队秘密南调,去汝阳。”
杨嗣宜在旁听得浑身骨头一颤。
“刘知都,怎么听起来……”
胡相道:“让文官去收编,这是什么意思?”
刘宪平声道:“这一路的棋不能急,官家断他们的军费粮饷,若再跟一个完全不懂军务的人去统领他们,汝阳军必反。反后则为逆贼,围剿断粮的逆贼,不需要出战,困城就行。”
白庆年沉默了半晌,“刘知都,我们将才说的话,您是真不愿意听了吗?您真要对徐牧下狠手,您要知道,官家想借您制衡徐牧,徐牧也想借您制衡官家,两方制衡,才是富贵平安之道,您……”
刘宪笑了笑,长吐一口气“我明白,你这个人,爱讲阴阳两平,可我刘宪,站在这个阴阳界上太久了,我想退一步出来,真正想得远一点,大一点,替天下苍生,做那么些事。白庆年,身在官位上,你想百姓无战事,无忧虞吗?”
白庆年抬手喝了一口冷酒,抿紧嘴唇,到当真想了一会儿,“也是想。”
“那便是了。”
杨嗣宜道:“您既然有这样的主意,为什么不亲自跟官家说。”
刘宪摇了摇头,却没有回答。
第55章 豆儿黄
酒喝了三巡, 杨嗣宜和白庆年都已有些困顿了, 胡相尚算清醒。
“知都今儿是回宅子还是回宫中。”
刘宪起来把裘衣披上, “回宫中,白大人和杨供奉就劳胡相您关照了。”
胡相也站起身,“知都路上还是仔细着些, 这几日外头不太平,本官知道刘知都心里不惧这些,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知都身处风口浪尖, 还是要珍重自身。”
刘宪拱手, “谢胡相关心, 刘宪明白。”
他这样说, 还是单枪匹马地出了醉仙楼,外头刚刚停了一场大雪, 比起酒楼上热气腾腾地热闹, 外面静得吓人。但城南地瓦肆依旧热闹异常。刘宪没有上马, 牵着缰绳慢慢地往大陈宫走,看似近在眼前地巍峨宫闱, 走了大半个时程, 依然没有离他近半分。
转过一道青墙。
墙角下有一个买混沌的老人。挑子上煮着滚水, 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路上已经行人稀少了, 老人招揽生意也显得漫不经心。
“官人, 吃碗混沌吧, 热乎着呢。”
刘宪没有停步,摊子边上却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大爷,再煮一碗吧。我请他吃。”
刘宪怔了怔,回头看时,却见摊子上坐了一个头戴斗笠的人,还夸张地披了一件蓑衣,蓑衣下是蓝绫段的袍子。
“是你。”
那人摘下头上的斗笠,不是别人,正式济昆。
“坐吧。喝了一肚子酒,我请你暖暖五脏。”
刘宪将马栓在道旁的一颗柳树上,“怎么,今儿瓦肆的戏不用你演了?其实我一直很想来见见你,姑苏寒山寺的济昆的大师,什么时候沦落得和江湖跑脚艺人一般了。”
济昆笑了笑,“我是个假和尚,但我不能忘了本。”
刘宪低头,倒是认真的品了品这句话,越品越想笑,不禁肆意笑出声来。
大爷端上了热乎乎的混沌,大雪过后的,这种踏实的热气几乎能把人熏出眼泪来。刘宪笑着吃了一口,肉糜的鲜美和葱花的甜香充满味蕾,食不果腹时的食欲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口中,他一面咀嚼,一面想着“忘本”二字,不禁呛了一口。
“你见过你的母后了吧,徐大人让我来问问你,考虑的如何了?”
刘宪没有说话,一口一个地吞咽着滚烫的馄饨。
“大人说了,他都不要你做什么,只要你不在背后替魏钊谋划,他就让你认祖归宗,而且保你们母子一生富贵荣华,衣食无忧。你想走,就走,你不想走,想在朝为官,也不是不可以。你怎么想?”
刘宪抬起头,“认祖归宗?”
“是啊,认祖归宗。”
“济昆,你有祖宗吗?”
济昆愣了愣。
“我在问你,干什么又扯到我的身上。”
刘宪捏住筷子,微妙地笑了笑,“对,长了头发你还能还俗,我嘛,要祖宗做什么。”
他轻描淡写,甚至还有轻佻和自嘲。
济昆却哑然,良久,他方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大人的恩德你不受。”
刘宪吞下最后一个馄饨。放下筷子,“我这个人现在,不需要受任何的人的恩德,你回去告诉徐牧,他若敢利用我的母亲半分,我与他才是不共戴天。”
济昆仰天笑了一声:“说实话,我当真不明白你,害你母子的人,你部去恨,偏偏恨对你我有恩的人。究竟为什么。”
刘宪站起身,“为什么,你当我为绣儿吧。”
济昆也站起身来:“你知不知道,你越是这样,越会把殷绣逼到死路上去。”
话声飘出去很远,“我知道,这几年,用她来威胁我的人,不再少数,但我有命,她就有命,就算我没有命了,还有福宁宫中的那位,你觉得,我怕什么。”
说完,它向摊桌上抛了金锭子。
“老人家,夜深了,眼见还有雪,早些收摊回把。”
老大爷是千恩万谢地直要磕头,然而还来不及跪下去,人已经奔马而去。
济昆站在青墙的前面,地上厚厚一层积雪,几个凌乱的脚步,没有影子。
没有影子。
他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呢?
刘宪回到宫中,司寝的内官正愁眉苦脸地站在寝殿的门口,殿内烧着通明的灯,还飘来一股甜蜜的香味,一闻就是暖情的甜香。
“怎么了?”
司寝的内官往里撇了撇,“郑婕妤都发了好大一通火了,知都,您看看……我们……”
“官家呢?”
“官家从垂拱殿回来,就一直在福宁宫的内庭里,谁都不让进。这会儿,魏夫人也出宫办差去了。我们这边没了主意。”
话音刚落,殿内就传来一声碎瓷的声音,接着是女人骂骂咧咧的声音,“这什么茶,想烫死本宫啊。”
刘宪往前走了几步,离那殿门远些。
“官家如今依仗她的父兄,你们尽心就行,气都收着,总不会出差错。我去里面看看。”
福宁宫的内庭修的十分有禅意,一行清白枝干的柏树靠着青墙,中有一方台,台上种着一株巨冠的凤凰花树。树正对着的是一道镂空的雕麒麟石头屏风。这块屏风是用整块的大理石雕刻的,颜色青黑色,沉静又寂寞。
一阵风过,雪又纷扬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整座大陈宫原本十分热闹,各处都已经张灯结彩,煮热气腾腾的香茶,可就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下这几场雪的寒气儿。
内庭此时果真没有人伺候。魏钊一个人座在廊下的禅椅上看雪。
他面前的雪地十分干净,平滑地铺满一点,上面甚至连一个鸟的脚印都没有。
魏钊身上裹着一件黑色的熊皮裘子,头上冠顶已经谢了,他的头半仰着,手上捏着一块咬了一口的豆黄儿。
身旁的小红木案上,还搁着一盘豆黄儿,已经所剩不多了。
兄弟之间,连口舌上的喜好都是一样的,如今,连口腹的缘分都相差不多,他在风雪里吃了一肚子的街头馄饨,做弟弟的又在这冷寂的地方嚼这民间糕饼儿。
刘宪突然有些想笑了。
然后,他还没来得及细品这其中微妙的滋味,就听外头伺候的珠灵道:“夫人,您可回来了。”
魏钊的肩头稍稍一动,却并没有回头,也没有起身。
只是极快得将手中的豆黄儿塞入口中。甚至哽地呛住了。
殷绣提了灯进来。雪簌簌地在大理石屏风前落下,那屏风此时如同一个别有深意舞戏台子,正以朴树之态,等待着红颜。
殷绣是从屏风后面转进来的。
一手提着宫灯,一手撑着刘宪留给她的那把紫柱柄的伞。
听到魏钊的咳呛声,忙搁了宫灯放了伞地过去,倒了一杯茶正要递给他,又发现是冷的,急急地叹了一声,对外道:“还不快去添热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