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换了别人家里,小孩子这么做显然容易遭到来自家人的斥责,不过现在把火炉搁在房间里的是温晏然本人,别说她是在床边烧烤,就算在床上烧烤,卢沅光都只能假装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活动。
温晏然正在烤被切开的林檎——这是一种长得有些像苹果,但体型比苹果小的果实,在宫中主要是充当熏衣裳的香料。
在卢沅光到来之前,温晏然的烧烤活动显然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连殿内的帐幔上都沾染了一些林檎汁水蒸腾时那种酸甜的果香气。
温晏然看见卢沅光过来,把铁签放下,又给对方赐了座。
卢沅光行完礼后,大部分宫人都步履轻盈地退出寝殿,并从外面合上殿门,只有张络等寥寥数人留在原地。
看见这一幕,她心中泛起一种不太安定的感觉。
宫人把被天子烤至半熟但明显已经不具有食用价值的果子给撤了下去,温晏然伸手烤了烤火,向来人笑道:“叫卢卿过来,是跟你商议一下皋宜跟襄青的问题。”
张络走近,将之前那封来自皋宜郡的文书呈给卢沅光。
温晏然倚靠在凭几上,不紧不慢道:“卢卿总管户部,依你看,那文书上写的事情,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殿内寂静无声,温晏然没有催促对方尽快给出答复,反而闭上眼,一副小憩模样。
卢沅光在原地站立良久,她听见皇帝的问题,先是不解,然后是困惑,接着又觉得或许天子是想借此来布置些什么,过了好一会,脑海中仿佛有惊雷闪过,某种令她难以接受的答案浮现于眼前,一种寒恻恻的冷意随之从心底蔓延上来——殿内分明温暖如春,她却已经脸色煞白,满身是汗。
早在朝议之时,她尚且满腔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多半能凭借驳斥两地郡长史的功劳,在改元的时候顺利成为户部尚书,此后前途一片光明,如今才意识到,只要文书上的内容有三成为真,她便算是贻误赈灾时机的罪魁祸首,等事情发作后,不但身死家败,只怕还要遗臭于史书!
卢沅光再不敢安坐,当下站起身,向着天子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以额触地:“多谢陛下!”
她本来就十分服气天子的能为,如今这种服气里,还夹杂了深深的感激之意。
——如今天子已经不止是保全了她个人的清誉前途,还保全了她的家族,事已至此,实在是肝脑涂地都不足以报答,说句难听的话,哪怕天子忽然间倒行逆施,成为一代暴君,那跟着殉国的大臣里头,都得有她卢沅光一个。
温晏然睁开眼,微微颔首。
既然连卢沅光都认为文书上的内容有为真的可能,更加不能不把这种可能纳入考虑。
卢沅光虽然被赐了座,却不敢坐——在另一种结果被皇帝点明后,她现在算是一只脚站在了被免官的危险线上,旁人还可以悬崖勒马,但卢沅光今天已经公开驳斥文书为伪,无论如何也脱不得干系。
温晏然看她一眼,笑:“若是泉陵侯有心误导,文书上的内容怕也并非全真,而两郡长史无状,更是众目睽睽之事。”
卢沅光摘下头上官帽,跪地请罪:“全是微臣无能。”
温晏然伸手虚扶了对方一把,作为一个以败完家业为己任的未来昏君,显然不会在意下属拥有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能力,反而出言宽慰:“今日之所以唯有卢卿陷于险地,是因为只有卢卿出言与之相持——一个人若是什么都不做,旁人当然不容易捉住他的痛处,可天下之所以衰败至此,大半倒可算是彼辈之功,越是勤恳做事的人,反而越容易被捉住把柄。”
卢沅光垂下头,要不是天子已经将她扶起,恨不得再拜上一拜。
对常人来说,恩德威能只要具备其中一点,便可以御人,难得的是当今天子居然样样俱全,卢沅光本不理解长兴之乱后,继位的为何是皇九女,现在想来,今上简直是天生的君王,这皇位本就该由她来坐。
温晏然缓缓道:“朝中公卿皆认为两郡长史有过,朕也不好拂了众意……”微微一顿,又笑了一下,“既然长史不好,皋宜跟襄青又情况危急,朕便帮换两个靠得住的长史过去。”
卢沅光心中一动,当下应声称是。
说是换长史,但换的肯定不止是长史,还会有随从属吏,天子提前告知她,是让她做好准备,从户部挑几个可信且能办事的人。
——天子担心流民过多,同样担心被泉陵侯那一伙人名正言顺地夺得了州仓,干脆从中枢派人过去,半是襄助,半是挟制。
温晏然思忖道:“地方法制荒驰,多有隐田隐户,就算郡仓无粮,当地豪强家中也不会没有积蓄。”
卢沅光理解了皇帝言下之意——对方显然不打算从州仓调粮,也不会对地方灾情视若无睹,而是打算从中枢派人马过去,勒令当地大户救灾,而那些地方豪强之所以如此富裕,也是因为钻了国家法规的空子,所以地方官员在遇见问题时,选择从这些人身上挤一些油水出来,是一件从道德跟法律上都很能说得过去的事情。
温晏然笑了下:“事能至此,还是朕威德不够。”
卢沅光低头——那些大户或许只是想待价而沽,但在天子心里,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因为天子已经登基,天下君臣名分早正!
温晏然忽然轻声自语了一句:“罗统领已经就任了好些日子,郭卿也该到前营那边了罢?”
她说的罗统领,是王齐师举荐的新任的禁军中卫统领罗越,而那位郭卿,是跟罗越一块被提名的郭兴道,被安排到了前营那边做。
卢沅光想,天子这么说,大约已经把流民反叛的可能性纳入了考虑。
温晏然又看向面前的年轻朝臣,笑:“两郡长史如今都在斜狱那边,宫中内官不解细务,卢卿在户部多年,可否帮朕去问一问当地详情?”
卢沅光立即起身,向天子深施一礼,应下了这个差事——去斜狱讯问犯人绝不是户部侍郎的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像她这样标准士族出身,年纪轻轻且前途大好的官吏员,绝不可能愿意沾染这些内官的事务,但在今日之后,就算温晏然派她去把先帝的坟刨了,卢沅光也不会有二话。
等人告退之后,温晏然才向左右近侍道:“少府令家中有几个孩子?”
张络那张憨厚的圆脸上似乎永远不会出现任何负面的情绪,笑呵呵道:“少府籍贯就在建州,自己没有子嗣,从族中过继了一儿一女至膝下,长女年二十一,长子年十四,尚未束发,如今都在乡下读书。”
温晏然微微颔首。
作为皇帝近侍,张络自然知道天子想问的是什么,而温晏然也知道对方回答的是什么——少府令家里孩子的数量跟年纪只是基本讯息,整句话的重点反而在最后一句,在乡下读书,那就是都未出仕的意思。
少府令虽然分属内官,但也是三品大员,想染手一些清贵要紧的官职有难度,但为家中小辈谋个出身绝对不难,想来对方会安排孩子在乡下读书,或许是因为子女才能不足,必须藏拙,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长兴末年朝局混乱,连许多士族重臣都人头落地,遑论缺乏根基的内官,侯锁怕殃及家人,才将孩子们远远送走。
第29章
温晏然:“叫少府进来。”
少府令明明在外头生生捱了半天冻,两条腿都跪得有离家出走的趋向,然而到进殿面圣的时候,除了面色有些苍白外,反而不敢显出丝毫狼狈来。
他换过了袍子,又把身上的雪水擦干,尽一切可能避免皇帝觉得自己有心卖惨。
温晏然语气并不严峻,反而带着温和的笑意:“少府用过饭了么?”
少府令侯锁颤巍巍地回禀道:“方才已愧领了陛下赐下的羹汤。”
温晏然颔首,与对方说了两句闲话,忽然笑道:“快过年了,少府纵然用心公事,也叫家里人过来聚一聚。”扫一眼侯锁,“况且令爱跟令郎都读书多年,该谋个出身。”
少府令听到此言,心中惊骇之意远大于喜悦,当今天子素来赏罚有度,自己事情做得不好,还能活命就算对方宽仁,又怎么会因此加恩于子女?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安排并不轻松,反倒藏有一定的危险。
温晏然想了想,安排道:“令郎年纪尚小,可以去太学中深造,交一交朋友,至于令爱么,不若先去地方上磨砺一些时日,等做出成绩后再回建平任职。”
少府心中一动,结合今天朝议中的内容,顿时明白了话中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再度俯身一拜,哑着嗓子道:“微臣,多谢陛下。”
他方才有那么一瞬间,十分想要装一下傻,假装自己不知天子话里的“地方”指的是何处,借此表示自己早已昏聩老朽,耳目不明,没能从下属那里获得跟朝议有关的消息……然而等到了该做反应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不敢诓骗,老老实实地表示自己领会了天子的意图。
内官子女,一方面自家富贵全系于皇帝身上,需要为天子节制官员,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才德不足,倘若事情办得不好,又很容易被当做罪魁祸首。
相比于先帝的喜怒不定,当今这位皇帝似乎温和的多,在宫人中向有宽仁之名,然而董氏是侯爵,说破门便破门,破门后还要自行上书请罪;那位赫赫有名,与贵胄交游,甚至少府令自己都在思考要不要提前讨好对方一番,以便借此邀宠的那位玄阳上师,如今身上的血差不多都流干了,用自己的性命让所有人都看见轻慢天子的下场;至于季氏一族,其先祖也是配享太庙的功臣,此时除了几个小孩子外全族尽覆,家产也被籍没;昔年的七皇子更是有世家支持的先帝亲子,在温晏然继位当日就被斩了立威……
若非季节不对,这些人的坟上都该长草了。
天子今年不过十三岁,身量并不高大,如今又坐在木榻上,然而少府令明明身高八尺有余,伏在地面上时,依旧只能看见对方玄色的衣裳下摆。
西雍宫中温暖如春,少府令在俯身下拜的那一刻,却觉得自己仿佛又跪在了外头的雪地之中。
温晏然瞥他一眼,微笑:“侯卿是宫中旧人,还望勿负朕意。”
*
虽然大周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作为皇帝,温晏然总算能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在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直接把与会人员召到自己面前,很有点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的意思在里头。
被点名的人并没有因为突发加班心生抱怨,毕竟对大部分朝臣来说,能够进西雍宫议事,就代表着一种身份上的认可。
张络亲自为袁言时这位辅助大臣引路,全程异常恭敬小心,做足礼数——对方虽然在职位上被降低成了光禄大夫,但自身的政治资产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损伤,依旧被视为百官之首。
屋外的天气滴水成冰,檐下的铁马被冻在了冰棱里头,无法发出丝毫声响。
今日的天子十分罕见地穿了身浅色的家常衣裳,神色与往常并无二致,等人都到了后,她点了卢沅光出来替自己说明之前的猜测,卢沅光也没辜负皇帝给的机会,抓紧时间重新梳理了一遍资料,表示文书上那些被认为是虚言哄骗的事件,在地方大族有意推波助澜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发生。
西雍宫前殿内的朝臣们一时间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至少历经了两朝的朝中重臣,在说得如此明白的情况下,不至于体会不到泉陵侯一党在图谋些什么,只是这件事情纵然被提前识破了,也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皋宜跟襄青两郡的情况,证明了中枢在地方上统治力的缺失。
而且考虑到先帝的工作能力,这很可能不是个例。
朝臣议论了一番,最后还是以天子的意思为主,准备派两位新长史以及随从属吏过去控制局势,又商议了一番面对地方上各类问题时的处置措施。
按照温晏然的意思,少府令之女可以充当属吏,两位长史则从卢氏、宋氏、袁氏、郑氏等大族中选取,这些出身士族的年轻人,一旦当官,过去的不止是他们自己,族中必定还会派奴仆部曲相随,整体武德十分充沛。
温晏然目前除了评论区里剧透的关键内容外,对大周年轻一代的俊才实在很缺乏了解,就令大臣们各自上书举荐。
等此次政议到了尾声的时候,袁言时恰时咳了一声,向其他人道:“事关重大,还望诸位谨守秘密,纵然亲近如父母夫妻子女,亦不可言。”
朝臣们闻言,皆俯首称是。
袁言时看见这一幕,心中浮现出一种复杂的感受,他现在依旧具有辅政大臣的威望与能为,但情况已经从自己领着百官在辅佐皇帝,变成天子亲自统领群臣。
所谓君王威信,便是这么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袁言时甚至都说不清,局势如何便到了现在这一步。
毕竟天子才登基多久!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跟卢沅光依稀相仿的念头——这皇位,天生就该归于温晏然。
*
温晏然没有拉着下属浪费时间的习惯,事情议论完后就干脆地派内官送大臣或出宫或返回部台,她自己直接去寝宫更衣,同时吩咐左右:“申中宣钟统领,酉初宣罗统领。”
池仪等人一一记下——这个点召人过来,按天子的意思,显然是要留两人用饭。
温晏然除去外袍后坐在木榻上,身侧宫人替她换上更加舒适的寝鞋。
如今普通的鞋履多以布,草,麻为原料,稍微昂贵一些的,也有用动物毛皮或者丝帛制作的,还有适合下雨天穿着的木屐等等。
至于王孙贵胄之家则与外界更不相同,据说悼帝跟厉帝都曾给心爱的宫人内眷赐过玉石鞋,朝臣们讲史的时候还提及过此事,当然他们的意思主要是借此委婉地批评了一下那两位皇帝奢侈的生活,顺便劝诫当今天子,不过温晏然想象了一下玉鞋的硬度跟走起路来的感受,觉得当皇帝宠妃还真挺考验自身防御属性的……
——这些要么珍贵要么寻常的器物显然并不符合作为穿越者的温晏然的喜好,她曾把少府的官员召了过来,简单描述了现代拖鞋的样子,让对方制作了一批寝鞋,为了让天子满意,少府中人奉上了许多款式不同的样品,在发现温晏然果不其然地选择了其中没有添加珠玉作为饰品的那一批后,又坚定了心中“当今天子是个少见的明君”的看法。
换了身松散些衣物的温晏然靠在凭几上,问池仪:“那罗统领就任后,你们觉得他如何?”
池仪回答得很快:“据说其人十分恪尽职守,处事严明。”
温晏然看了池仪一眼。
作为内官,池仪现在主要人脉都在宫中,而且她行事一向缜密有度,天子不发话,不会轻易把手往禁军内部伸。
但她既然说对方恪尽职守处事严明,那就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使得罗越能匹配得上这个评价。
与禁军内卫主要负责皇帝本人极其眷属的安危不同,中卫的职责中,更多的是监管皇城内外通行问题,当然历代皇帝为了更好地掌控这些身侧的将士,两卫之间的责权也存在不少交错之处。
温晏然想,内官常出宫采买物品,大约也就是在这个关卡上,跟中卫禁军产生了一些关联。
而池仪方才那样说,很可能是罗越拿了几个夹带私物或者误了出入时刻的小内官来立威。
新官上任,行事严峻一些也是常事,温晏然并不放在心上,了解后拿了些奏疏靠在窗边细看,一直到申时,听见钟知微过来才起身。
温晏然定期召对方前来西雍宫,除了培养心腹外,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她还跟钟知微约好了等入春后,让对方教自己骑马。
因为天气寒冷,加上殿内空间广阔,温晏然把锻炼场地改做了室内,她一面活动筋骨,一面与钟知微闲谈,问了一句:“钟卿与罗统领相处得和睦么?”
钟知微想了一想,老实道:“罗统领到任以来,御下有德,两卫之间也相处得颇为和睦,还有不少内卫向臣请示,想要调入中卫。”
温晏然点点头,微笑:“如此说来,罗卿不愧是王侍郎所举荐的忠直之士。”
天子说话的声音语气与平时并无二致,池仪心中却是一动。
以她对皇帝的了解,对方今日召见罗越,或许考虑到三卫统领中唯独此人没有立过功勋,有点想询问下对方,该举荐何人前往皋宜或者襄青,让他混一个举荐之功,这样一来,前往地方的队伍中就囊括了士族,内官,禁军三方面的势力,其中最受嫌忌的内官因为少府令刚刚做错了事的缘故,必定不敢气高,如此安排,三方反倒能相处和睦。
但在方才的一瞬间,作为满分型揣度上意选手,池仪直觉认为,天子的想法产生了微妙的偏移。
第30章
酉初,罗越按时来到西雍宫,他身材高大,皮肤比建平的士人更黑一些,脸上还长着一把浓密的大胡子,先在内官的引导下恭恭敬敬地拜过了天子,才跟钟知微一样被赐座于殿内,留在西雍宫一道用晚膳。
温晏然笑道:“罗卿初来乍到,可还适应京中生活?”
罗越垂首:“京中繁华,微臣一介边鄙之辈,实在诚惶诚恐。”
温晏然点点头,因为之前调他入京到的理由跟禁军纪律荒驰有关,就问了几句如何管理兵将的问题。
罗越回答得很含蓄:“禁军确有弊病,微臣愿为陛下整肃。”
不愿意在领导面前说下属跟同僚的坏话也是常事,温晏然喊人过来,也不只是为了跟对方谈工作,略微勉励了几句后,就转而聊起了边郡生活,按照当前时代的风气,士大夫多嫌弃边地粗鄙,但天子却反倒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罗越:“边地不比建平,十分苦寒。”
“……”
张络看着言简意赅到基本等于在说废话的罗越,深深怀疑他们大周禁军中的武将是不是都特别不善言辞……
温晏然看了对方一眼,微笑:“罗卿来自北地,冬日自然比建州更冷一些,不知边地下雪时,当地百姓如何应对?”
罗越垂下头——御前奏对确实是一件挺考验大臣心理素质的行为,他说话时的流畅度还不如第一次见温晏然的钟知微:“每到冬日,大族中人尚可彼此扶助,小族子女往往无依,每年冬季都有冻饿而死之人。”
温晏然微微颔首:“朕听说边地不比中原安宁,常有异族犯边之事,罗卿以前在边营中为将,可曾与之交战?”
罗越:“昔日也曾随同僚与之交手数次。”
温晏然靠在凭几上,笑:“罗卿为朕整肃禁军,是有治兵之能,曾与边人作战,是有带兵之能——那也不知朕何时可以一观卿家之能?”
罗越离席而拜:“待臣整肃禁军之后,陛下可慢慢观之。”
温晏然的目光停在对方身上,片刻后道:“那朕便拭目以待。”
因为温晏然今天还是第一次召见罗越,等人离开时,顺便赐了对方一些炭火皮裘口脂面药等过冬之物。在这个时代,口脂面药的主要作用不是美容,而是为了防止人的皮肤在冬季因为气候的原因干裂流血。
*
作为天子,温晏然确定工作的大方向后,具体细务都有朝臣负责,户部那边在决定派人前往两郡后,十分迅速地动员了起来。
郡长史根据所在地不同,具体品级在七品到六品间浮动,算是一个比较正式的中层官职,一般会由郡守自己挑选,温晏然直接替两郡挑长史的行为之所以能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支持,大半原因还在那天的朝会的矛盾上头。
此前袁言时就曾把朝中的缺员的要职拟出来呈给天子,温晏然斟酌至今,也才补上了六成,其中还有一大半属于“暂领”,为了让皇帝更加充分地了解朝廷内外的俊才,大臣们该上书的上书,该举荐的举荐,池张两人也一直在网罗各处消息,温晏然本人还时不时会往天桴宫那边跑一趟,跟自己那位远方堂兄聊聊家常。
清甜的气息在殿中弥漫。
西雍宫的近侍都知道,比起一些名贵的香料,天子更喜欢新鲜水果的香气,池仪亲自捧了一盘林檎放在炭炉边,然后倒了一杯热茶奉上。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温晏然索性以昏君的标准自我要求,窝在寝殿中谁也不见,让左右近侍把文书条陈等物从充当书房的侧殿那边搬了过来,又在床榻上放了一张矮脚的木案,直接在床上批阅。
——倘若这个时候温晏然注意了解身侧近侍的心理活动的话,就会意识到,池仪等人不是觉得天子连批奏折的时候都赖在床上,而是深刻钦佩陛下在床上的时候都不忘批奏折的勤政精神……
天子的床榻下方摆着两只木筐,里面放的满满的全都是荐表,一只筐里放看过的,一只筐里放没看过的——哪怕是一个有着充足加班经验的社畜,温晏然在第一次看见荐表数量的时候都差点没能做好身为皇帝的表情管理,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同行会把权力下放给自己的配偶或者近侍,大约不是权力欲不够强,而是精力实在跟不上,作为天子需要处理的奏疏数量足够把当事人内心“天下权利尽在朕手”的澎湃热情给迅速熄灭成“这工作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的哀叹。
除了地上的那些,温晏然的木案上也放了一摞被挑拣出来的荐表,如无意外,这些人不久后都会在朝廷中获得一个职位。
至于派往皋宜跟襄青两郡的郡长史,温晏然现在也已经选好了,其中去皋宜的长史出自郑氏,去襄青的是袁太傅的某位门生。
这两位长史的家世都不错,而且他们上任的时候,不止可以带着家中的健仆跟护卫,温晏然这边也准备拨一个曲的禁军护送两人上任。
一个曲包括两个屯,每个屯的兵力大约有五百人,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既然来自建平,所配置的铠甲兵械都是最顶尖的,除此之外,这一千人都是骑兵,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除了钟知微手下一名校尉外,温晏然没有让任何一个禁军的原始人员去带领这支队伍,而是从世家跟宗室中挑了几个年轻人出来。
其中有一个人叫做温药师,是悼帝次妹第三子的第六子的第五女,谱系上充分展示了宗室人员之众,在辈分上算是温晏然的侄女,因为不是长房一脉,早已经没有爵位可以继承,虽然与天子血缘关系并不太远,但在厉帝的子女孙子女都有很多人幸存的情况下,基本不存在继承皇位的可能,而且据荐表所言,温药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老老实实地读书习剑,并不像一般宗室子女那样惹是生非,虽然她还不到该出仕的年纪,不过天生身量比常人高大,而且父母早早过世,家中入不敷出,亟需混一份俸禄糊口。
温晏然记得宗室旁支中有几个出色人物,没有一个名叫“药师”的,准备将人召进来问问,如果问题不大,就跟着队伍去地方上出一趟差,积攒点工作经验。
除了温药师之外,还有宋氏的宋南楼,师氏的师诸和。
其中宋南楼跟那位宋侍中都出自建州宋氏,前者还是后者的侄子,算真真正正的高官士族子弟,至于师诸和,其人叔祖父倒是做过三品高官,但上一辈中,只有其年长的那位姨母在悼帝时期选入御史台,历经两朝,等致仕时也只是一位普通御史。
这两人在一般人的看法里,都跟知兵事三字无缘,要不是温晏然曾在评论区中看到过他们的名字,多半也没法那么精准地选中。
评论区中经常有关于剧情讨论的高楼,温晏然当时瞄过一眼有关萧西驰的评论,一些读者在探讨,倘若全盛时期的萧西驰带领乌流部那边的骑兵进攻中原的话,派谁去抵挡比较合适。
萧西驰属于庆邑部,跟乌流部基本没有任何往来,不过评论区虽然给了一个没什么可能实现的设想,却也有不少人仔细地给出了说得过去的回复,其中就有不少人提名宋南楼,说可以试试看派这位去守城。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判断出,宋南楼纵然不是萧西驰那样的当世人杰、名将种子,至少也是一个有一定军事能力的人,而且读者对他的总结是“温柔随和宋南楼”——一个温柔随和的人,即使出身忠良之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也很符合温晏然对朝臣在听话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