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活在当下,指向未来。当下是我们生命的时间坐标,是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因为所有的过往都是可以慢慢地去回味和缅怀的,所有的未来都是可以悠悠地去憧憬和梦想的,但所有的当下都是仓惶流失的,充满遗憾与迷惑。人在当下如果能做到“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那就完成了一种穿越,完成了“乘物以游心”。
有个佛家的小故事说得很有意思,其实说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在乎。
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得道高僧师傅出去化缘。一路上,小和尚觉得师傅处处说得对,处处做得好,对他敬仰有加,内心无比敬畏。他们到了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试试探探老过不去,老和尚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过河?我背你过去。老和尚背起姑娘就走,到河对岸,把姑娘放下,接着往前走。小和尚瞠目结舌,觉得不合适,又不敢问,就这样在心里嘀咕了十里地,嘀咕到了二十里,还不知道怎么开口,嘀咕到了三十里,他实在忍不住了,于是说:“师傅,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得道高僧,怎么能抱女人过河呢?”师傅对他说:“你看,我把她抱过河,马上就放下了,你比我多抱了三十里地,到现在还放不下。”


让心灵去旷野旅行(2)
其实我们大家想一想,人这一生做过的事多事少,和我们的心重心轻不成正比。有些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但一生笼罩于心;也有人一生千山万水,冲击而过,心无碍。所以禅宗有一句偈子说得很好,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意思呢?说我们的一颗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皆有这一个月亮。一旦放开了,心似万里晴天,不挂一丝云彩,也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其实,生命的流光都一样长短,我们的一生,容量能不能大,心思能不能宽,就看我们能不能完成“乘物以游心”,能不能完成一场豪奢的逍遥游。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1)
道家有一个观点,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个世界上,言者不智,智者不言,真正的道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天地大美”,自己的心在穿越中的体悟。所以,多一点非功利之心,多一点生命悠闲的时光,让自己在空灵之境流动起来,也许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款待。
苏东坡说陶渊明一句话,“以无事唯得此生,一日无事便得一日之生”。说像我们这样“终日碌碌者,岂非失此生也?”他说我们每天都忙碌,这一生就好像没过一样,因为是“无事得此生”嘛。所以,无事无心做出来的是天下最好的东西。
读陶渊明的诗,元好问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陶渊明写的诗的题目都难吗?不是《归园田居》,就是《饮酒》,一本陶集拿出来,就是饮酒、归田,所以说“此翁岂作诗”,你以为这老头儿作的是诗么?“真写胸中天”,他是在抒写他胸中的一片天地。
其实文学不是技巧,它是一种气概;人生不是一段阅历,它是一种胸怀。我们的态度永远会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内心永远会决定我们的世界。古往今来,历史上的或者文学著作中的这些人物,以他们的诗词,以他们的书籍,以他们各式各样的方式,终会汇成我们生命中一个温暖的朋友,一种笃定的生活方式,会成为我们内心的一份自信,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想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会给我们一种气概、一种勇气。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真正能够在古往今来的人生里面都找到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让我们有一份真正的骄傲。这种骄傲不为外在的物质所役使,也不为他人的标准所动摇。
《庄子》里有一段话说得好,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举世誉之”,当全世界都夸奖你、褒扬你、赞赏你的时候,说你都已经这么辉煌了,再走一步,你会得到更高的职位、更好的薪水、更辉煌的名誉,往前再走一步吧。而这个时候,我自己“不加劝”,我适可而止吧,不再往前走了,这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但是我们还会遇到无端加之以辱啊!比如说全世界都在责难你,都在怪你不是,这叫“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非难都激不起内心一丝涟漪,生命从容坦荡、快乐光明,毫无沮丧,这容易做到吗?
做到这些的前提叫做“定乎内外之分”,就是知道有外在的一万个声音,十万个声音,它也只是一种“外在”而已。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但也是一种,就是你的内心。你的内心笃定与外在有一个“分辨”,就可以“辨乎荣辱之境”,宠辱不惊,“斯已矣”,生命到这般境界,大概也就可以了。
生命中还有一种态度,叫做“尽人事,知天命”。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就做到,但是不较劲,接受一切结果,并且在结果中找到最好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黑与白、是与非,我们要找到一个中间地带。“知天命”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洞悉了很多的真伪,了解了很多客观的规则,所以我们的心可以镇定。“尽人事”是什么呢?凡事去做,尽可能在当下做好。
我看到过一个故事,在一个古老的部落里,世世代代过着非常稳定的生活。但是有一任优秀的酋长,发誓要让他的孩子们、部落的年轻小伙子们都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上去闯一个新的天地。他对那些孩子们说,你们都走吧,把你们的父母、妻子、孩子都交给我,你们尽可能走到世界上去,也许你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秩序,但是你多了一种生命的可能。他说我给你们六个字,前三个字先写给你们,都带着走,在遇到困顿的时候都看一眼,去闯荡你们的前半生;后半生回来取后三个字。
这些孩子都走了,当他们一次一次经历磨难的时候,打开纸条就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就是“不要怕”。什么事都不要怕,往前走,你总有一天会走出一条路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一句话,叫“不要怕”。其实这是什么?就是“尽人事”,只要有一线光明,一线生机,坚持坚持再坚持。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2)
几十年过去,很多人成功了,在各个领域里面取得了成功。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老酋长早已过世,但是他留下了后三个字,说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打开。这后三个字是“不要悔”。也就是说,人的前半生“不要怕”,能有可能的一切都去做;后半生“不要悔”,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人生没有弯路可言,接受一切结果,这就是一种坦然。


千刀万剐,终于成佛(1)
大家都认为我是讲《论语》讲出了名了,但我不止一次说过,相比《论语》我更喜欢《庄子》。实际上,儒释道三家中,我对道家的喜爱甚于儒,但对于释、对于佛的喜爱又甚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