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拿出的是玻璃水银镜,清晰极了。
施家兄弟看着镜子中肤白貌美的精致青年,都倒吸一口气。
艹!镜子中是谁!哪来的妖怪!
赵家兄弟探头,然后脑袋缩回去,继续大笑不止。
徐元梦却满脸赞赏:“这才是书生该有的模样。太子真厉害!”
噶礼点头:“太子,可以帮我也伪装一下吗?”
想让太子帮我描眉!噶礼在心里悄悄说。
胤礽挽起袖子:“来,都来。赵弘炜赵弘熺,你们也别想逃。”
赵家兄弟惊恐:“我们又不是书生!”
胤礽道:“你们现在不是护卫,是将军,一看就是从军伍中出来的人,必须化妆化得更粗狂一些。”
赵家兄弟无奈:“好。”反正不化妆化成俏书生就成。
徐元梦满脸纠结,最后还是忍不住道:“那臣……”
胤礽道:“我当然不会忘记大兄。你们现在赶紧给我习惯改称呼,别臣不臣的,要是因为说漏嘴而耽误我的计划,我就让大哥揍你们。”
几人表情紧张。
直亲王啊,是真的会揍他们。


第148章 (24w营养液加更)
胤礽大学班上几乎全是女生,孤零零的他被迫学会了许多化妆知识,在各种活动中给女生打下手。
他老妈知道后,也教了他许多护肤品和化妆品知识,说可以用来哄未来的媳妇。
出使欧洲时,欧洲贵族都要化妆。胤礽又学到了不少没必要的技巧。
现在,他欣慰地看着面前的精致“兄弟”。
我的化妆技术相当不错啊。
噶礼看着胤礽的化妆用品,道:“五弟可有贩卖这些物品的想法?”
噶礼已经入戏,胤礽笑道:“兄长说可以卖,那么弟弟就试试。”
噶礼听胤礽叫他兄长,心里跟喝了蜜似的甜。
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是胤礽舅舅的好友。他变成了胤礽的兄长,就和常泰差了一辈。
徐元梦疑惑:“太……五弟,为何我们要做这些麻烦事?”
胤礽道:“暗访只是一时,我们需要在江南留下更多的眼线。经商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我们站稳脚跟,这些产业将来还可以派人继续经营。而且……”
胤礽看了徐元梦、噶礼等人一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教你们如何正确的爱财。以后钱够用的话,就不要贪污受贿了。我希望你们能在官场长青。这些产业会给你们股份分红,作为你们此次陪我出游的奖赏。”
徐元梦等人立刻神色大变,说自己不需要。
胤礽摇头:“我给你们的,你们就收下。父亲那里,我已经写信了。这点小事,他不会拒绝。以后海外贸易你们也能入股。那赚得比剥削敲诈他人更多。金银虽好,又带不到下辈子。躺在金山银山上睡觉也不舒服。至于传给后人……”
胤礽自嘲的笑了笑,继续道:“连王朝都不一定能长青,何况豪强世家?那些长青不败的世家,如今的当家人和最初的当家人可能已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甚至说不准现在的当家人和最初的当家人还有灭嗣之仇。”
“比如孔家……你们都读过书,肯定了解过孔家的世系。”胤礽淡淡道。
在场几人都面色苍白。
作为读书人的典型代表,徐元梦很想反驳,但他嘴唇哆嗦了一下,发现自己无法反驳。
胤礽笑道:“好了,不说那些还未发生的事了。经商对现在查案也有好处。做出一副要在这里扎根的模样,我们打探消息时,就不会太引人注目了。我们先对一对身世吧。”
……
“华家常年在安南和旧港做生意,在海上赚取了大量财富。大清收回旧港和安南部分土地之后,他们发现大清的强盛,带着部分家财,想回大清重新扎根置业。”
“华家这一支只是旁系,目前来杭州不做洋物生意,而是做一些本土的生意,并且为华家宗族置祭田,并且有考科举的打算。”
“华家老大名为华伯玉,是个纯粹的文人,学问很好,似乎是隐世大儒的弟子。据徐家的人说,他曾经拜访过顾亭林先生,顾亭林先生让他入门一日。”
“华家老二名为华仲珏,能文能武,颇为精明,似乎是华家这一支分宗实际上的控制者。”
“华家老三名为华叔珪,擅长诗文,有狂士之风。”
“华家老像个武夫,华家老五还是个孩子。”……
王檀手中盘着两颗白玉珠子,听管家一条一条说着近日杭州那声名鹊起的从南洋来的豪商华家。
王檀旁边有一长相俊俏,但脸上纵欲过度的虚弱和双眼复现的贪婪,让人看着十分不舒服的青年酸道:“海商真是赚钱。若不是开海,我家更赚钱。”
走私只需要随便卖掉破旧东西就能赚钱。开海之后就要和其他商家竞争,王家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王檀叹气:“开海之后,都盯着杭州这块地呢。”
都说上有仙境,下有苏杭。杭州大河连通杭州湾,能直接出海。自从开海之后,苏州就远不如杭州繁荣了。
杭州又人杰地灵,科举兴盛,大儒众多。那些南方的土财主们赚了钱,各个都想在杭州置地。
以前来杭州的土财主们因口音和习惯,轻而易举被他们打发走。现在这一家土财主居然是一家子读书人,还会说官话,并有大儒书信护身符,他们倒是不好用手段了。
那群儒林人士一个个接受他们供奉,却又嫌弃商人的钱庸俗,比起豪商,他们更愿意亲近读书人。
王檀想到这,瞪了儿子王篆一眼。
若不是儿子没用,不好好读书。王家要出一个进士,哪还这么被动。
王篆被瞪习惯了,没理睬父亲的瞪视,还在那里嘟囔:“反正是个没根基的外乡人,能不能联合杭州知府找个罪名抄他的家?”
王檀淡淡道:“钦差还在杭州。”
王篆闭嘴。他忘记这一茬了。
王檀叹气:“华家真是找了一个好机会啊。若不是钦差在杭州,他们哪能这么嚣张?现在杭州各家都不敢打他们的主意。”
王檀身后,一山羊胡中年人道:“老爷,他们或许是瞅准了钦差来的时机,专门来杭州。”
王檀转头:“你的意思是,他们和钦差有关系?”
山羊胡道:“他们不一定和钦差有关系,但肯定消息很灵通,说不准在朝堂中有供奉。”
王檀想了想,道:“钦差来杭州的事不是秘密,他们不一定在朝堂中有供奉,不过还是不得不防。罢了,他们既然已经如此高调,我作为东道主总该招待招待他们。”
山羊胡问道:“老爷,是邀请他们赴宴吗?”
王檀道:“有问题的那二十顷地可以卖给他们。”
王篆立刻道:“那可是上好的桑田!”
王檀瞥了王篆一眼:“那也得有命留着。这钦差目前看着无法收买,就算是串供也不一定瞒得过。”
王篆还想说什么,但他只是一个纨绔,王檀完全不会听他说话。
王篆气呼呼地夺门而出。
王檀看着儿子的背影,叹了口气:“篆儿被我母亲和他娘宠坏了,这可怎么办?”
山羊胡拱手笑道:“二少爷虽年幼,但十分聪慧,对经史子集一读就通,将来肯定能成为进士老爷。”
王檀想起擅长读书的二儿子,嘴边不由浮现微笑。
他捋了捋自己的长须,道:“那华伯玉真的有进士之才吗?”
山羊胡道:“顾亭林先生肯见的书生,应该至少能考个举人吧?”
王檀想起顾炎武,微微点头:“这倒是。杭州儒林这么快接受他,真是沾了顾先生的光。徐家有说什么吗?”
山羊胡道:“他们就只是借着顾亭林先生的名义敛财而已,哪知道顾亭林先生宾客的消息?他们连昆山三徐的事都不清楚。”
留守在昆山的人虽是昆山三徐的族人甚至子侄,但都是没什么用处的人。
若稍稍有点用处,肯定都和昆山三徐住在北京城悉心教导。
王檀叹气:“徐家的人那么蠢,若不是沾着昆山三徐的名,谁会给他们送钱?富不安稳,贵才是家族留存的基础。华伯玉若真能考上进士,这杭州让他一亩三分地又如何?”
山羊胡躬身:“老爷的意思是……”
王檀道:“以筝儿老师的名义举办文宴。筝儿老师虽只是举人,但颇有才名,我相信他的眼光。”
山羊胡拱手:“是。”
……
徐元梦道:“王家的帖子来了。五弟,我们要去吗?”
他现在也习惯叫胤礽五弟,叫得心里挺舒畅。
和太子称兄道弟啊。
胤礽拿起请帖一看,笑道:“撒金纸,不愧是浙商,真是奢侈。去,怎么不去,听闻这次还会有钦差参加呢。”
钦差啊……
在场的人表情都十分古怪。
曹寅那小子看到咱们,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徐元梦皱眉:“王家不过区区商人,居然这么多官吏捧臭脚。”
胤礽把请帖丢桌子上:“他们虽只是商人,也是地头蛇,并且向皇宫供奉丝绸,算是半个皇商。对了,他们还是某皇子党的成员。”
胤礽顿了顿,道:“他们还没决定那个某皇子党是哪个皇子党吗?”
连徐元梦都忍不住憋笑得有点扭曲。
历朝历代夺嫡都血雨腥风,偏偏本朝皇帝的夺嫡颇具滑稽色彩。
最大的太子党是皇上本人,这一点其他朝代倒也常见,但大阿哥党被大阿哥揍一顿愤而解散,这就太可笑了。
更可笑的是,反太子党已经集结,选哪个皇子却迟迟未能决定。
“他们可能会选三阿哥。”噶礼仗着自己的出身,什么都敢说。
胤礽笑道:“三弟知道,肯定会很生气。罢了,选就选吧,希望他们不要被三弟揍。这次赴宴就我和大哥去。你们继续买房置地。别担心钱,钱我多得是,没处花。”
胤礽现在用的都是太子的小金库。而这些小金库除了历年赏赐,全是出使时欧洲国王赠送的礼物。
胤礽把出使时赚的钱都充国库了,自己一个子都没留。康熙十分愧疚,但花国库的钱可没手软。
现在胤礽用太子小金库的钱置办了产业,转手又会交给康熙。
康熙阻止的信正在路上。
当然,康熙不是阻止胤礽置业,只是让胤礽自己留着花,不需要老充公。
有个不爱钱的圣人儿子,康熙真的很头疼。
噶礼道:“只大哥陪着弟弟,我不放心,我也想去。”
胤礽道:“王家说要卖给我上好的桑田,我猜那桑田可能来历有问题,你去接收桑田的时候查一查。”
噶礼只好遵命。
胤礽道:“三哥,你陪二哥去买桑田。四哥,你和二石继续准备开店的事。大石陪我们一起去赴宴。”
赵家兄弟变成了大石头二石头。他们拱手听令。
胤礽点了点头,道:“就让我们去会会杭州的地头蛇吧。”
他笑了笑:“杭州流水的官员,铁打的王半城。江南省出的事,和王半城绝对有关系。但子清查了这么久,王半城都清清白白……”
他收起笑容:“能查就查,查不了,那就直接随便找个罪名把家抄了。我们可是关外蛮夷,可不惯着什么江南地界的潜规则。”
包括徐元梦在内的人,听到胤礽这残忍的话,表情都没有什么动摇。
不过是一个商人,居然敢称什么“半城”,这不是想抄家就抄家?
汉人商贾而已。
若不是太子非得要师出有名,他们听到“王半城”这个称呼,就想直接带兵拿人了。
至于王家背后有什么人,抄完再慢慢查。
太子此次出行,可是手握皇上的兵符,可以随意调动江南的军队。
而且杭州通海,港口经常有海军船只停泊,是海军兼顾护卫生意的主要港口之一。
太子一声令下,海军直接进入浙江湾,还有谁不听令?
噶礼私下对徐元梦说:“徐大人,您能不能劝劝太子,不用做这些麻烦事。我担心事情太复杂,王家狗急跳墙,可能会伤害到太子。”
徐元梦叹气:“我也想过,但太子说现在大清统治逐渐稳固,江南人对大清的认可度本就不高,最好师出有名。”
噶礼皱眉。
徐元梦道:“你还是放心吧。那可是太子。太子出使海外都不曾惧怕,一个王家而已,难道还比得上海外诸国吗?而且你不想看看太子有什么手段吗?我可想多学一学。”
徐元梦在吏治上也很有野心。可惜他手腕太差,只是被康熙当做学问人,不给他派实权。
所以他才咬牙上船出使。
他的选择很正确,太子真的是太厉害了。


第149章 (补周五欠更)
胤礽嘴上说着直接抄家,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按照后世罪名,王家这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足以让他们抄家。
而且王家的田地为了免税,都挂在官员或者有功名的人身上。王家管理田地,那些官员和有功名的人呢收受供奉。
这所谓潜规则如果放在明面上,又是抄家的大罪。
总之,大清无官不贪的现状,还可以说,只要想整治哪个官员,就可以立刻抓到把柄。
胤礽手中把玩着兵符。
大清入关、三藩之乱、迁海令的血腥还未完全散去。别看现在江南的士族们一个个眼睛都放在头上,只要一群金钱鼠尾辫的八旗汉子进入杭州城,他们立刻就会吓尿。
大清八旗的军队里的普通士兵,仍旧流行金钱鼠尾辫,因为行军途中好打理,且不像和尚。
当将领之后,就开始留头发了,因为好看。
“我真是越来越习惯这些血腥事了。”胤礽自嘲地笑了笑,收起兵符。
他看着杭州的地图,微微皱起眉头。
地图中所圈的地方,是西湖。
清朝的西湖以西,驻扎着八旗军队,建城墙和城门,为杭州城中城,俗称“满城”。
大清入关初期曾到处圈地,以供勋贵和八旗士兵使用。
杭州自然也不例外。
王家急着出手的桑田,曾经是满城中八旗士兵的屯田。
胤礽叹了口气:“说不准这兵符在杭州地界没用,真的只能去其他地方调兵了。把这封信送给江苏巡抚赵士麟。”
阴影中走出一五官平平无奇之人:“是。”
……
王家二少爷的先生姓潘,来自苏州。
现在潘家并不出名,但胤礽可以笑一声“如雷贯耳”。
到清中期的时候,“苏城两家潘,占城一大半”,说的就是这个潘家。
如果没听过这句话,那大盂、大克二鼎的故事,大部分应该都听过。
潘家不但从日军中守护了国宝,还在解放后将族中所藏大量珍贵文物捐给博物馆。这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幕。
潘家为徽商之后,原本是盐商,后一支落户苏州,分“富潘”和“贵潘”。贵潘执着于考科举,富潘继续做生意。这也是许多诗书世家的常态。
如今“贵潘”并不贵。潘家代代科举,一个进士都未出。他们一直要到乾隆年间,才厚积薄发出了个状元,之后代代有进士,成为“贵潘”。
潘青是贵潘族人,已经不惑之年,仍旧没考上进士。
进士是潘家人的执念。他没有补地方官的缺,只继续游学,继续参加科举,现在正在杭州求学。
潘家作为苏州豪商,自然和杭州豪商王家有来往。潘家虽富,潘青这一家子只是耕读而已,囊中羞涩,就来王家当了教书先生。
潘青来杭州已经五年,在杭州颇有文名。再加上王家豪富,资助了不少文人雅士。潘青开文宴为才十一岁的嫡子王筝扬名,这文宴自然很热闹。
曹寅将继承曹家监视和拉拢江南文人的工作,而且他正好查王家,这声势浩大的文宴他自然会来。
曹寅虽然现在身上只是武人的官职,但众文人都簇拥着他,仿佛他才是文人墨客中的第一人。
本来他们还鄙夷曹寅包衣的身份。现在皇帝废了包衣,包衣出为不入旗的满人,他们也就更没有理由排挤曹寅了。
此次文宴是为王筝扬文名,那些文人自然也把各自和王筝年龄相仿的子弟带上,就当交个朋友。
徐元梦带着胤礽来访,非常合适。
经由胤礽的化妆技术,他和徐元梦有着三四分的相似,一看就像是父子……兄弟。
王檀亲自接待徐元梦,一副和徐元梦一见钟情……一见就引为知己的模样,十分热情的为徐元梦介绍众人,还把徐元梦举荐给曹寅。
曹寅微醺地坐在上首处,徐元梦和胤礽非常谦卑地给他跪下磕头。
曹寅的酒被吓醒了。
就算胤礽把自己化妆化成了徐元梦的弟弟,曹寅把胤礽从小看到大,哪可能认不出来?
曹寅“噌”地站起来。
众宾客惊讶地看向曹寅。
在出使中练就了强大演技的曹寅快步走上前,扶起徐元梦:“华兄!你怎么在这!也不和我说一声!你给我行什么礼,快请起。”
徐元梦眉头跳了跳。
曹寅这反应,和太子所预料的一模一样。
徐元梦不紧不慢道:“自旧港一别,没想到会这么快见到曹大人。曹大人不是在京城吗?草民本打算在杭州置业之后,再来京城找曹大人。”
曹寅对胤礽微笑:“你是华兄的儿子?”
胤礽恭敬道:“草民是长兄的弟弟。”
曹寅对胤礽点了点头:“一看就是钟灵毓秀的好孩子。”
他随口夸赞了胤礽一句之后,继续和徐元梦说话:“我在杭州办差。华兄,你们家终于要回大清了?”
徐元梦道:“华家只有我们兄弟五人先来大清探路。自在旧港与曹大人、纳兰大人论诗之后,草民就一直盼着能回到大清,再次拜访曹大人和纳兰大人。”
曹寅笑道:“不是说了,我们只论私交,不论官职吗?”
他在说话的时候,仔细观察了许久徐元梦的脸,终于看出这个人是谁。
怪不得这华伯玉短时间内就文名鹊起,徐元梦的学问在朝堂中可是一等一的。
旁边人好奇:“曹大人,您认识他?”
曹寅微笑着点头:“本官随太子殿下出使欧罗巴,拿下旧港之时,与华兄结识。华兄确有进士之才。”
废话,徐元梦早就考中进士了。
曹寅与文人结交只看才华,与许多穷酸落第文人都平等相处。
他对徐元梦如此亲热,并没有引起他人惊讶。
他们感慨,还有这么巧的事,今日正好遇上了。
不过这感慨只是嘴上。这群人都在心里想,怪不得华家会现在来杭州置办家产,绝对是听到曹寅来杭州的风声,找曹寅当靠山来着。
王檀也是这么想。
外来豪商挤进杭州,当然会被杭州本土豪强排斥。何况华家还是南洋人。
这华家真是会找机会。
这群文人倒也没有鄙夷华伯玉。聪明也好,狡猾也好,这样的华家才值得结交。
于是在曹寅的热情下,徐元梦很快就融入了文人中,与文人墨客交杯换盏,吟诗作画。
而胤礽,则像个小书童一样跟在徐元梦身边,时不时好奇地打量这些文人,那活泼的眼神,就像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子。
曹寅强忍着想往胤礽那边瞟的视线。
他在心里嘀咕。如果大阿哥知道太子朝他跪拜之后,会不会找自己打架。
太子微服私访,皇上肯定不会怪罪他。但大阿哥是个不讲理的人。
胤礽听那群人说了一会儿话,开始扮演坐不住的小屁孩。
曹寅拍了拍徐元梦的肩膀,嘲笑道:“快把你的弟弟放去和同龄人玩耍吧,他都坐立不安了。”
徐元梦看向胤礽。
胤礽立刻正襟危坐,还对徐元梦露出一个讨好的微笑,像极被严厉兄长抓包的顽皮孩子。
徐元梦忍不住被胤礽逗得笑出来:“去吧。小心些。”
胤礽恭敬道:“是,兄长。”
他表情足够恭敬,起身离开的速度却飞快,虽是走路,就像是小跑似的。
周围人笑道:“真活泼。”
徐元梦叹气:“幼弟真是太过活泼,这性子,唉。”
曹寅保持着微笑。
徐元梦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演技?还是他真入戏,把自己当太子的兄长或者师傅了?
虽然徐元梦回京后就被皇上提拔,给皇子们授课。但这皇子可不包括太子。
胤礽一路快走,混入了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中。
那群少年正在玩投壶。
王筝虽只有十一岁,但被教得处事较为周全。
他见胤礽兄长认识钦差大人,自然对胤礽十分亲近。
其他少年中虽有神色倨傲之人,但都不傻。就算不亲近胤礽,也对胤礽很礼貌客气。
当胤礽赢了几局投壶之后,原本心里不屑的人对胤礽刮目相看。
胤礽又做了些格律工整的诗,虽诗很一般,但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做出附和格律诗,就已经可以称为神童。他立刻取代王筝,成为少年们的中心。
这次文宴本是为王筝扬名,居然被胤礽抢了风头。注视着这里情况的王檀脸色有些难看。
虽然这次文宴有试探华家的意思,但为儿子扬名的目标也是真的。
作为富商,王檀的人脉能拉来这么多文人也不容易,特别是这其中还有钦差。
结果这场文宴让华家抢了风头,真是让王檀气得呕血。
他甚至怀疑,华家是不是早就谋划好了。
华家现在来杭州,绝对是知道曹寅来了杭州,以曹寅为靠山,在杭州站稳脚跟。
曹寅爱参加文宴。华伯玉与曹寅是旧识。他只要花钱买了某个曹寅会参加的文宴的请帖,就能上演一处和曹寅的偶遇,抢夺文宴的风头,为他和华家扬名。
那之后,杭州众人皆知华家和曹寅的关系,就再没人敢得罪华家。
而在杭州没有人脉的华伯玉,借着别人的文宴扬名,立刻就能把别人的人脉占为己有——这之后,杭州还会有谁会拒绝和华伯玉成为朋友?
好一个借势。
好一个夺势。
枉他王檀纵横商场多年,居然被华家算计得输了不止一筹!
等华家在杭州站稳脚跟之后,王家恐怕要成为笑柄了。
王檀表面上笑得一团和气,心中已经恨得几乎咬碎一口银牙。
他看着表面上似乎高风亮节,颇具清贵文人气质的华伯玉,越看越觉得这人面有阴险之色。


第150章
当徐元梦和胤礽借着曹寅的势,把杭州富商王檀为儿子扬名的文宴化为己用的时候,书信到了江苏巡抚赵士麟手中。
赵士麟原本是杭州巡抚,康熙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
因赵士麟很能干,也较清廉,康熙有意在今年调赵士麟入京重用。
可浙江“民变”一出,不仅如今浙江巡抚被康熙问罪,赵士麟作为前任浙江巡抚,高升之路也暂时被堵塞了。
康熙显然怀疑他在任期间,也不是特别清廉。
不过胤礽信任他。
胤礽第一世中,赵士麟一辈子虽有文人好虚荣的惯常缺点,但官声不错,没有卷入任何贪腐案,民间评价也还行。
特别在水利方面,杭州人评价,“唐有白居易,宋有苏东坡,清有赵士麟”,可以信赖。胤礽觉得以后让赵士麟继续当地方官,比入京好。
赵士麟看到留有胤礽印鉴的书信,双手都在颤抖。
浙江民变一案,皇上居然派太子亲往,这是得多震怒?
地方官员不知道太子的能耐,但听闻这个太子小小年纪就出使海外好几年并平安归来,也明白太子有多不好惹。即使太子年纪不大,赵士麟也不敢慢待。
他将太子写的书信逐字逐句的看,越看越大汗淋漓,几近瘫软。
太子居然问他,他任杭州巡抚时,杭州将军是否有谋逆之心。
这么大的事,他怎么敢乱答?
若不是不敢擅自离开任地,他就要亲往解释了。
“不,不能暴露太子在杭州的事。”赵士麟擦了擦头上的汗,反应过来,太子可能在考验他。
他哆嗦着手,把太子的信烧掉,又把灰烬放水里刨散后,倒入了花盆中。
赵士麟回屋换掉了被汗浸透的衣服,召来了族侄赵元彬。
赵元彬腰间佩剑,身材较为魁梧。
他性格豪爽,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游侠儿,现在浪子回头,跟随赵士麟读书期间,也保护赵士麟安全。
“伪装一下,将信送给……”赵士麟顿了顿的,道,“送往杭州曹寅曹大人处。”
他不知道太子在哪,但曹寅一定知道。
赵元彬拱手道:“是。”
赵士麟犹豫了一下,又道:“你去了曹大人处暂时不用回来,听从曹大人差遣。曹大人可能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赵元彬虽疑惑,也立刻应下。
赵元彬伪装之后,悄悄离开了杭州巡抚府。
赵士麟在书房呆坐,久久未起。
他对杭州将军查木杨印象不错,希望这封信能救查将军。
……
赵元彬拿着赵士麟的印鉴见到了曹寅。
曹寅拆信看了几行,眼皮子就开始狂跳。
谁都以为直亲王最爱搞事,动不动就灭国。他们都不知道,太子才是幕后黑手。
直亲王只是杀了他们的领头人而已,太子可是每次都抓到了直亲王所搞出来的混乱机会,将地占为大清所有。
灭国之功?那该是太子的。
只是太子低调,给所有人都报了功劳,独独自己没有,国内的大臣才以为太子只耍了耍嘴皮子。
太子现在又要搞事了。
曹寅扶额:“杭州将军……”
大清在全国一共有十四个旗营,杭州将军就是浙江驻防旗兵最高长官,官居正一品,实权虽不如总督,官品高于总督。
现在八旗还没有糜烂,八旗军队的战斗力高于地方军。驻防将军就相当于中央军驻地方将领,手握精锐,地位十分重要。
太子轻描淡写就假定大清驻地方十四分之一的八旗军队有谋逆之心,并先未雨绸缪,定下平叛之略,真是……
真是算无遗策,凡事做好最坏打算,不愧是太子。
曹寅把书信放袖子里,道:“你会伪装?”
赵元彬道:“是。”
曹寅看了一眼赵元彬头顶发髻,问:“你愿意剃头吗?”
赵元彬毫不犹豫道:“如果是长官吩咐,草民愿意。”
赵元彬并无心理压力。
剃头令开始后,赵家人已经剃头,否则赵士麟也当不了官。
现在可以留发,忠于大清的汉臣也不敢把头发留太长,以免被皇上认为心怀前明。
赵元彬被赵士麟带在身边教导,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曹寅微微点了点头:“你剃一个旗人发辫,打扮得魁梧一些,扮做我身边旗人武官。我会开文会,派你去好友身边,你帮他以我的名义摆平他置办家产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