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沈芷衣露出了一个稍显委屈的神情,却凑上来,看着有些可怜,但言语之间完全是与燕临一般无二的邀功意味儿:“最开始燕临虽托了本公主添你名字,本公主也的确想你进宫。可伴读的擢选要按着礼部拟定的规矩来,名字一开始没呈上来的不能当伴读。本公主找到礼部那些个老头儿,磨了好久才让他们同意呢!怎么样,我对你好吧,你高兴吗?”
姜雪宁:“……”
果然,搞我进宫这件事,你也有一份啊!
姜雪宁一张脸已是木然,回望着沈芷衣那明艳的脸庞,慢慢地勾起一个笑容,十分得体的回答:“长公主殿下对臣女太好了,臣女实在太高兴了。”
实在是——
太、他、喵、的、高、兴、了!

第026章 一计不成

没有任何正常人能扛得住乐阳长公主这种完全枉顾事实的闭眼瞎吹, 更不用说是姜雪宁这种有着前世心理阴影的。
但还好, 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
沈芷衣才在这里坐了没一会儿, 外头便有宫人来找,说太后娘娘请她过去说话解闷儿, 沈芷衣只好依依不舍地去了。
临去前, 还拉着姜雪宁的手道:“反正本公主喜欢你,在宫中这几天若有什么事情, 尽管跟仰止斋的宫女说了,她们会来报我。母后那边找, 我这就去了,明天再来看你。”
姜雪宁于是松了一口气, 目送沈芷衣离开。
最终这一天,以她跟着尽心尽力、耐心无比的苏尚仪“勉强”学完了宫廷礼仪而告终——
没办法。
装起来实在是太累了, 而且姜雪宁回想了一下沈芷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连“你若学不成也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她再装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一计不成,得要换一计了。
只是她也不能让旁人看出端倪来, 所以一直熬到天色渐渐晚了,才像是被苏尚仪渐渐教会了一般,动作开始流畅起来,也慢慢符合了苏尚仪严苛的标准。
末了, 苏尚仪难得露出一片欣慰之色, 只看着她,又指着她对众人道:“由此可见, 天分再差也没关系。自古俗语便有言,‘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只要肯努力,世上很多难事还是能克服的。姜二姑娘今日做得很不错,你等当以她为镜鉴。”
姜雪宁:“……”
其他人心底都在腹诽这要能当“镜鉴”大家都别进宫了,不过嘴上却是齐齐道:“是,谢苏尚仪指点。”
苏尚仪这才叫她们散了,自带着那三名尚仪局的女官离开。
这深秋的天气,姜雪宁出了一身的汗,见人一走,顿时懒得再跟谁打一句招呼,立刻就回了自己的屋里,请仰止斋的宫女为自己准备沐浴的香汤。
其他人却要落在后面一些。
内阁大学士陈云缙家的小姐陈淑仪便和姚惜走在萧姝的身边。
她看了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姚惜后,目光微微一闪,才淡淡地对萧姝开了口道:“我与长公主殿下虽见得不多,却极少见她对谁这般好过。这姜家二姑娘也不过就是为她上了个妆而已吧,怎值得公主对她这般?”
陈淑仪那边没去清远伯府,自然不知道。
可萧姝却是全程在场的。
她手里把玩着一柄精致的香扇,低眉敛目间只笑了一声,倒不像是陈淑仪这般隐隐有些忌惮,反而显得很随意:“若仅仅是上了个妆当然不至于此,要紧的是当时说的那番话。这种话,淑仪,你我是这辈子都说不出来的。”
陈淑仪若有所思。
*
因大家都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下聚到一起,又是头一天进宫,到得晚间,大家都梳洗用膳完毕,也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便叫着在仰止斋单独给众人读书、喝茶用的流水阁里聚了起来。
姜雪宁本来没什么兴趣。
要知道这帮人上一世就不聊什么有意思的话题,左右都是那些香粉啊,头面啊,撑死了聊聊外面的英年才俊,实在没什么新意。
可架不住现在大家都觉得她厉害。
谁叫她在乐阳长公主那边面子大呢?
今天学礼仪时的情形,所有人都看在眼底,心底虽然都觉得她这后门开得实在是太过分了,可表面上对她还要更加友善,虽都是世家小姐,不至于到“巴结”这个地步,但言语间都十分温和,连尤月见了她都收起了先前那种敌视的眼神,从唇边挤出一抹笑容来。
所以她是被方妙等几个人拉过去的。
一张圆桌旁坐了六七个人,剩下的则有几个散坐在靠窗的炕上,正相互说着话,间或拿起盘子里准备好的蜜饯、干果来吃。
周宝樱更是一头扎进了吃食里,谁来也不抬头。
倒是萧姝似乎格外对姜雪宁另眼相看,见她进来,又点点头打了个招呼,笑:“姜家妹妹这一天可算是把风头出大了。”
姜雪宁累得狠了,只能扯扯嘴角笑,做出一副尴尬的模样,仿佛不知道该回什么,只道:“萧姐姐说笑了。”
萧姝见她始终没有与谁攀谈的意思,便也不好再借着话与她深谈,干脆转头去找别人说话。
大家都忍不住抱怨今天的女官。
那姚蓉蓉颇有些畏缩地坐在角落里,一张脸涨得通红:“自小家里就没怎么教过这些东西,我学起来实在是太慢了。还好有姜家姐姐,跟我差不多。不然我今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所有人听了这话都是一窒。
该说这姑娘傻还是特别傻呢?
这种话你自己心里知道就是了,怎么还宣之于口?
屋内忽然就安静了片刻。
尤月嗑了个瓜子,虽然神情不敢做得太明显,但眼底又流露出看戏的兴趣来。
姚蓉蓉还反应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又想起今日姜雪宁在公主面前的面子,顿时瑟缩了一下,忙向姜雪宁道歉:“我、我刚才说的话不是那个意思……”
姜雪宁:“……”
倒是不生气,只觉得她可怜。
她上一世跟姚蓉蓉也没什么交集,更无意为难她,只随意地笑笑道:“没关系,我本来也笨,实在学不大会。只是苏尚仪也太负责了些,一遍一遍地来,想不学会都难了。”
樊宜兰倒是心善,原本是从书架上拿了一本诗集在手中翻看,这时大约是见姚蓉蓉窘迫,便插了句话,道:“宫中礼仪似乎是学两日吧?可一开始宫里说叫我们第一次入宫要待上三日。听说最后那一日是要先生们出题来考我们,看看大家的学识如何,以此来定往后讲学的内容与深浅。只是不知,届时是哪位先生来考……”
还能有谁?
谢居安呗。
姜雪宁心底冷笑了一声。
果然,先前很是寡言少语的陈淑仪回答道:“该是少师谢大人。如今宫中的经筵日讲都是他在主持,且学识过人,这一回又要教我等学琴、读书,其他先生唯他马首是瞻。我入宫时父亲便叮嘱过了,说此次入宫并非就等于能为公主伴读了,除却学礼仪之外,还要学识能过得先生们这一关。太好倒无所谓,若是太差,留在公主伴读先生不好安排讲学,讲得深了听不懂,讲得慢了拖累长公主殿下。所以第三日的考校也是用来选人的。届时若不合适,同样会被先生劝退。”
——这就是姜雪宁准备换的第二计了。
礼仪这一关因为苏尚仪和乐阳长公主的变化,眼见着是她无论如何装傻,便是躺在地上都能过了,自然也就绝了因为礼仪学不会而被劝离宫的可能。
但乐阳长公主不可能搞得定谢危!
只要她能在第三日的考校中突破自己的底线,交白卷或者瞎写一通,必然触怒从不在这方面放低要求的谢危或者其他先生,那么因为学识不佳被劝回宫,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一说起谢危,这帮世家小姐们忽然就激动了几分。
有一个道:“不会真是谢先生亲自来吧?”
尤月打趣了一句:“你脸红干什么?”
那啐了她一口,把脸捂住,道:“你若哪天见过了,也会脸红的!”
姚蓉蓉又怯生生地接话:“我在家中也听父亲提过谢先生好多次,不过都说谢先生再有得四年,便要到而立了,却一直是孤身一人,也不谈婚论嫁,可实在是太奇怪了。”
方妙顿时抬起头来:“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姚蓉蓉轻轻“啊”了一声。
方妙又低头去排桌上那几枚铜板,似乎想要算什么东西,只道:“京中大都知道谢先生虽出身儒家,近年些来却潜心于佛老之学,每年都要空出两月来,去悬空寺和三清观斋戒暂住,与人讲经论道,是清心寡欲不近女色的,不成家不值得稀罕。”
不近女色?
提到这个,姜雪宁忍不住要想起上一世的难堪。
这一时心里面种种恶毒的念头都冒了出来:说什么清心寡欲,可人在高位身边连个女人都没有,保不齐是哪儿不行呢!
众人正自打闹说笑。
外头忽然有个小宫女在门外躬身,轻轻地唤了姜雪宁:“姜二姑娘,有人找。”
姜雪宁顿时一抬眉,下意识问了一句:“谁呀?”
那小宫女眨巴着眼睛,看着她不说话。
姜雪宁想起上一世的事来,心中忽地了然,也不问了,只跟其他人道一声:“失陪了,我出去看看。”
便跟着小宫女从仰止斋走了出去。
一路竟是向着文华殿的方向。
眼见着便要到前朝的范围了,还好在路前面不远处的岔道上停了下来,再抬头一看,燕临穿着一身玄色长袍,就站在那一片秋海棠下头等着她。
小宫女悄悄退了。
姜雪宁走上前去:“都这么晚了,还没从宫中回去?”
燕临从沈玠那边听说了一些今日长公主伴读们学礼仪的事情,生恐她受了点什么委屈,特来看看,此刻便仔细地看了看她,道:“宫门还有一会儿才下钥,你头回入宫,我实在放心不下。又听人说今日教你的苏尚仪很是严厉,你还在长公主的面前摔了一跤。喏,刚才顺道去太医院讨了药,晚上记得敷上,别进一趟宫回头瘸了腿。这样的新娘子我可不要。”
不知觉间又说了点小儿女的话。
姜雪宁面色如常。
燕临却是面颊一红,一下意识到自己又孟浪了,不由得掩唇咳嗽了一声掩饰,转移话题道:“今日还习惯吗?”
他讨来的药装在一个白瓷小瓶里,姜雪宁攥在手里冰凉冰凉的,夜色下抬眼望着少年,道:“还习惯,且长公主对我也颇为照顾,你不用担心。”
燕临是特意和沈芷衣说过的,一听也就放心了。
他唇边漾着浅笑,这一下便换了一种神情看她。
像是抓着了某只偷腥猫儿的小尾巴。
只促狭道:“今日文华殿日讲结束的时候,我遇见侍郎大人了。”
这说的该是姜伯游。
姜雪宁不明白他什么意思,眨眨眼看他。
燕临便挑眉道:“他问我,前阵子是不是教了你点什么治人的法子,好叫你拿着一本《幼学琼林》假充账册整府里面不听话的下人。我一想,无缘无故该不会问到我身上,且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便认了下来。但你知道,我也知道,我没有教过。”
姜雪宁垂下了眼眸:“我便是知道你会为我圆谎,所以才推到你身上的。”
燕临笑着一刮她鼻梁,只问:“那是谁教的?”
姜雪宁道:“自己琢磨的。”
燕临凝视着她,有那么一小会儿没有说话,一双沉黑的眼眸底下,目光微微闪动,最终却是伸出手来,摸了摸她的头,道:“我的宁宁有秘密了。”
是。
你的宁宁有秘密了。
只是这个秘密,她永远不敢告诉你。
姜雪宁只重新抬了眼来望着他,一双眼珠黑白分明,像是琉璃珠子一般通透好看,却不说话。
燕临便道:“那等有一天你想告诉谁了,便告诉我好不好?我想成为全天下第一个知道宁宁秘密的人。”
少年望着她的眼神,竟是无限的包容。
姜雪宁有那么刹那的心软。
然而记忆里翻腾的又是上一世他还朝后带着满身酒气走进自己寝宫时的种种,攥着那白瓷药瓶的手指微微紧了紧,但终究还是点了点头,道:“好。”
燕临于是满足了,先前那一点小小的不快顿时消散了个干净,只看时间也不早,又怕错过宫门下钥的时间,不舍道:“这几日你们都在学规矩,只怕还要被先生考校学问,我也不好明着来找你。明日还是这时候,在这儿见。我去打听打听你们第三日考些什么,也好叫你有些准备,到时给你。”
姜雪宁无言。
上一世考了什么,她其实还记得不少,只不过这一世知道不知道也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根本就没打算让自己过。
但她也并未拒绝少年此刻的善意。
依旧道:“好。”
次日还是尚仪局的人来。
只不过这一次教的就不是简单的礼仪了,而是对宫内各种人的称呼,甚至于还教了调香、制香的手艺与手法。
所有人都以为今日的姜雪宁该是一样笨拙。
可万万没想到,今天的姜雪宁就像是忽然开了窍一般,学什么都会,学什么都快!
对宫内各种人的称呼,只重复三次,便可倒背如流;
行走进退的规矩,只看女官示范一遍,就能完整记住;
至于制香就更不用说了。
闻香,辨香,调香,焚香,纤纤素手一翻,做来那是头头是道,且每一个动作都称得上是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昨日因为姜雪宁学礼仪被折腾了个够呛的苏尚仪,今日来本是没抱着什么希望来的,只想着实在没办法就听长公主的话,轻轻这么饶过她算了。
可谁想到这姜二姑娘竟跟变了个人似的!
旁人也许注意不到,可她站在姜雪宁面前是看了个清清楚楚:姜雪宁拿起那一只乌木香印时,微抬了小指,用香匙拨了香灰到香印上,然后将其打在铺好的炉灰上时,不偏不倚,竟是端端正正。这一枚打下的香篆,正好绽开的花心向着正前方!
反观旁人,动作虽没错,可落下的香篆大多不注意方向。
有的倒着,有的歪着。
虽然大多制香的人都不讲究香篆要摆放得端端正正,可牡丹国色天香,向来是每一朝皇后的爱物,所以苏尚仪自己打香篆的时候都会十分留意。
没想到,姜雪宁竟有这般蕙质兰心,能留意到这种极小的细节……
苏尚仪忽然便忍不住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来看她,在她打好香篆后,慢慢地道:“长公主殿下对你青眼有加,果然是有缘由的。想来世上有些人天生四肢不协调,连在平地上走路都要摔跤。二姑娘或恐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今日做得很好。尤其制香,该是第一。”
姜雪宁波澜不惊。
上一世她的礼仪就是跟着苏尚仪学的,且后来又在宫中那么久,想要做自然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更别说制香了——
这可是她上一世除了当皇后之外不多的几个嗜好之一。
至于牡丹,她自己就是当皇后的,能不在意吗?
只是眼下当着苏尚仪的面当然不能这么讲,她只道:“臣女是自己偏爱此道,所以有所研究,今日在尚仪大人面前,是卖弄了。”
苏尚仪却已是对她刮目相看了。
听她这般讲,也只当她是谦虚,说话时的语气比起昨日的勉强,已是一片自然极了的温和,道:“今日姑娘该学的都学完了,算是完成得最早的,可在一旁先休息休息,看看别人。”
其他人:“……”
都说是风水轮流转,怎么就转不到她们身上呢!
昨天姜雪宁是学得慢,苏尚仪对她百般容忍;今日她是见了鬼般学得飞快,苏尚仪又对她百般夸奖!
现在居然还坐到一旁休息去了!
他们简直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就能学得那么快,记得那么牢,做得那么好?!
姜雪宁今日实是已经不耐烦应付了:既然知道从礼仪这一条上已经没办法让自己离宫,再装下去也不过是给自己找苦头吃,还不如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得最好,也好坐在一旁休息,省得流一身臭汗。
至于旁人怎么看,她也不管。
谁还能开了天眼猜出她是重生的不成?撑死也不过跟苏尚仪一般为她找一个四肢天生不大协调、昨日可能太过紧张的理由。
姚蓉蓉是昨日除了姜雪宁之外学得最差、最慢的一个,她本以为今日姜雪宁也会跟自己一块儿挨骂,还觉着二人同病相怜。
可一眨眼姜雪宁已经完成坐下了。
她却还站在众人之中,彻彻底底成为了所有人里面最慢也最笨的一个,一时惶然无措,只用一种羡慕又惊讶的目光看着姜雪宁,暗暗觉出了几分苦涩。
沈芷衣想着今日学的内容要更复杂些,便早早去太后的寿安宫请过了安赶到仰止斋这边来,结果刚走进来就看见姜雪宁竟然坐在一边。
一问才知道她已经学完了。
一时望着她,心底竟然生出了几分感动,又上前拉了姜雪宁的手,笑道:“我就知道,宁宁不会是个笨人,但完成得这样快,昨日又那般努力,想必是为了不让我失望。宁宁你可真是太好了!”
姜雪宁:“……”
现在告诉沈芷衣,她做的一切其实跟她没什么干系,会不会立刻被她拖下去打一顿?
姜雪宁终究不敢冒险,默认了。
这时只在心里长叹一声:还好明日要考校学问,考砸了就能离宫,不然她现在要直接祈祷老天爷干脆降道雷把自己劈死算了!

第27章 第027章 张遮

“入宫之后连着学了两天的规矩, 看着都累, 成日里在仰止斋, 应该还没有到宫内各处逛逛吧?”沈芷衣脸上都是笑意,忽然就想起点什么来,又转过头去看了看一旁的其他人,到, “你们也是吧?”
众人虽然都被选入宫来, 可本来与乐阳长公主还没有什么接触,乍然听她问话都怔了一怔。
唯独萧姝与她相熟,笑着回道:“她们都没呢。”
用的是“她们”,而不是“我们”。
言语间小小的细节都能显露出她对这一座皇宫的熟悉,与其他人的不同,并没有将自己与其他人放到一起来说的意思。
沈芷衣便拍手道:“总归你们礼仪也学得差不多了, 明日谢先生考校你们学问,还不知有多少人能过。既然入宫一趟, 不能白来。本公主今日便带你们去逛逛御花园吧。”
所有人的目光顿时变得惊喜万分。
沈芷衣一手拉着姜雪宁, 一手又把萧姝拉了, 竟直接对苏尚仪道:“姑姑, 我和阿姝带她们出去转转,今日便不学了吧!”
苏尚仪对着自己看着长大的公主是从来没有什么办法也难得没有什么原则的,只道:“本也学得差不多了, 殿下带她们出去逛逛也好, 只是不要玩得太晚。您明日可睡懒觉, 诸位小姐明天还要考学问呢。”
沈芷衣便满口答应:“知道, 知道!”
然后便高高兴兴地出了门,被这一大群人簇拥着往御花园去。
御花园在仰止斋的西北方向,顺着各宫的宫墙往北走,再往西折过几道转弯,便能远远看到了。
午后的宫廷,格外静谧。
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北方的花树都近凋零,可宫里的花匠一点也不敢马虎,依旧在这御花园里栽种了应季的月季、盆菊,有的修剪得不蔓不枝,有的却错落地摆放,别有一种难得的江南气韵。
尤其是御花园东边角落挨着宫墙栽种的一树寒梅,眼下虽还未到花季,只能见着枝条萧疏,可形态上已有了几分病斜之美。
樊宜兰颇好此道,不由赞了一句:“都说宫中为了防走水,一般不种树。没料想竟还有一树梅花。”
沈芷衣看了便笑道:“这是宫里的特例,是三年前圆机大师和谢先生打赌输了种下的,为此还惹来许多非议呢。”
宫中种树,是木在墙中,为一“困”字。
意头上不吉利。
纵然种树的人是圆机和尚,也遇了不少的阻力,唯有谢危打赢了赌,乐得在旁边看戏。
这位圆机大师可是本朝和尚做官的第一人。
姜雪宁对他印象深刻。
因为上一世见着此人,浑然没有半点和尚该有的样子。生得魁梧,一双倒吊三角眼,不仅没有佛家的慈悲祥和,反而有几分凶恶之气,即便笑起来时也给人满满的成算之感。
外人都道他与谢危坐而论道,关系很好。
可姜雪宁根据前世的蛛丝马迹来断,这二人只怕是面和心不和,暗地里相互提防争斗。直到她自刎时,圆机和尚还逃亡在外,也不知最后有没有被谢危弄死。
此刻听沈芷衣忽提到圆机,她便顺着众人目光向墙角那梅树望了一眼,琢磨起这大和尚上一世的下场来。不过也是巧了,正当她转过目光时,竟有一行人从宫墙那边远远地走过来。
仔细一看,最前方那人穿了一身蟒袍。
不是临淄王沈玠又是谁?
后面跟了几名太监,似乎是从后宫的方向来,要穿过御花园出宫。
沈芷衣一见到他就眼前一亮,远远便跟他招手:“王兄,王兄!”
沈玠原本是才去太后宫中请了安,要出宫去,听见这声音便抬起头来,一看是沈芷衣,一张儒雅的面容上便浮了淡淡笑意,道:“芷衣,你怎么在这儿?”
沈芷衣一指自己身后的众人,道:“带我的伴读们逛御花园啊。”
沈玠便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
果然是一群女孩子。
最前方的是诚国公府大小姐萧姝,沈玠也见过几次了;可萧姝旁边不远处的那个……
换掉了往日一身男装,改穿了浅紫的衣裙,立在众人当中,身段玲珑纤细,皮肤细白,脖颈修长,樱桃嘴唇红润,没了原本故意画粗的眉毛,远山眉淡淡,眼波流转间实在有一股难以形容的清丽媚态。
沈玠才看了一眼便觉得心惊。
这时便想,若非燕临警告在先,已知这将二姑娘乃是他护着往后要娶回家的姑娘,只怕他一见之下也未必不动点男人对女人的龌龊心思。
萧姝见着他,原本是要上前行礼的。
毕竟往日也见过。
可当她抬眼时,却见沈玠的目光轻而易举从她身上划过,竟落到了她旁边的姜雪宁身上,还停留了好一会儿,心底便微微一凛。
再要行礼,已是错过最佳的时机了。
沈芷衣还没什么察觉,拉着沈玠的袖子,向他炫耀:“怎么样,我这一帮伴读的架势,可不比你和皇兄当皇子的时候小吧?”
沈玠笑:“是,是,谁有我们乐阳长公主气派呢?”
沈芷衣哼声:“你们当年伴读也才一个两个,我这儿十二个——嗯,这是什么?”
她方才说话时只把玩着沈玠那宽大的衣袖,结果竟将袖口翻了出来,手指无意间一勾,竟然勾出来一方浅青色的绣帕。
沈玠顿时愣住,伸手便要拿回:“给我。”
沈芷衣却是一下瞪大了眼睛,立刻闪身躲了开去,仔细看了看,着绣帕浅青色的面上竟然绣着一茎蕙兰,一角上还有一朵小小的红姜花。
于是啧啧两声,促狭起来。
“王兄,这可不像是你们臭男人用的东西。哪家姑娘的呀?”
沈玠蹙了眉,俊脸薄红,上前去,一把便将那绣帕扯了回来,胡乱地重新塞进了袖中,只道:“你小小年纪,胡说八道些什么!”
沈芷衣吐舌头:“我快二十能嫁人了,似王兄这二十三四的年纪还没有王妃,只怕皇兄为你操心哦。你就告诉告诉我,要是喜欢,又抹不开面子,我去帮你跟皇兄说呗。”
沈玠是个面子很薄的人。
被妹妹这么一打趣,更加窘迫了。
他塞好了这一方绣帕之后,便强将一张脸板了起来,道:“你可别去。今天刚查出漕河上翻了丝船是官商勾结哄抬丝价,方才又因为三法司与锦衣卫相争发作了那刑科给事中,差点没把人投下大狱,连谢先生和几位阁老都劝不住。这种小事你还要去烦皇兄,怕不是往刀尖上撞。给王兄一个面子,别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