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笑,“你争气,有规矩,好好的跟朋友相处,就给你做新衣裳,买漂亮的花儿,好不好?”如果以后赵长卿交往都是高门闺秀,自然打扮上得经心一些了。
赵长卿笑而不言。
凌氏又问,“中午吃了些什么?”
赵长卿掰着手指道,“口蘑炖小鸡,烤兔子,烧羊肉,醋溜菜心,拔丝山药,干豆角烧排骨,还有一条很大的鲤鱼,说是今天新打上来的,很好吃。还有一道酸笋汤也好喝,其他还有点心什么的,就记不清了。”其实也都是寻常菜,无非就是将军府做的更考究一些。
凌氏含笑听了,叮嘱她道,“好吃你也不要露出贪吃的样子,知道不?”
“能怎么贪吃啊,我本来吃的也不多。”赵长卿有些不高兴,楚渝才能吃呢,大半的菜都是给楚渝扫荡到了肚子里,胃口大的惊人。
凌氏道,“我听你三表姐说,那天去朱家,你就只知道坐在角落里吃东西。”
赵长卿机伶的问,“三表姐今天来了?”
凌氏点头,“本来是找你玩儿的,结果你不在,吃过午饭就走了。”
赵长卿问,“那母亲有没有把楚姐姐是将军府姑娘的事告诉她?”
凌氏笑,“你就莫兴灾乐祸了,你三表姐实在才有啥说啥的。你也不许在楚姑娘面前露出口风来,知道不?”
赵长卿撇撇嘴,“我才不理她呢。怎么大表姐、二表姐、四表妹不来,偏她来?她既是来找我玩儿的,怎么我那么多好处不说,偏挑我的毛病跟母亲讲!别说我不在家,我在家也不理她。”
“胡说什么,是你二舅舅给咱家送年礼来,你三表姐和你腾表哥才跟着来的。”凌氏道,“过两日你爹爹也要给你外祖父外祖母送年礼的,你跟着一道去,知道不?”
“嗯。”赵长卿道,“母亲没事,我就先回去换衣裳了。”
凌氏笑,“这衣裳挺好看的,穿着吧。”
“好看才要省着穿呢,我留着过年穿。”赵长卿并不喜欢凌氏问东问西,还一个劲儿的说凌三姐的好话,她急着去找小梨花儿呢。
凌氏笑,“要这儿要那是你,省衣裳也是你,今日朝东,明日朝西的,去吧。”
赵长卿本来要去找小梨花儿,刚到小梨花儿家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争吵打骂的声音,赵长卿便没有进去,悄悄的回了家。
待第二日她带了些点心去看小梨花儿,杏大娘的额上缠着白布,隐隐透出血迹,坐在床上笑,“没什么大碍,就是梨花儿,非要我躺躺。”
小梨花儿道,“什么叫没大碍,昨天流了那么多血,我叫梨子买了只老母鸡,已经褪了毛炖在灶火上了,中午娘你狠狠的喝上几碗鸡汤,多吃些肉。卿妹妹也不要走,在我家吃鸡肉。”
赵长卿笑,“好。”又给杏大娘宽心,“我们同龄的女孩儿,再没有比梨花儿姐姐更能干的。梨子也很懂事,大娘你凡事往宽处想,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杏大娘摸摸赵长卿的头,眼圈儿微红。
小梨花儿见她娘这样,便有几分上火,道,“娘你还是别流那些没用的眼泪了!当初你嫁的就是这样的混人,有什么法子!好在如今卫所里管的紧,不到天黑他回不来!什么日子不是过,好歹现在有吃有喝,比先前饿肚子的时候好多了!你总是哭,有什么用!赶紧把伤养好吧!本来就修来这么个死鬼爹,娘你整日流泪,日子也变不成甜的!把小弟弟照看好才是正经。”
杏大娘强笑,摸摸放在她身边眨着眼睛四下乱看的小儿子,“是啊是啊。”
小梨花家里就这么一间屋里笼了炭火,她就跟赵长卿在这屋里说话,一面手里不停的编着篮子,连带着一嗓子把梨子喊进来,对赵长卿笑,“这小子还算争气,妹妹你断断续续的教咱们些个三字经,这小子都背会了,我这就叫这小子背给妹妹听。”
赵长卿笑,“好啊!”
赵梨子闻声跑进屋,抽抽鼻子,脑袋东西扫望转了半圈便炕桌上放着的点心包。赵梨子欢呼一声,就扑了过去,“卿妹妹带点心来啦!”结果给小梨花当横一脚踹飞,小梨花儿板着脸,“给我先背书!”
赵梨子扫下身上的浮土,哭丧着脸,“姐,先让我吃点心啦!我吃过点心才有力气背书!”
小梨花儿只板着脸不应,赵梨子改个主意,说好话,“姐,我就吃一块儿!可好!吃一块儿,我脑子灵光,就背的格外快,不会给姐你丢脸!”
小梨花骂,“你已经把我脸丢光了!”这么贪嘴,真叫她在赵长卿面前没面子啊!幸而赵长卿是个好人,才不会笑话她!
杏大娘笑着递了块核桃糕给儿子,“吃吧,吃完了就好好背啊!也不枉长卿辛苦教你一场。”
“娘你又惯着他!”小梨花儿不满。
赵梨子已经抢过核桃糕,狼吞虎咽的吃了,因吃得急,又噎了一下子,灌下口粗茶,这才昂首挺胸扯着嗓子背了遍《三字经》。
赵梨子上身穿了件碎花小袄,看模样就知道应该是小梨花儿的旧衣,这并不稀奇,贫寒人家都这样。孩子多,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过,轮老三,一直到衣裳实在破的穿不得了,还能把破衣裳拆开,留下略好些的碎料子省着做补丁。
赵梨子上在是个姐姐,衣裳的颜色便多是粉啊红啊什么的,男孩子又淘气,身上不若小梨花儿那般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赵梨子还时不时的吸着流出来鼻涕,看着就跟街上总是疯跑泥里打滚的小子们一个模样。可是,他又这样聪明,那双眼睛明亮极了。
赵梨子背完之后立刻问,“卿妹妹,我背的可对?”
赵长卿笑,“对啊,一个字不差。”
赵梨子笑嘻嘻的问她姐,“姐,你看,卿妹妹都夸我背的好,我能不能再吃块点心?”
小梨花儿怒,“赵梨子,你是猪投的胎吧!”
“姐——姐——”赵梨子不停的嚎,小梨花儿黑着脸,“再给你吃一块儿!”
赵梨子撅着嘴,不服气,“明明有那么一大包,难道只给我吃两块儿!”
“屁话!难道娘不用吃,我不用吃,梨果不用吃么?”小梨花儿问。
“梨果那么小,吃奶吃蒸鸡蛋就够了,哪里吃得动点心,他牙才长了丁点儿大。”赵梨子道,“咱们赶紧分着吃了!不然等爹回来必然都得进他的嘴!”
小梨花儿道,“先一人吃两块,剩下的明天再给你吃,你不要有点好东西就恨不能一口气吃光成不成!也不怕撑死!”小梨花儿自来会盘算。
赵梨子哈哈大笑,对赵长卿道,“上回卿妹妹给我们的点心,我姐也是省起来搁着,本来想吃个下顿的,结果没想到都喂了耗子。哈哈哈——唉哟——”挨了一柳条子,赵梨子又去拿了两块点心就跑了。
小梨花儿骂,“这没脸没皮的小子!”
赵梨子在窗外大喊,“我叫赵梨子,别总在卿妹妹面前左一个小子右一个小子叫我,哼!”
小梨花儿隔穿教训赵梨子,“你给我看好了鸡汤,敢少一块儿鸡肉,看我不揍扁你!”
待吃饭的时候,不是少了一块儿鸡肉,而是直接少了个大鸡腿,赵梨子满嘴油光死不承认是自己吃的,非说是耗子偷的,结果给小梨花儿抓去一顿打,鬼哭狼嚎的帮着端菜盛粥。
柳儿来了一趟,被赵长卿打发回去了。
小梨花儿很高兴赵长卿留下来吃饭,请赵长卿炕上守着自己母亲坐了,笑道,“炕上暖和。我家是粗茶淡饭,卿妹妹别嫌弃。”
赵长卿笑,“嫌弃就不留下来吃了。”
赵梨子撇嘴,小声跟赵长卿说,“我姐自从开始编篮子就学了一套外头的本领回来,反正说的那些话儿就甭提了,我听着都能酸掉牙。唉哟——”后脑勺挨了一下,赵梨子抗议,“姐,你能不能别打我脑袋!看把我打笨了,以后背书就背不快了!说!你是不是嫉妒自己背书没我快啊!”赵梨子得意洋洋的跟赵长卿宣布,“其实我一老早就背下这三字,哦,三字经啦,就是我姐背不会,她一定得等自己背会了才去找你。”说着,对他姐撅撅嘴,筷子眼疾手快的又夹了块鸡肉,搁在嘴里烫的嗷嗷叫。
小梨花儿嘲笑,“这就是贪嘴的下场。”把剩下的一个鸡腿给赵长卿吃。
赵长卿忙道,“给大娘吃,补补身子。”
杏大娘笑,“我这不吃呢。”
小梨花儿给她娘夹了几块鸡肉,道,“娘,你别省着舍不得吃,吃不掉剩下的我就去喂狗。”
杏大娘连忙道,“可别糟蹋东西。”
“你多吃点就糟蹋不了,不然给那浑人知道还有吃鸡的银子,说不得又来勒肯你要银子去赌。”小梨花儿淡淡道,“那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呢。”转头问赵长卿,“是不是这个意思,卿妹妹。”
赵长卿纠正,“得不偿失。”
“啊,对对对,是有这么个词,得不偿失。就是说得到的还如失去的多,赔本买卖。”小梨花儿教育赵梨子,“得不偿失,又学个新词,给我记牢了,明天就问你。”
赵梨子咬口粗面饼子,甩开腮帮子吃得巴唧巴唧响,头都不抬道,“小爷过耳不忘的,还是你记牢吧。别明天考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小梨花儿骂他,“你就没一回能老实听我说话的!”
赵梨子笑着还嘴,“那是你没一回说的对的!嗷——”又挨了记掐。
小梨花儿终于把赵梨子掐闭了嘴,跟赵长卿道,“卿妹妹,我买了些文房四宝,一会儿你教我写写字吧!”
“好啊!”赵长卿笑,“梨子也跟着一道学吧。我还有以前写的大字,一会儿我叫柳儿送过来。其实都是我照着书抄的,虽然不大好,刚学的时候比对着也没事。”
小梨花儿喜道,“那可是太好了。”
梨子连连点头,“卿妹妹,你是送给我们的吧。”
赵长卿点头,赵梨子欢喜的一扬头,心直口快的说到小梨花儿心底,道,“这样姐你又能省下买纸的钱了!咱们用背面写字是一样的。”
小梨花儿毕竟年纪小,脸上发窘,曲指敲梨子的头,“就你精,关键还是能比对着卿妹妹的字写,知道不?笨蛋!”
赵长卿含笑的看着他们,用过午饭教赵梨子写了半日的字,至晚方回。
凌氏说她,“别总去人家,一去一天不说,就隔壁邻居,中午还要在人家吃饭。你杏大娘他们家紧巴,你去了,难免要拿出钱来招待你,这样可不好。”
赵长卿道,“是梨花儿姐要留我,我们常一起玩儿的,吃一顿饭可怎么了。”
“你这不知客套劲儿,也不知道像谁?”
“可能是像我爹,母亲你前儿不是还念叨爹总是瞎交往人,交往的那些人红白喜事就要随礼,又害你多出了一两银子么。”
赵勇大笑出声,凌氏气笑,“你这点儿伶牙俐齿又用在你娘身上了。”
赵长卿倚在老太太怀里,老太太摸着她的脸,笑眯眯的,“眼瞅就要过年了,随她玩儿几日吧。你身子越发沉重了,大夫说是正月的日子,若是想回娘家,年前就去瞧一瞧,正月里就莫动弹了。产婆子还是请的赵生家的,她手艺好,你看如何?”
凌氏笑,“母亲处处为我着想,媳妇觉着都好。昨儿我兄弟过来,我已经跟他说了,年前我也不回了,叫老爷送年礼的时候带长卿过去瞧瞧老人家便罢了。说来,外祖母家的年礼也预备妥当了,母亲觉着哪日过去好?”
赵老太太笑,“不拘哪一日,都好。”
赵勇道,“后儿个我休沐,不如就那天我随母亲带着长卿去外祖母家走一趟。”
说着此事便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酸甜苦辣,日子都要这样过下去~~~~~~
人情世故
赵老太太出门喜欢带着赵长卿,在赵长卿更小一点的时候就常带她出门,用赵老太太的话说,多出门走动,丫头才不怯,有气度。
虽然赵家不过小户之家,赵老太太依旧很用心的引导赵长卿。
赵老太太带着赵长卿一到,朱大奶奶袁氏先接了出来,笑道,“老祖宗一大早就盼着姑妈与长卿呢。”
赵老太太笑问,“母亲身体可好?”
朱老太太已在屋里听得声音,扬声笑道,“我好的很,就是你总不来,叫我想的慌。”
朱老太太屋里笼着上好的银霜炭,熏着暖香,暖和的很。朱老太太满脸是笑的坐在正中软榻上,几个重孙女伴在身边说笑。
赵老太太福一福身,朱老太太笑,“莫要这般多礼,坐。”
小丫环已经眼明手快的搬了把放着软垫的太师椅放在朱老太太近前,赵老太太坐了,赵长卿又给朱老太太请安。
朱老太太笑,“这才几日不见,卿丫头越发俊俏了。”
赵长卿笑,“谢老祖宗的赞。”又去见过大堂婶子袁氏、二堂婶子杨氏,以及袁氏的长女朱铃,庶出次女朱曦,和二房庶出的长女朱蝉。
姐妹们朱铃最长,已经八岁了。朱曦七岁。朱蝉最小,只有五岁,也略长赵长卿一些。
赵长卿是常来的,与她们姐妹都熟,大家很快就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此时就显出念书的好处了,朱家是书香之家,男孩儿六岁就要去族学启蒙,女孩儿们在家也会请女先生教导功课,认些字,受些琴棋书画的熏陶,学些规矩礼仪道理。
朱长卿也是自幼念书的,这个时候自然有共同话题,便说些读书的事。唯一不足的便是,赵长卿只是用以往赵勇的旧书学着念而已,琴棋书画之类,赵老太太是教不来她的。
她们小姐妹正在说话,袁氏捧着一碟果子让赵老太太,一面笑问,“姑妈,咱们城的将军换了,你知道不?”
赵老太太笑,“这怎么不知道,长卿他爹原在卫所轻闲的很,近些天不忙到天黑都回不了家。”
袁氏笑,“哎,姑妈一个多月没来,老祖宗过寿那天,我可闹了个大笑话。先前的冯将军下去了,楚将军来边城接替冯将军的位子,原是千户衔过来的,先是代将军的职,还不跟将军一样。楚将军当真是低调人家,老祖宗过寿人家来拜寿就报的千户的名头,我还琢磨着,咱们边城六个千户我都认得,怎么又出来个楚千户?那天也忙乱,我未多想,就这么糊弄过去了。现在想想,岂不是怠慢了楚夫人?前几日我陪着我们太太去将军府上听戏,亏得楚夫人大度,没说什么。”
赵老太太笑,“这也说不上怠慢。母亲寿辰本未想大办,只是来得人多,摆几桌酒罢了。那时楚将军新到,有心过来凑个热闹,若真是自报家门,大家知道这是新任的将军,难免都去奉承他,岂不宣宾夺主?不然,若真是怪罪,就不会请你们去听戏了。”
朱老太太笑,“我也是这样说,偏她是个心细的。”
袁氏笑,“我这也是老毛病了,凡事都想的多些。腊月十二是将军府姑娘公子的生辰,说来将军夫人真是好福气,生了那么一对出挑儿的龙凤胎,模样个头不差分毫,今年正好十岁。整岁必要大办的,听说要摆两日酒,已是往家里派了帖子。姑妈今天不来,过几日我也要过去请安,顺便问问长卿,听说楚姑娘与你投缘,你可知道她的喜好?”
赵老太太笑,“你可真会找人,卿丫头才几岁,她哪里知道?”
袁氏笑,“姑妈还跟我客气什么,若是别的礼都好备,唯独小孩子过生辰,总要备些她们小孩子喜欢的。我听说楚姑娘都请长卿过去玩儿了,长卿是个聪明的,若是知道楚姑娘有什么偏爱的,跟婶婶说一声,可是帮了婶婶的大忙。”
赵老太太笑,“倒是前几天楚姑娘叫长卿去玩儿了一回,她这样呆呆笨笨的,亏得人家不嫌弃她。”
袁氏笑,“瞧姑妈说的,长卿哪里呆笨了,这样伶俐的小姑娘再呆笨,那这世上就没有不呆笨的了。来,长卿,跟婶婶说一说。”
赵长卿眨眨眼,不解的问,“大婶婶,你怎么知道楚姐姐请我啊,我还没跟你说呢?”
袁氏笑,“倒也不是外人说的,你舅家表姐找三姑妈家的鸾姐儿玩儿的时候说的,鸾姐儿又来找你铃姐姐,我凑巧听了一耳朵。”
赵长卿“哦”了一声,老实的说,“楚姐姐喜欢吃南面儿的水果,老祖宗寿宴时她就赞桔子好吃来着。”
这个她倒是知道,袁氏笑问,“长卿,将军府漂亮不?”
赵长卿歪着头笑,“不如老祖宗的屋子漂亮。”
朱老太太笑,“你这孩子就是嘴甜。既然跟楚姑娘投缘,这就是你们的缘份,要好生交往。”能单独请赵长卿,说明人家楚姑娘相当喜欢赵长卿。各人缘法,强求不得。
袁氏笑,“那楚姑娘一定也给长卿下帖子了。你回去瞧瞧,若是你家车马不便,到时跟婶婶的车同你姐妹们一道去才好呢。”
赵长卿道,“我爹只是总旗,按规矩连给将军府送礼的资格也没有。我能认识楚姐姐,都是沾老祖宗过大寿的光。我看,她庆生辰,不一定请我。”
其实袁氏先时心里总有些小小嫉妒,她上次有眼不识泰山的没有好生相待楚夫人,连待着楚越也没有交待女儿好生款待,倒是赵长卿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的投了楚家的眼缘。虽知这样有些迁怒了,袁氏心里总是别扭。如今听赵长卿这样说,袁氏也想到了赵家的门第,不禁一笑,“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想的倒多。”便抛开这事不再提了。
赵老太太和赵长卿陪着朱老太太用过午饭方告辞,赵老太太回家先打发赵勇回自己院里歇息,又在柳儿服侍下换过衣裳。待赵长卿也换了家常棉袍子,柳儿端了茶来,赵老太太呷了一口热茶,不禁长长的叹了口气,赵长卿笑问,“祖母,怎么叹气了?”
赵老太太打发柳儿下去,方道,“看你袁大婶子的样子,真叫人不知说什么好。”
赵长卿抿嘴一笑,“她无非就是眼气楚姐姐与我交好的事,这事哪能怪我,当时闺秀多了去,铃姐姐、曦姐姐根本照应不过来。就算知道楚姐姐的身份,难道那日铃姐姐就能抛下别的闺秀,专门跟楚姐姐说话么?”
“再说了,若那日楚姐姐是跟知府大人家的千金说话,估计袁大婶子也不会这样酸溜溜的没个消停。无非是觉着咱家门户低些,不配与将军府来往,是占了她家大便宜。”赵长卿笑吟吟的,“祖母也不必生气,说来说去大家都是沾老祖宗的光,与她有何相干。如今老祖宗在,大家走动走动,若真老祖宗不在了,她要总这样见不得别人好,还懒得与她走动呢。”
赵老太太搂了赵长卿在怀里,笑道,“说你小吧,你惯会说些大人话。说你懂事,你又总是孩子气。”
赵老太太柔声与赵长卿分说道理,“亲戚朋友相处起来,哪能这样一言不合便老死不相往来?你想一想,谁还没自己的脾气呢?就是你这样懂事的孩子,也少不了在家里使个小性子什么的。人与人之间,无非就是,合脾气,多来往。不合脾气,少来往罢了。”
“再者,就算少来往,咱们也不能闹的面儿不好看,只要不着痕迹的疏远,也就够了。”
赵长卿道,“有时我也明白,就是心里气不过。拿袁大婶子说,我倒是还好,总是晚辈,祖母哪怕不是她嫡亲的姑母,也是长辈。看袁大婶子的样子,倒像咱们是打秋风去的穷亲戚似的,跟祖母说话半点不知敬重。”
赵老太太给她理理发间珠花,笑道,“你小孩子就是气性大。其实,说打秋风也没差,咱们本就去打过秋风的。”老太太缓声道,“你祖父去的早,他过逝的时候,你爹爹也就像你这般大。咱们边城的女人,不兴守不守节的那一套。只是,我念着你祖父的好,不愿意给孩子找后爹。那会儿难哪,我一个女人,种地种不了,除了绣活其他的也不会,你爹年纪小,他小时候可没你这样机伶懂事,我要照看他,也做不了多少绣活,只能靠典当嫁妆过活。我那点子嫁妆也是有限的,当一件少一件,待你爹爹大些,我心里好强,又愿意叫他念书识字。只是家里哪里有念书的银子。挨了两年难,什么脸面不脸面的也就不在乎了,我就硬着头皮带着你爹上门去给嫡母请安。她一见我,倒先叹了口气,说了会儿话,留我们母子吃了顿饭,给了我五十两银子,还叫你爹去族学念书。你想想,这也就是亲人能如此了。以前或有不痛快的事,到底那份血脉还在的。”
赵长卿点点头,“我听说咱家的皮货铺子也是老祖宗给钱置办的?”
“是啊。”赵老太太道,“我记得清楚,那会儿你爹才十五岁,刚去了卫所。我惯常是每个月都会去给你曾外祖母请安的,你爹有了差使,好赖的总挣一份工,他又懂事孝顺我。我就跟你曾外祖母提了一句,她听了后就说你爹长大了,咱家里又没个家当,便给了我那个皮货铺子,连带你爹也是叫你六舅爷托了人,谋了个小旗的职。”
赵长卿疑惑的问,“老祖宗是早就想给祖母的吗?可是若早想给,怎么不在咱家最难的时候给呢?这也是雪中送炭。咱家待我爹当差后,日子应该稍微缓过些来了。再者,也可以在爹成亲的时候给,算是喜上添喜。”
赵老太太悄然一笑,心道孙女果然有灵性,遂道,“咱家什么时候最难?也就是我求上门的时候了。不过,那时候我一个与嫡母关系疏远的庶女,走投无路求上门去,她给我五十两银子,再叫你爹入族学念书,已经是仁义了。若说给铺子什么的,情分还没到。其实,即使我得了你曾外祖母的救济,手里稍稍宽松,也未有一日不努力作活。我没别的本事,独以前我生母传给了我一手好绣活,你爹上学念书,我在家就空闲许多,能做许多绣活,足够我们母子二人开销了。”
“这又是做人的本分了,实在难到不行了,去跟亲戚开口,亲戚看在血脉的面子上,寻常都不会袖手旁观的。不过,救急不救穷。哪怕得了救济,一时缓过来,该自己挣吃的还要自己去挣。说到底,这过日子不能指望着别人。”赵老太太道,“我也就要过那一回五十两,主要是你爹能去族学念书,就帮了我大忙。后来,我同你曾外祖母相处起来倒是越发融洽,她给咱家铺子,说来还是沾了你六舅爷的光。”
“这话怎么说?”赵长卿道,“若是六舅爷有心照应咱家,也等不到祖母亲自上门。再者,铺子若是六舅爷拿出来的,也不当由曾外祖母开口。”朱家嫡嫡庶庶的兄弟姐妹们,并不是多么亲热。
赵老太太悄声道,“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曾外祖父是个最没成算的人,你曾外祖母才叫着他住到老家来。你曾外祖母嫡出的三个舅爷都在外地做官,他们两位老人家若孤伶伶的住在祖宅断然不妥的,后来还是你曾外祖母看你六舅爷老实,便指定了你六舅爷到祖宅一并过活。如今你也见了,家中排场煊赫,一日胜似一日。今天你说将军府都不若你曾外祖母的屋子漂亮,这话,你袁大婶子听了高兴,你曾外祖母不见得高兴。她啊,是世上最明白的人。那几年,约摸你六舅爷在外头有些不像话,你曾外祖母给我铺子,再给你爹谋个小职位,说到底是为了点你六舅爷。当然,也是我与她投了缘,不然这铺子也落不到咱们头上。”
赵长卿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等内情。”
赵老太太叹道,“你六舅爷原是再本分不过的人,他有三个儿子,儿子再生孙子,家口多了,难免心思也跟着多了。你看现在那府里来来往往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心实意。你袁大婶子见人见得多了,之所以小看咱们,无非也是因为咱家门第低些,真有事还得靠着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