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特别,宫里没有哪一座宫殿,能比得过昭仁宫吧?”左三姑娘带有几分玩笑的意思说道:“当初你怎么没住到昭仁宫里去呢?”
钟娴妃立马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来:“姐姐,你说什么胡话呢。昭仁宫可是襄皇帝住过的寝宫,我怎么敢住?”
“是吗?最近我又重读当年那些人写襄皇帝的书,总觉得你和她有几分相像。”
钟娴妃还是摇头:“怎么可能?姐姐可千万别再这么说了。比起襄皇帝,我差得远呢。”
左三姑娘笑了笑说:“你最近可得闲?那几本书写得倒是有趣,你要是感兴趣,回头我叫人给你送进来。”
“好啊。”钟娴妃和左三姑娘一样,打小就喜欢看书,“闲说不上,不过时间还是有的。裕妃妹妹近日越发能干了,叫我少操了不少心呢。”
姐妹俩聊了会儿天之后,林太后那边忽然来了人,叫左三姑娘去永寿宫一趟,左三姑娘便赶忙跟着去了。
慕氏回来之后就问:“遥姐姐走了?”
钟娴妃点点头。
“正好,我同娘娘说件事。”
慕氏一露出那种兴奋的表情来,娴妃就知道,这是有八卦要说给自己听了。
娴妃原本还没把慕氏要说的话当回事,结果慕氏一开口,娴妃就惊讶地抬起了头。
第22章
“公孙大人要成亲了?”娴妃吃惊地瞪大双眼:“和谁?”
“自然不是跟遥姐姐了。”说到这里,慕氏不由惋惜地叹了口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公孙大人从前分明是对遥姐姐有些意思的,不然他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成亲?可遥姐姐就是不肯松口,这下子好了吧,公孙大人竟是要另娶他人了。”
“云霏,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告诉我是谁吧。”钟娴妃是真的好奇,按说公孙明作为裴清殊身边最得力的干将之一,他的婚事受到许多人的瞩目。如果他的婚事真的有了眉目的话,应当早就传开了才对,没道理像现在这样一点风声都没有。
因为公孙明二十岁了还不成亲,现在甚至都有人怀疑,公孙明是不是不喜欢女人了…
慕氏没有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是永昌伯府的孟六小姐,年纪可小了,听说才十四岁呢。”
娴妃想了想道:“那不就是宜嫔的妹妹?”
慕氏点点头:“差不多,她们两个都是嫡出吧?那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
娴妃微微皱起眉道:“云霏,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前几日去天香楼听戏的时候,遇上永昌伯夫人,就和她聊了几句。她说两家已经到了定亲的阶段了,不过孟六姑娘年纪还小,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婚期,所以叫我先保密。不过就我这张嘴啊,她也知道我肯定保密不了。告诉我,就等于告诉整个京城了,哈哈!”
娴妃默了一下,有些担忧地看向左三姑娘离去的方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遥姐姐知不知道…”
左三姑娘是公孙明的母亲公孙夫人的义女,她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去公孙夫人创建的华文书社做事。所以这件事情,早在公孙家去向孟家提亲的时候,左三姑娘就已经知道了。
如同慕氏所说的那样,其实公孙夫人一早就看好了左三姑娘,希望她能给自己做儿媳妇。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左三姑娘似乎已经决定了要独身到底,一直都不肯答应这桩婚事。
她和公孙明之间什么承诺都没有过,公孙明自然也不能等她一辈子。
在遇到了与他性子相投的孟六小姐之后,公孙家就决定向孟府提亲了。
那日公孙明和赵虎去找裴清殊,他想说的其实就是这件事情。
不过在得知傅煦和老九可能遇到了危险之后,公孙明觉得当下的场合不适合说起自己的私事,就没有提起。
慕氏走后,轻罗带着两个宫女来收拾茶杯和点心碟子。
“娘娘,乾元殿那边来了人,说是皇上晚上要过来用晚膳呢。”
娴妃听了,便停止了思索,抬起眼睛吩咐道:“那你提前跑一趟厨房,把晚膳的单子拿给我看看。”
按照规矩,妃以上的后妃可以在自己的寝宫里单独设置小厨房。娴妃体弱,平日里吃药膳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她这里的饭菜都是单独做的。
“娘娘,公孙大人的婚事,皇上怕是还不知情呢。”轻罗低声说道:“晚上您可要跟皇上提一下?”
轻罗会这么说,是因为裴清殊昨日来的时候,还提起了公孙明和赵虎的婚事。娴妃也是,正在为自己妹妹的婚事发愁,两个人算是愁到一块儿去了。
娴妃摇摇头道:“和我们不相干的事情,就少多嘴吧。皇上这几日在三大营之间奔波,一定很累了,胃口怕是也不大好。你嘱咐小厨房,准备点清淡的饭菜,但不要全是药膳。”
轻罗听了,便不再多嘴,领命而去。

无需钟娴妃开口,又过了两日,等裴清殊巡视完了三大营,公孙明就主动跟裴清殊提起了自己的婚事。
裴清殊听说之后很是开心,颇有一种自家的女儿终于要出嫁了的诡异心情:“太好了阿明,你终于要成亲了!”
公孙明难得有些害羞地说道:“皇上,现在只是定亲而已,成亲还早呢。”
“也是,宜嫔前几日才刚满十六,她妹妹顶天也就十四五岁吧?”裴清殊好笑地说道:“快跟朕说说,你是怎么把人家小姑娘给骗到手的?”
公孙明和裴清殊是同年同月生,还比裴清殊大几天,今年已经及冠。和年仅十四岁的孟六姑娘比起来,的确算是“吃嫩草”了。
公孙明笑嘻嘻地说道:“瞧皇上说的,这怎么能叫骗呢!本人虽然容貌不及皇上,但怎么着也算的上是貌若潘安了吧。您是不知道,外头追着臣跑的小姑娘可多可多了。臣见孟家的小六追得最紧,就选她了。”
“得了吧你!”比起君臣,裴清殊和公孙明私底下相处的时候更像是兄弟。见公孙明这般吹牛皮,裴清殊便在他肩上推了一下,“孟家的小六朕也是见过的好吗?那孩子相貌如此出众,该当是你追在人家后头跑才对吧!”
“您怎么不信呀!”公孙明无奈地说道:“等回头有机会,我一定要让她亲口告诉您,我们两个是谁先看上的谁!”
裴清殊见他言语之间,似乎的确很满意孟六姑娘的样子,心口的一块石头也算是终于落了地。
只是和所有人一样,得知公孙明定亲之后,他第一个想起的是左三姑娘该怎么办。
不过在这个时候提起左三姑娘,就显得太煞风景了。所以裴清殊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只是恭喜公孙明,终于脱离“老光棍”行列。
公孙明看着裴清殊一脸欣慰的笑容,颇有些受不了地说道:“皇上,您别露出一副嫁女儿了的表情好不好!臣都说了,臣起码还有两年才能成婚呢!”
裴清殊故意逗他:“朕就是高兴,朕的小阿明终于长大了。”
“皇上!!”公孙明快受不了了,“您就别逗我啦,还是说说正事儿吧。这是华文书社这一季的分红,请您过目。”
不得不说,左三的确是个能干的姑娘。现在华文书社除了最基本的话本连载、出版等业务之外,还将许多畅销书和经典书籍翻译成了外文,在其他国家销售。除此之外,他们还修订和印刷了许多不同系列的精装版书籍,受众非常广,从大家闺秀到备考的秀才,华文书社出品的书籍,几乎是人手一本。
裴清殊看了那个数字之后,满意地点点头道:“不错,朕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公孙明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来:“臣知道现在国库空虚,不过这些都是您私人的收入,您不会打算做一个史上最无私的皇帝,将自己的私库和国库合并吧?”
“不是,朕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裴清殊说道:“卢先生前几日来见朕,说是在京城呆得久了,想和孟师母出去转一转。你也知道,他和孟师母都是不羁的性子,手上也没什么银子。朕打算资助他们,在江南一带建立几家如归楼的分店,然后让卢先生带头,举行各种清谈,以重振江南文坛。”
裴清殊口中的卢先生,指的是为他启蒙音律的名士卢维。
卢维少年成名,但无心官场,在文人中的声望很高。
当初裴清殊当上太子时,能得到天下文人的拥护,卢维可谓功不可没。
公孙明听了,点点头道:“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自打前年江南那边出了个‘天道会’之后,这两年江南文坛人心惶惶,都没有什么好文章问世了。如果卢先生去了江南,想必江南文坛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而且马上就要改元了。改元之后,就是恩科。”裴清殊眼含期待地说道:“希望卢先生能帮朕多选几个好苗子出来。”
新帝登基,最缺的就是人手。而江南,向来是人才辈出之地。如果就这么一直沉寂下去的话,实在太可惜了。
公孙明很有信心地说:“一定会的。不过卢先生和卢夫人去了江南之后,他们的独子邵儿该怎么办呢?可是要住到孟府?”
卢维的夫人孟氏,是永昌伯府的姑小姐,也就是公孙明未婚妻孟六小姐的亲姑姑。
听公孙明这么说,裴清殊忍不住打趣他:“果然是要做人家女婿的人了,现在就开始操心岳父家的家事了。”
公孙明向来是个把人家打趣得满脸通红的主儿,现在听裴清殊这么说,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皇上就别笑话臣了好不好!”
裴清殊笑笑: “这件事朕还没有和卢先生谈过,等回头得空,召他进宫再议吧。”
公孙明点点头,不知想起什么,突然收起了笑容:“皇上知道我定亲的事情都这样高兴,不知阿煦听说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公孙明和傅煦都是裴清殊的伴读,他们几个还有裴清殊的奶兄弟赵虎,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人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长大,一起筹谋,助裴清殊登上皇位,感情深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一想到傅煦现在生死未卜,公孙明心里就觉得非常不踏实。
裴清殊也是一样,时时担心着傅煦和老九。
他和赵虎说好,一旦找到傅煦他们,就立马让人给他送信。可是现在好些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收到来自赵虎的好消息…
第23章
虽说现在裴清殊心里也没底,但他还是振奋起精神来, 鼓励公孙明:“阿明, 你也别太担心了。阿煦他们吉人自有天相, 不会有事的。”
“皇上, 臣想再从璇玑堂里派出几个人,去寻找阿煦他们。不是我信不过虎子,只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
虽说璇玑堂当初主要是由赵虎创立的,不过公孙明在后期赵虎忙着考武举的时候,曾经接手过璇玑堂一段时间。
后来他们就明确了分工,由赵虎负责培养影卫和死士, 公孙明和卢维的夫人孟氏则负责调教一些细作。
这些人有的像是影子一样活着, 神出鬼没, 有些人则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在需要时才会去完成任务。
裴清殊能入主东宫,坐上太子之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功不可没。
而在他继位之后, 这些人还在发光发热, 继续为裴清殊做事。
裴清殊听了公孙明的提议之后,自然没有反对。毕竟他和公孙明一样,都非常担心傅煦他们的安全。
和赵虎不同的是,公孙明没有派出什么武功高强的死士,而是选择派出一个名叫绿萼的歌女,去打听傅煦的下落。
“阿煦他们最后出现的地点, 是在安徽省的怀安县。正常来说,他们会沿着这条路线回京。”公孙明对着地图画了一下,“所以你们可以从这附近去找。”
公孙明说完之后,见绿萼没反应,便抬起头好奇地看了绿萼一眼:“还有什么疑问吗?”
绿萼如梦初醒一般,连忙说道:“没有!”
公孙明点点头,正要将地图收起来,却听绿萼低声说道:“公孙公子…”
“嗯?”公孙明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我听人说…您要和孟家的六小姐定亲了?”
公孙明意外地挑了挑眉,颇有些诧异地看向绿萼。
绿萼连忙低下头道:“公子不必回答绿萼,是绿萼逾越了!”
公孙明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终究什么都没有说。

尽管现在,宫中在裴清殊的带领之下节俭之风盛行,但年关将至,后宫里难免要准备一番。
皇后的身子渐渐重了,又要照顾冬儿,所以迎接新年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傅裕妃和钟娴妃的肩上。
皇后刚怀孕那会儿,因为娴妃有过代掌王府后院的经验,所以在宫务这方面还是以娴妃为主,裕妃为辅的。
不过几个月下来,在傅太后的帮助之下,裕妃已经渐渐地上了手。现在娴妃便经常称病,很多事都交给裕妃去做了。
傅太后所居的慈安宫里,裕妃一边咔嚓咔嚓地磕着干果,一边对傅太后说道:“姑姑,我现在是越来越搞不懂这个娴妃了。当初皇后让她跟我一块儿管宫务,我还以为她肯定要和我争上一番呢。谁知道她现在却见天儿地称病…新年要准备的事情那么多,我一个人怎么忙得完嘛!”
傅太后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这孩子,先前皇后让娴妃和你一起管,你不乐意,觉得人家皇后防着你。现在娴妃不跟你抢,你还不乐意,觉着事情多,忙不完。你倒是说说看,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啊?”
裕妃眨眨眼,竟然呆呆地说:“我也不知道…”
“你啊,真是个孩子。”傅太后无奈地说道:“这样吧,回头本宫和皇后商量一下,就说年关事多,从妃嫔里头再挑一个出来帮衬你,这样如何?”
“还挑什么呀,惠贵人不就挺好的吗。”现在惠贵人没事儿就会抱着大公主去琼华宫给裕妃看,裕妃特别喜欢晴姐儿,所以爱屋及乌,和惠贵人的关系越发亲近了。
傅太后摇摇头道:“惠贵人位份太低了,选她不合适。要么嘉贵嫔,要么魏僖嫔,等本宫再和皇后商量一下吧。”
裕妃微微嘟起嘴巴,不大情愿地“哦”了一声。
就在后宫妃嫔们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裴清殊也在为了新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六日,裴清殊这个皇帝就要封笔、封玺了,直到正月初一的元旦大典上,他才会重新开笔、开玺。
所以赶在腊月二十六之前,裴清殊必须把延和二十七年重要的政务全都处理完毕,这样才有心思和精力去迎接新年。
内阁侍读学士陈起和户部侍郎贾昂他们,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草拟出了新的官员俸禄制度。
根据裴清殊的指示,低级官吏的俸禄涨幅,要远大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比如正九品官员的俸禄,从以前的三十两一年,提高至六十两一年,直接翻了倍。
一品、二品官员,由于他们经常得到皇帝的封赏,所以在俸禄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般来说,这类高官的家底都比较丰厚,也不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
裴清殊对陈起和贾昂他们拟定的草案进行了些许的修改之后,此事就算是敲定了。
涨薪一事,几乎是没经过什么争论,就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致通过了——哪个官员会傻到反对皇帝给自己提高俸禄呢?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帝对明年改元之后的税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不然皇帝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去给官员们涨俸呢?
许是拿人手软,许多原本不看好税制改革的大臣,现在都开始反过来变成税制改革的拥护者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礼部还赶在改元之前,给林太后的父亲、裴清殊的外公拟定了一个封号——顺勤伯。
裴清殊想过了,太上皇说的没错,虽说在他上位的过程当中,林太后的娘家没起过什么作用,但从孝道的角度来讲,他登基做了皇帝,就是要封赏自己生母的娘家。
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不假。
但要让裴清殊直接把他的外祖父封成国公,让林家人和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平起平坐,裴清殊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林家的底蕴和傅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所以最后,他比照皇后的父亲宋尧的爵位,给他的外公封了一个顺勤伯,并且赶在雍定元年到来之前,给林家赐了一个新的府邸。
对此,林家人是非常满足的。
林家人有一点好,就是他们虽然帮不上裴清殊什么忙,但也尽量不拖后腿。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林太后宠冠后宫的时候,多少人盯着林家,想找出林家的错处来,可都没有抓到什么林家人的把柄。
光是从这一点考虑,裴清殊就觉得封赏林家不亏。
至于起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最终决定封他为监察御史,等年关一过,就让老四离开京城,去地方巡视郡县,监察地方官员。
虽说当初淮阳大长公主大张旗鼓地跑去宫里告御状,使得京城贵族圈子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了老四和左氏的事情,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家。
现在的太上皇、当初的皇帝在事发之后,虽然将老四的官位、爵位一撸到底,在外却是极力维护老四的名声,或者说是皇家的尊严。
当时他甚至还下过圣旨,严禁任何人在公众场所议论皇室的家事,还抓了两个大嘴巴的世家子弟打了一顿板子。
因此这件事情只是在京城广为人知而已。出了京城,知道的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多。
所以裴清殊认为,把老四外放,比将他留在京里办差更好。
这样一来,还能避免老四和宋池经常见面。
不然这两个人同朝为官的话…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尴尬。
关于重新启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怕宋池知道后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在办公的间隙,他亲自和宋池提起了此事。
出乎意料裴清殊的是,宋池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像是早就知道了会有这么一天一样。
其实宋池身为淮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和裴清殊、四皇子都有血缘关系的表哥,他们都是亲戚。
只是宋池和裴清殊的年纪差距比较大,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感情基础不如四皇子跟裴清殊那么深厚罢了。
不过现在,裴清殊听宋池说了才知道,原来早年四皇子和宋池的关系还算不错。这对表兄弟是从宋池和左氏订婚之后,关系才变僵的。
“其实臣一直都知道逍儿心里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钦墨。”提起他这辈子最大的伤疤时,宋池已经能用一种温和从容的语气说起了,“但臣知道,钦墨不可能娶她。所以臣不肯取消婚约,而是一直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有一天能打动逍儿,让她忘了钦墨。”
宋池的这份深情,连裴清殊听着都要被他所感动了。
谁知宋池却道:“但在这段感情里,臣并不是完全光明磊落。”
裴清殊诧异地微微挑眉:“哦?这话怎么说?”
第24章
“当初臣知道自己不能生育之后…因为怕逍儿离开,所以并没有告诉她真相。如果她知道的话, 想来她一定不会生下安儿, 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的事情了。”
裴清殊沉默。
“当时臣虽然愤怒, 但多少有些借种的意思。不然臣膝下迟迟没有子嗣的话, 这世子之位一定会落到二弟的头上。”宋池说着,苦笑了一声:“说到底,臣也并不是什么坦坦荡荡的真君子,钦墨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我们只是凑巧,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罢了。”
宋池、左氏还有老四这三个人的事情,就像是一团乱麻,裴清殊管不了, 也不想去插手。
他只在乎现在该怎么办。
“事已至此, 你有没有想过另娶?”
宋池摇摇头道:“现在京城里, 有几家不知我不能生育一事?哪还会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给臣呢?就算有,臣也不想耽误人家姑娘。”
宋池这样,实在是让裴清殊觉得可惜:“你还年轻,也别这么早就灰心。人家卫国公都五十多了, 他夫人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呢。”
见宋池苦笑着不说话, 裴清殊继续说道:“这样吧,回头朕请钟太医再去给你瞧瞧。他若能把你身子调养好了,自然是最好,就算不成,也不损失什么,你说是不是?”
裴清殊一番好意, 宋池没好意思拒绝:“那就多谢皇上的美意了。”

延和二十七年腊月二十六日,裴清殊正式封笔,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假期。
当皇帝不仅是个脑力活,其实还是个体力活。大臣们十日还有一次休沐日呢,可做皇帝基本全年都没有休息的时候,只有过年前的这几天能稍微喘口气。
除了看看书,写写字之外,裴清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所以现在突然闲下来了,反倒有些不知该做什么是好。
以前他还喜欢画几笔画,不过现在早就没有那个闲心了。
半躺在乾元殿里,看了一会儿书之后,裴清殊就站起来说:“走,去皇后那里看看吧。”
宋皇后已经怀了五个月的身孕了。裴清殊早就免了她的礼,可她还是坚持要行礼。
裴清殊没办法,只能亲手扶起了皇后。
宋皇后见他表情,猜出裴清殊心里在想什么,便笑着说道:“皇上放心,太医昨儿个还说臣妾这胎怀得十分安稳,稍微动一动不要紧的,还有助于生产呢。”
裴清殊浅浅一笑:“那就好。新年祭祖的时候,免不得要你这个皇后出面,朕之前还担心你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现在看来是不用担心的了?”
“皇上还真是提醒臣妾了,臣妾的身子倒是没问题,就是那一日需要按品级大妆,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等明日太医来请平安脉的时候,臣妾得再问一问才行。”
为了胎儿的安全着想,从得知自己怀孕开始,宋皇后就不再上妆了。
说句老实话,皇后现在的样子看起来颇有几分憔悴,比起当初怀上冬哥儿的时候看起来还要疲倦许多。
裴清殊见她这般模样,突然就觉得自己忙一些前朝的事情,根本算不上什么辛苦了。
和怀胎十月,生儿育女的女子们相比,做男人简直不要更轻松。
宋皇后见他盯着自己的脸瞧,颇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臣妾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很丑啊?让皇上见笑了。”
“没有的事情。”裴清殊轻叹一声,捏了捏皇后的手,“昭屏啊,真是辛苦你了。母后前几日还说呢,等你身子重了之后,可以把冬儿送到她那里呆一段时间。”
宋皇后忙道:“多谢母后美意,不过冬儿很懂事,臣妾带他完全不成问题的。”
宋皇后相信傅太后是真心疼爱冬儿这个长孙的,不过自己的儿子,还是放在自己身边最放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宋皇后不想让其他人来照看冬儿。
好在裴清殊十分了解她,知道皇后要强,所以并没有替皇后承诺什么:“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已经替你回了母后了。不过你啊,也别太逞强了。如果应付不来,就同朕讲,知道么?”
皇后温顺地点了点头。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格外得快,裴清殊轮着陪了一圈几个孩子之后,几天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
年三十的晚上,他像小时候一样来到慈安宫,和傅太后一起守岁。
傅太后到底上了年纪,精力大不如前了。还没到半夜,就开始哈欠连天。
裴清殊见了就说:“母后早些安置吧,儿子回去了。”
傅太后摇摇头,拉着裴清殊不让他走:“还早呢,再坐会儿。”
看到傅太后这么留恋自己,想和自己多说几句话的样子,裴清殊就觉得鼻酸。
“你啊,说是在母后身边长大的,可你五岁就搬去了庆宁宫和你那些皇兄们一起住,真正和母后一起过的,也就只有延和十三年的新年而已。这一眨眼的功夫,都过去十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