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看了顾霑一眼,觉得这个吏部尚书全无平日的精干,似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一副心神大恸的样子。
“下官也不明白这是为何。顾大人不曾与成国公府、三皇子府有隙,这伏杀看来与政事无关,至于私仇,还请顾大人仔细思量。这事,或可询殿中丞顾大人。”沈度这样说道,提到了顾重庭。
“为何要询问他?”顾霑顺着话说,猛然就有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手臂顿时起了鸡皮疙瘩。
“殿中丞大人与成国公府的幕僚私交甚笃,下官曾在酒楼见过他们几次,不知可能探知一二…”沈度点到即止,剩下的让顾霑自己想象去。
他所言非和虚,如年和陈维等人的确见到顾重庭和李楚相聚,至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当然是有原因的。
顾霑的脸,已经彻底黑了。
☆、第130章 查顾重庭
顾霑自听到沈度说话之后,心神就极震动,尤其在听到顾重庭与成国公府幕僚私交甚笃后,神思就更恍惚了,就连沈度什么时候告辞离去的,他都不太清楚。
卫衍书信说收买,是为了坐实阿璧是妖孽;古清臣话语说内情,是因为殿中省从中推助;沈度陈述杀戮,那死士东家是成国公府。这一切,都与顾重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指向顾重庭意欲害顾家!
顾霑竟从来不知道,他所信重的二子顾重庭,竟和成国公府走得那么密切!那么,空翠山的那场谋杀,他知情吗?会在其中做了手脚吗?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情吗?竟然有人处心积虑地想毁掉自己的家,顾霑难以理解、无法接受!
从接到卫衍书信起,到他去司天台查探,再到沈度求,这几个环节一步接一步,在太短的时间内接连出现,顾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是个局,目的是为了离间他和顾重庭的父子亲伦。
可是,古清臣不会说谎,虎贲军的消息不会胡说,沈度没有理由陷害顾重庭,那么,这些更大的可能就是实情。
在这么明显的证据前面,要说这些事和顾重庭无关,顾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他无法压抑心底升起来的怀疑。
当他将一直找不到的内奸换上顾重庭的时候,他竟然发现,以前疑惑的地方就通了,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就明了。如果真是他,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顾霑有一瞬的茫然。父疑子,这对顾霑来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这个世上,真会有人破自家毁自族的吗?
顾霑被这个残酷的事实打击得心神俱伤,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为之一弱,很快就病倒了。这疾病来势汹汹,夹杂着冬末初春的严寒。让他只能卧病在床。就连起身在顾家走一圈都不能够,更别说去吏部官署了。
顾霑的病,引起了顾家的慎重对待。慎重中还有细微恐慌。毕竟,顾霑的年纪不小了,大家生怕他有什么损失,侍疾便极为用心。大房、二房轮着来。对顾霑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
这一日,正好是顾重庭休沐。他便去了松龄院侍疾。主子们侍疾,当然不用看火熬药,主要是陪着顾霑聊聊天纾解愁闷而已,顾重庭此刻做的。便是这样的事。
“父亲,朝中无大事,您且放心在家休养。定要好好注意身体。昨日我还见到了尚书左丞蒋大人,他还嘱咐您要以身体为重。吏部一切事情都正常。”顾重庭这样说道。
他的语气带着忧虑和劝慰,像冬日暖阳一样,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顾霑躺靠在床头,试图擢住这些温暖,却力不从心。他的目光落在顾重庭脸上,想透过他俊雅的面容,想看清他的心究竟是如何的。
“父亲,您怎么了?”被顾霑这样盯着,顾重庭觉得有些奇怪,便这样问道。
顾霑的目光似在探究,好像要将他烧出一个洞来,这令顾重庭心中怪异更甚,忍不住问道:“父亲,孩儿脸上有什么吗?”
顾霑闻言,将目光从顾重庭身上移开去,声音沙哑地说道:“没有什么,这一病,为父倒有些黯然,总想起以前了,仿佛觉得你们还萦绕膝下,不想已经故去几十年了。”
顾重庭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松了一口气,便笑着说道:“父亲卧病在床,难免多思。待往儿和彷儿回来,便可萦绕膝下了。再说,大哥已经有嫡子了,父亲膝下必会越来越丰盈的。”
说罢,顾重庭倾身为顾霑整了整被子,掩住眼里的情绪。那些少时的欢乐,顾重庭自是记得。其时越欢乐,其后便越可笑,他竟然…认仇作父,还懵懂过了这么多年!
父子两人一时若有所思,恰在这个时候,仆人将晾好的药端了进来,顾重庭下意识将药接过来,边说道:“让我来吧,父亲,我来喂您…”
说罢,叫药匀起来,轻轻吹了吹,然后举到顾霑的嘴边,脸上带着笑容,如天下间任何一个孝子那样。
顾重庭这番动作极其自然,让顾霑忽而觉得眼睛酸涩。如果他不是接到卫衍的书信,他定会觉得二子纯孝。可如今,顾霑竟难以分辨这些和美孝顺是真境还是幻象了。
顾重庭又陪着顾霑大半个时辰,才告辞离开,临离开之前,还细细叮嘱顾霑要好好养身体,家中万事都有顾重安和他,让顾霑切勿劳神云云。
顾重庭离开之后,顾霑仍觉得口中仍有药味,苦涩一直不肯散去。
良久之后,他才唤来老仆顾忠,对他这样说道:“阿忠,我有件重要的事情交代与你,你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让人发觉!”
顾忠一听,便弯下了身子,恭敬地说道:“请老太爷吩咐。”
顾忠跟了顾霑几十年,很清楚顾霑这么说,必定是事态紧急,他凝神等待着顾霑的吩咐,不知道会是何事。
下一刻,顾霑便沉着脸色,低哑地说道:“你去找几个可靠的人,跟踪顾重庭!他离朝之后去了哪里、与谁见面、说了何话,这些,我都要知道!要尽快!”
顾忠猛地抬起头来,他不确认自己耳中听到的,不由得迟疑地问道:“老太爷…”
“你听到的,没错。去监视顾重庭,我要清楚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事,绝对不能让他察觉!”顾霑再一次沉声说道,将口中的苦涩压了下去。
破家灭族…就算是他最爱信的二子,都不可以!
入暮时分,顾重安如常来松龄院给顾霑请安,在见到顾霑有所好转之后,脸上的兴奋便不禁露了出来。这兴奋如此明显。顾霑想不注意到都难。
“秘书省有什么高兴的事吗?”顾霑这样问道,颇有点好奇。顾重安今日是在秘书省任职,事情想必和秘书省有关。
“倒不是和秘书省有关,而是和云山书院有关。今日下午我告了半日假,去了云山书院。它三月份就招纳生徒了,事务异常繁茂,孟山长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便去帮忙了。我一想到书院要授徒就兴奋不已!”顾重安回答道。眉眼都弯了起来。
在太原府晋州的时候,他隐约有了开设书院的想法,回到京兆之后在大朝会上书。幸得有孟圭堂、长隐公和沈度等人,众人合力才能将云山书院捡起来。
从太原府晋州到京兆云山,有关书院的一切,顾重安都参与其中。有一种看着孩子渐渐成长的感觉,他对云山书院极其上心。为它所付出的心力。甚至比他在殿中省多得多。
“云山书院啊…”顾霑这样说道,尾音拖长。他神色颇为沉凝,显然在思量什么一样。
顾重安没有注意到顾霑的迟疑,仍是兴致勃勃地地说着云山书院的事情。说着孟圭堂的厉害,说着那副“不知不识,无党无偏”的对联。最后兴奋得神色都有些潮红。
“父亲,孟山长真是厉害!诸子百家典籍。四书五经六艺,他都无比精善,而且结合当世灵活贯通,书院生徒真的是太有福气了…”顾重安意犹未尽地说道。
顾霑静静听着顾重安的话语,良久,才说道:“云山书院是很好,不过…你是不是对书院太过投入了?你在秘书省任职,最近似乎没有听你提起过省中的事情。”
他不反对顾重安为书院尽心尽力,不然当初也不会鼓励他去上疏,但如今,顾重安似是一心扑在书院上,却是太过重了。顾霑怕长此下去,顾重安会疏于本职,引得秘书省官员不满。
“呃…最近中没有什么事情,所以才去书院的。”顾重安愣了一下,这样回答道,笑容渐渐隐了下去。
“你对秘书省太不在意了。省中旁事就算了,连我都知道,秘书监钟隶的孙女即将出嫁,你可准备好贺礼了?还有一件更重要的,秘书省葛洪马上就致仕了,他对你尚算照顾,你就没有想着怎么送一送他?”顾霑这样问道,声音略略提高。
“父亲,我…”顾重安脸色微红,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就算再迟钝,都知道顾霑的心情不太好,而且他无言以对。因为顾霑说的那些事情,他真的没上心。
葛洪即将致仕,顾重安是知道的,也同齐泌、陈文裕两个人宴请过葛洪,但私交…他真没想到,他全副心思都扑在了云山书院之上。
“这样下去,有失偏颇,这个事情,你得有个决断,怠于秘书省职责不好。”顾霑叹了一口气,这样说道,为顾重安仕途感到担心。
说到会做官,重安还真是比不上重庭。这样想着,顾霑便想到了顾重庭,想到卫衍的那封书信,脸色便微微一变。
顾霑所想的顾重庭,此时正在太平前街的成国公府,与秦绩说着一个计划。
“这事,本世子为何要帮你呢?”秦绩淡淡问道。他相貌俊朗气度如玉,似神祇一样睥睨着顾重庭。
“世子只要助在下一把,殿中省那件事,在下便觉得可以下手了。”顾重庭跪在秦绩面前,这样说道。这不是威胁,顾重庭不敢威胁秦绩,只是作为交换条件而已。
“本世子想一想。”良久,秦绩才这样说道,依如玉人般。
☆、第131 初宴有度
顾家暗流汹涌,但对于京兆其余权贵之家来说,这段时间是相当舒悦的,很多人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准备初宴,呼朋引伴前来畅叙一番。
初宴,其实是去权贵人家年后的第一场宴会。有的人家办,有的人家不办,今年的顾家,因为顾霑有疾,就没有办。
总的来说,京兆权臣勋贵都会办初宴,一向冷清的沈家,都来了陆清、杜预等客人。在严寒的初春午后,他们带着美酒佳肴来到沈家东园,琴酒抚琴聊天作乐,半疏狂、半认真地说着世事人情,间或仰头痛饮,间或哈哈大笑,惊得东园梅花簌簌落。
“他们又来了…等会又可以见到杜大人敞衣袒胸了…”叶染望着庭院中那三个老人,小声和沈度嘀咕道。
他说罢拿过小几上的酒瓶,为沈斟了酒,又为自己满上了一杯,粗犷的脸满是潮红,显然喝得不少了。
“是啊,可惜只有我们看到,中书官员个个都说杜大人是冷面虎呀。”沈度笑着说道,举起酒杯呷了口,他半坐着曲伸着腿,意态极悠闲。
“冷面虎…”叶染听了,看着庭院中的情景,脸不由得抽了抽。此刻,一脸嬉笑着,正在解开大氅的杜大人,是冷面虎?
沈度坚定地点了点头,继续笑眯眯看着那几个老人。不管是沈肃,还是杜预,在这样的初宴里,他们都是无比开心和放松的。放浪形骸之中有一种飘然自得,这样的时刻。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难得。
“走吧,去给大人们斟酒去!”沈度推了推叶染,笑嘻嘻地说道。此时庭院里不会有仆人,斟酒递茶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沈度和叶染这两个后背代劳了。
那边,杜预已经坐在了古琴边。敞开了大氅。然后“哈哈”一笑说道:“我新近谱了首曲,我弹给你们听一听吧。”
京兆不少人都知道,中书侍郎杜预最擅长的并不是做官。而是抚琴!他年轻的时候被称为青预先生,一手琴技出神入化,他弹的一曲“百鸟朝凤”引得百鸟栖落,可惜十年前。杜预就不在人前抚过琴了。
外面都道青预先生已经弃琴,殊不知每年初宴。他都带琴来沈家东园,不过都是随意弹不成曲,像这样说谱一曲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他的话才落。就听到陆清“嗤”的一声笑道:“别别,我可不想有鸟在我头上拉屎!”
沈肃则在一旁阴测测地笑,并不说话。陆清和杜预比沈肃要年轻一些。沈肃惯常看着他们闹,很少说什么。
杜预“哈哈”笑罢。双手轻轻抚上了琴弦,整个人都和刚才不一样了,显得无比静穆。
庭院的氛围也一变,刚才的嬉笑热闹变成了安静,几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杜预的身上,等待琴音响起。
杜预的曲风以大气磅礴见称,沈肃等人还以为会听到气势恢宏的曲子,却没有想到,杜预弹奏的,竟然是如此空寂苍茫的曲子!
当杜预收起最后一个琴音后,几个人仍沉在那样的空寂中,庭院内只有梅花轻落。
良久,陆清眨了眨湿润的人,掩饰地怪叫了几声:“喂喂,你弹的是什么啊?难听死了!快快,罚酒三杯,再弹点好听来助助庆!”
他的怪叫并没有消掉庭院的寂静,沈肃仍阴着脸,沈度和叶染则直愣愣看着杜预,一时没回过神来。
“我…想起十几前的事,那时的初宴…呜呜…”杜预的神色满是痛苦,未说完的话语被人捂在了嘴巴里。
在他说话的时候,陆清已经奔到其身边,用手捂住了他的嘴,眼神乞求道:别说,别说,别再说当年的事了,这庭院中还有沈肃和沈度…
沈肃看着陆清的动作,不由得笑了笑,然后说道:“明澈,你至于这样吗?这是多大的事儿啊。”
他和沈度都没有那么脆弱,若说都不能说的话,若不能直面那件事的话,那么他们还回来京兆做什么?
这时,沈度也端着酒瓶走近了陆清,脸上带着笑意:“陆叔,没关系的。杜叔,这首曲子太好了!”
沈度弯腰请他们坐下来,神色和语气都看不出痛苦,似乎的确没什么受不了的。
杜预用手狠狠抹了一下脸,将痛苦换成了仇恨,狠狠地说了一句:“总有一日,我要将方集馨那厮拉下来!”
另外那些人,他还没有那个本事,只有方集馨,同在中枢为重官的方集馨,才离杜预稍稍近一些。
沈度听了杜预的话,双眼眯了起来,然后笑笑道:“杜叔,这事…也不是很难了。”
他想到了顾琰送的及冠贺礼,有了这份贺礼,杜叔的话语就可以实现了。方集馨就算权重为尚书令,也不是无坚不摧。
沈度的话一落下,杜预就惊喜地问道:“难道有什么好法子了?”
方集馨乃权重第一,背后又要掌权的勋贵支持,加之其人小心谨慎,这么多年了,他们都没有办法对付他。如今沈度这么说,是有什么好法子了?
就连陆清也双眼晶亮地看着沈度,想听听沈度有什么好办法。
沈度忽而玩心起,笑嘻嘻地说道:“不告诉你们,反正现在时机还没到。”
陆清和杜预对视了一眼,然后都抽了抽眉头。下一刻,陆清就想脱下靴子往沈度那里扔去,这个臭小子!还在这故弄玄虚?!
他忍不住追着沈度跑,庭院里因为杜预一曲而起的空寂,这才消散了去。
叶染拿着酒瓶,自斟自饮,看着陆清在追着沈度,就像小孩子在玩一样。他心想道:这些朝中大人,一个比一个怪!!
沈肃和叶染一样,看着沈度和陆清在闹,脑中却想着刚才杜预弹的那首曲。空寂苍茫,似乎一个人都没有了,只有无尽的孤寂缠绕在身。
他闭上眼,掩住自己所有的情绪: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旧友…
沈度还在回想着这一场沈家初宴,随后就接到了长隐公子的帖子。邀请他去参加安国公府的初宴,邀请言辞极为恳切。——那清隽飘逸的字体,是长隐公子的手书。
如此一来,沈度便不好不去了。如果是安国公府下帖子。他多半是不会去的,但是长隐公子亲自邀请…
于是。沈度便去了安国公府,去参加这一场初宴。因为安国公府的地位,就算只是一场简单的初宴,京兆勋贵人家都来了。新晋的承恩伯张龟年也在受邀之列,且风头不小。
既是户部尚书,又是未来太子的母族。张龟龄是有这个风头的。沈度端着酒盏,看着这里济济一堂的勋贵。脸上的笑意越来越盛,眼中却是一片平静,平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
人都齐了啊…当年那些人,都在这里了…
就在沈度思绪有动间,一个仆童来到沈度跟前,恭敬地说道:“沈大人,我家公子有请,请随小的来。”
沈度认得,这是长隐公子身边烹茶的仆童。他这么一说,沈度才发现长隐公子并没有出现在宴厅内。那样的风华人物,那样的性子,身为东主不出现,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沈度这样想着,便跟着这个名叫齐书的小厮往外走,然后来到了一个院落,上面用古篆写着“微居”这两个人,乍见到这院名,沈度愣了一下。
长隐、微,看来这个谪仙人物心中真正想的,是平平凡凡乃至湮灭在众人之中,真是意外!他的相貌,他的才华,他的家世,又哪一点会允许他平平凡凡呢?
每个人所渴求的东西不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反而是另一个人孜孜以求可望而不可即的。在长隐公子身上,原来也有这样的心绪?
沈度一踏进微居,就感到一阵暖意,却看不到有任何炭炉,只看到幽静精致的摆设,想必这个地方是有暖池的。
迎面而来的,就是长隐公子。他一身玄色大氅,看着和平时大为不同,竟有一丝清冷的意味。
“计之,你来了,快请进。”长隐公子这样招呼道,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称呼“沈大人”,而是唤了沈度的字。
所谓称其冠字以敬其名,长隐公子这么称呼,是符合京兆一贯的礼数,但是这么一称呼,倒显得两个人亲近了一些,不像“沈大人”那么生疏和远离。
沈度笑着回应,跟着长隐公子来到了一间茶室,仆童齐书已经在用心煮水烹茶了。
“齐书的茶技又进步了不少,计之可以尝一尝。”长隐公子这样说道,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沈度看着这样的长隐公子,心中却觉得有些怪异,长隐公子似乎是专门请他来品茗一样。既如此,直接给他下帖子就好了,何必要走初宴那一道程序?
似是知道沈度在想什么,长隐公子浅笑道:“我本来就想给你下帖子的,正好府中有初宴,我顺便让他们一起送去了。”
他没有告诉沈度,他是特地挑这个日子请沈度来的,那么多勋贵在场,他就想看一看沈度的反应,他想看一看,沈度会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可惜,他在暗处观察了很久,除了见到沈度的笑容,便什么都看不到。
沈度点点头,没有戳穿长隐公子这个明显的托辞。长隐公子是什么人?怎么会顺便?
接下来,两个人就这样品着茶,说说朝中的局势,说说京兆的风月,有一话没一话地说着,也没有什么紧要的话语。
只到了最后,沈度自惆茶水喝得差不多了,正想告辞的时候,就听到了长隐公子状似随意地说了一句话。
这一句话,令沈度震了一下,茶水便洒了些出来。
“皇上有意三月巡幸江南。”长隐公子这样说道。
☆、第132章 巡幸
(这一章,欲为巡幸正名,古者帝王巡幸,是行使皇权的形式之一,与视朝并无二致,所谓观风问俗,皆忧勤兆庶,是也。而并不是大多数人脑中想得到:巡幸=游乐奢侈。)
沈度端着的茶水溅了出来,这是一向镇定从容的他,所少有的失态了,这一点,长隐公子自然看在了眼内,便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他这一笑发自内心,谪仙面孔更显得光华照人,仿如将天地所有光芒都拢至这茶室,外面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沈度稳稳将茶杯放下,不明白这谪仙人为何开心大笑,他更加不明白的是,为何长隐公子会将这么重要的事情透露出来。
皇上有意巡幸,这事想必未有一个朝官收到消息,皆因他在中书省这么消息灵通的地方,因他是为皇上承旨拟诏的中书舍人,他都不知道的事情,别的官员怎么会知道?
可是,长隐公子不仅知道了皇上要巡幸,还知道他巡幸的地点是江南,而不是蜀地或太原府。
沈度深吸了一口气,才正经地问道:“为什么将这么重要事说给我听?”
长隐公子的意思,不是在巡幸本身,而是“皇上有意”这四个字。皇上有意,这说的,是帝心!
长隐公子竟将猜测到的帝心说出来,帝心岂能轻易言说?在朝为官,紧记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测帝心,这说明,长隐公子对她他,是何等信任!
可是。此刻他是真的不解,他与长隐公子的交情,似乎还没有好到这种程度。撇除那些不能承认的过往,他们的交情,只不过比泛泛之交略好一些,可以相论帝心吗?
还有,巡幸这件事本身。也极为重要。皆因朝官对此事的有很大的分歧,支持巡幸和反对巡幸的,差不多是半半之数。若是巡幸这一事处理不当。随时会演变成派别攻讦,最后就会发展成为党争。
想到前朝灭国的根源是党争,沈度的脸色就极为凝重。因此,不管是帝心还是巡幸。这两个事情都无比重要。
沈度先于朝官知道这件事,所做的准备便能更充分。所安排的人事就能更到位。这对沈度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么说,长隐公子是为他好?——沈度想来想去,仍是不解。只好疑惑地看着长隐公子。
“为什么?或许是因为计之和我的一个故友很像吧。再说,巡幸这事,你们这些朝官会很感兴趣吧。”长隐公子这样回道。
你们这些朝官…已泾渭分明。他说得太坦诚太直接。让沈度不禁有些郝然,故意没有接长隐公子的话语。这么纯澈的人。自觉心思有九曲十八弯的沈度,一下子便招架不住。
世间至诚的人,能照出污秽,谁都不想直面吧?
长隐公子仍浅浅笑着,继续补充道:“我看皇上意已决。”这又是一个提醒,皇上意已决,这意味着崇德帝一定要去江南,沈度若有所想,必要提前作好应对。
若赞成皇上巡幸,那么所要考虑的,必是江南的布置;若是反对皇上巡幸,那么就要想好万全之策,以应对皇上的怒火。
不管沈度会选择哪一种,长隐公子这一句话,都给沈度予时间先机。
沈度听了这些话,良久才长叹一声,将茶杯举起说道:“计之以茶代酒,谢过长隐兄了。”
长隐兄自然比长隐公子要亲近些,沈度这个称呼,已经表明了他对长隐公子的感激和谢意。长隐公子这一番盛情,他收下了!
不言谢,当为报而已。
长隐公子对这个称呼很受落,便扬了扬嘴角,这样回道:“不用谢,若有朝一日我有求于你,还请计之答应。”
其实,长隐公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说这句话,听着就像一个交易那样,自己的本意,明明不是如此。或许,只是下意识脱口而出。
“敢不应承!”沈度放下茶杯,双手一抱拳道。
沈度很快就离开了安国公府,回到沈家后就直入东园,将此事告知沈肃,以便商量应对。
沈肃听罢,稍有沉吟,好一会才问道:“巡幸?如今国朝承平,皇上想要巡幸,也是应有之事。说起来,皇上前一次巡幸是在何时?”
“崇德七年,约是三年前,巡幸关内府,因为路途甚近,且停留天数不多,朝官们都没有多言。”沈度回道。那时他已经出仕,对这个尚有印象。
沈肃点点头,又再沉默下来。的确,他对巡幸这个事本身,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这不过是帝王行使皇权的形式之一,皇上观风问俗,示威于四海,广布浩荡皇恩,这没有什么褒贬对错之分。
沈肃这么想,是有原因的。大定立国八十多年了,帝王巡幸并不是一件新鲜和隐秘的事情,国初史官谓“四时狩,前王常典,事有沿革”,且礼制有规定,言曰“天子行幸,礼必有名,当下制书,晓示天下。”,礼部对皇上巡幸的法驾、卤薄等仪仗都十分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