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在装睡骗慕妈妈的。
慕扶兰笑了,坐到床边,正要开口和他说自己这两日要去南边的事,却听熙儿自己说道:“娘亲,晚上我听茹姐姐说,你就要去南边给人治病了。要是能带上我,让我也跟着你去,好不好?”
慕扶兰本是要留下他的。毕竟这回是去行医,不是别的事情。但此刻,见他如此恳求,想到这趟过去,算上路上的来回,整个过程即便最快,想来也要两个月的时间。
这还只是最快的估算,随着天气炎热,说不定,还要更久才能结束。
瘴疠的发病和湿热瘴毒有关。三苗很多地方,林深木翳,沼深气重,天气一热,瘴毒四起,百姓遭了饥荒,体质虚弱,这才出现了大面积病倒的情况,与在人群里蔓延传染的瘟疫,病理并不相同。
涟城是长沙国南端的城池,地方开阔,很是安全,带熙儿去的话,留他在城里,也不是不行。
“娘亲!我保证听你的话,不会乱跑。”他继续恳求着。
慕扶兰迟疑了下,终于点头:“好吧,娘亲带你去。但你要留在城里,不能出去。”
“好!我记住了!”
熙儿欢喜地点头。
慕扶兰柔声道:“好了,你睡吧,娘亲陪着你。”
熙儿嗯了一声,乖乖地闭上眼睛。
慕扶兰在旁伴着,过了片刻,见他仿佛睡着了,轻轻起身,正要熄灯上自己的床,忽见他睫毛颤了一颤,慢慢又睁开眼睛。
“娘亲……”
“白天回来的时候,你还没告诉我,那个谢长庚是谁?他是个大坏人吗?”
他看着慕扶兰,轻轻地问。
慕扶兰一怔,没想到他还记着这个。
她的熙儿,已是忘记了前世所有的人和事。
这也正是慕扶兰的心愿。
这一辈子她都不要他再记起从前的事。半点也不要。
她想了下,坐了回去,说:“那个姓谢的人,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算不上大坏人,至少,不比这世上的许多人要坏上多少。但是熙儿……”
她加重了语气。
“你记住娘亲的话,他是一个很危险的人。往后无论什么时候,倘若这个叫谢长庚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不要靠近他,更不要和他说话!”
熙儿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迟疑了下,又摇头。
“可是我听见那个世子说,娘亲你被迫嫁给他,受了莫大的委屈。这个人欺负娘亲了,是不是?”
“他欺负我的娘亲,他就是个大坏人!”
他一字一字地说道。
慕扶兰见他握紧了两只小拳头,眼睛里仿佛隐隐冒出了火星子,一怔,握住了小手,将他攥着的拳头摊开,放回到了被下,微笑道:“那个人没有欺负娘亲,娘亲也不会让别人欺负的。白天你听到的那些,都是大人的事,你还小,很多事不懂。你只要记住娘亲的话就好,不要多想了,好不好?”
熙儿沉默了片刻,说:“好。”
慕扶兰笑了,摸了摸他的小脸蛋,哄道:“睡吧。”
熙儿闭目睡觉。
第38章 第 38 章
隔日, 慕扶兰在袁汉鼎的护送之下离开岳城,一行人南下去往涟城, 到了后, 安顿好熙儿,自己便入了三苗, 开始做事。
在她忙碌之时, 远在上京的张班, 这天夜里,收到了发自长沙国的回信。看完, 便知自己跳进了慕氏女的套。现在她这态度, 分明是有恃无恐,到底还帮不帮自己搜集谢长庚造反的证据,全在于她了。只怪自己太过心急, 当初一时沉不住气,又被美色所惑, 竟这样吃了个哑巴亏, 偏偏还拿人手软,如今就是想发作也是不行。
张班正一肚子的闷气,家仆来敲书房的门,递上拜帖, 道有访客夜来求见。
张班以为又是趁夜上门来求自己办事的人,怒道:“不见!”
家仆小声说:“那人自称远道而来, 受人派遣, 有重要的事要见您, 耽误不得。”
张班一顿,接了拜帖,展开瞥了一眼,脸上露出惊疑之色,定了一定,改口吩咐将人带入。
片刻之后,他听到门外传来家仆引人入内的脚步之声,立刻端肃脸色,坐到了案后。
访客中等身材,头顶帽笠,相貌并无特别之处,但张班看他一眼,总觉有些面熟,仿佛从前哪里见过似的,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他压下心底疑虑,命仆从退下,打着官腔道:“谢节度使远在河西,却派你入京私会本官。倘若出于公事,似乎有违朝制,若是私事,大可白天见我,这般连夜上门,又是何事?”
那人向他行了一礼,说道:“此事既是公事,也是私事。因为特殊,谢节度使唯恐处置不当,万一有损与大人您的关系,出于慎重,这才先派小人来见大人。”
“到底何事?”张班皱眉道。
“不瞒内史大人,前些时日,谢节度使在河西陆续抓了几名刺探军情的细作,细作供出是受内史大人您的指使。出了这样的事,自然要上告刘后。”
张班吃了一惊,猛地站了起来:“胡说!这是栽赃陷害!本官丝毫不知此事!”
那人道:“谢节度使也是不信,便亲自追查,这才查了出来,细作原是受齐王所派。”
张班这才松了一口气,取帕,印了印额头渗出的细汗,恨恨地道:“我与齐王素来两不相干,他自己刺探也就罢了,竟还陷害我,妄图离间我与谢大人。幸好谢大人明察秋毫,这才没叫他奸计得逞!”
张班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种罪名,可大可小。遇到谢长庚,若他一口咬定就是自己,告到刘后那里,以他现在的风光,自己绝对讨不了好。
那人继续道:“张大人,节度使还有一话,命小人转告。大人您平日对节度使多有防范,实则用错了力,盯错了人。”
张班擦汗的手倏然停在额前,顿了一下,慢慢放落,勉强笑道:“此话何意?本官不懂。”
那人微微一笑:“节度使对内史大人一片坦诚,大人您也就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节度使大人说,他对内朝没有兴趣,更不会和内史大人争夺朝中的官职。内史大人你真正的对手,不是节度使,而是齐王。大人你想,一旦齐王捏造网罗罪名成功,扳倒了节度使大人,必会取代节度使受到太后重用。到时齐王怎会外放?他必留在朝中。一山难容二虎,到了那时,内史大人你才是真正没了立足之地!”
张班细想,越想越是心惊,望着对方道:“谢节度使叫你和我说这些,到底是为何意?”
那人并没立刻回答他的话,而是朝前走了几步,停在烛火近旁,抬手取了头上的帽笠,笑道:“内史大人,你果然是贵人多忘事,认不得我了吗?”
张班就着烛火,再次细细打量对方,忽然想起一个人,脱口失声:“是你!”
他终于认了出来,眼前这个笑吟吟看着自己的人,竟是当年吏部下的一个名叫刘管的小吏,因为极是能干,所以至今还有印象。记得那人后来仿佛因为得罪上官,获罪发配。
难怪方才看他第一眼便觉面熟,只是这么多年过去,面目有所变化,加上也未多加留意,这才一时没有认出来。
“承蒙大人还记得我。刘管见过大人了。”
张班目瞪口呆:“你,你怎会……”
他本想问怎回到了谢长庚那里,想起谢长庚的出身,心里便明白了,立时停住。
刘管笑道:“谢节度使说,往后,内史大人主内朝,谢节度使主外事,各行其职,共同效力太后,岂不是比从前那样相互猜忌更好?”
张班目光闪烁不定,起先没有做声。
刘管放低了声音。
“实不相瞒,莫说内史大人先前与长沙国暗中往来替慕氏游说一事,节度使心知肚明,便是再久远些,大人您的另些旧事,节度使也是有所耳闻。只是向来知道内史大人您有才干,有意结交,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张班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收受贿赂的这些事竟也早被谢长庚探知了。想必从前自己暗中发难于他,他也是心知肚明,不过隐忍不发而已。
他的后背迅速冒出了一层冷汗,又是尴尬,又是心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刘管看着脸色灰败的张班,微微一笑。
“内史大人,谢节度既派我来见大人,对大人的信任程度,难道大人还是有所疑虑?”
张班再不犹豫,上前一把握住刘管的手,笑道:“惭愧!从前我不知谢节度使乃如此英雄人物。劳烦你回去转告他,从今往后,我与节度使一心一意,愿共同扶持朝廷,效力太后!谢节度使但凡有用得到本官的地方,尽管开口。”
刘管与他耳语了几句。
张班一口答应,略一沉吟,忽然想起一事,叫刘管稍等,走到案后,提笔写了一信,封好递了过去,说道:“劳烦你将此信转给节度使。”
刘管将信收起,朝张班道了声别,随即转身而去。
刘管去后,张班独自在书房里,慢慢擦去面额上的残余冷汗,出神了良久。
……
五天之后,一道来自刘后的懿旨,被信使带着从上京出发,日夜兼程一路八百里加急地送到了河西节度使府。
刘后在懿旨里说,她收到谢长庚附带细作口供的奏折之后,极为震怒,传齐王对质,齐王当场伏罪,原本应当重罚,但念在他也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误听谗言,一时糊涂做了错事,这回便以惩戒罚罪。
刘后安慰谢长庚,倘若下回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论是谁,再不轻饶,她已在朝会严厉告诫群臣,叫谢长庚千万不要因此心灰意冷。对他的赏赐已是上路,不日便会送到。先前随奏折而去的那封请辞折,则一并原封退回,刘后命他尽忠职守,继续效力朝廷。
懿旨送到之后,再过些天,刘管也秘密回到了姑臧,这一夜,见谢长庚于节度使府的书房,不顾路途劳累,风尘仆仆,拜见谢长庚后,便将自己这趟去往上京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班和他会面过后,次日,刘后收到了谢长庚发自河西的奏折。
这也是一道请罪书。
他说前些时日,自己陆续在姑臧抓获数名细作,本以为是北人所派,起先并未上心,后来追查,露出端倪,方知出自内廷某位藩王指使,想是疑心自己有作乱不轨之心。他深感惶惑,为免日后招来更多猜忌,痛定思痛,已于节度使府自摘印信,请辞官职,并上折向朝廷和太后请罪,祈证清白。
刘后收信之后,当场将张班召入宫中议事,随后便有了齐王认罪的一幕。
说起这个,刘管极是兴奋。
“大人,咱们早就盯上了齐王的细作,先前您却没有动静,我还有些不解。原来这时派上用场,可谓一箭双雕。不但把张班收得服服帖帖,叫他往后两只眼睛只顾盯着齐王,齐王往后,恐怕也不省心了。”
谢长庚笑了笑,目光微微闪烁,随即问:“赵羲泰在长沙国的事,怎么说?”
刘管立刻道:“我提点了张班。张班在刘后面前进言时,特意提及齐王世子如今人就在长沙国,或是另有所图。刘后很不高兴,当时质问齐王,道若只是治病,为何不将神医请去齐王府,却叫世子拖着病体千里迢迢亲自就医?齐王极是惶恐,百般解释,道出宫后便叫人传话,立刻将他儿子召回。”
刘管复述着自己后来从张班那里听来的话,心中其实还是有些不解。不知节度使何以会对赵羲泰也盯得这么紧,不容他留在长沙国治病。
他说完,看着节度使,见他神色平淡,只是点了点头,微笑道:“这些天辛苦你了,也不早了,我这里无事,你先去歇息吧。”
刘管告退前,取出张班那夜叫自己转呈的信,递了上去。
谢长庚独自留在书房里,拆开信,视线才扫了一眼,脸色一下变得难看无比,原本那点勉强还算愉快的心情,骤然转为恶劣。
他又看了一遍,将信慢慢地折起,收了起来,压下心底的怒气,凝神了片刻,起身出了书房。
他回到卧房,心中却依旧气闷无比,难以纾解,知这一夜怕是睡不着了,索性出来,命随从备马,连夜出发去往休屠城。
第二天,他到了休屠城,副将刘安知悉节度使来了,带人出城来迎。
谢长庚纵马来到边境,上了一道高岗,眺望远方,一望无际,草木萋萋。
他开口,问北人最近的动静。
刘安道:“末将正有一事,想传信给大人商议,这么巧,大人自己今日便到了。北人最近倒没什么动静,但末将对马河谷一带有些不放心。那里也是土人的聚居之处,是个隐患之地。以末将浅见,最好令那里的土人全部搬迁,尽快建造戍卫,否则,日后起战,北人若是想到以马河谷为突破口,收买土人通过,铁骑便将直驱而来,对这边的守军,极是不利。”
“试过和他们接触了吗?”
谢长庚眺着视线尽头的远处,那片河谷的方向,问道。
刘安点头,随即又摇头。
“末将亲自去过,连路口都不让进。”
他看了眼节度使,见他眉头微蹙,小声道:“夫人走了也有些时候了吧?节度使何不将夫人再接回来……”
谢长庚看了他一眼。他忙闭口。
“走吧,去马河谷看看。”
谢长庚停了片刻,驱马继续朝前而去。
第二天,他回了姑臧,在节度使府的书房里坐了片刻,不再犹豫,取笔写了一封信,封妥,叫来管事,命他传信使,以最快的速度上路,将信传到长沙国,交给慕扶兰。
管事忙接过信,又递上一封方才收到的信,转身而去。
谢长庚一看封口上的特殊印鉴,便认出是留在岳城的朱六虎通过自己告知他的特殊路径传来的。
他一直在等着。却过了这么久,才又送来一信。
他略微感到不快,拆阅了信。
朱六虎在信里说,长沙国最近依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在前些时日,南方三苗之地饥荒瘴疠,前来求助,慕宣卿借粮,帮助他们渡灾,并且,翁主也去了南边的涟城行医治病,当时他夹在人群中,目睹了翁主出发的情景。
翁主身边带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男童。他多方打听,查到男童名叫熙儿,是翁主所认的义子,根据时间推算,应该是她从河西回来的路上遇到的。
当日他也看到袁汉鼎随翁主一道出发,应是同行之人。
谢长庚的视线停在信上末尾的几列字上,眯着眼睛,凝神了良久,信纸在他手中捏成了一团。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走了出去,对着外头的仆妇吩咐道:“给我把管事叫回来!替我准备,我要出趟远门!”
第39章 第 39 章
涟城位于长沙国和三苗的交界之处, 是个四方小城,城中总共也不过千余户的人口, 但过去却一直是三苗和长沙国互通往来的门户之地, 也曾兴旺一时,后来因为姜戎崛起, 长沙国南境不宁, 这才荒了下来,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涟城令得知翁主来帮三氏百姓治瘴驱疠, 需落脚在自己这里,早早便准备好一应的接待事项,将城中一处最好的房子收拾了出来。慕扶兰到了后, 安顿好熙儿,将他留在城中, 让慕妈妈和侍女伴着, 自己便立刻带着医丞和郎中出城,去往三氏之地开始做事。
尽管已经有了准备,但在到了之后,她才发现, 这里的情况,比自己原本想象的还要严重。
瘴疠在当地原本不算罕见, 每年春夏之交, 更是容易发病的季节。但这一次, 因为食物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原本健康的人也变得身体虚弱,纷纷病倒,尤其是老弱和孩童,更是首当其冲。
她去的一个寨洞,总共几百户的人家,竟有半数染上瘴疠,虽然多为老弱妇孺,但也足够叫人触目惊心了。
被饥饿和病痛折磨着的当地百姓得知长沙王不但愿意借粮,帮他们度过目下这青黄不接的难关,连王女也亲自带着人来此行医治病,无不振奋。
多年以来,在三苗普通百姓的眼里,邻近的长沙国本就是上国,慕氏之王,宽厚仁爱,现在长沙王不计前嫌,再次伸手援救自己,怎不感激万分。
慕扶兰每去一个地方,离开之时,民众必顶礼膜拜,对她敬重万分。
她极是忙碌。但只要能够回城过夜,便尽量回来。除非有时实在忙到太晚,或者走的地方远,当天无法来回,才就地过夜。
如此忙忙碌碌间,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就过去了。
熙儿一直记得先前答应她的条件,知她有事,不能每晚回城和自己一起过夜,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从不吵闹,乖乖上床。
这天晚上,慕妈妈帮他洗完了澡,换上睡觉的衣裳,抱着送到床上,笑道:“小公子,翁主今晚上回不来,小公子不要等,自己早些睡觉。”
熙儿点头应好。
慕妈妈让他躺下去,往他小肚子上盖了一张薄被,自己坐在床边,替他轻轻摇着蒲扇,催他入眠。
熙儿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睛。
慕妈妈端详着枕上的这个孩子。
清秀的眉,长长的睫毛。这张叫她乍眼觉得惊讶的莫名熟悉的小脸蛋,怎么看,怎么惹人喜爱。
她记得翁主是二月初离开河西回到长沙国的,如今七月,将近半年的时间。
这孩子的到来,也有这么久了,日日相处,慕妈妈早就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懂事又乖巧的孩子。
但老实说,即便如此,到了现在,慕妈妈还是有些不解,翁主对这个她半道带回来的此前没有任何关系,也绝对没有遇过的孤儿的感情,为何会如此之深。
她的翁主,今年也才不过十七岁而已啊,但在慕妈妈的感觉里,犹如还是当年那个刚刚定了亲的小小少女,然而当她望着这个孩子的时候,慕妈妈时刻能感觉得到,翁主的目光里,充满了一种只有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才能有的发自心底深处的爱怜之情。
慕妈妈的目光停留在熙儿的小脸上,只能在心里再次感叹。
或许,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前世缘分吧。翁主和这个孩子有缘。
熙儿睡着了。
慕妈妈轻轻地起身,检查过纱窗,吹了灯火,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子。
这个七月的夏夜,青空如紫,月明星稀,极是普通的一个夜晚,这座隶属于长沙国的地处偏远南方的小城池,城门早已紧紧闭合。
三更时分,睡梦里的涟城令被拍门声惊醒。
惊醒涟城令的,是一位夜半而至的不速之客。
传话的下人说,城外来了一个自称谢长庚的人,只带了几名随从,也向门尉出示了朝廷铸发的铭有官职身份的腰牌。但门尉此前没有见过如此高阶的腰牌,难辨真假,加上现在翁主一行人在城中,涟城令曾下令务必加强城门的守卫,又是深夜,不敢随意开城门迎入,一边拖延着,一边派人通报涟城令,请他尽快过去。
谢长庚的名字,涟城令如雷贯耳。且说起来,他与谢长庚也是有过一面之缘。当年谢前往岳城求亲之时,他还是王宫里的一名属官,亲眼见过他,听到他竟然来了这里,怎敢怠慢,带人赶了过去,命打开城门。
火杖光照,他看见一人面向城门,长身而立,不是谢长庚又是谁?
涟城令急忙奔了过去,双手奉回他方才递来的腰牌,连声告罪。
“最近翁主一行人落脚在城里,下官为保平安,加上又未曾收到大人您要来的消息,怠慢了,请大人千万不要见怪。”
谢长庚面上并不见愠色,但目色微冷,更没有和他多说别话,言简意赅,开口便道:“翁主落脚何处?”
他说完,迈步便朝里而去。
涟城令忙跟上去道:“节度使您有所不知,翁主来此之后,每日里,亲入三苗寨洞为人治病,有时不便,便留宿当地。这两日她去了黎阳,离这里有些远,今夜未曾归来,想必是留宿在那里了。”
谢长庚脚步一顿。
“节度使放心,下官听闻民众对翁主极是感激,每到一处,顶礼膜拜,何况还有袁将军同行护卫,不会有危险的。”
谢长庚在原地定了片刻,慢慢地转过头。
“那么她的义子呢?”
说出“义子”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语气,带了些古怪。
涟城令笑道:“小公子未曾跟去。来了后,便一直留在城中,就住在城南,离此不远。”
“带我过去。”
谢长庚沉默了片刻,说道。
涟城令应声,一边殷勤地在前领路,一边笑道:“说起小公子,可真是又聪明,又乖巧,难怪翁主对他如此疼爱。那日拙荆去拜见翁主,回来便和下官讲,这哪里是义子,翁主和小公子,分明比亲生母子还要亲上几分。等小公子见到节度使大人您也来了,想必更欢喜了。”
涟城地方小,又偏远,这些年冷清下来后,消息便闭塞了,如同死城,涟城令也长久未曾去过岳城了,怎知去年谢长庚来时惹出的那些动静,更不知夫妇怨偶,只顾说着好话,一路奉承,领着谢长庚到了一处宅邸之前停下,说道:“翁主便住在这里。”
早有随从上去拍门,守卫闻声,得知来人,立刻开门。
慕妈妈已经睡了下去,忽被唤醒,道是谢节度使来了,惊诧万分,起先还有些不信,起身出来,看见一道颀长身影立在庭院之中,认出了人,匆匆上去迎接,道翁主今夜回不来。
“明日有批新的药材运来,翁主想必会回来一趟的……”
慕妈妈不好问他怎的千里迢迢从河西突然来到这里,看着他不辩喜怒的脸,小心地解释。
“她的义子呢?”
谢长庚问道,语气平静。
慕妈妈迟疑了下,指着身后那间屋子。
谢长庚迈步,朝着那扇门走了过去。
他的现身,实在太过突然了。翁主恰好今夜人又不在。
慕妈妈总有一种感觉,他的到来,绝非好事。
出于某种连自己也说不清的隐隐顾虑,她并不希望他看到熙儿。
至少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她从侍女手里接过烛火,立刻跟了上去,劝道:“大人,您远道而来,夜也深了,必定疲乏,不如先去歇息,有事的话,明日……”
谢长庚停在了门口,转过头,对她冷冷地道:“你怕什么,我会吃了他不成?”
他的目光阴沉无比,慕妈妈的心口咯噔一跳,忙道:“大人您千万别误会。只是小公子早已睡了下去……”
谢长庚恍若未闻,面无表情,从她手里取过烛火,推开门。
“大人……”
他已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慕妈妈不敢再阻拦,站在门口,望着前头那道正往里而去的灯影中的身影,心里忐忑无比。
谢长庚来到内室,用手中的烛火点燃了房里的另一盏灯。
屋里的光线,一下变得明亮了起来,照着床上那个睡着的孩童。
房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那个孩子沉沉睡着发出的轻浅呼吸之声。
他的一双长睫静静地覆着,被烛火在他脸上投出两道扇形的阴影,睡得是如此的安宁。
谢长庚没有走到床边,就站在烛台之旁,身影一动不动。
忽然,耳畔传来“啪”的轻微一声。
烛火爆了个灯花。
火光跳跃。
睡梦中的那个孩子,仿佛感觉到了什么,眼睫轻轻颤了几下,醒了过来。
朦朦胧胧地,他看到屋里亮着灯火,灯火里仿佛有个人影,以为是自己的母亲回来了,欢喜无比,一骨碌地爬了起来,抬手揉着自己还睡眼惺忪的眼睛,口中含含糊糊地唤了一声“娘亲……”
他的声音忽然停住。
他看清了屋里多出的这个人。
不是自己的娘亲。
熙儿慢慢地放下双手,坐在床上,睁大一双眼睛,和第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沉默的陌生人对望着。
谢长庚的视线落在了这孩子的脸上,便再也无法挪开了。
就在看到那双眉眼的一刻,此前曾在他心里冒出过无数遍,刚冒头,就又被他否定掉了的那个荒唐的念头,突然之间,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实了起来。
如此的荒诞,荒诞得连他也不愿相信。
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冤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