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扶兰道:“我知你忠心。只是一来,世子这两日的病,其实很是寻常,医丞足以应对。二来,劳烦你也转告世子,他自己若是不遵医嘱,不好好吃药,莫说是我,便是药翁在,怕也无济于事。”
管事一愣:“翁主此言何意?”
慕扶兰道:“你自己问他便知。”
管事怎知赵羲泰倒了药,在他眼里,世子的病无论大小都不是小事,药翁不在,就要药翁的弟子看,别人他怎放心。只是此刻也听了出来,她的语气仿佛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迟疑了下,正要转身去往后头,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
管事回过头,见赵羲泰匆匆而至。
他来得仿佛很急,停下脚步,人还微微喘息,避开管事伸来要扶自己的手,叫他离去。
管事无奈,只好走了。
门口只剩慕扶兰一人了,赵羲泰不顾自己气还没喘平,上前道:“方才见你的侍女在收拾东西,你今日便要回城了?不如我也随你一道回吧,这里风光虽好,只是有些冷清……”
“世子,送去的药,你有吃吗?”
慕扶兰反问了他一句。
赵羲泰起先一愣,随即仿佛明白了什么,神色一僵。
大约两个月前,慕扶兰见恶于谢长庚,被他从河西送走回长沙国的消息,传至上京。
赵羲泰当时人在上京,欣喜不已,立刻决定去长沙国。
从前的宫中玩伴慕扶兰,这些年于赵羲泰而言,便如种在他心底里的一个幻象,他时常会想起她。但是倘若再无相见的机会,这一辈子,大约也就只是一个幻象罢了。
但是去年,他却和她在上京再次相遇了。
多年不见,心底里的幻象,突然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美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赵羲泰从看到她的第一眼起,便再也无法忘怀。只恨再遇太晚,自己当年没有抢在谢长庚之前娶她为妻,现在好不容易得知她又回了长沙国,他怎会放弃这个能和她靠近的机会。
哪怕他现在做不了什么,只要能常常看到她,便也是莫大的安慰。
他的借口,自然是求医。
他的母亲对药翁的医术并不如何相信,更不放心让他自己出远门,起先不肯放,说他真要求医,派人去把药翁请来便是。
赵羲泰怎会屈服,道自己从小到大,被拘得如同囚徒,这次想要出门,既是求医,也是散心,若是不放,他就再也不治病了,生死由命,反正自己活着也是无趣。齐王妃拗不过儿子,这才答应了下来。没想到到了之后,病情起色,固然可喜,但他发现自己好似没什么机会能和她见面,于是趁着药翁下山,前夜睡觉之时故意不去盖被。
虽已是初夏的季节,但山上本就夜凉,且他从前在王府时,往往要到春末屋里才停了取暖,便是此刻,盖的也还是丝绵暖被。一夜下来,第二天便感到不适,故意说重病情,打发管事入城,终于如愿请来了慕扶兰,又怎舍得这么快就让她回去?
慕扶兰注视着赵羲泰说:“世子,你远道而来,身子金贵,倘若在我长沙国有个闪失,王兄不好向令尊交代。你这趟过来,长沙国上从我的王兄,下至此处的仆役,人人以你为重,尽心尽力,盼你病情早日起色,你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我不回,还留下再做什么?”
她说完,迈步要走。
赵羲泰慌忙将她拦住。
“全是我的错!我不该骗你!我向你坦白便是了。我这病也是我自己冻出来的!我这趟过来,除了想求医,就是想再见你的面!来了这么久了,我除了这个法子,想不出该怎样才能再见到你……”
慕扶兰看着他,微微蹙眉。
赵羲泰的脸涨得通红。
“我错了。你看在小时候咱们就认识的面上,原谅我这一次吧。下回我再不敢骗你了。”
慕扶兰沉默了片刻,说道:“罢了,此事就这样吧。你按时服药,我回去就叫医丞过来。”
“翁主留步!”
赵羲泰望着她的背影,忽又唤了一声。
“翁主,我这趟过来,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你说,是和谢长庚有关的事!”
慕扶兰略一迟疑,停住了脚步。
赵羲泰快步走到她的面前。
“你以为太后对这个姓谢的有多放心?她现在不过是要用人罢了。只要能有可替的英才,姓谢的迟早完蛋!”
他看了下左右,压低声。
“翁主,我是真的把你当自己人,便不瞒你了。我父亲如今不但正在替朝廷物色人才,以期日后分忧,也派人潜往河西在刺探情况了。谢长庚以对抗北人为由,暗中积草屯粮,收买人心,僭越份位,河西将士知他而不知朝廷与太后,凡此种种,无不大逆。等证据拿到了手,递到太后面前,何愁扳不倒他?等他完蛋了,你尽管放心,日后,我父王必能保你长沙国平安无虞!”
齐王倘若真的如他表面那样中庸,后来也不可能独当一面,几乎取代朝廷的位置和谢长庚为敌。
他在暗中延揽人才,对这一点,慕扶兰丝毫没觉意外。
朝廷已经日落西山,国事被外戚把持,到了这地步,但凡有点能力和野心的人动起心思,并不奇怪。
她没想到的是,齐王为了除掉谢长庚,竟已派人潜去河西搜集证据了。
前有张班,后是齐王,便是刘后,对谢长庚恐怕也未必真的是全然放心。
但谢长庚的处境,无需她来替他担忧。
她看着赵羲泰,笑了起来。
“世子,多谢你坦诚相告。只是我不明白,即便谢长庚倒台了,你父王又凭什么在刘后那里保我长沙国的平安?”
赵羲泰说:“翁主,我早就已经替你们想好了。你们长沙国和谢长庚联姻多年,早察觉他图谋不轨。正是因此,这些年才与他离心不合。等我父王有了证据,到时候你们出面,听从我父王的安排,协助指证,则胜算更大。等除掉了他,刘后能用的人,也就只有我父王了,刘后又能奈你们若何?”
“只要你们愿意投靠,我就替你们引荐!父王求贤若渴,你们长沙国人杰地灵,只要肯真心投靠,我父王定会欣然接纳!”
“日后,莫说那个姓谢的巨寇,便是别的什么人——”
他顿了一下,意有别指。
“只要是和你们长沙国有仇的,无论是谁,你们想报仇,也不是不可能。”
赵羲泰说着,朝她走去。
“翁主,你的姑母曾贵为皇后,你天生高贵,当初被迫嫁给那个姓谢的,受了莫大的委屈。等日后姓谢的死了,你彻底摆脱了他,我便娶你为妻!”
“我来此之后,听闻君山有神明。我赵羲泰愿对神明起誓,今日此刻,说的每一句话,都出自真心。倘若有半句虚言,叫我日后不得好死!”
他停在了她的面前,凝视着她,一字一字地说道。
慕扶兰说:“蒙世子高看,但世子的婚配,自有安排,绝不会是我长沙国。”
“你是担心我父王和母妃吗?你放心,等我的病好了,你耐心等我,迟早我自己一定能做主的!”
“对了!”他仿佛想起了起来。
“你若嫁我,你的义子熙儿,日后我也会视他如同己出!”
他神情激动,说着朝她伸手过来。
慕扶兰往侧旁让了一让。
“赵世子,你对我的用心,我很是感激,但我对你没有半点非分之念。婚嫁之言,往后请世子勿再提及,免得徒增困扰。我先回城了,世子你好生养病。”
她迈步而去。
赵羲泰望着她的背影,难掩目光中的失落,怔怔地立了片刻,又追了上来。
“罢了,你既不愿,我不说这个便是了。只是我方才的那个提议,对你长沙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你大可不必因我而拒绝。”
投靠齐王,包含了两层意思。
除了日后配合指证谢长庚之外,等到齐王谋事,长沙国自然也要贡献钱粮和人力,以此换取庇护。
“你相信我,如今时局败坏至此地步,除了投靠我父王,往后你们真的没有更好的路子了,我不会害你的。我是为了你们好,才和你说了这些的!”
赵羲泰望着她,目光里露出焦急之色。
慕扶兰停步,沉吟了片刻,向他道谢:“多谢世子良言,我很是感激。只是此事并非小事,我也做不了主,我会转告王兄,予以回复。”
赵羲泰道:“好,我等着!”
慕扶兰朝他微笑点头,随即离去。
侍女将东西收拾了,慕扶兰叫阿大服侍好赵羲泰的药,自己便带着熙儿下了山。
山脚下,横贯路口,扎了一排暂时立起的营房,赵羲泰的随从,都住在这里。
慕扶兰快要下到山脚之时,听到近旁传来一道声音:“翁主留步。”
慕扶兰转头。
山道旁的一丛树木之后,忽然钻出来一个赵羲泰随从打扮的人,朝着自己恭恭敬敬地见礼,随即靠过来,压低声道:“张内史有一信,命小人带给翁主。”
慕扶兰顿悟。
这是张班的人。
她略一沉吟,叫随从先带着熙儿下去,自己停在原地,等近旁无人了,说道:“拿来吧。”
那人看了下左右,从怀里掏出一信,递了过来。
慕扶兰拆开信。
原是张班也知道了她被谢长庚给赶回长沙国的消息,很是不满,信里指责她不守信约,要她尽快想办法,回去继续帮自己做事。字里行间,隐含威胁,道她若就此作罢,他便不让长沙国好过。
慕扶兰看完,把信还给那人,说:“又不是我不想,是他要赶我走,我有什么办法?你告诉张内史,叫他别忘了,他收了我们那么多的好处,先前替我们在太后面前,也说了不知道多少的好话,早就和我们长沙国是自己人了。他要是故意让我们不好过,他也别想好过。”
那人一愣,迟疑了下,勉强道:“请翁主好歹给句明话,否则叫我如何回复内史?”
慕扶兰说:“罢了,你不过是个传信的,我也不想叫你为难。除了我方才那几句,你再替我转告,说来日方长,我记着呢,叫他多些耐心,有证据了,我定会告知他的。”
那人无奈,怕被人发现,也不敢停留太久,收回信,匆匆闪身而去。
慕扶兰看着那人背影消失在了山道旁的树丛后,继续下山到了渡口。
熙儿已经上了船,正静静地坐在船舱里,见慕扶兰入内,叫了她一声“娘亲”。
将近正午,船停在湖边,晒了半日,舱里有些闷热。
慕扶兰叫侍女推开一扇窗户,将熙儿抱坐到自己的膝上,取手帕,替他擦拭额头冒出的一层细汗。
船行至水面,凉风习习,舱里渐渐凉爽了下来。
慕扶兰见他一语不发,坐自己怀里,双眼望着水面,仿佛在出神地想着什么,便问他:“肚子饿吗?要不要吃糕点?”
熙儿摇了摇头,忽然问道:“娘亲,巨寇是什么意思?谢长庚是谁?”
慕扶兰一时怔住。
熙儿说:“早上我醒来,他们说要走了,我就去找娘亲,听到了那个世子和娘亲说的话……”
“他是个很坏的人吗?为什么你们都想要他死?”
熙儿仰脸,睁大一双眼睛,望着慕扶兰问道。
第37章 第 37 章
他是你前世的父亲, 你来到这世上,身上便流了和他相同的骨血。你小的时候, 他也曾抱你, 对你许诺早日归家,你也曾一遍遍地误把路人踏马经过门前的动静当作他的归家马蹄之声, 你拽着娘亲的手奔去门前迎他, 失望而归, 然而多年之后,少年的你, 却不惜还他以满腔颈血, 也要和他父子两绝的那个人。
你不肯和这个男人和解,为他曾是你和你母亲的全部,然而在你母子最需要他的时候, 他将你们抛在他身后的无边黑暗里,自己独向光明而去。
慕扶兰的眼前, 仿佛再次出现了从前那少年血溅灵台的一幕。
她闭目, 慢慢地拢紧胳膊,将此刻正坐在自己怀中的小人儿抱得愈发紧了。
“娘亲?”
耳畔传来一声轻轻的催促之声。
她睁开眼睛,低头,对上熙儿仰望着自己的那双带着好奇的眼眸, 正要说话,船外传来通报之声:“翁主!袁将军来了!”
慕扶兰轻轻摸了摸熙儿的脑袋, 以示安抚, 随即探身出舱, 望了一眼。
渡船快要到岸了,她看到袁汉鼎正从城池的方向骑马而来,到了渡口,他翻身下马,仿佛是要乘船往君山而去,看见她的船影,停了下来,候在岸边。
渡口的岸边,铺了一排栈板。船靠岸,熙儿上了岸,便自己朝前走去。
他的脚前,有块板子仿佛松动了,一头微微翘起。袁汉鼎看见了,立刻伸手扶他:“小公子当心!”
熙儿自己已是迈开大步跨过了那块板子。站定之后,他转过头,看了眼身后袁汉鼎那只朝着自己伸来的还没来得及收回去的手,又看了眼自己的母亲,迟疑了下,慢慢转向袁汉鼎,朝他露了一个笑脸,说:“谢过袁将军。”
袁汉鼎和王女从小一道长大,她的模样,早已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
他至今犹记自己见这孩子第一眼时的微妙之感。
这个名叫熙儿的孩子,眉眼和翁主如此的相像,便说他是她的亲生之子,袁汉鼎也丝毫不会怀疑。
缘分如此的奇妙。他在这个孩子的脸上,依稀仿佛看到了翁主的影,翁主又是如此的喜爱这个她从外头偶遇带回的义子,对于袁汉鼎而言,这孩子在他的心里,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
他下意识地盼望小公子能和自己亲近些。
但是从他到来的第一天起,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想向他表达善意,小公子对自己的态度,却总是礼貌而疏远的。
小公子仿佛并不喜欢他。
这让袁汉鼎感到有些懊丧。
但是今天,情况仿佛忽然有所不同了。
就在方才那一刻,虽然小公子并没有让自己扶他,但是他却对自己露了笑脸。
这是小公子第一次对自己露笑。
虽然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小公子对他态度的改变,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慕扶兰问袁汉鼎寻来何事。
袁汉鼎收回落在熙儿背影上的目光,转头道:“三苗人派来了使者,道是受了首领的托付,来我长沙国寻求援助。殿下想与翁主商议此事。”
出长沙国的地界,往西南延伸,在大片的崇山峻岭和怒水大川之间,自古以来,便生活着诸多的族众,他们以氏聚居,大的万家,如同城寨,小的千户,称之为洞,寨洞错落,绵延不绝,号称七十二寨一百零八洞。
他们自称是上古炎帝后裔,而在朝廷的官文里,他们另外有个称呼,统统被叫做西南蛮夷。
慕氏封长沙国后,从先祖起,两百年来,与这些毗邻南居的三苗人便和平相处,关系最好的时候,还教他们种植桑麻,养蚕缫丝,派医士为他们治病驱疾。许多三苗寨洞也视长沙国为上国,派使者献上贡物,以表达他们对慕氏的谢意和顺服。
但从姜戎一族崛起之后,在最近的这十来年间,如此往来,再也不复得见。
姜戎蚕食吞并其余寨洞,成为三苗势力最大的一个首领。而与此同时,长沙国遭朝廷猜忌,国力日益衰微。姜戎野心勃勃,意图将长沙国南土地肥沃的涟城一带也占为己有,趁着藩王之乱长沙国不宁,屡次出兵,或攻打,或骚扰。
这样的情况,直到慕扶兰十三岁那年,在长沙国和谢长庚缔结婚约之后,才彻底消停了下来。
这几年间,姜戎再没敢进犯长沙国,但其余的洞寨,迫于姜戎的淫威,也早断了和长沙国的往来。
“来自哪些寨洞?派人来做什么?”慕扶兰问道。
“是冉氏、向氏、田氏三族共同派遣而来的。使者说,他们那里去年旱灾,今春青黄不接,到了现在,到处饥荒,百姓只能以野草树皮为食,前些时日,又起了瘴疠,许多人病倒,实在走投无路,派人过来,希冀殿下能出手相助,帮他们渡过难关。”
这三氏曾是除了姜戎之外,三苗之地势力最大的寨洞,在姜戎崛起之前,虽也曾为地盘之争相互攻击过,但和慕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好几次发生不和,还要靠着慕氏出面调停。
三苗饥荒的消息,年初就传到了长沙国。就在前些日,出于某种考虑,慕扶兰还曾派人去涟城探过消息,知情况属实。
那时候,她就有了一个想法。没想到这么巧,才几天,三氏的人自己就找上了门。
她回到王宫之时,使者一行人已被送去驿馆暂时落脚,慕宣卿正在等着她。
自从自己靠着王妹的“梦证”获救,又获汝地铁矿之后,慕宣卿遇事,即便自己有了决断,也要先和王妹商议一番。
他说了方才见使者的情况,道:“陆相的意思,是寻个由头,将人打发回去便是,不必掺和。”
陆琳点头:“别看他们如今上门求助,说尽好话。当初姜戎攻打我涟地之时,先王也曾派人过去,希望三氏联合,出兵与我们一道作战,他们若肯与我长沙国共战,则其余寨洞也必跟从。他们却忌惮姜戎,没一个肯帮,如今落难,又想到我们来上门求救,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况且如今我们第一要务是扩军练兵,三苗之事,与我们长沙国无关。”
“阿妹,你如何看?”慕宣卿问慕扶兰。
倘若前世后来她的所见没有偏差,她记得谢长庚称帝后,姜戎借着天时地利,当时早已一统三苗。
三苗向来被视为蛮夷化外之地,只要不生事,朝廷便不会干涉,那时候,刚登基不久的谢长庚事情太多,起初也放任不管,不料姜戎不服新朝,也自号为帝,派兵攻打原本属于长沙国的地界。谢长庚这下自然不能容忍,起先派兵平叛,但山水险恶,城寨坚固,推进很是艰难,一年之后,改了策略,策反那些被姜戎强行征服的寨洞,里应外合,这才攻破城寨,杀了姜戎。随后,他给原来的大小寨洞首领赐下不等的封号,让他们划地自治,管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有事直接上奏朝廷,就此招安了三苗之地。
慕扶兰便道:“陆丞相说得固然有理,但这种时候,倘若我们不扶三氏,三苗之地迟早会让姜戎全部占去。姜戎一旦统一三苗,谁敢担保他不会再次觊觎我长沙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王与姜戎作战,旷日持久,到时他势力大增,只会更加难以应对。与其到时处处被动,不如趁着现在这个机会,扶持三氏,助他们度过难关,至少,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姜戎吞并,有他们牵制着姜戎,这对我们长沙国而言,并非坏事。”
陆琳迟疑了下,摇头。
“翁主所言固然有理,但翁主怕是忘了,当初先王也曾希冀三氏顾念旧情,与我长沙国合力作战,他们却惧怕姜戎,不肯出兵,我们现在帮了他们,谁知道日后,他们会不会又翻脸不认人?”
慕扶兰没有立刻回答,问一旁的袁汉鼎,“袁将军,你们掌兵之人,若想叫士兵服服帖帖,除了施恩,还要如何?”
袁汉鼎一怔,随即回答:“除了施恩,还有峻法。”
慕扶兰点头,看向陆琳:“袁将军方才的话,丞相听到了吧?我没有统领过军队,却也听说掌兵者,须恩威并用,才能将士兵收得服服帖帖。三氏也是一样。”
“从前三氏首领是担心我长沙国胜不了姜戎,万一落败,我们自身便已难保,谈何再去保护他们?再多的恩,也不足以能叫他们替我们卖命,这也是人之常情。如今我长沙国铸兵扩军,目的为何?是为摆设求个安心吗?扩军之事,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迟早会有一战。先扶持三氏,等日后战时,叫他们知道我长沙国足以凭靠,要用他们,又有何难?”
袁汉鼎立刻说道:“殿下,翁主!你二人放心!我袁汉鼎愿在此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倘若训不出一支效忠殿下和翁主的强军,我便以人头谢罪!”
他的双眼之中射出坚定的光芒,声音更是铿锵有力,充满信心。
慕宣卿上来,用力握了握袁汉鼎的胳膊,随即对陆琳道:“丞相,王妹和汉鼎的话,你都听见了。我决议采纳。借粮渡荒之事,有劳丞相你了。”
陆琳人到中年,日渐怕事,加上长久以来,习惯了韬光养晦,更是保守,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这才不想援助三氏。此刻见他三人一心,知自己再反对也是无用。且细细再想,翁主之言,也确实并非不是道理,只得点头。
“臣领命,这就叫户官同办。”
陆琳去了,慕扶兰才又说道:“王兄,袁阿兄,方才陆丞相在,我还有话,不便直说。而今势力争斗,藩王内战不止,不过就是想要争夺地盘,扩充实力。我们地处偏远,但日后,看情况,倘若能够灭了姜戎,将往南的三苗广袤之地,收归为我慕氏所用,并非绝无可能之事。”
“这也是我方才劝王兄趁这机会施恩三氏的缘故。恩威并用,等收服了他们,其余寨洞,自然闻风跟从。”
慕宣卿望着慕扶兰,沉默了片刻,目中光芒闪烁,脸上渐渐露出激动之色。
“阿妹,你一语点醒了我!倘若我慕氏真能将南地收归,则如虎添翼,何愁不能立身,何愁不能报仇!”
慕扶兰道:“除为扩充实力,我也想着,一切事情,我们尽力而为,但长沙国除了水泽,一片孤地,日后,万一若是有变,遭遇了不利,利用三苗地势,我们也有一个可以退守的余地。这次的机会,如同天赐,不能错过。”
袁汉鼎赞许地点头,对慕宣卿说道:“翁主考虑很是周详。三苗之地,城寨大多倚山傍水,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没有当地人引路,外人很难攻入。当年我随先王战姜戎时,对此深有体会。”
慕扶兰道:“放粮一事交给陆相,瘴疠我来处置。我今日便召集医士,准备药物发往涟城,我自己也过去。”
慕宣卿不让她去,说那里地方偏远,况且瘴疠凶险,派别人去就可以了。
慕扶兰笑道:“不瞒王兄,我前些日恰好叫人去探查过情况,瘴疠还不算严重,只出现在了少数几个寨洞之中,及时处置,问题不大,但若处置不力,等天气再热些,就有些棘手了。王兄放心,我有分寸。”
慕宣卿听她语气坚决,只好对袁汉鼎说道:“汉鼎,那就劳烦你和王妹一道过去。记住,务必保护好孤的王妹,不能叫她有半点闪失。”
袁汉鼎恭声应下:“殿下放心,我必以性命担保!”
慕宣卿这才放下心,点了点头,忽想起齐王世子,开口问他病情。
慕扶兰自然不提他故意装病,只说已无大碍,随即将赵羲泰向自己提的那个建议说了一遍。
慕宣卿皱眉:“齐王会是什么好东西。早年他和父王还是故交,后来长沙国边境不宁,又遭朝廷的猜忌,处境艰难,但凡当时他能顾念一点与父王的旧交,加以援手,阿妹你后来大约也不至于要嫁谢长庚这样的人。如今他想趁乱浑水摸鱼,需我慕氏给他送钱送粮吧?”
他顿了一下。“不过,如今局势纷乱,形式未明,赵羲泰既如此说了,何妨虚与委蛇,也不必得罪了他,过两日我便回复去。”
王兄的决定,也正是慕扶兰的所想。商议完毕,她出来,叫人将城中所有的郎中召入王宫,连同数位医丞,人齐了,说了三苗之地部分寨洞发了瘴疠,要他们随自己一道南下的决定。
王女开口,谁敢不从,何况她自己也去,众人齐声应是,回去各自准备不提。
这个白天剩下的时间里,慕扶兰忙着准备要用到的各种药物,命人集齐以车运送,尽快发去涟城,忙忙碌碌,回到自己的居所,已近亥时了。
慕妈妈在等她,迎上来小声说道:“小公子已睡过去了。翁主你也乏了吧,澡水已是备好,翁主洗了快些去休息吧。”
慕扶兰向慕妈妈道谢,叫她也去歇息,沐浴过后,轻手轻脚地来到熙儿的床前,替他拉了拉被角,忽见枕上的小人儿眼皮子动了几下,睁开眼睛。
“娘亲,你回了?”
他伸手,捉住了母亲一只柔软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