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156章:古怪的哨音
绳子慢慢放下去了,大熊渐渐消失在了浓雾中。我在深渊旁来回踱着步,担心大熊在底下出现意外,按照大熊和我们的约定,他那边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会用哨子给我们联络。等了好久后,从那浓雾中终于传来了几声哨音。我们都在心中默念着哨音,一声短音,又是一声短音,哨音就响了两声,突然就消失了。我们几个人一下子愣住了。又等了一会,大熊的哨音还是没有传来。孔雀着急了,她拿出哨子吹了一个长音,这是让大熊报告方位。但是吹了几次,深渊中还是没有传来任何声音。我们几个人越来越焦急了,大熊这两声哨音,又是代表了什么意思呢?根据我们哨音信号的规定,两短一长是代表着一路平安,并且是让我们也跟着下潜下去。可是,这两声短音,可没有什么意义呢?孔雀说道:“大熊的意思是不是两短一长,让我们下去呢?”兰花这时候说道:“不对,大熊心思缜密,不会犯这种错误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不好,大熊是不是遇到了危险?他其实吹的并不是两短一长,而是三短,这是发生危险求救的信号,但是因为遇到了紧急的事情,最后一个短音没有吹出来。”金老先生点点头,说道:“这位兄台所言,也有可能,恐怕是大熊兄弟在下面遇到了什么麻烦,所以一时间来不及传递信号。我看不如老夫先下去,毕竟我经常出入悬崖峭壁,经验丰富,若是大熊兄弟遇到了什么麻烦,还能帮他一把!”金老先生谢绝了孔雀的建议,没有用我们的专业设备,他还是一声紧身衣,用那五彩金索缚住了身上一个特制的鹿皮背心,腿在那深渊旁轻轻一蹬,身子就跃到了几米之外,不几下就消失在了浓雾中。在他下去之前,他专门嘱咐我们,千万让我们照顾好那个少年。少年见金老先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深渊中,一时间焦急万分,眼中几乎要留下泪水,被我们几个人好容易劝住了。
第六卷 第157章:一路平安,深渊集合
我虽然心中担忧,但见童三水眼中带泪,也觉得他太过柔弱,见他一直神经紧张地看着深渊,就随口就给他讲了几个笑话,逗得他咯咯笑了起来。那童三水脸上的泪痕还没干,现在一下子又笑了,更显得有几分可爱了。我看着他细细的眼眉,粉嫩的脸庞,叹息着可惜这童三水只是个柔弱貌美的少年,若是一个女子,定会有倾国倾城之色。童三水听了笑话后,明显和我亲近多了,两人在一旁小声说这话。我问了童三水一些满人的风俗习惯,还有清朝皇宫中的奇闻异事,我也将国外的一些新鲜事情告诉了童三水,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了。我不经意间回过头去,却发现上师一直站在我们身后,紧紧皱着眉头。虽然他的眼睛看不到,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他一直在深深看着我们,并且为我们担忧。他又是在担忧着什么呢?为什么又那么重视这个少年呢?我这时候想起,金老先生姓金,这个少年却姓童,那他和金老先生又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金老先生明知道这次进入深渊,会九死一生,还偏偏要带着这个少年呢?我是不是要和这个少年保持一定的距离呢?我的脑子里嗡嗡的一阵乱,但是看到童三水朝我信任地笑着,那眼睛明亮又单纯,又想着金老先生临行时紧紧握着我的手,我就再也不管其他了,想着不管在深渊中遇到了什么危险,我也要先救出他来。又过了一会后,那深渊下传来了清晰的两短一长哨音,这应该是金老先生发出的,意思是一路平安,让我们去和他汇合。虽然不知道大熊现在怎么样了,但是不管怎么样,金老先生总算是平安了,我们几个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尤其是童三水,兴奋地紧紧抓住了我的手,然后又不好意思地松开了,倒闹了个满脸通红。孔雀这时交给我们了安全带的用法,然后和兰花和上师挨个下潜了下去,最后就只剩下我和童三水了。
第六卷 第158章:失踪的童三水
我怕童三水害怕,就让她先下去,我随后跟着他,这样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也好在后面帮他。他点点头,很快绑好了安全带,慢慢下去了。我也跟在他的后面,两个人一前一后,保持着一段距离,慢慢往下走。虽然身上绑了安全带,但是一路下潜时,还是需要用手慢慢放绳子,两腿要牢牢蹬住岩壁上,慢慢往下走。那深渊越往下越冷,浓雾也是越来越厚,人好像就在雾中行走一样,走了一会后,我往上看,就看见浓雾中的一抹亮色,那应该就是天空了。岩壁上有的地方用荧光笔表明了向下的箭头,在一些突出的岩石上也专门打了大大的叉号,这应该是大熊他们记录的标志,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下潜到了谷底了。又走了一会,身体都要麻木了,只是重复做着一些机械的动作,身体一步步往下坠,也不知道已经降下了多高。这时候,就突然低下突然传来了一声尖叫。是童三水发出的!我慌忙往下一看,就发现一直在我下面大约有五六米的童三水不见了!我四下里看了一下,旁边除了几块突兀的岩石外,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影。他究竟到了哪里?我快速往下放着绳子,快递下坠着,身体几乎失去了平衡,几次差点撞在了石壁上的岩石上,就这样下坠了几十米后,还是没有发现半个人影。我想了想,赶紧掏出脖子上挂着的哨子,长声吹了一下。长声哨音,这是要让队员汇报一下各自方位的信号,希望童三水可以听到并回应。哨音响起后,没有人回应。隔了差不多半分钟,我又长长声吹了一次哨子,这次深渊下传来了几声长音回复,声音有高有低,应该是下潜到深渊深处的孔雀他们。童三水肯定还是在我附近,可是还是没有他的哨音。就在我无比焦急的时候,就在我身边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哨音。
第六卷 第159章:鬼脸
那声音离我很近,我一时间大喜,以为童三水一定在我身边,忙大声呼唤他。但是喊了几声后,却没有任何人的回应。我一时间焦急了,不知道童三水到底要干什么,掏出哨子刚想狠狠吹一下,这时候在我身边又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哨音。那个声音虽底,但是我听得清清楚楚。这绝对不是童三水或者任何人发出的声音,这也不可能是哨音。那个声音非常古怪,怎么形容那个声音呢,就像是在深夜中,你正在熟睡,结果有人嘻嘻笑着,在你耳边轻轻嘘了一声。那声音虽然轻,却让我毛骨悚然,我几乎可以感觉到有个人附在我的耳边,对我耳边轻轻吹了一口气。天呢,这究竟是谁发出的声音?!我虽然打开了头灯,但是周围都是浓雾,那头灯照射过去,只能照到一小片地方。为了保险起见,我从背包中掏出了那只长柄手电,朝着四面照着,想着不管怎么样,起码遇到危险还可以挡一挡。强力的军用手电刺破了厚重的浓雾,在那浓雾中打开了一条通道,我在周围照着,才发现周围的岩石上缠绕着一层厚厚的枯藤,这些枯藤不知道已经生长了几百年了,一层摞着一层,简直就像是一层厚厚的城墙,把那些岩石牢牢遮盖住了。我突然想起来那从深渊中爬出来的大鲵,还有那些消失在了深渊中的巨鼠,想着那些古怪的生物千万别藏在这些枯藤中,到时候咬我一口,那我吊在这半空中,真的是成了它们送到口中的食物了。正想着,那枯藤处就啪啪乱动起来,好像在那枯藤中隐藏了什么东西。我吓了一跳,想着会不会就是那个朝我吹气的怪物,赶紧要放着绳子吊下去,这时候绳子放出了长长一截,却怎么也放不下去。我想看看那绳子是不是被什么给缠住了,一转头,就看见一张无比巨大的脸,在那直勾勾看着我。
第六卷 第160章:神秘山洞
怎么来形容那张鬼脸呢?那张鬼脸几乎有簸箕那么大,仿佛是戴了一个眼色鲜艳的面具,看起来分外惊悚,就好像是京剧中油墨重彩的脸谱一样。当时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我突然看到这样一张古怪的鬼脸,顿时吓了一跳,不觉失声惊叫出来,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几乎要掉到山崖下。好容易稳住了身体,我赶紧拿起手电筒向身后照着,却又不见了那只巨大的鬼脸。那只巨大的鬼脸究竟是什么怪物,它又是去了哪里?我用手电筒在周围慌乱地照着,想要看着它究竟藏在了哪里,防止它突然跳出来。以那个鬼脸的大小来看,那个怪物不不会小,而且那个怪物一定很善于在岩壁上活动,不然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地出现在我身后。这时候,那石壁上的厚厚的一层枯藤突然沙沙响了起来,那枯藤中好像隐藏了什么生物,会不会是那个鬼脸怪物?我警惕地看着那个枯藤,一面快速分析着,手忙脚乱地将那一截红缨枪样的东西装在了手电筒上,枯藤又剧烈抖动了一下,好多干枯的叶子哗啦哗啦掉了下来,从那些枯藤中突然就伸出了一个胳膊来。这枯藤缠绕的岩石中,怎么会突然出来一支胳膊?事情太过突然,我一时间也无法做出反应,就那样呆呆愣在了那里。这时候,枯藤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唐大哥!”是童三水!原来,童三水先我一步下潜到深渊下,到达这里的时候,绳子被枯藤给缠住了,在她解开和枯藤纠缠在一起的绳子时,无意中发现枯藤后面竟然隐藏了一个神秘的山洞,由于好奇,他进入到了山洞中,刚才听到我的哨子声才出来。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时批评了他几句无组织无纪律,让他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和我联系一下,不过我也觉得这里突然出现一个山洞很好奇,也就让童三水拉我进山洞看一看。
第六卷 第161章:最邪恶的杀人工具
这个山洞明显是人工开凿的,洞口大约有两米多高,呈拱形,洞壁打凿平整,洞中黑漆漆的,阴冷潮湿,不知道有多远。我用手电朝里面照了一下,发现里面像是一个长长的通道一样,但是不知道具体通向哪里。我仰头朝上看了看,原本一抹亮色的天空已经看不见了,估计我们已经下潜了几十米深了,根据孔雀他们的哨音来判断,底下至少还有几百米深,那么在这样一个突兀的悬崖峭壁中间,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呢?童三水看着我,他的意思很简单,是进入还是不进入?我一时间也拿不准主意,索性掏出哨子吹了三声短音,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可是等了好一会,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音;隔了一分钟左右,我又一次吹响了需要帮助的信号,可以那深渊中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回音。我们现在陷入到了两难的局面,我们恐怕已经和大部队失散了。目前我们不知道他们几个是否已经到了深渊下,是否遇到了什么危险,在他们回应之前,我们已经不宜继续下潜了。我想了想,决定在这里等待信号,我让小童把手电装上那个红缨枪一样的东西,以防遇到那个鬼脸怪物。小童装枪头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枪头原来是由三棱军刺改造的。这种三棱军刺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刀身呈灰白色,不会反光。这种灰白色是因为在冶炼时加入了一定量的砷,这种含砷的钢体造成的伤口,伤口会很难愈合。三棱军刺刺入身体后,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人体中,空气在体内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所以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敌手即刻毙命;而且枪刺刺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不会因为收缩“吸”住刺刀,枪刺可以轻松拔出,继续迎战下一个目标。所以,三棱军刺被称为冷兵器之王,也被称为杀人最快速的武器,
第六卷 第162章:溶洞
我拿了这改装过的枪刺电筒,才稍稍有些安心,又怕那鬼脸怪物突然爆出伤人,索性带着小童躲进山洞,说不定还能寻一条下山的道路。我们先在洞口处小心闻了闻,看看有没有硫磺、臭鸡蛋、苦杏仁味等味道,要是有这种刺鼻的味道,那就说明山洞中的空气可能有毒,要赶紧用湿布等东西捂住鼻子,退出这个山洞,并在洞口处做出一个禁止进入的标志。那山洞中除了一些潮湿的植物腐烂的气味外,并没有其他味道。我想了想,扯了一些外面的枯藤,从背包里拿出一些煤油倒在上面,做了一个简易的火把,又在洞口处标了一个明显的记号,这才叫小童跟在我身后进入了洞穴中。那洞穴初进时很小,走了一段后,通道宽阔了一些,可是那通道仿佛没有尽头一样,走了半天,山洞依然朝里面不断延伸着,又过了一会,火把的火苗开始四下里蹿动,显然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风从里面倒灌进来,吹得火苗乱蹿。我用手电筒向周围一照,小童一下子惊叫起来,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不觉也惊呆了。我们现在竟然身处在一个巨大的溶洞中,灯光照耀之处,地下是泛着光彩的流水,溶洞中垂下来了一根根雪白剔透的钟乳石,钟乳石倒映着流水,流水反射着火光,一时间仿佛是到了一个绝美的梦境中。我没有想到,这山洞竟然连接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溶洞,一时间也有些恍惚。秦岭一黄淮平原交界带介于秦岭山地和黄淮平原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地貌过渡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中山和河谷平原。没想到,我们竟然在秦岭的深渊处竟然会有这样的大型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景观。喀斯特地形,是因为地下水长期溶蚀石灰岩,最后形成的特殊地貌。在中国广西、云南一带多有出现,中国西部高山区由于昼夜温差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并不明显,所以较少发现这样大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
第六卷 第163章:导线
小童从来没见过溶洞,这时候也觉得好奇,将火把高高举着,来回看着,那一截截小小的钟乳石,都是经历了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积累,才成为了这样一个自然界的奇观。我左右看了看,那个洞口越来越大,又走了一会,前面出现一个很开阔的空间,这样的地形在探洞中很常见,好多洞穴像一个瓶颈一样往下不断延伸,在中间某一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瓶肚子,这样的“肚子”在探洞中被称为“大厅”。我们在大厅里四处看着,这个大厅四通八达,里面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是一个巨大的蜂巢,有的像是各种舞动着爪子的怪兽,看起来分外古怪。我判断着,这个巨大的溶洞是很久很久以前以前是海底,后来根据地壳运动,渐渐变成了高山。小童则感叹着,古人在山盟海誓时往往说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该是多么遥远的事情!我则忙着将反光器和荧光棒放置在各个路口处,根据反光器的同颜色,放置各个路径和洞口处。因为在探洞时,最容易在大厅中迷路,探洞是进去容易出来难,所以在探洞的时候,如果从一条狭窄通道进入宽敞的大厅时,一定要在入口处做好反光路标,这样即使遇到很复杂的洞穴,也可以从容出来了。大厅里分裂出了好多的岩石裂缝,也有了好多的山洞,我们一时间不知道选择哪条路走。我找出了在下到深渊前,大熊给我们发的急救包,当时他给演示了一遍急救包的作用。其实主要是给我讲解,兰花和孔雀已经执行过了许多任务,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常识的,金老先生身经百战,根本不需要这点常识。这些急救包中除了一些急救药品等,主要就是一些防止迷路的东西,比如记号粉笔和导向线图。在深渊下可能会遇到很多岔洞,那时候就可以在岔洞上标注上记号,然后用导向线帮助返回。导向线一般是耐磨结实的细尼龙线,颜色鲜艳,用于进入未知洞穴,一端绑在洞外,一端绑在人身上,这样出洞的时候,就可以跟着导向线出来了。
第六卷 第164章:探洞协会
另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大号蜡烛,这根蜡烛可以用来照明,也可以用来生火,不过主要功能是用来测试空气质量,如果在空旷的洞穴中迷路了,还可以根据火苗方向确定风口,好寻找哪里会有通向外界的出口。我这时候就点燃了蜡烛,放在了一块突出来的岩石上,蜡烛着的很旺,说明这里氧气很足,我等了一会,看烛焰朝着东方缓缓跳动,便跟小童往东走。实际上,我这些方法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一些专业的探洞者是根本不屑于做路标的,他们有一种独特的方法,按照水流冲刷岩洞的痕迹,来判断出洞穴的走向,轻松走出洞穴。简单来说,岩洞差不多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所以不管多么古老的岩洞,仔细寻找,都是可以看出来河流冲刷的痕迹,根据这些痕迹可以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跟着河流的走向,就能走出这个洞穴了。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洞穴,也不管里面有多少的岩洞和裂缝,其实说白了,都是当年地下河的分流。所以无论那些小岩洞有多少,也不管裂缝有多少,这些最终都会通向一个大出口,那就是地下河的主河道,顺着这个主河道走,就一定能走出地下岩洞。当然了,在寻找岩洞中的流水痕迹时,一定要判断准那个地下河是从洞里面流出来,还是流进去的,不然方向就完全找错了。据说,世界上五种被公认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有:深海潜水、漂流运动、登山运动、洞穴潜水和洞穴探测。在这五种最危险的运动中,洞穴探险往往要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洞穴探险最大的魅力,在于探索的是一个无法预知的世界。我听大熊说,探洞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探险运动,在世界上有专门的探洞族,他们深入到世界各大洞穴中,以寻求一种极度的刺激。据说在美国一个洞穴协会,竟然又设有一百多个分会、法国则有四百个探洞俱乐部。
第六卷 第165章:巴黎鬼洞
就在巴黎还有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穴,有大约185英里长的地下通道、水渠、地铁、电线、电缆线等组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在地下世界的最深处,还有许多“地下墓穴”,隐藏了大约有600万具骨架,好多墓穴都被被堆成各种形状,有专门的头骨洞穴、有人骨头堆成的走廊,人骨建造的拱桥,还有西藏一样的骷髅墙,这些形成了巴黎地下世界的独特风格。在洞穴中,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在下一秒钟会看到什么,也不会知道洞穴下面隐藏着什么秘密,这也是探洞的神秘之处。洞穴探险与其他探险最大的区别也在这里,探洞者不像登山一样,始终看得见目标,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终点,他们也不知道迎接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你沿着古老的洞穴一路前进,周围仿佛是漆黑的夜晚,洞穴中仿佛传来了哗啦哗啦的水声,又好似有野兽的喘息声,你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也不知道洞穴深处潜伏着什么,你可能会遇到一幅记载着古代奇迹的壁画,也可能发现洞穴深处的史前怪物,也许会历尽千辛万苦后,竟然发现一座隐藏在岩石下的宝藏,当时你还是决定继续走下去。对于未知的渴望,对于黑暗的探索,这应该就是探洞的最大乐趣了。我当时和小童顺着烛火先走了几步,又仔细看着岩洞中的水流痕迹,这些迹象都是指着东方,我们便顺着东方走了过去。走了没多远,小童突然拉住了我,压低声音说道:“有人!”我忙停住,往前一看,只看见前面灯光后有一条黑色的人影,那个人好像是在吸烟,红通通的烟头还在闪动着。我心中先是一喜,以为是大熊他们,叫了几声,那个影子却一动也不动,仿佛根本没有听到我们的叫声,只有一个红点在那忽明忽暗闪着。我就有些疑心,便让小童守在那里,紧握着手电筒一步步走了过去。走到跟前,那个黑影还是一动也不动,我用手电筒小心一招,却发现原来那个黑影并不是人,却是一个石雕。
第六卷 第166章:黑玉石雕
那个石雕用一块漆黑的石头雕刻而成,有一人多高,远远用灯光照着,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影。我叫小童也过来看了看,那个石雕是一个鸟头人身的怪物,最古怪的是那个怪物的双眼是用了两粒透明的石子,在灯光下发出了红光,就像是烟头一样。小童仔细研究这那两粒石子,好奇地问道:“这个石头为什么能发光呢?”我看了一眼,那石子为锥面尖头的六方柱形,晶体纯净,为暗红色,用手电筒照射的时候也发出一种暗红色的光。我说道:“应该是磷灰石的一种,形状为玻璃状晶体,颜色多种多样,在灯光照射下就会发光,也算是宝石中的一种吧。”小童问道:“这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个石雕呢?”我也不明白,这个溶洞看起来并不简单,它并不是纯天然形成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溶洞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甚至还曾有人类在这里居住过,这个石雕应该就是当年古代人放置在这里的。不过这个雕像的意义我就不知道了,就像是守护着什么秘密一样。我们继续往前走,雕像后又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一直往前延伸着,我们边走边在路上做着标记,又走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小童突然尖叫了一声,指着一个石像说道:“看,那个石雕!”我看了看,果然是一个黑色的石雕,那个石雕竟然和我们刚才遇到过的石雕一模一样。我顿时一惊,看来我们转了一圈,结果又回到了原点。事情开始越来越古怪了。我记得我们当时是一直朝前走的,中间并没有拐入其他岔路上,也没有钻进其他山洞中,为什么又回到了原点呢?小童这时候踌躇道:“我以前听我爷爷说过,好多山洞中有一些孤魂野鬼,他们想留住一些闯入洞里的人就用障眼法设置一些幻觉,让人怎么也走不出去,最后甚至会活活累死。我们遇到的,会不会就是这样的‘鬼打墙’呢?”
第六卷 第167章:鬼打墙的真相
我看小童那么紧张,就给他讲解了一下“鬼打墙”的真相。好多人都说遇到过“鬼打墙”,那么什么又是“鬼打墙”呢?用科学来说,“鬼打墙”是一个很容易遇到的事情。那么,传说中的“鬼打墙”又究竟是不是冤死的鬼使的障眼法吗?当然不是。其实“鬼打墙”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人类中存在,就是在动物中也大量存在的。比如说,你捉一只麻雀,在山顶上在它头上戴一个眼罩,再把它放飞,得到自由的麻雀会使劲往天上飞,这时候你就会在山上发现你,那个麻雀飞不了多远后,它又会飞了回来,它整个绕了一个圈子。但是麻雀是不知道的,它会觉得自己已经离开危险(你)很远了,要是这时它的眼罩掉了下来,它也会感觉奇怪的。人类和这只麻雀其实一样,要是蒙上眼睛,在一个空旷的场所一直往前走的话,并且根据自己的感觉走一条尽可能直的直线,但是一旁的人就会看到,你其实走着走着,路线就开始偏离直线了,最后走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这又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无论是人类还是鸟兽,生物运动的本质是圆周运动,如果在蒙上眼睛后行走的话,任何生物的本能运动都是圆周。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物要做这种圆周运动呢?简单来说,是因为生物的身体结构差别,比如鸟的两只翅膀,翅膀的力量和肌肉会有细微的差别。人的两条腿的长短和力量也有差别,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鸟飞行的时候,人走路的时候,距离都会有差别,这样积累走下来,肯定是一个大大的圆圈。这个就是“鬼打墙”的秘密了。不过,为什么大家一般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好多人一直都会认为,他们走的路很正确,而且根本可以毫不费力地就能走出一条笔直的直线来。那是因为,在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在不断修正走路的方向,不断在做定位和修正,所以当然会走成直线了。
第六卷 第168章:错觉
小童听我这样一说,才恍然大悟,那石雕后面就是一个空旷的大厅,岩洞中又是漆黑一片,我们两个人凭着感觉走,以为是一直走的直线,当时实际上可能早已经偏离了路线,最后绕了一个圈到了这里。我也觉得这个事情有些古怪,但是还是不相信,我们两个人会连续两次走错一条路。我们两个人这次又重新走了一次,这一路上我们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着,随时修正自己行走的路线,生怕再走了回头路,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可怕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前面一个闪烁着红光的石雕冷冷看着我们。小童结结巴巴地问道:“这个…我们怎么又回到了这里?”我一时间也不知道原因,这个大厅并没有很大,我们两个人相互提醒着,即便有误差,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误差,又怎么会又一次回到原点了呢?我使劲抓了抓头发,不由得也想到了鬼神之说,又将它狠狠抛开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怎么能妄信那种荒谬的鬼神之说呢!我仔细看了看那个黑色的雕像,那个雕像还是那个鸟头人身,两颗红通通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的红光。这个黑色的雕像看起来和原来那只一模一样,但是我觉得这个石雕一定就是这里设置的机关,就是那个让我们产生错觉的石雕。我想了想,从背包中拿出那杆特制的粉笔,在这个石雕上做了一个记号,用粉笔将石雕的红眼睛给涂住了。我跟小童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雕像并不是我们原来看到的那个,这个石雕是古代的一种机关术,想造成我们又回到原点的假象。”小童点点头,他虽然有些慌张,但是还是选择了相信我。我给小童解释着,古人经常在墓穴中设置一些参差不齐的路标,这些路标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在细节上都会有一致性,会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人觉得走了半天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