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169章:古代机关术
这样人走了几次后,还是看到原来那个石雕,人就会崩溃了,往往会被未知的恐惧给吓死。所以,所谓的“鬼打墙”,其实只是古代的一种机关术。在古代,机关术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伴随着科技的一步步发展,古代的机关术却是渐渐失传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我为了让小童放松下来,就给他讲了一下古代机关术的神奇故事。说到古代机关术,好多人会先想到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用木头雕刻的木马,竟然可以像真马一样运送粮草,并且自己可以认识来回的道路。其实在诸葛亮之前,战国时期的“工匠之神”公输般,就发明了会走会动、以线枢控制的“机关人”,墨家之祖墨子也发明了能飞行三日的机关飞鸢、以及能自由移动的机关屋。但是这二人却都认为自己的机关术远远算不上是最一流的机关术,他们一直推崇一个人,那个人叫做偃师。在《列子》中,就有关于偃师机关术的详细记载。周穆王前去昆仑山狩猎,在巴蜀遇到了偃师。偃师身边站着一个身披着木纹色彩的奇异人物,行礼作揖,仪态风流。周穆王问起这个人的身份,偃师却说那不是真人,只是一个他制造的木甲艺伶。周穆王大吃一惊,仔细再看,发现这个木甲人实在是太像真人了,无论是他的举止反应,一颦一笑,看起来都和常人无异。周穆王要他唱歌,他张嘴就能唱;要他跳舞,他的舞姿翩翩,不输给歌女。周穆王惊叹不已,让自己的宠妾也来观看表演,在表演结束时,这个木甲艺伶竟眨巴眼睛,勾引周穆王的美丽爱妾。周穆王大怒,以为是被人给耍了,这个木甲人只是真人贴的木皮扮的假人,不禁大怒。偃师为了释疑,便当场拆解了这个木甲人,让周穆王看,只见那木甲人揭去了木皮后,便只剩下了一具木头、皮甲、胶漆等材料。等偃师把那些零件给拼了起来,那个木甲人又活了起来。
第六卷 第170章:《列子 汤问》
周穆王这时才不禁感叹道:“没想到人工的技巧,竟然能像造物者的天地之术一样神奇,真是不可思议!”《列子汤文》原文:“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休息了一会后,我拉着小童又走了一次,这条道路我们已经走得很熟了,我专门仔细看了走过的山洞,确信一路上没有绕弯路,但是没过多久,小童突然又站住了,紧紧握着我的手。我抬头看了看,前面又是出现了一尊黑色的石雕,那个石雕却没有发出红光,我用手电筒仔细照了照,它的眼睛被粉笔给涂上了。看来,我们这次真的又回到了原地。小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还是不死心,我一直认为,我和小童之所以走不出去,一定还是因为人意识上的偏差,毕竟我们算是在黑暗中摸索,也像被蒙了眼睛一样,或者是古人在这个洞穴中故意设计了一些场景,骗过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无法修正走路时的误差,才导致了我们一次次回到了原点。
第六卷 第171章:惊悚实验
为了证明我的实验,我做了一个很惊悚的实验。这个实验足以摧毁一切误差,达到百分之百的直线距离,这样一定可以走出这个古怪洞穴。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我从背包中取出一捆长绳子,一端让小童系在原地的石雕上,一端拿在我的手上,我走一步,绳子就放出去一步,小童则负责监视着绳子,提醒我一直保持这根绳子绷直,这样绳子就变成了一个圆心,我成为了这个圆的外圈,不管我的路线怎么偏离,我始终和圆心保持着绳子的距离,这样不管我能不能走出去,起码能保证不会再回到原点了。我边走边放着绳子,小童偶尔叫着我,让我绷紧绳子,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远,几百米长的绳子已经放到了尽头。我看着周围的环境,怎么看起来有些熟悉,便喊了一声小童,想看看离他已经有多远了,结果却听见身边传来了一个哑哑的颤抖的声音。那声音是小童发出的,他就站在我的身后,在他身后还是那尊黑色的石雕。我竟然又一次回到了原点!我看了看手中的绳子,那根绳子还是绷得紧紧的,一端系在石雕上,一端在我手中。可是,我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这里,那么这根绳子又是什么力量固定住它,让它一直保持着绷直状态呢?小童的脸色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吓得连话都不敢说了。因为,在这个洞穴中,一定还存在了一个看不见得力量,这个力量引诱我们一次次徘徊在原地,并且那股力量绷住了我们的绳子。那股力量又是什么呢?我这时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一个虫子一样,被人摆布在手掌之间,我不由得一时火气,使劲拉着那根绳子,我倒要看看,那股力量到底是源自哪里?那绳子顿时绷紧了,伴随着我的力量不断增大,连那尊石雕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第六卷 第172章:超自然的第三方力量
在这跟绳子中间,一定有着第三方力量,就是那个力量保持着绳子的绷紧,也彻底打破了我的实验。是不是这股力量将我们牢牢捆在了这里呢?这时候,在我脑子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古怪的想法,无论那个力量是谁,它一定是作用在绳子的某一段上,那么我要是顺着这个绳子摸过去,会不会摸到它呢?这是一件连我都感觉恐惧的事情,因为这股神秘的力量已经可怕到了极点,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源自哪里,要是摸到最后,发现那里有一只冰冷的人手,或者是一个满嘴獠牙的怪物那怎么办?可是我已经来不及想太多了,要是无法破解掉这股神秘力量,我和小童就要永远被困死在这个洞穴之中了。我把我的想法和小童大概说了一下,小童死死抓着我,不敢让我过去,他说宁愿和我一直守在这里,变成两尊石雕,也不愿意让我去触摸那股神秘力量。我也有些感动,拍拍他的脑袋,安慰了他两句,还是让小童紧紧拉住绳子,毅然顺着那股绳子摸过去了。我当时虽然鼓足勇气,顺着绳子摸过去,心中还是止不住扑通扑通跳着,总怕在绳子那段摸到什么古怪的东西。手电筒照在绳子上,那绳子微微颤动着,仿佛那上面真的附着了什么古怪的灵魂一样。就这样,我顺着绳子一路摸过去,按照我的想法,这个绳子在石雕小童之间一定还有一个支点,三股力量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我只要顺着这股绳子摸到头,就一定能摸到那个支点,这样就会知道那股力量存在于哪里,就好想出办法应对了。可是我从头摸到尾,却始终没有发现任务古怪的地方,一直到小童那里。我疑惑地拉了拉绳子,绳子还是绷得紧紧的,不知道哪一个支点被放上了一股力量。小童看到我平安回来,立刻扔掉了绳子,紧紧拥抱住我,差点哭了出来。我垂头丧气地安慰了他几句,也坐在了地上,这一次,连我也彻底丧失了信心,也相信这股力量一定是源自超自然力了。
第六卷 第173章:楼梯机关
在黑暗中,我们谁也没有说话,我则在脑子中不断思考着,这个洞穴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看似古老的洞穴中竟然会有一尊黑色的石雕,而且这个山洞仿佛是无穷无尽一样?难道说,这个洞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洞穴,而是有着神秘力量的?我摇了摇头,古代对于神秘力量的传说,一般都是一些机关术的障眼法,是当权者驾驭百姓的工具而已。机关术,对,这个洞穴中会不会是被人设计上了古代的机关术呢?我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我问小童:“你还记得我当初给你说过的木甲人吧?”小童点了点头。我说:“那么,我们会不会在这里也遇到了一个木甲人呢?”小童不明白我的意思了。我给他提出了我的设想,这个洞穴中会不会有着一个庞大的机关,或者说,这整个洞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关,我们一路走过去,就是开启了那个机关,所以我们走过去的时候,这个洞穴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圆圈中走路,所以怎么走也走不出去。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洞穴是一个圆圈的话,那么那股绳子就好解释了,绳子也在那个圆圈中被绷住了,所以无法形成直线。我解释了半天,小童也不是很明白,但是他原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毕竟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有什么办法都要试一试。我这个想法看似荒唐,但是在这个更加荒唐的洞穴中,这个解释看起来还是比较客观的。我想了想,要是这个洞穴被建造成了一个楼梯,这个楼梯是一个圆形的,那么我们其实就是在不断爬这个圆形的楼梯,不管走多少次,都会爬向原点,永远也走不出去。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圆形的楼梯呢?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根不去上这个楼梯。无论这个楼梯机关设计的多么精巧,这个楼梯有计算的多么准确,只要我们根本不上这个楼梯,不开启这个机关,那么无论这个机关有多么精确,都对我们无济于事了。
第六卷 第174章:金石之音
那么,怎么才能不上这个楼梯呢?我想了想,那只有寻找一条其他的出口,完全放弃这个出口了。这时候,我们已经在这个洞穴中耽误了几个小时了,我从背包中取出一些燃料,点燃了一堆火,烧了一些开水,两个人喝了一些热水,吃了一些食物,身上渐渐恢复了一些力气。吃饭东西后,我和小童开始往回走,我们要找一条楼梯之外的通道。可是,这时候我们发现,不管我们朝着哪个方向走,我们都还是会一样回到原点。看来,这个楼梯机关不仅仅是对前进有用,对于在机关内的所有方向都会有用。这又该怎么办呢?我考虑了半天,发现这个机关通道是一个典型的悖论。简单来说,既然古代人在这个通道中大费周章做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机关,那就说明这里一定就是唯一的通道,我们又怎么可能能找到其他的出口呢?但是,如果这个说这个唯一的出口是永远也进不去的,那么古代人又为什么要费劲做这个机关呢?干脆直接用巨石彻底堵死这个通道,那不是要更简单一些吗?所以说,这里一定还有一条路。但是,那条路又隐藏在哪里呢?我在那越想越混乱,脑子逐渐搅成了一堆浆糊,心情也越来越烦躁起来,看着周围的一切都不顺眼,简直就想仰天嚎叫几声。这时候,就听见旁边突然传来了叮叮咚咚的响声。那响声仿佛清泉一般,在白石上缓缓流动着,下了小雨,水声高高低低,碧波荡漾,接天的莲叶在水中缓缓摇动,一只红鱼小心翼翼地露出头来,泼得游走了,那声音仿佛金石之音,在这个洞穴中缓缓弥漫开来。我一时间沉醉在了这个声音中,好久后,犹如一道道波纹在湖面上荡漾开去,那清澈的声音慢慢消散在洞穴中。我刚才烦躁的情绪,也犹如被碧波洗过一般,感觉清凉爽目。我慢慢从那声音中清醒过来,茫然站了起来,才看见小童坐在一块青石上,手中拿着一块条石,敲打着身前的几块大大小小材质不同的石头。
第六卷 第175章:压寨夫人
难道刚才那神奇的金石之音,就是小童敲打石头出来的吗?见我疑惑地望着他,小童也缓缓起身,说:唐先生见笑了。我祖上是皇宫中的乐师,从小家人就指导我音律,说是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声音,我们做音律的,就是将这些原本存在于它们内心的声音表达出来。后来无论是石头还是木头,我都可以敲打出来一些声音了。”我听他这样一说,不由得连声称叹,说:当年读书的时候,见书中说孔子在齐国听韶乐,说其‘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我还以为是文人矫情,没想到今日听小童敲打石头,还要胜过那韶乐一筹呢!小童听我这样一说,不觉得满面通红,更加不好意思起来。我听着这金石之音,心中渐渐舒坦了,索性不再去想那恼人的“鬼打墙”,枕着手臂仰天躺在地上,那篝火烧得正旺,篝火上的铁皮水桶咕咚咕咚烧开了,这样我也学着大熊咬开了一瓶白酒,酒香四溢,我便招呼着小童过来对饮了几口,就这样喝了一会,我看看远处,远处就仿佛落了大多大多的雪花,我便沉浸在雪花的微醺的感觉中,和小童有一拨没一拨地说这话。我斜着眼看着小童,故意说着可惜,可惜…小童却说没什么好可惜的,生死之事,天地命数,只要无愧于天地就好了。我便哈哈大笑,说我不是说的这个,我是为了你可惜!小童便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茫然道:“我有什么好可惜的?”我笑道:“只可惜小童是个七尺男儿,要是个女子,又擅长音律,那定是倾国倾城的一个大美人!还好现在到了民国,若是还是在满清,那非要被抓到宫中去做贵妃!”小童却惘然了,喃喃说道:“宫中有什么好,还不就是一个苦牢,宫墙深,怨妇嚎,宫中多寂寥…”我见他越发可爱,便说道:“小童呀,虽然现在不是满清了,但是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呀,现在世道不好,猢狲挡道,你要小心没被抓到宫中,也要小心被那些大帅了土匪了抓去做压寨夫人!”
第六卷 第176章:小童的秘密
小童这时猛然抬起头,咬着嘴唇看着我说:“我要是个女子,那唐先生又会怎么对我呢?”我一下子愣住了,说道:“我要怎么对你?我唐某人虽然是个一介书生,但是经历过此番患难,自然要与你结为生死之交!你要是个女子,那我抢也要把你给抢回去做唐夫人了!”小童听我这样一说,微微一笑,又翩然坐下,继续敲打着石头。我这时想起一个问题,便问他:“小童,你姓童,金老先生姓金,应该不是一家人吧?”小童说道:“不是。金老先生是我们家的管家,他从小把我带大,虽然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我点点头,金老先生临下深渊时,百般嘱咐我好好照顾小童,看来感情确实是不一般。不过听金老先生说起来,金家已经算是一个比较显赫的家族了,金老先生更是身怀绝技,能在他家中做管家,看来这个小童的家室也定然是大不一般。在当时,我只觉得小童是出身于富贵之家的少年,所以不谙世事,思想单纯,可是我却怎么也没想到,小童竟然是那样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并且竟然怀着那样一个目的来到秦岭深渊中。而大熊他们之所以来到这个深渊,也都是各有各的目的。只有我,一步一步跟随他们来到深渊,却最后发现了深渊之中的秘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险恶的并不是那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而是埋葬在最深处的人心。我当时确实一无所知,问着小童:金老先生明知道这次深渊之行很危险,为什么要带你过来呢?小童摇摇头,说道:这个我也不清楚,好像听金老先生说,这个深渊好像和我们家族有一些关系,必须要我们家族的人才能打开一个匣子,那个匣子里放着我们要找的东西!我点点头,说道:这样说,你们祖上应该进入过深渊,至少应该知道那匣子中的秘密。不过按照金老先生的说法,当年进入到深渊之下的都是皇上的御前侍卫和风水大师,难道你祖上是当年的御前侍卫?
第六卷 第177章:杀气
小童却咬着嘴唇不说话了,缓缓摇着头,并没有说什么。我见他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便打趣道:应该不会是,看你这薄弱的身体,你祖上应该是那个风水大师才对,哈哈!我因为从小受到高等教育,后来又留洋多年,所以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不大了解,这时就问小童是不是满人,满人的习俗有哪些,他一一回答了,也问了我一些国外的事情,也都各自觉得新鲜。我说:“国外结婚讲究从简,但是比中国的又庄重,一般是邀请了亲人朋友去教堂,在牧师的宣誓下步入礼堂,接受朋友和家人的祝福。”小童问我:“那个牧师又是什么人,是不是当时相亲的媒人呢?”我笑道:“牧师可不是媒人,他是一个宗教的领袖,怎么说呢,他就相当于中国寺院中的主持,但是要比他更加人性化。”小童就更惊奇了,说道:“让一个和尚去操办婚事,那是多么晦气呀!要是在我们这里,和尚肯定不会让进门的!”我哈哈大笑。这时候小童却说了一句古怪的话。他问我:我看你像一个读书人,为什么要和那几个人在一起呢?小童说的那几个人,当然就是大熊他们了,不过他为什么突然这样说呢?难道说,他看出来了大熊和我有什么不同了吗?小童摇摇头:“他们和你不同,他们身上有一股很盛的杀气。”杀气?小童点点头,确认道:是杀气,非常重的杀气。我觉得他越来越有意思了,便说道:“你能感觉出来什么是杀气吗?”小童说道:“那是自然。天下之物,皆有善恶,善有生气,恶有杀气。他们身上不仅仅有杀气,而且很重。我也好奇了,我虽然不知道大熊他们是否杀过人,不过小童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小童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证明什么是杀气。这个例子举的不是很好,但是基本上能让人明白他的意思。
第六卷 第178章:925的危险
他说,比如说,一头老牛在路边吃草,路上会经过很多的人,它要是人是怀着善意,那它就会乖乖任他抚摸;要是遇到一个邪恶的人,比如一个屠夫,那即使那个屠夫也在温柔地抚摸它,它也会横冲直撞,烦躁不已。这就是因为那个屠夫身上怀着杀气,被牛感觉到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杀气就像是一个人的气质,有的人温柔可爱,有的人面目可憎,有的人身上则带着一股仿佛地狱中的死亡之气,那死亡之气就是杀气。好多身经百战、浴血沙场的的士兵,以及宰够屠牛的屠夫,身上都带有杀气,让人经过他的身旁就会不寒而栗。可是大熊他们的身上,又是为什么要带有那么强的杀气呢?小童也说不上来了,他说反正一挨近他们的身旁,就会感觉到一种浓浊的死亡之气,那气氛压抑又沉重,就像是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面对的一具尸体。小童的说法让我觉得很好笑,我和大熊他们同吃同住都有半个月了,莫非我这段时间来都是和尸体呆在一起吗?小童却认真了,他告诉我,他从小就有一种能力,可以感受到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死亡之气,大熊他们身上散发的,就是浑浊的死亡之气。关于死亡之气的说法,我倒是听说过。比如说乌鸦被称为不祥的鸟,是因为在人活野兽将死时,身体会散发出一股死亡之气,乌鸦会敏感地感觉到这种死亡之气,然后聚集起来,等待着食用尸体腐烂后的臭肉。难道说,小童也拥有乌鸦这种敏锐的感觉吗?小童在黑暗中盯住我,说道:“你和他们不一样,我能感觉到,你一定能走出这个深渊的。不过,你最好远离他们,他们会给你带来危险。”我苦笑了一声,我恐怕连这个洞穴都走不出去了,更谈何走出那个古怪至极的深渊呢?再说了,在这一路上,全靠大熊他们照顾我,恐怕不是他们带给我危险,而是我成为他们的累赘吧。
第六卷 第179章:悬葬
小童这时候不再说话,他站了起来,走到那座石雕旁,细细研究着,突然锐声叫我过去,说是有了重大发现。我过去一看,小童对我说,他刚才转了转石雕的头颅,发现头颅竟然可以摇动,会不会和我说的那个机关有联系。我顿时一惊,想着这个石雕突兀地站在这里,应该就是一个机关,懊悔着自己刚才怎么没有发现。我小心翼翼地握住石雕头,慢慢增大手上的力量,那石雕头果然轻轻转了起来,就这样转了几圈后,终于牵动了石雕中的机关,那岩洞中传来了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然后就听见砰砰几声巨响,那整个山洞都开始微微晃动了起来。小童脸色苍白地看着我,显然是不知道这是吉还是祸,我则满心期待,与其被困死在这里,还不如有的变化的好,管他是好是坏呢!那咯吱咯吱的声音想过后,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声响,岩洞下的一块巨石慢慢裂开了一条口子,露出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密道呢?我和小童一时间都不敢说话,等周围彻底平静了之后,我壮着胆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就见那黑洞中露出了一段巨大的石阶,那黑洞果然是一个密道。我顿时大喜,看来我当时设想的不错,这个洞穴果然隐藏了一个巨大的机关,看来那机关之下就是通向深渊的密道了。我忙简单做了两个火把,在那篝火中点燃了,跟小童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了那个密道。那个密道由一种特殊的青石铺成了巨大的台阶,向下不断延伸着,我们两个人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下面又出来了一个“肚子”。也许是因为这个深渊积累了较多山洪,所以造成了地下水比较多,石灰岩被地下水长期冲刷,才造成了这样鬼斧神工的地貌。小童从来没见过溶洞,这时候也觉得好奇,将火把高高举着,来回看着,那一截截小小的钟乳石,都是经历了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积累,才成为了这样一个自然界的奇观。看着看着,小童突然又是尖叫一声,差点把火把给扔在地上。我忙问他怎么了,他指着钟乳石后面,说道:“那后面…挂着一排棺材!”我吓了一跳,这里怎么可能会出现棺材?忙走过去用手电筒一照,却发现在钟乳石后面,吊了一排黑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棺材。我顿时一惊,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悬葬,或者是洞葬?中国有数千年的墓葬文化,根据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墓葬文化也有所不同,西藏人崇尚天葬,纳西、普米等族喜欢火葬,好多沿海地区实行水葬,新疆地区流行沙葬,以往汉人采取的土葬等,但是最神秘的还是苗族的洞葬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悬葬。顾名思义,洞葬就是将棺材悬空,放置在一个山洞中,悬葬则是将棺材悬挂在临江的悬崖上。这是一种奇异的墓葬习俗,至今科学家也无法解释古代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埋葬先人。可是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墓葬又和洞葬和悬葬有区别。洞葬的洞一般开在半山腰,为U字形,有上下两个洞口,棺材在上洞口处,放置在“井”字形木架上,列成五排排列。悬葬则是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木棺悬置于悬崖旁的崖洞中,往往悬置越高,死者的身份就越尊敬。这样看来,这些古怪的葬法更像是悬葬多一点。不过对于悬葬,科学界一向有一种疑问,那就是:几百年前,古人是如何将这些重达数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棺木运到悬崖上,并且固定在悬崖上的呢?
第六卷 第180章:鬼脸怪物巢穴
我也是暗暗惊奇,想着我和小童两人是用了最先进的装备,而且也是误打误撞,才到了这样一个山洞中,真想不到古人是如何将这么多沉重的棺木运到这个山洞中的。我用手电筒照着那些棺材,在山洞中凿了许多孔洞,孔洞中安装了木桩,那些棺材呈船形,一个个安置在了木桩上,看起来就像是漂浮在了山洞中一样。这时候小童说了一句:“那棺材上有图案!”我仔细一看,那棺材上果然用了一种鲜艳的颜料雕刻着一些图案,只是因为时间太久,那图案有些看不清了,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京剧的脸谱一样。京剧脸谱?我不由得一愣,怎么好像我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一样。我一时间愣在了那里,小童走进了要去看图案,突然说道:“奇怪,这个图案怎么好像在动一样…”我这时猛然想起究竟在哪看到这种图案了,就是在进入山东之前,那个朝我“嘘”了一声的鬼脸怪物!这个京剧脸谱并不是雕刻在棺材上的花纹,而是那个一直潜伏在我们周围的鬼脸怪物!我冲过去一把拉住小童就跑,小童跑了几步,却摔倒在地上,起来再跑,又摔在了地上,好像他的腿脚被什么绑上了一样。我记得这山洞中都是铺的青石板,没有什么绊脚的东西呀!慌忙用火把照着,就看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地上多了一层厚厚的蜘蛛网,这些蜘蛛网异常结实,难道小童老被绊倒了。这时候,黑暗中又传来了我熟悉的“嘘”声,那声音从山洞各处响起,看起来不只是一个两个,在这样黑黢黢的山洞中听起来分外瘆人。我才想起来,当时只顾着检测这山洞中的空气是否有毒,却忘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个山洞处于这样隐秘的位置,为什么我们一路走来,在山洞中却没有发现一个生物,原来这里竟然就是那鬼脸怪物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