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113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115章

  秦缨应了一声,表情沉肃起来,等到了金吾卫,一路往内衙而去,见到谢星阑时,他惊讶道:“不是在定北侯府赴宴?适才沈珞已经说了侯波尸体上沾的应是那药材,我已吩咐人去查问,看看近日京中哪些人家大肆采买了臭阿魏,再与此前查到的对比一番。”

  秦缨道:“我在宴上听到些事,急着过来与你说。”

  谢星阑颔首,令她在炉火旁坐着。

  秦缨落座后,将袁氏适才宴上所言道来,谢星阑当即一诧:“你是说,你怀疑杜子勉?”

  秦缨谨慎道:“不一定是杜子勉,但杜子勉的行程,刚好满足凶手抛尸之行,如今,要先确定杜子勉何时离开的相国寺,乘坐的马车是否能藏人,以及,看看侯府后门处的小厮见到的是否是侯波,这是最要紧的——”

  谢星阑眉眼微暗,“定北侯府……”

  秦缨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我也未想到,会怀疑到定北侯府身上,今日我还想起来,定北侯回京述职,带了两百护卫军在神策军营中驻扎,侯波未进城之前,不是去过神策军吗?若他的目标,不是神策军中人,而是北府军呢?”

  谢星阑眼底闪过一抹寒厉,“北府军常驻幽州,还要去查一查,当年事发之时,定北侯是否在京中。”

  秦缨点头,“不错,但眼下还想不出动机,先看怀疑是否为真吧。”

  谢星阑沉吟未语,秦缨起身走到他跟前,“此前便推测,行凶之人多半是位高权重者,如今怀疑到了定北侯府身上,的确颇为棘手,我今日才知,他们府上还有丹书铁券。”

  见她满眸忧虑,谢星阑眉眼温文了些,“他们本就是开国元勋,后来几代家主皆掌兵,那丹书铁券,我此前也有所听闻,乃是肃宗所赐,此物等同于免死金牌,若真与他们有关,那的确十分棘手。”

  秦缨紧声道:“可要去见见程公?”

  谢星阑道:“小年之前程公去了城外的热泉庄子养病,近日还未回来,年礼都是送往庄子上的,暂且先顺着侯波之死查下去,等他回来再议。”

  秦缨叹了口气,“多事之秋,我父亲腿疾也不适,所幸那虎骨膏极有效用,但李琰自从前次出现,这两次都未再来,我不知他到底是何打算。”

  谢星阑想到前世,便道:“李琰此人不算奸恶之人,他如今此行,多半是见你机敏洞明,想借你之手,刺破宫闱隐秘,首要令他生疑的,便是永宁的病。”

  秦缨也知原文中李琰最终做了个富贵王爷,并未兴风作浪,见谢星阑也如此说,只叹他太会看人,她点头应下,“我本也好奇永宁到底患了何病,但如今不是探究这些之时,还是你手上的差事更为要紧。”

  说至此,她拧眉道:“既然此前是让谢咏勘察侯波之案,那不若还是交给他去查杜子勉这条线索,免得打草惊蛇……”

  谢星阑弯唇,“我亦如此做想。”

  秦缨微微点头,又一边沉思,一边踱步起来,“自然,也不能只凭袁氏几言认准了嫌疑之人,与杜子勉行程相似者,或者借着法会出城者,但凡没有足够的人证,都还是有嫌疑,长宁坊和长明坊都要仔细摸排,看哪家府上见过侯波……”

  秦缨慎之又慎,不愿错过其他可能,见她小脸皱作一团,恨不能立刻为他参透真相,谢星阑胸膛起伏了一瞬,“秦缨——”

  秦缨转过身来,“嗯?”

  便见谢星阑两步走过来,双臂一合,将她拢在了怀中。

  秦缨眨眨眼,“怎么了?”

  谢星阑呼吸落在她发顶,臂弯亦越收越紧,语气深重道:“我从前,总以为自己是最不幸之人,但如今,才觉我是何其有幸。”

  秦缨眉眼微弯,亦揽住谢星阑劲瘦腰身,“万般不顺尽归尘土,往后谢大人自会平安喜乐,称心如意……”

  ……

  秦缨回府,便对秦璋说起了定北侯府那“忠义”二字。

  秦璋语声悠长道:“与西羌打仗之时,还没你爹爹呢,后来听你祖父说,当年杜渊为了打退西羌敌军,差点连命都没了,因此肃宗赐字,赐丹书铁券,朝野内外都无二话,到了杜巍这一代,北府军的军权还是牢牢握在他们手上,而杜巍一门心思效忠皇室,别看崔氏更得盛宠,但在陛下心底,对杜氏的倚重半分不少。”

  秦缨听闻此言,忧心更甚,接下来几日,不时遣沈珞往衙门走一趟,再未亲去探问进展,而上元夜那场大雪之后,竟连着晴了六七日,积了一冬的冰雪,在几日之间逐渐消融。但与此同时,城内因气候多变而生的风寒之症亦见多。

  转眼到了正月二十三这日,秦缨再度入宫求药,她这半月间来了多回,与长祥也算熟稔,今日一来,长祥便道:“算着时辰,侯爷的药也用的差不多了。”

  吩咐了药房制药,长祥便陪秦缨等在廊下,今日又是个晴天,午时烈阳当空,还有几分燥热之感,长祥便道:“今年的气候真是古怪,大雪后回暖的这样快,这才几日功夫,屋顶上就剩那么点雪块儿了,真是得祭天,万一再来个旱灾,可就糟糕了。”

  秦缨倒不觉是天象古怪之故,但长祥的担忧也并非多余,“雪灾之后常有饥荒,就看西北的大雪是否停了,若这个时候化雪,百姓们还来得及农耕。”

  长祥笑道:“正是此理,待天气暖和起来,侯爷的腿疾也会不药而愈。”

  说至此,长祥又问:“侯爷这几日可有缓解?”

  秦缨欣然一笑:“已缓解许多了,公公果然所言非虚,此前大雪天,父亲便已行走无碍,久坐后也不觉膝头刺痛,他十分满意。”

  长祥笑呵呵道:“已经贴了六程,要贴上至少七八程,方才能大好,正好如今天晴,后面侯爷养护得当,未来几年都不会再犯。”

  秦缨一听,差点念一句“阿弥陀佛”,又转而问:“公公此前说,这药是先帝一朝,一位神医研制?可是宫中御医?”

  长祥笑意微滞,“是御医,不过听说后来获罪了,不提也罢。”

  秦缨眉尖微蹙,“可知是何罪?”

  长祥回想着道:“小人还是初次接触这虎骨膏时,听当年御药院的老太监们提过,但是何罪,他们并未说明,应该是不小的罪过,他们提起时,也是一副宫中禁忌的模样,那之后,小人便不敢再问了……”

  秦缨正心生怀疑,却听院门外响起一串急促脚步声,下一刻,一个小太监捂着左脸跑了进来,“祥公公,求您赏点解蜂毒的药吧,可了不得了,小人要痛死了。”

  长祥“哎哟”一声,上前道:“让我看看?”

  话音落下,小太监放下手,便见他左脸被蛰出一个大包,连眼睑都肿胀起来,长祥看实在严重,便道:“你稍等等,我去给你拿。”

  小太监又道:“多给些,我们四五个人全被蛰了。”

  见秦缨在此,小太监又连忙行礼,秦缨打量他一瞬,看他袍摆与鞋履上多有泥渍,不由问:“这是在哪里受的伤?”

  小太监哭腔道:“在未央池,未央池的大雪积了一个冬,如今天气转暖了,小人们便去打理荷花池,可谁知那荷花池边的荒草丛里,不知怎么藏了一窝毒蜂,如今天热了,它们也躁动起来,我们无意间惊动,竟追着我们几个蛰……”

  长祥这时拿着药膏走出来,问道:“那毒蜂呢?可曾点一把火烧了?”

  小太监苦兮兮道:“是想烧呢,可毒蜂全跑进紫竹林躲着了,那紫竹林可不敢烧啊,如今得想法子撒药驱赶呢——”

  小太监话音刚落,秦缨眉头一竖,“你说毒蜂跑进了紫竹林里?”

  小太监点头,“是呀,好大一群呢,全躲进去了,好像本就是倚竹而生的毒蜂,可不好驱除,总不能把竹林都烧……”

  小太监未说得下去,因他眼睁睁看着秦缨变了脸色。

  秦缨秀眉紧拧,呼吸也紧迫起来,目光几沉后,她转身便朝外走,“等我回来再制膏,我要先去未央池一趟……”

第221章 抓人

  “县主, 这会儿去未央池做什么!”

  白鸳紧跟在秦缨身后,如此一问,秦缨头也不回道:“你没听见吗, 竹林里的毒蜂又跑出来了——”

  白鸳小跑着跟上,又看了一眼天穹, “如今天气转暖,太阳这么大,毒蜂飞虫跑出来再正常不过, 您去了万一被蛰了怎么办?”

  秦缨语速极快道:“可紫竹林与荷花池中间隔着邀月楼与揽月楼,还有一片假山石林, 好端端的, 毒蜂怎么会跑去哪里?!”

  白鸳自然无法回答, 秦缨也不再言语, 只加快了步伐,一路疾行到未央池,刚进苑门, 又直奔紫竹林而去,如今未央池内看守松散,守卫见她自不敢拦阻。

  等到了竹林之前, 果然看到四个太监痛吟着瘫坐在地。

  他们脸上手上数处红肿, 比去求药的小太监还要严重,见到秦缨, 又都费劲地起身行礼,秦缨忙道:“免礼免礼, 毒蜂蜂窝是在何处发现的?可能带我去看看?”

  一个小太监尚能忍痛, 带路道:“就在荷花池边上,您请跟小人来吧。”

  紫竹林在梅林西南, 荷花池在梅林正西面,而邀月楼与揽月楼,连带着两楼之间的假山群,正好斜斜横贯在两处景观之间,要从竹林去荷花池,最近的路,便是穿过假山石林。

  没多时,一行人到了荷花池畔,未央池去岁秋日才建好,彼时满池荷花皆渐次凋零,后来整个冬天,被大雪覆盖,如今雪化了,便见荷花池内死水混浊,池子边上,亦是一片早已干枯的二尺高芦苇。

  小太监带着二人走过荷花池南侧石桥,指了指近前的枯草道:“县主,就是在这里,在这里发现的,我们正在割草,也不知谁碰到了蜂窝,一群毒蜂立刻跑了出来,我们逃都逃不及,好容易点着一把枯草,才把毒蜂赶走,结果全都逃去了紫竹林里。”

  小太监想到了去岁赏雪宴之事,嗫喏道:“不知是不是害死那位将军的毒蜂。”

  赏雪宴发生之事,虽未大肆宣扬,但宫里侍从早已传开,秦缨毫不意外他有此念,而下一刻,她将斗篷一解扔给白鸳,自己迈步进了枯草丛里。

  “县主且慢——”

  “县主!小心毒蜂!”

  小太监与白鸳齐齐色变,秦缨道:“毒蜂都跑了,放心吧。”

  秦缨一言落定,往小太监所指之处走去,如今积雪消融,枯草之下一片泥泞,再加上发现毒蜂之地靠近池边淤泥,秦缨走的颇不稳当,待走到地方,秦缨倾身,在草丛之中拨弄起来,一看便是在寻找什么。

  白鸳在边上着急,“县主,您先出来,您要找什么,让奴婢去找——”

  秦缨不搭话,只弯着身子细细摸查,没多时,她似乎发现了什么,身子趴的更低,而很快,她骤然直起了身,手中多了个沾了泥渍之物,白鸳定睛一看,只见秦缨手中拿着的,竟然是一只比大拇指稍粗些的小竹筒!

  看了竹筒片刻,秦缨又倾身,一番摸索后,又找到了一只极小的布制瓶塞,她双眸晦暗,面色亦极其严峻,很快抬步走上岸,也顾不得鞋上沾了泥渍,立刻在荷花池以南四下探看起来。

  荷花池占地不小,夏日风景必定怡人,南侧接揽月与邀月两座楼阙,东侧则是一片自揽月楼后延伸而出的假山石径,当初她与谢星阑为了掩人耳目,便是从荷花池东侧的假山之中艰难绕行到了梅林西北一侧。

  秦缨拍了拍手上泥渍,将竹筒与布塞用丝帕包起来放入袖中,又往东侧的假山丛中走去,白鸳和小太监不知所以,全都一起跟了上来。

  秦缨看了眼小太监,道:“你不必跟着了,回去等药吧,你们求药的人已经拿到药膏了,我在此随意转转。”

  小太监应是,秦缨又吩咐白鸳:“把东面的侍卫叫来。”

  白鸳眨了眨眼,猜到是与赵永繁之死有关,忙不再问,没多时,白鸳带着个侍卫过来,行完礼后,秦缨吩咐道:“你从东门出,去金吾卫衙门一趟,告诉小谢将军,就说未央池发现了新的线索,请他速速来一趟,若他不在,便来个校尉。”

  侍卫愣了愣,连忙快步而去。

  秦缨看了一眼天色,转身入了那崎岖难行的石径。

  此道她走过一次,却是在雪夜之中由谢星阑带路,而今再走,便发现除了他们那夜走的主道之外,这假山群中段也有可穿行出去之地,秦缨心中有数,又退回荷花池畔,自南往西绕行,便见西侧是潇湘馆附近的空置馆阁,而北侧,则是一片位于木槿花林中赏景的楼台,没多时,秦缨又绕回了竹林外。

  如此走了一圈,白鸳道:“您在找什么?”

  秦缨道:“在找掩藏行踪的法子。”

  话音落下,她复又在梅林西侧、南侧转了起来,如今未出正月,尚有残梅绽放,幽幽的红梅冷香之中,秦缨的表情也分外寒肃。

  未央池距离金吾卫不算太远,小半个时辰不到,谢星阑便带着龙翊卫赶到了未央池,老远见秦缨候着,他立刻加快了脚步。

  等走到跟前,秦缨立刻道:“你跟我来。”

  谢星阑不甚明白,这时秦缨才道:“一个多时辰之前,几个在此打理荷花池的内侍被毒蜂蛰伤了,而毒蜂依旧是竹筒蜂——”

  秦缨讲明前因后果,便到了荷花池畔,她指着发现毒蜂之地,又将那竹筒拿了出来。

  谢星阑一看竹筒剑眉便是微皱,秦缨亦道:“当天晚上,凶手与阿依月合力谋害赵永繁,我们当时已经让翊卫与御林军仔细搜查揽月楼周围,但一场大雪落下来,却毫无所获,不是因为凶手将证据带走了,而是他将证据,扔在了荷花池中——”

  “当时荷花池已经被大雪封住,这么小的竹筒,自很容易陷入雪堆之中,而等雪一化,竹筒便会沉入水中陷入淤泥,再加上竹子易腐烂,这证据便可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他没想到,大雪覆盖了荷花池周围,他扔的地方,不是池中,而是池畔。”

  “若竹筒里再无香粉,倒也罢了,仍在这草丛里,被雪水泡上半月,也就烂了,但这竹筒里还有未用完的香粉,寒冻两月,如今雪化后,布塞脱落,香粉随着雪水蔓延开来,便生了特异气味,随风传入假山石林之间,这才引来竹蜂在此逗留!”

  谢星阑看了看竹筒,又看向她沾了泥渍的绣鞋,眼瞳暗了暗道:“这便是说,当天晚上,凶手在将香粉涂抹到赵永繁身上还不算,他还来了此地?!”

  秦缨沉重地点头,“不错!当日我们问了所有人的证供,都在问他们何时离开梅林,何时到了揽月楼与竹林,又或者,与赵永繁是否私见过,但我们谁都没想到,还有人跑到了荷花池西南侧去……”

  秦缨拧起眉头,“但我也未想明白,他是何时来的此处,又是如何离开的,赵永繁几乎是在我们回到梅林之时过来的,在此之前,先是阿月与蒙礼在此私会,后来你我又在附近,那凶手唯一能出现的时机,便是在我们离开揽月楼之后,我们绕行去梅林北面,只有半炷香的功夫,这半炷香的功夫里,凶手又是如何过来的?”

  秦缨看向四周,“适才我绕了一圈,仍是没想明白。”

  谢星阑眉眼沉凝,“先令人确定竹筒内残留,我再命人搜一搜,看看这周围还能不能发现什么古怪——”

  秦缨应是,谢星阑叫来谢坚,一声令下,十多个翊卫尽数散了开。

  二人已几日未见,秦缨定了定神问:“侯波查的如何了?”

  说起此事,谢星阑眉眼稍暗,“如你所言,杜子勉二十六那日,留到了快酉时才离开相国寺,而相国寺回京要走一个时辰,他到城门处时,已经是一更天,据相国寺的师父说,当日他带了亲随一人,护卫二人,除了他自己的马车,还有一辆装运日常用度的马车,与你前次说的车厢狭长,下有暗箱的形制十分相似……”

  秦缨又问:“那侯府之人可见过侯波?”

  这一问,使得谢星阑面色更沉,“前两日,我们既带了与江原私见之人的画像,也带了侯波的画像,一起上门查问,但他们门房的小厮一个也没见过。”

  秦缨难以置信,“这怎可能!若侯波去过,必不可能认不出,他眉梢上的疤痕那般明显。”

  谢星阑接着道:“这两日我们一直派人监视侯府,暂时看不出异状,不排除门房小厮已经被换过的可能,同时——”

  他眸光一暗看向秦缨,“同时我也查到,贞元七年九月末,定北侯忽然从幽州回了京城,且是受陛下诏令而归,那时大周疆域稳定,并无战乱,陛下诏他回京,实在古怪。”

  他又道:“而我父亲当年上折子辞官,是八月提出的,因朝中尚有事物交接,拖延到了九月下旬才得准,十月初,我们踏上的归程。”

  秦缨轻吸一口凉气,“你父亲辞官那年,定北侯起初不在京中?”

  谢星阑点头,“不错,他如常驻守幽州。”

  秦缨秀眉拧了起来,“当年案发时,杜子勉和杜子勤皆是年幼,这案子必定不可能与他们有关,最多,是杜子勉要为父亲扫清障碍,但倘若当年定北侯人都不在京城,又凭何与你父亲生仇怨,从而要谋害你们全家?但那时,却是陛下诏令他回京!”

  二人左右无人,谢星阑默了默道:“在我记忆之中,我父亲甚至与杜家并无私交,若真是他们府上动手,那便只有一个可能——”

  他面色一寒,“他是奉御令而为。”

  秦缨心腔一窒,“但……但为何,你父亲是陛下登基初年钦点的榜眼,后来知晓你父亲丹青极佳,还钦点他为之画御像,还有,他们都喜欢《陆元熙夜宴图》,陛下应该将你父亲引为半个知己才是……”

  秦缨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而谢星阑显然早在日前便有了此推测,反而显得沉定许多,秦缨又道:“就像我不敢相信对我母亲下手的人会是他。”

  如此一言,秦缨忽然灵光一闪:“为何这般巧合呢?虽不确定幕后凶手到底是谁,但我母亲我兄长之死,你们谢府上下被害,竟最终都牵涉到了皇宫中去?难不成真像李琰说的,宫中当真藏着什么不见天日的隐秘……”

  秦缨拧着眉头,侧身踱步起来,又语速低快道:“一个在贞元三年,一个在贞元七年,前后隔了四年,总不能是因为同一个动机吧?贞元三年最大的怪事,是瘟疫战乱之中,刺史府还生了刺客之乱,我母亲走了一趟刺史府,便招来杀身之祸,而贞元七年,则是你父亲走后,那场昭文馆的大火……”

  每每她如此模样,便是苦思冥想勘破玄机之时,谢星阑不出声打扰,也拧着眉头思索起来,在得知当年定北侯是被贞元帝急诏回京之前,他从未将自家被害之事,往皇权宫闱之上想,但堂堂定北侯,为何偏偏在那年被急诏回京?

  忽然,秦缨驻足道:“还有一处疑问,陛下当年已经十分宠信崔氏,便是有何事端,也该找崔氏,而非急诏杜巍远途回京,这是哪般缘故?难道他对定北侯府的信任,比对崔氏的信任还要更多?!”

  谢星阑颔首,“我也有此疑问。”

  见她面色严峻,谢星阑又安抚道:“查到这一步,我反而不急了,你不必替我忧心,现如今还未有指证定北侯府的铁证,若有,我方才有下一步动作。”

  秦缨吁出口气,面色微松,心弦却仍然紧绷着,她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两个替至亲讨还公道之路,竟都是如此艰难!

  她正憋着一股子气,可忽然间,谢星阑从怀中掏出一方巾帕,上前一步,蹲在了她跟前,秦缨一愣,连忙做退,“你别——”

  谢星阑握住她脚踝,“别动。”

  脚踝被捉住,直令秦缨僵在原地,眼瞳也微瞪,待低头看来,便见谢星阑正用巾帕,一点点擦去她绣鞋两侧沾上的污泥。

  秦缨愣了愣,心腔蓦地酸软,又忙朝远处看去,见林间翊卫们人影幢幢,轻声道:“回家换掉便是,好多人呢……”

  谢星阑不语,直将几处明显的泥渍擦净了才站起身来,见秦缨眼也不眨地望着自己,他眼底也滑过几分温柔神色,“叫他们看到又如何?”

  谢星阑擅长隐匿情绪,偶有暴露,也会被他很快压下,此时说着暧昧之言,面上却是波澜不改,愈发显得他诚恳又专注,亦越是叫人动容。

  秦缨正待开口,谢坚与白鸳从远处跑过来,“公子,县主,找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又问了近几日打理园子的小太监,也说没看见多余之物——”

  秦缨眉头拧起,“那便只有这装香粉的竹筒了,按照当夜他们谋害赵将军的手法,至多还有灯烛之物,但或许阿依月用的烛火秀珍,后来藏在了身上。”

  谢星阑也道:“时隔多日,便是有什么灯芯油渍,也难寻见,但你发现了竹筒,至少证明当日众人的证供,还有诸多值得推敲之处。”

  二人正站在荷花池边上,秦缨缓缓扫过周围的楼阙、假山、梅林,总觉得有何处存着异样,但如今霜雪消融,景致大变,看着眼前园景,她一时难以参透。

  叹了口气,秦缨道:“先去找柔嘉看看这竹筒。”

  便是已经料定是此物招来毒蜂,但还是要请个大夫看过才算周全,这时,白鸳在一旁上前道:“县主,还没去拿给侯爷的药呢——”

  秦缨差点忘了此事,看向谢星阑,谢星阑便道:“我随你同去。”

  二人绕回内宫,又从御药院拿了药,一同往宣武门而去,刚出宫门,便见几匹快马停在了宫门之外,竟是崔慕之——

  崔慕之带着人马自城外回来,似要去面圣,乍见秦缨二人自内宫而出,面色顿时沉了下来,又一眼扫见白鸳手上还拿着药,便跳下马背来走上前来。

  他看着秦缨道:“你父亲的腿疾还未好?我此前给你的药无用吗?”

  话音一落,谢星阑乌瞳骤冷,秦缨眉头一挑,也暗道不妙,她一本正经道:“崔大人,当日我已拒绝了你,却没想到你还是送了药,多谢你的好心了,不过我父亲用这御药效果极好,因此,你的药入了库房,暂且被闲置了,真是不好意思。”

  崔慕之似乎早有所料,他也不怒,只扫了眼一旁的谢星阑道:“无碍,只要你父亲痊愈了便好,对了,永宁的病我也问过了,并非是什么恶疾,你不必太担心。”

  他言谈随意,给人一种秦缨与他私交颇多之感,秦缨一阵头皮发麻,轻咳一声道:“那是再好不过,我们还有事,便先告辞了。”

  她径直往马车上走去,走出几步一回头,便见谢星阑站在原地,神色晦暗难辨地望着崔慕之,崔慕之亦不闪不避地对视回去,宫门前本就萧瑟的风,忽然更是冷肃。

  秦缨强作镇定,唤道:“谢大人——”

  见他未动,秦缨眉头一竖,“谢星阑!”

  秦缨有些着急,还有些不自知的嗔怪,而谢星阑不知想到什么,倏地牵唇,与崔慕之之间那股子剑拔弩张的意味也淡了,他与崔慕之擦肩而过,径直走向秦缨。

  谢星阑目光幽幽,为她掀起帘络,秦缨面上不显,心底到底有两分发虚,觑他两眼后,利落地爬上马车,谢星阑随后翻身上马,吩咐道:“去陆氏。”

  崔慕之站在原地,人似僵了住,一旁崔阳不解地上前来,“怎么了公子?小人看那谢星阑的脸色,还以为他要如何与您争锋相对呢,却不想被县主一叫就走了。”

  崔慕之再无片刻前的从容,他眉眼阴沉片刻,又牙关紧咬道:“他已经得偿所愿,当然……当然不必针锋相对……”

  ……

  车马皆往陆氏而去,秦缨坐在马车里,不时掀帘看一眼谢星阑,见他也不问,神色也是寻常,反倒她自己愈发不宁,某一刻,她倏地掀开帘络,“其实——”

  见她有话要说,谢星阑催马靠近,又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秦缨道:“其实就是我头几次入宫,有次碰见了崔慕之,他说他们府上有位沁州薛氏的神医在,能帮我父亲治腿疾,我自然便要问了,说既有神医,为何永宁病了多年,也未好,后来从他言语之中得知,他们是找了这位神医给永宁看病的,但多年未起效,他父亲还说过等永宁长大懂事了,便会病愈,这是什么话?”

  谢星阑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秦缨见他老神在在的,又道:“就是如此,后来他果真派人送了药来,我爹爹也不喜崔氏,便是什么世族神医,又哪里会用?自是闲置了。”

  谢星阑做了然之状,“沁州薛氏,几十年前尚有尊荣,但如今,也与谢氏一样没落了。”

  秦缨见他说起薛氏,语气并无不快,自是松了口气,“我爹爹也如此说,反正唯一令我生疑的,便是有这样一位神医,凭何治不好永宁?我取药数次,一开始永宁在喝宫里的药,后来,则停了御药院之药,一看便是在用宫外所献之药了,且还是陛下默许的。”

  谢星阑眸色微深,看向她问道:“可要去去查一查这位神医来历?”

  秦缨眼珠儿转了转,“这倒是……可以查,也可以不查……”

  秦缨不知他因何如此,若只是因为不喜崔慕之,那自无必要,但若是为了探究永宁到底何病,到也可一试,只是眼下事情杂乱,秦缨只怕他分身无术。

  谢星阑牵唇道:“我心中有数。”

  秦缨见状也不置可否,心道她解释过了,谢星阑也并无异样,想来是无事的,于是将车帘一落,彻底放下心来。

  到陆氏之时已是黄昏时分,陆柔嘉正好在。

  待道明来意,陆柔嘉稍闻了闻竹筒气味便道:“县主怀疑无错,正是此前那诱捕毒蜂的香粉,只是如今被雪水泡过,已无多大效用。”

  秦缨道:“此物是在未央池被大雪覆盖的草丛里发现的,引来了毒蜂,还蛰伤了几个内侍,应是凶手当日往赵将军身上抹了药粉之后所扔。”

  既得了肯定,秦缨与谢星阑总算再无半分疑窦,而这时,陆柔嘉看着竹筒道:“这竹筒倒像是自己制的,若凶手要掩人耳目,那只怕药粉也是自制。”

  秦缨与谢星阑对视一眼,正在这时,守在外的谢坚快步而入,“公子——”

  谢星阑快步出门,谢坚在他身边耳语几句,谢星阑也变了脸色,他点了点头,快步入内,看着秦缨道:“衙门有差事,我得先走一步。”

  秦缨道:“既问完了,我也先回府好了。”

  陆柔嘉抬步相送,没走两步轻声问秦缨,“你如今和谢大人这是……”

  秦缨一惊,“如此明显?”

  陆柔嘉牵唇道:“谢大人比较明显。”

  秦缨看了看谢星阑背影,心道也没什么不同嘛。

  待出了门,谢星阑道:“还记得侯波那玉扳指吗?此前他给了那另外四人一个玉扳指,还有个玉扳指,还在他身上,案发之地未发现扳指,我们便问了那四人另一扳指长什么模样,这几日,谢咏带着人也在寻找此物,就在刚才,发现这扳指出现在城东一家当铺之中,我亲自带人去看看——”

  秦缨眼瞳一亮,又将包着竹筒及布塞的丝帕交给他,“这些证物你也带回。”

  谢星阑点头,“我会派人排查,有了消息,再叫谢坚知会你。”

  秦缨应好,谢星阑返身上马,带着一众人马直奔城东而去,秦缨吁出口气,也立刻上马车归家。

  待回了侯府,叫药膏交给秦璋后,秦缨提起了今日发现新线索之事。

  秦璋一愕,叹道:“是以,是这场大雪,帮了那凶手?”

  秦缨叹然应是,也觉无可奈何。

  待用过晚膳,秦缨刚回清梧院,便拿出此前画的地图细看,看完地图,又拿出此前做的案情概要详细分辨,这概要之上有曾看过的众人证供,秦缨一早挑出最关键之地比对,如今有了新线索,便又都派上了用场。

  但看了小半个时辰,秦缨仍未想通关窍,若凶手在她与谢星阑离开之后才去了荷花池抛掉证据,那为何不曾与他们二人撞见?而这一来一回之间,凶手又是如何确保不会碰见人呢?彼时除了肖琦身边几人,以及萧湄身边几人始终聚在一起,其他人都有单独离开之时,如此,又怎样证明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呢?

  秦缨头大如斗,至半夜才歇下。

  翌日一早,秦缨又拿出那地图看,白鸳见她深陷其中,不由道:“当夜那般多人,任意一人说了谎,便要误导您的,何况大家身边没有滴漏,又有谁真正知道自己离开了多长时间呢?半刻钟当做一刻钟来看,也不是不可能呀……”

  秦缨望向白鸳,只觉她说的分外有理,但如此一来,便等同所有人的证词皆有疑虑,这不由令线索越发杂乱起来……

  连着两日,秦缨一边琢磨赵永繁的案子,一边留心着龙翊卫的动向,到了二十六这日,正要往宫中取虎骨膏,门房却快步来禀,竟是谢坚来了!

  秦缨忙吩咐把人请进来,很快,谢坚面色凝重地大步而入。

  “拜见县主——”

  秦缨问道:“你脸色不好,出什么事了?”

  谢坚道:“上次发现的玉扳指,已经被我们查清楚,经过那四个灾民的辨认,已确认的确是侯波遗失之物,这两日探查下来,今早上被当铺伙计认出,那玉扳指是定北侯府一个小厮拿去当铺的,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公子带人去定北侯府捉拿那小厮,此刻人已在金吾卫牢房之中。”

  秦缨一惊,“小厮可招供了?”

  谢坚点头,“他说,是他在腊月二十六下午,在定北侯府后院马厩里捡的,本以为是哪位主子的,等着下人来找,可没想到等了几日,主子们也没做声,他还以为是主子们不稀罕这扳指,便拿去当了,当了十两银子。”

  秦缨立刻蹙眉:“侯府马厩?!”

  谢坚点头,又道:“不错,此人既已招了地点,再加上我们调查那药材之时,发现侯府曾在腊月二十四前后,去几处药铺买了不少戒毒药材,便也算与此前的线索合了上,如此,公子便有了入定北侯府调查的铁证,小人离开衙门之时,公子正调集人手往侯府去,怕您记挂,便让小人过来与您说一说进展,如今线索还只在那小厮身上,等再查下去,才知是否与定北侯府几位主子有关。”

  秦缨忙道:“好,那你快同他去办差。”

  谢坚应声而去,秦缨只道此事,一时也没了入宫求药的念头,想了想,先往经室去找秦璋。

  到了经室,秦缨只说是死了个灾民,查到了定北侯府,秦璋听完诧异地道:“怎么会抓到了定北侯府之人?是私仇?还是与定北侯府其他人有关?”

  秦缨暗叹秦璋洞明,只道:“如今还没其他线索,我是想问问爹爹,定北侯这些年来驻守幽州,算很得陛下信任,但和崔氏比起来,陛下更信任谁呢?”

  秦璋先道:“若说宠爱,定是崔氏,但若说信任……”

  他迟疑一瞬,“别的不说,北府军那猛火筒,已经研制了几年才成事,但陛下却从未将此事交给崔氏的龙武军,这第一,是因为北府军面对北狄,本就需要厉害兵器,但侧面也印证了,陛下不怕这等利器为北府军独有。”

  秦缨拧眉道:“定北侯府从何时起得陛下如此看重的呢?”

  秦璋轻嘶一声,“若论起来,正是从肃宗一朝说起,便是你前几日说起过的赐下丹书铁券之时,当时西羌已入侵大周西南腹地,若非几方人马艰难抗敌,只怕都没有大周如今的光景,当时赐下丹书铁券后,陛下便撤了北府军中的御前参军之职,这可算得上天子是十成十的信任了,后来没多久,杜巍才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