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楼船松阔, 一楼也住了翊卫,付彪开辟出一间厅堂用膳, 拢共十多个水手船工则在船尾的甲板上用饭,秦缨落座,又朝外看着与付彪对谈,“付老板家乡何处?”
付彪长相憨厚,眼底却闪着精光,此刻不敢轻慢道:“在下是渝州人。”
秦缨又看向船尾的船工,“那你这船上的人,可也都是渝州人?”
付彪颔首,“在下这船,常年跑京城到楚州、渝州,到楚州慢行十五日,快行十一日,到渝州则要再多四日,因此底下人也都找的楚州和渝州两地之人,这样船靠岸了,要歇息一起歇息,免得凑不齐人手。”
船工们常年跑船,各个被晒得黝黑,粗布汗巾着身,精干利落,秦缨又问:“你这船上的人手都是跟了你多久的?”
付彪略作回忆,“短的跟了三五年,长的已经跟了十年之久了,从刚开始做领头起,便一直跟着。”
说至此,付彪往外头江面看去,又感叹道:“您别看这一晚上外头还算平静,可再往下走,有好几处暗礁多的险滩都不得马虎,若遇上暴雨天气,有几个山口的江风能把船掀过去,在下从十几岁便跟着师父跑,到后来自己掌船,拢共遇见过三次沉船了,破财便罢了,最害怕的是自己命也丢了,因此这些船工是越老道越好,他们熟悉了路上的险情,也知道如何处置,且他们跑熟一条水路也不易,也不会另更换差事。”
朝阳初升,雾气散尽,江面上风软浪平,的确看不出惊险,但秦缨却听得心弦微紧,不由问:“你经历过三次沉船事故?都是何时之事?”
付彪回想片刻,“第一次是十五岁那年,二十年前的事了,一搜客船沉了,死了二十几个人,还有十五年前,沉过一条货船,损失了不少金银,老板活下来后赔不起,直接跑了,再有便是七年前,我替老东家掌舵的一艘旧船沉了,当时东家厚道,没有追究我们,后来我自己买了船跑,一直胆战心惊的,若是半途气候不好,是坚决不敢启航的。”
李芳蕤也听得心惊,“你这船上乘客最多之时,少说也有七八十人吧,若真遇见事故,能活下来多少人?”
付彪苦笑,“您说得在下心都颤了,若是满客,这里能塞下百来人,但那是极少数时候,春季春汛,夏季多雨,冬日江冻,我是绝不敢的,而船难多在暗礁密、水流急之地,沉船后不会水的必死无疑,会水的若抓不住浮木,也难支撑。”
见李芳蕤听得兴致勃勃,秦缨也十分专注,付彪继续道:“在下在这条水路跑了二十多年,听过的最大的一次船难乃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便是一艘百多人的大船,沉在了江州界内的百花滩处,那艘船上的人只活下来两三个水性最好的,后来那处险滩便被叫做了百鬼滩,再以后,还听说过官船出事的,朝廷三品大员和随从都没了,还有那种举家入京或者举家南下的,因出了事故,一大家子人……”
“公子——”
付彪说得起劲,外头却传来一道声响,下一刻,谢星阑抬步走了进来,付彪见状上前施礼,待谢星阑落座,李芳蕤问道:“后来呢?”
付彪一摊手,“那肯定是一家子人都没了啊,可怜——”
“好了,先吃饭。”秦缨快速打断付彪之言,又对付彪道:“若是跑习惯了水路的,再去往别处时,会否先选择水路出行?”
付彪笑呵呵道:“寻常百姓家车马都是稀贵物,若是陆路的时间与水路差不多,那自然是走水路舒服的。”
秦缨点头不再问,付彪便自去忙碌,待他一走,秦缨便有些忧心地看向谢星阑,但谢星阑面不改色,也瞧不出喜怒,他更道:“你此前说的是对的,按照他们行凶的路径,的确极可能走水路而行,待到了码头,我命人在码头上张榜,他们走水路好处是避免被各处关卡拦截留下踪迹,但坏处是在一艘船上数日,随行之人必定记着其长相。”
秦缨点头,“选择走水路除了陆路不便,还可能是他们其中有人熟悉水路,但我不确定是何人,如今只有一人的形貌出现在目击者证词中,不妨多画几个版本。”
李芳蕤见二人言谈差事也不做声,待用完早膳,才跟着秦缨往谢星阑屋内去,到了屋中,秦缨将前夜带走的画卷铺展开来,道:“此人身形不变,但面上应更瘦黑精干些,便如同外头常年风餐露宿的船工一般,因是杀人凶徒,更擅隐藏伪装,船行十多日,少不得与其他同舱之人言谈,多半会编出一套说法,但南边的口音不会大变,在人群之中,绝不会是最活跃之人,但也不会因异常的沉默令人瞩目。”
虽有画像在前,但秦缨说的含糊,她不确定谢星阑能否画出她推测出的形貌,谢星阑听完,便找来一张全新白宣,秦缨见状便为他侍墨,谢星阑提笔,略作思忖后,一笔落在了宣纸之上,他先按照此前的画像勾勒轮廓,待画至五官时,才在墨线间生了变化,不多时,秦缨眼底露出了几分惊喜来——
“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李芳蕤在旁比对一番,“这画好的人稍显木讷,谢大人画得便要鲜活许多,只是看上去,像个平平无奇的船上长工。”
秦缨颔首,“若我猜的不错,凶手本就是这般身份。”
李芳蕤眼底亮彩明灭,“眼下线索不够,你竟凭空猜到了凶手是做什么的,若到时候抓到歹人果然如此,那你可真是神乎其神了!”
秦缨但笑不语,待谢星阑画完最后一笔,她越是满意,一边晾干墨迹一边道:“果真比我们府中师父画得精细太多了!如今船上多有摇晃,你的手却极稳。”
谢星阑唇角微弯,“一张不够,正好船上无事,可多画数张以备通缉。”
秦缨应好,李芳蕤也对谢星阑刮目相看,“想不到谢大人擅丹青,竟从未听说过。”
谢星阑不做声,又展开一张白宣作画,李芳蕤这时被船晃得不适,又问秦缨讨了药回房服药,待她出门,秦缨往桌案旁走近了一步,轻声道:“刚才船老板那些话,你莫要放在心上——”
谢星阑笔尖一顿,极细的墨线顿时洇出一笔墨点,他抬眸看秦缨,见她眼底多有关切,自己唇角也紧抿起来,复又低头将毁了的画折起,沉声道:“事情过去多年,我早已忘了当年船难的细枝末节,你不必担心。”
谢星阑素不显山露水,此刻瞧着却有些沉郁落寞,秦缨不能真放下心,又不知如何安慰,只得继续在旁研墨。
用了大半日,又画了三五画像,秦缨亦重新再看卷宗,间或提出一二更改,画上人像便愈发栩栩如生,至晚膳之后,秦缨才回自己房中歇息。
翌日清早,秦缨起身出门时,谢星阑的房门也正打开,二人前后下一楼用早膳,谢星阑大步在前,目不斜视,到了一楼,谢星阑择了背对窗棂的一边落座,秦缨目光在谢星阑身上一扫而过,用完早膳后,秦缨用等李芳蕤的借口留在了一楼。
待谢星阑回房研看卷宗,秦缨在楼梯口堵住了谢坚,谢坚有些纳闷,狐疑道:“县主是有何吩咐不成?”
秦缨眉眼间一片肃然,“我如此有些唐突,不过我还是想问问,你可知道当年你家先老爷夫人,是在何处生得船难?”
谢坚面色一变,立刻站直了身子,又往楼上看了一眼,“县主怎想起问这个?”
秦缨叹气,“这一路南下,总要走到当年出事的地方,你家公子这两日可有不快?”
谢坚抓了抓脑袋,“没有的,公子多在房中看几件旧案的卷宗,毕竟在我们接手之前,对旧案细节所知甚少,至于您要问的,其实小人也不是十分清楚,当年小人和谢咏都还在江州谢府,只知道是快到江州地界生的事故。”
秦缨拧眉,“那便是两三日之后了?”
谢坚点头,又苦着脸道:“公子这些年极少提起旧事,小人们也不好说什么,此番小人也以为公子要走陆路的……”
谢坚说完便噤声,秦缨也明白谢星阑为何选了水路,见谢坚多有忌讳,她也不好多问,“罢了,你只当我未提过,也不必对你家公子说起。”
谢坚应好,“您是关心我家公子,小人明白。”
谢坚先行上楼,秦缨则默然未动,就在这时,逼仄的廊道之中光线微暗,外头付彪的声音也响了起来,秦缨快步出廊道,只见船头甲板上,付彪和两个船工正愁眉苦脸地抬头望天,秦缨随他们看去,目之所及,尽是乌云密布。
秦缨微微蹙眉,又听付彪忧心忡忡道:“前面便是最惊险的意阳十二滩,今天到明天可千万不要有雷雨才好。”
第115章 触礁
“如今咱们已经出了京城地界, 这西面岸上乃是洛州意阳县,因此前面的险滩,被称为意阳十二滩, 您看这西侧的山壁,笔直锋利似剑一般, 云沧江便靠山壁而下,今日到明日,咱们拢共要过十二道江湾, 不但水流湍急,暗礁亦多, 天气晴好便罢, 若遇风雨, 最老道的船工也要提心吊胆……”
付彪语重心长说完, 又看了一眼前方天穹,秦缨蹙眉道:“若真是危险,不如在前面寻一处码头靠岸?”
付彪摇头, “这前头没有大码头了,只有到了江明才能靠岸。”
见秦缨秀眉紧拧,付彪宽慰道:“您放心, 雷雨天气在下也走过多回, 不易出大岔子,但届时风紧浪急, 船上客人极不好受。”
秦缨放下心来,“这倒不怕。”
待陪着李芳蕤用完早膳, 二人一道到了谢星阑房中, 刚一进门,谢星阑便递上来一张地图, “你看看,南下几州府舆图,当日案发之后,楚州刺史钱维已封锁了整个慈山县和楚州以东的各处要道,但中间尚有大半日功夫,不知凶手如今是否还在慈山县内。”
秦缨拿起地图细看,李芳蕤也从一旁凑了过来,“慈山县在楚州以东,正在云沧江畔,凶手行凶之后总不至于再从水路逃走吧?也不一定立刻就有合适的船,若走陆路,慈山县的官道只有南北两个方向,南边往楚州城再去渝州,北面可去往洛州,而若从其他小道离开,则多往连州方向走——”
秦缨轻讶,“你怎知道得这般详细?”
李芳蕤扬唇,“我随父亲在军中时,最喜看他们细细绘制的各处舆图,看两遍便能记个大概,后来出门游历之时,虽未去过慈山县,但当时去过楚州城,距离慈山只有大半日路程,待离开,我们并未沿官道折返,而是从慈山西的小道抄近路上官道往渝州去,那条小道沿着山梁,是直往连州去的,路上还有岔道可通往信阳。”
宣平郡王府的封地在筠州,位于连州西南,李芳蕤又因四处跑过,对周围几州府可算了如指掌,秦缨顿觉李芳蕤跟来并非无用,她看向谢星阑,果真谢星阑也眉眼微松。
谢星阑这时道:“可算得上四通八达了,当初第一桩案子便生在连州,他们若是跑,说不定会再回连州。”微微一顿,他又问:“信阳这些年吏治如何?”
李芳蕤颔首:“极好,自从叛军被平,朝廷派来信阳的官吏皆是能臣,再加上我父亲领兵戍卫,信阳反倒比岭南渝州、越州几府还太平些。”
李芳蕤说完,对上秦缨探究的眸子,怕她不懂便接着道:“你应该知道信阳是何地吧?那里是当初信阳王的封地,可没想到十八年前因陛下削藩,令他们起了谋逆之心,当时还撺掇了几州府节度使,很快集齐二十万兵马北上,逼得陛下退走丰州。”
秦缨自然知道信阳王反叛,“当时我年幼,京城又离得远,倒是不知后来信阳这边如何整顿了。”
“叛军用了两年多才彻底清缴,那时候信阳百姓过得极苦,连我们筠州都被牵累,若非父亲掌兵,那些残余的叛军多半要入城杀烧抢掠,后来朝廷令郑将军几个南下,将余孽清理殆尽,又查出许多当年资助叛军的商贾士人,一番整饬下来,信阳元气大伤,花了十年才恢复了从前的繁荣,后来的信阳城内,皆是谈李长垣父子色变。”
李芳蕤一口气说完,又道:“我当时年幼,也什么都不知,这些都是我哥哥、母亲告诉我的,后来这些年但凡到信阳为官的,总是分外小心,生怕犯了陛下忌讳,连城内衙门的差役都比别处更多些,如此狠狠治了几年,别说反军,便是偷鸡摸狗的没了。”
谢星阑道:“吏治越好,关卡越多,他们越不敢去,若还被困在慈山,有了画像,一切便好办的多了。”
案发在慈山,行在途中所言,皆是筹谋推测,没多时,秦缨拿着刑部整理出来的囚犯名录研究起来,毕竟时至今日,她们仍无法确定凶手作案的动机。
谢星阑继续画像,李芳蕤业对着舆图写写画画起来,秦缨瞟见她在舆图上标记出几处小道的路径,便道:“你善地形,若是能从军,倒适合做绘舆图的参军——”
李芳蕤轻哼,“参军算什么?我怎么也该是将军!”
秦缨笑而不语,这时李芳蕤手边的砚台忽然被晃的动了动,她转身看向门外,蹙眉道:“风越来越大了。”
秦缨放下卷宗,待走到门口一看,果然看到一楼付彪正领着人收走甲板上的杂物,又将船帆降了一半,再看前方中天时,便见乌云变作了黑云,团积压顶,正酝酿一场大雨。
江风烈烈,令秦缨裙袂飘飞,船身也愈发晃荡,李芳蕤站在她身后,一手捂着胸口面露难色,“不成,又想吐了,我吃点儿药回屋子里待着,这日不好过。”
秦缨连忙将李芳蕤送回房中,又嘱咐沁霜照顾,待出门时,便见谢星阑也站在回廊上看那黑云密布之地,秦缨站去他身边,“船老板说他们尚能应付。”
谢星阑点头,“今日早些用膳,晚间莫要出屋。”
天气如此不佳,付彪也不敢大意,酉时不到便命人送晚膳去几人房中,膳后秦缨去看李芳蕤,果然见她又吐过一回,只用了点点心作罢,窗外风声呼号,拍打着窗棂吱嘎作响,沁霜也被摇的发晕,忧心道:“船晃得厉害,县主的药收效甚微,到了晚上只怕更难熬。”
秦缨一边检查屋子一边叮嘱:“晚上莫要离开屋子,若有事,便让贺歧来喊,你们也莫要出去,晚上风大,还要当心屋内火烛,晚些再吃一丸药,只要熬过今夜便好。”
沁霜应下,待夜幕初临时,秦缨方才回自己屋子,白鸳提着一盏油灯,也有些心惊胆战,住在隔壁的沈珞和冯聃亦不敢大意,酉时过半,天色全黑了下来。
逼仄的仓房中一灯如豆,随着船行,门外风声越来越骇人,不多时,白鸳蹙眉道:“县主你听,好像下雨了——”
秦缨听到了,雨势从远到近,从弱到急,半炷香的功夫不到,噼里啪啦打在后窗之上,船身随着浪涛起伏,屋内桌椅虽已固定,桌案茶几上杂物也收了大半,可奈何风大浪高,船身随浪抛起,又斜斜坠下,直令船身似要倾翻一般,白鸳紧挨秦缨坐着,某一刻,船身忽地一震,直令堆放在角落里的一套文房四宝咣当落地。
白鸳面色一白,“这是怎么了?”
看着满地狼藉,她想起身收拾,秦缨一把将她拉了住,“先别管。”
响动不小,却很快被风雨掩盖,白鸳没经过这般阵仗,怕得厉害,又强撑道:“县主别怕,这些船工都是老手,会没事的——”
秦缨耳边风声轰鸣,又听见巨浪拍打在船舷上的声音,她拍拍白鸳手背安抚她,却又听见一楼有人在呼喊什么,很快,隔壁的房门似也开了,秦缨将白鸳按在榻边坐下,忙起身往门口走去。
踉跄着走到门口,果真听见外头有人声,秦缨一把打开房门,迎面而来的冷风冷雨逼得她呼吸微窒,廊道上却已空无一人。
她抬步而出,只听见一楼人声嘈杂,往下一看,便见一楼甲板上站了不少人,嘈杂之中,秦缨依稀听见了“沉船”二字。
她心头一跳,回头对白鸳交代:“你别出来,我去去便回。”
白鸳来不及多言,秦缨关上门,扶着船舱往楼下行去,夜色如墨,漆黑的天穹似破了个窟窿,天河水不要命的往下倒,借着几盏摇晃的风灯走下楼梯,待到了一楼,摇晃反倒减轻了几分,甲板上有翊卫看到秦缨出现,连忙朝谢星阑禀告。
谢星阑转身,见秦缨冒雨下楼,忙迎上来,“你怎下来了?”
风急雨大,秦缨肩头很快被打湿,她却只看向甲板,“出了何事?”
谢星阑拧眉道:“船底触礁了。”
秦缨恍然大悟,难怪船身会有剧震,竟是触礁了,想到付彪白日里说过的沉船事故,她心跳得极快,“可损了船身?”
谢星阑往甲板看了一眼,“一处船舱之中有少量渗水,但具体船体损毁多少,在船内看不清楚,船老板已令船工跳去江中查看。”
秦缨目光四扫,只见船帆已被完全放下,船速减缓,只顺着江流缓移,但也因此,船身尽随浪涛摇荡,而四周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两岸青山似巨兽匍匐,风雨浪涛,皆是要吃人的怒吼。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到了这一刻,便是秦缨心底都生了恐惧,雨水在秦缨脚底汇集成溪流,忽然船身一晃,直令她生出个趔趄。
谢星阑一把扶住她左臂,“当心——”
秦缨一颗心沉若千钧,面色亦不好看,随风而来的冷雨扑在她面上肩上,打湿的鬓发贴在她冷白的颊侧,谢星阑指节微紧,未立刻收手,“人刚下去片刻,我送你回房,若真是损毁的厉害,我们还有时间补救。”
秦缨摇头,“让我等着,回去什么都不知道才最心焦。”
她深吸口气镇定下来,谢星阑放下手,转身站在了她身侧,他人高马大,顿时将斜风急雨挡了大半,秦缨转身看他,急跳的心微微一安,又见他眉眼寒峻,目光晦暗,是在看甲板上忙碌的众人,却又像是透过这些人,看到了更久远的一幕,而他的视线至多落在甲板尽头,绝不往那浪涛咆哮的江水中多去一寸。
秦缨收回视线,心腔子揪成一团。
甲板上,翊卫和五六个船工,正紧紧拽着两条粗麻绳,其他人则打着琉璃灯往江水中照,付彪忧心忡忡地往下看,看船上水性最好的船工潜入水底查看船身,足足等了一刻钟之久,众人手中麻绳剧烈拉扯起来,付彪见状,赶忙吩咐,“快!往上拉!”
秦缨和谢星阑见状,也纷纷上前,不多时,众人将一个褪了上衣的精壮船工拉上了船,船工已是力竭,喘了几口才道:“没事,只有第三仓撞出了一条裂缝,从船舱内排水修补便好,其他地方都是好好的。”
船工们欢呼起来,付彪亦大大的松了口气,见谢星阑和秦缨还等着,忙道:“没大事没大事,公子小姐,我们进仓房说话,都打湿了。”
秦缨和谢星阑往一楼用膳的船舱走去,付彪则吩咐船工们修补船舱,没多时进来同他们解释,“二位放心,在下这船共有八个底仓,每个底仓都做了分隔,便是其中一个底仓进水了,其他底仓也是完好不透水的,如此还可保证航行,如今只有一仓裂了缝,这不算什么,我已吩咐他们排水再行修补,只要不再撞第二次,最近十天半月都无碍!”
秦缨高悬的心至此刻才真正落了地,“太好了,辛苦刚才那位师傅了。”
付彪笑开,“他便是跟了在下十来年的人,水性一等一的好,我们船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四五个,所以白日在下才说无大碍,只是客人们不好受。”
秦缨放了心,可身旁谢星阑忽然问道:“这样大的客船,底仓漏水几处才会沉?”
付彪笑意一散,思忖道:“至少得有个四处,且还要看货物多少和损毁的程度,若只是慢慢透水,那便不断排水便是,而即便四处底仓灌满了水,那也只需要将船上的货物扔掉,也能勉强行船靠岸保住人命,走水路的客船若真遇险,都会如此行事。”
秦缨只以为谢星阑是担心行船在这十二滩上再度触礁,可等她目光落在谢星阑面上时,心底却“咯噔”一下,只见谢星阑眉头紧拧,面上尽是惊疑难定。
第116章 船难
风急雨骤, 但所幸船身无事,秦缨和谢星阑又在一楼等了片刻,待船工来禀已将船舱修补好, 二人方才往楼上走。
船身晃荡,地板湿滑, 秦缨走得小心翼翼,谢星阑则紧跟在秦缨身后,待上了二楼廊道, 谢星阑走在栏杆一侧,遮风挡雨, 又像怕秦缨一个不稳栽倒下去。
见秦缨大半裙裳淋湿, 谢星阑道:“回去更衣歇下, 今夜别出来了。”
秦缨走到自己门口站定, 抬眸时,便见谢星阑眉眼一片寒峻,却又端得四平八稳, 没有一点儿多说些什么的打算,秦缨迟疑一瞬,却到底未开口, 点点头, 推门而入,迎上白鸳关切惊骇的视线后, 进门、关门,将谢星阑的目光隔绝在外。
白鸳见秦缨绣鞋全湿, 裙裳也湿漉漉的, 顿时心疼极了,一边翻箱笼一边哽声道:“如今入秋了, 夜里和初冬一样冷,您还淋了雨,也不知会不会生病,您应该让奴婢去的,真是太受罪了,您长这么大哪吃过这种苦……”
秦缨站在门口,绣鞋在地上洇出一滩水渍,在白鸳的念叨之中,她听见隔壁的门也开了又关,她眉头微蹙,这才对白鸳解释适才的乱子。
一听触礁,白鸳怕得倒吸凉气,待听见只是破了一处船舱,这才将心放回肚子里,但帮秦缨更衣时,还是担忧道:“船老板说的船舱分隔真的那般有用吗,他白日里说起过那么多沉船事故,那些船是损毁太过严重导致的?”
秦缨若有所思,“应该是,或者浪急风烈,船翻了。”
换了衣服,白鸳又找来巾帕为秦缨擦头发,秦缨神思不属接过,有一下没一下的自己擦,见她如此,白鸳生怕她淋一场雨冻病了,听见窗外风雨呼啸,她又提心吊胆道:“船老板说这一段有十二险滩,如今撞坏了一处还可补救,若多撞坏几处呢?”
秦缨顿了顿才解释,“船帆都放下了,今夜船行得慢,他们会尽量规避,这船有八处底仓,适才付老板说,至少得四处以上漏水又不舍得弃货,才会沉船。”
白鸳苦着脸直叹气,“真没想到这才两天便遇上这等天气,侯爷走之前交代奴婢照顾好您,若这一趟出了事,奴婢真是万死难赎其罪,走水路是没那么累,但若出事,那也是无路可逃,侯爷膝下只有您一个……”
说至此,白鸳猛地打住,又拍了拍自己嘴,“呸呸呸,奴婢真是乌鸦嘴,不会出事,一定不会出事,还有谢大人和李姑娘呢,我们都不会有事!如今只是撞坏了一处,还修补好了,就算真的又撞上,那也还有数次机会,咱们船上人不多,也没那么多货物,怎么想都不至于沉船!”
白鸳没经过险境,靠着念叨排解惊怕,秦缨并不怪她,反是因她所言,面上沉思之色更甚,白鸳看出不对劲,“县主在想什么?”
“在……”
秦缨开口,却又忽然止住话头,她自是在想谢星阑那句话。
谢星阑问的看似是眼下困境,可当年他的父母仆从便是死在云沧江上,而在原文之中,这件深埋在谢星阑心底的旧事只通过谢星阑寥寥梦境道出,那梦境寂静无声,谢星阑眼睁睁看着所有人沉入漆黑的江滩深处,而无论是谢家人还是船上水手,都安详静谧睡着了一般,但越是如此,那一张张水光中惨白的脸越发显得可怖。
谢正瑜夫妻举家回江州族地,同行者几十人,乘坐的自然不是经不起风浪的小舟,到底是遇见了怎样的狂风恶浪,才令八岁的谢星阑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付彪说过,走远途水路的船上都不缺水性极好的老手,今夜如此狂风暴雨,那船工师傅靠着两条麻绳摸黑潜入江中查看船体,而像他这样的师傅,这船上还有四五个,若是发生船难,秦缨相信他们至少能保住自己性命。
见她久不答话,白鸳的心又悬了起来,“县主,到底怎么了?”
秦缨回过神来,“没什么,想到了一桩陈年旧事,似乎有些谜团难解。”
她看向门口,神情凝重,白鸳宽慰她,“县主这样聪明,有什么谜团能难倒您呢?连卢国公府的旧案都能查清,更别说别的事了,只要您想解,就没有解不开的!”
秦缨听见这话,波光明灭的眼底闪过几分犹豫,但她仍是未动,只将视线透过门扇,落在了风雨飘摇的雨夜之中。
……
谢星阑看着秦缨进门,门扇关上后,听见门内传来了白鸳的说话声,他微微放了心,人却一时未动,谢坚跟在他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站了几息,谢星阑才回了自己屋内,谢坚跟进来伺候更衣,迟疑数次,才开口道:“公子是不是想起了先夫人老爷之事?”
谢星阑默然解下袍衫,谢坚瘪着嘴小声道:“当年的事是意外,您那时候只有八岁,一切都与您无关,您能活下来便是天大的幸事了。”
谢星阑换上干衣,眉尖微蹙,似不耐听这些,谢坚见状愈发道:“出发之前小人便觉不妥的,如今在江上行了两日,您虽未说什么,可小人最知道您,这些年您从不走水路的,此番为了县主才有此决定,县主她也……”
谢星阑眼风看过来,直令谢坚难说下去,他心有余悸地吞咽一下,告饶道:“好好好,小人不说县主如何,小人只是想到了当年回族地之后,族中那些人的嘴脸,分明是意外,他们为了争老爷和夫人的族产,却非要将罪过怪在您一个孩童身上,这些年您不当回事,小人却没忘当年那些人如何待您……”
谢星阑知道谢坚为他不平,但他目光落在沾着水渍的后窗处,像是在听,又像是未听,若非提起秦缨,他或许懒得搭理谢坚。
谢坚声音越来越小,说至最后,只剩无声的哀叹,他静静站在门口,喉头好似塞了一块硬铁,而谢星阑维持着同一个姿势,像在计算什么,又像陷入了某种回忆难以自拔。
屋内油灯摇摇晃晃,谢星阑的身影却岿然不动,看得久了,谢坚眼底发酸,平日里再如何油嘴滑舌,此刻却找不出一字宽慰。
门外风雨如注,屋内却落针可闻,就好似这风雨夜的云沧江,江面上波涛怒涌,可在那江底深处,却定是寂静无声的,一股子凉意从四肢百骸涌上谢星阑心头,似乎下一刻便要迎来灭顶的窒息……
“咚咚咚——”
就在谢星阑胸口越来越闷之时,忽然响起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平静,他转身看向门口,谢坚一愣之后也忙去开门,很快,谢坚惊讶道:“县主?”
谢星阑立刻站起了身,他快步朝门口来,行止间胸口注入一团活气,“生了何事?先进来说话。”
廊上冷雨斜打进来,秦缨便往门内走了两步,她目光艰涩地看着谢星阑,却并未立刻开口,谢星阑眼底生出两分担忧,“这是怎么了?”
秦缨眸光几动,最终下定决心一般得呼出口气,“我有些疑惑难解,思来想去,就算有些唐突,但也没有比问当事之人更清楚分明的了——”
谢星阑有些意外,等着她说下去,秦缨便正色道:“你晚间问付老板之言,并非是为了今夜的触礁,而是为了你父母当年的船难。”
秦缨语气并非疑问,见他面上并无不快之后,径直道:“我不知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古怪,你若愿意,可能对我说说当年船难是何情形?”
第117章 关怀
谢坚瞪大眼睛, 又连忙看向谢星阑,生怕秦缨所问令自家公子不快,可下一刻他眉头高抬了起来, 只见谢星阑面上闪过一丝意外,又微展眉尖, 通身沉郁之气半散,不仅未觉唐突,反生出几分动容。
“关门——”
谢星阑看着秦缨, 话却是对谢坚说的,谢坚反应过来, 忙将门合上。
凄风冷雨被挡门外, 谢星阑这才缓声道:“问这个做什么?”
秦缨肃然道:“你前日说早已忘记当年细枝末节, 可我想, 这样大的事故,是不可能轻易释怀的,这两日在船上, 我与芳蕤还时常往船头船尾看看景致,但你从未去过,而今夜你听了船舱分隔的说法之后, 忽然有此一问, 我便知道你是想到了旧事。”
秦缨叹了口气,慎重道:“此事是你的私事, 亦不该触你伤痛,但你适才那问, 似是觉得当年的船难有些古怪, 当年死难者众多,若真有古怪, 便该尽责追究。”
顿了顿,秦缨又道:“你我相交数月,于情于理,我都该来问你,若有帮得上忙之处,我自无二话。”
秦缨说完,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眸,谨慎地看着谢星阑,谢星阑瞳底微幽,很快转身示意不远处的长榻,“坐下说。”
窗外风雨呼啸,船身亦晃荡不止,秦缨上前落座,谢星阑也坐到了榻几之隔的另一侧,见秦缨仍是怕惹他触及伤心事的拘谨模样,谢星阑便道:“我父母之事,多年来我极少对人提起,如今你愿问,我亦愿说与你听,我知你好意。”
此言令秦缨心弦大松,她呼出口气,满眸真挚,谢星阑见她忧切都写在脸上,便觉胸口窒闷烟消云散,再沉痛的旧事,也易于启口起来。
他眉眼微敛,语声沉沉道:“当年的情形,我的确记忆模糊,事故发生后,我虽被救上来,却昏睡了四五日才醒,我醒来时,父亲与母亲的遗体已被找到,那时我才知整船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被找到的也只有二十三人,还有十二人没于江水,连尸首也未寻见。”
谢星阑一字沉过一字,和着昏暗的油灯与凄凄风雨,直听得秦缨心口发堵,她目光脉脉望着谢星阑,并未打断他。
“事发时也是个雨夜,船已行入江州境内,距离我们下船的白溪渡只有一日路程,而出事之处虽有暗礁,水流却并不湍急,沉船后是路过的货船救了我,因捞到了江州谢氏的印信,船主人派人去江州报信,等我清醒时,已是族叔父带我回谢氏的路上。”
谢星阑语声沉晦无波,至此时,却忽然添了三分肃杀,“他收到信的第二日便到了,自然也由他主持善后,先送父亲母亲的遗体回江州,又派人打捞其他船工和谢家仆从,打捞三日,仍失踪之人不得已放弃。”
秦缨听得专注,谢星阑此时看她一眼,“那时是贞元七年冬月初八,京城早已落雪,天气比现在冷得多,而大周深秋至冬日皆少雨,江水不比如今汹涌。”
秦缨蹙眉,“那时你们乘坐的是什么样的客船?”
“与此船无甚区别,上下两层客舱,另有装货的底仓,那一行搬了不少箱笼家具器物,因此父亲包了整船,从南沧渡至白溪渡口,不赶时日,要走十天上下。”
谢星阑眉头又皱起,“这些年我从未走过水路,当年再度入京亦是走陆路,因此并不知客船也有诸多讲究,今夜听了付老板所言,只觉有些奇怪,若触礁沉船,少说要有一半底仓进水,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无法补救,但那一夜,一切都来得太快了,我记得……还未听到多少嘈杂,船身便没入了水中——”
秦缨忍不住道:“那夜船触礁了?事故前后可有何异样?”
谢星阑敛眸摇头,“我记不清,那一夜我睡得很早,睡前虽是雨夜,但船上并无异样,父亲与母亲也尚在言谈,之后在睡梦中醒来,便是船身倾倒被惊醒——”
谢星阑话头一顿,眉头拧成“川”字,眼底惊疑困惑交加,却是再也说不下去,秦缨心弦微紧,“只记得这些?”
谢星阑落在身侧的手微攥,“后来恍惚落水,江水冰冷刺骨,我困于船舱之中,纵然通水性,但当时年幼,惊慌失措之下,仍呛水窒息……”
谢星阑眼皮轻跳一下,呼吸亦是发沉,可再想,却也只能记起临睡前那一幕,已过了十三年,记忆之中的亲生父母都已形容模糊,更遑论其他仆从的模样。
“族叔到江边时,救我的货船船主曾说我与一块船板漂在一处,这才得以活命,而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其他人都困于一楼舱室与底仓之中,从事发地下游寻到的亦只有五人,那些未被寻见之人,多半是顺流而下漂的太远。”
秦缨这时又问:“当时未曾检查客船吗?”
谢星阑道:“客船沉江,检查之时,已被江水冲到了下游五里之处,族叔派人查时,船体破损太过,便推算是触礁沉船,那段江滩也的确多有暗礁。”
秦缨拧眉,“船是沉江后被冲去下游,期间船体从礁石上撞过去,自然会增添许多损毁,实难断定沉船时到底是何处破损,雨夜、暗礁,沉船之后无人得救……这颇为古怪,你在二楼睡着,若发现触礁意外,你父亲母亲必定要上来救你,可他们却在一楼舱室被发现,难道变故来的突然——”
秦缨喃喃有声,忽然又问:“失踪的那十二人,都是哪些人?可有船老板?”
谢星阑摇头,“船老板的遗体在底仓被发现,失踪的那十二人,有七人是谢氏仆从,有五人是船工。”
秦缨道:“你们包船回江州,若是船工行船不当,事发之后有不敢担责之可能,危急之时放弃船客性命自己逃生也是有的,但船老板却又在船底仓,若要逃生,绝不可能去船底仓……”
秦缨忽而抬眸,“谢大人和夫人可通水性?其他谢氏仆从呢?”
谢星阑蹙眉,“我父亲和男仆们皆在江州长大,通水性,母亲和女婢们则都不通。”
秦缨唇角紧抿,“若夜半众人熟睡,船舱悄无声息的进水沉没,还可解释众人无逃生机会,但若大家在安睡,你父亲母亲又怎会在一楼?若他们在一楼尚有意识,又怎会被困与舱室之中?别的难已佐证,但此处不符合常理。”
谢星阑颔首,“除了父亲母亲,还有他们身边的几个管家亲随,也都该歇在二楼,但被发现之时,却也在一楼舱室之中。”
秦缨眉头紧紧地拧了起来,“或许是有何事由?但即便如此,也十分奇怪,若他们在一楼商议何事,那便更能发现出了意外,亦有绝对的时间逃生,除非——”
秦缨看向谢星阑,“除非他们没有逃生之力。”
谢星阑面容严峻起来,门口的谢坚亦是忍不住上前,“县主是何意?莫非是觉得当年并非意外?”
秦缨面露迟疑,只去看谢星阑,谢星阑与她对视一眼,寒声道:“当年出事在乌山湾,按照我们的船速,三日之后便可到达。”
秦缨略作沉吟,“并无实证,但也的确古怪。”
话音刚落,谢星阑眼底又闪过一丝惊疑,“说起古怪,我想起出事前日的一处异样。”
秦缨目光一定,谢星阑道:“当年行船数日都无差池,但在出事前一日清晨,我记得我父亲似丢了一样重要物件,应该是一本书,他藏书颇多,离京之时都带在身边,几个箱笼就放在一楼的货物舱室之中,而那日清晨,他去翻找旧物之时,忽然说箱笼被人翻看过,后来打开了数个箱笼,结果并未找到。”
秦缨不由坐直了身子,“东西还在船上?”
谢星阑点头,“我们中途也只在江明靠岸补给,并未靠岸别处,便是停靠,也不会更换船工,因此东西多半在船上,不过父亲似乎觉得不必要大张旗鼓搜查,若是叫来船工们搜身或者搜查住处,多少有仗势欺人意味,因此也只是找了船老板查问了一番。”
秦缨凝声道:“那看来不算十分要紧。”
窗外风雨如注,谢星阑默然片刻道:“是我所记太少。”
秦缨放缓声气,“你彼时年幼,受惊之余自然记忆模糊,再加上后来昏睡多日,想不起来也十分寻常,如今一切都只是推断,并不一定就不是意外,何况谢大人在朝为官素有清名,也不会有人故意害他,并且,你如今要一番番回想旧事,也并不好受。”
谢星阑本不愿道前尘,但如今与秦缨细述一番,旧事的沉痛竟也消磨了几分,见秦缨面上拢着愁云,他眉眼微晴道:“你这是在关怀疑似受害者吗?”
秦缨眉眼微弯,“应是关怀朋友。”
谢星阑唇边闪过丝笑意,此时谢坚眼珠儿一转,终于道:“公子有所不知,其实在昨日,县主便私下问过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