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56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58章

第111章 水路(微修)

  “陛下令你南下楚州?”

  秦缨先前还容色凝重, 此刻瞳底却有惊喜浮现,谢星阑笑意更深,“不错, 陛下令龙翊卫查办此案。”

  得了肯定答复,秦缨眉眼一舒, 雀跃道:“我还以为你是得了消息来知会我一声,未想竟是陛下让你南下查办此案,如此便太好了——”

  谢星阑目泽微深, “怎么个好法?”

  秦缨一本正经道:“若是与崔慕之同行,那多别扭?”她兴冲冲说完, 又忙道:“所以我们明日离京?”

  谢星阑颔首, “自是越快越好。”

  秦缨也应好, “还有这大半日可做准备, 也来得及,我父亲还在经室,我先与他交代一声。”

  谢星阑疑道:“侯爷可会答允?”

  秦缨叹口气, “怕要好生央求一番才好。”

  谢星阑沉吟一瞬:“侯爷必定怜你辛苦,亦担心你安危,可要我随你同去拜见?”

  秦缨眨眨眼, “你同我父亲说什么?”

  谢星阑欲言又止一瞬, 认真道:“说我护你安危。”

  她们一同办案数次,此番南下亦是谢星阑领头, 秦缨的安危,自然要系于谢星阑之身, 见谢星阑如此肃然道出此言, 秦缨微微一怔,语气亦柔婉几分, “是我自愿去的,怎能让你去父亲面前立状?你放心,父亲深明大义,我说得通。”

  谢星阑面上仍有迟疑,但秦缨抬眸看了眼中天,道:“好了,你不必担心,只剩半日功夫,你也需得准备万全,不必在此耽误功夫。”

  见秦缨神容笃定,谢星阑这才微微颔首,“既如此,那我先回金吾卫衙门。”

  秦缨应是,目送谢星阑出了院门。

  “县主——”

  秦缨一转头,便见白鸳忧心地望着她,又低声道:“侯爷不会同意的,您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京城,侯爷怎能答应让您南下楚州?”

  秦缨看向后院经室的方向,眉眼间亦浮肃然,她抬步,“同不同意,试了才知。”

  ……

  “不成,爹爹不答应!”

  秦璋自坐榻起身,眉眼间尽是不忿,“真是岂有此理,这满朝文武领着俸禄享着功名,到了这差事上,竟要你一个小姑娘去抓杀人凶徒?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是谁下的命令?是陛下?我这就入宫面圣——”

  秦缨拦住秦璋,“爹爹且慢——”

  秦璋看着秦缨,见她眉眼肃穆,心底不由一沉,这时秦缨又道:“爹爹息怒,陛下并未下旨,也并非强迫,是女儿自己想南下走一遭,此番凶徒心狠手辣,跨数处州府作案,若不抓住,还不知有多少衙差遇害,他们还对朝廷命官动手了。”

  秦璋无奈道:“但此行是要去楚州,离京城千里之遥,爹爹怎能放心?”

  秦缨扶着秦璋落座,又转身倒了一杯清茶,“女儿知道爹爹担忧,但此番有龙翊卫随行,领头之人乃是谢指挥使,女儿手无缚鸡之力,也不会做那冲锋陷阵之人受伤,爹爹放一万个心。”

  秦璋气哼一声,“说得好听,爹爹就你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但凡有一次危险落在你身上,便是要了爹爹的命,别说龙翊卫了,便是御林军陪着你,爹爹也不安心,那谢家小子自己办差便罢,何必非要带上你?”

  原文中,秦缨“意外”而亡后,秦璋一夜白发,没有人比秦缨更明白他爱女心切。

  秦缨又蹲在秦璋膝前,“爹爹的担忧女儿都明白,为了爹爹,女儿也绝不敢拿安危冒险,但爹爹,此案实在重大,去岁第一位死者身死一年,尸首已化作白骨,而他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还有个咿呀学步的三岁幼女,这些亲眷皆活在悲痛恐惧之中,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八个,每一个都含冤莫白,如今慈山县县令刚遇害十日,是抓住凶徒最好的机会,女儿有司案使的虚衔,于情于理也不能在京城享闲。”

  秦璋欲言又止,秦缨又道:“此番查案与前几次并无不同,只是需要去往慈山县罢了,追缉凶徒的事,自有龙翊卫和当地的衙差,怎么也轮不到女儿,女儿向您保证,女儿必定完好无损归来——”

  秦缨语气诚恳,一言一句皆是坚定,秦璋一见便知难做阻拦。

  他从前放任秦缨的骄纵刁蛮,可真到了她公义无畏心有担当之时,他却觉酸楚起来,他拉住秦缨的手,又看着外间天色道:“可是这都九月了,天气渐寒,你自小最怕冷的,这一去少说十月才能归来,那时路上必定落雪,你马车里连碳炉都难添,且去楚州需十多日,路上舟车劳顿,日日粗茶淡饭,还有,你不习惯睡外面的床榻,你少时被太后留在宫里,换了床榻便彻夜难眠,你……”

  秦缨鼻尖发酸,也握住了秦璋的手,“爹爹——”

  秦璋沉叹一口气,“你是真要去?”

  秦缨有些不忍,却还是点了点头,秦璋无奈道:“爹爹若真要留你,你也没法子离京——”

  听此言秦缨心弦一紧,但很快秦璋道:“但爹爹知道,真要拘着你,便要不合你心意了,爹爹从前不严管你,如今亦不强迫你,你要去可以,但你不可食言,等你回来时,一根头发丝也不能少。”

  秦缨高悬的心落地,忍不住将面颊贴在了秦璋手背上,“谢谢爹爹!”

  既要隔日出发,便只有大半日功夫给秦缨收拾行装,秦璋带着秦广亲自盯着白鸳几个打点行囊,又吩咐秦广调派人手陪秦缨南下,秦缨好说歹说,才让秦璋只多增派了一个名叫冯聃的侍卫,秦缨与龙翊卫查案,沈珞和冯聃只负责秦缨安危,他二人武功高强,护卫一人自然不在话下。

  纵然秦缨打定主意轻车简从,但因此去日久,直至黄昏时分才准备停当,秦璋吩咐厨房晚间设宴时,白鸳想起一事来,“县主走得急,可要告知李姑娘和陆姑娘?”

  天色已晚,登门拜访已来不及了,秦缨便道:“此去月余,的确该知会一声,我写两封信,待会儿派人送去她们府上,全当作别了。”

  秦缨在晚膳前将信送出,又派沈珞走了一趟谢将军府,待沈珞回来时,便说谢星阑还在与刑部交接,又道:“小人去时谢坚正打算来咱们侯府,他说谢指挥使已经命人前往南沧渡口准备商船,我们明日卯时过半出发,三个时辰便可至渡口登船,而后快行十一二日便可到慈山县。”

  秦璋在旁听见,松了口气道:“走水路好,走水路舒坦些。”言毕,又哼一声,“幸而不是崔慕之那厮南下,否则爹爹绝不愿让你与他同去。”

  秦缨哭笑不得,亦明白向来走陆路的谢星阑为何选择了水路,她眉眼微柔,与秦璋用了晚膳,又陪他往经室小坐了片刻,秦璋念她明日要晨起赶路,早早将她送回清梧院歇下。

  一夜无梦,第二日秦缨天不亮便起了身,用完早膳,秦璋看着侍从们将几个箱笼搬出了府门,时节已入深秋,凉寒沁人,秦璋理了理秦缨肩上的月白斗篷,沉声道:“爹爹送你出城去。”

  秦璋形容略显憔悴,秦广轻声道:“侯爷彻夜未眠,实在放心不下县主。”

  秦缨自觉惭愧,“爹爹不必送女儿出城,到了城外反添伤怀,女儿走后爹爹好生歇息。”

  秦缨话音刚落,一阵嘈杂的马蹄声忽然在侯府外响起,秦缨和秦璋纷纷意外,自中庭而出,往府门处走去,刚走到门口,便见湛蓝晨曦之下,谢星阑一袭玄色武袍,带着七八扈从,通身干练地停在了侯府外。

  谢星阑下马上前,抱拳道:“侯爷——”

  秦璋打量着谢星阑,只见其神容肃穆,虽是年纪轻轻,却老成持重不显山露水,便握着秦缨的手道:“此番南下路途遥远,还请谢指挥使对缨缨多加照拂,无论差事办得如何,不可令缨缨受半分折损。”

  谢星阑波澜不兴地扫了秦缨一眼,“请侯爷放心,县主乃奉御令为朝廷办差,我必尽心护她周全。”

  见他颇为诚恳,秦璋自是满意,秦缨这时也替秦璋拂了拂袖袍,“爹爹安心,女儿走后,爹爹修道时要顾念身体,待京城落雪之时,女儿便回来了。”

  再多不舍,也终有一别,秦璋深吸口气,打消了送秦缨出城之念,只看着她上了马车,车轮辚辚之时,谢星阑又在马背上道:“侯爷不必太过担忧,我必将云阳县主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秦璋颔首,“拜托谢指挥使了。”

  蹄声轻扬,谢星阑催马跟在渐行渐远的马车旁侧,车窗的帘络掀起,秦缨探出脑袋,不断朝秦璋挥手,秦璋唇角微动,一声“缨缨”刚出口便被晨风吹散。

  只等到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秦广才在旁劝道:“回去歇着吧侯爷,这样熬着太伤身,您若是病了,县主回来老奴可没法子交代。”

  秦璋叹口气,转身进了府门。

  秦缨坐回车榻,心腔子里也沁着几分酸涩,谢星阑目光落去车窗内,沉声道:“京城多在十月中旬落雪,我们早日办完差事早日赶回。”

  秦缨颔首,“能速战速决最好。”

  话落,她扫了一眼谢星阑身边扈从,只看见谢坚,却不见谢咏,谢星阑瞧出她疑问,解释道:“我已让谢咏和冯萧昨夜走陆路出发,好早些至慈山县调查,我们此行走水路最快也要十二三日才能到,等我们到了再查,白耽误工夫。”

  见他安排周全,秦缨心绪微松,又道:“若是你们自己,便都走陆路了吧?”

  队伍迎着朝霞而行,绚烂曦光落在谢星阑面上,他眉眼澈明,此时收回视线道:“此行路遥,跑废马儿都是常事,我们经得住,但你是姑娘,没有未到慈山县,先将你累病了的道理,也就晚上两三日,不碍什么。”

  秦缨看着谢星阑侧颜欲言又止,她担心的并非是水路走得慢,而是记着谢星阑父母在云沧江的船难,虽然已经过了十三年,但亲生父母之死,怎会随年月释怀?

  秦缨叹了口气,“我其实做好了走陆路的打算。”

  谢星阑看回她,“走水路有何不好吗?”

  秦缨与他四目相对一瞬,到底没将隐忧问出口,她呼出口气放下帘络,隔着百蝶穿花的纹样道:“自是好的,多谢谢大人体恤。”

  谢星阑在外无声牵了牵唇,马鞭几落,行至马车前,小半个时辰之后,明德门近在眼前,马车刚驰出门洞,驾车的沈珞便勒了缰,“县主,陆姑娘——”

  “柔嘉?”秦缨掀开帘络往远处一看,果然看到道旁停着一辆青帷马车,陆柔嘉带着紫菀站在一旁,像已等了许久。

  秦缨扬唇,“是来送行的!”

  马车停稳时,陆柔嘉拿着个小包袱迎了上来,秦缨下地道:“如今天凉,来了多久了?”

  陆柔嘉笑,“我怕来晚了你已经走了,也未等太久,昨夜收到你的信已不早了,我也没来得及准备太多,这些药膏药材是临时备下的,你带着许能用得上。”

  包袱虽小,却沉甸甸的,秦缨接过,满心意足,陆柔嘉又道:“南明山在楚州,我早年去过那里,当时为了采药,在那一带的山岭中待了大半年,如今夏日刚过,其间毒虫瘴气更甚,你去了切要保重自己。”

  不等秦缨道谢,她又忧心地看向谢星阑,“谢大人,县主的安危便交给您了。”

  谢星阑不曾下马,此时颔首,“自然。”

  见陆柔嘉眉间多有忧愁,秦缨笑着将她揽入怀中,“好啦,没有那般凶险,至多月余便可归来,我人虽走了,拜托你的差事可不能忘,等我回来,我要陆小神医的药理集录——”

  陆柔嘉靠在秦缨怀中,人呆了呆,待回神,秦缨已将她放开,“你也保重,若见到岳仵作,且告诉他一声我去了何处,这月余若有何差事,便只能靠他自己了。”

  陆柔嘉眼眶微润,“好,我知道。”

  秦缨不打算耽误工夫,便道:“急着赶去南沧渡,便不多言了,我们就此作别,你乖乖回去莫要挂念。”

  陆柔嘉看着秦缨重回马车,很快车马催动,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南下的官道,待扬起的烟尘散去,陆柔嘉才上马车回城,但马车还未走到城门之下,紫菀忽然“咦”了一声,“小姐,那可是长清侯府的车架?”

  陆柔嘉朝外看,果然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而那驾车之人,不正是崔慕之身边的小厮崔阳?她眼珠儿动了动,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是,或许是来送县主和谢大人的,只不过可惜,他来晚了,不用管他,咱们回医馆。”

  白鸳正有些不舍地回望帝都,忽然远远地看到一辆马车从门洞驶出,又有些怅然地停了住,她踌躇片刻,猜测道:“县主,奴婢刚看到又有马车出来了,好像是来送人的,不会是李姑娘的车架吧?”

  秦缨也趴去窗口回看,但马车早驶出二三里,哪还能看得清,便可惜道:“没见着的确遗憾,不过没事,我们很快便回来了。”

  朝霞散尽,一轮秋阳破云初升,金灿灿的朝晖中,巍峨的帝都剪影越来越模糊,白鸳坐回来,忧心道:“奴婢还是头次离京,此番异地办差,不知能否顺利。”

  秦缨目光滑过萧瑟秋景,往不远处的谢星阑背影看去,她拍拍白鸳手背,“你放心,便有波折,咱们也只会有惊无险。”

第112章 公子

  云沧江自大周西北的朱雀山发源, 流经宾州、肃州,又从京城以东南下洛州,距京城最近的南沧渡口坐落在万年县东南, 从明德门出发,车马快行三四个时辰才可到达。

  这日秋光晴好, 行至午初,谢星阑在一处山村茶舍喊停了队伍。

  至此刻,秦缨方知走水路实在明智, 她们乘马车拖慢了行程,一路上的补给食宿亦难周全, 且只是乘车疾行了两个多时辰, 她和白鸳便快被颠散架了, 若如此赶半月路, 实难想象何等疲惫。

  待入茶肆落座,谢星阑随意要了茶点后道:“茶舍简陋,暂做歇息, 再走一个时辰便可到南沧渡,上了船便安生许多。”

  白鸳有些嫌弃地打量了茶肆一周,见茶碗茶壶送上, 便要为秦缨清洗茶盏, 秦缨笑着制止她,“都是干净的, 到了外面不比府里,咱们也粗豪些。”

  白鸳呐呐点头, “是, 县主。”

  谢星阑亲手给秦缨倒茶,“出门在外, 换个称呼。”

  白鸳眨眨眼,“是,小姐。”

  秦缨也觉如此最为稳妥,谢星阑这时从袖中拿出一细白瓷药瓶放在秦缨跟前,“你未走过水路,此番许要晕船,这是备好的丸药,你与白鸳服下,到了渡口登船少遭些罪。”

  秦缨有些意外,拿过瓷瓶打开,里头果真数十粒丸药,她倒出两粒分给白鸳,待服下之后才道:“昨日才定下章程,何时备得药?”

  谢坚与沈珞几个坐在隔壁桌案上,闻言立刻道:“县……小姐您有所不知,昨日公子离开侯府便吩咐人去渡口定船,又令人去备药,是早便替您想好的,本来小人也以为要走陆路,不想——”

  谢星阑眼风扫过去,谢坚话头一顿,忙捧着茶碗饮茶,见秦缨将瓷瓶收在自己袖中,谢星阑便道:“我常在外行走,自然知道途中有何波折。”

  秦缨正要开口道谢,茶肆的老板娘端着点心面饼走了过来,“小店食物粗陋,尚可果腹,还请公子和夫人莫要嫌弃……”

  这等乡野茶肆,本就是客旅歇脚之地,吃食自难精细,老板娘见秦缨与谢星阑衣饰华贵,这才多言一句,但此言刚落,在场众人神色皆是微变。

  白鸳眉头一竖道:“您看差了,这是我们小姐,并非夫人!”

  刚放下碗碟的老板娘一愣,忙道:“小人眼拙了,请小姐恕罪——”

  秦缨面不改色,此刻摆手作罢,待老板娘走远,白鸳无奈道:“这妇人也太不会看眼色,怎能生出如此误会?”

  谢星阑面上无波无澜,秦缨看了眼他,也不以为意道:“谢大人他们未着公服,这世道亦少有年轻女子与男子同行,自然容易误会,她们不认得咱们,没关系的。”

  白鸳噘噘嘴,“便不能以为是兄妹?”

  谢星阑将桌案上的碗碟往秦缨跟前推了推,“先用饭。”言毕又看了眼白鸳,“此番离京暂掩藏身份,以免行事不便,旁人皆过客,爱怎样想随他们去吧。”

  谢星阑言辞沉肃,极能说服人心,白鸳一听反觉得是自己大惊小怪了,她抿了抿唇,只好轻声应下。

  用完午膳,秦缨不多歇息又上了马车,一行人沿着官道直奔东南,一个时辰之后,可供两辆马车行走的黄土道上忽然车马人流密集起来。

  谢坚轻喝道:“公子!快到了!小人先去找咱们的人接头!”

  谢坚催马,不多时便没入了人群之中消失不见,秦缨半掀了帘络朝外看去,只见通往渡口的方向汇集了不少运货的牛车,而络绎不绝的人潮中,有不少带着家小的,衣饰富贵的商绅和裙钗精美戴着帷帽的贵妇人,更多的是面庞被晒得黝黑,一身粗布短打正辛勤搬运的码头工人……

  马车速度减慢,迎面而来的风沁凉腥潮,秦缨越过人群,往远处高耸的桅杆看去,停靠在渡口码头的楼船不少,在楼船之后,是浩荡静谧的云沧江水滔滔南下。

  谢坚回来得很快,“公子,我们要的船定好了,此船直达楚州慈山县,中间除了补给,不做任何靠岸停留,只凭此便要少耽搁两日功夫!”

  谢星阑和秦缨闻言眉眼微松,皆是满意,待跟着谢坚到了码头边上,果然看到几个着便装的翊卫等候在岸边,几人身后停着一艘两层楼船,数个船工正准备起帆。

  见到谢星阑,其中一人上前禀告道:“大人,小人们来的时候这艘船上只有一位南下的公子,也是往楚州去的,他不愿客船多做停留,老板正犯难之时,小人将剩下的仓房尽数包下,船老板自是乐意,都安排妥当了。”

  谢星阑吩咐人搬秦缨马车上的箱笼,不多时,将车马交给翊卫,自己一行自浮桥登船,船老板是个三十来岁名叫付彪的中年男子,心知谢星阑和秦缨的身份非富即贵,毕恭毕敬地前来行礼,又亲自将二人引向二楼仓房。

  这楼船共有两层,二楼仓房宽敞,一楼与船底则逼仄狭窄的多,若所有船舱挤满,可乘近百人,如今加上船工和那已经登船的客人及其随从,也不过三十来人,自十分宽余。

  付彪站在二楼道:“二楼的仓房皆是宽敞,如今有五间空着,最尽头的那两间已被先头那位公子包下了,不过你们放心,那位公子也是个斯文人,这半日了都未有何吵闹之声。”

  付彪说着打开一处仓房,只见房内整洁雅致,清爽宜人,谢星阑进仓房看了两眼,又命人去船上各处查探,待查探之人返回后,才指着中间两间仓房道:“我与秦缨住在这两间,其余人各自住下,尽快启程。”

  谢坚心知谢星阑不愿秦缨的屋子与外人挨着,很快安排自己人住入另外三间仓房,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楼船扬帆而动,缓缓驶离了码头,待行至江心,船速变快,船身也摇晃起来,秦缨和白鸳有些不适,但因提前服了丸药,尚可忍耐。

  此时日头西斜,天色昏黄,稍作安顿后,秦缨走出了仓房,如今深秋时节,两岸山峦层林青黄相间,远看如画一般,秦缨看了片刻风景,一转头看向了隔壁的仓房,只见其房门半掩着,却不见谢星阑之声,她眉头微皱,正想上前探看谢星阑是否在房中,却听见走廊尽头传来两声轻呼。

  江风呼啸,流水汤汤,秦缨未听得真切,便狐疑地转身看过去,这时,又一道声音响了起来,身后靠着仓门的白鸳道:“小姐,似是女子之声?”

  秦缨颔首,“还是尽头那间屋子传出的声响。”

  白鸳不由撇嘴,“肯定是那公子带着的婢女。”

  秦缨应是,可忽然,她迟疑道:“不过刚才那一声,怎么听着有些熟悉?”

  白鸳一惊,“这怎么会?”

  话音落下,隔壁仓房门被打开,谢星阑从中走了出来,他随着秦缨目光看过去,轻声道:“适才谢坚已经找船工探问过,此人上船之时,身边跟着的随从是两个小厮,且是京城人士,又何来的女子之声?”

  秦缨立刻道:“我未听错。”

  一旁白鸳也连忙点头,谢星阑蹙眉,抬步往廊道尽头的仓房行去,还未走到跟前,便听见房内传出隐约的呻吟之声,他眉头越是骤紧,走近敲门道:“打扰了,有一事相询,还请公子出来一见。”

  话音落下,先前还窸窣有声的仓房忽然安静下来,谢星阑觉得不妥,再度敲门,这动静引得其他翊卫纷纷出来围看,谢坚更道:“什么船客,难道还不能见人吗?”

  谢星阑未语,见屋内仍无人回应,谢坚干脆道:“难不成是做贼心虚?能乘这样的客船,还能一次定下两间仓房的,必定是富贵人家的公子,怎如此畏缩?”

  众人面色严峻,都未想到遇见此等古怪,就在这时,仓房内又传出几道微弱声响,谢坚眉头一竖,“这是真不敢出来见人!”

  话音落定,他要继续上前叫门,可这时秦缨面色微变道:“等等,我来——”

  她阻止谢坚,自己走到了门口,又轻敲门板,“船已经走出数十里了,何故还躲着不出来?”

  她语气熟稔,听得众人一愕,屋内也安静得落针可闻,然而才静了不到两息,屋内又生响动,大家都听得仔细,因此那呕吐与抽泣的声音格外分明。

  秦缨眉头大皱,赶忙喝道:“快开门,芳蕤,我知道是你——”

第113章 好眠

  “缨缨, 救命,我、我太难受了——”

  房门打开,北面靠墙的矮榻上, 李芳蕤发冠高竖,着男子锦袍, 她惨白着一张脸,眼眶泛红,有气无力地低诉, 榻前放着一只装着呕吐秽物的木盆,她话音刚落, 又对着木盆一阵干呕。

  秦缨快步上前, “你这是晕船了!”

  一旁的沁霜也做小厮打扮, 还有一人看着面熟, 乃是郡王府上侍卫贺岐,见秦缨和谢星阑,沁霜哭着道:“小姐刚上船便觉不适, 本想着船走起来就好了,可没想到摇的这样厉害,小姐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我这里有药!”秦缨将谢星阑给的药瓶拿出来, 倒出粒药丸喂给李芳蕤, 沁霜又捧来茶盏,李芳蕤强撑着将药服下, 这才气若游丝地歪在榻上。

  木盆被收走,秦缨见李芳蕤这般模样, 无奈道:“你怎在此?我昨夜送信给你告别, 你怎还先一步到了南沧渡?”

  李芳蕤哑着嗓子道:“收到你的信,我本想去你府上, 可一看你要走一个多月,便动了跟你来的心思,可我知道,若我强求跟来,你必定不允,便提前动身了。”

  李芳蕤说着喘了口气,又看着门外江景道:“我在筠州长大,楚州也去过几回,此前虽未走水路,可想着坐船也没什么的。”

  沁霜哽咽道:“郡王妃也晕船,因此自小姐出生,郡王府北上南下都未走过水路,没成想小姐比郡王妃晕的还厉害,刚才听到县主来了,小姐怕您发现后让她下船,一直不敢出声,如今已经启程多时了,小姐若一直如此可怎么好?”

  秦缨看向谢星阑,谢星阑道:“两日后可在洛州的江明县靠岸。”

  秦缨便道:“这两日没法子,且看看这药是否有效,若真是不成,便在江明县上岸回京城去,你此来郡王和王妃可知道?”

  李芳蕤眼神闪了闪,一旁沁霜瘪嘴道:“小姐留了信,说要回筠州去,不过到了渡口上了船,小姐还是派人送信回去,此刻郡王和郡王妃应该知道小姐要做什么。”

  秦缨无奈摇头,谢星阑也未想到李芳蕤会跟来,此去是办公差,怎能带着闲杂人跟着,他语声微肃:“此去楚州是为了追缉凶徒,若遇险境,有性命之危,李姑娘前次遇险一次,如今跟来多有不妥,若出了事端怎与郡王交代?”

  李芳蕤一听便知道谢星阑是何意,她气哼一声,“我自愿来的,且我不光能自保,说不定还比你们更擅武艺,谢大人可不要拿办差的名头压我。”

  谢星阑欲言又止,秦缨忙道:“先不说别的,若你晕船之状未曾减轻,那到了江明县你必要上岸,不得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李芳蕤本不想答允,可见秦缨也一脸郑重,不得不苦哈哈应了。

  虽服了药,但药效不快,秦缨陪了半个时辰,李芳蕤才舒坦了些,待日暮昏黄,夜色初临,付彪命人送来晚膳,秦缨陪着李芳蕤用了些饭食,这才令她恢复了几分力气。

  想到谢星阑的态度,李芳蕤抓着秦缨的手道:“别让我回去,我也绝不做你的累赘,楚州我去过多回,岭南以北我都随兄长游历过——”

  秦缨有些意外,便问道:“何时的事?”

  “三年前,我们决定举家回京之前,当时父亲和兄长自军中回来,有两个月的休沐之期,我跟着兄长游了信阳、渝州、楚州等地,在楚州待了一月。”

  秦缨忙问,“那你可去过慈山县?”

  李芳蕤摇头,“那里倒没去过,慈山县内并无名胜古迹,若我没记错,那里只有一个药王庙有些名声,且当地盛产药材,药农与药商颇多,据说当地人人都会问脉看病。”

  陆柔嘉曾去南明山采药,如今又听李芳蕤一言,便知慈山县与药材脱不开,秦缨叹了口气,“我自不嫌你累赘,只是此行多有凶险——”

  李芳蕤立刻撑坐起来,“便有凶险,也绝落不到我身上!说不定我还能保护你一二。”

  秦缨摇头,“你先受得住晕船才好。”

  说起此事,李芳蕤上下打量秦缨,“你也未走过水路吧?为何面不改色?”

  “谢大人思虑周全,在路上便令我们服过丸药,因此并无不适。”

  李芳蕤听完往门口看去,虽未见谢星阑,却觉出几分怪异,喃喃道:“谢大人待你倒是周全,可待旁人便没好颜色了。”

  秦缨迟疑一瞬,眨眨眼道:“我可是陛下御赐司案使,谢大人为了破案,也不敢亏待我。”

  入夜后船行得慢了两分,但江面上夜风呼号,似鬼魅幽咽,直令人横生紧迫,秦缨从李芳蕤房中出来,刚走到自己门口,便见谢星阑的房门开着,秦缨上前敲了敲门,很快谢坚将门打了开。

  “公子,是县主——”

  秦缨进门,便见谢星阑桌案上摆满了卷宗,案头油灯明灿,是他在研究案情,见秦缨来,谢星阑便问道:“李芳蕤如何了?”

  “好些了,已经能进食了。”

  见谢星阑面无波澜,秦缨又道:“多亏了你的药。”

  谢星阑看她一眼,“你莫不是要来做说客?”

  秦缨弯唇走到案前,只见卷宗之上已被谢星阑勾画出墨痕,而她画给崔慕之的画像,亦被谢星阑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秦缨边看边道:“若是在京中,我也不愿她跟上受罪,但如今已在途中,我也不忍心真将她赶下船去。”

  谢星阑唇角微抿,开口语气尚算温和,“她即便武艺再高,却也是个小姑娘,总是不便。”

  秦缨轻啧一声,“芳蕤可是在军中待过的人,你这不便,只因她是女子?”

  谢星阑掀眸看她,不由更缓了声气,“翊卫皆是男子,男女有别,自生不便。”见她蹙眉,谢星阑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又道:“你当然不同。”

  秦缨话头被堵,却不想听见此言,她眉头微抬,“我便没有男女之别?”

  谢星阑有些无奈,见她目光灼灼,便将那副画像移到了秦缨手边,“只要她身体无碍,不干涉办差,我便只当她恰巧同行,你这幅画像我昨日找人临摹,交给谢咏带去了慈山县,早一日赶到,便早一日张榜通缉。”

  说起正事,秦缨眉眼微肃,“还有两日宾州的卷宗便到京城了,到时候八百里加急,不知能否按时送到我们手上。”

  谢星阑颔首,“我已交代了崔慕之,应当能与我们同时到。”

  秦缨松了口气,“那再好不过。”

  说至此,秦缨盯着眼前的画像,忽然将画像卷起,“我拿回去仔细想想,如今看着,总还有些细微之处不妥。”

  话音落定,秦缨又看谢星阑,发愁道:“你身边可有会作画之人?”

  谢星阑还未言语,站在门口的谢坚忍不住道:“县主不必找旁人了,我们公子的丹青自幼跟随老爷修习,当年我们老爷可是被初初登基的陛下亲自点名为其做画像之人。”

  秦缨听得意外,“你怎不早说?”

  谢星阑淡然道:“此前你帮刑部办差,我自不好多言,何况我多年不曾作画,画技早已生疏。”

  秦缨扬唇,“你父亲为陛下画像,那你一定不会差,我的要求其实十分简单,能画出人的眉眼神态便可,有你在我便放心了。”

  心中大石落地,秦缨颇为欢欣,“明日再同你说如何更改画像。”

  时辰已晚,待谢星阑应好,秦缨便带着画卷出门,但刚进自己房门,她脚下便是一顿,外间夜风烈烈,江面上更是漆黑一片,唯有江水浪涛声汹涌迫人,秦缨忽然担忧,这一夜的谢星阑能否好眠?

第114章 旧事

  翌日清晨, 秦缨刚起身便听见外头传来李芳蕤的声音,待梳洗出门,果然看到李芳蕤神采奕奕地站在廊道上眺望江景, 秦缨看得松了口气,“看样子是好多了。”

  李芳蕤转身, 一边说一边往隔壁谢星阑的房门瞟,“不是好多了,是完全好了, 可没理由让我下船了——”

  这话是对谢星阑说的,秦缨失笑摇头, “不下船可以, 你真回筠州一趟也不错。”

  李芳蕤不愿意, “不要, 便是回筠州,也不是我一人回去,再说筠州老宅空置, 我回去也没意思,咱们这一夜好似又走了百里,应该能比预计的快些到慈山县。”

  清晨的江面上雾气渺渺, 两岸青山陡壁相对, 奇峻险要,是秦缨未见过的景致, 这时一楼甲板上闪过付彪的影子,乃是问早膳在何处用, 秦缨闻言带着李芳蕤往楼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