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缨帮陆柔嘉两次,陆柔嘉却还未回报,她自求之不得,“县主想让我如何帮?”
秦缨面色微肃,“我想让你帮忙将各种下毒致死致病的情形统总一番,尤其将常见的毒物以及中毒情形、死状,写的详细些,还有些许病死之疑我亦要问问你。”
陆柔嘉面容一正,“好,那我们去书房说。”
秦缨虽有经验与基础常识,却不通药理毒理,尤其这世道药材毒物繁杂,找陆柔嘉取经最是万全,等到了书房,陆柔嘉取来笔墨,很快便提笔写起来。
在陆府待到天黑,秦缨婉拒了陆夫人留用晚膳的好意,直回临川侯府去,归家之时秦璋果然正等她用膳,而正堂膳桌旁,还放着一只锦盒。
秦璋道:“是金吾卫派人送来的,不知是何物,只说是送与你。”
秦缨心中了然,上前将锦盒打开,锦盒一开,果真看到一把赤色弓弩,弩弓半尺长,与弩臂皆为乌木打磨雕刻而成,通体润泽泛亮,更难得的是弩臂之上镶嵌白玉,令这伤人的兵器显得精致贵气,最重要的弩机为青铜造,可一次装填两枚特制弩箭,只需按动机关,便可令弩箭急射而出,秦缨试了试弩机之力,竟比她拉弓力势迅猛得多。
秦璋也在旁瞧见这把轻弩,惊讶道:“这是何人所送?”
秦缨一边研究一边道:“是谢大人,我明日要与芳蕤出城围猎,却无趁手弓弩,他知道便说派人送来一把,爹爹,这弓弩操作简便,准头也高,果真趁手。”
秦缨装填弩箭,往院中试射了两箭,又试着挂在腰间,见十分轻便,又想装入袖中,“大小也十分合适,随身带着也不觉笨重,也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制的。”
秦缨不擅弓马,若普通长弓在她手中,无射程准头不说,拉弓都十分费劲,但此轻弩操作简易,正适合她,秦缨也未真想去猎物,但得此弩,却有些爱不释手,一番摩挲后,只觉此物用来防身亦极是不错。
“哪位能工巧匠?”秦璋语气冷飕飕的,“若我不曾记错,这当是件供品,是前几年西凉进贡给陛下的,还有一个名字叫‘彤华’,古时有诗云‘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①’,乃是讲天子将此弓赐予有功王侯,足见其珍贵。”
秦缨微惊,“是供品?”
秦璋哼道:“若我所知不错,这把‘彤华’是前岁陛下赐给谢星阑的,前岁岁末冬猎,陛下遇袭,谢星阑以命救驾,这才得了陛下青眼,当时不仅加封其为龙翊卫钦察使,还赏赐了几样宝物,其中便有这‘彤华’弓。”
秦缨听见此般内情,只觉手中轻弩骤然重了三分,她愕然道:“若是如此,那我便不好收了。”
秦缨有些无奈,又心中慨叹,谢星阑说了不算束脩,的确不算,天下哪家夫子收这样贵的束脩?
秦璋蹙眉问:“他可曾说为何送此物?莫非只是因你要出城围猎?”
秦缨略作思忖,“他大抵是想致谢,此番破了旧案,他被陛下擢升一等,他觉得破案乃是因我相助,因此才送这般贵重之物吧。”
秦璋听见此言,眉头微微一松,又不甚赞成道:“算他有自知之明,按理说他答谢你是应该,不过这弓弩的确太过贵重。”
秦缨也觉不妥,她若拿着此物去围猎,势必有人认出,届时都说谢星阑将御赐之物送人,岂非对谢星阑不利?
秦缨叹了口气,“罢了,我明日本就是凑热闹去的,便不带了,下次见到他,物归原主便是了。”
秦璋这才满意,又道:“围猎虽是有趣,却也颇为危险,爹爹宁愿你在旁看着。”
秦缨应好,又将彤华放入锦盒,盖上盒盖之时,眼底颇有几分遗憾。
……
同一时刻的将军府中,谢咏面色作难地回了西院书房,谢星阑正在书案之后看秦缨写的那本文册,此时抬眸道:“怎么?”
谢咏轻声道:“夫人把昨日咱们送去的赏赐都送回来了。”
谢坚在旁拧眉道:“公子这些年都与她不睦,她对您也从未有过好脸色,从正月开始,您已经退让数次了,但夫人都不领情,咱们不如还是向以前那样与她井水不犯河水吧?”
谢星阑若有所思,“平阳那边如何?”
谢咏道:“问了跟去的随从,说蓝老爷有惊无险,缓过来了。”
谢星阑点了点头,“那便不必多管了。”
谢咏应是,谢坚便往谢星阑手中文册看了一眼,忍不住道:“公子是打算自己看?虽说咱们办差的时候都是自己上手,但仵作是贱役,您……”
谢星阑头也不抬道:“真到用时,还管何贵贱?”
谢坚满眸好奇,伸着脖子道:“其实小人只是好奇,县主从哪会的这些奇门之术?小人打探过,岳灵修的师父江仵作,是最近十多年京城之中资格最老,经验最多的仵作,否则也不会在京畿衙门当差多年,但县主却能看出这样的老前辈所授技艺有谬误之地,这实在让小人难以理解。”
谢星阑在文词上逡巡的目光微滞,但他很快道:“不必深究。”
谢坚抓了抓脑袋,“小人明白。”
谢星阑不再多说,只先粗略地翻看秦缨所写,只见秦缨分门别类,先从尸体死亡前后变化写起,又分了创伤械斗、窒息、意外、猝死、中毒、病亡等篇章,前四类都写了数十种情形,唯独中毒与病亡写得十分简略,正是她要去找陆柔嘉求助之故。
谢星阑看的头皮发麻,他难以想象,秦缨从何处见过这般多死法,又如何知道不同死法的不同征象,他面上虽不许谢坚他们深究,自己心底的疑窦却越来越深,本只是想粗粗翻看秦缨到底写了什么,可越往后看,却不自禁看得细致起来。
比起械斗创伤,秦缨在窒息一类写得格外繁复,其中缢死、勒死、扼死、捂死,皆属窒息死,而哽死、男子作过死这等意外也属此类,很快,谢星阑看到了溺死一节,秦缨不但在此处写了溺死的原理,更详细写了溺死的尸表与脏腑变化,而时节场地不同,溺亡的尸体变化也差别极大,忽然,谢星阑的目光落在了一行小字之上。
他眉头微蹙,瞳底波光明灭,又将目光从文册上移开,落在了书案前的青石地砖之上,他眉目沉凝,像陷入了某种回忆之中,半晌都未动弹。
谢坚见谢星阑眉眼间颇有惊疑之色,忍不住问道:“怎么了公子?”
谢星阑缓缓转眸看向谢坚,四目相接的刹那,谢坚心底一寒,只见谢星阑瞳底若千尺寒潭,乌沉沉地慑人,谢坚嗫喏道:“公子?”
谢星阑瞳孔微缩,再度低下头去,待仔仔细细将那前后七八页来回看了数遍,面色才好转了几分,但他眉尖紧蹙,心境似有些焦灼,将后面猝死与意外死囫囵翻过后,径直将文册交给了谢坚,“拿去誊抄一份,明日一早将簿册送还给岳灵修。”
谢坚应是,谢星阑又吩咐谢咏,“都退下吧。”
二人领命而去,临出门之前谢坚回头,只见谢星阑正起身去拿高柜之中的锦盒,谢坚收回目光掩上门,轻声对谢咏道:“县主在这文册中写了如何验溺死之尸,公子必定想到了先老爷夫人。”
谢咏叹了口气,“当年只有公子活了下来,他怎会忘呢。”
谢坚再度回头,只看到了书房窗棂上昏黄的光影,“那玉埙是老爷送给夫人的定情信物,当年老爷还在江州之时,我曾听老爷对夫人吹过,但以后再也不会响起来了。”
……
秦缨一大早起身梳洗更衣,临出门之时,又看了一眼谢星阑送来的锦盒,她叹了口气,终是两手空空出了门。
时辰尚早,天穹蔚蓝如釉,金乌在东边破云而出,大片朝霞如繁花灿烂,秦缨上了马车,直奔城南明德门,今日行猎来者众多,皆约在明德门外汇集。
清晨的御街上无人,沈珞驾车一路疾驰,到明德门外时巳时刚过,刚出门洞,秦缨便看到一道明艳夺目的身影,正是在城外等候的李芳蕤,在她身后还站了两位公子与一位小姐,秦缨定睛一看,竟皆是相识之人。
李芳蕤亦一眼认出临川侯府的车架,连忙朝她招手,“县主——”
秦缨笑意一盛,等马车停在路边,便跳下来道:“你出来的倒早。”
李芳蕤笑:“今日我们做东,自然要来早。”她说完此话,转身看向身后,又唤道:“这是萧侍郎家的大小姐馥兰,这是她兄长萧公子,我表兄思清你见过的——”
站在李芳蕤身后的,正是萧家兄妹和永川伯世子柳思清,这三人秦缨皆认得,柳思清对秦缨点了点头,萧馥兰上前行礼,唯独萧厚白神色冷淡。
秦缨心底知道萧厚白为何面色难看,便只和萧馥兰说话,三位碧玉之龄的姑娘站在道旁十分引人注目,但有郡王府的武卫在旁披坚执锐的护卫,路上行人也不敢往她们身上多看,秦缨见只有萧厚白和柳思清,便问道:“怎么不见你哥哥?”
李芳蕤道:“他在神策军当职,没有这样早的,还有赵世子几位,都得午后才到,咱们先去庄子上摘果子看戏法,等他们午后来了再同去行猎。”
秦缨应是,这时,又有两辆车架从门洞中驶出,萧馥兰仔细看去,很快道:“是雨眠和简尚书家的大公子与大小姐——”
秦缨也在看来者,不多时马车驰近,正是赵雨眠和简芳菲兄妹,见到秦缨,几人亦上前行礼。
今日虽是围猎,小姐们却大都不擅骑射,仍着繁复裙装,公子们则皆着武袍,众人华裙锦衣站在道旁,再加上数辆华盖宝车,很是声势浩大,不多时,又有两辆马车驶出,前一辆马车略显朴素,后一辆马车则格外煊赫富丽,如此强烈对比,令场面颇有些滑稽之感。
秦缨这时上前两步,很快两辆马车都停在了近前,第一辆马车帘络掀起,正是陆柔嘉,后面那马车上则走下两道身影,正是杜子勤和杜子勉两兄弟。
“柔嘉——”
“哟,今日好大的排场。”
秦缨招呼陆柔嘉的话,和杜子勤感叹的话同时响起,陆柔嘉也未想到阵仗如此之大,下了马车之后略显局促,秦缨上前拉住她的手,轻声道:“待会儿你随我同车,咱们好说说话——”
李芳蕤不满道:“那让白鸳与沁霜坐我车上,我也要与你们同行。”
秦缨失笑,陆柔嘉见李芳蕤如此热忱,便也少了顾忌,笑着说起了秦缨求助的差事,李芳蕤一听还有此事,更要探个究竟。
三人正说着,门洞内又驶出一辆颇为瑰丽贵胄的双驾马车来,李芳蕤扫了一眼,笑意微凝,“朝华郡主和信国公府的郑嫣来了。”
秦缨看过去,正见萧湄掀开帘络,她身份最为贵胄,其余人皆一同行礼,萧湄也无下马车打算,淡声道:“人可都齐了吗?”
李芳蕤到底是主家,上前道:“再等裴家两兄弟便齐了。”
萧湄点头应是,放下帘络后,自顾自与马车中的郑嫣说话,李芳蕤撇撇嘴,又回秦缨身边,低声道:“我哥哥送的拜帖,我本不想请来着。”
秦缨笑着宽慰,“人多才热闹。”
李芳蕤叹了口气,忽然想起一事,“对了,他还送了帖子给谢大人,只是不知他来不来,我父亲对谢大人十分赏识,再加上前次我离家多亏谢大人找的及时,哥哥便也想与他相交,只不过听说他不喜这些集会。”
秦缨秀眉微抬,“那的确说不好,他衙门中正忙着。”
谢氏名声极恶,谢星阑自从回京,便极少与其他世家子弟打交道,再加上卢氏的案子未定,他有太多理由推拒。
裴家兄弟正是裴朔与长兄裴熙,又等了半炷香的时间,二人未乘马车,只带着几个武卫骑马而来,如此人便齐了,众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再加上各家随从武卫,几十人的宝骏香车队伍,趁着秋日天光,浩浩荡荡地往郡王府的别庄行去。
第79章 戏法
宣平郡王府的别庄坐落在城外二十里的栖凤山下, 庄内亭台楼阁景致秀美,庄后栖凤山西南的整面山林皆是郡王府猎场,队伍沿着官道一路往南, 过玉关河,再往西南渡溧水河, 因是车马慢行,少说要走半个多时辰。
李芳蕤说要同乘,便真让白鸳与沁霜同行, 自己与秦缨、陆柔嘉二人同坐临川侯府马车,行在半途, 陆柔嘉将昨夜进展向秦缨禀明。
李芳蕤听完陆柔嘉所言, 惊道:“没想到你当真医术高明, 你和县主皆有技艺傍身, 只有我什么都不会——”
秦缨笑道:“是谁说今日要一展身手?”
李芳蕤苦叹,“我也只有这等时候才能一展身手了,不过今日有我哥哥他们, 我到底没法和男子相比,自从十五岁之后,母亲便不许我日日习武了。”
李芳蕤叹了两句, 又掀帘朝外看, 眼见近了溧水河,兴致到底高昂了两分, “双喜班是前日便住进庄子的,为的便是今日给咱们演上两场, 稍后到了庄子上, 咱们先去摘摘果子赏赏花,再看看戏法杂耍, 等他们都到了,便一同上山去。”
秦缨不由道:“前次便听你说你哥哥专门请了厉害的师父,便是这个双喜班?”
李芳蕤看向陆柔嘉,“柔嘉可知双喜班?”
陆柔嘉笑着应是,李芳蕤便戏谑地看着秦缨,“连柔嘉都知道,县主竟不知?”她又眨了眨眼道:“我可是听说你从前还拜过京中妙音楼的戏伶素音师父为师——”
秦缨做为堂堂若县主,却认了戏伶做师父,彼时此事闹得京城人尽皆知,若陆柔嘉与长清侯府还有亲事,李芳蕤绝不敢说此言,但如今她二人与崔氏都无干系,她便尽情打趣起来,陆柔嘉掩唇失笑,秦缨无奈道:“那是年少不知事,我如今肠子都悔青了。”
李芳蕤道:“说起来这个双喜班,与你当日拜的素音师父还有几分渊源。”
秦缨一脸愿闻其详,李芳蕤便道:“妙音楼那位素音师父,年轻时候是入梨园的,而双喜班的当家班主玲珑师父,年轻时则入了云韶府,虽差了年岁,但都是在岱宗永泰年间入的宫,当年在宫内颇得圣上和娘娘们青眼,听说当今太后,当年最喜欢玲珑师傅杆伎。”
秦缨微讶,她虽不知此般内情,却知道梨园和云韶府为何地,大周承宗帝知音律,又爱法曲,便设“梨园”一司,选取宫女与伎伶子弟居于宜春北院,修习歌舞乐工之技,云韶府乃内教坊司之名,同样为皇室供耳目之娱,能被选入者,皆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器乐,又或能习绳、杆、马、球等杂技戏法。
梨园教坊日常训演颇为辛苦,而比起其他宫人,她们的身份更为卑微,皇帝亦从不会宠幸梨园与云韶府宫伎,因此大部分人都等着到了年纪求个外放出宫,李芳蕤说的两位师父,皆是在岱宗永泰年间便入宫为伎,苦熬快三十年后才得外放。
李芳蕤继续道:“就和素音师父出宫后做了戏伶行的教养师父一样,玲珑师父出宫之后依旧干了老本行,她攒了杂耍班子,又靠着此前的名声,常去各个世家贵族府上表演,一来二去有了名声,还会南下去各州府表演,演上两三日便可得百两银钱。”
秦缨听得感叹:“那也算闯出一番事业。”
李芳蕤颔首,笑意却是一淡,“是如此,但也极不易,据我所知,那位素音师父,还有玲珑师父都未婚嫁,至今仍是独身,她们都是良家女子,离宫之时大抵家人都不在了,年纪又大了,嫁人也难有好去处,所幸将一技之长发扬光大。”
陆柔嘉在旁道:“似乎也不是所有人都可出宫?”
李芳蕤道:“若是因获罪充入教坊司的便一辈子都不得离宫。”这般说着,她眉眼又是一亮,问道:“柔嘉可看过双喜班的表演?”
陆柔嘉摇头,“只闻名还未得一见。”
李芳蕤便一脸赞扬道:“那可好了,今日你们看了便知道了!玲珑师父手下的弟子各个身怀绝技,尤其她亲传徒弟流月的一手绳伎,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她如此推崇,自然引得秦缨和陆柔嘉也心生好奇,李芳蕤还要夸赞,却忽然眉头一皱掀帘朝外看去,秦缨和陆柔嘉面色微凝,也听见外头动静不对,她们的车马走得慢,蹄声与车轮声都十分轻巧,可不知何时,却有一阵沉重的马蹄声正不断朝他们靠近。
李芳蕤喊道:“思清表哥,怎么回事?”
李云旗不在此处,柳思清便是半个主家,他应了一声,很快骑马赶到了她们马车外,回道:“是一群金吾卫的武侯,好像在城外找什么人,我与他们交代一声,他们便去西边村子里了。”
秦缨顿时皱了眉头,“可知是谁领头?”
柳思清道:“是一个面生的校尉,不曾见过,我问了抓何人,他们只说是奉令行事不便告知。”
李芳蕤看向秦缨,“总不会是谢大人麾下之人吧?”
秦缨想到昨日才见过谢星阑,便摇头,“应当不是,谢大人如今还在给卢氏的案子善后,没听说要抓什么人,金吾卫所辖差事不少,没听见什么风声,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李芳蕤放了心,又请柳思清去前面领路,自己则放下帘络与秦缨二人继续说话,她说起双喜班的绳伎,只夸得眉飞色舞,不知不觉队伍已渡过了溧水,栖凤山近在咫尺。
栖凤山为一片连绵山峦,深秋时节,层林五彩斑斓,翠松红枫与大片苍黄交映,宛如一幅曼妙丹青,沿着溧水河畔一路往西,不多时便见一座白墙灰瓦的大宅坐落在山脚下,一条青石板大道直通大宅门口,还未走近,便见十多个仆从在外相迎。
柳思清几个御马的公子走得最快,萧湄和郑嫣的马车则在最前,等秦缨马车停下来时,宅子门口已经聚集了快十人,最后来的是裴朔两兄弟,等人齐了,庄子上的管事殷勤地请诸位贵客入内。
萧湄和郑嫣走在前,刚入庄子大门,便觉眼前一亮,这处别庄并未按照京城贵族宅邸建制,而是效仿了江南园林,亭台楼榭高低错落,星罗棋布,又引山溪做活泉,再在园中遍植嘉树美竹,放眼望去,即便是深秋亦翠色葱茏。
入了庄子,脚下小道皆以雪白鹅暖石铺就,一路行来,只见楼台馆阁旷达精致,芳华桂树清嘉幽然,再观其匾额,皆是“兰雪堂”“敬云斋”“桐华院”这等名讳,处处匠心独到,风雅蕴藉,便是萧湄都觉赏心悦目。
李芳蕤边走边招呼众人,“庄子简陋,大家莫要嫌弃,路上劳顿,大家先去花厅喝茶歇会儿,反正时辰还早——”
众人笑着夸赞园景怡人,那当“简陋”二字,待行至花厅之外,李芳蕤又问管事:“双喜班的人如何了?”
管事道:“按照您和世子的吩咐,她们这两日一直在准备,后头校场中专门搭了高台,今日一早便在台上眼帘呢,花厅内已准备好了,您先与诸位客人们入花厅落座,小人命人去请玲珑师父。”
李芳蕤应是,又与几个侍婢一道为客人们上茶点。
待进了花厅,便见此处不止院中景致如画,屋内摆设同样十分考究,尤其陈列的金石书画多为名品,简清和椅子还未坐热,便开始拉着杜子勉赏玩墙上挂画。
秦缨用了几口茶,也觉此处令人心旷神怡,因靠近栖凤山,秋风一来,便带来山野间的清冽芬芳,再听着溪水活泉叮当,鸟雀啾鸣,不论春夏秋冬,都能令人乐不思归。
萧湄和郑嫣在花厅左右窗棂处看了看,萧湄道:“芳蕤,你这庄子是哪位匠人造的?可真是处处都用了心思,你这窗格的花纹都要比别处花哨些许。”
李芳蕤笑,“这是我曾祖父那辈传下来的,用的应该是当年的宫中匠人,这些年来一直养护的极好。”
李芳蕤说的曾祖,乃是明宗膝下第二子李玢,后加封宣亲王,世袭两代之后,降爵为世袭宣平郡王,封地筠州,一听此言,一旁的郑嫣道:“怪道如此精巧,这庄子在从前多半是皇家所有。”
萧馥兰也道:“怪道说几位郡王,唯独宣平郡王府最深藏不露。”
李芳蕤笑着应了夸赞,这时,管事带着一位姿容曼丽的女子到了门外,“小姐,玲珑师父来了——”
屋内众人都看出去,李芳蕤亦道:“快请。”
玲珑今年已是四十有七,但因保养得宜,身段也纤秾合度,看起来便似三十岁的妇人一般,眼角虽有些许纹路,却格外风韵动人,她进门先对众人行礼,步履袅娜,姿态婉约,看着十分知书达理,与外头跑江湖的伎人大不相同。
李芳蕤道免礼,又问道:“上次见玲珑师傅,还是一年半以前看双喜班在京城的场子,一年多不见,玲珑师傅面容如常,竟无半点变化。”
玲珑笑道:“小姐谬赞了,小人虽年纪大了,但每日也要带徒弟练功,许是如此方才老的慢了点,但一年半以前小人还能演绳伎,如今却是不成了。”
她话语洒脱利落,恭敬却不卑,又令人添了好感,李芳蕤笑问:“今日演的久,师父可准备妥当了?”
玲珑忙道:“都妥当了,别说两场,小姐便是要看五场六场都好,此番能得郡王府垂青,小人和班子里的弟子们都不敢轻慢。”
李芳蕤笑开,“那好,师傅先去歇着,稍后要开演了令管事去找你。”
待玲珑师父退下,一旁的杜子勤忍不住道:“你竟然讲双喜班都请来了。”
李芳蕤扬眉,“她们刚从南边回来不久,正好有空场,再说了,要招待你们,总不能敷衍了事,先吃会儿茶,待会儿去园子里转转,后门可通往后山猎场,西边门出去则是果园,听管事说这几日正是采摘的好时候。”
杜子勤跃跃欲试,“几时看杂耍戏法呢?”
李芳蕤忍不住笑道,“用午膳之时,到时午膳就设在后院,咱们也无需等哥哥他们了,先看着——”
柳思清并非头次来,李芳蕤便令他招待男客,自己则朝秦缨和陆柔嘉走去,“西边果园里石榴、梨和秋枣都成熟了,你们可要去看看?”
秦缨站起身来,“好,去看看——”
陆柔嘉也一同起身,李芳蕤又看向萧湄和其他人,“你们可要去果园玩玩?”
萧馥兰很有兴致,赵雨眠和简芳菲也觉来都来了,自然要看些府中不常见的意趣,萧湄闻言却摇了摇头,她拂了拂自己绣纹繁复的精致袖口,“听说你庄子上有处莲池,我和嫣儿去那边转转。”
李芳蕤叫了个侍婢过来照顾萧湄二人,“那我带她们去果园。”
又与柳思清交代几句,李芳蕤带着秦缨几人一同往果园去,萧馥兰边走边道:“朝华自小颇受宠爱,不太知道摘果子的乐趣,让她和嫣儿在府中歇着也好。”
萧湄的父亲与萧馥兰的父亲乃是族兄,萧馥兰和萧湄算起来是堂姐妹的关系,因此帮着萧湄解释了两句,李芳蕤牵唇道:“正是如此,我也怕她来了反倒不习惯。”
果园挨着庄子,出门便闻见一片馥郁果香,侍从拿了篮子候着,众人徐步入果园,很快看到了一片石榴树,树上枝叶翠绿欲滴,越发将碗口大的石榴衬的火红夺目,赵雨眠惊奇地上前,“真是鲜妍动人,比宫中赐下的还好。”
李芳蕤失笑:“可别乱说,传入宫中可不得了。”
众人说笑着着摘了数个,又往梨园与枣园去,不消两炷香的功夫,便装满了两只篮子。
不事农桑的贵女,只凭摘果也能享受丰收之乐,待返回庄子上,刚进院门便听见后宅中传来一阵丝竹板乐之声,萧馥兰忙问:“可是要演戏法了?”
李芳蕤点头,“时辰不早,许是在演练了,我瞧你和杜公子一样着急。”
萧馥兰道:“先帝时梨园与教坊十分兴盛,待到了咱们朝,尤其是丰州之乱后,陛下削减宫中用度,又不喜奢靡之风,梨园与教坊大不如前,这两年宫中多乐舞,却极少见当年盛极一时的杂耍戏法,我自是想看的。”
李芳蕤叹道:“这位玲珑师父便是因陛下有意裁减梨园弟子人数,才求得放归机会的,她已出宫八年了,永泰一朝拢共二十年,她好似是永泰二年便入宫的,当时才十岁上下,也算经历了梨园最后的风光,到了咱们陛下这一朝,宫伎门的确难见圣颜。”
陆柔嘉道:“我看玲珑师父气度斐然,一看便不似寻常宫人。”
李芳蕤说至此,眼底又浮起赞誉,“玲珑师父当年在宫中便是宜春北院监领,好些弟子都是她调教出来的,当年放归的梨园宫人,好些出宫之后因年老伤病难以谋生,都靠她用杂耍班子养活,如今班子里的好些老人都是一同在梨园待过的。”
秦缨叹道:“不仅是行当里的翘楚,还如此大义,实在难得。”
众人回了花厅,李芳蕤令下人将鲜果洗净送来,目光一转,只看到柳思清等人在不远处的书斋里作诗弄词,却不见萧湄和郑嫣,这时一个小厮从外快步而来,“小姐,双喜班一个伎人冲撞了郡主,这会儿正闹将起来。”
李芳蕤一愕,“带我去看看!”
李芳蕤朝外去,其他人也连忙跟上,书斋里的人听见动静,也都跟上来看发生了何事。
众人快步往后院深处去,没多时走到莲池池畔,果然看到一个年轻女子雪白着脸跪在地上,那女子模样清秀,身段窈窕,此刻吓得瑟瑟发抖,整个人都要趴到地上去。
萧湄气得面色涨红,一旁的婢女呵斥道:“你知不知道这是朝华郡主,你好大的胆子!”
李芳蕤快步上前,“这是怎么了?”
萧湄不愿说话,一旁郑嫣道:“适才这女子急匆匆从后宅出来,一下子撞在了朝华身上,直将朝华手中的红叶撞的跌入了池中,找不见了。”
几人看往莲池里,只见池中飘着几片赤红枫叶,仔细一看,那枫叶之上还有小字,柳思清一见上前道:“咦,这是我们在书斋里写的诗,怎到此处了?”
李芳蕤道:“书斋后的活泉正是流入莲池的,你们为何在红叶上题诗?”
柳思清看了一见简清和和杜子勉,弯唇道:“平白作诗无趣,适才见了你请的那位玲珑师父,令我们想到前朝一桩趣闻,说前朝时宫中多种枫树,而宫女在宫闱心中孤寂,便会摘下红叶题诗,而后扔在通向宫外的渠水中,以此来传达情谊,其中一个叫莫瓶儿的宫女,写下的一首诗正好被宫外路过的一个探花郎看见,于是那探花郎日日都去渠水处等诗,一来二去,两人以诗传情,等宫女被放归那日,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如此一说,萧湄面色更是涨红,仿佛柳思清在说她要以诗传情似的,她扫了一眼那年轻女子,摇头道:“算了,没什么,你退下吧。”
“多谢郡主多谢郡主——”
又磕了两个头,女子才弯着腰身快步离去,李芳蕤松了口气,上前道:“朝华,可有碍?”她回身看了一眼陆柔嘉,“有柔嘉在,她医术了得,你若不适,可让柔嘉帮你看看。”
萧湄面色微振,“没什么。”
李芳蕤这般一言,杜家兄弟和萧家兄妹便将目光落在了陆柔嘉身上,前次忠远伯府出事之时他们皆不在,但陆氏和长清侯府本要结亲,后又被退婚之事,还是在京城世家之中流传了几日,他们打量着陆柔嘉,似乎想不通陆家为何不愿嫁女。
赵雨眠这时看到了萧湄悬在身前的右手,那姿势有些古怪,赵雨眠便忍不住道:“朝华可是伤了手?”
此问一出,萧湄面色更是难看,这时郑嫣柔柔道:“不是,这是朝华这几日在抄经,抄的伤了手腕——”
萧湄面上血色“唰”的一下退干净,一旁杜子勤问道:“抄经抄伤了手?那得抄多少,公主府也信了佛?”
此事几位小姐们心知肚明,公子们却都不解,秦缨和李芳蕤对视一眼,李芳蕤轻咳道:“差不多该用午膳了,咱们去后面校场吧。”
赵雨眠心知问错了话,当先应和,与简芳菲往后面校场行去,杜子勤见无人答话眉头紧拧,“这是怎么了?抄经又不是坏事,总不至于是被惩罚了吧?”
女客间安静的鸦雀无声,萧湄牙关紧咬,步履飞快,杜子勤这会儿发现不妥,无奈地摸了摸鼻尖,待一行人到了校场,皆觉眼前一亮。
这处校场数十丈见方,此刻场地中央搭了高台,台上立着三根木柱,四周皆以锦绣帷幔合围,竟是双喜班将场子搬到了庄子里,只这高台都要搭上大半日。
有此热闹可看,适才的风波也无人再提,高台不远处设了坐席,李芳蕤请十多人落座,又吩咐送上午膳,不多时,席案上珍馐摆满,鲜蟹美酒尤其引人。
李芳蕤道:“午后要狩猎,因此上的果酿,这蟹却是极鲜美的,请大家尝尝。”
说话间高台上丝竹之声袅袅,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去,李芳蕤扬声道:“让玲珑师父开始吧,白日瞧个热闹,晚间还有重头戏——”
众人一边等着好戏一边动筷,很快,悠扬的丝竹之声骤然换做了胡板与鼓声,胡板苍茫,鼓声雷动,三丈见方得逞高台,骤然变作了金戈铁马的疆场。
忽然“咻”的一声,一支飞箭射向了那台中高柱,高柱顶端本顶着一只彩球,此刻被飞箭一射,彩球散开,瞬时坠下五条彩带,众人还不知这彩带做何,又见五道着彩衣的曼妙身影从幕后打着鹞子翻跃腾挪而出,至高柱之下,一人抓住一条彩练,绕着高柱旋舞起来。
也不知她们如何用力,只旋跑一周后,五人身横半空,脚瞪高柱,竟踩着柱身腾空上升,眨眼功夫便行至半空,又见寒光一闪,五人人手一柄寒剑,随着疾快鼓点,当空挽起了剑花,只舞剑还不够,又以单手借彩练之力,于半空腾跃旋舞,姿态矫健轻灵,远观似仙娥起舞,至乐曲最终,五位仙娥忽地收剑,一个旋身将彩练缠于腰间,脱手下坠!
表演的伎人皆是十岁出头的女童,眼见五人急速下坠,直骇的席间小姐们惊呼起来,就在大家即将捂眼之时,只见随着最后一个鼓点落定,五位伎人稳稳地悬在了距离台面半尺之地,她们人未跌在地上,身上彩衣绸缎却落在了台面上,有此更显惊险。
席间众人早忘了佳肴美味,此刻愣了愣才有人叫好,其他人回神纷纷跟上,掌声与喝彩声响彻整个校场,五位彩衣女童这才利落解开彩练,又一个漂亮地亮相鞠躬,结束了这场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杂艺。
“怪道双喜班声名远播,原来这才只是瞧热闹?”
“会武之人,借彩练之力爬上柱子不难,难得是只借彩练当空而舞,还是极难的剑舞,实在是厉害,难怪要提前搭建高台,适才我一直担心这柱子经不住倒下。”
“这是《破阵乐》的曲,没有用繁杂的器乐,只用鼓点相辅,又配合几位姑娘起舞,又不会喧宾夺主,是极用巧思的。”
众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此刻议论纷纷,赞扬之色溢于言表,李芳蕤见秦缨也一脸赞叹,很是意满,“我就说了,断不会让你们失望!”
杜子勤已经等不住,“还有什么好戏?”
李芳蕤拍了拍手,示意继续,这时曲乐一变,鼓点仍疾快,胡板却欢闹起来,只见幕帘拉开,后面走出了三个年轻男子,三人面容年轻,却各个肩宽体壮,而三人手中都拿了双锤,因用力而鼓起的臂膀,一看便臂力惊人。
此番没有上柱腾挪的夺目之感,三个年轻人只稳稳地耍着锤花,杜子勤正有些失望,却见三人忽然极同步地绕弄抛接起来,几十斤的大锤,在三人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弋,却好似长了眼睛似的,无论飞的多高,最终总能稳稳落回主人掌中。
随着鼓点越来越密集,三人动作越是飞快,此技奇便奇在“快”与“齐”二字,众人看得大气儿都不敢出,生怕谁手中的重锤跌落在地,在数百下疾快鼓点之后,只见三人忽然同时一个高抛,右手重锤翻飞而起,三人却将左手锤杵地,又纷纷单膝下跪朝前躬身,“砰”的一声闷响,翻飞而下的重锤稳当落在了三人背脊之上。
三人一动不动,这时杜子勤最先反应过来,扬声叫了一声“好”,其他人纷纷跟着拍掌,三人这才拿下重锤,起身鞠躬谢幕。
简芳菲惊叹道:“那重锤不似假的,如此不会砸出内伤吗?”
柳思清在旁道:“听说他们都会练气功,只要不破功,便伤不着,但若未顶住气门,那便也与咱们一般,砸一下便要人命了。”
简芳菲紧攥帕子的手还紧张地缩在心口未放下,感慨道:“真不容易,这般功夫定是要苦练多年的,一个不留神还容易受伤,芳蕤,我想打赏——”
李芳蕤摆手,“你放心,他们演的好,我都会额外封赏的,今日你们是客,自然不能让你们破费,大家别只顾着看啊,下午还要打猎,不用膳食可不行。”
侍婢上前再奉膳食,这时几个师傅从幕后走出,去收拾那先前垂下的彩练,众人不知这是做何准备,又不住往高台上看,而很快,两个壮汉搬着一个高大的木箱上了台。
众人皆定睛看去,这时,一个面相温文带笑的年轻男子上了台,他先作揖行礼,又开口介绍自己,“诸位贵人在上,小人万铭,接下来要为诸位贵人变个小小戏法,此戏法,名叫‘大变活人’,先请上我的搭伴茹娘——”
他话音落下,侧台幕后走出个身着碧青衣裙的年轻女子,底下人一看,这不正是那个撞了萧湄的姑娘?
片刻前她吓得面色发白,此时却已换了副令人愉悦的笑颜,上场后站在万铭身边,恭敬讨巧的给贵人们说起了吉祥话,待她亮完了相,万铭又看下台下,“待会子茹娘会入箱子里,而小人要令她从箱子里凭空消失,因此戏法变之前,要先请一位公子或者小姐上台,检查检查小人身后的木箱,免得说小人耍诈——”
杜子勤一听,立刻起身,“我来——”
万铭立刻恭敬道:“有请这位公子。”
杜子勤从侧边走上高台,只见那木柜严丝合缝,从里到外都是实木,他前后左右探看,又上手敲打,最终道:“没有夹层,也没有别的机关。”
万铭笑意微深,“公子金口玉言,小人多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