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39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41章

  白鸳也轻声道:“中秋本是团圆之节,但每年咱们府上都不吃团圆饭,连过年也是,侯爷这些年清修自苦,也是为了追忆长公主,有时候连奴婢都看的十分心疼,听说当年陛下还曾劝侯爷续弦,却被侯爷呛了回去。”

  秦缨叹道:“爹爹只怕很是自怨。”

  白鸳也跟着点头,“听府里的老人说,当年生瘟疫之时,侯爷便是衣不解带地照看长公主,是拼了性命也要将长公主救回来的,底下人拉也拉不住,都怕侯爷自己也染了病,但没想到最终侯爷安好无恙,长公主却未救回来。”

  秦缨忍不住道:“可知是何种疫病?”

  白鸳面色紧张道:“好像是叫疙瘩瘟。”

  秦缨蹙眉,白鸳道:“那病来的十分迅猛,得了病的人会高热,会胸腹肿痛、上吐下泻,严重之时还会呕血,连肌肤也会长血块,当年和叛军打仗,死了不少人,死的人多了便生了疫病,最开始是丰州以南一个叫红月洲的地方,后来随着战火传到了丰州去,丰州是皇家宗室所在,还有文武百官及妻儿老小,因此当时全城戒严,但凡得了病的都被关在各自家中,谁也不许乱走。”

  白鸳悲叹道:“当时御医不多,药材也少,贵族尚且救不过来,就更别说寻常百姓了,有的人命硬活了下来,有的人无法施救,便眼睁睁拖死了,长公主和小世子虽有人医治,但因为病来得太过迅猛,到底没救回来。”

  秦缨忖度着白鸳所言,忍不住问:“当时我们府上染病的人可多?”

  白鸳迟疑摇头,“这便不知了。”

  秦缨秀眉微蹙,若只听白鸳所言,这害人的瘟疫有些像鼠疫,但若是鼠疫,当初侯府内应该不止义川长公主与小世子秦珂染上才对,尤其贴身照顾的秦璋,更难以避免。

  秦璋的痴情令秦缨慨叹,她一时想多了解这位过世十七年的母亲,好替原身当做亲生母亲一般追祭,她离开清梧院,径直到了前院找秦广。

  秦广看她独自出来,便道:“侯爷可是还在祠堂?”

  秦缨应是,秦广叹了口气,“老奴猜到了。”

  秦缨请秦广落座,这才问道:“您是跟着爹爹多年的老人了,能否给我讲讲当年母亲和兄长如何病故的?或者多讲讲母亲的旧事也好。”

  秦广先有些意外,继而迟疑道:“县主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秦缨眉眼沉暗道:“母亲病故之时我还不知事,这些年也未好好探问旧事,今日见爹爹缅怀母亲,便想来问问您,若是问爹爹,只怕令他伤怀。”

  秦广却道:“县主不知道是好的,县主若是知道,只怕晚上要做噩梦,并且侯爷已经够苦了,他也不喜欢旁人提起长公主和小世子病亡之事,尤其是您,您还是莫要问了,您问了,老奴若瞒着侯爷也不妥,若告诉侯爷,侯爷还要牵挂您。”

  秦缨欲言又止,但见秦广面色也十分严峻,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秦广却十分欣慰,“县主有这份心,便是对侯爷最大的安慰了。”

  秦缨有些无奈,但她也不想令秦璋再添忧思,只好回了清梧院。

  ……

  谢星阑得了晋升,从宫中出来时,已经是二更时分,他快马回了将军府,刚到府门口,便见门房处多了个中年老仆,他面色微变,将马鞭扔给谢坚,快步入府去。

  老仆见到他忙倾身行礼,谢星阑道:“母亲回来了?”

  老仆应是,谢星阑脚步如风,直往府中东院行去,往日黑黢黢的东府,今日亮着几盏昏灯,为凄清的院落增添了几分暖意,谢星阑走到一处种满了梅树的院阁之前,正碰上一个捧着香烛的嬷嬷出来。

  看到谢星阑,嬷嬷神色微凝,“公子。”

  谢星阑扫了一眼她手中香烛,又看往东北方向的连绵飞檐,“母亲在祠堂?”

  嬷嬷点头,谢星阑便一同往谢氏祠堂行去,等到了祠堂之外,果然见正厅中亮着灯烛,那嬷嬷快步走到门口,禀告道:“夫人,公子回来了——”

  半掩的门扉透出一缕暖光,等了良久,屋内才响起一道暮气沉沉的冰冷之声。

  “除非我死了,否则他休想踏入此地一步。”

第77章 福星

  阴沉的话夹裹着风霜刀剑, 直令门口的赵嬷嬷脸色微变,她紧张地看向谢星阑,但谢星阑仪采俊逸的脸上, 却并无任何不快。

  赵嬷嬷微微一怔。

  谢星阑这时看了眼天色,“如今秋凉, 往堂中添两个炭盆,我稍后要出府一趟,明日才归府, 宫中赐了些中秋俸食,稍后会送去母亲院中。”

  谢星阑说完, 又往门缝之中看了一眼, 转身便走, 赵嬷嬷这下直接愣在当地, 待谢星阑身影消失在夜幕之中,她才转身进了祠堂,“夫人, 您都听见了?”

  谢氏祠堂内一片烟缭雾绕,昏黄的灯烛,映出一张刻板清冷, 又略显老态的脸, 正是离开将军府三月有余的蓝明棠,她一袭鸦青素衣站在西窗之下, 而祖宗牌位前的蒲团上,是两个婢女在代替蓝氏烧纸钱。

  听见嬷嬷所问, 蓝明棠眼中闪过一丝冷冰冰的疑惑, “他在耍什么花样?”

  赵嬷嬷也一脸迷茫:“奴婢看不出,但公子和三月前瞧着不太一样了。”

  蓝明棠出自平阳蓝氏, 祖上军功起家,曾出过两位天下兵马大元帅,到了先帝岱宗一朝,蓝氏族中人丁凋败,蓝明棠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最终选了同样落魄的谢氏联姻,彼时谢正则刚在军中立功,为从四品玄武将军,蓝明棠与其成婚,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刚成婚之时,蓝明棠姿容貌美,又出自行伍之家,与年轻俊逸又胸有筹谋的武将谢正则也算琴瑟在御,夫唱妇随,但婚后不到两年,信仰王世子李长垣起兵造反,从那时起,一切便不一样了。

  在军中汲汲营营的谢正则因天下大乱而得重用,成为随扈皇室北上丰州的将领之一,到了丰州,又得贞元帝看重,在随彼时的信国公郑成德大败叛军之后,被钦点为金吾卫大将军,成为贞元帝左膀右臂,待皇室带领文武百官回到京城,不到一年,又被擢升为金吾卫上将军,那时如今的崔氏、段氏尚不算得宠,谢氏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蓝明棠没想到,谢正则最终会沦为天子鹰犬,其手段酷厉,阴狠毒辣,极擅罗织罪名构陷忠良,甚至连蓝氏也不手软,当年谢正则意欲替贞元帝剪除当时的吏部侍郎王崇友一脉,正好此人是蓝明棠的哥哥蓝明麒之好友,蓝明麒上奏折为其求情,可没过两日,龙翊卫便搜出一桩蓝明麒收受贿赂之罪证,贞元帝一直诏书将蓝明麒贬回了平阳。

  自此,蓝明麒郁郁不得志,本就式微的蓝氏更是一落千丈,整个蓝家都恨上了谢正则,蓝明棠伤透了心,与谢正则形同陌路,但即便如此,谢正则也无丝毫收手之意,若非蓝氏还要靠她这个将军夫人之势,她或许早已自请和离。

  也是在那时,谢正则过继了谢星阑为嫡子,还养在了她名下。

  他们成婚七年,她膝下无所出,收养个谢氏的孩子,蓝明棠不置可否,但她本以为生父是谢正瑜,谢星阑好歹能有几分清正风骨,但没想到在谢正则的调教下,谢星阑很快有过之无不及,这一点,在前岁谢星阑升任龙翊卫钦察使之后变得尤其明显。

  谢星阑起初不愿叫她母亲,是被谢正则打了一顿,又关了几日暗室,才令他学乖了,但蓝明棠知道,谢星阑是个不会叫的狼崽子,而自从谢正则死后,她们果然势如水火,在谢正则眼底,她这个养母连他幼时的乳母于嬷嬷都及不上。

  想到于嬷嬷,蓝明棠眼神微暗,正月里谢星阑因未曾晋升而性情大变,闹得整个西院不得安宁,后来三月初于嬷嬷过世,又令他狂性大发,他为此称病不上朝,连陛下的谕旨都敢推拒,五月平阳来信,说她哥哥蓝明麒病重,她索性眼不见心不烦赶往平阳,只想着谢星阑将将军府折腾没了才好。

  她小住三月之后归来,没想到将军府还没被贞元帝抄没。

  谢正则这一脉的谢家牌位整整齐齐地摆在祭台之上,此刻烛火昏昏,两个婢女烧完了祭文,正在清理余烬,蓝明棠目光从谢正则的灵位之上扫过,沉声道:“去查问查问,看他这几个月都做了什么——”

  蓝明棠离开祠堂回到前院,刚换了件素衫,赵嬷嬷快步走了进来,“夫人,不得了了——”

  蓝明棠蹙眉看过来,“何事?”

  赵嬷嬷深吸口气道:“公子不得了了,今日宫里中秋宴,圣上当着重臣擢升公子为右金吾卫将军并龙翊卫指挥使了,且您走的这三月,头一个月还没什么,到了七月,公子却一连办了三件差事,您更想不到,卢国公府要倒了——”

  等赵嬷嬷将打探来的消息说完,已经是一炷香的时辰之后,蓝明棠背脊笔挺地坐在榻上,冷沉的面上满是疑窦,“他未争南巡的差事?”

  赵嬷嬷摇头,“不曾,当时宣平郡王府的事正闹起来,公子主动请命去查郡王府小姐之事了。”

  蓝明棠靠回去,冷嗤道:“难怪,南巡的差事不易得,但宣平郡王府如今正如日中天,他便看准了这个机会,没想到宣平郡王府的事是个闹剧,却让他查到了卢国公府之上,真是让他歪打正着了。”

  赵嬷嬷是抓住谢坚手下一个暗卫问的,听那暗卫所言,似乎不是这般意思,但看着蓝明棠冷沉的面容,她又不知如何解释,这时蓝明棠忽然问:“他说今夜要离府,是要去何处?”

  赵嬷嬷道:“是去相国寺。”

  蓝明棠没做声,她知道谢星阑去相国寺做什么。

  赵嬷嬷这时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奇事,说临川侯府那位云阳县主,今日被陛下封了御前司案使——”

  ……

  出城的路上,谢坚一脸志得意满,“公子,您是没瞧见,今日回衙门时,韩歧那脸色都是白的,却不敢不对您恭恭敬敬行礼,在宫中,便是安远侯对咱们都不敢轻慢。”

  谢星阑扬鞭策马,只顾着赶路,谢坚便继续道:“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啊,谁能想到咱们就在京城破了一件陈年旧案,就比南下跑上四五个月还要管用?郑钦和段柘知道了,怕是要气疯了,还献什么《百骏图》,真是花里胡哨!”

  见谢星阑不理自己,谢坚又道:“小人想到了前次县主说的话——”

  谢星阑勒缰绳的手微紧,马速终于放缓,谢坚一喜,忙道:“县主说许多事都是福祸相依,还说您没去南巡,而是去查案,说不定反倒是对的,没想到真让县主说中了,这几次办案都是与县主一起办的,县主真是咱们的福星。”

  谢星阑听得唇角微弯,长鞭一扬,又加快了马速,夜色已深,从京城出发赶往相国寺要走一个时辰,他离府已近子时,此刻并不想耽误赶路。

  等趁夜赶到相国寺之时,已近四更天,没了白日的香客熙攘,此刻的相国寺显得格外肃穆沉静,谢星阑带着谢坚等人步入寺中,迎面便是沁人心脾的沉檀香,守夜的小沙弥一听他表明身份,立刻道:“惠明师叔白日便念叨过施主,请施主跟小僧来——”

  谢星阑的父亲、母亲葬在江州谢氏族中,自从他入京后,便在相国寺为二人立了灵位,奉了海灯,逢年过节之时,总要来祭奠一番,负责香堂的惠明师父与谢星阑还算熟稔,今日未见他来祭拜,心中还有些疑窦。

  夜里的相国寺殿宇巍峨,宝相庄严,簌簌凉风刮过飞檐下的佛铃,漾出一片禅意叮当的响,小沙弥打着灯笼,一路将谢星阑请入后殿香堂。

  四更天惠明还未歇下,见到谢星阑不由喜出望外,忙将他带去单独供奉的佛龛前。

  谢坚和谢咏上了一炷香便守在门外,独留谢星阑在屋内焚香祷告,昏黄烛火萤萤,谢星阑跪在蒲团之上,望着谢正瑜与母亲苏惠然的牌位口中念念有声。

  等祭拜完,又添了海灯香油钱,天边已露出一丝鱼肚白,惠明特意等着他,道:“师父今日归寺中修行,施主可要见师父?”

  惠明说的师父法号了空,乃是相国寺主持,了空为当世高僧,在今岁正月里,谢星阑曾来拜会过了空数次,次次求了空卜算命格,惠明本以为谢星阑多日未至,必定不会放过此机会,但没想到谢星阑很快摇头,“问了空师父好,我便不打扰他老人家清修了。”

  惠明有些意外,又观谢星阑眉宇,“看来施主已经找到答案了?”

  谢星阑牵唇,“不是找到答案,是找到福星。”

  这话说的惠明微愣,谢星阑却告辞,很快策马下山去。

  ……

  卢氏的案子初定,秦缨也卸下了心头重担,这日睡到日头初起,待用完早膳,李芳蕤笑盈盈来访。

  秦缨将人请入清梧院中,李芳蕤看了一眼外头秋高气爽的天色,道:“你便不问我为何来找你?”

  秦缨眨眨眼,“为了卢氏的案子?”

  “不对。”

  李芳蕤摇头,又笑意一盛,“你看这天色如此之好,你可知这个时节最适宜做什么?”

  秦缨还真是不知,“你别卖关子了——”

  李芳蕤便道:“这个时节农稼丰收,山林野地的果子也都成熟,不仅如此,连那些山鸡野兔也都膘肥体壮,因此,这是最好狩猎的时节!”

  秦缨面露恍然,李芳蕤便道:“我与哥哥都喜围猎,我们府上在城外有一处猎场,专门养了些野鸡野兔等牲畜,到了这个时候,正好去打猎,我和哥哥商量好,后日叫些人出城玩一日,你一定要随我同去。”

  秦缨想了想,“但我弓马极差。”

  李芳蕤胸脯一挺,“我教你便是!除了打猎,猎场还有果园,到时候还能去摘果子,我哥哥还请了时下最富盛名的杂耍班,咱们还能看戏法,人多热闹,你眼下反正没案子在身,就与我们同去吧司案使!”

  听李芳蕤叫起了她那虚衔,秦缨颇为无奈,“那就同去吧。”

  李芳蕤大喜,“太好了!到时候看我一展身手。”

  秦缨的确还未见过李芳蕤习武,也心存期待,二人说说笑笑定下此约,李芳蕤又道:“可让陆姑娘随我们同去?就算她不会弓马,到时候去摘果子玩也极好。”

  秦缨笑道:“那得去问她才好。”

  李芳蕤便道:“那我派个人去陆氏送封帖子!”

  正说着话,白鸳从外走来,“县主,岳仵作在府门外求见。”

  秦缨一听便站起身来,又与李芳蕤朝外走,边走边问,“可说是何事?是有新案子了?”

  白鸳摇头,“没说,只说求见您。”

  秦缨步伐加快,在前厅见到了岳灵修,这是岳灵修第二次来侯府,前次有崔慕之相陪,此番却是他独自一人前来,他坐在黼黻铺地的华贵正堂,颇有些局促之感。

  秦缨径直入厅,“可还有案子?”

  岳灵修连忙站起身行礼,又道:“没有没有,不是有案子,是小人有些事想请教县主。”

  秦缨请他落座,岳灵修这才道:“卢氏的案子初定,这几日衙门在汇总案卷,小人去誊写几份旧验状之时,只见师父当年的验状写得很是详尽,而您发现旧案是冤案,正是在那验状上看出了古怪,但不论是小人,还是小人师父,都未看得出来,且这份验状,便是交到任何仵作手中,也难看出错处——”

  岳灵修面露不自在,试探着道:“于是小人便想,会否小人们本就有些错识,却一直不自知,前次窦氏的案子,人被火烧死还是被焚尸是如此,那旧案之中如何鉴别生前生后伤痕,也有好些笼统错处,小人今日特意带来了这几年跟着师傅修习仵作之技的抄本,上面写的便是师父所授条目,也是大部分仵作都会的,小人相请县主帮忙纠错,免得验错了案情,酿成了冤案。”

  岳灵修欲言又止,一通话说下来,李芳蕤都听得着急,秦缨却颇有耐性,待听完他所言,秦缨眼瞳顿亮,“行啊岳仵作,你能有此念,我实在是欣慰极了!”

  岳灵修也面露喜色,“县主愿意吗?”

  秦缨失笑,“有何不愿?先前我便有此设想,只是还未施行,你既然找上门来,那是再好不过,你我一同查办的案子有限,遇见的情形也有限,让我看着你的抄本纠错是再好不过,若真能发扬开来,实在是你我功德一件。”

  岳灵修唯怕麻烦秦缨,却不想秦缨如此无私,他激动地从怀中拿出一本泛黄的抄本,又恭敬地递给秦缨,秦缨随手翻开,刚看了没几页,便皱了眉头。

  岳灵修见状忙问:“县主可是发现了错处?”

  秦缨摇头,她又刷刷翻了数十页,眉头越皱越紧,“你这记述的太过杂乱,需得重新分门别类的编写一遍才对——”

  岳灵修一边点头一边道:“这些是小人跟着师父,办一件案子记一些,因此都是跟着案子走的,的确颇为杂乱,县主想要如何写才好?”

  秦缨略作沉吟,“分不同的案情与死亡方式最好。”

  李芳蕤在旁看着,惊道:“县主要著书了?”

  秦缨本觉不算,可想到按照自己的法子,要写的的确不少,一时无奈道:“我也未想到还有今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秦缨并无三头六臂,不可能亲自去查办每一桩案子,唯有将所知教授旁人,才真能造福百姓,她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岳灵修的笔记,很快打定了主意,“就先从初验与复验开始,不论何种案情,死者的尸体最好勘验两次。”

  她来了兴头,却不想让秦璋知道,便带着岳灵修和李芳蕤回了清梧院,又吩咐白鸳取来纸笔,就着桌案写了起来,没多时又道:“假若死者为溺死,溺死也分多种情形,每一种情形所查要点都不同,但也有共通之处——”

  “‘男仆卧,女仰卧’,此说法便略为片面,尸体沉入江水中,死后如何浮起,乃是因尸体骨骼重心不同而姿势不同,男子四肢发达,上身厚重,死后便易俯卧,女子则多下肢较重,腰曲明显,因此死后易成仰卧,同样都是女子,因体型与骨骼轻重不同,死后的姿势也不会相同,不能单以性别论处,此处要修正一二。”

  秦缨说完,李芳蕤惊讶地瞪大了眸子,岳灵修则十分专注严肃,像个认真听夫子授课的好学生,很快,秦缨又道:“失足落水者腹部鼓胀,自杀偷水者腹部极胀,亦有谬误。”

  “失足落水之人惊慌挣扎,更容易呛水吞水,而投水自杀之人,因做足了自杀的心理准备,初初入水之时多会憋气,待窒息严重,则会下意识大口吸气,由此吸入溺液,此时有人会呛水吞水,有人则会窒息昏厥。”

  秦缨谨慎道:“如此来说,自杀腹胀者比失足落水腹胀者要少,但仍然不能以是否腹胀来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还有此处,水中尸体经过浸泡,手脚表皮膨胀泛白,夏天只需数日,秋冬需半月,这层泡发的表皮便会开始脱落,而若死者是被抛尸入水,泡上数日后也会出现此情形,并不能以此判断死者是否为溺死①——”

  见错处极多,岳灵修很快额沁冷汗,“县主若不一处一处细说,实在不好明辨,仵作这一行当并无祖师爷,起初是有人收敛尸体,后来罪人、屠户,又或是三教九流不畏死尸者前来验看,大都是靠着验看后的经验,师父教徒弟,徒弟又教徒弟,便极易以偏概全。”

  秦缨并无怪罪,“已经很不易了,你这里许多说法都用得上,我说的这些,也是从别处看来的……”

  见李芳蕤目不转睛看着自己,秦缨生怕她多问,又与岳灵修细细分辨起来,却不想只溺死一项,便为其指出了十多项错处,待写到“缢死”“勒死”“毒死”等项,便更繁杂细碎,即便有李芳蕤帮着记录,直等到日头西斜也未写完。

  眼见天色不早,秦缨叹了口气,“罢了,没有这样快的,你们先行归家,我自己来写,明日午后,我给你送去京畿衙门——”

  岳灵修大为感谢,临走之时秦缨道:“可还记得老规矩?”

  岳灵修想了想,恍然,“小人明白,不得对外说是县主教的。”

  秦缨满意了,这才将李芳蕤和岳灵修送出侯府。

  既答应了岳灵修,秦缨便连夜为其纠错重编,这份笔记半数是只看个例,而后以偏概全的谬误,但凡验尸的仵作刻板不知变通,只看其一不看其二,眨眼功夫便可酿成冤案,而这其中多为法医基础常识,对秦缨而言并不算难。

  她写到四更天才停笔,白鸳见她如此辛苦,亦十分心疼,又知晓她所写乃是为了造福百姓,不免对自家县主多了几分敬仰,伺候得也比往日更殷勤妥帖。

  第二日,秦缨又写了一个清晨,待用过午膳,方才乘着马车往京畿衙门赶。

  京畿衙门里,从午时开始,岳灵修便在衙门门口翘首以盼,谢星阑御马到衙门之前时,便见岳灵修伸长了脖子朝北面张望,他下马来,待岳灵修行礼之后便问:“你这是在等谁?”

  因是谢星阑,岳灵修便据实已告:“小人在等县主。”

  谢星阑本要往衙门里去,一听此言站在原处没动,“等县主做什么?”

  岳灵修喜滋滋的,“小人昨日去拜访县主,让县主帮忙看看小人多年记下的仵作笔记,想令县主帮忙纠错免得验尸有误,县主十分高兴,帮着小人查改了整日,后来天黑了没改完,便说今日午时给小人送来。”

  岳灵修一脸即将得到珍宝的愉悦,那眉梢眼角的喜色明晃晃刺眼,他说完见谢星阑还没动,便好奇道:“谢大人今日来衙门是为了何事?”

  谢星阑缓缓转身,也看向北面长街,“巧了,我也是来等秦缨的。”

第78章 赠礼

  秦缨乘着马车到京畿衙门之时, 便见森严高阔的门庭下赫然站了两人,岳灵修也就罢了,谢星阑竟也在, 她跳下马车来,疑道:“谢大人怎在此?”

  此问尚未落定, 秦缨又眉头微扬,戏谑道:“啊不对,如今应该唤谢将军, 或者谢指挥使才是。”

  谢星阑牵唇,“不敢当, 我有此擢升之机, 还多亏司案使相助。”

  谢星阑这番谦逊实令人不惯, 秦缨轻“啧”一声, 也学他官僚口吻,“谢指挥使客气,你我珠联璧合, 同心同德,都是为民请命,为圣上分忧。”

  听见“同心同德”四字, 谢星阑笑意更深, 又回她先前之言,“昨夜收到传书, 郭仲耘已经落网,今日我来衙门查郭仲耘当年在衙门当值时的案卷, 看看除了金文延之外, 可还有其他冤案。”

  谢星阑又道:“你既来了,随我一同看看?”

  秦缨不置可否点头, 一旁岳灵修站了半晌插不上嘴,此刻终于得了机会抱拳行礼,秦缨便从袖中拿出一本簿册来,“给你,你先看看——”

  岳灵修上前接过,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捧着,秦缨和谢星阑一同入衙门,又问道:“传书还说了什么,郭仲耘可招了?”

  谢星阑缓声道:“招了,说当年的确是卢文涛买通的他,给了他不少银钱,后来赵镰发现不对也被卢文涛买通,四年前他受了伤,又害怕卢国公府报复,便辞官回了老家。当初离京时,他曾劝赵镰收敛些,这几年书信之上也提过此事,但赵镰十分滑头,始终藏着旧时罪证,卢国公府害怕节外生枝,硬是让他威胁了四年,他也没想到袁守诚挑出了旧案,最终还是东窗事发。”

  秦缨轻哼:“这便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旧案得破,该抓的皆未逃脱,秦缨自是心境大好,谢星阑见她意态畅快,便继续道:“卢元斌遇害的人证也已经寻到,昨夜卢炴禁不住审问,已然全招了,待郭仲耘被押送回京,这案子便可送三法司定罪,剩下便是追究当年查办此案的其他衙差之责,简启明此前已得了训斥,但他如今身处吏部,陛下不会轻易动他,还有当年的三法司主官,如今皆已告老,陛下多半会下旨申斥了事。”

  秦缨眉目微凝,沉声道:“简启明有失察之过,三法司复核天下刑名,也有失察渎职之嫌,但我也能料到,陛下不至于为了一桩旧案惩罚一众老臣。”

  她长叹了口气,“便似你说的,一旦涉及王侯权贵,案子只占五成。”

  说话间周显辰得了消息,从内迎了出来,前日宫宴周显辰也在,自然知道谢星阑升官之事,如今更显殷勤,得知谢星阑是来查郭仲耘,周显辰当即道:“那我立刻吩咐人开库房,他当了多年捕头,手上徇私舞弊的冤案还真可能不止一件。”

  谢星阑应好,待要往库房去,却见秦缨驻足,看向了一直眼巴巴跟着他们的岳灵修。

  秦缨对岳灵修道:“眼下尚有几处并未写全,因我也不擅,不过我已有计策,稍后我找人来帮忙。”

  岳灵修恭敬道:“县主是说毒杀?”

  秦缨摇头,“不止毒杀,还有伤病、猝死,得找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帮忙。”

  岳灵修目光灼灼地望着秦缨,又一边翻看手中簿册一边道:“真没想到县主还写了冻死、雷电击死的情状,小人还从未遇过,还有……还有男子作过死,小人也未见过。”

  “作过死”又称“马上风”,为男子在床笫之间窒息猝死,一旁谢星阑听得扬眉,又听秦缨温声道:“我写的还不算完备,你先看看,若有何不解之地,待会子问我,我先随谢大人去库房看看。”

  岳灵修忙应是,又一路跟随,等谢星阑和秦缨进了库房,他便捧着文册在外琢磨,周显辰命管理库房的主事将郭仲耘做捕头那几年的案卷寻出,谢星阑等的功夫又往窗外扫了一眼,“你收了个好徒弟。”

  秦缨随他目光看了一眼,“岳仵作是有心的,前两次验尸多有谬误,他都记着。”

  谢星阑若有所思,“你教给岳灵修的,可传授旁人?”

  秦缨看向他,“自然,你想如何?”

  谢星阑道:“右金吾卫行缉捕谳狱之能,也常有尸体需要验看,但衙内并未设仵作,若遇命案,常要从大理寺和京畿衙门借仵作应差,如今既有位好师父,不若将验尸之道传习至金吾卫中,好利办差。”

  秦缨自无异议,“如此甚好,但要学仵作之技,只看文册无用,还是得不断验看尸体有个师父带着才好,若得大成,绝非朝夕之功。”

  谢星阑略作思忖,“先让我身边人修习一二,待遇合适人选,再令其专攻,稍后我令谢坚将你给岳灵修的文册誊抄一份可好?”

  秦缨点头,“自然无碍。”

  见她答应的如此轻松,谢星阑心底反倒欠了滋味,他淡声道:“坊间士子去私塾进学,常要奉上束脩若干,此番不能白白得你教习,可有想要的?”

  秦缨眉头微扬,上下看谢星阑两瞬,问道:“谢大人俸银几何?”

  谢星阑略想了想,“尚未升任右金吾卫将军时,一年俸银百两,禄米三百石,另有职田九顷,此番升将军衔,俸银百二十两,禄米三百六十石,职田十二顷。”

  秦缨本是玩笑,哪想到谢星阑说的如此详尽,她哭笑不得道:“临川侯府自不缺什么的,谢大人要养家糊口,我还是替谢大人省点银钱,束脩就不必了。”

  谢星阑略作沉吟,“那便算我欠你,此番能破卢氏的案子,亦多亏你助力。”

  谢星阑先前那话并非客气,他有心答谢,但秦缨偏偏不给机会,而他头次遇见秦缨这般无欲无求的,一时也不知从何下手,但秦缨越是无所求,他心中越是牵挂。

  秦缨仿佛看出他心思,眉梢扬起,坦然又骄矜,“我可不是为了帮谢大人。”

  她如此直白,谢星阑反倒弯唇,“我明白。”

  待主事将郭仲耘在时的案卷尽数找出,谢星阑便与秦缨上前查看,只见郭仲耘在任期间办过的案子大大小小几十件,谢星阑专门与秦缨复核命案,但因命案定罪要送入三法司复审,一路看下来倒未发现异常,只有一两宗案卷有缺漏,被谢星阑专门挑出再核验。

  直到太阳西斜,二人才从库房出来,外间岳灵修还在原处未动,闻声迎上来道:“县主,小人都看了,您写的细致,小人基本能看懂,您适才说的,要找大夫是找谁呢?”

  “找陆御医家的小姐。”秦缨看了一眼天色,“此刻日头未落,还来得及,你最好与我同去,此番我们请她帮忙,必定比你此前所记更为万全。”

  微微一顿,秦缨问谢星阑,“你打算何时誊抄?”

  谢星阑道,“何时方便?”

  秦缨扫了一眼岳灵修手中文册,“现在就方便,我们去找柔嘉,不必用文册,你不若将文册带回,誊抄之后明日送来。”

  谢星阑颔首,“那明日我令人送去侯府。”

  秦缨本要点头,却又想起和李芳蕤的约定,忙道:“明日我要与芳蕤出城围猎,白日不在府中,你不如派人送来衙门,还是交给岳仵作便可。”

  谢星阑点头,“也好。”

  秦缨便又看向岳灵修,“将文册交给谢大人吧,令他那边誊抄一份。”

  岳灵修依依不舍地将这份录集交给谢坚,见谢坚揣入袖中,目光便也落在谢坚袖子上,像害怕谢坚再也不还了似的。

  谢坚看得好笑,“岳仵作放心,这文册是县主心血,丢不了。”

  岳灵修悻悻咧嘴,“小人省得。”

  时辰不早,秦缨要去陆氏拜访,谢星阑亦要回金吾卫衙门,二人一同离开衙门,走到门口后,谢星阑忽然道:“你明日要出城围猎,可缺弓弩?”

  谢星阑还记得书房抽屉里那份调查得来的秦缨生平,云阳县主秦缨身娇体弱,不擅弓马,哪怕做过拜戏伶为师的出格之事,于骑射之事却极少涉猎,果然,他问话刚落,秦缨便面有难色地去看白鸳,“咱们缺吗?”

  白鸳迟疑道:“奴婢也不知府中有无弓弩可用,侯爷也不喜骑射之道,不过李姑娘或许会准备的吧?”

  “行了,晚些时候我派人送一把趁手的与你。”谢星阑撂下此言便走,待翻身上马,见秦缨欲言又止似要推拒,便道:“这不算束脩。”

  话音落下,谢星阑马鞭扬起,很快便疾驰出一射之地,秦缨扬唇,“盛情难却,那咱们便等谢大人送吧。”

  上马车之后,白鸳便笑道:“当日在忠远伯府见到谢大人时,满身阴沉看着便骇人,近来谢大人的脾性却似越来越好了,对县主也十分周到。”

  秦缨笑,“的确变了不少。”

  秦缨也记得在忠远伯府遇见谢星阑时,他那满身阴戾的模样,剧情分明还尚早,可谢星阑就像经了什么惨痛波折似的,浑身戾气难平,但自从他接手了窦氏的案子,再到此番将卢氏绳之以法,整个人已是气性大变,更因此得了升迁。

  白鸳又道:“谢大人此番可算因祸得福了吧?没去南巡,反倒升了官。”

  秦缨微微眯眸,“若他选了南巡,还真不一定会有此般际遇,只能说种善因得善果,虽是郡王府的事端在前,但若他不愿追查平民百姓的旧案,也难得陛下封赏。”

  白鸳不断点头,“可不是,谢大人从前恶名在外,那些人将他骂成与他养父一般的朝廷鹰犬,但他此番未将旧案甩手交给旁人,足以说明流言蜚语不可尽信。”

  秦缨牵唇,“谢大人很有潜力。”

  白鸳疑惑不解,“您是说谢大人还会高升?”

  秦缨高深莫测地点头,白鸳却表示怀疑,再往上便是金吾卫大将军了,是可更不容易。

  马车辚辚而行,岳灵修骑马跟在一侧,等到陆府之时,夕阳沉入地平线,天边一片晚霞似火,沈珞上前叫门,小厮一见来的是秦缨,立刻将她请了进去,没多时,陆柔嘉欣然迎了出来。

  “早间正接到李姑娘送的帖子,本以为明日才见县主,却不想县主这会子来了,这位是——”

  陆柔嘉看着岳灵修面露疑惑,秦缨道明岳灵修身份,又开门见山道:“今日来是想请你帮忙,我正帮岳仵作修撰一份仵作检验录集,其中毒理、病理常人难懂,便想请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