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炴喝道:“谢星阑,你做什么!”
双手被反剪,剧烈的疼痛让卢炴明白谢星阑此行并非玩笑,他心底一慌,骤然喊道:“我是大周世袭公爵,是朝廷命官,你对我如此无礼,莫非有圣旨不成?!”
谢星阑岿然不动:“龙翊卫奉旨查案,无论你是公爵还是朝官,今日抓的便是你!”
“你凭何抓我?不管你查什么案子,又与我何干?”卢炴怒喝,亦意识到卢文强的安排并未奏效,而谢星阑能抓到他身上,只能是因为卢文涛已经招了。
他心底一寒,如坠冰窖,“你不能这样抓我,我要面见陛下,不,太后,我要面见太后,我要请太后为我做主——”
卢炴一边喊一边去看杨氏,杨氏早惊得乱了神,此刻被卢炴眼神一刮,这才找回三分理智,她连忙问:“谢大人,这到底为何?国公爷犯了什么罪?”
谢星阑道:“等他去牢里说罢。”
话音落下,谢星阑看向后宅深处,“除了卢国公,今日还要请另一位去金吾卫大牢走一趟,去把你们府上二小姐请出来——”
杨氏大惊失色,“凝儿?凝儿一个小姑娘,你们抓她做什么?”
谢星阑看向谢坚,“去将人带出来。”
谢坚令门房小厮带路,又领着几个翊卫往后院行去,卢炴看到这一幕,不知为何神色更为急慌,又喊道:“你们竟然连女眷也不放过,我要面见太后!”
谢星阑不为所动,摆了摆手,几个翊卫押着卢炴便走。
杨氏想要追上去,可今日谢星阑一行浑身煞气,她根本不敢妄动,再想到片刻前的言辞,杨氏眼前一黑瘫倒在地,报应,报应来的太快了……
足足等了半炷香的功夫,谢星阑才看到云竹扶着卢月凝走了出来。
卢月凝鬓发微散,面无血色,泛红的眼眶泪光婆娑,几个翊卫见她如此,呵斥的语气都轻柔了几分,跟着他们同来的,还有听到动静起身的卢瓒。
卢瓒夜半起身,只匆匆披了一件外袍,他先扶起瘫倒在地的杨氏,又眼瞳赤红地瞪着谢星阑,“谢星阑,你凭何抓我父亲?凝儿又有何罪?”
卢月凝走到谢星阑跟前,亦哽咽道:“敢问谢大人,我犯了何罪要将我关去牢里?”
谢星阑冷冰冰地看着卢瓒,“你不如问问你母亲。”
谢星阑眉眼间沉厉之色迫人,仿佛没看到卢月凝梨花带雨的模样,卢月凝心中生惧,哪里还敢多言,谢坚在后道:“等到了金吾卫牢里,有时间让卢姑娘喊冤,若案子与你无关,肯定冤枉不了你。”
见卢炴已没了踪影,卢月凝心知此劫难逃,只好与云竹朝府门走去,刚出府门,卢月凝便看到了一辆熟悉的马车,再仔细一瞧,秦缨站在马车旁,显然是跟着谢星阑同来的。
秦缨也看到了卢月凝,她沉着面容未语,却不想卢月凝竟朝她走近两步。
卢月凝压下眼底泪光,嘲弄地道:“没想到县主还在掺和这案子,如今看到我即将身陷囹圄,县主是否很高兴?这下再无人能与你抢慕之哥哥了。”
秦缨轻啧一声,没想到卢月凝这等境况下还记挂着崔慕之,她凉声道:“大抵只有你将崔慕之看得像救命稻草一样重,只是不知他会如何看你?”
这话瞬时令卢月凝面色微僵,她唇角微抿,抬着下颌朝等候的翊卫行去。
抓了两位主子,又带走了包括卢文强在内的七八个卢炴的亲随,谢星阑便带着金吾卫众人离开了国公府,出了府门,便见秦缨还候着。
嫌疑之人皆被押走,谢星阑走到近前道:“还算顺利,今夜我先审卢文强,你早些归家歇着,待明日将罪证搜全,再审卢炴二人。”
卢炴和卢旭自持身份贵胄,必定会咬死不认,与其在二人身上下苦功,不如先从小喽啰们入手,届时词证俱全,他二人再会狡辩也要哑口。
秦缨应是,“卢文涛都能松口,其他人想来也能顺遂。”扫了一眼谢星阑的手,她又道:“既将几人都捉拿在案,便也不必急在这半夜,谢大人也是凡人之躯。”
谢星阑眼底滑过一丝明彩,语气却是水波不兴,“多谢县主体恤,归家去罢。”
秦缨上马车,待走动起来后,又掀帘去看谢星阑上马,见金吾卫的武侯们从国公府前离开,秦缨长松一口气放下了帘络。
她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白鸳也跟着道:“太好了,谢大人一定能审出来,再按卢文涛说的,将当年留下的罪证找到,那便能给他们定罪了!”
马车回到临川侯府时,已近五更天,秦璋还在经室之中修道,秦缨与他报了个平安,又将卢国公被捕之事道来,秦璋唏嘘不已,父女二人说了片刻话秦缨方才回清梧院,更衣歇下之时,天边隐隐露出了一丝鱼肚白。
睡得太晚,秦缨不过片刻便入了梦乡,然而她只觉一个梦尚未做完,床帐外便响起了白鸳的轻呼声。
“县主?县主快醒醒——”
秦缨被惊醒,微微睁眸,只见窗外已是天光大亮,算起来她也才睡了两个时辰,太阳穴突突地眺,但白鸳急迫的语气令她心弦微紧。
她清醒过来,“何事?”
听见她回话,白鸳一把掀开床帐,满脸急迫道:“太后娘娘急诏您入宫,接您的人就在前院等着呢……”
第71章 受审
巳时过半, 灰蒙蒙的天穹乌云压顶,眼看着将要落雨,秦缨跟在邓明春身后, 容色端肃地走在悠长的宫道上。
邓春明轻声道:“太后娘娘许久不问朝事,本是不想管的, 可没想到连卢国公也被下狱,过世的那位卢太妃从前是太后娘娘十分亲信之人,当年丰州之乱时, 太后娘娘染了瘟疫病倒,是卢太妃衣不解带地左右照料。”
见远处宫廊上有几个往宣政殿去的朝官, 邓春明语声更低了几分, “后来太后好了, 卢太妃却病倒了, 待老郑将军打败了叛军回京,卢太妃没撑两年便故去了,太后娘娘心中有愧, 少不得要对卢氏多有照拂。”
秦缨不动声色,“太后娘娘是什么打算?”
邓春明摇头,“这可不知呢, 太后娘娘是想查问清楚, 看看那案子是否真的到了要将卢国公也下狱的地步。”
秦缨心弦微紧,眼看着案子有了进展, 却没想到杨氏竟然求到了太后跟前,因着十多年前卢太妃的德善之行, 太后要包庇卢氏吗?
到了永寿宫, 秦缨刚一进门便看到几个宫人正端着水盆冲洗中庭的青石地砖,大太监苏延庆站在阶下道:“擦干净些, 留下半点痕迹,仔细你们的皮。”
宫人呐呐应是,秦缨狐疑上前:“这是怎么了?”
一见她来,苏延庆忙堆上几分笑意,又面带嫌恶地扫了一眼地砖,低声道:“是国公夫人求情的时候磕破了头,将她从殿内抬出来时,血点子滴了一路,这会儿她刚醒过来,与太后娘娘说话呢,太后娘娘在等您,您快进去。”
秦缨眉目微凝,跟着苏延庆进了殿内。
郑太后坐在主位上,坐在下手位上的,正是额头包着白布的杨氏,她此刻红着眼睛,看到秦缨来了,面色更是沉重。
秦缨上前行礼,郑太后牵唇道:“来哀家跟前说话——”
秦缨走到太后身前去,郑太后拉着她的手道:“你看到国公夫人在,想必也知道哀家想问你何事,国公夫人说,近来京城有件案子查到了卢国公府身上,且那案子你也跟着一道跑了不少路?”
秦缨点头,“确是如此。”
郑太后笑容微淡,“听说金吾卫好大的排场,昨夜已经将卢炴和卢家的小姐下了大狱,你告诉哀家,那案子是否真与卢家有关?”
杨氏目光灼灼地望着秦缨,秦缨点头,“太后问云阳,云阳在您前面不敢说假话,凭衙门查到的人证物证,京畿衙门捕头的确是被卢氏二老爷卢旭所杀,还有十年前的案子,死了三位良家姑娘,凶手亦是卢旭——”
“县主!”杨氏哽咽道:“县主何来的人证物证?难道是听卢文涛那刁奴说的?卢文涛此人不可尽信啊县主,他虽是我们府上老奴了,却对我们心怀怨恨,是他做下的脏污事儿扯到了二弟身上,如今还连国公爷也攀咬上……”
郑太后这时也问:“你只说是卢二杀人,那为何金吾卫连卢炴也抓走了?”
秦缨肃容道:“因卢国公包庇卢旭,他知情不报,还买通了当年衙门之人,更令一个与此案无关之人去给卢旭顶罪,此人当年被判斩刑,已经死了十年,而他逼迫此人的手段,乃是以其妻女相胁。”
见太后面露讶色,秦缨诚恳道:“此案内情颇多,我一言难说清楚,太后娘娘若真想知道,可去衙门查问,若是证据不足,金吾卫也不敢随便对卢国公动手。”
杨氏此刻道:“此番查案的是龙翊卫的小谢大人,太后娘娘您知道的,这个谢大人,就是谢正则那个养子,此人很得陛下看重,行事张狂无忌,此前还弹劾过长清侯,他正是仗着陛下撑腰,这才敢对我们府上赶尽杀绝。”
秦缨听完杨氏所言,正打算替谢星阑辩白,可这时太后眯了迷眸子,沉声道:“谢正则的养子,哀家知道,前岁就是他救了陛下性命,他养父当年仗着皇恩不知做了多少恶事,如今他也想走谢正则的老路不成?来人——”
她唤了一声,苏延庆忙答应,郑太后沉声道:“你派人去前朝问问,就说是哀家的懿旨,看卢国公府的案子到底是怎么办的。”
苏延庆领命而去,杨氏见状眼底生出了两分希望,秦缨眸露担忧,按照时辰,今日谢星阑或许还未审问卢炴二人,而太后这话,明显是因为谢正则对谢星阑多有厌憎,若真让太后在此时拦阻,岂非前功尽弃?
秦缨这时看向杨氏:“国公夫人说谢大人弹劾长清侯,我怎未听说过此事?”
杨氏轻哼一声,“就在今年正月,此人狂悖妄为,说长清侯治军不严,说他麾下贪腐极重,连着上了几道折子弹劾,陛下信以为真,专门派人去探查,结果查出来的却并非崔氏嫡系……”
秦缨面露愕然,“这谢大人果然大胆,连我都知道陛下十分看重崔氏一门,他却敢明着弹劾长清侯?他这是为哪般?”
杨氏面色微僵,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够谨慎,太后和贞元帝面和心不和多年,若谢星阑真是贞元帝极看重的亲信,又怎会明着弹劾崔氏?
她一时哑口,而郑太后也想起此事来,谢星阑弹劾长清侯崔曜她是知道的,崔氏与郑氏作对多年,当初弹劾的折子出来,郑氏也推波助澜过,但崔曜太过谨慎,并未叫郑氏抓到把柄……
郑太后若有所思,“连崔氏都敢弹劾,更何况你卢氏?”
杨氏面上挂不住,只惶恐应是,郑太后又道:“且看看前朝如何论处吧,他纵然再大胆,哀家也不信他敢平白污蔑堂堂国公府。”
苏延庆去得快回来的也快,两炷香的功夫不到,他便一脸难色进了殿门。
“太后娘娘,问到了,却问得不多,右金吾卫乃是安远侯段将军掌着,世子又被陛下派去南巡,大将军那边还不知此事,只听说是卢国公一家被看守得极严,的确是龙翊卫谢大人在主审。”
“昨夜谢大人忽然决定抓人,满朝文武都未想到,今天一早,十多封奏折送到陛下跟前,都是弹劾谢大人的,但陛下那边的意思,是让龙翊卫严查,如今还未定案。”
一听此言,郑太后眉眼微沉,金吾卫本是郑氏囊中之物,可贞元帝却硬扶起一个段氏,如今右金吾卫的作用越来越重,郑明康这个左金吾卫大将军便越发形同摆设。
郑太后沉着脸未语,秦缨的心亦高高悬了起来,谢星阑昨夜抓人十分利落,那他可曾想到会被弹劾?
杨氏这时又跪在地上,“太后娘娘,便是卢二有罪,也没有连国公爷也抓起来的道理,臣妇也不知到底是谁的意思,这是要让整个卢氏万劫不复啊!”
眼看她额上白布沁出一丝血色,太后许是动了恻隐之心,吩咐道:“你去宣政殿走一趟,就说是哀家的意思,卢国公府百年世家,既还未定案,怎能让卢国公受牢狱之灾?除非此刻人证物证俱全,已能给卢炴定罪,否则还是早些将人放了。”
杨氏眼瞳大亮,忙磕头谢恩,苏延庆也快步走了出去。
“太后娘娘——”
秦缨忍不住开口,太后却将她的手微微一攥,她先令杨氏起身,又拉着秦缨坐到自己身边,笑问道:“前次听说你跟着衙门跑案子,怎么这次你又跟着他们辛苦?前两日朝华入宫之时提起,哀家还不信,今日哀家才信了,哀家看你都清减了。”
秦缨不敢轻慢,谨慎道:“因为我见过那几位姑娘的父母……”
太后微惊,“她们的父母?”
秦缨颔首,“那三位姑娘在十年前遇害时,都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像我和朝华一样,这次我和谢大人找到了他们的家人,第一个遇害的姑娘叫罗槿儿,家里是开旧书铺子的,她对父母极其孝顺,小小年纪却能每日都去给父亲帮工,任劳任怨,她还十分疼爱弟弟,我去的时候,她母亲哭的肝肠寸断,再华美的衣饰都掩不住那般绝望苦痛……”
“……康素琴的母亲因为女儿的遭遇病情加重,早早便病故了,她父亲今年刚近半百之岁,可看起来却好像七八十的老叟一般,他因当年惨剧丢了差事,也病了多年,知道错判了凶手,差点气得当场呕血,他气衙门办案疏忽,却更愧疚女儿含冤十年未雪,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在死前,就想让我们帮他抓到残害女儿的凶手……”
秦缨语声沉痛,满面悲悯,郑太后有女儿,且还夭折过一位皇子,她最明白失去孩子的苦痛,听到此处,混浊的眼瞳中漫起不忍,拉着秦缨的手亦微微发颤。
秦缨继续道:“还有个遇害者叫范玉蘋,她母亲因为她的事疯了,还被她父亲休弃,她父亲后来娇妻美眷,只当从未生过她,但她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兄,替她奉养疯母,也未娶妻生子,只为了找到真正谋害她的人……”
郑太后怜悯道:“惨剧,确是人间惨剧,天下间最悲痛便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何况她们的女儿还被人那般糟践——”
她眉眼间生出两分薄怒,又去看有些心虚的杨氏,“你说的最好是真的!”
杨氏掌心冷汗满溢,嗫喏道:“臣妇不敢骗您……”
郑太后已不复先前漠然,不住将目光看向门外,半炷香的功夫后,苏延庆才拿着拂尘一路小跑进了殿门,“太后娘娘,陛下他……他说卢炴放不得。”
一句话便令郑太后拧了眉头。
苏延庆又道:“陛下说龙翊卫已经查明了罪证,奴才去的时候,正遇上谢大人和其他两位大人在御前陈情,陛下说他会亲自查问此案,让太后娘娘不必为了这些杂事操心,等定了罪,您也就知道卢家不是被冤枉了。”
郑太后咂摸着这番话,冷冷一笑,“郑钦如今不在京城,明康又管不到右金吾卫,合着哀家这老婆子是彻底说不上话了?”
瞥了眼杨氏,郑太后面色趋冷,“摆驾去宣政殿,到底有卢太妃的情谊在,便是要给卢家治罪,也得让哀家知道他们是不是罪有应得!”
杨氏一愣,不知这情状是好是坏,一旁秦缨闻言却心弦微松,她不怕太后探究内情,只怕太后一门心思包庇,她连忙扶住太后手臂,“云阳陪您去。”
……
太后仪驾往宣政殿来,大老远便有小太监来报信,黄万福闻言忙进御殿禀告,贞元帝面露不快,“看来太后是势必要过问此案了。”
御书房内除了贞元帝之外还有三人,谢星阑站在正中,崔慕之和周显辰则一左一右站在旁侧,他们三人都是因卢国公被捕来面圣。
贞元帝此刻蹙眉看着谢星阑,道:“你也是放肆,竟给朕来一手先斩后奏,卢国公身份不比常人,你难道连一夜都等不了?”
谢星阑肃容道:“微臣只怕节外生枝,这才连夜抓人,经一夜审问,眼下从他们仆从口中所得证供已能证明卢旭和卢炴皆犯重罪,这便立刻来向陛下禀明。”
贞元帝睨着谢星阑,“前次你们几方都在御前,朕以为你已明白朕的意思,但你到底还是没听懂。”
谢星阑抬眸看过来,一双丹凤眼盛满了疑问。
贞元帝道:“宣平郡王因此事不满,你大可发落那被抓现形的卢旭,但卢国公身份地位皆重,他身陷囹圄,你知道只这一早上多少人上折子弹劾你?”
贞元帝说至此,扫了一眼崔慕之,又对谢星阑道:“卢炴这些年十分收敛,但他人脉故旧遍布朝野,若引得朝堂动荡,朕是不是该唯你是问?”
谢星阑沉肃道:“是微臣失察,但微臣认为,只要能给卢氏定罪,他们人脉故旧再多也绝不敢露半分怨言,且那日陛下对宣平郡王几番安抚,微臣听您的意思,是要以雷霆手段查清卢氏祸心才好,不管是卢旭还是卢炴都不过是您的臣民,而卢炴深受皇恩,却利用权势行包庇勾当,实在有负您的看重。”
谢星阑垂眸,“微臣只想早日给您一个交代,好替您解忧。”
贞元帝听得轻“啧”一声,一旁崔慕之和周显辰闻言,一个蹙眉半信半疑,另一个则眼观鼻鼻观心,大气儿也不敢出,贞元帝本还要再训斥谢星阑几句,太后的仪驾却已到了殿前,他容色微敛,站起身朝殿门口迎去。
“拜见母后——”
郑太后进得殿门,一看崔慕之和周显辰也在,便开门见山道:“哀家来叨扰皇帝了,皇帝要亲自查问卢氏的案子,那哀家想与皇帝一同查问,看看卢家是不是当真犯了大罪,若真是如此,那哀家也无话可说。”
秦缨跟着郑太后同来,正福身行礼,贞元帝目光在她身上扫过,淡声道:“没想到云阳也在,朕近日听到数次你的名字,你今日来得正好。”
贞元帝请太后上座,又道:“母后,朕刚听完谢星阑禀告抓卢炴的原由,还未严审卢旭二人,不如朕让谢星阑将适才所禀再说一遍?”
秦缨站在郑太后身边,略带疑问地看着谢星阑,当着郑太后和贞元帝的面,谢星阑却目不斜视,郑太后打量了他片刻,不冷不热地道:“听他一面之词无益,哀家要见卢炴,听听卢炴如何解释。”
贞元帝笑意半散,语声亦带了凉意,“卢炴虽被捕,却还未过堂,此案繁杂,母后若要亲自审他,朕只怕母后受累。”
郑太后冷笑一声,“事关重大,哀家受累又算什么,一切以公事为重,卢家百年世族,根基深厚,朝野内外不知多少人看着这案子,哀家自然要替皇帝思虑周全,既还没过堂,那便当着哀家的面审,哀家要看看,金吾卫凭何将卢氏一家人都下了大狱。”
贞元帝眼底闪过暗色,连他这个当朝天子都未说亲自审问重臣,郑氏这个太后却敢如此要求,但他转念一想,沉声道:“也罢,此案的确已令朝野震动,朕亦有亲自审问之意,母后既不怕受累,那便将罪人提入宫中,朕与母后亲自监察。”
贞元帝转身看向谢星阑,“速速将罪臣提入禁军衙内,让朕与太后看看你如何让他们认罪。”
金吾卫衙门并未在禁宫之内,而此案虽重,也没有在御殿内审问的道理,按照惯例,禁军衙内正有拷问之所。
这变故来的突然,谢星阑和崔慕之二人皆是意外,但皇令已下,谢星阑只得立刻应是,一旁崔慕之和周显辰对视了一眼,皆明白今日便是卢氏生死定论之时。
见谢星阑奉命而去,贞元帝道:“朕明白母后是害怕龙翊卫冤枉了卢炴,但母后放心,昨夜卢炴被捕,今日已有不少人来弹劾龙翊卫,文武百官看着,他们不敢行差踏错。”
郑太后拂了拂袖口深紫色的凤羽绣纹,淡笑道:“是吗?哀家只是担心,这位小谢公子学了他养父的行事作风,哀家还记得谢正则当年手段狠厉,出过好几桩屈打成招之事,后来他得了疾病暴亡,哀家总觉得是他恶事做的太多。”
贞元帝干干牵唇,“还请母后与朕移驾。”
郑太后和贞元帝的对话暗藏玄机,便是秦缨也听得心中忐忑,一旁的崔慕之和周显辰就更不敢出声,直等到二人起驾,三人才松了口气同往禁军司衙去。
崔慕之今晨才知卢炴和卢月凝被捕,在听闻谢星阑并无圣旨后,他很是心惊,龙翊卫乃天子直掌,权势非寻常衙门可比,但将卢炴这等公爵之尊下狱,却并不能自作主张,谢星阑无圣旨抓人,简直是妄自尊大目无王法。
他立刻携了周显辰入宫,却不想谢星阑终究谨慎,在贞元帝心生芥蒂之前,主动入宫面圣,还有理有据寻不出错处,但他没料到秦缨也在宫中。
禁军衙门在皇宫西南,郑太后和贞元帝驾临,自惊得满衙出动,不多时,二人去往后堂落座。
龙翊卫此前查办了多起大案,贞元帝亲自审问重臣也不是第一次,但与太后同时出面却是头一遭,御驾在衙门等了两炷香的功夫,卢氏一家以及几位仆从人证,全部被谢星阑带到了禁军衙门。
隔着一道镂空的屏风,几道狼狈的身影映入了众人眼帘。
卢炴被关了半夜,此刻发髻松散,胡茬满布,眼下更有几分青黑,在他身边是伤势未愈的卢旭,卢旭勉强行走,他面无血色,嘴唇干裂,几丝乱发垂在他瘦削的脸颊旁,见好端端的被带入了禁宫,他本来毫无畏惧的面上出现了几分惶恐。
一同出现的还有卢月凝,她这十几年坎坷凄惨,却未吃过坐牢的苦头,此刻跪在衙前,神容颓唐屈辱,红肿的眼眶内又浮起了泪意,当看到屏风之后走出崔慕之和周显辰之时,卢月凝眼瞳生亮,当着一众差役便出了声。
“慕之哥哥——”
因是女眷,翊卫并未给她上刑具,她猝然站起身,还想往堂内去,直引得翊卫抽刀将她拦了住,崔慕之于心不忍,安抚道:“今日只是寻常堂审,你不必害怕,稍后问什么你答什么便是,无人敢冤枉你。”
卢月凝泪盈于睫,她欲言又止一瞬,像为了听崔慕之的话似的,又重新跪了下来。
谢星阑往屏风上扫了一眼,转身喝道:“带犯人卢文涛!”
仆从们跪在最后,谢星阑话音落下,卢文涛被翊卫带进了堂中,他带着镣铐下跪,开口道:“小人卢文涛,拜见大人——”
谢星阑直入正题,“先从赵镰的案子说起,将你知道的尽数道来,此处是禁宫,你的每一句证言都会传到陛下耳中,若有一句作假,便是欺君之罪。”
卢文涛瑟瑟应是,堂外的卢炴看着这一幕,却有些不真切之感,他不敢相信这样快便被送入禁宫受审,看着那扇宽大屏风,旁人虽不知这代表什么,但浸淫朝堂几十年的他却十分清楚,他心惊胆战地想,屏风之后是大太监黄万福,还是宣政殿那位?
冷汗如雨而下,卢旭看了一眼头顶黑云团积的天穹,在心底咒骂杨氏无能,他又死死地盯着卢文涛的背脊,祈求卢文涛会顾念一丝主仆之情,但很快,卢文涛低沉的话语像催命符一般响了起来。
“赵捕头是初一那天晚上到的芙蓉巷,他又是为了讨要银钱来的,这一次他讨要的数额巨大,这些年二老爷手上的银钱不多,哪里经得起这般敲诈,于是二老爷动了杀心,我们的宅子距离玉关河不远,赵镰喝醉了酒,跌入玉关河内淹死,一切都顺理成章……”
“……将他溺死之后,是我背着他的尸体和二老爷一起去抛尸,当时二老爷的鹦鹉红鸾就在屋内,那半枚玉珠,便是红鸾在那时吞下,等我们回来之后,只将酒菜和水缸周围稍加善后,在四更天时回了柳儿巷的宅子……”
卢文涛言辞清晰,每说一句,外面卢炴二人的面色便要惨白一分,卢旭听到杀人细节之时忍不住起身狡辩喝骂,却被翊卫毫不留情地按在了原地。
明堂之内,谢星阑又问:“你说赵镰又一次来敲诈,那他是为了何事来敲诈?”
知道卢炴和卢旭正看着自己,卢文涛深吸口气,哑声道:“这一切,都要从十年前二老爷奸杀第一个姑娘说起……”
第72章 贱民
“你住嘴!你这恶奴!”
卢炴对屏风之后的人心存顾忌, 一直忍着,待听见卢文涛说起十年前之事,终究挺着身子喝骂起来, “卢旭是伤了郡王府的小姐,可那是因为他思念亡妻之故, 他这些年玩物丧志,又常服用丹药,还……还时常流连酒肆戏楼之地……”
卢炴呼吸急促, 奋力地找为卢旭开脱的借口,“那些地方, 多是下九流的玩意儿, 什么极乐散登仙膏, 他用的多了才失了神志, 但你要说他杀了赵镰,却是空口白话!当时只有你们二人在,为何不是你想杀人?!”
谢坚“噌”的一声拔刀, 刀背抵在卢炴肩头,这才让他直挺的身子委顿下去,谢星阑冷声道:“国公爷急什么, 是谁杀人, 要看杀人动机为何,眼下卢文涛不是正在说杀赵镰的动机吗?”
卢文涛没想到到了公堂之上, 卢炴还如此嚣张,而他对国公府忠心耿耿多年, 却也只是卢炴眼中的一条狗罢了。
他凉声道:“当年小人还是国公爷身边的大管家, 二老爷在人前儒雅温文,可只有国公爷和我们几个亲信知道, 他私底下其实喜怒无常,脾气极大,尤其在二夫人过世之后,他更是暴戾疯魔,有时候连国公爷也劝不住——”
说起旧事,卢文涛语声中也带着沉痛,“当年第一次出事那晚,我和国公爷并不知情,那时候跟在二老爷身边的是卢元斌,是二老爷最为亲信之人,当时二夫人已经过世小半年,二老爷没了仕途之心,整日买醉也不是个事,便去打理卢氏的产业,那时他喜好瓷器,国公爷便将城西的瓷器铺子给他经营,说是经营,其实是让他撒气,亏钱赚钱都不打紧。”
“事发时是二老爷自己在城西铺子,杀人之后,他带着卢元斌关了瓷器铺子,回国公府躲了两天,也是那时,国公爷发现了不对劲,他派小人叫来卢元斌查问,卢元斌起先还瞒着不说,一番敲打之后,卢元斌才说二老爷杀了人。”
堂外卢炴冷汗盈额,听到此处,又愤然怒斥道:“卢文涛!国公府待你不薄,你怎敢如此信口开河?你莫要忘了,你的妻儿老小都受着国公府庇佑——”
此言令卢文涛眼瞳微颤,忙去看谢星阑,谢星阑目光落去堂外,“国公爷若是问心无愧,何不听卢文涛说完?你派人威胁卢文涛之事,我们稍后再论。”
谢星阑看着卢文涛,“说下去——”
卢文涛抿了抿唇,继续道:“当时那位死者已经被京畿衙门发现,衙门已经开始在周围探查走访,国公爷大怒,先是将二老爷叫来跟前斥责一番,又立刻让我和卢元斌一起去打探,万万不能让二老爷被衙门发现。”
“死去的姑娘并非官户女,京畿衙门虽然在查,却并不重视,见不曾查到二老爷身上,国公爷便松了口气,他大抵也没料到二老爷会杀人,想到二老爷此行,很可能连累国公府,便将他关入祠堂之中十日,令他思过——”
卢文涛艰难吞咽了一下,“但他没想到,二老爷死性不改。”
“在被放出祠堂大半个月后,他又对一位姑娘下了手,因怕衙门查到证物,国公爷一直让小人盯着衙门动向,而第二位死者的死法和死状,与先前那姑娘十分相似,国公爷一听便怀疑到了二老爷身上,他去找二老爷对峙,又将卢元斌叫到跟前来盘问,这一问,果然得知二老爷在前两天晚上又害了人。”
卢文涛嘲弄地唏嘘道:“其实当时国公爷十分痛心,不管是为了国公府的尊荣,还是心中愧疚,这一次他不仅关了二老爷半月,还对二老爷动了手,又说令他悔改,否则便废了他……”
卢文涛所言不仅令崔慕之和周显辰瞠目结舌,便是后堂中的太后和贞元帝都惊震不已,太后看向秦缨,低声道:“此人所言为真?”
秦缨点头,“您听下去就知道了,不止他一人的证词。”
郑太后肃容,透过屏风看向堂中,卢文涛这时接着道:“二老爷当时被打怕了,身上受了不少淤伤,那半个月,他在祠堂之中十分乖觉,而国公爷在外却是殚精竭虑,也是在此时,他听说衙门查到了些许证据,再查下去,说不定便要查到二老爷身上。”
“国公爷令我去衙门打点,我便将主意打到了当时的捕头郭仲耘身上,但那时,我并不敢表明身份,只能找人迂回打探衙门查到了哪般地步,就在我费心费力想神不知鬼不觉毁掉证据,彻底抹除二老爷嫌疑之时,被放出祠堂的他竟又开始害人。”
卢文涛想到当年,忍不住咬了咬牙,“他第一次是将受害的姑娘骗进瓷器铺子动手,第二次是将那姑娘骗到了僻静之地,这第三次,竟然是当街掳人,案发之处距离闹市不到百步,他没有半点人性,他是真的疯了!”
“国公爷气的想杀了他,我也再没办法替他遮掩,因为他留下的罪证越来越多,而这一次,国公爷将他在城外庄子上关了半年之久,对外只说他出城养花去了,不仅如此,他还令卢元斌和两个暗卫从那时起寸步不离看着他。”
说至此,卢文涛神情古怪起来,像是耻于启口似的,“为了阻止他再生恶念,国公爷甚至给他喂了药,令他……令他再无法人道……”
这话出口,顿时令堂前堂后之人倒抽一口凉气,卢旭是卢炴的亲弟弟,他当年能下如此狠手,足见他的确是怒意难抑,秦缨前夜只听卢文涛交代案子经过,还并未听他提起此道,此刻亦觉意外,她透过屏风看向堂外,只见此刻被揭伤疤的卢旭,比被卢文涛道出罪行更显愤然。
卢旭面无血色,眼底屈辱与阴厉交加,绝望之际,又去看向面如死灰的卢炴,“大哥,大哥想想法子,大哥不是最有办法吗?”
见卢炴不为所动,卢旭又去看堂中的崔慕之,“慕之,救救世叔……”
跪在后的卢月凝早就面无人色,见亲生父亲如此模样,更是气的眼前发黑,几欲晕厥,她不敢看崔慕之的神色,只瑟瑟发抖地缩着肩背,恨不得遁地而去。
崔慕之听到现在,心境亦是万分陈杂,他问道:“卢文涛说的这些,你可认罪?”
卢旭呼吸急促,抽搐的面皮显出几分狰狞与诡异,“不,不是……我不认……我根本没有杀她们……我根本不认得她们……都是污蔑!”
谢星阑看向卢文涛,“后来呢?”
卢文涛语气一重,“卢元斌他们死死看住二老爷,二老爷那半年也被折磨的长了教训,而我不得不与郭仲耘表明身份,以此令他忌惮,我前后给了他快万两银子,他在衙门里抹除了和二老爷有关的证物,起先本来只有他一个人行事,可衙门查案的衙差众多,他那些小动作到底还是被赵镰发觉,但所幸,赵镰也是个贪心极重之人。”
“当年死了三人,满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根本不可能随意结案,是郭仲耘建议,说可以找个人顶罪,当时郭仲耘做为衙门捕头,最熟悉那些三教九流之地,金文延是他帮我们相中的,国公爷知道后,也觉得找个人顶罪最万全,于是用金文延的妻女相要挟,令他给二老爷顶了罪,为了不露破绽,还让金文延被抓了现形。”
谢星阑沉声道:“是卢炴指使你们去做的?”
卢文涛应是,“不错,当年金文延被人追债,妻子和儿女都去城外躲债,是我……我带人将三人找到囚禁起来,以此要挟金文延,那时将她们三人关了两个多月,直等到金文延被砍头,才将三人放了,是当年的看守放得……”
谢星阑听他语声渐弱,蹙眉道:“放去了哪个方向?前夜审你时,你并未细说此处,就算不是你亲自放人,但你应该知道当年放他们走的人是谁,今日乃是公堂之上,诸位大人在此,你的证言还要面圣,不可有漏瞒之处。”
卢文涛本已打定主意招认一切,但说至此处时他眼神簇闪,有几分心虚之状,谢星阑恫吓一番,卢文涛才佝偻着身子道:“当年看守的人名叫孙兴云,说的是只要金文延替罪,便给他妻子足够银钱,令她去给女儿看病,只是令她们永不能回京城,事成之后,也的确给了银钱,但……”
卢文涛面露悔痛,“但过了一个月我才知道……那看守得了国公爷的命令,在她们母女三人沿着云沧江南下的篷船上做了手脚,最终船翻人亡,连尸首也未找到。”
室内猝然一静,连谢星阑都微怔,很快,他眉眼阴沉问:“他妻子和一双儿女,确定都无一活口?”
卢文涛沉沉点头,“那孙兴云乃是个江洋大盗,做起这等勾当全无手软,后来得了国公爷的银钱之后,便消失无踪了。”
京畿衙门与金吾卫追查了许久金文延妻子及一双儿女的下落,却都毫无所获,那时候谢星阑便有不祥预感,但他隐隐地想,会否是她们逃走了,又会否是国公府未下死手,将他们放走,但他们不敢回京,至今仍躲藏在某个偏僻之地,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母女三人最终的结局,竟是尸沉云沧江。
谢星阑心腔微窒,顿了顿才又启口,“所以,为了包庇卢旭,金文延一家四口,全部被你卢炴所害?”
卢炴铁青着脸,并不否认,谢星阑目光一利看向卢旭,“你不承认罪行,但你应该知道,郭仲耘离开京城,正是他贪够了又怕国公府报复,而赵镰多年来一直勒索你们,亦因为他手上还留着当年你犯案的证据,我们连夜在赵镰宅子里掘地三尺,终于找到了当年被郭仲耘‘销毁’的罪证。”
“你应该还记得你当年杀人之时遗留在现场之物,当年罗槿儿是在瓷器铺子里遇害,她裙摆处曾挂了几星碎瓷,但当年搜证时,却被人以为是桥洞下本来就有的,因此而忽略,后来郭仲耘知道有权贵想抹除罪证,又自己去案发之地找过,这证物便被他寻见,以此来与你们讨价还价,除此之外,还——”
“大哥救我——”
谢星阑话未说完,卢旭已怕得难以自控,他去拉卢炴的手,“当年大哥对我那般狠心,满以为能保住卢氏的荣华富贵,怎么到这时候哑巴了?大哥不是最有法子的吗,大哥想想法子,大哥……”
卢炴本垂着脑袋,僵如石像一般,但卢旭之言令他最后一点自控也散去,“啪”的一声脆响,卢炴用足力气甩了卢旭一巴掌,卢旭被打的歪倒在地,唇角亦溢出两分血色,屈辱与愤懑在他面上浮光掠影般闪过,他忽然桀桀怪笑起来。
卢炴看着他的疯癫样子,咬牙切齿道:“孽障!你这个孽障,若非是你,卢氏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卢炴满眸憎恶,此刻忽然向前膝行了两步,“谢大人,卢文涛说的不错,是卢旭害了人,我承认是他害了人,但一切都是他所为,与卢国公府无关,我当年对他也是恨之入骨,我打的他差点丢了命,还令他此生不能人道,但怜他是我亲兄弟,这才留了他一条性命,我并非是非不分,我惩治了他,如此也算他得了报应,他赎罪了不是吗?”
谢星阑凤眸半狭,“他犯的罪乃是死罪,你留他一条性命又如何?且金文延一家呢?他们一家四口便该死?不管你是包庇他还是废了他,都并非为了让他赎罪,你只是为了你卢国公府的尊荣——”
谢星阑一针见血,瞬时令卢炴面目阴鸷起来,他愤然道:“金家那一家四口只是贱民之躯,那金文延连给女儿看病的钱都筹措不齐,为了挣点钱银,竟沾染了上了赌习,他那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在城外躲藏,那两个孩子一个病重一个蠢笨,每日吃糠咽菜度日,就算没有我,他们又能多活几年?”
卢炴冷笑一声,很是不甘道:“那三个姑娘的确无辜可怜,但我已经让卢旭付出了代价,卢旭这十年,活着比死了还难受,这怎就不算赎罪?她们虽是良家女子,却也都是地位卑微的寻常百姓,凭何要让卢旭为她们抵命?”
卢炴下颌轻扬,“卢氏先祖是开国功臣,是太祖爷钦封的世袭公爵,如果没有卢氏,哪有大周如今的天下?而那些贱民呢?他们一年能纳几个银钱?他们畏畏缩缩艰难度日,就好比那水沟里的臭虫老鼠,像他们这样的人,天下何其之多?就算死了三个四个又如何?大周的天下,难道是靠他们支撑?!”
卢炴说得掷地有声,谢星阑眼底不禁浮起一丝讥诮,同样生为世族之后,没有人比谢星阑明白,天下间的王侯公卿,无人不觉贫民之命贱如草芥,而他曾在贫贱堆里摸爬,又曾在万人之上斗法,最终他才明白,天地不仁,万物为尘蚁,再尊荣贵胄之人,也可能死在雪夜污泥地里。
谢星阑往屏风处扫了一眼,冷冷勾唇道:“原来在你看来,但凡地位比你卑贱者,便可被你随意夺走性命,但你是否忘了,天下臣民是陛下的臣民,陛下都不曾妄夺他人性命,你又怎敢有此言?在你眼底,可还有‘王法’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