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林束手束脚地站在堂中,“大人,不是小人不关心啊,是当年的案子本来已经定了,在小人这里,那件事便已彻底了了……”
秦缨没好气道:“你是将我们的话当耳旁风吗?当年的确定案了,但斩首的人并非凶手,你是听不明白,还是就是不管范玉蘋的案子是何真相?”
范昌林面露愁苦,“我那女儿死了多年,衙门既然要查,我又如何管?我也管不了啊,你们要查便查吧,但我一无所知。”
谢星阑去看范昌林身后的妇人,这妇人看着四十上下,衣饰华丽,发髻上更插着满头金灿灿的发饰,而听见范玉蘋之名,她面上更是毫无悲色,谢星阑沉声问道:“范玉蘋的母亲在何处?”
范昌林眼皮一跳,又哼道:“那疯妇早就被我休了。”
秦缨蹙眉,“疯妇?”
范昌林一脸不忿地道:“是啊,当年出事之后,衙门找上门来,我和她一起去京城认尸,看到尸体之后她就疯了,回家之后已整日哭整日闹,还动不动伤人,再加上她嫁入我范家十多年,未曾为我生下儿子,我还留着她做什么呢?”
秦缨眯了迷眸子,“你何时休弃她的?”
范昌林似乎没想到秦缨问的如此细致,面上闪过心虚之色,却梗着脖颈道:“就在……就在那年年底吧,大过年的,她又闹起来,还将我母亲气的病倒,这样的儿媳,自然只有休回娘家的。”
“女儿刚被谋害不到两月,你便忍心将得了疯病的结发妻子休回娘家?”秦缨难以置信,又看向范昌林身后的妇人,“那新夫人是何时进门的?”
那妇人敛着眉目,虽不敢放肆,可眉眼间却颇多冷漠不屑,范昌林这时道:“她本来就在我们府中,是我纳的贵妾,她入府三年便为我诞下了麟儿,我自然不能亏待了她,玉蘋当年乃是被奸人所害,与我们可没有分毫干系。”
“当年我本来想让她留在家里,那么大年纪的人了,就在家里安心待嫁不好吗?我都和隔壁村的王员外说好了,令她去王员外家做孙媳,可她却非要跑去京城做绣娘,说什么贴补家用,每个月还不是只有那一两银子?”
“后来出了事,还为家里招来那么多闲话,她娘更是纵容她,后来疯了,简直是我范家之耻,依我看,她们母子就是命不好,自从她娘被我休了之后,我们范家便转运了,还是村里第一个开作坊的……”
范昌林越说眉眼间得色越浓,待想到谢星阑二人的身份,才收敛了两分,谢星阑这时又问:“所以案发之前,你多久没见范玉蘋?那之后的事,你还记得多少?”
“至少也有两三个月了吧,我知道她的心思,她不想嫁去王员外家里,所以非不回来,然后才出了那档子事,那之后官府来找过我们两回,一次喊我们去认尸,第二次便是说凶手抓到了,喊我们去接尸体回来,当时也说了凶手是个赌鬼,还有别的我记不清了,未出嫁的女儿不能葬进祖坟,我还专门给她买了一块风水宝地,我当爹的算是仁至义尽了。”
说至此,范昌林一摊手,“总不能死了个女儿,我们其他人都不活了吧,当年我们都是听衙门的,衙门说什么便是什么,所以你要问我对当年案子记得几分,那我还真忘得差不多了。”
谢星阑和秦缨一行先去了康家与罗家,这两家如今境遇不同,但对死者的缅怀都十分令人揪心,而这范昌林,却显然对无辜惨死的女儿毫无惦念。
谢星阑和秦缨又去看堂外站着的下人们,只见他们都好奇地看着屋内,眼底也少见悲色,秦缨干脆道:“她母亲家住何处?”
范昌林一脸嫌恶道:“她娘叫苗慧兰,住在隔壁苗家村的,不过你们不必去找她了,我听人说她被一个亲戚接走,早就不在苗家村了,她家里本来也没几个人了,上面一个兄弟又去了廉州再也没回来,家里两间老土房也早就塌了。”
谢星阑问:“被哪个亲戚接走?”
范昌林摇头,“这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说的。”
谢星阑复又道:“范玉蘋可有表兄?”
范昌林眉头微拧,“有啊,我上面还有个姐姐,嫁去了岳州,膝下有个孩子和玉蘋同岁,如今在岳州做生意,怎么了?问他作甚?”
这年岁与康修礼说的不相符,谢星阑自不必告知内情,见范昌林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谢星阑寒声道:“当年谋害范玉蘋的凶徒手段十分残忍,如今官府重查此案,势必会将真凶捉拿归案,你若是想到了什么要紧的,要随时向官府告知。”
范昌林耸了耸肩,口中应是,面上却浑不在意,谢星阑凝眸道:“她到底是你女儿,若非你逼迫她,她也不会孤身前去京城做绣娘,这么多年她都含冤未白,你怎能心安理得的过日子?”
范昌林很不服气,“怎还怪到了我身上?她去做绣活儿,最该怪她娘,她娘学了些绣技,便自视甚高,教的她也不安分,并且……我那女儿自己便是个不检点的性子,入京之后不知沾染了什么人,这才招来了祸端,这还怪上我了!”
秦缨被范昌林的嘴脸气得够呛,又听他说自己的女儿不知检点,顿时竖眉道:“凭何说她不知检点?你一个做父亲的,竟如此贬低自己的女儿?”
范昌林下巴一抬,“瞒着父母要与人私定终身,难道不是不知检点?”
谢星阑和秦缨皆眉头紧皱,范昌林气哼一声,“她们还以为瞒我瞒得很好呢,有一次有人托人送来了年礼,里头藏着一对廉价的玉镯子,我问她们,娘儿两个就说是苗家那边的一个远亲,镯子是长辈赐给玉蘋的,后来给她说任何亲事她都不搭理,却把那玉镯子当宝贝,这不是心里有人家是什么?”
秦缨和谢星阑对视一眼,皆想到了此人或许便是当年找上康修礼之人,他们不愿耽误工夫,立刻离开范家往苗家村而去,苗家村距离范家村只有一道山梁之隔,众人出发,半个时辰之后便到了苗家村地界。
寻到苗慧兰家之时,入目果然只有一片残垣断壁,于是谢星阑一声令下,吩咐其他人去找村中人查问,但半个时辰后,众人得来的消息却都不利。
谢坚道:“属下找了村中的里正问的,真如范昌林说的那般,苗慧兰在刚被休回家没多久便被接走了,至于谁接走的,他说是苗慧兰那个哥哥派人来接走的。”
沈珞回来道:“小人寻了个附近的老婆婆问,那婆婆说苗慧兰被休回家之后,人的确是疯疯癫癫的,一直在念范玉蘋的名字,连起居都无法自理,起初是她们帮着照料一二,但各家都有各家的事,也无法照看周到,直到那年过年之后,一辆马车到了苗慧兰家,将她连人带家里器物都带走了,再也没回来,那婆婆说起先还以为是范昌林起了好心,要将结发妻子接回去……”
不多时,又有个翊卫禀告道:“问了个自称是苗慧兰表叔的老伯,那老伯说苗慧兰十分争气,年纪极小的时候就跟着京城外一处庄子上的嬷嬷学绣活儿,后来绣技出众,也去京城做了几年绣娘,等到了出嫁的年纪,不怎么选中了邻村的范昌林。”
“那范昌林不事农桑,范家起初全靠她卖绣品接济家用,后来生下了范玉蘋,范昌林便嫌弃苗慧兰生不出儿子,纳了妾室,后来范家靠着苗慧兰学的织染之术开起了小作坊,苗慧兰也继续在家里刺绣,范玉蘋出事的时候,范家的小作坊已经成型,于是见苗慧兰疯了,范昌林立刻将苗慧兰休了。”
秦缨赶忙问:“可曾说当年谁将她接走了?”
翊卫又道:“那老伯说是苗慧兰外祖父那边的亲戚,是宜州人,当年接走苗慧兰的时候,他便知道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他也不知那人叫什么。”
如此便犯了难,又说是苗慧兰兄长派人接,又有人说是苗慧兰外祖父那边的亲戚,如今时隔多年,也难知道谁说的才是真的,而宜州和廉州相隔千里之遥,更何况谁也不知苗慧兰的外祖父和她哥哥如今在何处。
启程回城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秦缨掀着帘络道:“不管接走苗慧兰的人是谁,当初找上康修礼的,极有可能是那个和范玉蘋互生情愫之人,只是此人不知怎么就断定当年的案子查错了,他只找了康修礼,极有可能是觉得康家当初是小吏之家,也不算毫无权势,但见康修礼他们不信,便放弃了,只是不知如今人在何处。”
谢星阑道:“此人只与康修礼一面之缘,如今再找,乃是大海捞针,入城后再去拜访简尚书,明日还是顺着李芳蕤这这边探查。”
秦缨也觉赞同,“毕竟是新案子,不知今日来城外搜查的,可能找到李芳蕤的下落。”
谢星阑今日走访旧案三家,便将城外搜查的活儿交给了谢咏和冯萧,他抬眸看了一眼天色,“等回京之后便可知晓了。”
到城门口时正值暮色初临,一行人穿过黑幽幽的门洞,入目是星星点点的阑珊灯火,因时辰已晚,众人直奔安宁坊的简府而去。
直等到戌时过半,众人才到了简府前,谢坚上前叫门,开门的小厮一见来的是金吾卫,先面色恭敬地引他们进门,而后才令另外一人快步去通禀。
简启明升任吏部尚书已有四年之久,府中阔达矜贵,又处处可见匠心雅意,引路的小厮一边走一边道:“这会儿府中有客,我们老爷在书房,还请大人和县主在前院稍后片刻。”
听府中有客,谢星阑和秦缨也不意外,毕竟简启明身处高位,每日宾客来访自是不少,他二人如此想着,可人还未走到前厅,谢星阑先面色微变,只见前厅廊下站着三位年轻公子,当首的一人不是别人,正是与谢星阑有旧仇的杜子勤。
杜子勤也第一时间看到了他,他眉头一扬,“哟,这是哪位贵客?龙翊卫钦察使深夜拜访吏部尚书府是为哪般?”
“子勤,休得无礼。”
秦缨见这杜子勤如此放肆,只以为今夜少不了一场争端,可没想到他话音刚落,一旁的白袍公子便轻声开了口,她定睛看过去,只觉得此人面熟。
白袍男子语声温润,说话却十分管用,杜子勤见他出声,立刻便乖得像收了爪子的猫儿一般,嗫喏两声,面上再无挑衅之意。
谢星阑剑眉微蹙,“没想到你们回来了。”
谢星阑口中的“你们”,正是杜子勤身边的两人,白袍的是杜子勤的亲哥哥,定北侯世子杜子勉,还有一个蓝袍男子,乃是简芳菲的兄长简清和,他二人相伴游学已经有半年之久,如今中秋将近,终于回了京城。
杜子勉弯唇道:“半年不见,谢钦使与往日大不一样。”
简清和也道:“回来不过两日,倒是听说了不少你……和云阳县主的事迹,这么晚了,你们是来找我父亲?”
简芳菲是崔婉案的涉案人之一,她所见一切,简清和自然也知道了,相对杜子勤的无礼,杜子勉和简清和就显得和善多了,谢星阑淡声道:“为了一桩旧案。”
简清和去看杜子勤,杜子勤疑惑道:“怎么是旧案?不是说是宣平郡王府的小姐出事了吗?”
谢星阑面无表情,“金吾卫公务,无可奉告。”
杜子勤轻嘶一声,又要做怒,先前去通禀的小厮快步而来,“谢大人,县主,老爷在书房等着二位,请随小人这边走——”
在书房见到简启明之时,他面上意外还未消散,距离上次忠远伯府公审已经过了半月,他没想到谢星阑和秦缨会在此时来府上拜访。
待他二人落座,简启明便微笑道:“近日城中之事我听闻了几分,不过没想到你们会来,可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之处?”
谢星阑道:“简大人应该知道,这次的案子是宣平郡王府大小姐出了事,不过简大人大抵想不到,这案子和十年前京城出现过的莲花杀人案有十分相似之处,并且我们看了旧案的卷宗,发现当年的案子乃是错判的冤案。”
简启明面上笑意渐渐淡了,“十年之前?”
“不错,不知简大人记不记得,十年前京城内有一凶手,连着奸杀了三位红衣姑娘,且还毁了这三位姑娘的容貌,当时负责此案的京兆尹,正是简大人。”
简启明眼皮一跳,显然还对此案微有印象,“何以证明是错判?”
他如此一问,秦缨开了口,待她将卷宗上的数处疑点道来,简启明眉眼间便浮上了凝重之色,“当年审定此案之时,部分疑点,我们也曾注意到,但当年的案子是郭捕头牵头,他去审问凶手之后,凶手有了解释,这才最终定案。”
谢星阑便道:“所以简大人的意思是,这案子是郭仲耘之过?”
简启明微微狭眸,“郭仲耘是具体负责之人,我有监审之权,自然也有过失,上至三法司亦难辞其咎,不过……真如你们所言,金文延是顶罪吗?”
见简启明也所知甚少,谢星阑眼底也带上了审视,“金文延的证词太多疏漏,就算不是顶罪,也至少是个帮凶,简大人不记得当年案子别的疑点?”
简启明摇头,再开口时,语声有些凉薄,“当年案子发生之时,我已得了迁任吏部侍郎的口谕,虽未正式下诏,可心思已并非全部放在京畿衙门,这案子定案之后看着也并无大错,我便未曾深究。”
从简府离开之时,简启明亲自将二人送出了府门,临走之时他又道:“案子所有卷宗都在刑部和大理寺,你们有任何怀疑,去找卷宗便是。”
谢星阑应了一声,与秦缨一起离开了简府。
走出简府前的长街,秦缨道:“简启明要么不知情,要么便藏着掖着,如今郭仲耘不在京中,一切罪过都可往郭仲耘身上推,而当年三法司审定下来,竟无一处重新核验查探,若当年的案子是哪处郡王府侯爵府的案子,不知他们会否如此?”
谢星阑凉声道:“这世道便是如此,此番也是因郡王府大小姐出了事,若只是寻常百姓,岳灵修和崔慕之也不会那般快找到你。”
秦缨叹了口气,“可惜今日所获甚少。”
简启明当年因即将升迁之缘故,对此案并不上心,秦缨看见他这态度,再联想到三法司,只觉心底压了一块重石一般,自然更想早日取得线索,相比之下,谢星阑便要泰然许多,他在马背上道:“毕竟过了十年,要找到线索着实不易。”
秦缨只觉脑海中思绪纷乱,“十年……已经过了十年,为何还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命案?”
秦缨自顾自轻喃,幽微的疑问被凉风轻拂,便散入了漭漭夜色之中,谢星阑并无答案,但他目光利如寒刃,像能劈开夜幕深处的重重迷雾一般。
回到侯府之时,秦缨尚且还好,白鸳却觉自己快累散了架,秦璋一听她们今日跑了那么远的路,也心疼坏了,忙令仆从多送些汤水给秦缨进补,待用完晚膳,秦缨与秦璋说了旧案存疑,秦璋竟也记得那件血案,想到凶手的手段那般残忍,连忙将沈珞叫进来几番叮嘱。
待回到清梧院之时,秦缨才觉出几分疲惫来,她进耳房更衣沐浴,待出来之时,便听见白鸳在数落一个叫白梨的小丫头。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这小衣要用凉水洗。亦不能久泡,你看看这都成什么样了,县主如今脾气好,你们反倒懒怠了不少,可是要我罚你们?”
秦缨一边擦着湿发,一边坐在铜镜之前,白鸳说得对,她如今彻底“没了脾气”,因此这院子她都交给了白鸳打理,如此下人们反倒没觉得她如何古怪。
白梨红着脸小声解释,白鸳不快道:“又找借口,定然是你洗着洗着贪玩,然后忘记了还有衣裳在盆里,等记起来之时,早泡了半日了,你看看皱成这样,县主如何才能套上身?刚做的新衣就被你糟蹋了……”
秦缨擦湿发的手一顿,连忙转身去看她们,只见白鸳手中拿着的,正是她前几日新做的小衣,而此刻,那玉白绣着兰纹的小衣皱成一团,再没半点形状。
秦缨眼底闪过一丝明光,“蹭”地站了起来!
同一时刻的将军府中,去城外搜查李芳蕤行踪的谢咏才刚刚归来,他面色凝重地步入书房,见礼之后,将一封证供交给了谢星阑。
他又道:“公子,您看,这是今日在距离相国寺二十来里路的白石沟驿馆找到的线索,这驿馆常囤杂货,附近的村民和半山上的两个庵堂都找他们采买日常所需,这是那驿丞的证词……”
笺纸上写了近百字,谢星阑一目十行看过去,还未看完便骤然坐直了身子,“怎会如此?”
第48章 跟踪
巳时初刻, 天光大亮,秋阳破云而出,在天际洒下一片斑斓朝晖。
秦缨的马车缓缓驶入长庆坊抚琴街, 缓缓停在了宣平郡王府外,秦缨掀帘去看, 只见郡王府的门额之上还未挂缟素,此刻晨曦静谧,紧闭府门内半点声响也无。
放下帘络, 秦缨走下了马车,沈珞上前叫门, 不多时, 一个中年仆人将府门打了开, 秦缨上前表明身份, 又道:“我是来祭拜李姑娘的,且有事问王妃,烦请通传一声。”
仆人赶忙将她迎进府内, 又令一旁的门童去内院通传,沿着廊道往前院去时,秦缨一边走一边打量府内的布置, 郡王府阔达精致, 沿路都挂上了素白灯笼,大大的墨色“奠”字触目惊心, 秦缨问道:“李姑娘的灵堂设在何处?我来时看外间还未挂上灵幡,是昨日还未发丧吗?”
仆人面露难色, “因小姐死的不明不白, 郡王的意思是先做法事暂不发丧,郡王妃却觉得小姐的头七只怕都过了, 何况如今城中已经传开了,不发丧更惹人闲话,最终也未定下来,因此只在府内做了布置,小姐的灵堂设在西北方向的水阁。”
秦缨微微点头,不多时,先前去通禀的门童快步跑出来,恭敬道:“王妃说直接带县主去大小姐的灵堂。”
仆人抬手做请,秦缨便跟着仆人往西北方向走,绕过两处亭台花圃,一座邻水而建的馆阁便映入了眼帘,郡王妃柳氏距离此处更近,已经先一步等在水阁之外,她今日着一袭月白素衣,通身无任何饰物,整个人看着比前日所见更为憔悴。
水阁布置的庄严肃穆,缟素灵幡簇拥着漆黑棺椁,棺椁之前香烛袅袅,再往里看,棺椁后放着几个五彩的纸扎人,纸人双眸黑洞洞的,额前贴着朱砂黄符,屋阁两侧靠墙之地,则都放着泛凉气的冰盆,以至于秦缨刚走到灵堂门口,便觉出一股子扑面而来的阴森寒意。
柳氏缓声道:“没想到县主会来——”
秦缨往灵堂看了一眼,“我先去上柱香。”
郡王府的小厮捧上香烛,秦缨肃容拜礼,等祭奠完了死者,才又对柳氏道:“今日除了来祭拜李姑娘,还有一事要请王妃帮忙,可否请王妃去取一件李姑娘常穿的衣裙?”
柳氏蹙眉不解,“县主要芳蕤的衣裙做什么?”
秦缨道:“自然是为了查案子。”
柳氏上下打量秦缨片刻,有些不解地道:“县主并非衙门公差,案子怎么也轮不到县主来查,县主何必要揽下这辛苦差事?”
秦缨叹了口气,“王妃看到李姑娘被人谋害,心底必然痛如刀绞,多一个人帮忙查这案子,便多一点早日查清真相的可能不是吗?”
柳氏狐疑道:“县主就为了这个?”
秦缨沉声道:“那不然还能为什么,难道陛下看我查案子,便会给我高官厚禄吗?”
大周并无女子做官之例,柳氏自然觉得不可能,她虽不愿轻易将女儿的私物交给外人,但思来想去,秦缨也没有拿此事胡闹的必要,何况世家之间早有传言,说秦缨的确有破案之能,于是柳氏吩咐身边侍婢,“去将小姐穿过的衣裙拿来。”
见侍婢离去,秦缨又道:“王妃当日接回李姑娘遗体之时,她当时身上穿着的裙衫可曾一并带回来了?”
柳氏想到那一幕便觉痛心,摇头道:“那红裙脏污难辨,自然未留,我们是晚间带着棺椁去接遗体的,当时便为她穿好了丧衣。”
秦缨点点头,又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没多时取衣服的侍婢回来,手中拿着的,赫然还是一件水红绣棠棣纹的裙裳,秦缨接在手中,却见此件衣裙乃是尚好绫罗制成,入手轻薄柔韧,色泽艳丽,她仔细看了看,令白鸳收起,而后便打算告辞。
没走出几步,柳氏叫住她,仍然怀疑道:“县主到底要做什么?”
秦缨只道:“郡王妃放心,李姑娘的衣物若用完了,我们会及时归还,也绝不会损毁分毫。”
柳氏抿了抿唇,到底没再说,秦缨便带着白鸳与沈珞往府门处走,还未走出几步,内院方向却又行来一人,正是闻讯赶来的李云旗,他审视地看着秦缨,又看到了白鸳手中拿着的裙裳,蹙眉道:“县主这是做什么?”
秦缨道:“为了查案,借令妹的遗物一用。”
李云旗微微眯眸,“这样的命案,金吾卫和京畿衙门竟然让县主来查,那领着衙门俸禄的官差们,眼下在何处?”
秦缨淡然道:“此案繁杂,各自有各自的差事,世子若觉得好奇,自己去京畿衙门看看不就知道了?”
李云旗又扫了一眼李芳蕤的红裙,“你可是查到了什么?”
秦缨摇头,“暂时还无可奉告,我还有事,便先告辞了。”
秦缨绕过李云旗朝府门处行去,李云旗欲言又止一瞬,到底不曾再开口,见远处水阁之前人影攒动,他连忙往柳氏的方向行去。
离开宣平郡王府,秦缨吩咐沈珞,“去城南义庄。”
白鸳的表情有些僵硬,“县主,您要李姑娘的裙子做什么啊?”
白鸳心智不比秦缨,想到李芳蕤已死,且手上的红裙与死者身上的红裙十分相似,自然便觉这裙子阴气森森,很是凶煞不吉,等上了马车,她连忙将裙裳放在一旁,又心有余悸的离得更远了些。
秦缨却毫不避讳地拿起了裙裳左右探看,甚至还往自己身上比划,白鸳看得大惊失色,“县主,这可是李姑娘的遗物,如今李姑娘尸骨未寒,这些遗物正是最不吉利的,您怎毫无忌讳?”
秦缨摇头,“没什么不吉的,你看看,她这裙裳,我穿着可合适?”
白鸳心底发毛,忍着畏怕道:“好像……好像是合适的,李姑娘与您的身形应该差不多。”
秦缨微微点头,拿着红裙陷入了沉思。
白鸳犹豫着道:“您到底要做什么呀?李姑娘被害之时的裙裳,您不是见过了吗?这两件裙子除了质地相差极大,别的都差不多。”
秦缨点头,“我也如此做想。”
白鸳无奈,“您这可真是说了等于没说……”
秦缨没接话,见她一脸凝重,白鸳也不敢出言打扰,等马车一路往南到了义庄之前,秦缨才深吸口气回了魂儿,但马车刚停稳,秦缨便听到了一阵哭声。
“我可怜的儿啊,父亲来晚了,早知如此,便不让你替父亲入城买药了……”
秦缨跳下马车便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伯,带着两个着粗布短打的年轻男子在抬一具尸体,那是一具腐烂程度极高的男尸,此刻用一卷草席裹着,正往一辆木板牛车之上抬,见来了贵人,抬尸体的三人动作更利落了些,但那老伯仍然一脸悲色。
王赟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见秦缨来了,连忙上前来见礼,秦缨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王赟道:“县主还记得此前义庄里放了一具男尸吗?”
见秦缨点头,王赟便道:“那死者家里人终于找来了,他们家住在城外一个山村里,死者是打算入京给他父亲买药的,可这一走便是十天未归,他父亲等不及了,昨日叫了两个侄子陪着来报官,又听说义庄有无名尸体,便来认尸,虽说尸体如今也几乎面目难认了,但他们说对了死者身上的衣物,如此便确定了身份,今日拉了牛车来将遗体接回去。”
不远处三人已装好了尸首,虽有草席裹着,但仍然能隐隐看到尸体的双足,那双足青紫肿胀,与当初李芳蕤的尸体相差无几,眼看着牛板车被拉着往城门方向而去,王赟又道:“说是他们村子外有条河,前几日发过一次大水,那桥不太稳当,他儿子可能就是如此跌进河里的,也该拉走了,再不拉走,我得和袁大哥商量着要不要将尸体埋了,今日袁大哥沐休,明日他来了,说不定我们就要拉出去了,否则真是清理都清理不及。”
秦缨往义庄内看了一眼,果然空荡荡的并没有袁守诚的身影,秦缨一边往里走一边问,“每次认尸之时,只用形容衣物便可?”
王赟道:“那也不是,若尸体完好,还得形容模样和别的特征,但若模样辨不出,那就没法子了,前几日送走的那位女死者,她的祖父祖母便是形容了大概的长相,除了这些,也没别的法子了,反正会让他们画押的,万一出了岔子,找过去便是了。”
秦缨点了点头,这般世道,也没别的手段可用,义庄又经常存放无名尸体,要长期保存尸体也十分困难,秦缨又问:“前两日郡王府接走了李姑娘的遗体,当时她身上的衣物是被换下来的,那些衣物可都留着?”
王赟立刻道:“都留着的,都放在后堂,这些都是物证,在衙门没定案之前,我和袁大哥都不敢随意丢弃,虽说……那些东西也实在令人恶心便是了。”
这一点倒是让秦缨满意,她径直步入后堂,刚进门,便下意识捂住了口鼻。
后堂内的木板床都空了,虽是如此,此前放置那男尸的木板床上却有一滩湿渍,仔细一看,其上蛆虫蠕动,还有苍蝇在旁嗡嗡飞舞,王赟忙道:“县主稍后片刻,小人去打理一番。”
王赟出门拿了扫帚,利落地将蛆虫清理,又端来一盆清水朝木板床泼洒过去,木板床上虽看着干净了不少,但那些苍蝇却一时没法子清除,秦缨摆了摆手,“不碍事,我去看看此前留下的证物。”
放置李芳蕤遗体的木板床也被清理过,她留下的衣物正胡乱堆在那张木板床上,仔细一看,那衣物周围也有些苍蝇来回,秦缨找了两张草纸垫着,将那件脏兮兮的红裙提起来仔细比划了一番,不多时,又将从郡王府拿来的那件红裙与之比对。
周围几人都不知她在做什么,却瞧见秦缨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而这时,秦缨瞟见那些飞舞的苍蝇落在了另一张木板床上。
王赟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以为她嫌脏,便出声解释道:“此前放了两具尸体,刚送来的时候还没这样臭,后来李姑娘的尸体被送来时,因腐烂太过,当日便生了一波苍蝇,但后来郡王府送来了冰盆,这些虫蝇消停了几日,前两日李姑娘的遗体被接走,没有冰盆可用了,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秦缨走到了苍蝇停留的空木板床旁边,发觉木板床虽被冲洗过,却还是留下了几星污痕,而几只苍蝇都聚在木板床床尾,好似那处的污痕更重。
她上前去挥手将苍蝇赶走,眉头顿时一拧,只见那木板床床尾竟有一根铁钉凸起,而铁钉下的缝隙中,积攒了一抹血痂一般的污渍,这才引来了苍蝇聚集。
秦缨问:“此板床上次放尸体是何时?”
王赟没注意那铁钉,答道:“就是小人刚才说的,被一对老夫妻领走的那一具女尸,那尸体刚送来的时候,小人便看出像是病死的,那对老父亲也是如此说。”
秦缨狐疑道:“如何看出是病死?”
“那姑娘看着年纪不算太大,送来的时候是……二十二那日吧,当时看着已经死了一两天了,送来的人是在城外二里处的官道旁发现她的,当时她身上紫红瘢痕十分严重,手臂上都是,且她口鼻有干涸的白沫,口中好像还堵着污物,身上衣裙严丝合缝,也不像被人欺辱,并且胸口还有污渍,像是呕吐过,身上衣裙也沾了不少灰土……”
紫红瘢痕便是尸斑,而王赟说的死状,令秦缨想到了羊角风发作,而后因呕吐之物窒息而死,她忍不住道:“可是面上成绀紫之色?”
王赟闻言回忆道,“应该是吧,那姑娘被发现的时候面孔是朝下的,口鼻的白沫沾了脏污,面上也有些污物,再加上青紫瘢痕交杂,将她本来的模样都盖了两分,打眼看去,的确泛紫。”
说至此,王赟又轻声道:“您别看这义庄总是收容死人,但忌讳的东西也多,老一辈便说,撞见死人,一定不能盯着死人脸看,你在看他,他的孤魂也会看你,到了夜半便会找上你,因此小人也未敢仔细瞧。”
他说的白鸳打了个抖,秦缨不信这些,只又问道:“她当时穿着什么衣裙?”
王赟略作回忆,“好像是一件藕荷色的襦裙,外头也是藕荷色的长衫,然后鞋子丢了一只,只剩下一只……鞋子颜色小人忘记了,她发髻上也无装饰。”
秦缨点了点头,这时她又问:“昨日赵捕头和其他人可来过?”
王赟连忙摇头,“没有的,昨日是小人和袁大哥一起当差,没什么事儿。”
秦缨微微点头,“你找几张草纸来,将这件红裙包起来,我要将此物带去京畿衙门。”
王赟犹豫一瞬连忙应是,转身出去,很快拿了几张极大的桑皮纸来,见他利落将衣物包好交给沈珞,秦缨这才朝外走去,待到了外堂,王赟道:“县主将此物带走,那小人要做个记录,还请县主帮忙画押。”
秦缨点头,王赟便走到了东面靠墙的桌案边,那桌案上放着笔墨文册,王赟打开一页,在其上写起来,秦缨走到他旁边去,只见王赟一笔一划写得十分认真,可字形却写得歪歪扭扭,很是艰难,这时,秦缨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到了那翻着的前一页上。
前一页上的字,写的十分工整遒劲,正记着宣平郡王府将李芳蕤的遗体接走之事,秦缨狐疑道:“那是袁守诚记的?”
王赟点头,又惭愧地道:“袁大哥的字写得十分好看,若是他在,这些记录的活儿都是他来做,让县主见笑了。”
秦缨便问:“他的字倒是写的好,他是读书人?为何来义庄做差役?”
王赟面上有些茫然,“这个小人便不知道了,袁大哥来衙门六七年了吧,当年一开始是做衙差的,可后来犯了差错,便被贬到了义庄来,已经快五年了,我们这地方,要么是犯了错的,要么便是小人这般没半点家底,勉强挣个衙门差役之活儿的,这活儿虽是辛苦,但好歹每个月有点俸禄,也比去做苦力强,万一干得勤恳,说不定还能去衙门正经当差。”
说着话,他写完了秦缨带走证物之事,又将笔交给秦缨,秦缨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写完之后,她越看袁守诚的字越觉得漂亮,便忍不住翻开起此前的记录来,王赟说的不错,大部分都是袁守诚记得,而这时,她看到了二十三那日的记录。
她问:“当日那女尸被领走之时,是你在当值?”
王赟颔首,“是,没案子没差事的时候,小人和袁大哥若遇到了自己家中有事,便是一人当一天的职,此前那女尸被送来之时,窦家的案子才刚结束,小人和袁大哥都在,第二日袁大哥说家中有事,小人便让他先歇着了。”
秦缨念出声来,“白河镇肖莺儿,肖正强。”
王赟应是,“不错,死者叫肖莺儿,肖正强是她祖父,当日也是拉着牛车来的,这老夫妻说是已经在城外问到了孙女之死,因此直接找到了义庄来,说是他们孙女有羊角风,很有可能是半路发病死了,他们是一户员外家的佃农,这姑娘当时是去佃农家里做活的,结果一走便是五日……”
秦缨眼底闪过一丝疑色,将文册放下后,神容便有些沉凝,她又问道:“袁守诚家住何处?”
王赟道:“这个小人不知确切地址,只知道他住在城西乐安坊,袁大哥这人是个实诚人,但是对人并不亲善,从未要小人去他家里过,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被贬来此处令他性情大变了。”
秦缨点头,“无事,我随意问问。”
秦缨与王赟告辞,带着两件红裙上了马车,又吩咐沈珞道:“去京畿衙门。”
马车辚辚而动时,白鸳看着那桑皮纸包,神情变得更是古怪,她掩着口鼻道:“县主拿人家干净的衣裳也罢了,如今怎么还拿走了尸体上的衣物?您闻到了吗,这味儿也太大了,待会儿咱们马车里也要飞来苍蝇了。”
秦缨自然闻到了,但她道:“有一念,我得带着这证物与谢钦使说,不知道他今日是不是在京畿衙门——”
白鸳一听此言,也只得忍住,这时掀着帘络,整个人都面朝马车之外吸气吐气。
去京畿衙门的一路对车内二人都是煎熬,等马车在衙门之前停下,白鸳和秦缨立刻跳下了来,但进了衙门,秦缨却未看见任何一个翊卫,她心底微沉,先去见周显辰,周显辰正在忙别的差事,听她来了,很快迎了出来。
秦缨开口便问:“今日谢钦使没来衙门?”
周显辰道:“今日还未见谢钦使,县主可是问案子的事?”
秦缨蹙眉,心道谢星阑既然要查李芳蕤的下落,是多半会来衙门与衙门差役联合行事的,可他今日竟然连面也未露,难不成人在金吾卫衙门?
秦缨略一犹豫,不露声色道:“想问问进展。”
看着周显辰,秦缨不知为何并不完全信任他,开口之时,便掩下了来此的目的,她又转而问道:“赵捕头昨日可查出什么了?”
周显辰道:“赵镰我也没见着,今日我先入宫面圣,来衙门之时已经接近午时,听底下人说赵镰也没出现,多半是带人去城南搜证了,昨天晚上崔大人来了衙门,赵镰回禀之时,说还没找到那青布马车和老马,崔大人和我的意思,都是今日继续追查,因此昨夜便安排好了人手,这会儿衙门差役出去了大半。”
秦缨微微点头,忽而道:“周大人了解义庄的袁守诚吗?”
周显辰疑惑道:“袁守诚?他是在我来之前便去义庄做看守了,听说本来是衙差,县主怎么问起了此人?”
秦缨道:“今日见他字写得十分漂亮,便想问问。”
周显辰闻言笑道,“不错,他字写得好看,不过赵镰说,他此前犯过一个极大的过错,好像是弄丢了什么卷宗,当时的郭捕头十分气愤,便将他赶去了义庄,这几年袁守诚大抵有些不忿,常常没个好脸色,却也没提过要回衙门的事。”
秦缨微微颔首,见周显辰自有忙碌之事,衙门里也少有衙差在,便立刻提出告辞,待回到了马车上,秦缨看着那两件红裙面沉如水。
沈珞在外道:“县主,可是要去金吾卫衙门?”
秦缨掀帘看了一眼外头天色,见日头尚且挂在中天,便面色一定道:“不,不去金吾卫,我们出城,去城外白河镇看看。”
白河镇在城外二十里的白河边上,乘马车前去要走一个时辰,此刻出发,完全赶得及傍晚之前回城,沈珞应声挥鞭,马车立刻朝着城门而去。
白鸳掀着帘络透气,秦缨却靠着车璧沉思未语,她们的马车刚跑动起来,衙门不远处的街角便有道高瘦的身影从角落里转了出来。
来人阴鸷的眸子一错不错地盯着秦缨的马车,见马车即将驶出长街,他拉出身后的老马,翻身一跃,悄悄地跟了上去……
第49章 见鬼
白河镇在京城东南二十里处, 沿官道行十里,转而向东,顺着水流湍急的白河北岸一路去往下游, 只需半个时辰便可到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