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19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21章

  太后便又道:“芳蕤的病,御医看过怎么说?”

  柳氏眉眼间笼上愁云,“说是体虚染了风寒,也不知为何,几日了都不见好。”

  太后随口问道:“请的哪个御医?”

  “请的、陆御医……”

  柳氏想到自己女儿的病,面上很不好看,但当着秦缨又故作轻松道:“让您费心了,不碍事,只要她好好用药,过几日也就好了。”

  太后立刻吩咐身边嬷嬷,“去把南诏去岁送给哀家的补风丸拿些给王妃。”

  柳氏一听忙谢恩,太后道:“这药是南诏百多种药材制成,最是养身补气,永宁前些日子不好,用了半丸药化水喝了三次,很快便恢复如常了,你也知道她自小体弱,平日里连宫门都少出,御医用药也要谨慎再谨慎,但这补风丸却极神效。”

  柳氏自是千恩万谢,秦缨看着柳氏,不知怎么觉得怪怪的。

  得了灵药,柳氏见太后要与秦缨说话,便极有眼色地提了告退,待她离开,秦缨狐疑道:“王妃这样快便走了?”

  太后道:“她本就是来告罪的,昨日得了几本筠州戏本,里头都是筠州话,哀家想着宣平郡王便被封在筠州,便传话令她家的芳蕤入宫为哀家讲讲戏本,谁知今日未见芳蕤,反倒是她早先递了帖子说芳蕤来不了,哀家准她入宫之时想到多日未见你,便叫人去接你。”

  她目光微凝,“你适才那话,可是真的?”

  秦缨知道她问什么,连忙应是,还要赌咒发誓,太后笑意一盛,拉着她的手松快道:“你放心,崔慕之并非良配,哀家定为你寻一门好亲。”

  秦缨想推辞,太后已道:“你母亲去得早,你父亲又是个不管俗事的,女儿婚嫁还是要哀家给你操持,此前为你说的三人,哀家还是最属意李云旗,到底是宗室所出,非寻常世家可比,他父亲是掌兵的,他母亲又出自永川伯府柳氏,无论如何也不会委屈你。”

  秦缨很是头疼,敛眸道:“太后娘娘,缨缨眼下还无婚嫁之心……”

  秦缨依稀记得,原文之中似乎就是这个李云旗很得太后喜欢,后来还娶了信国公府的大小姐郑嫣,既然与郑氏联姻,宣平郡王府自然站了大皇子的队,于是在结局的夺嫡之争中,宣平郡王满门随着宫变失败,被五皇子李玥和崔氏一族打上了谋逆之罪,与郑氏的下场一样凄惨。

  秦缨忧心地想,自己本该是身死之人,未来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但如今她活了下来,她做的任何决断都足以改变旁人的命运。

  见她扭捏推辞,太后也不着急,“罢了,哀家不逼你,今日陪着哀家用完午膳再出宫。”

  秦缨自然应是,但还未说两句话,苏延庆在外通禀,“娘娘,长公主带着朝华郡主和永宁公主一起过来了——”

  秦缨神色微肃,很快,一位妆容精致的美艳妇人走了进来,正是文川长公主李琼,李琼自诞生起便在万千宠爱之中长大,哪怕成婚多年,性情依然如少时无忧无虑,眉眼间亦少见老态,在她身后,跟着薄施脂粉的朝华郡主萧湄,萧湄手边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锦裙女童,是贞元帝膝下才刚刚八岁的永宁公主李韵。

  李琼带着女儿和侄女行完礼才看向秦缨,眉眼微弯道:“云阳今日瞧着稳重了许多,母后,儿臣在外听闻云阳聪明万分,竟在忠远伯府那命案之中大放异彩。”

  几人都落了座,李琼这般一说,萧湄也打量起秦缨,但她语带怜惜道:“缨缨的胆子最小了,人也傻乎乎的,怎会查什么命案?只怕是涉案的人家为了不跌她县主的脸面才如此说,我听闻她卷入伯府的案子,还很是担心。”

  萧湄端庄优雅,又温柔善良,比她母亲更显内秀,太后看她的眼神便是满意的,“湄儿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别的不说,如今缨缨性情沉稳多了,你们姐妹二人年纪相仿,往日缨缨性子太过莽撞,哀家常令她多学学你,如今可算有了两分模样。”

  萧湄闻言下颌微扬,眉眼间生出几分优越之色,太后目光在她二人身上扫过,叹道:“你们两个如今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了——”

  萧湄闻言秀眉微蹙,又轻声道:“湄儿要多陪母亲几年,更何况,京城男子,亦没有谁能配得上湄儿。”

  太后失笑,“等你哪日有了意中人,便不是这般说辞了。”

  这时李琼道:“母亲可知,忠远伯府的事后来如何了?”

  太后神色一淡,“金吾卫查的案子,皇帝自然知道的最清楚,他不忍事情闹大,派人去忠远伯府走了一趟,林氏已经疯了,忠远伯大抵打算带着那孩子回族地清河去,反正出了这样的事,他们在京城也无法立足了,皇帝自然乐见其成。”

  永宁公主身体孱弱,此刻睁着黑白分明的眸子看着众人,她是崔德妃所出,与李玥是同胞兄妹,听到说起忠远伯府,她听得格外认真,但她表情平淡,似乎不明白到底说的何事,亦丝毫不觉太后说起皇帝的语气有变。

  李琼便叹道:“谁能想到还有这等惊世骇俗之事,儿臣还听说薛家去伯府闹了多回了,他们若不走,今年过年之前大家都有笑话看了。”

  秦缨默然听着,这时太后看向永宁公主,“怎么将永宁带过来了?她每天只出来片刻,这个时辰了,她该用药了才是。”

  萧湄道:“她平日里难出来一回,适才是去给皇后娘娘请安被我撞见,我看她很想同我玩,便带她走动走动,那现在湄儿便送她回去。”

  萧湄要带永宁离开,永宁便起身行礼告退,人安安静静的,似有些木讷。

  秦缨看着这位永宁公主,目光微微一深,永宁公主从生下来起便患有弱疾,自小多病便罢了,长大后神志都不比常人健全,但后来亲哥哥被立为储君,崔氏又势大,总算保了她一生富贵。

  等萧湄回来时,午膳也送到了,这顿饭秦缨吃的很不是滋味,原身粗枝大叶,又会讨长辈喜欢,能对太后打心眼里亲昵,但她却极难做到,太后和李琼见她性情有变,一边觉得诧异,一边又觉得如此才像侯门闺秀,待用完午膳,秦缨跟着李琼母女一道出宫。

  走在宫道上,李琼带着侍婢行在前,萧湄则与秦缨并肩而行,她边走边看秦缨,忽而低声道:“我早就说过,崔家世子必然瞧不上你,只是你也太可怜,竟被一介御医之女比了下去,我若得此奇耻大辱,也是要消沉些时日的。”

  谁能想到雍容良善的朝华郡主竟能道出这般刻薄之语?

  秦缨看她一眼,实在不愿与她斗嘴,但见秦缨不语,萧湄又柔声道:“其实你深受太后娘娘宠爱,你若豁出去求她,她或许会再帮你求陛下呢?说起来,这一切还都是德妃娘娘的不是,陛下即便同意,她也不愿——”

  秦缨不禁眯了迷眸子,萧湄人前清贵自矜,柔善高华,还常以表姐身份关怀秦缨,但人后,却极喜欢用这等法子挑拨秦缨,待秦缨怒急攻心闹出笑话,便衬得她这个同有皇室血脉的郡主高雅端容,仪姿无双。

  这两年她在京中名声极好,世人皆言她是世家贵女之典范,尤其才女之名,甚至连外邦使臣都知晓,这中间,一大半都是靠着秦缨的衬托得来的。

  若是往日,秦缨早就被她挑拨,但今日她只一转身,唤道:“德妃娘娘——”

  萧湄脚步一顿,面上血色瞬时褪得干干净净,她绞紧拢在袖中的手帕,根本不知适才说话之声是否被德妃听见,她紧张的掌心发汗,可很快她发现了不妥——此处宫道悠长,若是德妃仪驾来此,她怎可能半点声音都听不到?

  萧湄豁然转身,果然,身后不远处除了自己的婢女跟着,哪里有德妃的影子?

  她怒瞪秦缨,“你诓骗我?!”

  秦缨瞧她如此便破了功,不禁莞尔:“别气别气,千万别气,若让别人看见朝华郡主与云阳县主生气,那可太过失仪了,你可是世人眼中十全十美的朝华郡主,是从来不会与我计较的,否则如何被当做贵女们的榜样推崇呢?”

  萧湄被她这般一说,果然眼风四瞟,见并无闲杂之人,才咬牙切齿道:“你……”

  秦缨笑意一散,打断她的话,“我如此便是说,这等小把戏以后还是少做,若叫大家知道你私下是这般嘴脸,岂非要令众人眼珠子都掉在地上?”

  萧湄面上青白交加,从前她将秦缨挑拨的团团转,便是发觉她用心不良,要么负气离去,要么与她明着吵闹,吵得厉害了,便越发落了下成,她何曾如此机敏过?

  见她恼了,秦缨无奈摇了摇头,转身朝宫门而去,太后此番召见似乎真有替她筹谋婚嫁之意,可她如今才十七,怎么也不到婚嫁之时,但倘若太后哪日真下了旨意,她该如何应对?而她虽然暂且活下来了,可往后呢?

  这些杂念令秦缨烦恼,萧湄的小小插曲自然不值她放在心上,待出了宫门,秦缨与李琼告别,上马车返回了金吾卫。

  红袖尚在金吾卫中,秦缨赶回来时,她已说完证供,正在偏堂之中候着。

  前一刻谢星阑还不见踪影,后一刻谢星阑便赶了过来,他上下打量她一瞬,仿佛在看她是否缺胳膊少腿,又道:“可是有云阳郡主的好消息?”

  秦缨听得无奈,“陪太后用午膳罢了,红袖既做完证供,那我便带她回府了,她尚且伤重,还得修养数日才得痊愈。”

  谢星阑点头应是,待秦缨带着红袖离去,他的表情顿时莫测起来。

  谢坚从一旁窜出来,“县主往日为了崔慕之拒过三次指婚,眼下瞧着她对崔慕之的心思淡了,以后便应当不会再拒了吧?”

  谢星阑剑眉微蹙,忽而道:“去查一查宣平郡王府近来都有何动向。”

  谢坚微愣,“您要帮县主把把关?”

  谢星阑冷飕飕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往金吾卫地牢行去,谢坚抹了一把额头,只觉越发看不懂自家公子在想什么。

  这边厢,秦缨带着红袖刚到侯府之外便瞧见一辆眼熟的马车停在门口,她定睛一看,见竟然是陆柔嘉,同一时刻陆柔嘉也看到了她,她下马车,朝着秦缨迎来,开门见山地道:“县主,上次的事,我已经想好了。”

  秦缨心底一紧,“你如何想?”

  陆柔嘉深吸口气,痛定思痛地道:“我已告诉父亲,我们门第太低,配不上长清侯府,请他去侯府婉拒这门婚事。”

  秦缨长长松了口气,“你能想通便好,只是如今悔婚,陆氏可有麻烦?”

  这样一问,陆柔嘉面色暗了暗,“这几日父亲身体不好,一直在府中养病,我与他提过此事后,他面上不显,病况却严重了,真要去侯府,也得几日之后病况轻微些,我不知陆氏会否有麻烦,但我觉得现在还来得及。”

  秦缨实在欣慰,“我们进去说——”

  二人相携入府,白鸳亦扶着红袖跟在其后,陆柔嘉看了一眼红袖面上伤势,一问才得知秦缨又勘破了一件新案子,待行至前院中庭,秦缨问起了陆御医的病,陆柔嘉道:“是老毛病了,关节入了邪风,每到天气转凉时便要作痛,前两日路都难走。”

  秦缨听见此言随口道:“路都难走,那怎去宣平郡王府探病?”

  陆柔嘉听得一脸古怪,“去宣平郡王府探病?除了去忠远伯府那次,父亲这几日间只回过一次太医院应卯,其他时候足不出户,已多日不出诊了,县主是否弄错了?”

  陆柔嘉话音刚落,秦缨便停下了脚步,太医院只有一位陆御医,柳氏适才是在太后面前撒了谎?

第40章 女尸

  见秦缨神色不对, 陆柔嘉也随她驻足,“怎么了县主?”

  秦缨欲言又止,但最终摇头, “是我弄错了,没什么, 先把红袖送回去,待会儿我们回清梧院细说——”

  秦缨虽发现柳氏撒了谎,但她不知内情, 自也不好议论,陆柔嘉见状也随她送红袖回偏院, 待进了阁中, 秦缨见红袖面上青肿未消完, 便道:“还是得请个大夫来看看。”

  陆柔嘉面上闪过一丝犹豫, 忍不住道:“县主不如让我给红袖姑娘看看?”

  秦缨听见此言,眼底顿时微亮,陆柔嘉是陆守仁独女, 自小跟着陆守仁修习医术,但本朝并无女子为医官,她做为闺阁小姐, 也不好外出看诊, 因此她的医术难派上用场。

  “那是再好不过了!”秦缨立刻应下,又对红袖道:“这是陆姑娘, 她父亲是太医院的陆御医,让她给你看看。”

  陆柔嘉见她答允, 眼瞳也是一灿, 她忙替红袖查看伤势,又看了看前个大夫开的方子, 很快沉着道:“方子不错,但需得改两味药,将马钱子与七叶,换成黄岑与柴胡,晚些时候我再派人送些父亲制的药酒来,药酒外敷,此药内服三日再换方子,到时候再请大夫看看便是。”

  此时的陆柔嘉神色严谨泰然,与平日里温柔娇怯的模样大为不同。

  红袖感激地着看秦缨和陆柔嘉,“多谢县主,多谢陆姑娘,小女子真是祖上积福,遇见了县主,又得姑娘看诊——”

  陆柔嘉看一眼秦缨,“我只是举手之劳,你多谢县主倒是真的。”

  红袖自然应是,“若没有县主,小女子只怕早没了性命,等伤好了,小……不,奴婢、奴婢为县主当牛做马,报答县主的恩情。”

  秦缨无奈道:“何需你做奴婢,你虽无亲人在世,但你并非一无所长,到时候找个安稳差事,也比做奴婢强上百倍。”

  红袖一听,眼底却闪出畏色,“奴婢不想再去抚琴吹笛了。”

  秦缨心弦微紧,转念明白过来,这等世道,擅长器乐的女子,至多只能去做乐伶,无论是去酒楼戏楼还是茶肆画舫,一旦抱着瑶琴抛头露面,总还是少不了被人轻视,到时候她无依无靠,万一遇上心怀不轨的,当真无法抗衡。

  秦缨道:“自然要给你寻个稳妥安身的路子。”

  红袖闻言径直跪了下来,“县主不管让奴婢做什么奴婢都愿意学,但奴婢不愿再去做乐伶了,奴婢入杂戏班子,也是被表叔卖进去的,奴婢并不喜欢抚琴,奴婢宁愿做脏活累活,县主便是让奴婢倒夜壶奴婢也愿意……”

  红袖受够漂泊无依之苦,眼下见秦缨心善,便想留在侯府做最低等的奴婢,在侯府如何吃苦,也比去外面应付牛鬼蛇神来得好。

  秦缨倾身扶她,“你放心,不会令你再去做乐伶,将你留在侯府,也不过是多一碗饭的事,但你本不是奴籍,人也聪明秀美,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红袖被扶起来,却红着眼眶,满脸惶恐不安,一旁陆柔嘉瞧见,试探道:“让你学什么你都愿意?”

  红袖恳切应是,陆柔嘉便道:“让你去医馆帮忙,但要学些医理,你可愿?”

  红袖眼瞳先是一亮,又有些畏怕,“奴婢愿意,但……但奴婢能学的会吗?”

  陆柔嘉笑,“你学得会器乐,自然也学得会医理,我们的医馆有老先生教的,只是还未收过女学徒,但我去说一声他应当不会拒绝,但还要看你愿不愿下苦功,若实在学不好,老先生只怕会发脾气,到时候我也没法子。”

  红袖立刻点头,“奴婢愿下苦功!奴婢愿学!”

  太医院虽无女御医,但坊间却有女大夫,尤其闺中女子妇人之病,大多都想请女大夫看诊,只是即便是医家,也少有人愿意将医术传给自家女儿,因此医术高明的女大夫并不多,红袖不愿沾染风尘,那学医理是极好的出路,若真学成,往后做个女医也可立世。

  秦缨见陆柔嘉帮了这般大忙,越发觉得自己带她去花神庙是去对了,若按原剧情,她嫁入长清侯府后疲于应付后宅之事,又因出身低吃了不少苦头,再加上因情自殇,渐渐变成了被束缚手脚的囹圄困兽,一身医术唯一的施展之处,竟是替崔慕之给卢月凝试药,后来她小产失子,身心俱疾却难以自医,最终油尽灯枯而亡。

  待回清梧院,秦缨欣然道:“道谢之言便不说了,与你替她寻到谋生之路相比,我这才是举手之劳。”

  陆柔嘉摇头,“县主可是救了她性命。”

  二人总归都帮了红袖,秦缨也不与陆柔嘉推辞谁的功劳更大,转而问道:“你与你父亲、母亲说了悔婚之事,他们如何说的?”

  陆柔嘉叹了口气,“起初自然觉得惊诧,但这门婚事议定之初父亲和母亲便有过担心,如今我道明内情,他们便知崔世子并非心甘情愿,没多犹豫便应了我的请求,高嫁看着虽好,但陆家世代清白医家,绝不会拿我的婚事去攀附侯门。”

  秦缨感慨道:“幸好你我都有个好父亲。”

  这世道父权为天,但凡陆守仁不够疼爱女儿,陆柔嘉想抗争都难,反观崔婉和傅珍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原文中,陆柔嘉嫁入侯府,陆守仁也并未因是崔慕之岳父得到厚待,眼看着陆柔嘉郁郁寡欢,陆守仁与夫人方氏亦饱受煎熬,后来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陆柔嘉也颔首应是,但她虽狠下心悔婚,可多年倾慕也并非作假,此刻心底失落,眉眼间亦笼罩着几分愁云,秦缨见状转了话头道:“适才见你给红袖看诊,不出片刻便得了新的方子,可见你得了陆御医真传。”

  陆柔嘉唇角微弯,“少时耳濡目染,后来又跟着父亲修习医理,也下了不少功夫,但终究是女子,不可能去医馆坐诊,也没法子考入太医院,学也白学了。”

  秦缨却不做此想,“纵然不好去外头坐诊,但医术会了便是会了,总有派上用场之时,便是将来悬壶济世也并非没有可能,再不成,还可开馆授徒,还可将医理药理写成册流传于世,许多都是你能做的。”

  陆柔嘉似乎从未想过,她惊讶道:“我也能开馆授徒?”

  秦缨笑,“国子监虽然没有女夫子,可坊间许多行当都有女师父,为何不能?只是这世道对女子禁锢颇多,尤其官家小姐,更难抛头露面。”

  陆柔嘉点头,“是啊,我少时还常跟着父亲去二叔的医馆,可这两年却极少去了,母亲也不许我去,平日在府里,我至多给身边丫鬟小厮看个头痛脑热的,真是白费了我少时用的苦功,年岁一到,好像就只能在闺中等着嫁人这一条路了。”

  秦缨便道:“你少时还去医馆?”

  陆柔嘉便说起少时跟着陆守仁去医馆给人看病之事,眼底盈盈发亮,又说还曾随着陆守仁离京去南明山采药,越说兴致越高,秦缨静静听着,直等到陆柔嘉说得嗓子都干了,才不好意思地一笑,“瞧我,很少与人说起这些,竟停不下来,县主定觉得无趣。”

  秦缨摇头,“我不仅觉得有趣,还觉得你荒废了所学十分可惜,这样吧,我将红袖交给你医治,在她痊愈之前,我不再请别的大夫,你可愿?”

  陆柔嘉有些欣喜,“自然,若是疑难之症我还不敢妄言,但这等跌打瘀伤我定能看好,县主尽管放心,七日之后,我必定让她痊愈!”

  见她眉眼间满是雀跃,秦缨也觉心境舒畅,二人又说了半晌,直等到暮色初临,秦缨才亲自将陆柔嘉送上归家的马车。

  窦氏的案子初定,陆柔嘉也打算悔婚,再加上红袖的将来也有了着落,秦缨心情大好,立刻去找秦璋陪他用晚膳,听闻陆柔嘉要令红袖去做学徒,秦璋也夸赞了两句,而后心念一转,能与陆家姑娘交好,可见乖女儿是真的淡了对崔慕之的心思。

  他又问:“那你说说,今日太后接你入宫说什么了?”

  秦缨一想到太后的话眉头便是微蹙,“您还猜不到吗?太后替女儿筹划婚事呢。”

  秦璋笑呵呵的,“这次又是哪家?”

  秦缨叹了口气,“这次还是宣平郡王府,没有新的人家。”

  秦璋却面露迟疑,“这个宣平郡王世子李云旗我知道几分,他自小被宠着长大,性子很是骄纵,三年前回京后便身在神策军中,可听说闯祸不少,依父亲之意,此人并非良配,还是再等等,爹爹以为,在太后为你选的三人之中,萧家那公子还不错。”

  秦缨记忆有些模糊,“萧家公子?”

  秦璋道:“就是你上次去过的萧侍郎府上的公子,萧厚白,他今岁春闱高中,眼下在翰林院中当值,往后前程无量,又是文官,必定儒雅可亲,是极好的人选。”

  秦缨一阵头皮发麻,合着上次碰见萧厚白时,此人神色异常冷淡,颇有些看她不惯之感,却原来是被她拒过指婚的?

  秦缨深吸口气,“爹爹,女儿想多陪您几年——”

  秦璋一听,想到从前秦缨恨不得立刻嫁去长清侯府的模样,差点感动的老泪纵横,他一拍桌子道:“女儿放心,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谁也别想让你嫁人!”

  秦缨听见这话,也快要泪眼汪汪。

  ……

  谢星阑亲力亲为地审了窦晔两日,最终发现窦文彬的确与谋害窦煜无关,第三日将窦文彬放回窦府,又定好卷宗往刑部与大理寺各送一份,而后便入宫面圣。

  宣武门近在眼前,谢坚狐疑道:“公子,这案子陛下不曾亲自交代,您也要入宫面圣吗?”

  谢星阑道:“不然等崔慕之去面圣?”

  谢坚轻啧一声,“也是,崔家和咱们有旧怨,不能让崔慕之将功劳抢去,若他去面圣,还不知他要怎么说咱们呢,何况他还不喜县主。”

  谢星阑未曾应声,谢坚看着谢星阑的目光却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他家公子懈怠了半年,说与世无争都是轻得,这期间韩歧立了次大功,另一位钦察使祝邦彦也被陛下委以重任,派往北边查彬州盐务贪腐之事,但知道这些,他家公子眉头都未皱一下,段柘和郑钦升了将军也就罢了,这二人家族势大,升是板上钉钉的,但眼看着韩、祝二人也被陛下倚重,谢坚心底早就郁气难平。

  半年了,他已经愁云惨雾半年了,现如今,他家公子总算重燃斗志,开始在陛下跟前露脸了,还有两日便入八月,一年一度的钦差南巡便要到了!

  谢坚喜滋滋地想,他家公子到底是心中有数,虽放过了前两次争权立功的机会,但这次南巡,他家公子必定会不择手段去抢!

  去岁南巡是段柘去,到了岁末,他与资历更老的郑钦一同高升,足见这南巡多么紧要,而如今祝邦彦尚未回京,唯有那韩歧是竞争之人,想到此,谢坚忍不住呼出口恶气,凭他家公子的耐性和手段,除非他家公子拱手相让,否则韩歧必不是对手。

  谢星阑将马鞭扔给谢坚之时,便见谢坚印堂发亮,双眸炯然,像吃了整瓶十全大补丸一般,他莫名其妙,皱了皱眉往宫门内行去。

  至宣政殿时,贞元帝刚看完两封奏折,正神情沉郁,待看完谢星阑送上的公文,眉眼才微微一舒,又沉声道:“虽说不是什么大案子,但你只用了三日便破了,倒有些去岁勤恳的样子了。”

  谢星阑道:“此案多亏了云阳县主。”

  贞元帝眉头微扬,“怎又有云阳?”

  谢星阑便将秦缨如何发现并非烧死,又如何破解了凶手伪造案发现场之事道来,贞元帝听得轻嘶一声,“朕多日未见她,她如今怎如此机敏?”

  谢星阑便道:“人各有所长,许是从前未找到擅长之处?”

  贞元帝略作沉吟,仍不可置信道:“这话也就你说,但凡是旁人说,朕绝不会相信,云阳那孩子小聪明是有的,但在探案上如此天赋异禀,实在令人不曾想到。”

  谢星阑道:“微臣不敢欺瞒陛下,云阳县主与此道的确异于常人,只是可惜本朝女子不能入朝当职,她若是男子,便是微臣也要忍不住将她招致麾下。”

  贞元帝将公文一放嗤笑出声,“还未见你对谁如此赞扬过,按理说,她掺和衙门的事颇不合规矩,但既然帮得上忙,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望她不是抱着玩乐之心,若玩成了脱缰野马,朕可不信衙门那些人能治得了她。”

  谢星阑委婉道:“微臣所见的县主,与传言之中倒是不同。”

  贞元帝哭笑不得,“那是最好,否则连太后都要头疼。”说起太后,他眉眼微凉,“这两次案子你办的好看,近来御史台弹劾你的折子都少了,你尽快将这两件案子了结,朕说不定会令你去办别的差事。”

  贞元帝面上不显,可眼瞳深处却有两分期待,这半年来谢星阑很不争气,他也未给谢星阑好脸色,此刻这话颇有深意,他相信谢星阑听得懂。

  然而谢星阑竟面无波澜,口中还道:“忠远伯府的案子审完了,已交给刑部与大理寺核验后定罪,但窦氏的案子还未查清,窦氏的酒楼里有逼良为娼之行,且有不少朝官前去寻欢作乐,微臣心知陛下忌讳,打算严查此事。”

  贞元帝一口气堵在胸口,“这些小事,你不会让韩歧去查?”

  谢星阑敛着眉目道:“韩钦使才查了文州贪墨的案子,近日似乎还在收尾,何况窦氏的案子本是微臣查探,自然也要顺着一查到底,陛下放心,微臣定然查出全部名册交给陛下。”

  贞元帝从登基起便在朝中倡导简朴清正之风,的确不喜朝官狎妓,但这名册查出,他至多训责一番,因律法并未明文规定,他没法子给朝官定罪,相较之下,八月的南巡才是重中之重,可谢星阑似乎对南巡半点儿念想也无。

  郑氏与段氏都在争抢南巡的差事了,偏偏谢星阑想取悦帝心却搞错了重点,贞元帝不禁眯眸,难不成消沉了半年,谢星阑当真不会揣摩上意了?

  此念既令贞元帝无奈,又令他心底微松,毕竟哪个上位者都不喜欢自己的属下聪明太过,于是他试探着道:“那便不急,给你半月,可能查明?”

  谢星阑立刻拱手,“微臣必定尽力而为。”

  贞元帝心底翻了个白眼,半个月,半个月之后黄花菜都凉了,这谢星阑是真的不急,他憋着口气点头,“行,你喜欢查便先查着,退下吧——”

  谢星阑此刻听出贞元帝的不快,他疑惑地瞟了贞元帝一眼,又极快垂眸,面上略带迟疑地退了出去。

  他刚出门,贞元帝便斥道:“他是什么意思?真是不成器!”

  黄万福咂摸着贞元帝的语气,缓声道:“谢钦使从前惯聪明的,如今却呆笨了许多,不过他心无杂念,只想着为陛下办好差事,也是好事。”

  贞元帝果真没再继续气下去,淡然道:“朕从前担心他野心太大,眼下瞧着却是多虑了,且让郑氏与段家争着吧,朕届时再定人选。”

  殿内二人之语自然传不到谢星阑耳中,但刚走出殿前廊道,他面上的惊疑之色便褪得干干净净。

  贞元帝的意思他再明白不过,但他太知道此去南巡会得到什么。

  前世南巡由他与吏部侍郎闫松牵头,南巡四月,查处了贪腐渎职官员数十人,回京后贞元帝见他手段雷厉风行,很快便将巡查镇西军军饷之任交给他,虽是师出有名,但贞元帝却重在剪除郑氏军中嫡系,而镇西军军中军纪严明,他那一行所获甚少,回京之后,反而招致贞元帝怀疑。

  谢星阑仔细想来,贞元帝虽欣赏二皇子李琨之才,却终究忌惮郑氏,因此最终选择了崔德妃所出的五皇子李玥,而自己在选择李琨的那一步便走错了路。

  天威难测,按理这辈子他只需早早站队五皇子便可,但前半年的经历告诉他,哪怕他做了相反的抉择,事情的走向依旧难以更改,冥冥天意似一只无形的大手在不停拨乱反正,而他就好像那夜的窦晔,只能绝望地控诉命运的不公。

  一切巨变,都是从崔婉死的那天晚上开始的。

  想到此处,谢星阑往宫门去的脚步加快了些,待出宫门,立刻吩咐谢坚,“去刑部和大理寺问一声,看看忠远伯府的案子如何判的,若是没判,便催一催。”

  谢坚不解,“公子为何问此事?那案子已经查完了,怎么判的似乎与咱们无关啊。”

  谢星阑扫他一眼,翻身上马后道:“若得了准,往临川侯府报个信。”

  谢坚恍然大悟,“也对,县主必定挂怀。”他问完了,又悄悄打量谢星阑,“公子连着办好了两件案子,陛下可要赏赐公子?”

  谢星阑道:“为臣者做分内之事,要赏赐做何?”

  谢坚惊得差点从马背上栽下去。

  至晚间回了将军府,谢星阑的书案上摆满了从金吾卫送来的刑案卷宗,这些卷宗大都是近五六年京城内生过的命案,谢坚也不明白,谢星阑怎么忽然看起了这些案卷,哪怕在刚入金吾卫之初,他们也极少办坊间的人命官司,人命案子一查便是多日,甚至数月也追查不出真凶,费时费力不说还极难争功,往往都是差事没得选了,他们才奉命而为。

  谢坚心底疑窦重重,到了晚间,去调查宣平郡王府的人回来了,听完禀告,谢坚神色微沉,连忙去见谢星阑,“公子,去查郡王府的人来消息了。”

  谢星阑立刻抬眸,“如何?”

  谢坚严峻道:“面上瞧不出什么,但宣平郡王府的武卫这几日一直在城中找人,还有他们的世子李云旗,已六七日未去神策军当职,只每天带着人马出城,上官道后一直往相国寺去,连沿路的村镇也去探看,说是在找一个十六七岁的红衣姑娘。”

  “十六七岁……”

  谢星阑沉吟片刻,又忽地蹙眉,“若未记错,他们府中有位大小姐今年便刚到十七,难道是在找此人?除了年纪和衣服之外,他们还有何描述?”

  谢坚道:“还说那姑娘生得一双杏眸,左眼下有一颗泪痣,还会武功,哦对了,还说左手掌心有一块旧伤疤,别的便未说了。”

  谢星阑若有所思,宣平郡王府前世与信国公府结亲,最终下场也颇为凄惨,而她们府上的大小姐,乃是嫁给了礼部尚书韦崇家的公子韦蒙。

  谢星阑之所以记得这样清楚,一是因为这郡王府与他同一阵营,二来,则是因为这郡王府大小姐后来与韦蒙婚后不睦,为了与其和离,竟将这韦蒙打至半残,而后将其五花大绑挂在了城楼上。

  此事震惊朝野,天下人都惊讶这李家姑娘怎如此彪悍可怖,但谢星阑实在想不起来她早前还闹出过何种事端。

  很快谢星阑道:“继续派人盯着,他们并未报官,可见是私事不想让人知晓。”

  谢坚应声而去,谢星阑靠在椅背上沉思了片刻,一转眸,见窗外夜空如墨,时辰已晚,便放下案卷回了房中歇下。

  这是个无星无月的初秋凉夜,城南永定坊的更夫刚敲完五更的更鼓,正打算回家安歇,却忽然听见身边的巷子里生出了几声犬吠。

  更夫打了个哈欠,“叫什么叫,吵死人了!”

  话音落下,犬吠更甚,这附近野狗甚多,但大晚上如此嘶叫更夫还是头回听见,他心底生出几分好奇,打着灯油将尽的灯笼往暗巷中走了几步。

  一进巷子,果然见几只野狗在堆着烂竹筐的腌臜堆旁龇牙,似在争抢吃食,更夫喝骂了两声,只吓得野狗四散奔逃,他又打了个哈欠,正要转身出去,眼风却在竹筐口瞟到了一抹明艳之色,他眼瞳微动,莫非是有人遗失了什么好物?

  这般一想,更夫忙打着灯笼往竹筐处走去,手中灯笼有些昏暗,还未走到竹筐处,他先闻到了一股子腐臭之味,他一手掩住口鼻,走到竹筐处将灯笼往筐口里一照,本冲着好物去的他,刚看清框内之物便骇然惊叫起来——

  筐中装着个身体诡异弯折的红衣少女,令更夫骇叫出声的,是少女那张爬满了尸虫的,被划了无数刀痕的肿胀脸庞。

第41章 救场

  自红袖开始用陆柔嘉送来的药酒, 伤势果然一日好过一日,到二十五这日陆柔嘉来换方子之时,红袖面上乌青已消了大半。

  她没法心安理得在侯府躺着养病, 便请求到秦缨院中帮忙做些杂事,白鸳见她诚恳, 又正好赶上府中制备秋冬衣物,于是带着红袖一起给秦缨和清梧院内侍从量体裁衣,这是个浩大的活计, 清梧院上下一忙便是三日。

  秦缨不习惯被众星捧月地伺候,便也跟着一同帮忙, 清梧院众人大为震骇, 见秦璋都惊动, 就在大家都以为秦缨只是寻一时之趣时, 却没想到她一日不落地出现在绣房之中,她不擅女红,却极喜欢看白鸳做绣工, 再做些杂事,竟也颇得趣味儿。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九,红袖伤势基本痊愈, 只等着陆柔嘉来接她去陆氏医馆, 既已空闲下来,秦缨便挂念起傅家和窦家的案子, 但她再去金吾卫找谢星阑颇有些唐突,便在用午膳时与秦璋说起此事。

  秦璋听后道:“刑部和大理寺核验天下刑名, 没有这样快的, 不过眼看着入了八月,只怕没几日便有消息了, 待定下刑责,中秋之后便会行刑。”

  怪道总说秋后问斩,却也是与衙门行事章程有关的,秦缨点了点头,秦璋又语声深长道:“我听闻崔晋已经带着林氏和那孩子回清河去了,只怕数年内不会再回来了,堂堂忠远伯府竟就如此落败了,幸好清河崔氏得了爵位的不止他们一支。”

  秦璋有些唏嘘,又道:“薛家闹了几次,伯府却无论如何不给孩子,伯府虽无颜在京中立足,可崔氏还有长清侯府,崔氏族中势大,薛家也没办法强夺,只得偃旗息鼓,薛献知气的卧病在床,家里又生了这等丑事,已上折子辞了国子监祭酒之职。”

  一场少男少女的风月之事,竟酿成了三家悲剧,秦缨叹了口气道:“那日入宫太后娘娘和长公主也提过此事,皆料到他们不日便会离京,却没想到会这样快,那傅家呢?”

  “陛下下旨夺了傅仲明的鸿胪寺卿之职,将其贬为了从八品小吏,是鸿胪寺最低等的差役,傅仲明哪有脸面留下?也上折子求去了,傅灵虽是为了姐姐报仇,但到底杀了两人,依我看,傅家在京中也难以立足,说不定真会回汾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