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18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20章

  红袖说的可怜,白鸳都听红了眼,抽噎两声,红袖一边抹眼泪一边道:“二公子是在一个月之前知道酒楼里的乐伶以色侍人的,当时我还不知内情,有一日二公子去找少东家,二人在房中大吵一架,我只听见‘有违祖训’‘请祖父做主’等话,那时我不懂,听到了也只敢当做不知,直到要令我陪客,我才明白二公子那日在气什么。”

  似锦堂门口,窦文运看着窦文彬父子,忍不住问道:“三弟,晔儿,她说的可是真的?你们好糊涂啊,窦氏早有祖训,我们绝不做下九流的生意,你们好好的酒楼,为何偏要做这些?做也就罢了,竟然因为此事去杀了煜儿?”

  窦晔面庞阴郁却镇静,窦文彬却满脸急色,他看向窦晔:“晔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乐伶果真是你安排去陪客的?”

  窦文耀一听这话嗤笑道:“三哥,你难道要说这一切你都不知情?”

  窦文彬牙关紧咬,三夫人蒋氏和女儿窦桐也白了脸,蒋氏求救一般看向窦启光,“父亲,夫君和晔儿绝不会做这等事,一定是酒楼里的管事想用这下三滥的法子招揽客人,父亲,您一定要救救他们,晔儿也不可能去害煜儿——”

  窦启光看也不看蒋氏,只盯着窦晔,“窦晔,你告诉祖父,你有没有谋害煜儿?那枚箭头,是不是你射箭放火留下的?”

  窦晔是习武之人,制着他的翊卫半分不敢大意,他们用足力道,令窦晔不得不倾了身子,窦晔这时抬眸看窦启光,“祖父不信我吗?二哥性子宽仁,待我那般好,就算酒楼里出了这些事被他知道,我又何至于去杀了他?”

  有红袖的证词,窦晔难以抵赖,但杀人之罪,他无论如何都难认下,窦启光惊疑不定地望着他,这时,谢星阑看向窦启光道:“窦少卿,十三四年前,你让前任吏部尚书苏怀章收窦家的子孙为学生之时,他最先看中的人可是窦晔?”

  窦启光微愣,“不,当然不是,他一开始看中的便是煜儿——”

  谢星阑眯眸,“到了此刻,窦少卿竟也要撒谎?我已经专门去见过苏怀章,苏怀章虽忘记是哪位公子,可他记得清楚,当时那人和窦煜身量相差无几,如此,多半是年岁相近之人,大公子窦烁比窦煜年长三岁,窦晔和窦焕却至于他差了一岁,窦焕的秉性,看着也不像是好学之人,那便只有窦晔了。”

  这话说的四房脸上挂不住,窦焕面上更是青一阵红一阵,窦启光紧紧攥着拐杖,又长叹了一口气才道:“罢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不错,当年苏怀章看中之人并非是煜儿,而是晔儿,但晔儿的父亲是庶出,我窦氏不可能让一个庶出子的孩子支撑门庭,然后我请求他收下了煜儿。煜儿的父亲早逝,虽是病逝,可当年之所以生病,乃是为了家族生意,在凛冬天远上睦州之故,那一次他染了风寒,累坏了身子,回来没多久便病倒在榻,二房虽未抱怨过,但我心中有数。”

  “除了晔儿,其他几个孩子的资质相差无几,我便对煜儿偏私了一分,事实证明我并没有看错人,煜儿资质虽非极佳,可他多年来刻苦求学,还不到二十岁便中了举人,他是窦氏几代人之中,最有希望入仕为官之人。”

  谢星阑听完窦启光之言,转身怜悯地看着窦晔,“所以你谋害窦煜,根本不止是为了酒楼生意之事,当年苏怀章收学生乃是第一处祸根,你知道你天资远胜于他,但你眼睁睁看着他拜名师,结出身清贵门第的同窗友人,又年纪轻轻便中举,往后前途无量,和他相比,你的人生黯淡世俗,虽然也同样与达官贵族打交道,可你不过是逢迎者,你嫉恨窦煜,因此才因为生意之事动了杀心——”

  窦晔牙关紧咬,死瞪着谢星阑,但他嘴上却道:“不,没有,二哥待我极好,他与大哥不睦,又看不上五弟,他与我是最亲厚的,我绝不可能杀他。”

  谢星阑微微狭眸,像在品断他是哪般人格,他讥诮道:“他与你越亲厚你越恨他,而他一月之前便知道了你的勾当,但这一月来,他一直替你保守秘密,是你自己阴险恶毒,无论如何放不下心,再加上十多年的嫉恨,这才想杀人灭口。”

  他慢悠悠地走下台阶,满眼鄙薄的道:“你祖父当年的选择是对的,你这样狼心狗肺之人,又是天生卑贱的庶出之子,与窦煜一比,他是天上的日月,而你只是阴沟里的臭虫,如今铁证如山,你必定难逃一死,你这样的人死了也没什么值得可怜的,但你二哥那样珠玉般的人物,却值得所有窦氏之人记他一辈子——”

  谢星阑每一句话都戳在窦晔心腔上,等他说完最后一句,窦晔已经恨红了眼,他咬牙笑道:“是啊,二哥是日月,我是阴沟里的臭虫,可就是他那样的人物,却偏偏死在我手里。”

  他扯出一抹狰狞的冷笑,看向窦启光,“祖父知道二哥吃下毒药,而后痛苦的在地上打滚的样子吗?他痛得浑身冒汗,痛得瞪红了眼睛,他吐了一地,身上沾满了污物,濒死之际,他哭着哀求我,求我放过他一命,可那是□□啊,吃下去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死了。”

  “你,你这个孽障——”

  窦启光怒急攻心,喝骂一句后,身形摇摇欲坠,窦文运和窦文耀争先去扶他,蒋氏和窦桐也在窦晔的话语中惊哭起来。

  窦晔目光扫过众人,再看窦启光时,眼眶亦泛红,“为什么,为什么我生下来便低人一等?七岁之前,无论是读《千字文》还是《进学篇》,我都是几个兄弟里学得最快的,反倒是二哥,他说话晚,开蒙一年了,学会的字还不到百个,我明明比他更聪明更有禀赋,可就因为我是庶子的儿子,我便注定了没有他那样的好前程——”

  “就因为我父亲是庶子,我的兄长被见死不救溺死在湖中,你也不做惩处,就因为我父亲是庶子,家族里的生意没有他的份,你以为我愿意逼良为娼吗?是我不服,是我不甘,就算是做商贾,我也想做最厉害的商贾,你分明满身铜臭,却还要清高自傲,什么是下九流的生意?你以为你贩卖茶叶与丝绸便当真光鲜?”

  窦晔越说越是激动,丝毫不顾窦启光已气得瘫倒在地,他又道:“没错,二哥他刻苦求学,他品性高洁,你们所有人都欣赏他,我也一样,可越是欣赏他,我便越是恨他,他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但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不会在春闱落第,我可以做的更好,我恨他那般中庸的禀赋,却能靠着嫡出之身坐拥窦氏的一切,我恨他良善,恨他知道酒楼之事,还能帮我保守秘密……”

  他发泄一般地说个不停,越说脑袋垂得越低,又喃喃道:“我亦恨我自己,恨我没有他那样的命格,恨我没有贵人赏识,恨我一辈子都活在他的光耀之下——”

  谢星阑那些话乃是故意激窦晔,明白大势已去的窦晔果真中计,但眼看着他即将崩溃,谢星阑却沉默下来,秦缨看了他一眼,上前道:“但这些,都不是你杀人的借口,我猜窦煜不会纵容你继续逼良为娼,他应该给你了时间令你改正,但你没有听他的话,否则也不会在数日前继续逼迫红袖,你只是寻找时机,在计划杀人灭口。”

  窦晔倏地抬头看向秦缨,他目光惊疑震动,似乎没想到秦缨一个小女子,不仅能发现窦煜不是被烧死,还能找到最关键的动机,他冷笑道:“我当真小瞧了你,那日得知云阳县主竟然搅合进案子里,我还以为案子必定会不了了之,可没想到你这样蠢不可及之人竟然还会探案,不错,二哥他错就错在发现了内情,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祖父,他竟然相信我会改,但那样的生意,一旦开始了又如何能改?”

  秦缨被骂的莫名,忍着性子道:“好一个颠倒黑白的说法,人各有命,但人的命格也是自己活出来的,不是全因出身而定的,人一辈子那么多活法,你为何偏偏只看到窦煜那一条,你能恨上真心待你好,愿意等你改错之人,便是让你当初拜在苏怀章门下,将来入朝为官,你又会有哪般做为?朝堂之上勾心斗角,比你耀眼比你厉害的也大有人在,你又要嫉恨多少人?”

  窦晔嗤笑地看着她,“你出身高贵,你怎么会懂?”

  秦缨只觉有理难说清,这时谢星阑出声道:“你既然承认了罪行,又有认证物证,那谋害兄长之罪是跑不了了,有什么话,去金吾卫大牢里说罢。”

  他扫了一眼面无血色的窦文彬,吩咐道:“来人,将他们二人一同带走,窦文彬到底是不知情,还是父子同谋,还要严审才可得知。”

  翊卫领命,押着二人便走,蒋氏和窦桐追上来几步,却都被翊卫拦下。

  蒋氏满脸绝望,回身便只见窦启光瘫倒在地,一群人围着替他顺气,而其他人看向她们母子的目光,又是戒备又是厌弃,根本无人能伸出援手。

  蒋氏一转身,跪在了秦缨和谢星阑跟前,“谢大人,县主,事已至此,民妇不敢狡辩,但这样人命关天之事,还请大人与县主明鉴,晔儿这几年的性子的确有些变化,但是我夫君,当年我们的孩子溺死在湖中,我夫君尚且没有寻仇,这么多年了,他又怎么会去谋害自己的侄儿呢?”

  秦缨受不得跪,忙去扶她,“三夫人,你不必求我们,办案子讲求证据,若没有证据表明窦三爷也参与其中,金吾卫自然会放了他。”

  窦桐也将蒋氏扶起,这时窦启光终于缓过气来,喉咙“嗬嗬”地道:“当初……当初是你们自己要离开窦氏单做酒楼,这些年来,我明里暗里帮了不知多少,他们父子竟无半分感念,还要去做那等害人的买卖……我……我真……”

  见窦启光面色极差,窦文运忙劝道:“父亲,父亲莫要说话了,先请大夫给父亲看病,其他的从长计议,来人,去请大夫来。”

  窦文运说完,又令下人搬来躺椅,用躺椅将窦启光往居处送,凶手已定,其他人也更牵挂窦启光的身体,一行人浩浩荡荡从似锦堂之外离了开,蒋氏和窦桐犹豫一瞬,也跟了过去,毕竟窦启光年事已高,万一有个好歹,三房便是唯一罪魁祸首。

  窦家人一走,似锦堂之前便只剩下查案的众人和几个窦家管事,谢星阑看一眼秦缨,又扫了一眼红袖,“怎么找到人的?”

  秦缨道:“白日先去了丰庆楼,发现碧荷的事有异常,又点了几个乐伶奏乐,谁知乐伶身份根本是幌子,我当下便想到了红袖,赶去丰乐楼搬出县主身份,又经了一番波折才找到人,再遭一顿打,她便当真活不成了。”

  红袖这时径直跪地,“多谢县主救命之恩,若非是县主相护,小女子不仅没了性命,也绝不敢道出酒楼之事——”

  看她满身是伤,秦缨又将她扶起,“你今夜先治伤,明日到金吾卫将酒楼之事好生说说,看看楼里还有多少人被逼迫,再查查是否有人因此而丧命,你放心,你并无过错,事成之后,我会想办法帮你安身。”

  红袖感激涕零,秦缨又吩咐沈珞,“你先将她送回侯府,请大夫给她看伤。”

  沈珞应是,与白鸳一起将红袖搀扶出去,他们一走,周显辰先忍不住道:“今夜谢钦使和县主好配合,这案子定为凶杀后才不过三日,没想到这样快便找到了凶手,这窦晔实在太聪明,谢钦使和县主但凡漏了一处都要再耽误好些日子才能查明!”

  他叹然道:“忠远伯府的案子用了九日,窦氏的案子用了三日,我已经许久没见这样神速勘破命案的了,若陛下知道,定要为二位都记上一功!”

  周显辰这话五分恭维五分真心,崔慕之站在他身边旁观了半晌,真说心底并无震动,自不可能,但眼前这二人,一个是曾对他死缠烂打的草包县主,一个是与崔氏有旧仇的朝廷鹰犬,他无论如何赞扬不起来,目光一扫,崔慕之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岳灵修。

  他沉声开口,“若是要请功,你们衙门的岳仵作也要记上一功,若非是他验明死因,这案子无论如何也查不下去,且那剖验尸体之法闻所未闻,依我看不如令他将剖尸之法编撰成册,印发成公文,送至大周各州府衙门,好令所有仵作效仿,以免别处生冤案错案。”

  这话落下,岳灵修大为惊骇,扫了一眼秦缨赶忙道:“多谢崔大人好意,但小人那法子,并非……并非小人自创,小人不敢领此等功劳,请大人收回成命。”

  崔慕之主管刑部司,刑部司又是核验天下刑名之地,当着谢星阑和秦缨,他愈发要做出刑部司主官的样子来,“非你自创,却是你发扬光大用在了断案之上,此番令窦煜之死真相大白,已经是功德无量,若令天下仵作都会你的法子,岂非功在千秋?”

  岳灵修着急不已,这时,崔慕之又体恤道:“不仅要令天下仵作修习你的技艺,我还要将此案细细禀告给陛下,陛下惜才,你的才能能上达天听,也是对你的褒奖——”

  口头赞扬也就罢了,一听崔慕之还要将此事禀告给贞元帝,岳灵修再想糊弄也稳不住了,若崔慕之真去禀告给贞元帝,那他便是犯了欺君之罪,于是岳灵修“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人恕罪,小人……小人不敢求上达天听,小人只是个身份低微的仵作,勤恳当好份内差事是应当的,实在不值得大人如此……”

  一旁谢星阑和秦缨见此状,表情都有些古怪,崔慕之瞧见,还以为自己犒赏岳灵修之行抢了他们的风头,于是他愈发笃定道:“身份低微又如何?但凡能为衙门办好差事,便是罪人都能得大赦,更何况你只是贱役,你放心,衙门不会抹杀任何人的功绩,就凭你此番做为,我可令衙门除了你的贱籍,往后你也不必因此受制。”

  若是自己挣的功劳,那岳灵修是求之不得,可眼下他却愈发不敢领半个赏,他以头触地,“大人明鉴,此番当真不是小人之功,小人不敢领任何赏赐,请大人收回成命吧,否则小人当真是无脸见人了……”

  见他如此推辞,崔慕之也看出不妥,面色一肃道:“你到底在忌讳什么?你是衙门公差,既有此技艺,便该一展所长,也比外人插手来得名正言顺。”

  他这话明晃晃地嘲讽秦缨名不正言不顺,秦缨挑了挑眉头,好整以暇地看着崔慕之,她想看看崔慕之要怎么逼岳灵修领功。

  岳灵修被上司的上司责问,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眼一闭,干脆道:“小人验尸的法子,是他人教授,而非小人自创,因此小人不敢领赏。”

  崔慕之和周显辰都面露讶色,崔慕之连忙道:“有人教你?那法子颇为大胆,此人能教你,自然是艺高人胆大,他若无出身之忧,再能为衙门所用,那将来便是平步青云也并非不可能,你且告诉我,那人是谁?”

  岳灵修冷汗盈额,“那人并无入仕之意,且她身份特殊,也不会入仕,她也不要名声,不原闹得人尽皆知后被名声牵累。”

  崔慕之狐疑:“无入仕之意,却还能教你此道,足见此人有大公无私之心,若此人当真厉害,那衙门自然也不会非要令他担职,你也放心,他技艺所长远超旁人,谁也不会逼迫他为衙门办差,便是请他相助,自然也要将他奉为上宾,以礼相待。”

  见崔慕之像是铁了心要找出那人,岳灵修一片心惊胆战,一边是秦缨的叮嘱,他不愿辜负,一边是崔慕之的威压,他得罪不起,他就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小仵作,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谢星阑见状忍不住道:“崔大人何必逼岳仵作?他不说自然有他不说的道理,难道还非要让别人为你所用才好?”

  秦缨亦道:“只要有人帮衙门办差,崔大人何必非要将那人找出?”

  见他二人同气连枝,崔慕之心底涌起一股子气闷,他冷声对秦缨道:“本朝女子不得问政不得入仕,你在领功与获罪之间本就只有一线之隔,此刻还要妨碍刑部吸贤纳才?你虽帮衙门破案,可你到底并非公差,你查到的,各处衙门差役费些心思也能查到,而你所说的,岳仵作也知晓,更有甚者,他当仵作多年,经验资历你皆是远不可及,你学得那些皮毛,能卖弄一次,难道还能卖弄第二次?”

  秦缨听得大为无语,都这么多天了,崔慕之对她当真无半分改观,还是他以为她心思未改,觉得怎么样冷嘲热讽她,她也还能像从前那般对他痴心一片?

  一旁的岳灵修本只是自愧不敢领赏,却没想到崔慕之对秦缨如此不敬,言辞之间,竟然还将秦缨贬的一文不值,他呼吸渐渐急促,待崔慕之话音刚落,心底猛地生出一股子勇气,赫然道:“大人——”

  他胸膛一挺,“大人说衙门绝不抹杀任何人的功绩,还要找教授小人的高人吸贤纳才,大人说话可算话?”

  崔慕之自然应是,而秦缨听见岳灵修此言,心底骤然生出一股子不祥的预感,果然下一刻,岳灵修朝她扫了一眼,“小人此番验尸的法子,都是云阳县主亲自教授,还请大人言出必行,为县主请功,将她奉为上宾!”

第38章 指婚

  崔慕之如遭雷击般愣了住, “谁教你?”

  岳灵修道:“县主,云阳县主——”

  见崔慕之一脸不敢相信,他继续道:“衙门第一次验尸, 是小人技艺不精验错,将窦煜之死定为了意外烧死, 后来是县主在金吾卫发现了不对,她和谢钦使并未怪罪小人,还亲自到义庄重验尸体, 那剖验尸体的法子,正是县主教给小人的, 县主对小人倾囊相授, 而后令小人对此守口如瓶, 因此小人并未对其他人提起过。”

  岳灵修说至此, 抱歉地看向秦缨,“小人此前已经得了周大人的赞赏,口头赞赏几句也就罢了, 可如今崔大人非要小人领功,小人实在愧不敢受,验出死因都是县主的功劳, 小人也实在不忍心看崔大人误会了您。”

  秦缨有些无奈, 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好说什么, 岳灵修这时又对崔慕之道:“大人适才不知真相,只以为县主是卖弄皮毛, 眼下大人知道一切都是县主的功劳了, 便请大人莫要抹杀县主的功绩,像大人所言, 县主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之人。”

  崔慕之浑身冰凉,想到适才对秦缨的嘲弄,面上更是青红交加,他看看岳灵修,再看看秦缨,再不愿信,却也明白岳灵修没有放弃奖赏为别人争功的道理,他惊震地望向秦缨,“但是……怎么可能呢?你怎可能会这些?”

  秦缨微微弯唇,“是啊,我当然不可能会这些了,在所有人眼中,我便该什么都不会,我便该继续哗众取宠,才符合我秦缨给大家的印象。”

  她语气略带嘲弄,崔慕之忍不住道:“但你从前——”

  秦缨轻嗤,“从前如何?我从前是胡闹妄为,但人一辈子多长,便不能换个活法?都像窦晔那般执念,早晚害人害己。”说至此她上下打量崔慕之一瞬,“崔大人入刑部当值,还管着刑部司,那崔大人可知查办刑案之时,最致命的是什么?”

  崔慕之本就神魂俱惊,又被她嘲弄的五味杂陈,此刻人正发蒙,哪里答的上来,秦缨语声一肃接着道:“最致命的是一叶障目,尤其是做不到公正无私,被偏见与私心障目。”

  崔慕之眼瞳轻颤,想反驳,可对上秦缨凛然无畏的眸子,却无论如何反驳不出,他想到这半月以来,因对秦缨的偏见,对她数次质疑否定,从未相信她是真的会探案,而因与谢星阑的旧怨,他更在窦氏案中指手画脚,的确都是偏见与私心作祟。

  崔慕之此前还想着以侍郎身份自居,如何都是师出有名,但秦缨一言,好似将他心底遮羞布扯下,令他面庞都有些发烫,他贵为长清侯世子二十年,何曾有如此狼狈之时?

  见崔慕之脸色发僵,秦缨还以为如此他便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她虽有些解气,却也不打算小事化大,于是正色道:“教的确是我教的,但我无意令谁为我请功,我虽教了,但岳仵作学得极好,也的确该受赏识。”

  见岳灵修还跪着,秦缨道:“起来吧,崔大人是君子,绝不会为难你。”

  岳灵修看了一眼崔慕之和周显辰,想起又不敢起,周显辰轻咳一声道:“既然事情说清楚了,县主也为你说话,便起来吧。”

  岳灵修这才站起身来,而崔慕之一错不错地盯着秦缨,执着地问:“你能会这些,也一定是你背后有高人指点,你又拜了何人为师?”

  秦缨牵唇,眼底却冷冰冰的,“我凭何告诉崔大人?崔大人又是用什么身份来探问?我可不是你刑部的差役。”

  一旁谢星阑本来乐得见崔慕之在秦缨面前吃瘪,可见她二人对言良久,他心底无由来生出几分不忿,于是他凉声道:“崔大人刚才才说过要对教岳仵作之人以礼相待,不会这样快便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吧?”

  崔慕之唇角紧的极抿,谢星阑显然早知内情,而他竟一直被蒙在鼓里,他目光在谢星阑和秦缨二人身上来回,终是看着秦缨道:“你不愿说,我自然不会强问,从前不知你擅长探案,今日……的确令人刮目。”

  崔慕之艰难地道出最后六字,若是从前,能得他半分肯定,秦缨都要开心的过年一般,可眼下秦缨分明听见这话,不仅毫无反应,她甚至懒得多看他一眼,只对谢星阑道:“今夜红袖先在侯府待着,明日我送她去金吾卫,窦氏酒楼里的事还需细查。”

  谢星阑应好,又往窦启光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秦缨便道:“可要去看看?”

  窦启光适才面色不佳,若今夜撑不过去,窦氏便又生一桩惨事,谢星阑点头,“去看看,正好有些证供还要再问。”

  谢星阑抬步,秦缨也跟了上去,他二人一走,其他亲随自然也要同去,崔慕之在似锦堂正门前茕茕孑立,一旁周显辰尴尬道:“世子,咱们呢?”

  崔慕之眸色几变,“各回衙门等案子卷宗。”

  周显辰大松了口气,先与崔慕之步下台阶,又招手叫上岳灵修,一行人匆匆离开了窦府。

  窦启光的院子里正挤满了人,谢星阑和秦缨赶到之时,伍氏也抱着窦歆赶了过来,大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窦歆却不知,她看着天上的星星点点道:“母亲,竹蜻蜓会飞到星星上去吗?”

  伍氏轻声道:“竹蜻蜓哪能飞到那么高的地方去?”

  窦歆道:“但是女儿见过,着好大火的那天晚上,女儿便见过,一只竹蜻蜓从小楼上,一下子飞到了很高很高的地方去……”

  伍氏不想窦歆害怕,见她乱语也不拦阻,一旁秦缨听见这话心底微微一动,“歆儿是在何处瞧见的红蜻蜓?”

  窦歆如今并不怕秦缨,她指了指远处的似锦堂,“去吃饭的时候,看见那里有飞的飞快的红蜻蜓,一下就不见了。”

  伍氏听她所言,也想起一事,“十二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在似锦堂操持晚膳,是她父亲抱她过来的,刚进正堂,她便要我抱,又悄悄对我说,来的路上看到一支蜻蜓从二楼飞走了,当时我只以为她白日里玩过竹蜻蜓,此时又贪玩了才说了那话……”

  谢星阑也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他沉声道:“她看到的不是竹蜻蜓,而是窦晔从二楼射出去的带火石的飞箭,那丝火星被她当做了竹蜻蜓。”

  伍氏听得脸色发白,忙搂紧了窦歆,谁能想到唯一目击窦晔行凶的,竟然是府内小小稚童?也难怪那日他们入府时,窦歆口中念叨着要看红色蓝色竹蜻蜓,他们几人面色沉郁,窦歆却不知他们在说什么,又边看天上的星子边含糊低语起来。

  窦氏请的大夫来的很快,大夫入上房两炷香的功夫,消息才从里面传出来,窦启光是急怒攻心,但并无性命之忧。

  如此谢星阑便放下心来,对秦缨道:“时辰不早了,我留在府中继续补查证供,你先归家。”

  秦缨记挂着红袖的伤势,又得知沈珞已经返回,便也应下,又与伍氏告辞之后,秦缨带着白鸳朝府门而去。

  谢星阑站在原地没动,直等到秦缨的背影消失在花林之后方才收回目光,他刚一转身,却对上了伍氏的眸子,伍氏眉目微微一垂,并不敢多言什么。

  谢星阑多看了她两眼,很快朝着蒋氏和窦桐而去。

  秦缨回府之时,秦璋正在正堂等她,红袖被带回府中医治,他便知道窦氏的案子破了,此刻又听秦缨说了些详细,很是唏嘘,“没想到,到头来竟然是亲兄弟动的手,此事虽说是窦晔之过,却也见窦老爷治家无方,嫡庶纵然有别,却也没有这样亏待庶子一家的,若真是不喜庶子,又何必纳妾室?”

  秦缨欣然极了,同样是古人,秦璋的观念便要明理的多,见她牵挂着红袖,秦璋又道:“大夫给她开了方子,说大都是皮外伤,养养便可,我派了一侍婢过去帮忙照看她,你不必担心,这会儿人她人已经歇下了。”

  秦缨颔首,“她差点被逼良为娼,明日我还要带她去一趟金吾卫。”

  秦璋听着便叹道:“难怪窦氏的生意如此红火,却是在酒楼之下做起了这等买卖,果然一切反常,都必有妖孽。”

  秦缨虽知道青楼是合法买卖,但被逼迫还是大不一样,以防万一,她将照看红袖的侍婢叫来问了几句才去歇下。

  ……

  谢星阑离开窦氏之时已经将近子时,他带着人马返回金吾卫,又去牢里看了一眼窦晔父子,窦晔默不作声,窦文彬却有些崩溃之状,谢星阑不着急连夜审问,先令狱卒少给食水,好好磨一磨窦晔的心志。

  待回到将军府已经是丑时过半,长夜已深,谢星阑却吩咐谢坚,“明日去将金吾卫这几年的大案命案卷宗找来,我要看看。”

  谢坚狐疑道:“公子做什么?”

  谢星阑一边更衣一边道:“随便看看罢了。”

  谢坚不相信谢星阑只是随便看看,但谢星阑不说,他也不敢多问,连忙应了下来。

  待躺在榻上时,谢星阑没多久便陷入了睡梦之中,这两日他入睡的极快,也再未做那心魔一般的噩梦,没有人知道他睡中惊醒,本以为又是一个无眠之夜,转眼却发现外面已经晨光微熹时的喜悦。

  又是无梦的一夜,谢星阑起个大早,直奔金吾卫衙门而去。

  到了衙中,大半差役都还未到值,有来得早的,见他也这般早出现在衙门里,还微微有些惊讶,等他走远之后,几句议论低低的传了开来。

  “谢钦使这阵子怪怪的,好像又变成半年前的样子了。”

  “怎么是半年前?应该是一年以前才对,那时还只是个中郎将,大大小小的差事都上心的很,但自从被陛下看重,他已经许久没有为了坊间的差事这般勤勉过了,忙着跟上面几位斗法还来不及呢。”

  “他自然比不过段家和郑家的,半年前受挫,如今瞧着是缓过来了。”

  “是啊,等着吧,又有好戏看了,下个月初又是每年按察使南巡的日子,每年都要有一批地方官落马,而跟去的人,各个回来后都是要加官进爵的,陛下会派龙翊卫随行,这次他定要和另外两位钦使大人争得头破血流……”

  议论并未传入谢星阑耳中,他先重看了窦氏案所有人的证供,等天光刚刚能照亮囚室之时,他命人将窦晔带入了审问室。

  窦晔昨夜被送入牢中,整夜只喝了几口凉水,此刻又困又饥,精神极差,但谢星阑兴致却好得很,足足两个时辰的审问,像个冲锋陷阵的兵将,而窦晔全身心溃败,后来甚至丢盔弃甲举手投降,才勉强保住了小命。

  谢坚来禀报秦缨带着红袖到了衙门之时,谢星阑手中正拿着一份近半年去窦氏两处酒楼之中眠花宿柳的客人名单,一听秦缨来了,他连忙从地牢之中走了出来。

  他去前门迎接,又至一处安静偏堂说话,他开门见山道:“窦晔已经全都招了,窦家只有两处他管的酒楼里有这般生意,这些年窦文彬知道他聪明,也想令他大展拳脚,因此将丰乐楼和丰庆楼交给了他打理,起初起色不大,直到某次宴请贵客之时,那客人看上了奏乐的乐伶,当时他便生了这主意。”

  “令乐伶陪客,不仅能将宾客哄得高兴,时不时还能套一些消息,对他们生意上百里无一害,也是如此,丰乐楼和丰庆楼这两年做的格外红火,窦煜知道风声,其实是半年之前,他一个同窗的父亲去过酒楼,后不知怎么说漏了嘴,那同窗便在窦煜面前说了些风凉话,窦煜心中起疑,来问他是否为真,却被他糊弄了过去。”

  “直到一月之前,窦煜亲眼看到了陪客之事,于是对他大发雷霆,又威胁说若不能在两月之内除了这买卖,再将乐伶们安置好,那他便要告诉窦启光,做此等买卖有违祖训,传出去窦氏更是颜面无存,因此窦启光一旦知道,说不定会将他们逐出家门,窦晔清楚这些产业虽非窦氏嫡系,却也都依靠着窦氏余荫,于是他先假意答应了下来。”

  秦缨便道:“答应下来,而后暗地里准备谋害窦煜?”

  谢星阑将证供给她看,“一开始他想过别的法子,可窦煜心志坚韧,说一不二,他知道没有折中之法,这才渐渐生了杀意,所用弓弩与箭矢都是常用之物,事后本来窦煜被定为意外烧死,可没想到即将结案之时,却被你发现了端倪,后来金吾卫入府查探,他心中不安,便在与裴熙兄弟二人围猎之时,故意弄断了弓弩。”

  秦缨一边看证供一边道:“砒霜也是半月前买的。”

  谢星阑颔首,看了一眼红袖道:“窦晔说,楼中其他姑娘都是自愿接客的,除了碧荷之外,没有人生过意外,可是真的?”

  红袖犹豫道:“民女这边的确没见过其他人因此事不满过,但是丰庆楼那边应该有……”

  秦缨道:“不说别人,碧荷是被他们逼到了跳河的份上,他做这等生意两年,我不信只有那一个,碧荷……碧荷是被下药?”

  谢星阑应是,“他做这买卖,也怕出事,一般都是怀柔诱哄之策,但碧荷那次,却是丰庆楼的管事强用了药,第二日碧荷醒来,发现自己清白已失,绝望之下跳了河,而他说的与伙计长年的事也是半真半假,当初碧荷的确与长年互有心意,但出事之后,长年得了银钱,立刻离开了京城,并未去打探碧荷为何而死,我猜他是心知肚明的。”

  秦缨没料到这段私情竟是真的,她一时心寒道:“足见这长年也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他一开始或许不知内情,但窦晔都给他钱财了,他怎么也能想到其中有鬼。”

  秦缨看完了一份证供,见谢星阑手中还有几页沁了墨迹的纸张,便问道:“那是什么?”

  谢星阑递给她看,“丰乐楼和丰庆楼的客人。”

  秦缨接在手中,目光刚滑过半页,便瞧见了几个眼熟的名字,她心底一阵恶寒,面上厌恶更甚,“这几个人也是世家出身,如今还在朝中当差吧?”

  她脑海中有原身模糊的记忆,而从前的秦缨虽对朝政一窍不通,但对有名有姓的世家任何等官职,也有所耳闻,见谢星阑点头,秦缨又道:“他们倒是不敢明着去青楼,倒是喜欢来这等地方寻欢作乐。”

  谢星阑道:“贞元初年,陛下倡导简朴之风,又大力整治贪腐,朝中便有了官员不得狎妓的规矩,虽未写入公文,但大家知道陛下不喜,这些年但凡在朝中有个正经差事的,都在此道之上十分注意,窦晔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暗地里做起这等生意。”

  秦缨面露恍然,谢星阑又令冯萧将红袖带下去细细问证,待红袖离开,谢星阑便道:“稍后我要入宫上禀此案,你想令我如何说?”

  秦缨挑眉,“我想令你如何说,你便如何说?”

  谢星阑眼底生出一丝笑意,“纳入考虑。”

  秦缨便道:“莫要说什么剖尸之法是我教的,其他的你倒是能照实说。”

  谢星阑眼瞳微动,“昨日崔慕之说,要将剖验的法子写成公文广发天下州府,而你此前也说过,谁来你都能教,若天下仵作都会这些厉害的秘术,正是你求之不得的,怎如今反倒回避此事?”

  秦缨心底沉甸甸的,“还不到时候,一来这法子太过惊世骇俗,只怕许多仵作自己都不能认同,二来,剖验尸首是个极复杂的学问,我自己都学艺不精,若只写我交给岳仵作的那些,还不够全面,第三,只有公文没有实践,更易酿成祸端,这等法子要么有人在旁手把手教,要么自己多练,万一有心术不正者凭着一纸公文,专门去损毁亡者遗体呢?”

  谢星阑没想到秦缨考虑的如此周全,他心底再度生出几分震动来,不求名利,更不贪一时之快,此心才真正是做实事的模样,他忍不住上下打量秦缨,莫说与传言中的秦缨不同了,整个京城,都找不出第二个秦缨这般擅长探案验尸的女子。

  谢星阑甚至想,若非她用的法子连他也闻所未闻,他简直都要怀疑秦缨与他一样了。

  “你深谋远虑,我亦能替你遮掩一二,但崔慕之如何办便难以预料了。”想到秦缨昨日所言,谢星阑语声一凉:“你真的觉得他是君子?”

  秦缨失笑,“那是令他莫要为难岳灵修的话,他是不是君子我不知道,但他若真要令我为难,那也只能接受质疑了,我爹爹或许会请个真人回来为我驱邪。”

  谢星阑若有所思,还未说下去,谢坚忽然从外快步跑了进来,谢星阑不悦道:“何事?”

  谢坚喘了口气,“大人,临川侯府来人了,是来找县主的。”

  秦缨眉头几皱,忽地站起身来,“莫非是我爹爹出事了?”

  临川侯府富贵闲适,平日里能有何要紧之事?秦缨能想到的,便是秦璋出了岔子,但谢坚摇了摇头,“不,不是侯爷出事,是太后要见您。”

  秦缨有些意外,她母亲义川长公主虽然并非太后所出,可因为她母亲早逝,太后对她颇为怜爱,自小便对她宠爱有加,原文中她出意外后,太后还悲痛了许久,但如今崔婉的案子已定,她也并未身死,接下来的剧情,她完全无法预料。

  秦缨迟疑道:“可有说是为了何事?”

  谢坚表情意味深长的,“来接您的人就在外面,说今日宣平郡王妃也要入宫,因此才着急接您,还请您莫要耽误时辰……”

  秦缨轻喃:“宣平郡王……”

  谢星阑听得脸色一沉,替她道:“宣平郡王李敖,他们府上有个世子,名叫李云旗。”

  秦缨恍然大悟,却苦涩道:“不会是又要给我指婚吧?”

第39章 撒谎

  来接秦缨的, 是永寿宫的掌事太监邓春明,一见秦缨,邓春明便笑眯眯道:“太后她老人家有些日子没见您了, 这几日听了些外头的传言,很是想念您。”

  秦缨心底隐隐不安, 待马车到宣武门时,一辆珠帘绣幕的华贵马车正停在宫门外,她下马车时多看了两眼, 邓春明便道:“是文川长公主的车架,今日皇后娘娘请长公主和郡主入宫说话, 小人出宫门之时, 正碰到她们入宫。”

  邓春明口中的文川长公主, 乃是郑太后独女李琼, 比秦缨的母亲义川长公主李瑶更受宠爱,后来文川公主嫁给驸马萧扬,二人成婚多年, 膝下只有个女儿萧湄,萧湄刚出生便按亲王之女的仪制加封朝华郡王,今年刚满十八。

  同样都是公主的女儿, 萧湄却是郡主之尊, 这令从前的秦缨颇为不满,自小二人便是死对头, 倒是太后平日里一碗水端平,又因秦缨母亲和兄长早逝, 有时甚至对秦缨格外关照, 从前她为了崔慕之胡闹妄为,太后也多番护着她。

  但即便如此, 秦缨和萧湄的处境还是天差地别。

  萧湄的母亲是大周朝唯一的长公主,又有郑氏这样的舅族倚靠,其父萧扬在朝中虽无高位,可他出自兰陵萧氏,与工部侍郎萧骞隶属同宗,人脉故旧遍布朝野,反观临川侯秦氏一族,不仅人丁凋零,秦璋又做了多年富贵闲人,放在世家之列也难排在前。

  在平头百姓眼中,秦缨和萧湄皆是高不可攀,但在京城世家王侯眼底,秦缨样貌出众,却只是个顶着县主之尊的空架子,而萧湄不仅家族尊荣,还有京城第一才女之名,连贞元帝都对她格外看重,于是所有人宁肯得罪秦缨百回,也绝不敢让萧湄有半分不快。

  秦缨走在悠长宫道上,虽记起了许多原身与萧湄的冲突,但她对这位郡主却多有唏嘘,原文中并未出现窦氏之案,而秦缨死后,再无人与萧湄争锋相对。

  待她十九岁议亲时,文川长公主挑遍了京城中的世家男儿也未选出中意良婿,而那时,南诏与大周忽生战乱,南诏国力弱小,但他们联和了西羌、北狄数个部族,取得大胜后,迫使大周先行求和。

  彼时南诏要令大周的公主和亲,但贞元帝膝下唯一的永宁公主还不至十岁,于是尊荣无双的朝华郡主不得已被送往南诏和亲,她的结局只是原文中寥寥一笔,但也可以想象,和亲的郡主总难逃举目无亲的凄凉。

  沿着宫道一路往北,入目皆是飞檐连绵的巍峨殿宇,时近午时,秋阳金辉落在明黄的琉璃瓦上,愈发令千重宫阙气象辉煌,这是秦缨头次入宫,本以为按她的心智定是稀松平常,可行走在寂静无声的宫墙之下,仍有一股子天家威严压得她心头发沉。

  过两道仪门后转往西北,没多时便到了门庭庄严的永寿宫之前,见她来,小太监连忙进去通禀,秦缨跟在邓春明身后,一路行去了主殿。

  走到殿门之外,永寿宫大太监苏延庆带着拂尘走出来,笑着道:“县主来了,太后她老人家正在和郡王妃说话,请您进去——”

  秦缨定了定神,缓步进殿门,绣纹繁复的黼黻铺满殿内玉砖,人走在其上轻软无声,还未进西偏殿门,里头的说话声便传了出来。

  “芳蕤那孩子您是知道的,也是个骄纵的,这两日又身子不适,越发不好管教了,等她好了,带她进宫来,让您替妾身好好教导教导。”

  “芳蕤也还是小孩子,你若说不动,便让云旗去说,她最是听他哥哥的话。”

  秦缨心底有些打鼓,宣平郡王李敖早年携家眷住在封地筠州,三年前才入京城,与临川侯府并不熟稔,是太后见原身对崔慕之神魂颠倒,于是多次想为她指婚旁人,其中便有这宣平郡王世子李云旗,李云旗还有个妹妹李芳蕤,虽与秦缨打过两次照面,可二人几乎没说过话。

  秦缨定神走进殿内,软声对太后行礼,“拜见太后娘娘——”

  瞧见她来了,太后顿时面露笑意,又朝她伸手,“快来快来,你大半个月未进宫向哀家请安了,却在外面闹得极欢,若不派人请你,你把哀家这老太婆都忘了。”

  秦缨被太后拉着坐在榻边,一袭华服的郡王妃柳氏坐在左下手位,见太后待秦缨如此亲昵,柳氏打量秦缨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轻慢之色,却又很快眉眼微扬,“多日不见,县主出落的越发可人了。”

  太后欣然,“这孩子性子虽张扬了些,可模样在京中贵女之中无可挑剔。”

  从前的秦缨在同辈之中跋扈不驯,却十分懂得如何讨长辈的喜欢,她尽力学着原身乖顺讨喜的模样,听见太后夸赞,只羞赧一笑,太后这时问她:“听说忠远伯府出事之时,你也在伯府?后来金吾卫去查案子,你还帮了不少忙?”

  秦缨眨眨眼,温声道:“太后娘娘您不知,衙门查案分外有趣,再加上我那时也有谋害婉儿的嫌疑,便跟着衙门一道跑了几日,算不上帮忙。”

  太后捏着她手道:“哀家听闻的却不是这样,连金吾卫的钦使都在陛下跟前夸你,那你可不是跟着跑那般简单,告诉哀家,你此番又是哪般心思?莫非又是为了崔家世子?”

  崔氏受贞元帝倚重,与郑氏不睦,太后自然也不喜崔家,因此才缕次想给秦缨指婚别的世家子弟,若说谁最想让她对崔慕之断了心思,那太后当属第一人。

  秦缨便道:“您误会了,我如今已经回心转意了,往后听您的话,再不会为了崔家世子胡闹了,那日见崔婉惨死,我也深受震动,跟着查了几日,便发觉替人洗冤昭雪也是一大乐事,还能行善积德,因此也未觉辛苦。”

  太后神色微深,“你竟会如此想?莫非你父亲修道,你也跟着改了性了?竟会想着用这些法子行善积德了……”

  太后上下打量她两瞬,“嗯,瞧着是沉稳多了,那日见死人的场面,可曾吓坏了?”

  秦缨只得含糊答:“起初是极怕的……”

  太后抚了抚她耳畔的碎发,叹道:“你从小到大,哪经过那般骇人之事,哀家还想着这几日不见你,除了那些传闻之外,莫不是你受惊过度身上不适,却没想到反倒让你得了长进,你若真的对崔家那孩子改了心思,哀家真是欣慰。”

  说完这话,太后又看向柳氏,“你看看,哀家说的不错吧,这孩子从前执迷不悟,但早晚会长大的,如今便看清楚了。”

  柳氏扯了扯唇角,“可不是,芳蕤也是这样,妾身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