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缨继续道:“女儿在洞内寻路之时,一直在想若有个标识便好了,而如果有张假山内的地图,岂非更知道怎样走最近?如果凶手不是林潜和崔慕之,那凶手一定有别的法子,就算去假山的次数寥寥,也对洞内地形了若指掌。”
“而黄庭是名匠,他即便辞官多年,但建造未央池还在用他当年的遗稿,可见他的画稿必定十分稀贵,且一直被留存着,倘若当年黄庭将画稿交给伯府保存,那伯府保存了三十多年,又岂会无端拿出旧物给人看?所以,若女儿猜的是对的,那画稿必定不在伯府,他当年在工部任职,又常常帮别的衙门建造楼台馆阁,女儿觉得,他的画稿多半还在工部。”
秦璋反应了半晌,才理清秦缨说的因果缘故,他惊讶道:“这么多回来绕去的念头,你是如何想明白的?”
秦缨弯唇,“其实这都要多谢爹爹,早间用膳时,爹爹说起黄庭的语气颇为赞赏,且对他所建之地如数家珍,而此前问忠远伯假山如何建起时,他只说是出自宫廷名匠之手,连黄庭的名讳都未提起,因此女儿适才想到此处关窍时,第一个念头便是,与其去问忠远伯,还不如回来问您,您知道的一定比他多。”
秦璋本来觉得秦缨聪明的有些古怪了,却不想迎来这通夸赞,他乐上眉梢,也顾不上质疑了,立刻道:“爹爹少年也喜欢过园冶营造之术,自然久仰黄庭之名,只可惜那时他已辞官多年,否则爹爹说不定会拜他为师!”
他笑眯眯道:“爹爹明白你的意思了,爹爹也听说黄庭极少将手稿赠予私人,而当年他辞官,所有为皇室和朝中衙门画的图稿,都不曾带走,你说的这处假山图稿,应该也是在某个衙门存着,只是年代太久,眼下爹爹先派人去工部萧侍郎府上走一趟。”
秦缨自然欢喜,看着秦璋派了管家秦广出府。
时辰不早,这一来一去也要费些功夫,待秦缨陪着秦璋用了晚膳,秦广才从萧府回来,他禀告道:“小人见到萧侍郎了,与他说了侯爷和县主的意思,他说明晨到了衙门会派人去查问查问,等明日申时过半下了值,让小人再去他府上问消息。”
秦缨着急,干脆道:“那明日我早些去萧府候着。”
见她对案子如此上心,秦璋终于信了沈珞昨夜所言,他虽觉得秦缨如此多半还是为了崔慕之,但此刻的秦缨聪颖果敢,神采凛然,仿佛换了性情一般,而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好几日没有口口声声崔慕之如何如何了。
秦璋很是欣慰,虽然查死人案子不太吉利,但只要秦缨喜欢,并且不再为崔慕之神魂颠倒,这点不吉利又算什么?
夜色已深,清幽的月华给清梧院罩了一层白霜,秦缨歇下时,听白鸳道:“县主,沈珞刚才来说,那谢侍卫带着人还在门房处守着呢,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秦缨听着便觉气恼,“我也不知,大抵我从前行事无忌,让他觉得我随时都要坏事吧。”她叹了口气道:“叫人拿些被褥给他们,也不必太过苛待。”
秦缨让谢坚几个有了安置之所,因此第二日一早,她和秦璋刚用完早膳,便看到谢坚在前院外候着,秦璋也知晓了此事,问她:“女儿,这龙翊卫的人是何意?”
秦缨强笑一下,“是谢钦使担心女儿安危。”
秦璋轻啧道:“原来谢家这孩子,没有外面传言的那般可恶嘛……”
秦缨心底冷冷一哼。
等秦璋去每日清修了,秦缨将谢坚叫到了跟前,“你们公子何时才回城?”
谢坚昨日受了照拂,还在侯府用了热腾腾的早膳,好歹诚意了些,“回县主,这个小人当真不知,不过小人能告诉您,公子出城是因为找到了一个被伯府赶走的车夫。”
“当年跟着去三清山的侍婢,皆是伯府自小养大的家生子,唯有其中一个车夫是牙行买的,不过后来林氏发现了这件事,出城没多久,便令此人回府了,这也就罢了,等她们从三清山回来后,林氏寻了个由头,连他也赶了出去。”
“或许正是因为他未曾同行,林氏没将他发卖到很远的地方,只是交给牙行,将他卖到了城外一乡绅家中,这三年多,他和林氏的一个老仆还有些联络,这才打探到了他的下落,那老仆说了乡绅家住何处,公子便亲自带人去找。”
秦缨知晓了内情,也算满意,“若他此行顺利,便能知道崔婉当年到底是何病了。”
谢星阑不在城中,京畿衙门又有个捕头赵镰,秦缨对此人不抱希望,干脆等到了申时前后,往工部侍郎萧骞的府邸而去。
沈珞驾车在前,谢坚御马在后,一行人穿街过巷地到了明兴坊,刚走到萧府所在的建明街,便见一路人马正浩浩荡荡地从萧府外离开,他们与秦缨的马车相对而行,为首的双辔马车走在正中间,霸道无礼地挡住了秦缨的去路。
这建明街本足够宽敞,两辆马车稍作避让便可行过,但对面的人显然没将旁人放在眼底,就这般耀武扬威的占着正中间,等着旁人给他让道。
沈珞拧着眉头停下马车,谢坚上前道:“这是云阳县主的车架,你们往旁里让让,大家都方便赶路——”
他话音刚落,对面朱漆宝盖的马车里,传出一声短促的冷笑。
下一刻,帘后走出个着紫金华袍的年轻男子来,那人先看谢坚,而后往他身后扫,见只有一辆马车时气焰更甚,“我当是哪条狗挡道,原来是一条姓谢的狗!”
看见对方,谢坚的目光也变了,但他并不气恼,反而笑嘻嘻地道:“咦,多日不见,小公子的精气神是大好了呀,我们公子前日还记挂着您,说您上次实在是太不经打了,随便一个给我们公子垫脚的马夫也能打得您满地找牙,下次见面,他一定要教您几招拳法,免得您出门在外坠了您父亲定北侯的威名。”
站在车门外的男子登时大怒,瞪圆了眼喝骂:“狗东西!今日谢星阑不在,我非要让你们个个都跪下叫爷爷,来人——”
听他一声令下要打人,秦缨一把将帘络掀了开。
“你要让谁叫爷爷?”
晴朗秋阳映在秦缨脸上,但她眉梢冷峭,又颇有威势地道:“我倒不知你何时当了陛下的叔叔?你定北侯府要翻天了不成?”
此人喝骂的明显是谢坚几个,秦缨这话将自己算在内,却是要替谢坚平了这干戈,她是县主之尊,唤贞元帝一声舅舅,但此人要当她爷爷,岂非是胆大包天?
“你——”
“子勤,不可放肆!”
杜子勤正作怒,一道女声蓦地制止了他,对面窗帘掀起,车内露出一张端严的妇人面孔来,她笑看着秦缨,看似温和地道:“县主,得罪了,子勤桀骜,那些气话都是对着下人说的,绝不敢冲撞县主。”
她挂着笑说完,又凉声吩咐:“还不给云阳县主让路?”
出声的是定北侯夫人袁氏,她如此发话,车夫连忙驾车往旁里让,杜子勤站在车门外一脸恼恨,可车内袁氏低斥了一句什么,他万般不甘地撂下一句“给我等着”才返身回去。
车轮辚辚而动,一触即发的争端就如此平息了下去,谢坚不由去看秦缨,他知道,定北侯夫人袁氏十分纵容杜子勤,若非秦缨搬出了贞元帝来,袁氏只怕没那么快制止杜子勤,杜子勤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秦缨也不再多言,待两方人马擦肩而过之后,秦缨才去看谢坚,“你们公子上次打的人,便是他?”
谢坚忙道:“就是他,这杜子勤仗着是定北侯府的小公子,向来喜欢仗势欺人,他从前便与公子不对付,三月前又找麻烦,这次公子可没惯着他,狠狠将他打了一顿。”
秦缨心底滋味陈杂,落帘之前问:“真满地找牙了?”
谢坚嘿嘿直笑,“是他不经打。”
秦缨心绪有些沉重,虽说这杜子勤看着并非善类,但谢星阑将人打的那般惨,也实在不像他的性子,而这一切反常,都是从半年前开始的,她正想再问问谢坚谢星阑的病是怎么回事,马车却已停在了萧府门外。
适才的动静离得不远,萧府门房尽数听了见,此刻马车刚在萧家门外停下,萧夫人和萧家的公子小姐便都迎了出来。
萧夫人也不提适才争执,只亲和地道:“昨夜侯府派了人来,今日老爷还未下值,没想到县主亲自过来了,还请去前厅落座。”
萧夫人和蔼可亲,萧家小姐萧馥兰也生的明艳秀美,她们从前交情一般,此刻只有礼的迎她进去,这母女二人皆是和颜悦色,可一旁的萧家大公子萧厚白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他冷冰冰地看着秦缨,仿佛和秦缨有何旧怨。
秦缨认得他,但她凭着原身记忆,却没想起来自己与他有何龃龉,待在前厅落座,秦缨找着话题道:“适才在外间碰到了定北侯夫人和公子,他们是来做什么的?”
萧夫人面露难色,但萧馥兰却直言不讳,“定北侯府高看了我们家,想与我们家结亲,但我们萧家门庭没落,可不敢高攀侯门。”
萧夫人不悦,“馥兰——”
萧馥兰哼了一声,“母亲,有什么不好说的,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萧家有自知之明,以后他们便不好上门了,我还未见过头次上门便带着儿子来相看的。”
秦缨微讶,“是杜子勤想要结亲?”
萧馥兰点头,“他们仗着自己是侯府,就如此跋扈,什么都没定正主便要自己上门相看,我可没那个福气,他害了傅珍不够,如今还来害我,母亲等着吧,明日起,外间还不知道要怎么流传呢?”
萧夫人苦涩地赔笑,“让县主笑话了,馥兰性子直率,一点小性儿都忍不下。”
秦缨忙道:“夫人不必介怀,这位杜家小公子的确并非良配,萧姑娘说的事我也知晓几分,他能对傅珍那般无情,品性便可一斑了。”
萧馥兰听得挑眉:“县主此言何意?他那行径,可并非无情。”
秦缨面露疑惑,“不是说……是信物被发现了?”
萧馥兰当即冷嗤一声,“看,这就是流言蜚语的厉害,县主也以为是傅珍和杜子勤有私情,送了信物却被外人发现,而后闹得人尽皆知令她自己难堪吧?”
秦缨点头,“难道不是如此?”
“根本不是!”萧馥兰气道:“傅珍哪里会看上这等人?是在两年半之前的一次集会上,杜子勤自己拿走了傅珍的私物,而后到处宣扬,说傅珍对他有意,想嫁入侯门,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仿佛是傅珍不守德行,如此才害得她被送回族地。”
秦缨一惊,“他竟如此无耻?”
萧馥兰怒意不轻,“毁女子名声是杀人不见血,傅珍一辈子都被杜子勤毁了。”
秦缨听得咬牙,顿时觉得谢星阑打得太轻了,萧夫人见萧馥兰越说越多,薄责道:“母亲断不会让咱们家与他们府上有何牵扯,你消消气,如此胡言乱语的叫人笑话。”
萧馥兰气呼呼的,但到底不再说了,萧夫人松了口气,又与秦缨问候秦璋近况,又如此等了两炷香的功夫,门房来禀,“夫人,老爷归家了!”
萧家人去迎,秦缨忙也起身,刚走到门口,萧骞便进了院门,他已知道秦缨来了,一见她便道:“只怕要让县主失望了,没在工部找到侯爷说的图稿,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眼下工部供职时间最久的也只是十来年,无人知道那假山原是打算建在何处的,而工部如今留存的黄庭图稿有十来份,未找见相似的。”
秦缨微讶,“会否是图稿丢了?”
萧骞迟疑难定,“年岁久远,的确不排除这个可能,但那图稿也极可能是替别的衙门所作,后来一并留在了那里。”
秦缨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第16章 祭品
离开萧府时已近酉正,眼看着金乌西沉,秦缨不得不去忠远伯府碰碰运气。
行至伯府,暮色四合,门额上灵幡高挂,整个宅邸都透着一股子哀戚肃冷之意,秦缨表明要见忠远伯,下人径直将她带往主院,刚走到院门口,几声喝骂让秦缨顿了足。
“你这蠢妇,外头都传开了,你还想掩耳盗铃到何时?那薛铭干下这样的勾当,你叫我怎能忍得下这口气?!”
“伯爷忍不下,那便去找薛家闹吧,到时候我一头撞死在婉儿灵前,免得她在九泉之下孤苦无依不说,还要受这等污谤……”
崔晋站在门外,林氏一脸病容站在门内,夫妻二人剑拔弩张,吵的满院子下人噤若寒蝉,带路的小厮也未想到是这等场面,连忙喊道:“伯爷,云阳县主来了。”
崔晋忙敛怒容,“县主怎此时来了?”
秦缨往屋内看了一眼,“我来是想问问伯爷,婉儿出事的假山是出自名匠黄庭之手,那伯爷可知,当初这假山本是要建造去何处的?”
崔晋一脸茫然,“这假山一开始就建在我们府中,怎还有建去别处之说?”
秦缨听着便知这趟白跑了,她摇了摇头,“不碍事,伯爷不知便算了,您刚才和夫人说到了薛铭,这是……”
不提此事还好,一提崔晋便道:“县主应该都知道了吧,外头都传开了,说婉儿是薛铭害死的,还说薛铭此番是畏罪自杀,真是岂有此理,难怪那薛家不敢派人上门吊唁,却是做贼心虚呢!我要去薛府讨个说法,可她却不许!”
崔晋气得吹胡子瞪眼,林氏见秦缨来了,忍着气性不吵了。
秦缨道:“薛铭并非畏罪自杀,乃是被人所害,且那遗书上还有些旁的言论,伯爷不妨等案子查明之后再行论断。”
崔晋冷哼一声,“我知道,是说婉儿和薛铭有私情嘛,这实在太可笑了,怎么可能呢?婉儿早早与郡王府定亲,怎会与别的男子有私情?当我崔家的礼教是摆设吗?倒是他薛家,天天将仁义道德挂在脸上,却出了这样一个杀人凶手!”
崔晋怒气冲冲,秦缨也不好劝,这时,屋内林氏摇摇欲坠,惊得身边侍婢嬷嬷“夫人、夫人”得唤,崔晋见状,也赶忙入屋去看。
瞧着这场面,秦缨安慰林氏两句告了辞。
刚走出府门,秦缨便问谢坚,“遗书上所写怎会流传开?”
谢坚莫名道:“当日薛府将消息控制的极好,之后也只有龙翊卫知道,按理说不应该流传出去,没想到连忠远伯也知道了。”
夜色已至,秦缨抬眸望了望如墨天穹,“崔晋若大闹,事情便会越来越复杂,对查案不利,而薛铭的凶手之名传开,也正是真凶想看到的。”
谢坚眼皮一跳,“是凶手传的消息?”
秦缨颔首,又吩咐道:“眼下有两件事,其一,去找找当初与黄庭共事的朝臣还有没有留在京城的,其二,去查一查坊间流言的来源。”
谢坚应是,“那小人先将县主送回侯府。”
秦缨没想到谢坚监视的如此尽职尽责,见他执意如此,秦缨只好上马车归家,待到了侯府,眼看着她进了大门,谢坚才带人离开。
秦缨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出神,一旁白鸳道:“谢坚不像监视咱们的,倒像是来保护您的。”话音刚落,白鸳惊恐道:“那谢钦使莫非是看上您的出身了?”
这话惹得秦缨哭笑不得,她摇头,“他便是看上皇位,都看不上我这出身。”
没有人比她知道谢星阑是如何断情绝欲了,靠女人是他最不屑的手段。
秦缨先去向秦璋禀报今日无所得,秦璋听了也有些失望,又令她莫要灰心,他再去帮她打探,秦缨自是感念,待陪他用了晚膳方才回清梧院。
刚进门,白鸳又说起了在萧府的听闻,“没想到那杜子勤竟那般无耻,奴婢早听过许多流传,说傅姑娘想攀附定北侯府,为此,送给杜子勤的是其亡母的遗物,那杜子勤逢人便说傅姑娘对他如何如何情深,可没想到,真相竟是傅姑娘遭了无妄之灾。”
秦缨蹙眉,“杜子勤竟用傅珍的亡母遗物来坏她名节?”
白鸳点头道:“好像是一个什么玉坠儿,闹得众人皆知后,傅姑娘气愤地问杜子勤讨要,她说玉坠儿是她弄丢了,又指责杜子勤捡到东西不归还,还要编排故事污她清名,杜子勤却非说是她自己派人将东西送给他的,又说她当了那什么还要立牌坊的话,傅姑娘哪里受得了这些侮辱,当时便要跳楼以证清白……”
“那时是六月末的簪花宴,好些人呢,公子小姐们或许不会乱说,但跟着他们的侍从奴婢却是最喜欢议论的,大家虽知道杜子勤品行不端,可将母亲的遗物弄丢,听着也像借口,于是说杜子勤的也有,说傅姑娘的也有,后来傅姑娘回了族地流言才慢慢消停下来。”
秦缨心底发寒,“那些流言对杜子勤而言不算什么,对傅珍却是致命的,且从古至今,大家更喜欢将不守德行的名头加在女子身上,男子便是有错也会被刻意忽视。”
白鸳连连点头,“没错没错,传到后面都是说傅姑娘的不是。”
秦缨唏嘘不已,又想到了适才在忠远伯府所闻,林氏不想让崔晋去薛家闹,也是为了崔婉的名声,她是宁死也不愿事情闹大。
崔婉死的可怜,可如今线索断了,也令秦缨心焦,待更衣时,她忽然看到了前两日从吴舒月那里得来的那张船宴名单,这名单她已看过两遍,其上二十来个名讳,大半她都认得,但此时再看到其中一个名字时,她却忽然怔了住。
白鸳忙问:“县主,怎么了?”
秦缨回神,一边摇头一边将名单收起,又转眸看向窗外漭漭夜色,“也不知谢星阑今夜能否回城。”
……
谢星阑回到将军府时已三更过半,谢坚在外得了信连忙赶回来,却没想谢星阑一看到他便沉了脸,“不是让你留在临川侯府?”
谢坚忙道:“您放心,小人将县主送回侯府才走的,您不知,小人今日陪县主去萧侍郎府上,竟然遇到了杜子勤——”
谢坚绘声绘色地将秦缨如何镇住杜子勤母子说了一遍,谢星阑听完目泽微深,“她倒是机敏,杜子勤为何去萧府?”
谢坚回道,“定北侯府想和萧家结亲,不仅如此,今日萧家大小姐,还说傅家那位被送回族地的大小姐,是被杜子勤害得……”
谢坚将萧馥兰所言重复一遍,谢星阑听得眉眼微寒。
“咱们真是揍得太轻了!”谢坚又将秦缨去忠远伯府前后道来,“县主让找的工部旧臣小人还未找到,那些流言的源头暂时也没消息,真是奇了怪了。”
谢星阑略作沉吟:“找工部旧臣不难,明日我去拜访一位故人。”
谢坚一喜,又问:“您此番出城,可将人找到了?”
谢星阑颔首,“林氏和崔婉四年前多半是去了曲州,我已派人往曲州赶,快的话,五日之内便有消息。”
……
翌日清晨,秦缨刚起身便听沈珞来禀,说谢坚在府外候着。
秦缨一时头痛,她不信谢坚短短一夜什么都查明白了,早早候着,无外乎是因谢星阑的吩咐,她梳洗完径直冲向府门,远远看到谢坚便道:“眼看你家公子钦察使之位都不保了,你还一大早便来盯着我?”
谢坚听得直笑,仿佛她这气生得很是有趣。
秦缨蹙眉不解,待再往前走了两步,身形猛地一顿,怪道谢坚笑的意味深长,她这才看见谢坚身旁停了辆马车,而谢星阑一袭玄色银云纹常服,松柏一般站在晨曦之中。
谢星阑半眯了眸子:“什么不保?”
秦缨轻咳一声,强做坦荡迎了上去,“今天是陛下下令的第五日,案子再无头绪,你说什么不保?你既回城,那此去可查到什么了?”
谢星阑扬了扬下颌,“上去说。”
秦缨顿足,“去何处?”
谢星阑成竹在胸地看着她,“去找当年与黄庭共事过的工部旧臣。”
秦缨一听便明白谢星阑已经知道了昨日之事,她当即命沈珞御马跟随,自己利落地爬上了马车,谢星阑随后跟进来,待车轮辚辚而动时,他淡声开了口。
“找到了四年前被林氏赶走的车夫,当年她们出城之后将车夫遣返,等再回来时,这车夫发现四驾马车都是半新,根本不像赶了半年远路的样子,后来他与其中一个车夫打探,问他们到底去了何处,但那车夫遮遮掩掩并不明说,直到他在此人身上发现了一道平安符,那平安符乃是曲州三圣观所出。”
秦缨拧眉,“曲州?曲州在京城西南,去程只要三日功夫,若星夜兼程两日便可抵达,三清山却在东边,与去曲州的路全不相同,曲州的三圣观我也从未听过,若林氏和崔婉去了三清山,又怎会去寂寂无名的三圣观?”
谢星阑颔首,“因此,她们去的不是三清山,而是曲州。”
秦缨忍不住坐直了身子,“若是曲州,又怎半年不归?这半年她们在曲州是在治病?”
谢星阑道:“林氏在曲州有些产业,虽时隔四年,但她们若真在曲州待了半年,那便不可能抹除一切踪迹,我已派人去曲州查探,三五日内必有回音。”
秦缨这才放了心,掀帘去看外头街景时,便见马车一路往城东行,两炷香后进了兴安坊,又走过两条长街,停在了一处匾额上写着“程府”二字的宅邸前。
谢星阑倾身而出,“到了——”
秦缨有些好奇这是哪户人家,今日谢星阑未着官服,也未令她乘侯府的马车,像是怕惊扰了主人似的,待她下马车,抬眼便见一位温柔秀雅的妇人开了门。
“我就知道是你来了。”
谢星阑牵唇,“程姨,今日搅扰了。”
程氏笑道:“不扰不扰,父亲今日精神好,你来了,正好陪他说说话。”
话音落下,程氏看到了谢星阑身后的秦缨,她微微一愕,似乎很是惊喜,“这位是……”
“这是云阳县主,我们有些事想问程公。”
程氏面上喜色微淡,“哦,县主,快请进来——”
秦缨跟着谢星阑入院,其他人则都留在了外头,这院子拢共两进,整洁雅致,花木葱茏,屋檐下挂着两只鸟笼,里头两只青雀啾鸣。
程氏在前带路,不多时便到了西厢暖阁,“父亲,星阑来看您了。”
暖阁靠窗的榻上,躺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听到声音,他眯着眼看向门口,可似有眼疾,眯了半晌也看不清晰,只含糊地道:“星阑来了?”
谢星阑走到榻边落座,温文地向老人问安,那模样哪里还有半分狂悖无忌?
秦缨进门站定,往榻上一扫便瞧出老人腿脚不便,他手边放着两本摊开的书册,程氏看见,上前便将书收了起来,“您眼疾越来越严重,让您别看了,您非是不听。”
程云秋笑,“若不能看书,那我真是成了废物一个。”
说完,他视线模糊地落在谢星阑身上,“你来的正好,前两日我写了一片给你父亲的祭文,待会儿你拿着去给他烧了。”
他扫到了秦缨,却因看不清,将秦缨当成了谢星阑的亲随,于是他又道:“你这阵子可曾闯祸?你父亲是我最好的学生,你却很不成器!也怪你养父害了你……”
谢星阑失笑,“您放心,我如今勤恳当差,乖得很。”
秦缨听得挑了挑眉头,很不赞同,程氏轻笑道:“父亲,星阑是有事要问您。”
程云秋不训话了,谢星阑开门见山道:“您当年在工部当差之时,是不是与名匠黄庭共事过?”
程云秋微讶,“为何问这个?”
“为了一桩案子,您还记得黄庭给忠远伯府送的那座假山,本该建造在何处吗?”
程云秋眉头紧皱,“是那座山腹中尽是曲折小道的假山?山上还有座卧云亭。”
谢星阑见他记得清楚,忙应是,程云秋沉吟片刻,“若没记错,那座假山应是要建在四方馆之后的太液池畔的,但黄庭设计的太过复杂,占地也颇大,便未曾成事。”
谢星阑心底微动,“四方馆是接待外邦使臣之地,当初可是工部和礼部承建?若黄庭的图稿还在,那是否在礼部?”
程云秋点头,“工部、礼部,还有鸿胪寺,至于图稿在何处我不确定。”
程云秋虽未给个准话,但如此已经足够,谢星阑回头看秦缨,秦缨双眸也亮晶晶的,程云秋显然也懒得关心世事,吩咐程氏,“去拿祭文给他。”
程氏笑着去拿,片刻出来递给谢星阑,谢星阑道了谢揣入怀中,正经又乖顺,程云秋眼睛看不清,也没甚好问的,又说了几句便要赶人。
谢星阑告辞出来,程氏对秦缨道:“我父亲眼疾严重,脾性也不好,让县主见笑了。”
秦缨不由问道:“是何眼疾?”
“让大夫看了,也没说是什么病,就是人老了,眼睛模糊的厉害,除了不让他整日看书,也没别的办法。”
秦缨心底微动,这不就是老花眼吗?
她若有所思,待出了府门,谢星阑身上那乖觉的气态顿时冷了下来,“程公从前在工部任职,官至侍郎之位,后来去绵州督造河堤时意外伤了腿,便告老辞官了。”
秦缨道:“程老既指明了地方,接下来便看你的了。”
谢星阑颔首,“礼部与鸿胪寺。”
这么一说,谢星阑和秦缨心底都“咯噔”一下,上了马车,秦缨迟疑道:“如果图纸在鸿胪寺,那傅灵的嫌疑就很大了,但她与崔婉和薛铭并无干系,也无动机,薛铭遇害的那一晚,她回府后因受了惊吓,府里下人还伺候了半晚上。”
谢星阑沉吟片刻,“先找到图纸再做论断。”说至此,他想起程云秋交代的话,掀开帘络吩咐谢坚,“稍后路过东市,去买些祭品带回府中。”
谢坚在外应是,一行人沿着原路返回,路过东市时,谢坚快马往近处的寿材店而去,马车车厢里,秦缨不着痕迹地打量谢星阑。
谢星阑的父亲谢正瑜,乃是二十二年前的两榜进士,后入翰林院做编修,很得先皇帝器重,后来贞元帝登基,也对其委以重任,他先后入礼部与工部任职,可贞元七年初秋,谢正瑜忽然辞官回乡,便是在走水路回江州的途中,生了沉船事故,包括谢正瑜夫妇在内的二十多人皆溺水而亡,唯独八岁的谢星阑活了下来。
官门公子谢星阑一夜之间变成了孤儿,年幼的他带着父母仆从的遗体,一起回了江州族地,直到两年后被谢正则收养,他才得以返回京城,但那时的他,与往日境遇已大不相同。
谢星阑表情沉静,看不出半分悲戚,发现她盯着自己,他眼皮一掀,阴沉沉地问:“我脸上有花吗?”
秦缨不甘示弱:“没有花,但很俊。”
端着一副冷面的谢星阑差点被她唬得岔气,他匪夷所思地看着秦缨,不明白她一个姑娘家怎么能这样放肆无惭,这时,谢坚去而复返,他在马车外道:“公子,县主,小人刚才看到了一个眼熟之人……”
谢星阑黑着脸掀帘,谢坚困惑地道:“小人看到了一个丫头,好像这几日在哪家见过,她也在买祭品,不过她先走一步并未看见小人。”
谢星阑下意识去看秦缨,秦缨也正看他,四目相对间,二人都觉得古怪。
不管是忠远伯府还是薛府,距离东市都不近,绝不会跑到此处买祭品,既是如此,适才买祭品之人会是哪家侍婢?而她又要去祭奠何人?
第17章 夜访
短暂沉吟, 谢星阑道:“派人去查问查问,看看是哪家府上有逝者忌辰将近,距离东市最近的当是威远伯府和简尚书府, 先去这两家问问。”
谢坚应是,谢星阑又看向秦缨, “眼下先送你归府,其余诸事我自带人去查。”
秦缨点头应下,却未多言, 默然无声的模样,颇有些心事重重之感, 谢星阑微蹙了眉头, “在案子未破之前, 你最好就在侯府候着。”
秦缨觑他一眼并不理会, 谢星阑面孔微沉,也不再言语。
回到侯府时日头已偏西,秦缨下马车进府门, 可一回头,谢星阑虽乘着马车走了,却又将谢坚留下了, 谢坚笑呵呵地看着她, 她无可奈何,只得让谢坚跟着。
进了前院, 秦璋自要问她去了何处,秦缨便道:“谢星阑带女儿去见了一位老人家, 您可知道从前工部有一位程侍郎?后来因受了腿伤告老辞官了。”
秦璋微讶, “程云秋?”
秦缨颔首,“应当是他, 他是谢星阑生父的老师。”
秦璋恍然:“那就难怪了,谢星阑的父亲当年颇有才名,虽都是出自江州谢氏,可谢正则的名声不好,于是大家都说谢正瑜这一房要撑起整个谢氏门庭了,可没想到后来谢正瑜忽然辞官回乡,路上还出了那样的意外,也是可怜了谢星阑这孩子。”
秦缨虽知道部分剧情,可如今这个鲜活的世界早与原文不同,原文中的配角非善即恶,无论生死都只为了衬托男女主,可在这大周朝,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因缘际会,他们无需谁的笔墨,自有万丈红尘中的悲欢与离合。
此时,秦缨便有些好奇谢星阑的生父,“这位谢正瑜既然颇有才能,为何忽然辞官?”
秦璋好似陷入了回忆,片刻又摇头,“这便不知了,当时他与谢正则虽是一个谢氏,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朝堂之上,二人多次闹过不和,后来又因为什么事,谢正瑜受了陛下斥责,而谢正则却一直受陛下器重,大抵是文人风骨太过清傲,谢正瑜一气之下便辞官了。”
秦缨只觉唏嘘,文人最讲求气节,而谢正瑜自己也不会想到会生那样的船难。
秦璋又问:“程云秋说了什么?若我没记错,他当年在工部之时,正是黄庭也在工部的时候。”
秦缨心神一定,“他说忠远伯府那座假山,本来是要建在四方馆后的太液池畔的,却因为地方太小未曾建成,四方馆当年是工部、礼部与鸿胪寺一道承建,那图稿若还在,便有可能在礼部或者鸿胪寺手中,谢星阑会带人去查问。”
秦璋也想起来,“是了是了,当年黄庭建四方馆之时太液池已经落成,他大抵想在太液池畔造些园景,却没想到那地方太过狭小。”
秦缨应是,“有龙翊卫去查问,爹爹便不必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