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杰拉尔德·肯尼迪挂断电话后站起身来。
“怎么回事?”杰弗里斯问。
“我们知道枪手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丽兹酒店。打电话给雷吉,我现在要用车。还要派警车护送。”
他大步朝门口走去。杰弗里斯问:“要不要找一组电视记者?”
肯尼迪看了助理一眼。他的表情明白无误地表示:当然要找电视记者。

  两人肩并肩,双臂抱胸,姿势别扭地站在掘墓者的汽车旅馆房间里。
两人都在看电视。
真有意思。
掘墓者觉得电视画面很熟悉。
画面是梅森剧院。他遵照吩咐,应该去那里转一圈,就像在康涅狄格的森林里一样,将子弹射向一百万片叶子。他在剧院时也想转一圈,应该这样做才对,可惜他没做到。
在剧院里,那个……咔嚓……大下巴、戴高帽子的可怕男人跑来想杀他。不对……来杀他的人应该是警察。
男孩看着电视,他则看着男孩。男孩骂道:“狗屎。”好像没来由。
就像帕米拉一样。
掘墓者打到语音信箱听取留言,只听见女人的电脑录音说:“您没有新消息。”
他挂断电话。
时间不多了。掘墓者看看手表。男孩也看看手表。
男孩长得十分瘦弱,右眼圈的颜色比黑色皮肤还要深一些,掘墓者知道他射杀的那人一定经常殴打这个男孩。射杀了那个人,掘墓者觉得自己很高兴。尽管他不确定高兴是什么。
掘墓者不知道教导他的人会对这个男孩有什么看法。教导他的人再三叮咛,任何人只要看见他的脸,就绝不能活着走开。而这个男孩确实见过他的脸了。只是……咔嚓……似乎……咔嚓……杀了他似乎不太对劲。

  为什么对我来说,每过一天,
我都会加倍爱你。

  他走进小厨房,打开一小罐浓汤,舀进碗里,看看男孩瘦骨嶙峋的手臂,又多舀了几勺。面条,大部分都是面条。罐头上说要用微波炉加热六十秒,汤才会变得“热气腾腾”,所以他加热整整六十秒。他在男孩面前放下碗,递给他汤匙。
男孩喝了一口,再喝一口,然后停下。他看着电视屏幕。他那子弹形的小脑袋一会儿点向左,一会儿又点向右,眼皮开始下垂,掘墓者知道他累了。掘墓者累的时候,头和眼睛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形。
他发现,他和这个男孩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掘墓者示意要他上床。但男孩只是畏缩地看着他,没有任何反应。掘墓者示意要他坐上沙发,男孩起身走向沙发。他躺下去,仍盯着电视。掘墓者拿来一条毛毯,盖在男孩身上。
掘墓者看着电视,又是新闻。他找到有广告的频道,卖的是汉堡、汽车和啤酒。
诸如此类的东西。
他对男孩说:“你叫……”咔嚓……“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眼睛半闭,看着他说:“泰伊。”
“泰伊。”掘墓者反复念了几遍,“我要……我要出去了。”
“会回来吧你?”男孩说。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掘墓者摇了摇头。太阳穴上方有一道浅浅的凹痕。
“你会回来吗?”男孩再次喃喃地说。
“我会回来的。”
男孩闭上双眼。   棒槌 学堂·出品
他搜肠刮肚地想对泰伊说些别的。有些话他觉得自己想说,却不记得要说的是什么。无所谓,反正男孩也睡着了。掘墓者替他拉上毛毯。
他走向衣柜,打开锁取出一盒子弹。他戴上橡胶手套,给乌兹枪装上两个弹匣,然后花了十五分钟重新装填消音器。最后锁上衣柜。
男孩还在睡,掘墓者听得见他呼吸的声音。
掘墓者看着漏底的小狗袋子。他正打算揉一揉丢掉,却想起泰伊看着袋子的时候好像很喜欢。他喜欢小狗。掘墓者把购物袋抚平,放在男孩身边,这样的话等他醒来而掘墓者不在身边时,他看见小狗就不会害怕了。
掘墓者不再需要小狗购物袋了。
“第三次用棕色袋子。”教导他的人告诉他。
所以掘墓者提的是棕色纸袋。
男孩翻了个身,仍在熟睡。
掘墓者将乌兹枪放进棕色纸袋,穿上深色外套,戴上手套,离开房间。
下楼后,他坐上车子,是一辆不错的丰田卡罗拉。
他喜欢这种车的广告。
哦哦哦,人们每天……
他不怎么喜欢那首“哦,感觉好极了……”的广告歌曲。
掘墓者会开车。他开车的技术很高超。他以前常和帕米拉同车。换她开的时候,她开得很快,而掘墓者开得很慢。她被开过罚单,他却从没被开过。
他打开放置物匣,里面有几把手枪。他取出一把,放进口袋。“去过剧院之后,”教导他的人说,“会有更多警察想找你,所以要多加小心。记住,如果有人看见你的脸……”
我记得。

  帕克陪儿子坐在楼上的房间里。罗比坐在床上,帕克坐在一张曲木摇椅上。他从古董家具连锁店买来这把摇椅,本想重新涂上亮光漆,却一直没能开工。
地板上躺着二十几个玩具,一架任天堂游戏机连接着旧电视。《星球大战》的海报贴在墙上。路克·天行者,还有黑武士……
这是我们今晚的吉祥物。
这话是凯奇说的。但帕克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想起凯奇,想起卢卡斯,还有掘墓者。他正在念书给儿子听,《霍比特人》【注】。

 

  【注】《霍比特人》(The Hobbit),英国作家J.R.R.托尔金于一九三七年创作的小说,《指环王》的前传。

 

  尽管已经听父亲念过好几次,他仍听得入迷。每次罗比一害怕,两人就拿起这本书来模拟屠杀恶龙的场景。这一幕总能让罗比勇气倍增。
不久前,帕克走进家门时,儿子一脸惊喜。他拉起儿子的手,父子俩走向后门廊。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出后院或车库并没有被陌生人入侵。两人讨论后认定是老疯子约翰逊先生没关好篱笆,才让狗跑了出来。
斯蒂菲也抱一抱爸爸,问他的朋友情况怎么样,生病的那个。
“他没事。”帕克说。他尽量想讲得逼真一点,却想不出什么可说的。为人父母身负的罪恶感……真是左右为难。
斯蒂菲用同情的眼神目送父亲和哥哥上楼去看故事书。要不是今晚情况特殊,她也会跟上楼去听故事的,但她的直觉告诉她,现在最好别去捣乱。帕克当了父亲之后才明白儿童的一个特性:就算平日吵翻了天、拼命想打压兄弟、暗中破坏同胞手足的好事,然而一旦其中一个深受打击——例如“船夫”事件——另一个就本能地知道应该怎么做。斯蒂菲走进厨房,说:“我要帮哥哥准备点心,让他惊喜一下。”
他一面念着霍比特人的故事,一面不时看看儿子的脸。儿子闭起眼睛,看起来已经心满意足。帕克的《单亲家长指南》里说:“有时候父母亲的任务不是给子女讲道理,也不是教导他们该如何做事,甚至不是做出成人的表率,只要陪伴在子女身边即可。就这么简单。”
“要不要继续念下去?”他低声问。
儿子没有回答。
帕克把书放在大腿上,继续坐在油漆斑驳的摇椅上,轻轻地前后摇动,看着儿子。
托马斯·杰弗逊的妻子玛莎在生下第三个女儿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而这个女儿也在两岁时夭折。杰弗逊终生没有续弦,费尽心力独自抚养两个女儿长大。身为政治人物的他经常无奈地在家庭生活中缺席,这令他极度厌恶,唯有靠书信往来才算与女儿保持联系。他写了数千页的家书给女儿,鼓励、建议女儿,向女儿发牢骚,对女儿表达父爱。帕克对杰弗逊的认识堪比亲生父亲,而且能背诵出几封杰弗逊的家书。此时他回想起其中一封,当时杰弗逊担任副总统,正值敌对两党政治攻势陷入白热化的阶段。

  亲爱的玛莎,我于前日收到你在一月二十一日寄出的信,感觉有如皎洁的月光投射在孤寂的壁炉前。我置身于痛苦折磨、恶意攻击、肆意谩骂无穷无尽之际,身心俱疲,无力应对,唯有思及家人方能体悟上帝赐予我的福祉。

  他看着儿子,听着女儿在楼下拿着平底锅碰撞出的声响,像往常一样反省自己是否尽到养育儿女的本分。
这件事,经常让他在夜晚沉沉入睡时为之忧心。
毕竟,他将子女从母亲身边带走。无论是陪审团还是所有的朋友包括琼自己的朋友一致认为这是唯一理智的安排,但他仍于心难安。他与杰弗逊不同,并不是因为被死神捉弄才当上单亲父亲。这是帕克自己作的决定。
他真的是为了子女考虑,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吗?还是只是为了逃避自身的忧郁?最常折磨他良心的就是这个问题。婚前,琼是那么温柔,那么迷人。但他后来才发现,她大半时间都是在演戏。其实她生性狡猾,城府极深,情绪起伏不定,开心一阵子,便会连续发好几天脾气,而且总是疑神疑鬼。
认识琼时,他年纪尚轻,父母却双双离世。他正在经历人生的剧变。一个人对生死之事有过切身体悟之后,往往只想找个伴来照顾自己、或者想找个伴来施放爱心,帕克的心态正是如此。
你知道吗?男女在一起,最佳搭配是彼此不需要互相照顾。这是男女交往的铁律。快把它记下来。
因此他找上一个貌美如花却情绪不稳、无可救药的女人,其实并非偶然。
无名氏兄妹陆续出世不久后,婚姻生活便需要靠各尽本分来维持。有时甚至需要作出一些牺牲,琼自然而然地卸下面具,纵情发泄情绪,表达不满。
帕克想尽办法挽回这段婚姻。他陪妻子去看心理医生,除了尽为人父亲的本分外,他还将母亲应尽的义务也一并承担。他还在妻子情绪低落时逗她开心,筹办餐会,带她外出旅行,给一家人烧菜做饭。
琼隐瞒了许多个人秘密,其中之一是她的家族一向有酗酒的毛病。发现她酒喝得这么多,帕克感到十分惊讶。她有时候去参加十二个阶段的戒酒会,也试过其他心理辅导。但她的酒瘾屡戒屡犯。
她与丈夫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以爱好与随性所至的行为来填补空虚。她去上美食烹饪班,买跑车来开,漫无节制地购物,去豪华健身俱乐部像奥运选手一样热衷于健身也在健身房结识了后来的丈夫理查德。她总是与家人刻意保持距离,不愿多陪丈夫和儿女。
于是,后来发生了那件事。
四年前的六月。   棒槌 学堂·出品
一天,帕克下班从FBI的文件室回家,发现琼又不在家,只留保姆在照顾无名氏兄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也不令人烦恼。但他上楼陪子女玩耍却立刻发现情况不对。当时四岁的斯蒂菲和五岁的罗比坐在两人同睡的卧室地上,组合着拼装玩具。斯蒂菲却显得昏昏欲睡,视线无法集中,脸上还渗出汗珠。帕克发现她在去厕所的途中呕吐过。他把女儿抱上床,替她测量体温。一切正常。保姆没有留意斯蒂菲生病,帕克并不意外。因为儿童呕吐或弄脏裤子时总会觉得十分尴尬,往往不想告诉大人,尽管如此,女儿——包括儿子在内——的神情似乎异于往日,显得游移不定。
儿子的眼神不断朝玩具箱瞟去。(“首先注意看眼神,”《单亲指南》上说,“再留心子女说的话。”)帕克走向玩具箱,罗比开始哭,央求他别打开盖子。他当然要打开。但他打开后却愣住了,看着琼藏在里面的一瓶瓶伏特加。
斯蒂菲喝醉了。她是想模仿妈妈,才把伏特加倒进小熊维尼的马克杯里喝。
“妈妈说不能讲出她的秘密,”儿子边哭边告诉他,“她说被你发现的话,会对我们发脾气。她说你会骂我们。”
两天后,他开始提出离婚诉讼。他聘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律师,抢先申请儿童保护机构介入,这才躲过了琼污蔑他虐待儿童的指控。律师早就料到她会出这种阴损的招数。
之后琼开始反击,使出全力反击,但她的心态就像在奋力保住集邮册或跑车,而不是为了争取比性命更宝贵的事物。
经过数月煎熬,花费数万美元,最后法院判决孩子归他。
他考虑了一下,认为应该专心过日子,给子女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他的确做到了——四年如一日。然而,如今她又开始反扑,想修改监护权令。
哦,琼,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究竟有没有为他们着想过?你难道不明白,在事关子女利益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为人父母时自己的自尊心——都应该尽量放下,力保和善这个道理吗?如果罗比和斯蒂菲分开,分别在父母家住上一段时间对他们有益无害,那么他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即使这样做会让他元气大伤,他仍会答应。
但是他坚信,与母亲住上一段时间,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因此他决定与前妻对簿公堂,与此同时,还要保护子女不受不良情绪的侵扰。在这种情形下,他一方面必须对抗敌人,另一方面还必须抗拒自己极想回到儿童时代的欲望,同时也必须抗拒极想与儿女分享痛苦的念头。同时兼顾这些非常困难。
“爸爸,”罗比忽然说,“怎么不念了?”
“我还以为你睡着了。”他笑着说。
“我只是眼皮在休息嘛,眼睛累了。我还没累呢。”
帕克看了一下时钟。离八点还有十五分。再过十五分钟——
不行,现在别想那件事。
他问儿子:“盾牌还在吧?”
“就在这里。”
“我的也一样。”
他拿起《霍比特人》,继续读给儿子听。

 


第二十二章

 

晚上七点四十五分


玛格丽特·卢卡斯望着丽兹酒店里其乐融融的景象。
她和凯奇并肩站在大门口。这里挤进了数百人,参加晚会,享用晚餐。卢卡斯身穿亲手设计和缝制的深蓝色套装,剪裁得十分合身,布料是昂贵的精纺羊毛纱,下半身是长长的百褶裙。她在外套里特意设计出一个褶皱,以确保配在她臀部上的格洛克十号手枪不会破坏服装精致的线条。穿着这身套装无论是去欣赏歌剧还是去豪华餐厅都很理想,无奈她只参加过婚礼与葬礼。她把这套衣服称为“婚丧装”。
离八点只有十五分钟了。
“一切正常,卢卡斯。”C.P.粗鲁的嗓音出现在她的耳机里。他在楼下镇守丽兹酒店的停车场,假装在庆祝佳节,醉意微醺。身材魁梧的他衣着比卢卡斯低调许多,他穿的是沾有污渍的牛仔裤配上黑色皮夹克,头上戴的是红人队的帽子。他不是因为怕冷才戴帽子,而是因为光溜溜的脑袋没有头发的遮掩,无法掩饰无线电的耳机线。除了他以外,酒店里面还布下了六十五名便衣探员,所有武器加起来可以办一次盛大的枪支展览。
大家全在找一个几乎没有特征的男子。
很可能是白人,很可能是中等身材。
很可能戴了一条金十字架项链。
在大厅里,卢卡斯和凯奇的目光迅速在来宾、服务员与职员中搜索、筛选。掘墓者的特征不多,在场人士却无一符合。她发现她和凯奇都双手抱胸,简直像盛装执行监视任务的联邦探员。
“说点儿有意思的事。”她低声说。
“什么?”凯奇问。
“咱们太显眼了。还是假装聊天吧。”
“好吧,”凯奇咧嘴微笑起来,“你觉得帕克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问题把她问得一愣:“帕克?什么意思?”
“随便聊聊嘛。”他耸了耸肩,“你觉得他怎么样?”
“我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凯奇追问。
“他很懂得歹徒心理,在街头外勤方面却不行。”
这次凯奇的耸肩表示赞同:“说得好,我同意。”他沉默片刻。
“你到底想问什么?”她问。
“没什么,没什么。我们只是假装在聊天嘛。”
好吧,她心想。
集中精力……
两人研究着十几个可疑的对象。她一一予以排除,全是出于直觉,她无法解释原因。
街头外勤……
过了一会儿,凯奇说:“帕克是个好男人。”
“我知道。他很愿意帮忙。”
凯奇以他特有的夸张笑法笑了起来,含意是:上钩了吧。他重复道:“很愿意帮忙。”
又是一阵沉默。   棒槌 学堂·出品
凯奇说:“他大学毕业没多久,父母就过世了。几年前他还打过子女监护权的官司,他老婆是个神经病。”
“真不容易。”她说完一头钻进人群,轻擦过一名来宾,这人手臂下方鼓鼓的,看起来很可疑。她立刻认出是手机,然后回到凯奇身边,不知不觉中脱口问道:“他父母出了什么事?”
“车祸,飞来横祸。他母亲刚被诊断出癌症,幸好发现得很及时。不巧的是,他们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化疗的路上,在九十五号公路被卡车撞死。他父亲是教授,我见过他两三次,是个很不错的人。”
“是吗?”她喃喃地说,再次神游天外。
“历史学。”
“什么?”
“帕克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历史学教授。”
又是一阵沉默。
最后卢卡斯说:“凯奇,我只想假装聊天,不是让你帮我牵红线。”
他回应道:“我牵了吗?不会吧。我只是说,像帕克这样的男人并不多见。”
“好了。凯奇,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精力。”
“我很专心啊,你也很专心。他只是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对他发脾气。”
“道理很简单,他没有照顾好自己。我是实话实说,问题解决就没事了。”
“他人很好,”凯奇主动说,“为人正直,而且头脑也不错——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你真该看看他玩的那些谜题。”
“是啊。我知道他很厉害。”
集中。
但是她实在难以集中精神。她在想着帕克。
照凯奇这么说,他也遭遇了人生的巨大变故:丧亲之恸和离婚。娶了一位性情难测的妻子,还得努力独自抚养子女。这正好验证了她发现的事实,那几堵无形的墙。
帕克……
想着这位文件鉴定师的同时,她也再次想起那张明信片。
乔伊寄来的明信片。
那是感恩节前不久,丈夫汤姆带着儿子乔伊回俄亥俄州探望她的公婆,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在回程踏上亡命班机之前,六岁的乔伊从机场寄给她一张明信片。寄出时间也许是在七三七客机坠入冰封的原野前不到半小时。
儿子年纪尚幼,还不懂寄明信片必须贴邮票,一定是在父亲发现之前就把它投进了邮筒。
告别仪式过后一星期,明信片才寄到。邮资不足。她付清了邮资,花了三个小时仔细撕下邮局贴上的贴纸,因为贴纸盖住了儿子的一部分字迹。

  我门玩得很开心,妈妈。祖母和我一起做并干。
我想你了。我爱你妈妈……

  这是儿子的魂魄寄来的明信片。
现在就放在她的钱包里,正面是中西部夕阳的风景照,色彩艳丽。她已经把结婚戒指收进首饰盒,却一直随身携带这张明信片,让它陪伴终生。
飞机失事六个月后,卢卡斯带着这张明信片的复印件,请笔迹性格分析师研究儿子的笔迹。
女分析师说:“执笔者具有创造力,个性温和。长大后应是个充满魅力的男子,聪慧过人,不擅欺瞒,同时也极具爱心。能有这样的儿子,你真是十分幸运。”
她多付了十美元,请笔迹性格分析师录下这段分析。之后每隔几周,卢卡斯就会播放出来给自己听。她会坐在阴暗的客厅里,燃起一支蜡烛,喝一两杯酒,聆听儿子的未来。
帕克·金凯德却出现在FBI总部,以专家的口吻宣布书写分析学是骗人的把戏。
很多人也相信塔罗牌,还有人能跟去世的亲人对话。这些全是骗人的把戏。
不是的!这时她生起闷气来。她坚信笔迹性格分析师告诉她的话。
她只能选择相信,否则她会精神失常。
有了孩子以后,感觉好像失去了大脑的一部分,被孩子偷走了,怎么要也要不回来……父母怎么还能正常地工作,有时候连我也感到惊讶。
这是埃文斯博士的看法。她当时没有搭腔,但其实心里完全赞同这番见解。
现在,凯奇却想替她做媒。没错,她与帕克的确有相似之处。两人都很聪明——而且都自视甚高。两人生命中都有欠缺的部分。两人都筑起高高的保护墙——他是想排除危险,她则想避免撤退到墙内,因为最险恶的危机就埋伏在里面。然而,造就她成为优秀警察的本能却告诉她,两人之间不会有什么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她尽可能回归到“正常”生活,养了一条狗——让·吕克,交了一些朋友,收集了一堆CD,加入慢跑俱乐部,学习缝纫。但是玛格丽特·卢卡斯在感情方面抵达“高原稳定期了”,在FBI的圈子里,这个词是用来描述某个探员注定无法晋升的术语。
不对,她知道今晚过后,她再也不会见到帕克了。那样的话,正合她意——
耳机噼啪响起。“玛格丽特……我的上帝啊。”是阿德尔,他负责镇守楼下。
她立即抽出枪。
“歹徒出现了吗?”她对着领口处的麦克风,神情冷峻地低声说。
“没有,”对方回答,“不过我们碰上了麻烦,下面出乱子了。”
凯奇也在听。他一手伸向手枪,眉头紧蹙地望着卢卡斯。
C.P.继续说:“是市长。他带了十几个警察来了。该死!还带着一群电视记者!”
“这可不行!”卢卡斯发怒了,附近一群晚会来宾纷纷望着她。
“灯光打得到处都是。枪手一看见准会溜走的,这简直像个马戏团。”
“我这就来。”

  “市长大人,我们正在执行联邦勤务,请您务必立刻离开。”
他们僵持在停车场中。卢卡斯一眼就发现,入口处有管制,没有停车券的车子无法进入。表示入内的车牌都有记录,也表示掘墓者可能不会走这条路进酒店。主谋会事先交代他,不要留下进场的证据。然而肯尼迪市长与那些该死的随行人员正浩浩荡荡地朝酒店大门走去,枪手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和身穿制服的随从。
搞什么鬼,还带了电视记者?
肯尼迪居高临下地看着卢卡斯。他比卢卡斯足足高出一个头。他说:“务必疏散客人,让他们安全地离开。枪手一现身,让我和他谈判。”
卢卡斯把他晾在一边,对C.P.说:“他们有没有人进了酒店?”
“没有,全被我们拦下来了。”
肯尼迪继续说:“疏散!让他们离开!”
“不行,”她说,“掘墓者会发现的。”
“那,至少叫他们回客房去。”   棒槌 学堂·出品
“市长,请您想一想,”她怒不可遏地说,“多数人都不是房客,只是本地人,到这里来吃晚餐,参加晚会。”
卢卡斯四下看看酒店的入口与外面的街头。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商店都已关门欢度佳节去了。她语气严肃地低声说:“枪手随时都会出现,您必须马上离开。”她原本想加上“市长先生”这个尊称,心思一动还是没说出。
“这样的话,我想找你的上级商量。你的主管是谁?”
“是我。”凯奇说,此时他并没有做耸肩的动作,只是冷冷地看着对方,“这里不是你的辖区。”
市长生气了:“好吧,你的上级是谁?”
“相信我,是你惹不起的人。”
“这该由我来判断。”
“不行,”卢卡斯口气坚定,看了一下手表,“掘墓者现在可能已经在这家酒店里了,我没时间和你争论,请你和随行人员马上出去!”
肯尼迪瞥了一眼首席助理——他姓什么来着?卢卡斯想,杰弗里斯吧。附近有个记者,正举着摄像机记录下整个争执的场面。
“我不能让FBI冒险牺牲市民的生命。我要——”
“阿德尔探员,”她说,“拘捕市长。”
“你无权逮捕他。”杰弗里斯发火了。
“她有这个权利。”凯奇这时也动怒了,耸肩的动作极为细微,“连你也可以一起逮捕。”
“把他带出去。”卢卡斯说。
“关起来吗?”
卢卡斯想了一下:“不必。看紧就行,别让他在咱们执行任务期间闹事。”
“我要打电话给律师——”
一股怒火蹿遍卢卡斯的全身,猛烈得就像先前对帕克爆发的怒气。她抬头看着市长,伸出一根手指点向他的胸口:“市长,这是我主管的任务,不容你干扰。你要么跟阿德尔探员走,要么我把你押到市中心去坐牢。你自己决定。”
对方迟疑了一下。卢卡斯看都没看他一眼,两眼忙着浏览停车场,检查着人行道和阴影。没有发现可能是掘墓者的人。
肯尼迪说:“好吧。”然后,他朝酒店的方向扬了扬头,“不过如果今晚有任何伤亡,你来负责。”
“用不着你操心。”她喃喃地说,一面回想起她也曾对帕克说过市长这番话,“走吧,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