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其它,是她家家风不好,这样的徐家女如何入主中宫,将来母仪天下呢?
成少谨的家世稍微低一点,她的目光看向李天骄,心里暗自点头。可李天骄的祖父已经进内阁十年了,兴许再过两年就没用了,唯一稳当的是王元霜。
她是这么想的,林正妃也是如此想的,只是她现在名分未定,一切都要等自己正位之后再说。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天下之人都会同意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她是先帝在的时候封的正妃,现在理所应当就是皇后。
等她成为皇后之后,要为儿子拉一门好亲事,王元霜实际上就是最合适的。
她的娘家忠靖侯府也是勋贵有军权,再有王家帮忙,掌握了军权,就是皇上也不敢轻易忽视了,那些文官最敬的就是宗法之制度,她看了看和主持侃侃而谈的洪侧妃,心中觉得自己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林正妃又想起了死去的姐姐,佩服她真的是高瞻远瞩。
当年,她待字闺中心中想的不过是日后和姊妹们一样,嫁一个同样的勋贵子弟,她在家中是次女,兄长年纪小,虽然有爵位在身,但差点被叔父夺过去。
姐姐在宫中任女官,她有一年给自己写信让她不必先说亲,让她平常多做善事。
虽然她不知道为何缘故,但是她一贯在家的时候听长姐的,因此四处施粥赈济,扶危济困,甚至在大同百姓受敌军欺负时,主动收流民。果然在及笄那年,她收到一份自己都没有想过的大礼,她居然被选为皇长子妃了。
虽然皇长子没有被封为皇太子,但是皇后无子,她就是最贵重的。
其实,她第一次看到洪侧妃的时候,就听说了她的事情,初时,她心里很愧疚。
因为是她抢了洪云秀的位置,这个位置原本是洪秀的。
可怎么办呢?
但随后,她就不愧疚了,因为皇长子日日陪着洪云秀,自己独守空房。
洪侧妃看到林正妃在走神,觉得奇怪,这个人平日里总是一幅以自己是正妃甚至是皇后的模样,处处都非要和自己攀比。
现在居然走神,还真是难得的很啊。
妃嫔们的较量,瑶娘她们已经不知晓了,她们出来时,真阳公主已经让人带去大雄宝殿的后方。
瑶娘却有些踟蹰:“公主,不如算了吧,今日这里无人,解签的人也不在,连和尚也避出去了。咱们就是抽了签,又找谁解签呢。”
真阳公主笑道:“这你就别管了,我自有分寸。”
二人一起进入此处,先在佛前叩拜,瑶娘虔诚的叩拜,她今年已经十三,和她一般年纪的时雨据说已经定了亲事,她这位妹妹一向是个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姑娘。
那自己呢?她起初只是想进宫,嫁的更好点,给母亲弟弟支持。
她也想过选平淡一些的九王爷和四皇子,可是一个只酷爱美妇,还贪财,另一个跛足,都并非良配。
因此,她也有一些迷茫。
正想着的时候,真阳公主起身了,瑶娘也跟着起身进去。只见这处摆着几张椅子,桌案前放着签筒,这签筒上倒是没写姻缘什么的,甚至还有些破旧。
但是真阳公主丝毫不嫌弃,非常虔诚的跪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这样安静的真阳公主,还是瑶娘头一次见到。
即便是真阳公主这般尊贵的女孩儿,也会为自己的亲事发愁。
摇掷签筒之后,里面出来了一支签,真阳公主赶紧把这根签收好,又催瑶娘去摇签。
她见瑶娘犹豫不决,故而笑道:“你呀,你看看我,就是公主也担心自己的亲事。如今多有勋贵子弟甚至是学问好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娶公主,因为尚了公主固然富贵至极,可有抱负的人反而无法施展。”
“公主,你不必担心,你是金枝玉叶,皇上和洪妃娘娘那么疼您,肯定会替您找一个很好的驸马的。我们女孩儿家固然不便说起这些终身大事,但我和您相处日久,知晓您性子豁达,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好姻缘的,您就放心吧。”瑶娘安慰她道。
说起来很少有这种金枝玉叶,没有骄矜之气,反而豁达豪爽,大事小事都不放在心上。
做了她五年多的伴读,瑶娘从来没有受过真阳公主任何的小性子,反而偶尔她和庄令仪合不来,是真阳公主安慰她。
真阳公主很是感动,又催促她:“赶紧啊,我可和你说,我这个解签人可是很厉害的,但他可不是有闲工夫的人,所以,你要快点啊。”
“好好好。”
跪在蒲团上,瑶娘在心中默念自己的生辰八字,又默念自己的住址还有要求的事情,才求了一支签,她甚至都不敢看,这摇出来的签是上上签,还是下下签。
真阳公主拉着她道:“走,我们快去,再晚一点,替我们解签的人,就走了。”
瑶娘还好奇解签之人是谁?就被真阳公主拉着跑了。
只见她到一处小庙,门口的太监不敢阻挡,瑶娘更加好奇其身份。甫一进去,只见上堂坐着一男子,他身着亲王服饰,发束金冠,身材十分挺拔。
原来为她们解签的人是三皇子高玄策。
不管高玄策如何的不可一世,在真阳公主面前倒是一幅好兄长的做派,他用折扇虚虚的在空中点了点真阳公主:“你如何找我?”
“三皇兄,我知道你素来喜欢修道,于这些不是轻而易举。你就帮帮我们吧?”真阳公主求道。
听到“我们”两个字,高玄策看了瑶娘一眼,心道,她也要求签,因此道:“既然如此,我就姑且试一试。”
见高玄策为真阳公主要解签,瑶娘赶紧避过去侧间,毕竟自己留在这里不太方便,怎么说那也是真阳公主这是私密之事。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真阳公主出去了,瑶娘才走进去。
瑶娘先给高玄策请安,却见他道:“不必多礼,把签给我。”
瑶娘忐忑的把签递给他,高玄策自来智计过人,一看她这个样子,就知晓她求什么,又不由觉得好笑:“这支是第八十二签,是一支上上签,这里面说你流年吉利。”
“是吗?”瑶娘抬眸看向三皇子,只见他丹唇翕合,矜贵之态,昳丽极了,真是觉得他人俊心也好。
三皇子笑着点头:“嗯,所以你想问什么?”
瑶娘也不好意思说姻缘,她低头脸微微有些红,“求……求姻缘。”
后面两个字说的声若蚊呐,以至于高玄策都没听清楚,但他不动声色的道:“我看这签文说你的夫婿不仅高大英俊,还身份贵重。”
瑶娘咬着下唇,越听心里欢喜许多,更觉听三皇子的声音如听仙音。
而高玄策正欲说什么,又听到门外有人叩门,声音是一长一短,知晓是有要紧之事,立马站起身把签还给瑶娘:“罗姑娘,我还有紧要之事,这支签就先还给你了。”
瑶娘见他匆忙之下还这般彬彬有礼,暗自赞叹一声,又不知怎地有些难为情。


第44章 祥瑞
“母妃,您有何事找儿子?”高玄策推门,径直走了进来。
洪侧妃道:“孝期已出,内外朝都让皇上正位中宫,就是为了让林氏成为皇后,让大皇子可以名正言顺,我看迟早陛下也会听从。”
看来洪侧妃也是看透了皇帝,她很清楚皇帝的内心是很想自己做皇后的,但是他也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到时候不管如何抗争,只是让她们母子几人成为众矢之的。
高玄策笑道:“母妃,您放心,今日儿臣就会送一份惊喜给林氏母子。”
“哦,送给她们?”洪侧妃不懂。
“是啊,她不是最喜欢祥瑞吗?那我再送一份祥瑞给她。”高玄策勾唇一笑。
洪侧妃却是不懂:“祥瑞?你这不是送祥瑞给她?那她岂不是更得人心。”
高玄策却冷声道:“一次叫祥瑞,那无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可次次都祥瑞,这岂不是她自己造出来的。”
洪侧妃听了一喜:“可人手可靠吗?”
“可靠,我亲手办的,您就放心吧。”高玄策道。
……
午膳是在慈恩寺吃的斋菜,这里的斋菜做的非常有名,很多香客上门来都是为了一品这里的斋菜。
桌上摆着八珍斋、鲜莲子炆斋、罗汉斋、焖香菇等等,瑶娘今日舟车劳顿也饿了,一碗饭吃的干干净净的。
秀林笑道:“姑娘是肚子饿了吧?今晚回宫就好了,这外头的斋菜虽然不错,到底只是粗茶淡饭。”
“不必如此说,我看这里的菜还是不错的,就是我一日无肉也难啊。”瑶娘时常要上骑射课,经常容易肚子饿,她就发现适当吃些牛肉羊肉身体好,还不会发胖。
反而是不吃米饭,只吃素菜,固然会瘦,但是瘦下来也难看,不仅脱发,还面黄肌瘦。
主仆几人正说着话,见庄令仪进来了,瑶娘站起来喊了一声:“庄姐姐。”
庄令仪随意点头,她不喜瑶娘的人品,就并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往来,她其实是来找真阳公主的,因此一幅废话免谈,开门见山问道:“你知道真阳公主去哪里了吗?”
如此不客气的语气,还真把自己当成她下属了,瑶娘可不是没有火气的人,她眼波流转,莞尔一笑:“并不知晓。”
庄令仪见她分明知晓,却故意不说,不禁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上午不是你陪着公主出去了吗?”
“怎么?公主的行踪我还得一定报给你听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公主呢。”瑶娘诛心的道。
“你——”
庄令仪知晓因为自己的家世,罗瑶娘向来不和她起冲突,因此,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哪里知道她今日不知道发哪门子的邪火。
瑶娘冷哼一声:“庄姑娘,我还要休息一下去洪妃娘娘那里请安,请你先出去吧。”
看庄令仪气呼呼的走了,秀林和秀娟担心道:‘姑娘,如果她回去告诉宪国公,到时候对付你,那可就不好了?’
“怕什么,忍了这几年我也忍够了。更何况,她这个模样,连真阳公主都不喜欢她,她还真以为自己是谁了?这话若是有人问起,你也可以偶尔和洪侧妃身边的人透露一二。”
这个时候不出手,还何时出手。
庄令仪靠的就是宪国公之女这个身份,但是洪侧妃绝对不会找这么个儿媳妇,身在曹营心在汉,还颐指气使,哼,等着瞧吧。
秀娟扶瑶娘在床上歪着,不由道:“这下个月就是中秋,姑娘可是回家去?”
“嗯,今年中秋回去,你们俩也跟着我回去。”
今年妹妹定亲了,当然要回去。
再有,她如果到最后婚事定不下来,就只有外聘了。
却说那庄令仪气呼呼的出去,她一出来就看到真阳公主了,在真阳公主面前庄令仪可没有方才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反而告了瑶娘一状:“方才去罗姑娘那里找您,她却总不说您的行踪,公主千金之躯,可一定要保重自己。”
“你找我有何事?”真阳公主方才是去陪洪侧妃用饭去了,当然不在此地。她本欲找瑶娘去问问她解签的情况,哪里知道在路上碰到了庄令仪。
庄令仪笑道:“哦,是这样的,方才我在寺院后面看到一只碧眼白毛的波斯猫,也不知晓是谁的?小沙弥说是一只流浪猫,在此地已经流浪一个月,也无人收养,它肚子都饿扁了。故而,我想带它回宫去,请公主允准。”
真阳公主皱眉:“不好,这猫是流浪猫,你若留下钱财即可,若是带回宫中,伤了人可就不好了。”
庄令仪还要解释,真阳公主伸手阻止:“我说不许就是不许。”
她说完就走,庄令仪立马不再敢言,而她身边的丫鬟道:“不必说,肯定是因为罗姑娘。”
和瑶娘她的丫头都是宫里洪侧妃指派的不同,庄令仪的丫鬟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这是她的优待,同时她的人也更贴心。
庄令仪冷笑不止,她们以为她不知道,这真阳公主带罗瑶娘悄悄去见三皇子了,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了靠山才欺负她呢。
傻子,还真以为参与夺嫡就是好事呢,她方才已经听说了,慈恩寺出了祥瑞,林妃娘娘是上天所注定的。
果然,此事瑶娘午睡起来也听说了,说是有人在外吹箫奏乐,奏的是法乐,林正妃正在做午课,突然有孔雀、仙鹤翩翩起舞,人皆以为是祥瑞,也就是凤凰来仪的征兆。
凤凰来仪?
《列仙传》中倒是记载过萧史吹箫,他的箫声能引来孔雀、白鹤在庭中随曲起舞,甚至在成婚几年后萧史和弄玉双双乘着凤凰飞天而去成仙。
也就是说林正妃是凤凰?瑶娘不禁好笑,什么凤凰,怕是找死吧。
居然还敢搞这些祥瑞,这些祥瑞,愚民信,可皇上却是最忌惮这些的。
难不成是因为久久不封皇后,所以才急了,今天弄这一出。也难怪前世林正妃能稳坐凤位的,她们家帮手还真多。
但皇上会信吗?


第45章
回程的路上似乎是狂风乱作,和来时阳光明媚完全不同,瑶娘心想这所谓的祥瑞仿佛更是没什么用嘛!
真阳公主也奇道:“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么快居然就下雨了。”
瑶娘也觉得奇怪。
尤其是这祥瑞过后,河南报了水灾、河北陕西报了旱灾,贵州的杨应全叛乱,总之这样的大事接踵而来。
林正妃起初就觉得这个祥瑞来的莫名,可之后的事情,让她有些恐惧。
从起初的稍微窃喜,到现在,她不是傻子,总怕天意弄人,又或者是谁做出来的,恰好此时,前朝有科道上折子请皇帝正位中宫,顺道还要请封皇长子为太子。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请封折子,但林正妃最不愿意这个时候提出来,仿佛是自己和儿子在觊觎那个位置一样。
就是在这个时候,瑶娘回家过中秋,家中也自然另有一番变化。
先是二哥敬渊已经娶了御史中丞之女朱氏,家中多添了一口人,且朱氏即将临盆,也许马上又要再添一个人丁。
范氏在生了儿子之后,又生下一女,如今有儿有女的她,也比之以前要丰腴许多。
“大嫂,二嫂。”瑶娘连忙行礼。
范氏和朱氏都上前一起拉她去郁氏那里,郁氏这三年几乎没什么变法,她见瑶娘穿的纱袍,不自觉嗔怪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怕热?虽说现在天儿热着,可进屋里就凉了许多,可千万别着凉了。”
瑶娘笑道:“您就放心吧,我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着凉的。”
这次回来,郁氏发现瑶娘的话少了许多,似乎有些心事,瑶娘在外表现的还是和以往相同。
朱氏新进门没多久,当初她是先认识自己的嫡亲小姑子,罗家六姑娘罗时雨,这位姑娘在诗社上非同一般,生的尤为水平,似空谷幽兰一般,气质绝佳,她本以为自己这位小姑子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哪里知晓还有这位在宫中回来的五妹妹,美的都浑然不似真人了,她现下之一袭烟罗软纱,却明艳无俦。
且说话行事却又与众不同,她并非那样安静的仕女,反而为人很有机锋,看起来不太好惹,她们反而最怕这样的小姑子。
当然,你若不和她深接触,发现不了这一面,且看她笑吟吟的,看起来就是柔情似水,极致温柔之人。
瑶娘把自己从宫里带回来的两位宫女介绍给大家认识,秀林和秀娟也得了不少赏钱,她们平日在宫中不显山露水,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伺候瑶娘,要不就是做针线,但是能够在宫中伺候的,都不是一般人,罗家的人当然也对她们非常客气。
带秀林她们回房之后,瑶娘特地问她们有没有什么可以让罗家的人帮忙带东西给她们家人的,有就可以帮忙,之后让这两人去次间歇息。
时雨则笑着过来了,瑶娘看到她就问:“怎样了?听说了你的喜事,还未来得及道喜呢。”
却见时雨脸一红:“姐姐惯会打趣人的,总不过是爹爹选的,我信爹爹的眼光。”
“是哪家?”
“姐姐也认识,是江家,就是淮阳江家出身,他的才学人品都是一流,父亲十分欣赏他,所以就定了这桩亲事。”
“那就好,爹爹为你选的人准没错。”瑶娘笑着点头。
时雨则劝她道:“姐姐,咱们女儿家的光阴只有这几年了,你最好是在及笄前定下亲事,否则,又去哪里现找一个呢?”
这说的也是实情,可现在不止是她一个人这般等着,宫里的徐青容成少谨俱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了。
越是最后一刻,越要能沉得住气,否则就功亏一篑。
人给自己留的后路太多了,就容易犹豫不决,要做成什么事情,最好是要破釜沉舟才好。
于是,瑶娘笑着拉时雨的手道:“我的事情倒也不必这么着急,你现在还有几年出嫁,就珍惜这段在家里的日子。”
“那是自然,姐姐你不知晓三姐姐陪姐夫已经去了湖广了。父亲说让三姐夫好生游历一番,让三姐姐回去好生孝顺公婆。”时雨也是头一次觉得远嫁不好。
三姐姐这一回去,还不知道何时回来呢?
瑶娘点头:“原来如此。”
三姐夫王宗沐其实也还年轻,今年也不过二十岁,这个年纪考不中进士也实属正常,只是三姐姐再怎么想到京中,怕是不能了,王家那边长辈也要见孙子。
不过,她还是问时雨:“三姐姐身子如何?”
“生昕哥儿的时候,听说是有些不好。但我到底是姑娘家,也就不好问了。”
时雨听秦姨娘说这夫妻关系,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多柔情蜜意,可什么婆婆小姑子妯娌一起住的时候,那就摩擦多了。
在岳家和在自己家,男人也是不一样的。
在岳家当然很约束,可在自己家,他的家人回纵容他,这个时候才能看出夫妻到底过的如何。
现在向来,女人还真是很难啊,在家中时尚且能够轻松些,嫁去人家家里就难了。
瑶娘心想罗敬柔远嫁对于她是好事,她不知道罗敬柔身体如何了,万一到时候再来一出,坏了她名声,那真是怎么都说不清楚了。
有些祸害,离她远点是最好的,否则百密也有一疏。
中秋之夜,罗家在园子里祭月,这中秋节也称女儿节,是女儿们归返娘家的日子。罗时岚是很难回来了,罗时贞倒是带着单玉京归来了,单玉京也是已经于今年三月考中进士,在御史道做御史。
“你二姐姐这个人真的是对丈夫好到极致了,你姐夫随口说想冬至吃饺子,她就在大冬天一个人上金坛寺送饺子去。”郁氏觉得时贞颇有妇德。
瑶娘很吃惊:“她都这般吗?”
郁氏点头:“十分体贴,听闻她和单大太太见面,就把自己妆奁里最名贵的簪子献给单大太太了。”
“那单家如今是二姐姐管家吗?”瑶娘问起。
郁氏笑道:“那是自然,不仅管着家,只是她嫁过去几年未曾有甚于,如今正吃药在调理身子骨。”
夜凉如水,敬皓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只兔子灯给瑶娘,这孩子才十一岁,倒是很高了,变得比以前更腼腆了。
“这是你替我选的吗?”瑶娘问敬皓。
敬皓点头:“是我选的。我下学时见这个兔子灯很可爱,就买了过来给姐姐你。”
瑶娘放在手中端详,觉得很不错。
拜完月后,一行人猜灯谜,瑶娘也出了一个灯谜给大家猜。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旁。日日做浆卖,浆汁更值钱。这个很简单,你们猜猜是什么?”
瑶娘说完,就见敬皓道:“姐姐,我知道,是蜜蜂。”
“没错,是蜜蜂。不能让你白猜一次,姐姐这次有人送了我好些洒金粉蜡笺,足足有一沓,就全部送给你吧。”瑶娘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看到长大点儿的敬皓,都会觉得很感动。
罗至正在一旁很无语,就猜了个“蜜蜂”,就送一沓洒金粉蜡笺。
这粉蜡笺一般是宫廷所用,名贵非常,连宋代有名的书法家米芾都说这粉蜡笺连唐中书令褚遂良《枯树赋》都是用粉蜡纸搨的,而洒金粉蜡笺在此基础上加上金箔、银箔,因此用以书写,运笔流利,字迹更是字迹乌亮有神,也更富神韵。
这种外面是买不到的,甚至都很少流传,民间有人甚至都不知道。
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
罗至正是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的,出手非常大方,也很干脆,颇有些梁山泊义气。
因此,他道:“这洒金粉蜡笺岂能是小儿辈用的,敬皓字都写的不好,岂不是浪费了。”
瑶娘一听她爹这话,就知晓她爹想要,要知道罗至正本人也是书法名家,这但凡文人,都喜欢精致的器物,也要求事事完美。
于是,瑶娘就决定逗逗她爹:“爹,正是有好笺,才能让他好生写字啊,字儿若不好写,岂不是浪费这笺纸了。哦,我还有那些澄心堂纸,也给敬皓吧。”
“你这——”罗至正有些生气。
瑶娘则道:“好啦,都送给爹爹,只是爹爹要送一幅字画给我。”
罗至正虎着脸:“如今连你爹爹都开始消遣了。”
“只是跟您开个玩笑,放心吧。上回我去慈恩寺,为爹爹求了一个平安符,等会儿我拿去书房给你爹爹。”瑶娘跟她爹撒娇。
罗至正固然还虎着脸,但也忍不住表情松懈了。
在家中罗至正是绝对权威,可大家看罗至正的表情,知晓他对其她子女都没有如此平易近人,尤其是是对瑶娘却是始终宠溺。
书房
“你觉得三位皇子都如何?”罗至正问道。
这样的问题问的非常惊骇世俗,罗至正的身份不应该问这个话的。
瑶娘一时语塞。
罗至正则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说你在宫中,这三位皇子的风评都如何?依你之见如何呢?”
皇子是无法直接结交大臣的,除非日后封王后才能如此,那么要了解几位皇子,一般都是通过太监们打探的。
现在罗至正有女儿这条渠道打探,他自然要问问。
瑶娘脸一红,还以为爹问的是选谁好呢?她真的是近来因为此事,弄错了。因此,她快速平复心情,正色道:“大皇子是林妃娘所出,皮肤微黑,擅长武艺,很是英武,皇上对这个儿子颇为钟爱。二皇子嘛,是个附庸风雅之人,平日尊崇礼佛,他是在林正妃那里长大的,因此和大皇子和三皇子关系都不错。”
“说到三皇子——”
罗至正本来正听着,却见女儿话头一转,觉得不简单。
果然瑶娘道:“这位三皇子仪表不凡,文武双全,为人虽然有骄矜之气,但对皇上和洪妃娘娘孝顺非常,皇上对这位皇子更是喜爱,每逢身体不大舒服,只要见了三皇子就会病体痊愈,胸怀舒畅。更别提洪妃娘娘了,她三个孩子里,就喜欢这位三皇子,至于四皇子,众所周知,前朝也许有些风闻,他跛足了。”
“就是没有跛足,他也不成,他为人胆小怕事,严妃娘娘在宫中也是夹缝中求生存。除非,除非是前三个都有问题,否则,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
罗至正点头:“是啊,昔日唐宣宗少时不聪慧,也是等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全部的兄弟死了,才坐上皇位,可这位四皇子,怕是这样的运气很难得啊。”
瑶娘点头:“您说的是,再有祥瑞的事情,爹爹知道吗?”
罗至正当然知晓,但他又让瑶娘细细的讲清楚明白,听完后,他才拍了一下桌子:“真是妇人之见,若再弄这样的祥瑞,还写凤凰来仪,岂不是让皇上立马封她,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是啊,宫中现下正缩减用度,听闻是为了河南水灾,连我也送了几根簪子去卖。这若有了祥瑞,风调雨顺倒是好,若是现在这般的祥瑞,就怕皇上……”
“好,我知道了。”
作为吏部左侍郎,罗至正当然也是支持正统,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早立国本,对国家是大好事。
但是听女儿讲这么多宫中秘事,罗至正忽然若有所思道:“那你以为三皇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