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吧。”
余葵手插兜想了想,“他假期结束应该会很忙,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第81章 第四个愿望
余葵洗过澡,穿着睡衣盘腿在沙发上捣鼓时景的老古董iPad4,压在她箱底好多年,原以为电池应该坏了,没料插上电源不多时,竟然开机了!
军校生通常使用国产手机,自从时景弃用苹果系产品后,iCloud就再没更新过,相册里存的还是高二时,余葵和他交流作业时拍的大题和草稿。
零零散散几百张照片,一张张翻阅,有的拍到了她暑假作业本上的饼干屑,有时还有台灯边缘的橘子汽水入镜,最过分的是,她有次解题写到字母O,竟然脑洞发散描了朵喇叭花,这还意犹未尽,钢笔牵出一根细藤,大大小小又给它补了十几朵兄弟姐妹。
而时景回复的照片,拍摄的永远是台灯下同一视角,草稿条理清晰,字迹端正。
改完错题,还偶尔批复——
“晚上吃太多饼干容易胃胀。”
“两道题写了45分钟,困了吗?”
“涂鸦很好,下次别往练习册上画了。”
记忆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余葵瞧着少女时代的自己和时景互动,一会儿小鹿乱撞,一会儿觉得丢脸,一会儿拄着脸又不免怀念。
再抬头,厨房已经打扫干净了,烘干机里的衣服也都取出来叠作一摞放在阳台案头……看时景像勤劳的工蜂一样忙碌整晚,余葵屁股挪动两下。
羞愧涌上心头,抬手招呼,“时景,你在忙什么,要不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做吧。”
他果真放下手边的事,端着洗好的樱桃过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我清理了一下冰箱和杂物间,我不在的时候,你方便找东西。”
见她抱着他的旧iPad,他倾身凑过来。
“在看什么?”
洗发水清冽的柠檬味儿钻进鼻腔。
余光瞥到他冷白的下巴和锁骨,余葵又觉口干舌燥,心跳阵线失守,不自觉把懒洋洋的背挺直了一些,脚丫悄悄滑下去,溜进拖鞋里,坐得更板正些。
“就是咱俩还是网友那会,你教我做题拍的照片,我找平安牌给你时候,不小心把iPad翻出来了,这电池寿命可真长。”
时景接过来,翻了好一阵,也觉得好笑。
看着看着,他忽然开口,“小葵,跟我讲讲你大学的事儿吧,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挂科,刚刚听钦怡提起,你那时状态不大好。”
“啊?”
余葵不情不愿:“你听什么不好,想听挂科的事。”
“我想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你发生了什么。”
时景坐在矮凳上,他原本手肘撑在沙发浏览iPad,这会儿熄屏掀起眼皮,漆黑的眼睛认真看着她,“我想了解你所有的事。”
余葵有点鼻酸,挠头掩饰。
“每个人刚进那所学校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尝到过挫败的感觉吧,尤其像我这样靠高三最后一年逆袭的黑马。别人都是高考状元、拿奥赛金牌,我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到班里的平均分,尤其第一次挂科之后,一想到挂科就毕不了业,我辛辛苦苦考上清华,最后却可能拿个专科生的证书,每天都很焦虑。没有谁给我压力,但压力自然而然地就落在头上了。”
余葵的高考分数是702,她高中三年发挥最好的一次,裸分一举冲进了省排名前三十,是连班主任都大吃一惊的程度。
那段时间,程建国每天接不完的高校抢人电话,乐得两脚生风,嘴巴合不拢。一栋楼里连出两位清华北大高材生,大家纷纷夸房子风水好,小区房价都水涨船高,好多人来问程家和向家房子肯不肯卖。
最后填报志愿,还是按余葵自己的想法填了清华,至于专业,听取了程建国老上司的建议,那位总工是老牌的清华土木生,给她选了信院自动化系。
确实是个有前景的专业。
但现在想来,余葵那时对自己的未来是完全没规划的,她以为高中结束,大学就天高任鸟阔,未曾想迈出第一步就受尽挫折。
那时候从未向人诉说的委屈,这会儿都化作絮絮叨叨抱怨,她后仰往沙发上一靠。
“……我们专业涵盖太广了,用前辈的话讲,杂而不精,哪个方向都学,什么运筹、软件、硬件、控制和系统,数学…我和其他人比,哪门基础都缺失,本来就不算顶聪明,一焦虑,更慌了,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找不好方法,成绩出来之前,其实我也早有预感,最后果然挂了,就是心里那根弦啪——地绷断了。”
时景的眼神已经开始不忍。
“后来呢?”
“没法补考,就重修呗,第二学年,跟学弟学妹们一起上课,我生怕这门课再挂一回,真的用尽了全部努力,那门课的卷子现在给我,我说不定都还能考80分。”余葵回想这一段经历,眼神都黯然下来。
“虽然从小都是学渣,但小时候我起码能安慰自己,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我胸无大志,不肯努力。到了园子里,所有的挫折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告诉我,人和人的天赋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再往下问,就到了余葵修美院双学位的节点。
“刚挂科那学期,我都没回家过年,每天学几个小时就开始自我厌弃,剩下的时间就疯狂画画发泄压力,传到微博上,意料之外的,开始有粉丝关注我。”
余葵唇角总算翘起来一点,“逃避在网络世界里,大家的夸奖让我感觉自己没那么糟糕,起码并非一无是处,室友见我天天画,就提醒我双学位的报名快截止了,我这才想到还能修个美双。”
“本来以为双学位会占用很多精力,但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想象中轻松,虽然彻底没周末了吧,但在信院没有的自信在美院找回来了,平衡一下,焦虑一下子好了许多,平静之后,大一时候学不进去的东西,也能渐渐找到方法门道了。”
余葵其实还省略了很多艰难时刻没说,比如实习期,美院的师姐帮忙内推,她进了国内一家顶级游戏工作室,每天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画画,项目美术负责人是圈内巨有名的大触,脾气不大好,她画画之余还得负责协调杂务、统筹进度。
幸运的是,熬过来之后,所有的艰辛都成为履历里珍贵的一笔。离开工作室前,对方替她好好写了一封推荐信,这令她直接获得了如今就职公司,上任主美的赏识和提拔,成为他的继任者。
“心态真的很重要,我也真的很幸运。”
她说到这里感慨,“每次都在关键时刻,找到了正确的排解方式。”
时景接话:“这其实就是你最厉害的天赋,谁都难以比拟。”
余葵歪头不解。
他静静凝视她,认真解释:“生命力,看似孱弱,但百折不挠的生命力。”
“你是想说我看上去躺平,其实比谁都卷吗?”
“要这么理解的话,也行。”
时景顺手往她嘴里塞了粒樱桃。
余葵咽下去才想起来哀嚎,“我刷牙了,你干嘛又喂我吃东西。”
时景无辜:“叔叔写在包裹里的纸条,今晚不吃,明天会坏。”
余葵气愤握拳。
“因为会坏你才让我吃呀!”
他认真眨眼,“不是,因为我想让你心里甜一点儿。”
提起过去的事,虽然心疼,但两人都默契地没有相互安慰,越强大的人,越曾经历至暗时刻,从那段陡然滑落的曲线再爬回原点时,自信和勇气也已经回到了身体里,此时除了陪伴聆听,安慰已然不再必要。
时景从没提过自己的家庭背景,附中校友们背后曾经有诸多猜测,但那些说法从未得到验证,余葵也没问过,直到她乘着时景堂哥的吉普进入森严封闭、且有警卫营岗哨值守的部队大院时,才发现事态有点脱离控制了。
她坐在后排,压低声几乎用口型问时景,“不是说吃个便饭吗?怎么还查身份证呢?”
时辰大概背后长眼睛了,笑眯眯开口,“小葵你见谅哈,这边进出确实麻烦,所以我们都不爱住院儿里,主要小景第一次带朋友回家嘛,我妈也想着,在家里接待显得隆重些。”
“阿姨太客气了!”
接下来的时间,余葵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生怕再被发现她和时景讲小话。
车开了好长一段。
时景姑姑家,有点像余葵小时候看军旅剧,那种年代稍久的方正小院儿,门口花园里还搭小棚子种了两排蔫头蔫脑的菜苗。
时辰看一眼便嫌弃,“我妈真是人菜瘾大,种一茬死一茬,还非不让人家能种活的帮忙。”
“她高兴就行,多动动身体好。”
时景落后半步,把买好的礼物交到余葵手里,压低声,“别紧张,一会儿你就跟着我叫人。”
时景的妈据说是某军区医院主任,工作很忙,他小时候大半时间被扔给姑姑带。
一进门,余葵信了。
小楼很宽敞,中式古典风格的内饰,博物架上的相框里,家庭合照每张都有时景的身影。
她甚至发现了一张08年时景在鸟巢开幕式现场的照片,看台上,小学生时景头戴红白色纪念棒球帽,被西装革履,神情白净板正的中年男人搭着肩膀,他不情不愿蹙起眉。
“这是你爸爸吗?”
余葵指了指她发现的照片。
时景偏头深深看了好一会儿,下颌微颔。
“嗯。”
余葵觉得男人有点面熟,看了几眼,眼神还是又落回小孩的眉眼上,深深感慨,“你营养真好,六年级就长那么高,帅哥果然从小就跟别人有次元壁呀,你是不是长得像妈妈?”
她像个小鹌鹑一路紧张到门口,进门一看照片,话题却忽然往没厘头的方向拐去了,时景都被她逗笑了,但忍俊认真答,“我姑说,眼睛鼻子像妈,脸型嘴巴像我爸。”


第82章 第四个愿望
在沙发上端坐不到半分钟,余葵听到楼梯间有脚步匆匆下来,边走边喊厨房阿姨,“快帮我看看这裙子怎么样,有没有显得我特别和蔼可亲?”
时辰正喝水,差点没喷出来,放下杯子咳嗽提醒,“妈,小葵已经到了。”
被点到名的余葵噌地站起来,跟着时景叫人。
时景的姑姑很年轻,年轻到令人大吃一惊。
气质很像她们美院从前的一位教授,珍珠耳环,高跟鞋,丝毫看不出生过时辰那么大的儿子,性格也亲切得过分,跟小姐妹似地,拉着她的手问东问西。
余葵有点懵。
一边咀嚼姑姑剥好塞到嘴边的橘子,一边回答姑姑的天马行空的提问。
“……我高中以后跟爸爸住,老家还有外公外婆。”
“种红薯的技巧嗯,我外婆说,在天气转暖的月份下苗,雨水多虫害少,最近应该刚好合适吧……”
“本科是清华,信院自动化专业,硬件软件都学了一些。”
“哦,工作目前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做游戏美术……我觉得还挺好玩的,玩家们给的评分不错。”她一边帮姑姑的手机下载游戏APP,一边承诺,“有空的时候我上线带您一起做做任务。”
时景初时还帮着抢答,后来见两人连上客厅WiFi,原地开起了团,气氛一派和睦,才稍微松口气。
他也不知道自己担忧什么。
余葵这么讨人喜欢的姑娘,对人有着天生的赤忱和善意。越通透的人其实越明白这品质有多么难能可贵,谁会舍得讨厌她呢?
九点。
时辰有事出门,叫上时景一道,顺带接姑父回来吃饭。
人是叫出门了,却心不在焉,车辆打火后,还不时往后视镜看,知道堂弟不放心,时辰大咧咧劝,“你只管放心,我妈又不是老虎,你瞧她表现得多亲切。”
时景怀疑:“姑姑今天怎么……”
“你是想问她今天怎么特别能演吧?”
时辰一语道破。
他挂挡起步,“其实你可以轻松点,小景,不用活那么累,从前,长辈们确实对你的未来抱有很多期待,想想看,整个家族里数你最帅,聪明努力,那时候别说裴姝,玉皇大帝的亲闺女下凡,他们都觉得配不上你。”
“到你爸走了之后,大家忽然想明白了,一直以来,也许就是大人的期待压垮了你,奶奶说,以后不能再强求你任何事,只要你开开心心的就好,管人家普通家庭还是偏远山区,只要能让你高兴,我们也就高兴。”
“说实话,你高中赖在昆明不肯回来那点小秘密,我妈早跟周秘书打听清楚了。这姑娘有能耐啊,时隔六七年,还能让你这么冷静的人急戳戳回北京,我妈好好待人家都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对她有意见。”
时景怔了半晌,低头叹气。
“让大家操心了。”
“一家人说这些干嘛,我让他们操心得更多,是不是还得给长辈们叩头谢罪。”
时辰到说这儿想起什么,声音变得愤愤起来,“你是没看见,今年过年我领女朋友回家,我妈那架子端的,我左边挨一巴掌、右边挨一巴掌,里外不是人。我妈这双标狂魔……”
余葵带着姑姑连胜几局。
又给她介绍了商城里自己画的热门皮肤,还有升任主美版本更新后,带领团队出的几个新角色,瞧得姑姑眼睛发亮。
“小葵你自动化专业的,画画也那么精致漂亮啊?”
余葵羞赧挠头。
“我还修了个美院双学位。”
姑姑戴上老花镜,越端详越满意,放大看一会儿,又缩小看一会儿,不知不觉就手滑买了好几个。
女人爱买衣服是天性,哪怕只是游戏里的虚拟数据,她买完,叫来阿姨带余葵到处转转,随便参观,自己则迫不及待穿着新皮肤扎进游戏,又开一局,小试身手。
余葵院里院外,楼上楼下晃悠一圈后,溜达到时景的卧室。
“小景不喜欢别人碰他东西,所以平时除了打扫灰尘,我都不怎么进来。”
眉目清秀的阿姨在围裙上擦擦手,踮脚把书架上的几本相册捧下来给她,“不过管他喜不喜欢,我们太太每次都拿他的相册招呼客人。”
余葵心领神会。
她要是有这么帅个儿子,逮着机会也得抓紧给别人显摆显摆。
挨着床边坐下来,她盘腿翻开相册集。
看得出,时景从婴儿时期起就非常标致可爱,俘获了一众叔叔阿姨的关心,连幼儿园老师也把他搂在凳子上弹钢琴。
余葵没忍住,从兜里掏出手机,偷摸拍两张。再往后翻,动作便渐渐放缓了,一页页往后,她忽然回忆起高二那年,猝不及防打开时景空间感觉了。
傻眼,震撼。
即便随着年岁渐长,余葵觉得自己也算见过一些世面,但时景小时候的经历仍然比她想象中开阔得多。
刚进门那张奥运开幕式合影只能算冰山一角,他跟随长辈去过的重要场合数不胜数,和爷爷到卫星发射看台、肩上挂好几颗星星的叔叔伯伯抱着合影,坐库房里的装甲车坦克,戴勤务兵的军帽……大多时候,余葵只能隔着新闻联播窥见的世界,却是他真实的人生。
他甚至从未将此当作谈资吹嘘、或提起过。
想到新闻联播,余葵脑子里冥冥中有一根线似乎搭上了。
她下意识把相册往前翻,找到时景和父亲合照那几页,又看了一遍,打开搜索引擎。
记忆中,高考结束那个暑假,报纸是似乎确实刊登过一整版面的讣告,但那时,她从未把时景的父亲,和新闻里的政要联系起来。
半晌——
余葵受到冲击般按下手机熄屏键。
仅仅是看着讣告,她已经能想象时景当时的心情,对十八岁的他而言,一切叛逆争执,都只是建立在他想获得父亲认可的基础上。
男人离开那天起,支撑时景世界的大树轰然坍塌了。
阿姨从楼下端了果汁和点心进来,见余葵瞧着照片发怔,也跟着叹气,“时书记刚走那段时间,追悼会结束,小景门一关,就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两三个月,开始连水米都不肯进,直到他爷爷奶奶来,又哭又劝,总算肯开门吃东西了。”
她轻拭掉眼里的泪光,“小景也算我看着长大的,这孩子外表高冷,其实心善,他就是自责啊,和自己较劲儿,到收拾行李去长沙报道那天,整个人瘦了十来斤,整个人飞扬的精神气都沉下来了,人也成熟了一大截。”
余葵不敢再听,匆匆合上相册。
阿姨大概也觉自己把话题弄得过于沉重,匆匆放下托盘,“饭就快好了,小葵你慢慢看。”
走到门口,她似是又想起什么,“对了!”
搬个小凳子回来,垫着踩上去,“小景还有个隐藏相册,平常不敢让他发现,我们都是背着他偷偷欣赏的,不过……给你看的话,应该没关系吧!”
她特意提醒:“小景从鹅绒枕头里抽了根小羽毛做标记,小葵你看完塞回去时候,记得把它夹到第一页。”
哈?
什么隐藏相册还弄得神神秘秘,光屁股的满月照吗?
余葵期待地翻开,惊愕地瞪大眼——
第一页,就是她被摄像头抓拍的大脸。
穿着附中冬季校服,余葵傻乎乎夹在人群中龇牙咧嘴拔河,重点在于,这张照片是她在高二十五班时候拍的,她自己都没见过,他哪里偷来的照片!
十来分钟后。
等余葵把相册整本翻完,头脑发懵,感觉世界都不真切起来。
她一直肯定,自己的喜欢比时景多得多,可如果时景从那时候就开始关注、保存她照片,是不是说明,他俩算双向暗恋?
余葵努力回想,高二时期,她个子不算高,刘海也长长的,灰扑扑像个沉默的背景板,时景喜欢她什么?写作业吃得满本子饼干屑、游戏里抱着他大腿喊求带吗?
再想远一点,如果她学习不是特别努力,没上清华,只是去了任意一所普通大学,他们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后续发展?
……
严格地讲,思考这些其实没有意义,但余葵却能清晰感觉到,她少女时代遗憾的最后一角,正逐渐被缺失已久的拼图严丝合缝填满。
她曾以为只有自己哭笑忐忑、卑微羞怯的时光,并非独角戏,他也曾将喜欢掩藏在平静自若的外表下,不留余力朝她奔赴。
饭点,那位据说非常忙碌严肃的姑父总算回来了,男人军装挺拔,走路带起一阵风。
第一次跟这么大的官儿同桌吃饭,余葵刚刚放松的神经又支棱起来,全神贯注回答对方的提问。
未曾想姑父也平易近人,听说余葵信院毕业,还提起她们学院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问她认不认识。
余葵猛点头。
“我大三修过他的课,现在使用的本科教材也是老师编撰的。”
“跟你和小景一样,我跟他还是高中同学,老朋友,好几年没碰面了。”姑父举杯,跟她这个小辈干了一口椰汁,转头又问起时景在学校的情况。
从生活到学业,他问得十分细致,交代他一些治学做人的道理,一顿饭就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结束了。
余葵进门前以为自己会紧张拘谨,却没想这顿饭,吃得比她回亲妈余月如那里还轻松。
饭毕,一家人要送时景去高铁站,好说歹说被他拒绝。
姑姑伤心地拥抱时景,“臭孩子,也不知道想家,下次再见面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时景个儿太高,俯身安慰地轻拍她两下,“姑姑,刚刚吃饭时候您看手机没仔细听,我下个月跟导师到北京交流……”
姑姑的爱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那你差不多就去赶高铁吧,别耽搁了。”
拎着来时的行李,时景走时,也还是简单轻便的几件衣服。
余葵把人送到安检口。
道了别,时景走几步,又回头瞧瞧她还在不在原地,他的白衬衫被风吹得很鼓,逆着光,寸头利落,下颌线条紧绷,眼睛漆黑,几次想说什么,却都被往来的人流隔断视野。
余葵每见他瞧过来,就挥挥手。
车站比婚礼见证过更多的不舍。
明知道时景也许隔一两周还能回到北京,但不知为什么,这一刻,瞧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她还是难掩失落,掐着指腹使劲抑制这种没由头的酸涩感。
在那道颀长挺拔的身形即将汇入人海的前一秒——
她实在没忍住,朝前走了两步,只是想离他近点儿,再多看会儿。
没料本已经排到安检的时景,恰巧在这时回头。
只瞧见她动作,男人拎起行李,折身大步流星穿越汹涌的人潮,朝她走回来。


第83章 第四个愿望
距离高铁停止检票时间仅剩十五分钟。
余葵明知此时应当催促他过安检,但不知为什么,她不由自主地注视他,眼球一动不动,似乎试图用意念把他的模样拓印下来。与他赤忱的眼神交汇,她只觉灵魂里有翻腾的爱意在燥热地涌动,情绪夹在疯长的满足和不舍间来回飘忽。
他终于在眼前站定。
丢开行李,隔着软隔离带,俯身把她紧紧拥入怀中,唇边溢出一声叹,不舍地轻唤她的名字。
“小葵。”
“嗯。”
“小葵。”
“我听到了。”
时景力道很大,余葵感觉自己的骨节快要咯吱作响,但她丝毫察觉不到痛感,闭眼听着他胸腔处传来略重的呼吸声,轻轻搭上他的腰。
微不可查的回应。
但她明显能感觉到,她触碰到的那块肌肉隔着衬衫细微跳动了一瞬,他领着她的手移到颈部环紧。
下一秒——
时景托着她腰,毫不费力把她从隔离带对面抱过来。
余葵现在明明也是近一米七的个头,在他怀里却依旧娇小细瘦得像个小女孩。
他没立刻撒手把人放回地面,单手抱着她,鼻梁抵在她细白的颈窝,右手指尖一下下抚摸、摩挲她的后脑的头发,声音低沉晦涩,“真想把你带走。”
他说罢,偏头,在她雪腮轻吻。
又改口,“我真不想回学校。”
余葵措手不及,无处安放的长腿,只能缠上他腰肢稳固重心。
脸颊的触感余温尚未消失,她紧紧搂着他,感受着彼此身体严丝合缝的贴合,无力地任凭男性的气息、他的言语和心跳将她淹没。
路过的旅客都朝两人看来。
余葵明明是个害羞极了的人,但此时,她无暇顾及任何人的眼光和看法,迷失在这样的剧烈的快乐里,享受被他情绪中巨大而急切的占有欲包裹吞噬。
看不到他的眼睛,她终于问出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如果这些年,我交男朋友了,甚至如果,那天结婚的人真的是我,你酒醒后要怎么办,祝我幸福吗?”
仅仅听她假设,时景有种瞬间被拉回那时刻的窒息感,心脏条件反射泛起细密的绞痛。
“我不会。”
他没有任何犹豫,压低声重复:“我不会祝你新婚快乐。我没有那么高尚,甚至卑劣自私。我不想在你最幸福的时刻打搅,但我祈祷你婚姻不幸,又不至于太受伤,这样我才能顺理成章出现,让你知道,他们当中任何人,都不会比我更爱你。”
“余葵,我从来没有说过你对我的意义吧。”
他的声音一字一句传抵她耳朵,“我不是个乐观的人,亲缘淡薄,孤僻、冷漠,相处很多年的朋友,偶尔还会指责我跟块石头没有区别。”
余葵不想听他这么形容自己,欲言又止。
时景却坚持继续往下,“可是,在你身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得并不孤独,很有趣,很幼稚,很真切。”
他把埋藏在17岁少年心尖的告白一股脑吐露干净。
“我想跟你一起上学,就每天早上假装路过你家路口很多次;2014年附中拍招生手册,我和参加竞赛的女生商量,拜托她给我跟你合照的机会;你在光荣榜橱窗里的证件照,是我偷偷撕走的。我无法自控地注意你,看你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关注你换的新发型,在你打过饭的窗口点同样的菜,每次在超市门口假装等人,其实都在等你。”
“去军校这些年,我每天都想你,越难过的时候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