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注1:孟子。
第34章 繁忙
“遇儿,天冷喝口热汤先。”张氏端着一碗鸡汤放在儿子面前,碗里还有一个炖得酥烂的大鸡腿。汤面提前撇去了浮油,呈淡白色,荡着三两颗枸杞和红枣,盈盈绕绕的香气四溢,勾得人口水直冒。
秦遇挪开目光,问道:“娘的呢?”
张氏装傻:“什么?”
秦遇挑眉:“一只鸡难道只有一只鸡腿。”
母子两人对视,最后张氏败下阵来,起身把另一只鸡腿舀起来。
秦遇这才动筷,张氏吃了一口鸡肉,入口即化,又鲜又嫩,鸡肉咽下去了,唇齿间都还留有香味。
她有点可惜,本来是打算把这只鸡腿留着晚上给儿子吃的。
“你在县学过的好吗?”
秦遇温声道:“娘放心,我在县学过的很好。学正和教谕学问高深,我受益良多。而且”他顿了顿,眉眼微弯:“我还结交了一位好友。”
“虽然我们年龄相差七八,但是平时交流,意外的合得来。”
张氏惊了,追问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秦遇隐去了一些不好的地方,只道戚兰的弟弟跟他年岁相仿,因此戚兰与他攀谈,一来二去两人就熟识了。
张氏微张着嘴,少顷笑起来:“还有这种巧事啊。”
她原来还提心吊胆,唯恐儿子年岁小,进了县学被人欺负。
但张氏忽然想到什么,脸上的笑意顿住,仔细打量儿子,试探道:“遇儿,你莫要哄娘。”
“你当真在县学过的好?”
之前在私塾的时候,遇儿也说他一切很好,结果最后冒出个刘文杬。
秦遇不闪不避的回视,诚恳道:“我在县学很好,不曾哄骗娘。娘若是不信,我多说说我与兰兄的相处。”
“这些总不能是我瞎编乱造吧。”他揶揄了一句。
这话让张氏悬着的心放下了些,然后望着儿子,认真听他讲述他与好友的相处细节。
当秦遇说到在戚家田庄,他们玩飞花令,戚伊输了连灌七八碗茶时,张氏忍不住乐了。
她仿佛都能想象出戚小公子皱着一张小脸的模样。
随着儿子越说越多,张氏脸上的笑容就越来越大。
这些细节,不是随便能空口造出来。再者,小镇离县城也不远,儿子说谎,她一打听不就露馅了吗。
张氏渐渐信了。
最后秦遇道:“等翻年后,若是有时间,我带兰兄来镇上逛逛,他可喜欢娘做的豆干了。”
张氏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忙不迭道:“你那好友喜欢豆干,等你回去上学,娘多给你装些。”
秦遇没有直接否定他娘的好意,而是建议道:“娘不要装太多,豆干不经放,人家拿回去存不住,只能一口气吃了,得把人吃腻。”
张氏经他提醒,想想也对。
不过豆干不能准备太多,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大小是份心意。
午后,秦遇在外面消食,慢慢行到了书店处。
掌柜看见他,主动打招呼:“秦小公子休假了。”
秦遇脸色微红,他总觉得【公子】这个称呼,是用来称呼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
不过比起秦小童生,秦小公子好像也没那么别扭了。
秦遇快走几步,朝掌柜拱了拱手,掌柜侧身,只受了秦遇半礼。
随后掌柜与秦遇寒暄,并不问他是来做什么。很快又来了一位客人,掌柜跟秦遇说了一声,就去招呼那位客人。
秦遇也松了口气,去翻看店内的书籍。
他在县学的这段日子,书店又有了几本新书,其中一本《吴主传》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打开看了看,不一会儿就看入了神。
掌柜送走另一位客人,回头发现秦遇已经看起书,特意放轻了声量,没有打扰他。
这一看就是两个时辰,外面天色暗了下来,秦遇才合上书本,只觉得双脚有些僵硬。
他原地跺了跺脚,又搓搓手。
秦遇有几分不好意思,走过去与掌柜道:“不知晚生能否抄写这本书籍。”
“自然是行的。”
秦遇如今是童生,价钱比原来涨了三十文钱,再加上年节,掌柜允诺他千字一百五十文。
秦遇知道这是掌柜好心,左右张望了一下放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地方,发现这两样启蒙书籍又快卖完了,于是他道:“掌柜可还需要人抄写三字经和千字文。”
“小公子愿意抄写?”
掌柜看来,秦遇现在是童生,对于这种基础读物,应该不会再抄写了。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秦遇说了,掌柜立刻应下:“如果小公子愿意抄写,还愿意留下您的注解,那老朽可以做主,允小公子抄录的文章千字一百八十文。”
秦遇惊了一下,不过这价格实在令人心动,他当下就应了。
临走时,掌柜还笑呵呵对他说:“《吴主传》不急,小公子不用赶时间。”
秦遇脚下一个踉跄,掌柜就差没明示了:《吴主传》不急,让他时间留着抄写三字经和千字文呢。
秦遇出去一趟,回来就揽了一堆活。县学的功课是不能落下的,再加上每日还要抄书,时间就有些紧了,得好生计划一下。
他把书箱里的书籍拿出来整理,有什么东西滑落,他忙拾起来,才发现是一副字帖。
“奇怪,我什么时候……”
【贤弟,你此次休假回家,书箱里都装了什么?】
【为兄甚为好奇,让为兄瞧瞧,为兄也借鉴一下……】
秦遇哭笑不得,心里又暖又无奈。看着那副字帖,只觉得格外有份量。
“这是什么?”张氏问道。
秦遇如实说了,也是为了进一步让他娘相信,他在县学过的好,朋友对他都极好。
果然,秦遇话音落地,张氏就美滋滋的哼着小调儿离开了。
秦遇点了两根蜡烛,泛黄的烛光下,他试着临摹了几个字,惊讶的发现,这字帖十分合适他的笔迹。
因为科举所规定的是正楷,秦遇一直以来也是由此发展,一来是资源有限,尽可能专精。二来,古人常说见字如人,一个人的字迹也能看出这人性格的七八,当然遇到十分会伪装的就不准了,但大体是没错的。秦遇就不是张扬的性子,自然写不出草书的精髓。
戚兰给他的是一副小楷字帖,虽不知是出自哪位大家,但是通篇小字整齐划一,气势连贯,正应了那句“形离而势贯”。
秦遇心喜,提笔继续临摹,还是张氏叫他吃晚饭,他才罢休,恋恋不舍的把字帖妥帖放进书箱。
或许是在烛光下凝神太久,这会儿一放松,看其他东西都有些花。
秦遇心里一紧,暗道自己放纵了,灯下伤眼,以后无要紧事,不可如此。
张氏也在念叨他,不过是揶揄居多:“这么喜欢你好友送的字帖。”
秦遇给出了四个字:“非常实用。”
张氏抿着嘴乐起来,对戚兰也更加好奇了。
因为这幅字帖,秦遇假日每天练字的时间重新调整,如此一来,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
再加上正逢年节,中途还要抽出几日功夫跟人来往。
谭夫子,秦伯父,赵伯父,里正,还有族内都要走动。
前者是情义不忘,后者是独木难支。
晚上睡觉前,秦遇还在想这个事,一时间连他都觉得这个假期有些吃重。
之后几日,他抓紧时间忙活,连饭后消食的片刻功夫都省了,张氏还以为县学功课重,每次进后院都轻手轻脚,唯恐扰了他。
忽然,某天上午张氏试探着轻声唤他。
秦遇抬头,“娘,怎么了?”
张氏欲言又止,看了一眼铺子外面,还是开口道:“你看马上就要年关了,左邻右舍想讨个喜气,帖副春联……”她声音不自觉弱了下去。
秦遇见不得他娘如此示弱,握住他娘的手,笑道:“可以啊,什么时候。”
“会不会耽搁你做正事。”
“不会。”秦遇认真道:“真的。”
张氏这才松了口气,往外面走去。
没一会儿,周围铺子的大娘婶子俱是一手拿着红纸,一手提着东西进来。
不拘是鸡蛋,点心,精细面粉,或者自家做的肉丸子等等。
“遇儿啊,今儿麻烦你了。”烧饼大娘不好意思道。
秦遇:“无妨,不知大娘想要哪种春联。”
“要寓意生意兴隆,家人平安的。”
秦遇思索了一番,提笔写道:“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横批:“和气生财。”【注】
这对联浅显易懂,烧饼大娘听了一遍,直拍手叫好,喜得见眉不见眼。
“遇儿,你这对联写到大娘心坎里去了,大娘实在喜欢得很,你再给大娘写一副成不,最后还想要一个大大的福字。”
秦遇笑着点点头。
等他将来家里求对联的一一写完,由他娘送走后,时辰已经过了午时。
张氏心疼他,给他捏了捏肩膀,秦遇没有拒绝,他也真的有些累了,闭着眼养神。
来求对联的人送了不少熟食,张氏蒸了肉丸和一个嫩南瓜,又下了点面疙瘩,前后没超过一刻钟。
秦遇吃着热乎的饭菜,想着后续的安排。
他将抄写好的三字经和千字文送去书店,领了银钱,回来的路上,买了一盒面膏和一根梅花木簪子。
张氏收到礼物,又心疼又高兴,“你竟然还接了抄书的活,那般辛苦,银钱该自己留着啊。”
“我觉得梅花簪子跟娘很配,娘戴在发间好看。”
女子大抵都欢喜来自丈夫和子女的称赞,张氏也不例外。之后梅花簪子戴在头上,就没取下来过。
而后,秦遇和他娘提着礼物进了谭家的门。
谭秀才把他叫去了书房,问了问他学习近况,还考校了一番,秦遇对答如流,谭秀才满意的捋着胡子,留秦遇母子在谭家用了午饭。
午后秦遇和他娘只好回了家,哪有下午去走动的。
然后是族里,不管如何,族长和几位族老家还是要去的,接着是里正家。
当他见到秦怀铭时,对方毫不客气地捶了他肩膀一下:“好小子,现在才来。”
秦遇连连赔罪。
赵锦堂也在,哼了一声又咕哝道:“我本来早就想去找你的,是阿铭说你忙,我才忍着没去。”
秦遇:“是有些忙。”
赵锦堂和秦怀铭讶异地望着他,能让秦遇开口说忙,那定然是真忙了。
赵锦堂迟疑:“那县学的功课竟是这般繁重。”
“不尽是。”面对好友,秦遇没有瞒他们,说起了自己抄书的事。
秦怀铭和赵锦堂一脸无语。
秦怀铭:“你也太苛待自己了吧。”
赵锦堂无不赞同:“阿铭说得对,你好不容易休假,就该放松一下啊。”
还嫌功课不够多,再给自己揽活儿的。
秦遇没有争论,转而问起二人的近况。
秦怀铭还好,赵锦堂眼神开始闪躲,秦怀铭没好气的揭穿他:“你以前在还好,你去县学念书后,这家伙就犯懒了。现在落后我一大截。”
“我我有认真念书啊,就是太难了嘛。”赵锦堂毫无底气的弱弱反驳。
秦遇揉了揉眉心,居然一点都不意外。
他具体问了一下赵锦堂的学习进度,眉头微蹙,得知赵锦堂很多内容听不懂,就选了几个重点的,给他详细捋了捋。
秦怀铭本来还想跟秦遇话话家常,闻言也听得入了神。
谭夫子的讲解是没错的,只是并不如秦遇了解赵锦堂,针对讲解的更细致易懂。
秦遇讲完一段落,口舌生干,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
秦怀铭看着他,又佩服又羡慕:“遇弟,我觉得你现在学问更好了。”
连夫子没讲到的地方,秦遇也能道出个二三来。难怪那么多童生托一圈关系也想进县学。
作者有话要说:注:对联来源网络。
第35章 泥人也有三分火
秦遇最后还是没能在假期结束前将《吴主传》抄写完,他有些不好意思行到书店,与掌柜说明缘由。
掌柜心情很好,笑呵呵的摆手说不着急。
“小公子之前抄写的三字经很受欢迎,后来还有人来买,可惜没有了。”
掌柜目不转睛地看着秦遇,就差没直接开口问:小公子还要不要再抄写几本。
想到县学里的紧凑教学,秦遇委婉道:“县学马上开学了,吴主传或许要一月后才能抄完。”
闻声知意,掌柜没有再劝,反而对秦遇道:“那本书少有人问起,便是等个三五月也行的。”
掌柜宽厚,秦遇却不能如此厚脸皮,他对掌柜拱拱手:“多谢掌柜好意,但一月足够了。”
知会了掌柜一声,秦遇提上行李,告别亲友,坐着牛车回了县学。
有一段日子没在,宿舍里有股沉闷的味道,他进去后开窗通风,简单打理了一番,把东西分整好。
除了书箱,换洗衣物,最多的就是他娘给戚兰准备的礼物。
豆干,琥珀桃仁,糯米团,茯苓饼都是他娘亲手做的,还托人在乡下农户家询问,买了柴火熏的腊肉。
当然,除了腊肉,那些零嘴,张氏除了准备送人的,也给儿子单独装了一份。
秦遇还记得他娘蹲在地上,拿小锤把核桃挨个砸开,挑出核桃仁来,稍微坏一点的都不要,可仔细了。
他净了手,取出琥珀桃仁,晶莹单薄的糖衣一咬就碎,里面是炒出香味儿的核桃,口感分明,甜而不腻。
他吃了几个,又饮了热水,腹中有了三分饱意。
随后把东西收拾好,朝外面走去。
整个县学就是一个占地很大的大院子,童生们在第一进,也是最外面。
第二进和第三进讲学,第四进住秀才。
食堂设在二、三进,听闻以前童生和秀才井水不犯河水,咳咳,主要是秀才瞧不上童生。童生吃住学习在一二进,秀才在三四进。
后来学生人数不够,也就没有分的那么鲜明了。
而一间房屋,外面都留了一块空地,然后用墙隔开,留一扇木门进出,相当于一个小院子,很注重隐私性。
秦遇在第一进扫了一圈,看看今日县学来了多少人。大多木门虚掩,便是没人。
他只好沿着走廊去了二进,空荡荡一片,食堂也关着门。
秦遇只好回去,背上书箱在外面对付两口,回来后就开始抄写书籍。
下午时候,外面热闹了起来,宿舍门打开,严青带着行李进来。
秦遇与他颔首示意,就继续做自己的事。
不一会儿传来脚步声,清水声,还有麻布摩擦器物的声音。
秦遇恍若未觉,直到光线愈暗,他才停下笔。
屋里只剩他一人,严青不见踪影。
秦遇抓紧时间去外面吃晚饭,赶在天色完全黑下来前回到了宿舍。
宿舍里空空,秦遇本来是不在意,可过了亥时还不见严青人影,秦遇就有些担心了。
他看了外面一眼,伸手不见五指。
秦遇在屋中来回踱步思量,最后还是披了件外袍,手掌烛灯出门寻找。
冬寒未退,夜间凉风席卷而来,裹挟的寒意激得秦遇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大意了,应该再多穿一件衣服的。
他慢慢往前走,主要留意周围有没有灯光。没灯光的,应该没人。
“秦遇?”
突然的人声,吓得秦遇差点没蹦起来。
他移了移烛光,发现来人是一名童生,他曾经跟对方说过几句话。
“齐兄,原来是你啊。”
对方笑道:“你这大晚上的不睡觉,出来干什么?”
秦遇刚想说他是来找人,但是亥时未归,说出去恐对严青声誉不好,话到嘴边改了口:“我晚间吃撑了,实在睡不着,等会儿就回去。”
“行,你慢慢消食,我回屋歇着了,外面冻死个人。”
因为这一个小插曲,接下来秦遇都谨慎许多,只是找了一圈都没人,“难道严青还未回县学。”
秦遇拧眉思索,还是觉得严青不是那种放浪之人。
再者,这县学里,其实他还有一个地方没去。
他跟柳瑾已经疏远了,大晚上的过去不太好啊。
秦遇左右为难,寒风中他冻得瑟瑟发抖。
罢了,一点面子哪有一个大活人重要。
严青看上去比他还瘦弱呢。
秦遇小心护着烛火,按照记忆里的路线过去。
还未靠近,他就看见了夜色中的灯光,秦遇心里一喜,加快了脚步。
“我此前与严兄商量之事,严兄可考虑好了。”
秦遇步子顿住,这不是柳瑾的声音吗,严兄?严青?
很快印证了秦遇的猜想,严青熟悉的声音传来,只是有些犹豫:“我再考虑考虑。”
隔着一扇虚掩的门,听着里面两人言语,秦遇面上臊得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他刚要敲门,柳瑾的声音又传了来:“严兄再迟疑,今年恐怕又要与秦遇那等小人同住一年了。”
秦遇一瞬间怔在原地,而他曲起的手指离木门甚至不到一公分。
夜色寥寥,周围安静的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声。
“柳兄慎言。”
“此处就你我二人,有何不能说。况且我也不曾冤了他。”
秦遇垂下眼,微弱的烛火被他悄无声息按灭。指尖传来灼痛,却似无知觉。
“刘文杬之事,他们各有错处便不多言。只那王生一事,秦遇若堂堂正正跟人对峙,我还高看他一眼,可他背后告状,就是小人所为。”
“王生因此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心神失守差点去了半条命,秦遇却干干净净置身事外,如此心计,可谓歹毒。”
秦遇合上眼,掌灯的手握着烛台已然泛白。想到往日种种,他终于明了,为何柳瑾对他总是夹枪带棒,阴阳怪气。严青对他的态度忽冷忽热。
理智告诉他,现在该偷偷离去,装作从来没有来过。
他一个成年人芯子,难道还跟两个十七八的少年计较?
他快速默了一段心经,总算压住了火气,转身欲走。
“……严兄,倘若那竖子有朝一日将矛头对准你,你可有应对之策。”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只那王生一事,秦遇若堂堂正正跟人对峙,我还高看他一眼……】
去他妈的,都是做人,谁要惯着你!
他拿起手中的烛台,用力砸开了那道木门。蜡烛断成两截,骨碌碌滚到了严青脚边。
整个院子都安静了,严青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望着他眼睛瞪得要脱出来。
柳瑾先反应过来,皱眉斥道:“秦遇,夫子没教过你非礼勿听吗?”
“那夫子没教过你不要主观臆测,背后议人是非吗!”秦遇反唇相讥,如同一把尘封已久的剑终于拔出,锐利毕露。
柳瑾和严青都惊了一下,这样疾言厉色的秦遇是他们不曾见过的。柳瑾面子挂不住,避重就轻:“我如何就主观臆测了?”到底是心虚,音量不自觉降了下去。
秦遇冷笑:“刘文杬之事如何,我今日明白告诉你。”
“是他妒我,是他连同他表兄遣人砸了我娘的铺子,甚至险些伤了我娘。我不该与他计较吗?”
“倒不知柳兄心性如此仁善,活佛见了你都得掩面羞愧。只愿他日令尊令堂受人欺辱,柳大善人也得忍让才好。”
一番话说得柳瑾面白交赤,急吼吼反驳:“你休得诅咒我父我母。”
秦遇嗤笑一声。
他不与柳瑾多言,直视严青:“王生辱我在先,但我的确没动手,更别说背后告状。因为我早就知道,教谕会收拾他,因为我的童生之名是朝廷给的。他在我的童生身份上找茬,就是自己找不痛快。如果连这点关窍都看不明白,也别妄想着入仕途了,否则哪天死了都不知道怪谁。”
他一番话有理有据,竟是让人不知如何辩驳。
柳瑾紧咬牙关,强撑着一口气斥道:“撒谎!你若问心无愧,事后找学正是为何?”
学正?
秦遇想了想,是有那么一回事。随后眼神微妙的看着柳瑾。
柳瑾以为抓住他痛脚,讥讽道:“怎么,让我说中了,心虚了?”
“不是。”秦遇与他目光交接,语速不疾不徐,反而透着嘲讽:“我找学正,是因为字帖之事。”
柳瑾懵了:“字帖?”
秦遇生出不耐:“是,你若不信,自去问学正就是。”
到底是气不顺,秦遇故意刺他:“我家贫,不像柳大善人一掷千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话说尽,他转身离开。但走了几步又折回来,将地上的烛台重新捡起。
严青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颤声问:“你怎么会来?”
秦遇抬眸,面无表情道:“你亥时未归,外面冬寒未去,我忧你体弱恐出事,特意执灯来寻,倒没料到严兄好雅兴。”
顿了顿,秦遇语气更冷:“我乏了,先行离去,严兄自便。”
这一次,他头也不回的没入了夜色中。
严青紧盯着门外,下唇微颤,整个人摇摇欲坠,秦遇掷地有声的指责犹如寒气一阵阵儿的往他身体里钻,剖开他的皮肉,冲进他的血脉,最后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他的心窝子。一下一下,又凶又狠,直把那一块血肉砸了个稀巴烂。
他大口喘着粗气,柳瑾终于意识到他的不对劲,叠声唤道:“严兄、严兄……”
然而严青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只觉得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见人才好。
“严兄,严兄你听得到我说话吗,严兄……”
严青眼珠子动了动,柳瑾还没来得及说点什么,就感觉面前的人直愣愣朝地上倒去。
柳瑾惊惧交加,赶紧把人扶进屋,取了备用的药丸喂他服下。
另一边,秦遇摸黑回去后,心里还在突突冒火,都叫个什么事儿啊。
要不是情况不允许,他真想仰天大吼三声。
这一晚上,秦遇罕见的失眠了。次日眼底青黑,可与现世国宝媲美了。
然而巳时两刻,严青顶着一张更加差的脸色回来,沉默的收拾东西,临走时低声道:“是我偏听偏信,对不住你。我”他头更低了些,“我搬去与柳兄……柳瑾住,新来的舍友开朗随和,比我好相处。”
因为秦遇的稳重,严青经常会忽略他的年龄,可如今想一想,秦遇也不过十一二岁,他却以恶意揣测,实在非君子所为,真是羞愧,羞愧。
严青走了,秦遇看着面前的书籍,忽觉烦躁,什么都看不进去。
直到午后,有一十八九岁的男子提着行李过来,相貌平平,但是看到秦遇的时候露出笑,“早对秦兄的算学有耳闻,今后同住,还望秦兄多多指教。”
随后他想起他与秦遇过去未说过几句话,秦遇可能不认识他,于是把东西放下,拱手做自我介绍:“在下何穗。”
秦遇愣了愣,赶紧还礼:“何兄。”
第36章 曲水流觞
严青换宿舍之事在县学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倒是戚兰因着秦遇的缘故,问了两句。
秦遇只道:“严……兄与柳瑾更谈的来。”
戚兰唰地打开折扇挡着,凑近秦遇:“被他们欺负了?”
“没有。”秦遇哭笑不得:“我又不是小孩子。”
戚兰闻言反而摇了摇头:“你要真有孩子那份天不怕地不怕的蛮横,我反而不担心了。”
忽而话锋一转,他朝秦遇眨了眨眼:“你怎么不搬来跟我住?我一个人住着冷清得很。”
秦遇:………
“兰兄,别闹。”
虽然如今县学里,童生跟秀才分得没有那么清楚,可秦遇当真搬去跟戚兰一起住,流言还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呢。
戚兰收回扇子,敲在手心:“逗你玩呢,我可不想让你成为靶子。”
他叹了口气,眼神幽怨:“你怎么不早生几年呢,你早生几年,或许现在就是秀才了,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住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