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使春卷呆呆地站在车旁,怔怔片刻后,僵硬地转头看向车内,蓦地放声大哭起来:“夫人……!”
萧牧上了马,握着缰绳的手指指节泛白,手背之上有青筋凸起。
“回府。”
夜色中,他的声音是过于异样的平静。
侯府众人红着眼睛应“是”,随着马蹄声远去,定北侯府的车马跟随着萧牧消失在朱红宫门外。
看着那行车马消失的方向,永阳长公主难以回神地低声道:“入京之后明刀暗箭一波三折皆过来了……怎偏偏在今日出了这样的变故?”
“长公主殿下。”有禁军上前行礼,有些为难地道:“事出突然,公职在身……已命人备下软轿,还请您暂回宫中歇息。”
永阳长公主迟迟地将视线从宫门外收回,眉间神色凝重:“理应如此,走吧。”
夜风袭身,她掩口咳了几声,眉头愈发紧蹙。
面对禁军的阻拦与召回,有人惊惶不解,心中惊疑,亦有人大为恼火:“凭什么不让我们走!”
被拦在东宫外的突厥男人满眼怒气。
禁军面色冷肃:“宫中有人遇害,奉太子殿下之命,今晚凡参宴者,皆需留下。”
突厥男人大致听懂了“遇害”二字,皱着眉要往前闯:“你们死了人,跟我有什么干系!快让开!”
“噌”地一声,禁军手中利剑出鞘,挡在了他身前。
男人眼神一变,蓦地攥紧了拳。
“叶护……”他身侧的同伴拿突厥语低声说了些什么。
面相凶悍的男人咬着牙,眼神冰冷地看了眼那名禁军:“我倒要看看,你们究竟使的什么把戏!”
众官员及女眷陆陆续续被召回到设宴的大殿中。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一贯以温和示人的太子殿下,露出这般严正冷肃的神态。
巨大的不安笼罩在众人之间。
消息传至各宫,各处皆被惊动。
太子妃亦大为震惊:“怎会如此,萧夫人竟……”
事情出在东宫,宫人们早已知晓,之所以现下才传到她耳中,是因众宫娥知晓太子妃有孕在身,未敢贸然惊动。
而太子处理此事的态度尤为坚定,阵势如此之大,宫人眼看是不可能瞒得住了,适才如实相禀。
“事情既已经发生了,相信殿下必会妥善处置解决。”项嬷嬷赶忙安抚道:“您切莫太过惊虑……”
太子妃的脸色微有些发白,坐在榻中,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
萧夫人身份特殊,如若不能及时查出真凶,恐怕是不能善了……
“是衡娘子下水将人带上来的?”太子妃稍稍定下心神之后问道。
“正是。”项嬷嬷低声道:“人不见了起初也是吉娘子先发现的,这才张罗着宫人四处寻找……吉娘子不管不顾地跳下荷塘,带上来之后又竭力施救,只可惜伤在后脑,又溺入水中,到底还是晚了一步。”
太子妃紧紧皱眉:“下手之人当真是阴毒至极!”
旋即问道:“衡娘子现下如何?”
“受了寒气与惊吓……且从救人的态度来看,是与萧夫人关系甚密,一时难免不好接受,此时由月见带着去更衣了。”
同一刻,月见捧了碗汤到衡玉面前:“吉娘子先喝碗姜汤去去寒气吧。”
已更衣罢的衡玉坐在鼓凳上,眼神有些放空,看着那递到眼前的姜汤,反应了一瞬,适才接过送到嘴边。
月见连忙道:“吉娘子小心烫!”
却见衡玉已将那一碗姜汤全灌了下去。
“多谢月见姐姐。”衡玉将碗放到一侧,起了身来。
月见忙去扶她手臂:“另让人煎了安神的汤药,吉娘子且先在此处歇息吧。”
“不必了。”衡玉的声音恢复了些:“我想去前面看看。”
月见欲言又止,见她神态坚持,到底没有多劝:“那婢子陪吉娘子过去。”
待衡玉来至前殿时,只见殿内众人或坐或立,空气中充斥着紧绷与不安。
众人的心神皆在进展之上,几乎无人留意到她走进了殿中。
此时,一名侍卫快步走进了殿内:“禀太子殿下,在萧夫人溺毙的塘边草丛内,发现了此物!”
太子立即道:“呈上来。”
侍卫将东西呈上,只见是一只手串。
而与寻常手串不同的是,其上除了琥珀玉石之外,还串有一只长长的狼牙,分外醒目。
人群中,那名唤伽阙的突厥男人眼神一变,下意识地摸向左腕。
“此手串像是异族之物……”有官员说道。
又有人道:“听闻突厥人以狼为图腾,甚为信奉……”
此言一出,无数道目光皆下意识地投向了伽阙二人。
太子未急着下定论或质问,而是将手串交给内侍:“烦请诸位好好辨认一二,在今晚或是之前是否曾见过此物。”
众人深知,若查不出真凶,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皆不敢大意。
但纵是如此,有些话也不能太过轻易便说出口——突厥与大盛议和不过两载,有些罪名谁也不敢贸然担下。
众官员各有算计,但有个人不太一样:“我认得这手串,曾在突厥使臣手上见过!”
湘王毫不犹豫地指向伽阙。
“你!”伽阙大怒。
“婢子……婢子也见过!”有湘王开了头,一名宫娥跪了下去:“今晚婢子为他们倒酒时,不止一次见过这只手串!”
伽阙怒不可遏地看向那宫娥:“混账!”
太子看着他:“伽阙叶护何必动怒,若只是误会一场,大可将自己的手串示出即可。”
“……”储君开口,伽阙的态度多少有些收敛:“我的手串不见了!”
四下嘈杂起来。
“丢了?”
“怎会有如此巧合之事?”
有大臣正色提醒道:“伽阙叶护须知,这可不是一句‘丢了’便可带过之事——”
“你想怎么样!”伽阙怒视着那名大臣:“难道你们单凭区区一只手串,便想将罪名安到我头上来吗?”
太子道:“单凭一只手串,的确说明不了什么,如此便谈定罪,太过轻率儿戏。”
伽阙面色刚缓和一二,只听太子问道:“敢问伽阙叶护颈上,是否有新伤?”
伽阙脸色一紧,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耳颈处,一碰便是火辣辣的疼。
他还特意将袍领将上扯了扯遮掩伤痕,但伤痕的位置靠近耳朵,没能完全遮盖干净。
刑部尚书出列一步,道:“若萧夫人是先被击伤头部,再被抛入塘中,意识尚存之际,必然会有挣扎反抗之举——”
“你放的什么屁!”
看向那自入京以来便难掩嚣张的突厥人,刑部尚书冷声提醒:“还请伽阙叶护慎言——”
“分明是你们诬陷我在先,我还同你们客气什么!敢问太子殿下,这便是你们大盛的待客之道吗!”
“有客自远方来,自当以礼款待。”太子缓声道:“但主人家中出了命案,若无法查明真相,必会与客人生出嫌隙。与其强行粉饰,不如彻查到底消除误会——如此寻常的道理,想必伽阙叶护也是明白的。”
伽阙神色几变,一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伽阙叶护耳下所伤,尚未结痂——”刑部尚书问道:“敢问是在何处所伤?”
伽阙咬了咬牙,好一会儿才道:“……是被一名宫女抓伤!在殿后一片竹林前!”
“宫女?”刑部尚书微一皱眉:“东宫女使,岂会轻易伤人?叶护遭其冲撞,又为何不曾告知太子殿下,将那宫女交由东宫掌事发落?”
“谁知她发得什么疯……”伽阙眼神闪躲了一下:“我岂会同区区一个贱婢计较!”
闻言见状,众人心中多数已有了答案。
但其言是真是假,却仍未可知——未必不是为了掩盖罪名扯出来的谎话,又刻意以鲁莽之态混淆视线。
“对了……”伽阙猛地抬眼:“定是那贱婢在那时偷走了我的手串!故意设局陷害我!”
刑部尚书问:“伽阙叶护既如此笃定,试问是否能认得出那名宫女?”
伽阙咬牙:“我定要将她找出来!”
见太子点了头,站在一旁的吉南弦遂命人将东宫上下所有在册的宫娥全部召集到了殿外。
伽阙出了大殿,来到那些宫女面前,仔细辨认一番罢,最终指向了一名眉间有一粒朱砂痣的宫娥:“就是她!你这贱人,竟敢害我!快说,是受了何人指使!”
那宫娥吓得后退两步,惊惶地道:“婢子今晚一直都在殿内侍奉太子妃,之后便随太子妃折返寝殿,直到方才被召来此处……在此之前从未离开过太子妃身边半步!”
衡玉也认了出来,那的确正是太子妃身边的女使,名唤月知。
“殿下,婢子可以为月知作证!”有同在太子妃身边侍奉的宫娥说道。
两名内监也站了出来:“奴也可以作证!”
从殿内走了出来的太子看向跟过来的项嬷嬷。
项嬷嬷点头:“的确如此,月知一直随侍太子妃左右,寸步未离。”
“你们串通一气!”伽阙气血上涌,脑中空白了一瞬之后,猛地转身看向殿内的太子:“我明白了……这根本就是东宫储君的授意!”
“放肆!”有大臣呵斥道:“我大盛储君,岂是你区区蛮夷能够随口污蔑的!”
“蛮夷?”伽阙怒极:“你们盛人虚伪阴毒,才是可恨至极!”
那大臣冷笑道:“阁下狡辩指认不成,便恼羞成怒,出言无状,未免有做贼心虚之嫌——”
而伽阙之言激怒了不少官员宗亲,有人出言道:“据闻伽阙叶护之弟伽努,两年前战死于萧节使刀下——”
而下一刻,有一道犹犹豫豫的女声响起:“妾身身居河东多年,认得一位做首饰生意的突厥妇人……故而得以略通突厥语,今晚在宴上,曾听这位使臣说过……要杀萧节使至亲,为其弟报仇。”
衡玉看过去,只见开口之人,是河东王妃。
河东王妃一贯胆小,遇事不会出头,此时有此言,大约是见局面如此,想“帮”定北侯找出凶手,当作送个人情。
衡玉不由想,看来此前她那番话,当真是让河东王妃吓得不轻。
河东王妃此言让四下喧动起来。
“果然早有蓄谋!”
“不过是战败蛮夷,竟敢于我大盛宫内行凶!”有武将气愤难当:“喝了几两黄汤,便不知天高地厚了,简直自寻死路!”
听得此言,伽阙再无半分理智,当即就要冲上前去扬拳。
“拿下他!”
数名侍卫上前,将人死死制住。
另一边,吉南弦已拿到了今晚宴上各处值守宫人的证词:“殿下,据各处宫人印证,伽阙叶护最后一次离殿到返回殿内的时间段,正巧是萧夫人出事的间隙。”
“果然……你们果然是存心的!时刻都在盯着我,算计我!”伽阙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太子:“你们南境起了战事,皇帝又病重久不露面,而若我此番出了事,大汗与我突厥众勇士定会为我讨回公道!”
太子微抿直了嘴角。


第226章 现下如何了?
片刻的沉默后,太子道:“此案重大,固然不宜轻易下定论。但伽阙叶护于宴上曾对萧节使口出不善之言,而萧夫人恰于此时出事,且叶护自称颈上伤痕是宫娥所致,贴身手串亦遭宫娥窃取,然而却指认有误,难以自圆其说。此中种种,实在难逃嫌疑——”
太子的眼神逐渐坚定:“故而,还请伽阙叶护暂留宫中,直到查明全部真相为止。”
“我看你们谁敢!”伽阙脖颈涨红,挣扎起来。
太子无分毫动摇:“将二人带下去。”
禁军应声,将伽阙及其那名下属押了下去。
听着那逐渐远去的怒骂声,衡玉将视线收回,重新看向在场众人,目光无声扫过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庞。
她从始至终都只是旁观,未曾出言说过半个字,哪怕伽阙今晚于宴上大放厥词,也是由河东王妃开口指出。
她就是想要看看,在“顺其自然”之下,事态会如何发展,又最终会发展至何种局面——
如此,才更便于判断。
伽阙被带了下去,但对于其他人的排查,却并未就此停下。
正如太子方才所言,此案重大,不可轻易下定论。
且若可以选择,从最浅显的角度来看,太子必然也是最不愿就此下定论的那个人——在此时机处置伽阙,几乎等同向突厥宣战。而这于如今的大盛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一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不少参宴的官员家眷,直至天色放亮,才得以陆续出宫离去。
一些在萧夫人出事的间隙曾离席外出之人,仍被拘在宫中细询。
如此折腾,诸人出宫之时皆是满面疲色,却无人敢有埋怨之言。
纵是未曾参宴者,于夜中隐约听得些许风声之后,也几乎是一夜未眠,绷紧着心弦等待宫中的消息。
晨光初现之时,衡玉随永阳长公主一同出了宫,吉南弦仍留在东宫料理诸事不得脱身。
永阳长公主拉着衡玉上了长公主府的马车,于车内将人揽在怀中轻声安抚着。
衡玉靠在她身上,闭着眼睛时,眼睫犹在发颤。
许久,她才开口说了上车之后的头一句话:“殿下,我想去侯府看一看。”
少女声音轻而微哑,永阳长公主轻轻点头应允着:“好,那便去看一看。”
车轮滚滚,碾过清晨微潮的青石板路,最终停下了定北侯府大门前。
在永阳长公主的示意下,其蓁陪着衡玉下了马车。
后面由程平赶着的那辆马车内,翠槐由车内跳下,快步上前扶过自家姑娘。
衡玉站在定北侯府的大门前,神情怔怔。
自入京来,为于人前避嫌,她还从未亲自来过京师里的这座定北侯府。
而今第一次过来,却是满目丧白。
一夜之间,定北侯府已经挂丧,大门紧紧闭着。
衡玉胸口处堵得发疼,不知那紧闭的大门之后此时究竟是何情形。
翠槐上前拍门,好一会儿才有一名服丧的仆从将大门打开,张口却是道:“我家侯爷交待过,今日府中恕不待客,还请回吧。”
言毕便要关门,衡玉见状忙道:“等等,我有紧要之事,若萧侯不便,还请向印副将通传一声,我在此等候即可——”
看了一眼长公主府的马车,仆从犹豫了一下:“敢问娘子贵姓?”
“延康坊吉家——”
“娘子稍候。”
仆从入府通传,衡玉很快便得以见到了印海。
印海面上再无半分往日的自在随意,腰间系着丧带,眼中布满了血丝,抬手朝衡玉施礼:“吉画师。”
“他连我也不见吗?”衡玉看向府内的方向,入目皆是刺目的白。
“吉画师……”印海有些为难,低声道:“将军曾特意交待过,若您前来,便让我等劝回……昨晚吉画师于宫中拼力相救夫人之举,已甚是招眼,此时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此处,于暗中揣测吉画师与侯府的关系……将军如此,也是为了尽量不牵连吉画师与贵府。”
衡玉微抿唇,而后道:“印副将不必诸多解释,我都明白。我此番前来只是想知道,他现下……”
她顿了顿,才接着问:“他现下如何了?”
印海沉默一瞬,才答:“不太好。”
衡玉眼睫一颤,定定地看着印海。
印海也看着她,道:“将军身上旧伤无数,入京前亦是初愈而已,至今未能断药……此番这般打击之下,悲怒攻心,牵动脏腑,一个时辰之前甚至呕了血。”
衡玉微攥紧了衣袖之下的十指,语气几分急切,不忘压低声音:“他此前的伤便是白爷爷所医……我这便让平叔先行回去,暗中带白爷爷来此替他诊看!”
印海再次向她施礼:“如此便多谢吉画师了。”
“夫人遭人所害,真凶尚未得到惩治,他断不能再出事了……”衡玉眼眶微红,再次看向府内:“照料好他。”
印海应下:“吉画师放心。”
衡玉将视线一点点收回,带着其蓁与翠槐转身离去。
回到了马车上,她倒在永阳长公主肩头,眼泪无声大颗涌落。
永阳长公主拥着她,眼底亦是一片通红之色,叹息着轻声道:“傻孩子,你已经尽力了,许多时候生死之事谁也无法左右……接下来要做的,是替萧夫人讨回公道。”
衡玉反抱住她,眼泪愈发汹涌。
“想哭便哭吧。”永阳长公主轻抚着她的背,任由少女在自己怀中宣泄压制了一整夜的悲痛。
衡玉回到吉家时,家中之人个个皆是心急如焚,此刻全都聚在前厅等着。
先前打算在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的喻氏,一早听到消息,天不亮便带着娃娃和顾听南一同赶回来了。此时见衡玉回来,双目红肿不堪,整个人丢了魂魄般,喻氏连声音都不自觉放轻了:“小玉儿,萧夫人当真……”
衡玉抬眼看向嫂嫂和祖母,阿姐,迎着那一双双视线,她一时未能说得出话来。
见她如此,吉家众人皆有了答案。
这答案虽说几乎已无意外,但厅中一时仍陷入了压抑的寂静中。


第227章 究竟是谁?
宁玉勉强回神,上前扶过妹妹:“快先坐下……”
顾听南则倒了杯温茶,无声送到衡玉手中,让她捧着。
孟老夫人看着坐在那里的孙女,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昨夜宫中之事,只是大致听了些各处得来的消息……阿衡,你来说一说,这原原本本的经过。”
按说此时不该再急着去触碰孩子那血淋淋的新伤,但她家的阿衡,她清楚。
而眼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家阿衡更清楚。
衡玉捧着温热的茶盏,哑着声音却条理清晰地将萧夫人出事的前后经过仔细说了一遍。
“阿兄还在宫中陪太子殿下处理此事,故而未得回府,特让我同祖母还有嫂嫂说一声,勿要担心他。”衡玉最后说道。
孟老夫人语气复杂:“此事势必要在朝堂之上掀起一阵风雨了……”
“那突厥使臣疯了不成,竟猖狂到这般田地!”喻氏紧紧皱眉:“还是说,突厥人蓄意挑衅,眼看南境不安稳,他们存心想要找个由头,好借此光明正大挑起战事?”
“嫂嫂所言不无可能,突厥人一贯好战……且我曾听景时过,他们近两年来虽明面上对大盛称臣纳贡,暗下却也未曾断绝与契丹的往来。”衡玉想到昨夜所见所听所感,道:“但我总觉得……事情或许没有这么简单。”
真相未明之前,将罪名全部只压在一方身上,是盲目的。
顾听南道:“若不是突厥人所为,那又会是谁?萧夫人初来京师,也不至于与何人结下如此深仇大恨才对……”
“事情出在宫中,私仇的可能几乎可忽略不计。”孟老夫人目含思索:“只怕还是冲着大势来的,不妨先冷静下来看一看,此事会给何人造成何等困局……”
“是。”衡玉垂眸,低声如实道:“昨夜事出突然,我甚至疑心此事乃太子殿下授意主使——”
宁玉与喻氏难免惊异地看向她。
衡玉接着道:“但现下一步步看来,此事无疑是将太子与朝廷逼入了两难之境。”
“没错。”孟老夫人道:“如今嫌疑最大的正是突厥使臣,若处置此人,便是给突厥人送去了挑起战事的把柄。而若不处置此人,便等同是行包庇之举,势必要与萧节使心生隔阂,北地卢龙军也绝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气……”
至于让定北侯和卢龙军为大局而虑,勿要“中计”?
试问这天底下又何来的理由,能让痛失唯一亲人的那个人,保持近乎冷漠的理智?
况且卢龙军与朝廷的嫌隙,早早便已经存下了,如一根将断之弦,已经不起任何一丝摧动。
“如此说来,岂非怎么选都会引起战事?”喻氏惊觉道:“……若果真是有人蓄意策划,那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想看大盛陷于战乱?该不是别国使臣背地里使的阴招吧?!”
“别国使臣……”孟老夫人思索着摇头:“事情出在东宫,那些别国使臣们的手只怕伸不进去……阿衡方才说,那突厥使臣自称被一宫娥抓伤,窃去了手串,可却因指认有误,由此反向证明了那些话皆为狡辩——此一点,恐怕也是背后之人算计好的。”
“没错,那被伽阙指认的宫娥名为月知,最大的特征是眉间有一粒红痣。”衡玉道:“伽阙称,是在竹林前遇到了那名宫娥,那片竹林昨晚我在寻萧伯母时也去过,视线昏暗不明,加之伽阙醉酒恍惚,只凭一粒红痣认人也是有可能的——如此便只需一位与月知身形近似之人于眉间画上一粒红痣,梳上同样的发髻,衣着,首饰,便可将伽阙之后为己解释的话钉为谎话。”
而最有嫌疑的人一旦“撒了谎”,这罪名便愈发难以摆脱了。
宁玉几人闻言思忖着,不禁点头。
衡玉眼底之色凝重:“而这般做的前提,必是此人在东宫内有极称手的内应……能在太子的眼皮底下培养出这样的眼线暗桩,实在深不可测。”
微微一顿之后,她几乎笃定地道:“若果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那么此人必然与刺杀河东王背后的真正主使,是同一人。”
这两件事情乍看没有关连,但纵观大局可见,其目的有殊途同归之处——借朝廷之手逼反卢龙军,引祸于大盛如今的掌权者。
若再往大了说,此人一直在试图制造乱世。
这一点,很像晏泯。
但晏泯尚且没有这般通天本领。
一时间厅内陷入异样的静谧,诸人皆觉有寒气笼罩周身。
“那此人……会是谁?”宁玉声音低低地问。
喻氏也觉心神紧绷:“会不会是那些想要谋权夺位的诸侯王爷?”
“再等等……”衡玉看向紧闭的厅门,缓声道:“很快便能现身了。”
对方于暗处设局,又焉知不会入局?
从前厅离开后,宁玉放心不下衡玉,遂陪着她往居院走去,路上小声问道:“方才平叔急急地独自赶回来,几乎是将白先生押上了马车……可是往侯府去了?”
衡玉点了头,哑声道:“他如今,需要白爷爷……”
宁玉红着眼睛叹气:“老天怎就这样不公,这死别的苦难怎就专挑一人……”
衡玉抬头看向刺目的青天与炽阳,日光一刺,酸胀的眼中立时又有泪水打转。
回了房中,为了让阿姐放心些,衡玉听话地在床榻上躺下。
直到见她闭上眼睡了过去,宁玉适才从床边起身,轻手轻脚地替妹妹放下床帐后离去。
床帐内,衡玉重新张开了眼睛,一动一动地望着床顶。
她没办法闭眼。
一合眼,便是萧伯母溺在水中面色青白的模样,四面都有被鲜血染红的池水朝她漫来。
以及,那个在心底已然发了芽的可怕猜测……
衡玉不知如此躺了多久,翠槐只当她疲累到了极点,睡得沉了,便也未敢惊动,将房内女使都支去了屋外守着。
直到窗外天色发暗。
“姑娘,该醒醒用些晚食了……”翠槐来到床边轻声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