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楚妙萧容瑾全文免费阅读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甜文结局之后(青灯)
看向那备好的棋盘,萧牧道:“臣不精棋艺,恐怕陪不了殿下。”
太子笑了笑:“萧节使莫要过谦了,吾可是听吉大人说过的,在营洲时,萧节使常同吉娘子对弈!吉娘子之棋艺,可绝非寻常人招架得了的。”
萧牧微敛眸,露出些许笑意。
这是在试探他,乃至诓他的话了——
他未正面回答什么,只道:“若殿下不嫌,臣便只能献丑了。”
太子笑着道:“萧节使快快请坐。”
二人于棋盘左右落座,太子抬手让出白子:“萧节使为客,当先行。”
萧牧未推辞,执白棋落子。
太子也笑着落下第一子,边说道:“萧节使之心,吾向来明朗……近年来父皇之疑,却也是有目共睹。”
萧牧执棋的手指微顿间,只听太子继续往下说道:“自古以来,纵观前人,可知身处帝位者,多疑者十中有九……然而并非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便为对。”
二人先后落子,太子的声音好似闲聊一般:“萧节使此来京师,是否有所图?”
萧牧未曾抬眼,视线落于棋盘之上,亦直言道:“臣有所图,为图消去帝王之疑,愿君臣相和,以谋北地长久之太平。”
太子看向他,眼中笑意更深几许:“我猜也是如此。”
旋即道:“这本该为朝廷之虑,却反为萧节使以身犯险之愿,此乃朝廷之过失,亦要多谢萧节使大义。”
“此乃臣分内事。”萧牧并不多言。
“这些年来,萧节使驻守北地,屡建奇功,实为大盛之幸,吾一直感佩于心。”太子认真落子,亦认真说着:“朝廷待萧节使多有亏欠,但吾保证,从前之事,日后不会再有了。”
萧牧道:“能得殿下信任,臣甚是感激。”
太子闻言笑笑:“可萧节使待吾,却是防备颇深,自入此处,所答便皆是寥寥数字而已。”
“臣一贯不善言辞,望殿下见谅。”
“无妨。”太子笑着道:“吾之所言,听来拉拢怀柔之意甚明,的确过于直白浅薄了些……萧节使纵是觉得唐突,也是人之常情。”
片刻后,萧牧道:“殿下赤诚坦然,是为少见而可贵。”
“不。”太子笑着摇头:“吾也并非总是如此的。”
萧牧微抬首,看向他。
“我身居储君之位多年,若说全无心机算计,纵然萧节使肯信,我自己也不敢信。”太子也看着萧牧,道:“但萧节使不同,吾第一次远远见到萧节使时,便觉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似陌生外人——”
萧牧未曾露出半分异样之态,只微微笑了笑。
“吾少时,有一挚友。”太子继续落子,掩去眼底提及故人之时的那一丝起伏:“他与萧节使年岁相近。”
说着,笑了笑:“但性情却截然不同。”
“他性子张扬了些。”说起故友,太子面上始终有着淡淡笑意:“话也是我们几人当中最多的一个。他为将门子弟,自幼习武,刀剑骑射皆精,七八岁时便曾随父上过战场,长住军营。”
太子声音渐低了些:“他向来极爱钻研兵法之道,今日若在此,必会缠着萧节使问个不停的。”
萧牧未动声色,只问道:“不知殿下这位挚友,如今身在何处?”
“他……早年便不在了。”
萧牧落子动作慢了半拍,沉默下来。
不善言辞之人触碰到不该触碰的话题,总是以沉默收尾的。
“通敌之罪……”太子声音平缓,带着一丝极难察觉的颤意:“当年事出突然,我亦太过年少,没有能力护得住他及他家中之人,但我一直都知道,他们是被人构陷。”
萧牧眼睫微动,道:“殿下是找到了什么证据线索吗?”
“尚未。”太子摇头:“无需证据,我亦笃信。”
“啪嗒”一声轻响,萧牧定定落子。
“所以,此番萧节使入京,吾便时常在想,定不能再让昔年之事重现了。”太子的声音像是在同自己做着允诺:“不可再重蹈覆辙了。”
片刻后,萧牧道:“自臣入京来,殿下暗中照拂之处颇多,臣皆铭感五内。殿下,从未负仁明二字。”
“仁明……”太子笑道:“这二字过重了些,吾自认尚且担不起。”
“但时长日久,吾希望终有一日可配得上这二字。”他看向萧牧:“便请萧节使做个见证如何?”
四目相对,萧牧笑道:“臣愿担此职。”
太子不由笑了两声,再看向那与他记忆中截然不同的棋路,若有所思道:“都说棋盘如战场,可萧节使重守不攻,倒不像是三年收复五城之风……莫非是刻意相让于吾?”
“兵家之道未必悉数适用棋局。”萧牧道:“臣棋艺不精,若太过激进,只恐在殿下面前出丑更快。”
太子笑了笑,不知信是没信,只道:“不妨下完这局再说,且还不知最后出丑者何人,该萧节使落子了……”
萧牧手中棋子应声而落,发出清脆声响。
衡玉独自折返回席上之时,席上众人已离去了大半。
见永阳长公主还在,她遂上前去:“殿下怎还未回去?”
“自是在等着你。”永阳长公主玩笑着道:“宴上人杂,恐你惹出什么麻烦来,我走了,谁给你收拾烂摊子?”
衡玉笑着将她从座上扶起:“那您还真是思虑周全。”
不过,收拾烂摊子只怕是假,恐她再遇上诸如河东王之流是真。
永阳长公主笑着道:“既无烂摊子可收拾,那便随我回去吧。”
衡玉笑着与她一同离席,临出大殿之际,看了一眼萧夫人的位置,见那里空空如也,便压低声音问了一句:“萧伯母可是回去了?”
永阳长公主也看过去:“应当是,有一会儿没见着人了。”
见衡玉又朝男席看去,她笑了道:“莫看了,那位还没回来。”
衡玉也不害臊,笑着点了点头,与长公主踏出了殿门。
此时,一道摇摇晃晃的魁梧身影从外面回来,险些就撞到衡玉。
其蓁拦在衡玉和长公主身前,微皱眉看着那名满脸胡子的突厥大汉。
正大汉正是那名唤伽阙的突厥使臣。
他微眯了眼睛看向衡玉及永阳长公主,皮笑肉不笑地挤出个笑来,口中说了句生僻的突厥语,便回到了殿中。
“准是无甚好话。”其蓁冷声道:“粗鄙蛮夷难以教化。”
衡玉看向那道背影,只见对方重新坐回了位置上,与同伴不知低声说了句什么,而后二人又端起了酒碗,碰了一下。
“走吧。”永阳长公主道。
衡玉点头。
永阳长公主出入内宫,亦被特允可乘轿而行,衡玉未跟着一同坐轿,只与其蓁一起跟在轿子旁走着。
禁宫外,众官员命妇的家仆女使皆候在那里,等候自家主人。
“姑娘。”翠槐走上前来,朝衡玉福身。
衡玉却看向了她身后的一名女使,唤道:“春卷?”
见衡玉主动喊了自己,一直谨记着自家夫人交待,心知不可在外人面前与吉娘子太过亲近的春卷这才上前福身行礼:“吉娘子。”
“萧伯母还未出宫吗?”衡玉问。
春卷摇头:“未曾。”
衡玉看向宫门内三三两两走出来的官员家眷,犹豫了一瞬,到底是道:“我回去看看。”
下了轿的永阳长公主闻得此言,并未阻止,只与其蓁道:“我少了支珠钗,不知是否落在了席上,你陪着小玉儿一道儿回去找找。”
其蓁会意应下。
各府马车就候在此处,衡玉遂道:“那殿下且先去车中歇息,我去去便回。”
永阳长公主轻点头。
衡玉与其蓁一路回到办宴的殿中,路上未曾得见萧夫人身影,殿内亦未能寻到人。
“会不会去寻了萧节使?”其蓁猜测道。
“他……应是去了太子殿下处。”衡玉压低了声音,斟酌着道:“容我让人去问一问。”
好在此处是东宫,宫人也多是她熟悉的,她叫了一名眼熟的宫娥上前询问道:“……可曾瞧见了定北侯府上的萧夫人?”
宫娥想了想,道:“先前只见萧夫人离了席,便未见再回来了。”
衡玉问:“彼时萧夫人身边可有宫人相随?”
宫娥摇头:“好像没有,萧夫人是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那便是无需引路,可萧伯母并不熟悉东宫……
衡玉于心中思索间,边又问道:“有多久了?”
“前后应有小半个时辰了。”
听到此处,衡玉心中忽地涌起一阵不安。
这么久了,未曾出宫,也未曾再回到殿中,那萧伯母究竟独自去了何处?
第224章 “萧夫人之死”
见她神态有些不对,那宫娥颇有眼色地问:“吉娘子若有什么旁的吩咐,只管交待婢子。”
太子妃亲口交待过,东宫上下决不可怠慢了吉娘子。
“那便劳烦去请月见姐姐过来,便道我寻她有事。”衡玉言罢,又补了一句:“越快越好。”
宫娥应下,立即福身而去。
看得出衡玉有些心急,宫娥快去快回,月见很快跟着过来了。
“吉娘子——”月见行礼之际,眼中含着询问之色。
方才吉娘子分明随永阳长公主出宫去了,此时折返,又急着唤她过来,定是有要紧事。
“我有事要寻定北侯府的萧夫人,此前当她出宫去了,可侯府的女使候在内宫外却道未曾见到自家夫人——”衡玉道:“殿内的宫人称,萧夫人离席已有半个时辰,且是独自一人,既是至今未归,会不会是在别处迷了路?”
月见闻言立时警惕起来。
若果真是迷路,那自然是最好的局面——
“婢子明白了。”月见道:“婢子这便让人去四下找一找。”
衡玉看向远处:“迷路之人多半不会在原处等候,夜色深浓,宫门将闭,不宜耽搁太久。”
月见点头:“婢子会多使些人手去寻,以求尽快寻回萧夫人。”
见月见很快将此事安排了下去,衡玉虽觉不甚可能,仍还说了一句:“月见姐姐,萧节使那里,或也可让人去问一问。”
月见看一眼左右,压低声音与她道:“婢子方才奉太子妃交待,去给殿下送参汤,刚从殿下处回来,吉大人也在那里……并未见萧夫人。”
衡玉心中会意,却仍不能安心,遂对一旁的其蓁嬷嬷道:“其蓁姑姑,我也去找一找看。”
其蓁看一眼那几名醉得不轻、刚从殿中出来的宗室子弟,道:“一同去吧。”
衡玉点头。
她每日出入东宫,对各处早已熟记于心,无需宫人引路。
离了设宴的前殿,衡玉在面前的甬道与小径之间犹豫了一瞬,选择了那条僻静的小径。
“此处应当少有人踏足。”其蓁跟着她往内走去,穿过一片竹林,只见前方四下漆黑。
“若是在热闹处,随处能见得着宫人可以问路,便不至于耽搁这般久。”衡玉提裙走着,边说道:“且各处甬道旁,宫人们必会第一时间去寻。”
其蓁闻言点头,为她提灯照路:“当心脚下。”
竹林外有窄溪木桥,溪水潺潺流淌,时有虫鸣。
“萧伯母!”
衡玉试着喊了几声,未得回应,只能继续往前。
由一条长廊再向前,便通往了东宫的后花园。
衡玉走的并非是园子的正门,由此处而入,便是直通花园西面,景致非是最佳,好在隔不远便设有石灯,视线相对明亮了些。
衡玉边走边喊,心中的不安渐渐扩大。
其蓁的眉心也逐渐拢起。
此时,有几人的脚步声传近。
衡玉转头看去,只见是月见带着两名宫娥快步走了过来。
“吉娘子——”
“可是寻到萧夫人了?”衡玉忙问。
月见摇头:“各处都寻了,尚未能寻见萧夫人踪影。”
衡玉眼神一黯,当即道:“还请月见姐姐使人将此事告知萧节使。”
眼下看来,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
月见正色点了头,低声交待身侧一名宫娥去书房传话。
几人在四下继续找着,遇到了几名在园中缓步走着谈话的官员,言语间提到了“姜令公”三字,旋即便是低低的叹息声。
其中有人留意到了衡玉几人,遂掐了话,看过去。
“这是在找人?”为首的马尚书开口问道。
月见福身向他们行礼:“是,在寻定北侯府的萧夫人,不知几位大人是否曾见过?”
马尚书略一思索,摇了头:“我等也是刚到此处,路上倒是未曾见到过。”
别问他怎么会笃定自己识得萧夫人这个初入京师不久的女眷——毕竟那可是他家令公死对头的亲娘,能不多加留意吗?
月见这边和马尚书几人交谈着,衡玉的视线却落在了不远处的荷塘上方。
她若有所察地又走近了几步。
正值立夏,塘内荷叶碧绿,粉荷多是初结了苞,零星错落开了几朵而已。
而那些片片而接的荷叶中,有一处显然出现了空隙,几株花茎东倒西歪着。
衡玉心头一跳,疾步奔向塘边,只见那些杂乱荷叶间有一抹暗朱色随水波漂浮着。
“水里有人!”衡玉惊声道。
月见其蓁几人闻声快步走来。
衡玉心急如焚地看了眼几名宫娥,匆匆说了句“快寻内侍卫前来帮忙!”,便极快地解下披风,扯下彩云披帛,跳进了荷塘中。
“吉娘子!”
其蓁面色也是一变:“衡娘子!”
“……是个小娘子跳进去了?”马尚书等人也是神色一正:“快去看看!”
塘中遍植藕荷,根深须杂,其下便是淤泥。
衡玉纵会泅水,却也不好前行,只能一面将那些根须花茎扯开,一面往那抹衣角的所在靠近着。
而越是靠近,衡玉心头便越是发沉,她口鼻间全是腥气,而这腥气似乎并不算是水腥气——
夜色过浓,如此近距离下她有些分辨不出水的颜色,只觉暗的似乎有些异样……
她拼力向前游去,伸手抓向那抹衣角,而后握住了一条手臂。
此处不算是深水中央,人被缠缚在荷叶间沉沉浮浮,此时被衡玉这般一拉,露出了一张熟悉但过于安静的脸庞。
衡玉心中再无丝毫侥幸:“……萧伯母!”
竟果真是萧伯母!
见人已没了丝毫意识,衡玉一时顾不得去思索其它,伸手将人揽过,奋力往塘边游去。
“这……”
“快去帮忙!”
马尚书几人见状皆是一惊,连声催促被月见喊过来的侍卫。
两名侍卫快步上前,一人蹚进了塘中,帮着衡玉将萧夫人扶了上来,平放在塘边。
“速速去请医官!”衣裙发髻既已湿透的衡玉颤声说着,立时上前跪坐下来,将萧夫人的头偏向一侧,顾不得什么礼节仪态,便伸手去掰开萧夫人的嘴,替她清理其内的杂质污泥。
清理罢口鼻,察觉到身下之人已无呼吸,衡玉仍旧没有片刻犹豫,拿双手替萧夫人用力地按压心口。
她虽不通医理,但读的书比旁人多,去过之处甚多,见过的事物也更广阔,又因自己会泅水,在此方面懂得的应急法子便也比常人更繁杂一些。
其蓁上前,看着萧夫人已经青白没有生机的面庞,欲言又止。
“果真是萧节使的母亲……”
“好端端地怎会落水?”
“吉娘子……”路过此处的金六郎君见状上前来,虽惊惧不已,仍是立时蹲身下去问道:“可……可有我能帮得上忙之处?”
却见那狼狈不已的少女只顾着一下下用力按压着身下妇人的胸腔,已根本听不到他的话。
少年见状唯有催促身边宫人:“医官来了没有?快去再催!”
纵然不提其他,单说若有人今晚在东宫里出了事,便是一桩极大的麻烦。
听到动静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有妇人女眷看清了萧夫人的脸之后惊叫着掩口后退。
“医官来了!快些让开!”
贾医官提着药箱快步上前,衡玉手下动作未停:“伤在头上,有劳医官快些处理!”
贾医官闻言一惊,连忙查看。
传话的人只道萧节使的母亲溺水,已无呼吸——他单是听着这句话,便吓得肝胆俱裂了!
眼下才知,头上竟还有伤口!
“伤在脑后,必然出血颇多啊……”看着那遭水浸泡后依旧触目惊心的伤口,贾医官忙去探了鼻息和脉象,面色渐渐白了下来。
“怕是……怕是救不回来了。”贾医官声音微颤,委婉地道。
衡玉头也未抬,只道:“请医官先行包扎!”
少女下颌紧绷,神色固执没有丝毫动摇。
“医官,快些吧!”金少陵也在旁催促。
贾医官唯有照做,哪怕这在他看来已经没有意义。
“吉娘子,不然换我……或其他宫女来做可好?”看着那面上分不清是池水还是汗水的少女面色惨白,足足按压了近一刻钟必然已经力竭,金少陵提议道。
衡玉的动作忽然一顿,眼神变幻一瞬却又蓦地压下异色。
她像是忽然回神一般,看向面前的少年。
而后,视线越过少年,看向其蓁嬷嬷,月见、那些官员、命妇女眷、宫娥内侍。
此一刻,她脑中嗡鸣,再听不到一丝声音,只看得到那些人或神色惊惧,或摇头叹息,或口中不知在说着些什么。
下一瞬,耳边嗡鸣声尽除,衡玉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她颤颤地垂下眼睛,看着面容青白冰冷的萧夫人,眼中陡然落下大颗眼泪,像是终于接受了事实那般:“……萧伯母,当真救不回来了吗?”
贾医官叹了口气:“伤势本就极重,加之又遭溺水,看这面色,少说已有三刻钟了……”
衡玉蓦地弯身抱住萧夫人的身体,哭了起来。
贾医官见状,收起药箱,叹着气退远了些。
衡玉背对着众人,面向的是荷塘的方向,此时趴伏在萧夫人身上,便遮挡去了身后视线——
众人只见少女哭得伤心欲绝,有女眷也忍不住跟着落了泪。
围过来的官员们则是相互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萧夫人在宫中出事,必会惹起轩然大波……
“太子殿下!”
一片行礼声中,一道深青色的挺拔身影大步穿过人群,走了过来。
见得眼前情形,萧牧眼神大震。
听着身后的声音,满脸眼泪的衡玉抬起头来,看向萧牧。
“母亲她……”萧牧怔怔地走过去,不可置信地看着静静躺在那里的萧夫人。
“侯爷。”衡玉哽咽道:“送夫人……回家吧。”
萧牧闻言身形一僵,缓缓蹲身下去,握住了萧夫人冰冷无比的手。
太子快步走了过来:“贾医官,萧夫人她——”
“臣无能,未能救回萧夫人……”贾医官跪了下去请罪。
太子脚下一沉,吩咐身侧侍卫:“再去太医署,速速多请几位医官前来!”
“是!”
“不必了。”
那道半跪着的背影定声说道。
太子脚步发沉地上前两步:“萧节使……”
萧牧面上无一丝表情,眼底微红,抬手解下身上披风,覆在了萧夫人身上。
他最后看向衡玉,衡玉也在看着他。
四目无声相视了片刻后,萧牧将萧夫人抱起,脚步沉重地转身。
见他要离去,太子连忙上前,眼底尽是愧责:“萧节使,此事……”
“臣现下要带家母回去。”萧牧目视前方,打断了他的话。
太子心绪沉极:“吾定会尽快查明此事,给萧夫人一个交待。来人,为萧节使引路。”
一名内侍应声上前。
看着那道满挟冷意的身影离去,众官员纷纷色变。
就这么走了?!
而正因是就这么走了,才愈发让人觉得必然不可能会善罢甘休……
这件事,若稍有处置不当,恐怕……
太子看向萧夫人方才所躺之处留下的血迹,向跪在那里的贾医官问道:“可看得出萧夫人是为何物所伤?”
“回殿下,应是为沉钝之物用力敲击所造成的致命伤……”
沉钝之物?
“是石头……”浑身瘫软坐在那里的衡玉强撑着站起身来,指向一旁假山下布置着的石块,“那里缺了一块石头。”
太子等人闻声看过去,只见那零星布置在假山下的奇石中,有着一处明显的凹坑。
长久布置在此处的石块,一经被移开,便会留下凹陷的石坑。
太子看向荷塘:“凶手以石块重击萧夫人后脑之后,将人连同作案的石块,一同抛进了荷塘内——”
此事没有遮掩的可能,他必须要给萧节使一个真正的、真实的交待。
四下震动起来。
萧夫人之死,果然不是意外溺水那么简单!
“来人。”太子立即吩咐道:“凡今晚于东宫参宴者,未离宫者皆不可自行离去,已离开之人悉数召回,立即封锁各处宫门,不准任何人出宫——萧节使除外。”
“是!”
第225章 “凶手”
此言一出,四下气氛紧张冰寒。
其蓁扶着衡玉,替她披上下水前解下的披风。
衡玉浑身发颤,微咬紧的牙关也在抖。
却非是因为冷。
相反,她已经感觉不到身体上的冷意。
“先送吉娘子去更衣压惊。”太子转头交待月见。
“多谢太子殿下……”衡玉勉强福身一礼,在其蓁的陪同下,随着月见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她最后看了一眼萧牧方才离去的方向,微微攥紧了不受控制不停发颤的手指。
萧牧出宫的路上,招来了诸多尚且不明状况之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然而纵是不明所以,那身着一品紫袍的青年浑身所散发出的冷意,却也叫人无法忽视。
其所经之处,宫人纷纷避让行礼,不敢直视。
为其引路的那名内侍,身上的冷汗也早已打湿了内衫,低着头匆匆而行,几乎是要小跑着,才能勉强跟得上青年的脚步。
“那是……定北侯?”
“他怀里抱着的是何人……看样子似乎……”
“这是出什么事了?”
出宫的一行官员怔怔地看着那道周身气势压制却依旧迫人的背影走远,方才惊疑不定地交谈起来:“这般模样倒像是出大事了……”
而话音未落,便听得一阵整肃的脚步声传近,很快便见一行禁军快步而来,把守封锁了各处路口。
“敢问闵将军,宫中究竟是出了何事?”一名官员朝着走来的掌管宫中宿卫的千牛卫大将军问道。
那名将军面色凝重:“定北侯之母萧夫人遭人所害,凶手未明。太子殿下亲自下令,立即封锁各处宫门出口,也请诸位大人随我等回去,协同排查。”
“什么……”
萧夫人……死了?!
众人纷纷色变。
萧牧与禁军一前一后来到了宫门处,同样在正要离宫的官员宗亲中引起了震动。
“殿下,萧……萧夫人她……”守在永阳长公主马车旁的女使声音颤栗。
永阳长公主听到动静已然掀了车帘走了下来,恰见得萧牧弯身将萧夫人冰凉的身体送进了定北侯府的马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