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直视着那双曾几何时百看不厌的凤目,微颤的左手拔下发顶玉簪,目光与声音都平静至极:
“今日因由,诸位见证,傅簪缨上指九天起誓退婚!倘有违背,人如此簪。”
玉簪掷在假山岩角,碎折两段。
她甩开李景焕的手,清风掀起姝人雪白的袍袖,她的目光越过人众,眺望白云下一重一重的翠瓦飞檐,金銮紫顶。
仿佛立在洛水岸边的洛神,一回眸,便是对人间的最后一顾。
这一刻,无人在她身边。
她只有自己。
可簪缨并不觉孤独脆弱,反从心底鼓荡出一种挣脱束缚的义无反顾,头也不回地离去。
第7章
傅簪缨走了。
事情发生得太快,太子低头看着自己空空的掌心,头脑恍惚。
方才手中人转身离去时,他仿佛隐约听见一声呢喃。
“我以一身来,仍以一身去了……”
这句话寂寥到不祥,李景焕情愿是自己听错了。什么样悲冷无望的遭遇,才会令一个韶华女子发出如此叹息?阿缨说到底,不过是个被宠惯了的小姑娘,她……断作不出此等感慨。
所以他下意识追出两步后,察觉到各路意味不明的视线落在身上,猛的一个激灵,停下了脚步。
当朝太子失神落魄地追着一个小女娘而去,传扬出去,岂非惹人耻笑?
他与傅妆雪本无一事,一旦着相,不是自认心虚吗。
李景焕目色深晦地站住,耳边,是母后在说些冠冕堂皇之言安抚宾客。他借着整理襟袖的动作,让自己冷静下来。
是了,储君当有储君的风度。大不了宴席结束后,他去玉烛殿,向阿缨好好解释清楚。
殊不知簪缨离开华林园后,一刻都未耽误,拉住赶上来的春堇快步走出凤妆门。
她没有走回后宫的那条路,而是沿着漫长的御道一路向南,贴着宫墙走过皇后的寝宫、走过皇帝的中斋、穿过议政的太极殿,一直走,一直走。
少女失了簪子的素发从风,有几缕被吹到她颊上,遮住眼睫,她也顾不得勾下。
宫道漫长,两侧高耸的青墙排山入闼般向下逼仄,簪缨以往出行,皆是乘坐轿辇,从没有自己走过这么长这么久的路。
走到脚累腿软,她便掐自己大腿一把,挽着唯一陪在她身边的春堇继续前行。
她早算到了太子不会追出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堂堂东宫的气度颜面自然要顾一顾。李景焕性格的这一面,说起来其实与庾氏很相像。
正因为此,庾氏眼下定然在忙着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顷刻间也顾不上她。
至于傅则安,当然会守着傅妆雪寸步不离地安抚,说不定心里还怪她不懂事,哪里会追赶出来。
这些人,大抵都觉得她方才说的是气话,觉得她离开了华林园,也只能回到玉烛殿去,所以不会在气头上大费周章地追出来。
曾经令人心寒的事实,此时却成为簪缨的助力,她抢着这片刻的空当,没什么阻碍的便来到云龙门。
此地正是之前大司马停留之处。
大司马自然已经走了,朱墙下立着几名执戟的守值禁军,犹处在一种恐怖的阴影里。
他们恍惚地回思片刻前,那个戎甲长裘,白狼卧履的男人,背后生出一层白毛汗。
面前忽然飘来一阵香风,守卫们定睛一看,便见一位素发及腰,姝色清绝的小女君出现在眼前,目光都不由有些发直。
春堇上前挡住小女君的身影,低咳一声,从怀里掏出一枚金灿灿的令牌。
这枚夔纹凤翼牌,还是多年前皇帝赐给簪缨的,佩此牌,出入内外宫门便可通行无禁。
然而簪缨不是那等轻狂放肆的人,以往在宫里步步留心,金牌虽珍,却无用武之地。昨日晚间,她特意让春堇翻找出来贴身带着,这第一回 也是最后一回用,倒派上了大用场。
守卫们见令牌如面圣上,虽暗觉奇怪,却不敢怠慢,拱手行礼,让出道路。
从云龙门向东,便是止车门了。
这里停满了带有各氏家徽的轺车,皆是今日赴宴宾客所乘的车驾,其中自也有傅则安兄妹乘坐的那一辆。
瞧,连车都是现成的。
傅家的车夫认得傅娘子,只是他载来的明明是大公子与二娘,这会儿出来的却变成了小娘子,吃惊不解。
簪缨滚了滚干涩的喉咙,只道一句:
“宴会出现变故,我有重要之事回府禀告祖母。”
车夫听后悚然,不敢耽误,忙放下踏凳请小娘子上车,赶回傅府。
春堇扶着小女君上了车,安顿她坐稳后,忍不住用一种百感交集的目光望着主子。
这些年来,她贴身照顾小女君的起居,从未听过她说谎诓人。有时春堇甚至忧愁小女君实在过于乖巧,以此柔质,将来面临统理后宫的重任,小女君如何担得住?
今日之事却让春堇感觉,小女君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
也不是突然,细想想近日光景,她都已经记不起,小女君有多少日子不曾开颜过。
昔日小女君总挂在脸上的那种甜渍渍的笑,不见了。
春堇不晓得女君是如何提前知道太子会与傅氏女在假山下幽会,以此让她早做准备,她也不关心,她只担心小女君经了这一遭,心里会不会难受。
那是小女君从小到大钦慕、信赖、追随的太子殿下啊,小女君眼里把殿下看得多重,心里把殿下藏得多紧,春堇通通都知道,便说太子就是小女君生命的全部,也不为过。
可太子竟在她的及笄礼上,同别的女娘不清不楚。
皇后娘娘和傅大公子,也不偏着女君说话……
“女君若是想哭……”
春堇的话还没完,簪缨转过双眸,那里面水汪汪的,潋滟欲滴,却不见泪。她轻道:“不哭的,最难的一关已过,我不哭。”
“只是连累阿姊陪我担风险,姊姊放心,你的奴籍身契我一定帮你勾销,不会让任何人发落你的。”
春堇鼻子发酸,这种时候,小女君还在考虑她的奴契。
簪缨却是满心轻松,她轻轻掀起车帷一角,近乎贪婪地注视不断从视线中闪过的繁华街道,肆馆商铺,听着人喧蝉鸣,嗅着烈烈骄阳晒出的一世夏日况味。
她真的离开那座囚笼了。
接下来,是该去收第一笔帐了。
油壁轺车在傅宅的阀阅前停稳,簪缨下车,洁白的襦裙浅浅飘逸,如涌进夏日里的一蓬清凉雪。
二门上的管事见到本该在宫里的傅簪缨,不知出了何事,忙向老夫人的上房通传。
结果层层递话,到了傅老夫人邱氏耳中,便成了:“小娘子回来了!”
傅家老夫人是一副偏于英厉的长相,螓首扁平,鼻准挺毅,岁月在她唇边刻出两道深深的纹理,虽年过七旬,精神依旧称得上矍烁。
她闻声而起,墨绿细锦的裾缘在红木脚踏上划了个摆,一把苍老的嗓子连声问:“阿雪自己回来的?她兄长不曾陪她同回吗?宴会不当结束得早啊,是不是她在宫里受了委屈?”
一面说一面迈步向外迎。
走到门边,便听槛外响起一道清软的声音:“听闻祖母身体不适,我回来瞧瞧祖母,是如何下不了床的?”
傅老夫人身形一定。
簪缨的身影转过雕花门,望见老人脸上过于诧异的神情,了然点头。
“原来祖母心中,只当阿雪妹妹是傅府的小娘子,所以见我才会如此惊讶。”
傅老夫人何止惊讶,这个时辰,她这个便宜孙女理应在宫里行及笄礼的,怎么孑然一身地回来了?
她这主角回了,大郎和阿雪为何不同道回家,宫里究竟出了什么事?
还有,她身上穿的是何物,小女娘家家的,竟不嫌晦气。
傅老夫人面沉似水,嘴角下撇。
说起她对簪缨的不喜,非是空穴来风,还要追溯到簪缨的母亲唐夫人身上。
原是傅老夫人名下有三个儿子,长子傅容和次子傅骁是嫡出,三子傅子胥却是庶出的。偏是这个最不在意的庶子,娶了位富可敌国容
貌出众的新妇。
这也罢了,傅氏书香世家,哪怕唐氏再富,说到底是商户籍,与世家结姻,便该老老实实遵行侍奉婆母的规矩。
那唐氏倒好,成了亲还要外出行商,海州郡县到处跑,整个一不受管束,天上地下我为王。
傅老夫人看不惯三房媳妇的做派,却也不许他们分府出去另住,打定主意要磨一磨她。
结果唐氏直接用乌衣巷一幢寸土寸金的园宅,把邻居楚司空的祖宅换了下来,与傅宅打通,易名“蕤园”。
表面上两府并一府,实则中间那道园门一关,人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与上房这边两不相干。
更可气的,傅三郎打小的性子便是不声不响也不争,只知读儒经,一身书卷气。大了大了,倒会为了偏心新妇,对她这位正头嫡母言不听计不从,连居中敷衍也省下,只知妇唱夫随!
后来,好不容易等唐氏那祸害没了,她和老三留下的女儿又被接进了宫里。
傅老夫人心明如镜,帝后哪里是心疼孤女,分明惦记着唐氏的家财呢。
傅氏正是仗着这层关系,才从之前的次等士族晋阶为一等门第,长孙则安也因此成为太子伴读,仕途顺畅。
所以,虽失去了一笔理应归入宗族的遗产,傅氏又如何能从皇室嘴里抢肉?
至于簪缨这个从小被当成太子妃教养的孙女,一年也回不了两次家,每次回来傅老夫人还得精心供着,生怕出点子差错被宫里怪罪,她又如何喜欢得起来。
说到底,傅老夫人一生最疼爱的是长子,痛失长子后,便最着紧长孙。
是以当初傅妆雪乍然上门来,邱氏第一眼看见那张如同从大儿子脸上扒下来的面孔,当场泣咽。
像,太像了!
在确认女孩手里的傅氏家传玉佩之后,老夫人便搂过少女心一声肝一声地叫个不住,认下了这个孙女。
暂且对外瞒着孙女的身份,是则安的意思。
只因清明节后,朝中便商议着追封北伐功臣,傅容有望配享太庙,这是家族大事,在尘埃落定之前,不宜生出波折。
可听傅簪缨方才的话意——
傅老夫人肃起面容,“阿雪的身世,你知道了?”
她待簪缨的态度一向如此,威严有余,不亲不疏。
前世簪缨一心为孝,常因自己不能承欢祖母膝前而多有愧怍,面对祖母的冷淡,只有竭力讨好而已。
可祖母依旧不喜欢她,在她最重要的及笄礼上,也可以托病不至。
是她做得太少了吗?
簪缨脑海中闪过一张张面孔……不,是她做得太多了啊。
少容着眉眼,神情却蕴含离人千里的生疏,淡淡道:“不止我知道了,宫中也知道了,也许再过几个时辰,全京城都会知道。”
这话吓着了傅老夫人,紧盯眼前的小女娘,皱眉问:“何意?”
“稍后大兄回来,祖母问他,自然知道。”簪缨转身,“我去蕤园歇歇脚,待人齐了,再来讨一个交代。”
娇影径自离去。
傅老夫人生平第一次被个小辈晾在原地,半晌才回过神,又气又疑,转头对着陪房王媪,手指门口干瞪眼睛:“反了天,她反了天了……”
从傅宅西厢的园门过去,穿过一道垂花门,便是蕤园的所在。
簪缨步步行来,一园繁盛的花木在眼前徐徐展开。
以石子甬道为界,庭林中一半乃是颜色瑰丽的奇花异卉,南北名种尽有,另一半却单种青竹,玕琅独翠。
花有花的娇,竹有竹的傲,两处对庭互映,又相得益彰,如有无尽的缱绻之意。
这般鸾凤和鸣的气息在堂室中
更为明显,只见那东屋里的墙柜与书案上,满满都是撂放整齐的书册,而一张屏风相隔的内室,却布置得精致绮美,处处可见女子的巧思。
主人虽仙逝,蕤园内日日都有人清洁扫洒,一瓶一器,有如生前。簪缨每次回府,都要过来在父母生活过的屋里坐一阵。
她记得,小时候屋里有位芮嬷嬷,是外祖母的陪房,后来又看着阿娘长大。那时嬷嬷抱她在膝头,给她讲父母的故事,最爱说起的,便是居室中那张袁安卧雪图屏风的来历。
原是东汉有位贤士名叫袁安,大雪之日,宁肯在屋里忍冻挨饿,也不肯出门讨食,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傅子胥一日温书,读到此节,赞叹不已,道唯有贤者能将心比心,知人人苦饿,不去争抢妨碍,此为高节仁士。
唐素听后却不认同,驳道:“圣人云,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袁安处穷,却连独善其身也做不到,分明出门便可活,却死活不出,岂非腐儒?”
于是夫妻二人一论高节一论迂腐,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还是唐素大度,退让一步,拖着声调笑眯眯道:“好罢,那三郎便做卧雪高士,由我来雪中送炭,总不使你冻坏饿坏便是了。”
幼年的簪缨听不懂深奥的典故,但每次听芮嬷嬷惟妙惟肖地讲述这段故事时,心里总觉得十分温暖。
各持志向又相互理解,互相爱重又不改其志,恰如妍丽的娇花与清高的翠竹,互倚互望,是她想像中一对夫妻最为恩爱的模样。
阿父和阿母也确实做到了。
阿父纵为一介书生,却心存报国之志,主动请缨随兄长持节北征。
阿母即使在丧夫育女之后,犹然心志刚强,不忘拓展海商之路,身先士卒带队出海。
他们最终都没能回来。
可簪缨一直觉得,阿父阿母皆如翱翔青天的雄鹰,总有一日会在云霄之上重逢。
虽然记忆里没有他们的样子,但她知道,他们都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的人。
只有她,很笨,很不好。
“阿父,对不起……”
簪缨轻抚书案上父亲留下的手迹,沙哑声从喉咙里挤出。
她这些年除了读过几本经书,只晓得孝经女诫,腹内草莽,识人不清,任人摆布,活脱脱是满脑袋糨糊。
父亲若知,一定会气得弹她额头吧。
“阿母,对不起……”
她上辈子认贼为母,空付孝心,却落得如猫戏鼠,惨淡收场。连唐家累世积下的财富也保不住,尽付东流。
母亲若知,也一定会骂她不争气吧。
以后不会了。
女儿向你们保证,以后决不会了。
“女君,”关注着那府里动静的春堇在门外道,“傅博士与那个女娘回府了。”
簪缨轻嗯一声,低头揉揉眼睛,最后环顾这间屋子一圈,起身向正房行去。
傅则安带着妆雪出宫时,不见自家车驾,便觉不好。火速赶回府后,得知簪缨果然在府里,瞬间一个头两个大。
傅老夫人看见出门时还好好的阿雪,回来却双目红肿如桃,神容憔悴,如此可怜见的,忙问傅则安出了什么事。
她也急,傅则安也急,两下里好不容易对上话头,刚道清缘由,簪缨便至。
她抬眼看了看祖孙三人,也不脱履,直接拣了一张矮足案坐下。
“大兄好本领,我还以为你带不走这位二娘子出宫呢。看来皇后是想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了么。”
傅则安见她实在无礼,阴阳怪气,哪还有半分世家女的矜贵,胸口起伏了几下。
“阿缨,你究竟意欲何为?今日之事殿下与阿雪都已经解释过,我信他们之间
清清白白。你为何如此任性,在宫里不识进退不算,还要回到府里咄咄逼人,你可知,宫里都要乱天了吗?”
第8章
簪缨很奇怪,原来她为着自己的损失辩一个理,讨一个公道,在太子和大兄眼中,就是咄咄逼人。
傅老夫人震惊的是另一件事,质问道:“阿缨,你当真要与太子殿下退婚!”
“退婚之事,断簪为凭,有何当不当真的。”
少女的语气里混合着天真与漠然,独有一种疏冷,眸子转向傅则安,“大兄莫急着为谁开脱,我嘴笨,吃不了谁。此来贵府,只为问清三事。
她不给对方开口的时间,接着道:“第一,傅妆雪的真实身份,兹事不小,为何却无一人告知于我?
“第二,她与太子亲近,是否得了傅家授意,打着姊妹共侍东宫的主意?
“第三,若是如此,我理应得个交代;若非如此,那么傅氏有女行事不端,败坏声名,兄长、祖母,你们更应给出个说法,不是吗?”
从小在宫规森严的地方长大的少女,说话从来细声慢调,与人吵架都不会,遑论口角伶俐。
所以这篇话,包括之前在华林园水榭当众退婚的那一番话,簪缨从恢复前世记忆开始,便一直在思量了。
她心智单纯,便将前后的因果道理反反复复琢磨。
她语气软弱,便先在心里组织好语言,温习再三,而后一口气说出。
她不懂得顶撞他人,便逼迫自己说话时盯着对方的眼睛,不许自己露怯。
与每餐强迫自己多吃下去的每一粒米一样,脱胎换骨,如此艰难,但是,她想尽力一试。
试着变得强一些,再强一些,直到拥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
许是没想到这种长篇大论会出自簪缨之口,傅则安意外地默了默。
傅妆雪见兄长为难,眉间闪过一缕凄楚,直挺挺跪在簪缨面前,神色哀婉,比指对天道:“阿姊信我,阿雪到京日浅,诸事皆听从祖母、兄长安排而已,惶恐尚不及,绝对没有其他心思。我愿意对天发下毒誓……”
“阿雪!”傅则安打断,就要扶她起身。
簪缨和在宫中时一样,从始至终,不给傅妆雪半个眼色,这时也只是撇下长睫,盯着面前的案几,淡声道:“你能做得自己的主,或能回答我的问题,再说话。”
言下之意,她还没有开口的资格。
“好,好!吾家阿妹长本事了。”傅则安看着簪缨,眼中满是失望,“为兄能做得阿雪的主,你既要说法,我来给你个说法。”
他是儒雅的君子,作不惯疾言厉色的模样,原以为让一让也就过去了,不想却纵得她愈发无理取闹,振衣道:
“第一,隐瞒你,是我的意思。你也晓得,朝中正在商议为先考配享太庙之事,此时不宜节外生枝。且等追封落定,再为阿雪正名,对她将来的前途也有好处。你人在宫里,情势复杂些,告诉了你倒无妨,只是怕不慎传扬出去,惹出非议,不是故意不告诉你。”
此事簪缨的确知道。
上一世,便是在中秋节前后,朝廷对大伯父的封号终于有了定论,追赐为永襄国公,配享太庙。傅妆雪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公爵千金。
记得得到消息的那天,御医刚为她剜过一回腐肉,麻沸散的药劲退后,整条右臂从骨头缝里往外地疼。
她没忘问上一句,“那我阿父呢?”
毕竟傅氏兄弟二人是一同出使的北朝,一同葬身在那片故国三千里的异乡。
却因为傅子胥只是从使,在战场上又无建功,默默无闻,只虚封了一个右光禄大夫。
傅则安见簪缨神情寡落,以为她不以为然,眉心轻皱,苦口婆心地引导道:
“第二,阿缨,你自幼生于华族,长于宫闱,荣华宠爱都有了,不知外姓女娘打入这片天地的艰难。我带阿雪参加几个名门宴席,
也是为了她以后着想。至于太子殿下,是因与我交好,所以见过阿雪几次,偶有关怀,全然是看在我的面上。”
他真是想劝醒这个一时钻了犄角的妹妹,皂履上前一步,愈发语重心长:“阿缨,你莫以为储妃之位难得,便所有人都想抢你的。你少时亦读书,应知《庄子·秋水》中有则寓言: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一日,有只老鸱拾得一只腐鼠,正逢鹓雏从它头上飞过,老鸱生怕鹓雏抢走自己的食物,便发出‘吓’声怒斥。尔,欲为此鸱乎?”
屋里安静下来,傅老夫人见有孙儿出马,出了一口气,搭着女使的手从容坐回席榻。
簪缨眸子轻张,看向傅则安。
太学五经博士的口才,是了得的。他这是将傅妆雪比作凤凰,而她是那只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却当成宝贝,生怕别人抢去的笨鸟。
为了说服她接受傅妆雪,傅则安不惜将辩难场上的手段用在她身上,旁征典故,援引例证,侃侃而谈。
好像丝毫也不觉得,这般言辞会对她的自尊有什么损害。
说到底,他还是没明白啊。
他偏心血缘更亲近的妹妹,簪缨不恼。但这位兄长大人一面抛却自身的原则无条件纵容妹妹,一面又将自己的严律施加到她身上,不许她行差踏错半步。
还大义凛然道,我绝不偏心,我只与你讲道理。
这却不能够了。
簪缨霎了霎睫,声轻如雾:“如若我不认这个‘妹妹’呢?”
“她是老身的孙女。”
傅老夫人适时开腔,以一种板上钉钉的语气悠哉道:“真要论起来,阿雪是长房之女,你为庶子之女,阿雪便是我嫡亲嫡亲的孙女也当得,你凭何不认?”
“嫡亲呐……”
簪缨觉得荒唐可笑,“这是准备将她记在大伯母的名下了?大兄,大伯母亡故多年,你可有上一柱香问过她,她愿不愿意收一个大伯父与他人所生之女在名下?”
傅则安微微变色,道个你字,无言以对。
簪缨却已经不奢望得到一个答案了。
他们连死人都敢欺,何况是活人。
“既如此……”簪缨敛袖起身,目光干冷地睨着房中诸人,“从今日起,我与傅氏断绝血缘,再无干系。至于东宫那只腐鼠,傅氏尽可以有能者得之啊,日后你们荣也罢,辱也罢,都与我无关,也不必登小女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