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狠狠啃着一块烧饼夹肉,神色专注:“我阿玛一生谨慎,在朝堂暗流之中沉浮了这么些年,虽然如今沦落到守宫门的境遇,但多少算是善终了,没有抄家灭门,没有斩草除根,我还有什么可难过的。”

宁香一边小心打量着东珠的神色,一边细细品着她话里的意思,觉得似乎十分有理,当下更是佩服万分,怪不得皇上对昭妃如此念念不忘,她的确不同寻常,这天大的变故若放在别人头上,怕怕整日都要哭天口喊地要死要活的,而她却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是…

“主子心大量大,这世上再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可奴婢却只是个没眼界的小奴婢,如今奴婢突然变成了…成了宁常在,主子”宁香羞红了脸,支支吾吾说不出完整话。

东珠笑了:“这不是挺好的吗?宁常在,如今的你已经不是奴婢了,你不仅可以光耀门楣,还能时常来接济我,于你于我,都好,你就安心做你的常在好了。不,不是常在,最好能够步步高升,成为贵人和皇妃。那样,我的日子定会更好过。”

宁香低下了头,她不知道东珠此时说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虽然皇上和自己并没有发生什么,虽然她也明白皇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东珠好。可是,她没有将这一切和盘脱出,至于为什么,她也说不清。

或许是她第一次“侍寝”之后回到承乾宫,从旁人对待自己的变化开始的。不管同为奴婢的宫人们是如何鄙视与讥笑,但终究还有着一种最强烈的情绪,那就是羡慕。是的,羡慕自己的好运,羡慕自己从此成为主子,成为皇上的女人。

很快,她便得到了册封,成为正式的小主,皇上的宁常在。

在此之前,她从未奢求过什么,更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境遇。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她得到了,得到之后,心态便有了稍许变化,她想保住这一切。至少,是让所有人以为,她真的拥有了这一切。

这种感觉就像偷来的馍,终究也是解饿的。

“宁香,若是你办得到,就帮我去侍卫营照看一下我阿玛,给他送两床厚实的被褥,那里的床板太硬。我阿玛年轻时腰背都受过伤,我怕他难挨。还有,天气冷的时候,给他送壶热酒,备两三个小菜。他最是贪杯,有了酒菜,寂寂长夜也就可将就了。”

东珠喝了一口酒,长长地叹了口气。

宁香立时点头应了。

东珠默默吃着酒菜,宁香的表现与心思,她早已窥到,但却不会傻傻地点破,毕竟不管怎样,宁香也算是念旧的,宫里一向捧高踩低,宁香还能来此探望,也算难得了。

如今自己怎样都不打紧,唯愿父母兄长能够顺利度过此劫。

此时,康熙则与三位汉臣在御书房议事,龙案上堆着十几封奏折,大多都敞开平放着。龚鼎孳与王熙手上也各拿着奏折,众人一边看,面上都是严肃的神情。

“一连几日,众卿在早朝上奏的,都是催银催饷之事;下了朝,朕这御案之上摆的,也都是这样的折子。三位爱卿都是饱学之士,官评又向来清正,故,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康熙一脸心事,诚挚地看向三人。

龚鼎孳与王熙对视,未语。

熊赐履却抢先开口:“国库虚空,岁入不足,一应事项难以开支,这是实情。但眼下这万难的局面又是谁造成的呢?微臣以为,若不彻查,就算皇上想尽法子补了这天大的窟窿,日后也会见底。”

康熙十分赞同:“敬修所言极是,查,当然要查。孝升,你是刑部尚书,这事交给你,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但必要敲山震虎。”

龚鼎孳立即应声:“微臣领旨。”

康熙点了点头,不禁轻叹:“虽是一边查着案子,可这国库的窟窿朕还得补。后宫之中,自太皇太后以下,太后、皇后以及诸宫和内务府都在节省开支。朕是即感动又汗颜,国家大事,不能只靠几个女人节衣缩食。朕觉得,节流固然重要,但眼下更重要的,是开源。”

三臣对视。

王熙端详着康熙的神色,推断其已经有了打算:“看样子,皇上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臣等愿闻其详。”

康熙面色微苦:“自大清入关以来,满洲亲贵跑马圈地,占了不少汉人的良田,却又不善农耕,致使良田荒芜,甚至沦为马场,而汉人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又因高额的丁银,汉人甚至都不敢生孩子,长此以往,良田无人耕种,土地无所出,国库怎能不空?”

王熙听了,自是一脸感慨:“太祖、太宗两朝连年征战,国家稍有进项悉数充了军费,故从先帝起,有意休养生息,先帝一片良苦用心却又遭到满洲亲贵的反对,如今到了皇上亲政,国库竟然几无可用之银,实在是”

康熙看向王熙:“朕明白你的意思,朕之所以亲近你们,有事愿与你们相商,就是因为你们明白先帝执政的艰辛,理解先帝的远见,朕知道当年先帝那份《罪己诏》,其实是在给朕争取时间,每一条都不是错,而是先帝想做却没做成的憾事。”

三臣沉默,王熙更是一脸感动:“先帝若知今日,定当欣慰。”

“朕不仅要让先帝欣慰,更要让先帝和历代祖宗为朕骄傲。但这些朕想做的事情,光靠雄心办不成,得靠智慧,靠贤才帮衬,所以,朕想让你们帮朕推行两项新政。”康熙说着,竟然站起身,郑而重之地朝三臣行了一个汉人间的揖礼。

这让三臣万分惊愕,三人立即起身还礼,更越发隆重表态:“皇上尽管明示,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康熙目光深远,说出自己心中打算。

安亲王府院中,岳乐与费扬古坐在亭院中,面前的桌上摆满精致的菜肴,岳乐丝毫没有胃口,而是愣愣地看着费扬古代:“什么叫改粮为瓷,什么又是摊丁入亩?”

“所谓改粮为瓷就是将北方荒芜的田地改为瓷窑场,招募流民做工,此为开银钱之源;所谓摊丁入亩,是将丁银摊入田赋,由地主承担,一改往昔按人头交赋的旧历,所以百姓们不必为了逃避丁税而少生孩子,此为开人力之源。二者合一,国库之急即可得解!”费扬古一字一句仔细解答。

岳乐抚须点头:“这两项举措,的确可解百姓之苦,开国库之源,是顺时之举,也是仁政德政。如若能够推行,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但凡有私心的臣子和亲贵,都不会乐见其成的。王爷想一想,如今朝堂之上的大人们,谁家里没有私田?摊丁入亩就是加重了他们的课税,他们定然会反对。而招了流民去做工,自然少了人手帮工种地,这些个勋臣大人们,谁又是愿意自家吃苦受累的?”

费扬古:“王爷一语直击要害。没错,此举于国于民有利,却动了那些贵族老臣的利益,所有的亲王贝勒、勋臣官吏,怕是都不会乐见其成。”

不管是康熙与三位臣子在乾清宫书房的议事,还是诸臣子间的谈论,很快便传进了慈宁宫。苏麻喇姑入内回禀的时候,孝庄正在专心致志挑着内务府送来的绣样子。

苏麻喇姑平心敛气,越发恭顺小心:“太皇太后,皇上在御书房召了三位汉臣商量新政,直直聊到宫门落锁才叫出去…”

孝庄不以为然地笑笑,随即说出口的话颇有些发牢骚的意味:“皇帝心太急了,怕是明儿个早朝又要自己给自己上奏疏了。”

苏麻喇姑面色一僵,随即无奈地笑了:“什么都瞒不过老祖宗的眼睛。”

没错,又一次让孝庄料到了,康熙在与三臣聊了两三个时辰之后,三臣便各自上了倡议新政的折子。

孝庄摇了摇头,一脸苦涩与无奈:“老祖宗?你可别这么叫,但凡听到这三个字,我就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

苏麻喇姑赶紧笑了笑:“常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高寿,经年累月,见得多了,什么事都看得明镜儿似的,也好提点着子孙,少走弯路,少跌跟头。”

孝庄白了一眼苏麻喇姑,心里立时明白她的意思,原是想让自己出手,帮着皇上推行新政。可她却偏偏不吃这一套,当下便给驳了回去:“行了,你这人一向不多话,今儿连哄带劝的,这是又想让我当恶人,两下里协调顾全?我才不呢。眼下鳌拜才刚覆灭,亲王党自恃新贵不肯让权,皇上又正是一腔热血乾坤独断,双方已然势同水火,谁也不让谁。这新政啊,怕是难成。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理儿啊,皇上要是不明白,就等着跌跟头吧。这次,哀家不管。”

苏麻喇姑心事被揭,立时微怔,又细细琢磨着孝庄的话,便知如今这祖孙二人间隙已深,各人都被架到梁上,偏偏谁又不肯给谁递梯子,就这么两下里僵着,自己一个奴才急得什么似的,可两位主子却毫不在意,真真叫人头疼,想来,便是一脸忧虑。再想到那冷宫里的昭妃,苏麻更是心悸,那样一个玲珑剔透的聪明人,如今却又是这么一个下场,可见在宫中,当主子有时候倒比奴才还要难。想到此,苏麻喇姑便咽下了原本想要说的许多话,静静地站在旁边,不再出声。

事情的发展正如孝庄所料一般无二,第二日康熙上朝,诸王老臣以“国库告急,诸事怠废”为由向康熙发难,声称六部无银办不了差。王熙等人便借机提出了新政。

王熙秦称国库入不敷出,究其原因有二:一为满洲亲贵圈地却不事耕种,导致大量良田荒芜;二为人丁税过高,导致百姓不敢生育,或携家带口流离失所,致使人力不足。今有二策,可对症下药:一是摊丁入亩,二是改粮为瓷。

一些开明汉臣正饶有兴致地听着,康熙也正想适时力推,不料显亲王、康亲王、平郡王、承郡王等守旧派却恼了,先是粗暴打断王熙的奏报,又以汉人贼党欲以奸策动摇大清国本之名与众汉臣开战,朝堂两派相争,硝烟迷漫,乱了体统,更让康熙苦心筹划多时的新政成为炮灰。

退朝之后。

带着满心挫败感的康熙独自一人居于龙座,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昔日与鳌拜对决时自己所说那番慷慨的施政抱负言犹在耳,这么久过去了,却无没半分进展。

当年反对自己的,明里暗里,只一个鳌拜,而如今,仿佛整个朝堂都在反对。

为什么会这样?满臣、汉臣、贵戚,哪一个不是食君禄、受国恩、为民养的重臣,哪一个不是口口声声称为了大清,为了皇上,可实际上,各个都是嘴上说着社稷,心里想着自己,但凡有半分对自己私利有碍的想法,不管是对朝廷和百姓有多好,也都会拼了命地反对。

原本以为,只要除了鳌拜与遏必隆,扳倒辅臣夺回皇权,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独断乾坤匡正帝业,但很快便发现,自己把朝堂上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鳌拜虽死,但其势力盘根错节,朝堂上更是积弊深重,自己的主张难以推行。

看似一团和气的蒙古,旗属之间也存在着由来已久的矛盾,因分赏一事吵闹不休,北边局势一触即发。

一切,就像一个被抽动的陀螺,一鞭子抽下去,他已经开始了转动,后面的事便有些身不由己。

就在少年天子愁眉难解之时,晚间在寝宫,看到了宁香学的字。

那是两个规规矩矩的楷书恕和导。

“‘皇上’不是一种称谓,它是天下苍生福祉所倚。大清朝廷,不是满族的部族政权,皇上也不是满洲一隅的酋长。大清要强盛、要做到满汉一体,万民同心。要万民同心,就必须要先去人心中的怨气,要化解怨气,便要懂得一个恕字…而后便是一个导字。”

那番话,只听了一遍,便牢牢记在心里,那两个字,康熙也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是的,正是一个“恕”字与一个“导”字,解开了他心中盘踞多日的难题。

见康熙一直不语,只静静地抚着纸上那两个字,宁香想了想,忆起东珠的话,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皇上不要想着他们如何不好,而是想办法让他们好起来。世人都爱把外面的往家里拿,都不愿把家里的外往掏。所以,在皇上让他们让出土地、权力之前,先想想能给他们什么?”宁香一脸明媚。

康熙眉头微拧:“能给他们什么?”

这话听来那般耳熟。

“原本那些旗主王爷就不善耕种,地荒着也是荒着,皇上将他们的荒地收回改建窑厂等各种买卖,自此免了他们的田赋,也不必摊人头税,烧的瓷器、做的物件还可通过内务府专权卖给皇家,如此一举两得,岂不比他们以前收租赚得多?这内务府和皇家买卖的专办权,就是皇上能给他们的。”

宁香说得兴高采烈,滔滔不绝:“再者,这些家里的事,那些王爷们根本不管,所以皇上原本也不必同他们商量,只请皇后出面给他们的福晋们放放风,就说这稳赚不赔的好事是狼多肉少,谁先去内务府签了文书便可先得,晚了就没了。保准儿他们一窝蜂儿似的抢着办了。”

宁香将一大车话痛痛快快地说完了,却发现四下里静静的,康熙仍是没有接语,宁香有些意外也有些不安,她不知道自己的学舌有没有出纰漏,也不知道康熙无悲不喜的淡定面色到底代表着什么。突然,她怕了,她立时跪了下去,连声音也颤抖了起来。

“奴婢僭越了,奴婢万死,求皇上恕罪。”

是的,宁香这个时候才清醒过来,她忘记了,自己不是昭妃,普天之下,只有一个昭妃可以那样毫无顾忌地皇上说话,而自己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奴婢。

宁香以头触地,吓得浑身直抖。

康熙蹲下身子,伸手抬起宁香的下巴,逼其与自己对视。

看到宁香可怜巴巴吓得要哭的神情时,康熙苦涩地笑了。

是啊,学得再像,也终究不是她。

那两个字,是东珠教她写的。

这一大车的话,自然也是东珠所教。

东珠这么做的意思,他明白。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新政,为了百姓,他随便一想,便可得到的那许许多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是,在这些理由里,到底有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自己呢?

只是单纯地想要帮助自己脱困的心思,到底有还是没有?

是的,他纠结与计较的正是如此此时的东珠还会不会单纯只是为了自己这个人。

就是那种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心意,有还是没有呢?

不知怎的,康熙心里酸酸的。

不会,他孩子气地摇了摇头,比之在朝堂上所有人反对他的时候,还要心灰意冷。他确信,东珠提点宁香来帮自己,只是因为她的“大义”,而不是因为“私情”。

再者,东珠的聪慧,于政治上过人的眼光和胸襟更让他感到灰心。

所以,她才看不上自己的,对吗?

宁香惊愕地发现,康熙眼中竟然有泪光闪过,她觉得自己一定看错了,皇上为什么会哭呢!下一瞬,她先吓得哇哇痛哭起来。

“皇上恕罪,宁香再也不敢了!”宁香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康熙自嘲地笑了。

“她告诉你这些,无非是想让你讨朕的欢喜,是吗?”康熙盯着宁香。

宁香的身子伏得更低了,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罢了,那就让她如愿吧!”

说完,康熙俯身,将宁香抱起,一步一步走向龙榻。

那一晚,对宁香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她终于成为了皇上的女人,真正的女人。

而那一晚,对康熙来说,从心理上,他觉得自己输得彻头彻尾。他终究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再有机会,成为她心目中真正的男人了。

此后,康熙通过赫舍里恩示勋贵福晋和命妇,在驭人的同时推行了新政,而后又以提拔寒士,重用汉臣,革新朝政,废除圈地、逃人等旧法暖了天下人心。

接着,新一批秀女入宫,他们当中有汉臣的女儿、南方士族的才女,也有赫舍里、钮祜禄、瓜尔佳等八旗显赫姓氏的代表,当然,还有曾经的罪臣之后。

这一切的举措,让他成功平抚了内乱,安定了人心,也渐渐在朝政上得心应手起来。

然而,这一切,表面上都与东珠无关。

其实,每件事,都与她有关。

只是她做得越发巧妙而无痕迹。

宁香说,那不过是她跟废妃学的字罢了。

但是康熙心中明白,这一切皆是东珠的巧谋与智慧。然而,理智告诉他,那个令他又爱又恨的东珠,虽近在咫尺,却唯有相忘宫阙。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

冷宫内,墙壁斑驳,到处都是渗水留下的痕迹,窗格虽然有的地方破损了,但还是被悉心的糊上了糙纸,屋内没有什么家具,仅有的几个柜子也被擦拭得很干净,整个屋子虽然破败但很整洁。

东珠和衣拥着一床被子半躺在窗边的炕上,贵太妃的侍女昴格尔正小心翼翼喂东珠喝水,东珠刚喝下一口水,随即又猛烈地咳嗽起来,昴格尔赶紧递上帕子,东珠用帕子掩住口鼻,努力克制着咳嗽。

门口,俏声声地响起仁妃锦珍的声音。

“你怎会病得这般厉害!”

东珠和昴格尔看向门口,仁妃锦珍眼含泪水疾步入内,走到东珠跟前坐下,紧紧握起了东珠的手。

“看你样子,病得可是不轻,这是病了多久了,可有太医来瞧过?”锦珍有些哽咽。

东珠淡淡一笑:“偶感风寒,不碍事的。再者,我一个冷宫的罪人,还请什么太医?今儿倒奇了,姐姐怎么来了?”

锦珍愣了一下,脸上闪过几分凄然,又看了一眼昴格尔,颇有些不自在。

东珠会意,便对昴格尔说道:“多谢你了,这会儿我好多了,你也回去歇歇,记得帮我转告贵太妃,多谢她关照。”

昴格尔点了点头,也不说话,也不行礼,便快步走了。

锦珍有些纳闷:“是贵太妃的人?不是说她已经疯了吗?脑子不清楚的人,还能派奴婢来关照你?”

东珠笑笑:“在这宫里,疯了的也许比清醒的更懂得人心。”

东珠话在锦珍听来很是有些一语双关,于是面上便有些僵硬,略干笑两下,便才开口:“听你话里的意思,想来是怪着姐姐。没错,当日鳌拜倒了,你受到牵连,入了冷宫,中间隔了这么久,我这个做姐姐的都没来看你,的确是我失了人心,姐姐给你赔不是。”

东珠摇了摇头:“你千万别多心,我并没有怪责你的意思。我自然知道,这次入冷宫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世人都沾不得,沾了便要倒霉。”

“你能体谅自是最好,其实打你进了冷宫,我这里心中便一直记挂着,总想过来看看。可毕竟是牵连着鳌拜那档子事,我又胆子小,故不敢轻易前来。再者,这次皇上也仿佛铁了心,先前在你宫里侍候的人一个没留,都发到外面守陵去了。我自己宫里也非独处,还有几位贵人、常在同住,也怕招人眼,再给你添事端。”锦珍依旧是当日老老实实、坦坦白白的样子。

在东珠看来,颇有些哭笑不得,想要开口,又断断续续咳了半晌,这才再续上话:“我明白。”

锦珍环视了一遍屋内,看向东珠,眼中充满了同情和悲伤:“前些日子一场大雨,宫里有些老房子便漏了,原是该修,可是如今国库紧张,皇上节俭,皇后更是”锦珍苦涩地摇了摇头,“恐怕一时半会儿,还修不到你这里,如今天气渐渐冷了,这屋里的窗子多有破损,本就寒气逼人,你又病了,这可如何是好。”

东珠抬眼看看周边,淡淡一笑:“此时此刻,我能有一处避身之所就已经很知足了。”

锦珍面带悲戚地叹口气,“回头我让人送些被褥、炭火来,你留着先抵挡一阵子,原本我想着你有宁常在昭应,处境该不会如此艰难,谁承想会这样。”

东珠摇头拒绝:“不用了,皇后缩减后宫用度的事情我也知道,想来你自己也不富余,我这边忍忍就过去了。你那边若是短了,少不得还要受人笑话,被底下的人为难。至于宁香,恐怕更是捉襟见肘,所以也无暇顾我了。”

锦珍拉着东珠的手,一脸打抱不平:“好妹妹,到这个时候你还帮着她说话,你可知道如今宫里,皇上最宠的就是这位宁常在了,皇上才刚升了她阿玛内务府的差事,那可是个肥差,专管宫中所需。如今她又有了身孕,听说皇上已经许诺,只要平安生产,不论男女,便晋封为贵人。所以啊,在这宫中,如今是短了谁的吃穿用度,也绝计不会少了她的。”

“有了身孕?”东珠面色未变,而且似乎比先前还要红润有光,唇边似乎还扯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可是那心底真真切切的疼却骗不了人。

真的有了身孕吗?宁香和皇上?东珠只觉得一口气提不上来,差点晕了过去,紧接着又是一阵子猛咳,因为咳得太急,帕子上都沁出了血色。

“姐姐赶紧回吧,别过上了病气。”东珠说不出是笑还是哭,拼了力,才在咳嗽的间隙断断续续说出这句话。

锦珍用帕子拭了拭眼角,点了点头,一脸悲悯地走了。

东珠紧紧咬着自己的唇,不想发出半点声音。

偏在这个时候,外面若有若无的对话,又轻轻地传了进来。

“娘娘可同她说了遏侍卫病故的事情了?”这是锦珍贴身侍女的声音。

东珠的心提到嗓子眼,立时直愣愣地站起身,光着脚站在冰冷地地上,往门口处走了几步,试图听得真切些。

“没有,她原本病得就重,怕是经不得这个,想来也是可怜,堂堂的遏必隆啊,最终竟然一个人孤零零死在值夜的西角门上,尸首在大雨夜里泡了一宿,早上被拉恭桶车的人发现时都僵透了,最后还是跟着恭桶车以一卷草席出的宫,真是可怜”

好像除此之外,锦珍碎碎念念还说了很多。

但是在东珠听来,已经不重要了。

“阿玛,你用一生的小心翼翼、委曲求全保护了阖族在三朝风云变幻中毫发无损,可是你却走得这样凄苦无依”

眼泪仿如决堤之水顷刻而泄。

却紧咬着唇,不愿发出半分声响。

东珠知道,若阿玛在天有灵,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眼泪。所以,她不哭,她也不能倒下,她要让阿玛看到,他的种种委屈不会白受,她钮祜禄东珠,终究活得比所有人都要自在。

翊坤宫中,临窗的炕桌上放着两盘子小青菜,慧贵妃博尔济吉特乌兰对着面前一碗白饭正在数米粒:“吃不下去,吃不下去,除了菜味,啥味也没有啊。我想吃烧鹅,我还想吃酸菜白肉、蜜汁烤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