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了眼窗外的天空,又说:“过两天就入冬了,你上回不是问玻璃能不能做成窗户吗?玻璃为窗更牢靠挡风,并且透亮采光。朕让工部的人试过了,确实可以。改明儿运一批玻璃进宫,让营造司的人给你把毓庆宫全安上。”
胤礽摇头:“先给汗阿玛装。还有乌库妈妈。乌库妈妈年纪大了,更怕冷。”
康熙笑道:“难得你还记得乌库妈妈,不枉你乌库妈妈疼你一场。”
“谁待我好,我心里都知道的。我当然记得乌库妈妈,也记得汗阿玛。”
想到他特意买烧鸡一路用身体温着带给自己,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好!都装!趁现在天气还不到最冷的时候,动作快点,还来得及。”
胤礽想了想,凑到康熙身边:“汗阿玛,我能先不装窗户吗?我想让他们挪出这份玻璃给我在毓庆宫后头盖个玻璃房子。”
康熙:……什么?什么来着?玻璃房子?
“刚刚在街上不是听那些摊主唠叨,一到冬天,想吃口青菜都没有吗?儿臣问过了,天气太冷,青菜才长不出来。如果能保证暖和度,说不定就可以呢?盖个玻璃房子,把风挡住,就没那么冷了。”
康熙无奈,这娃儿怎么这么多主意,叹道:“没风也不暖和呀。”
“是哦!”胤礽皱着小脸思索,转而想到什么,高兴起来,“我知道了!宫里林衡署①不是有许多冬天养花草的法子?回头我叫小柱子招两个人过来问问。总有办法的。汗阿玛,你先答应帮我把玻璃房子盖起来好不好?等我把青菜种出来,亲自摘了给你吃!”
这都什么跟什么!八字还没一撇呢,就盼着青菜长出来了!
康熙叹息:“宫里有冰窖,会提前储存好一批蔬菜,不会短了你的。”
胤礽噘着嘴:“可是就那么一两种,太单调了,也不新鲜。我想试试!汗阿玛,你就应了我吧。你之前承诺过我可以提一个要求的。我现在就提这个,你是皇帝,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康熙哭笑不得:“好好好!答应你!窗户要装,玻璃房子也给你造!”
多大点事,不就费点玻璃吗?本来就不盼他真能种出什么,若能哄得他高兴,不缠着自己,让自己耳朵清净点,这点玻璃也算值了!
胤礽顿时欢呼起来,抱住康熙:“汗阿玛最棒!您是全天下最好的阿玛!”
康熙懵了一秒,感受着怀中软软的身体,以及他的这份喜悦,嘴角不自主勾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①林衡署:明朝管理树木花草的部门。没有查到清朝有没有这个部门,叫什么名。我私设就用了明朝的。如果有知道清朝管理花草的叫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我再改。
另:请不要纠结毓庆宫后面有没有大片土地可供使用做大棚。这里私设它有!
主要是这个暖房有大用处。主角又不可能天天呆在宫外。所以只能在宫里搞。
另:再强调一下,本文大清架空,请不要把人物跟历史对号入座。皇宫地图也请不要对号入座。毓庆宫它必须宽,必须有。←剧情需要。
另,还是想问一句:
有没有小可爱知道,索额图什么时候当上的一等公?
只查到世袭一等公,没查到具体年份。
第18章
毓庆宫。
营造司的人敲敲打打地忙碌了起来。
胤礽果真找了两位莳花好手前来咨询,甚至还亲自去了趟林衡署。得知了许多东西。譬如天气冷了确实会用到暖房。但暖房中的花草受光照等诸多限制,长得并不是特别好。
以他们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花期,推迟或提前花开的时间。但若想做到在大冬天里完美养出只能在春天或夏天开放的花卉不太可能。他们只能防治花草生病,给花草做一些简单的保温。
这个情况有点不太理想。胤礽也不失望。他的目的本就不是想从林衡署得到完整的技术,而是想借与林衡署交流的机会,将自己所知的大棚种植方法不着痕迹地透露出来。
“各宫里都有暖阁,大多是做了地龙与火墙。孤的寝殿就很暖和。孤是不是可以把玻璃房子的一面不用玻璃,做成火墙,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了?”
“孤夏天就发现穿黑色衣服时比穿素色衣服要热。南师傅说,这是因为黑色更能吸热。这样的话,孤是不是可以把墙刷成黑色?”
“孤曾问过因家中贫穷卖身进宫的小太监,他们说家里生计艰难,没钱买厚被褥,冬天就用草和秸秆堆在床上来取暖。草跟秸秆既然有保暖的作用,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孤的玻璃房子里?”
“嗯!不只房子里可以用。房子外也可以用。是不是可以让人在房子外挖条沟,用碎草填上。这样,房内房外双重保暖,会不会更好?”
……
一口气提了十来个问题,林衡署的人听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这……这他们是说好还是不好?太子提的这些法子看上去全都有根有据,但用在暖房里,还是玻璃暖房,谁也没试过啊。一时间,众人呆愣,不知所措。
好在胤礽也没想要他们的答案,直接拍板:“嗯!孤决定就这么办了!”
林衡署众人:……
系统惊讶万分。
——宿主!你是怎么知道大棚增温技术的!
它可没有透露半分,宿主压根没有做过相关任务啊!
胤礽眯眼:“你忘了我上辈子是演员?”
系统:???这跟演员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演员还得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了?演员不是不看学历门槛吗?虽说科班的不少,但非科班的更多。哦,不对!宿主的学历挺好的,但宿主上的不是清华北大吗?去清华北大学习大棚技术?
胤礽嘴角抽搐:“照你这样说,那我最应该去的是农业大学才对。反正我的高考分数不错,各大学府随便挑,不怕录不上。学大棚技术,去农业大学岂不是更对口?”
系统:——来了来了!熟悉的凡尔赛又来了。
“你有身体吗?有脖子吗?脖子上面有脑袋吗?能动动你的脑袋仔细想想吗?怎么就跟演员没关系!
“我演了一部年代励志片。饰演的角色是位下乡的知识青年。在农村发现契机,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人脉,在运动结束后,承包了大片农田实验大棚种植,最后成为种植大王。”
系统:……
“这部剧关于男主奋斗的情节不少,他的奋斗事业就是大棚种植,不得懂大棚技术?每个剧组都会请顾问。比如历史剧请历史顾问,医疗剧请医生顾问,刑侦剧请刑警与法律顾问。我们这部剧自然请了好几个大棚技术顾问。我作为男主饰演者,不得跟他们多多交流?”
系统:……
若按照胤礽现今的要求,就不是单纯的搭个玻璃房子那么简单了。好在除玻璃外其他东西都很普通。太子一发话,营造司讨好还来不及,自是无有不应。
这边乒乒乓乓,进行地如火如荼,看傻了宫中一众人。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觉得太子真忒妈事儿精,还有人是又羡又妒。
胤禔气得整张脸都红了。
“都是汗阿玛的儿子!汗阿玛怎么能这么偏心!”
惠嫔叹气:“这话可不能乱说。皇上哪点不疼你?隔三差五过问你的学业,时常去东五所看你。你汗阿玛也是疼你的!”
“但他更疼太子!太子不论想要什么,只需开口,汗阿玛就没有不应的。上回私自出宫,汗阿玛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屁事儿没有,只是太子不敢再偷跑出去罢了。
“可他不偷跑了,改成明着求。天天追着汗阿玛说。汗阿玛也纵着他,居然亲自带他出去。我也是他儿子,怎么不带我!”
惠嫔狠狠戳了戳他的额头:“为什么不带你?你自己不知道吗?”
胤禔:……
“太子想出宫,自己会说。你想出宫,为什么不说?你是没嘴吗?若是太子跟皇上撒娇的时候,你也提出自己的想法,说要跟着一起去。皇上能不带你!”
胤禔咬着唇,“我……我……”
“你既然说不出,做不来他这样,如今跟我抱怨又有什么用?”
惠嫔揉着额角,十分无奈。胤禔是在宫外长大的,五六岁上才接回来。此前与皇上面都没见过几次,哪里比得过自小养在身边,连住都一起住在乾清宫的太子。
但皇上并非不疼胤禔。会经常询问胤禔的功课与起居,说话和颜悦色。可见他待胤禔是有心的。甚至因为胤禔在宫外长大,还有几分愧疚。胤禔倘若有太子一半的手段,自可将这份愧疚加深,让皇上越发重视,与皇上更亲密。
奈何胤禔的性子如此,太子的行事之法他做不来。
若按惠嫔以前的想法,做不来也不必勉强。人生还长,谁算得到明日?此时宠爱,不代表一辈子宠爱。如今两个孩子都小,日子还长着呢!胤禔也非是没有别的优点。他完全可以换条路走。
但现在惠嫔觉得怕是不能如此了。
她看向胤禔:“你眼里只看到皇上待太子的好,想到的只有皇上的偏心吗?”
胤禔抬头,神色迷蒙,不知其意。
“太子比你小两岁,却已有大功劳傍身,你有吗?”
胤禔蹙眉:“额娘是指座钟和玻璃?座钟图纸分明是南先生画出来的,玻璃是索额图造的。”
“可南先生会研究座钟,是因为太子感兴趣,拆了座钟询问于他,才让他有了这个契机。玻璃更是太子给的方子!”
“他的方子是瞎写的!”
惠嫔声色俱厉:“那也是他写的!他都有份参与,且起了关键作用。这两项功劳就少不了他的。更何况索额图是他叔公。赫舍里一族是坚定站在他这边的。”
胤禔咬牙不忿:“他不过就是运气好!”
“运气好也是一种本事。你有没有想过,他如今还主张让刘太医研究天花,甚至将索额图派去协助。自己又造起了玻璃房子。若这两样也成功了,会如何?”
胤禔不信:“额娘,你会不会太杞人忧天了。太子能捣鼓出座钟与玻璃,全靠踩了狗屎运。狗屎运这玩意儿,踩一次就够了,踩两次那是老天瞎了眼。这老天还能一直瞎眼下去?
“天花都多少年了,是能克制的吗?更别提冬天种出绿油油的青菜来,传出去,谁不说一句异想天开?也就汗阿玛纵着他。就因着他胡闹,我们所有人的玻璃窗户都得靠后。”
说到这点,惠嫔也很不忿。如今谁不稀罕玻璃窗户。整个宫里除了太皇太后、太后并皇上,也就太子有。不只如此,太子得了窗户,还捣鼓起了玻璃房子。为这,他们所有人的窗户安装都得往后挪。
但不忿归不忿。惠嫔可不会如胤禔一般大喇喇说出来。况且她还有比这个更焦心的事。
“且不说这些,便是刘太医和冬天种菜的事都不成,光是座钟与玻璃已经不可小觑。你知不知道现今朝堂上对他的诸多赞誉?”
胤禔心头堵得慌,这点他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惠嫔又问:“倘若是别的东西,我们或许还能想想办法,在你身上也加一份。可他弄得这些,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全凭运气。我们要怎么超过他?”
她本以为胤禔大胤礽两岁,骑射功夫上更有天赋。胤礽太子身份虽然贵重,却也是一种桎梏。因着这个身份,他就不可能行军打仗。但胤禔可以。只需胤禔立下军功,把兵权弄到手,就大有可为。如今看来,这计划怕是得改改了。
“保清!额娘知道你长大了,不愿再做小儿姿态,看不惯太子那般没脸没皮的样儿。但你得看清局势。太子已有功劳傍身,这点我们既然比不得,赶不上,便不能再让他把皇上的疼爱都揽了过去。如此你们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惠嫔将胤禔拉到身边,郑重看着他:“翻过年你就九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也已不小。该懂的都懂了。额娘只问你一句,你可甘愿臣服于太子,往后安安稳稳做他手下的一介宗室吗?”
胤禔浑身一震,看了惠嫔半晌,咬牙道:“额娘,我不愿意!”
惠嫔笑起来:“好!那你就得听额娘的。首先,你得管好自己的脾气,别什么情绪都摆在脸上,尤其是对着你汗阿玛。然后,你要学会同你汗阿玛示弱,多跟你汗阿玛说话,表达你对他的孺慕与敬仰。若你不知道怎么办,就看太子。比照着来。”
见胤禔面露犹疑。惠嫔严肃起来:“你若不愿意,便从此丢了那些心思,也别再同太子争长短。好好与他相处,做个忠心的臣子。如此,我也可省些心。”
让他去跟太子好好相处?去巴结他,讨好他?
胤禔紧紧攒着拳头,他不能接受!
见他如此,惠嫔到底不忍伤害儿子,语气又放缓了下来:“难道你不想跟你汗阿玛亲近?不想像太子一样得你汗阿玛欢心?”
胤禔低头,抿了抿唇,半晌后道:“额娘,我知道了。”
惠嫔松了口气,唇边露出了几分笑意。
第19章
永和宫。
玉蝉一边给乌雅氏递剪刀,伺候她修剪盆栽,一边说:“钟粹宫的探子传了信过来,今日大阿哥去见了惠嫔娘娘,母子俩屏退了所有人,单独在房间说了两刻钟的话。
“说些什么,没人知道。便是惠嫔娘娘身边最得用的芳蕊都守在门外,没能靠近。不过探子曾打听到大阿哥抱怨过,各宫娘娘和东五所都还没玻璃窗户,太子就已经造起玻璃房子来了。”
乌雅氏并不在意:“惠嫔在宫中多年,是有些本事的。若不然怎么能让贵妃吃了好几次闷亏?这宫里头,不独她。只需能坐上一宫主位的,谁没点手段?不说自个儿的整个宫殿,至少身边这块得把控得死死的,弄成铁桶一块。探子近不到她跟前才正常。
“大阿哥那话也没什么要紧。语气不同,意思不同。惠嫔不会让这些话传到皇上耳朵里。即便传去了也没关系。可以说是大阿哥随口感慨,也可以说是大阿哥羡慕。玻璃窗户,有谁不羡慕呢。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大阿哥一个孩子。”
玉蝉笑问:“那娘娘羡慕吗?”
乌雅氏没回答,只说:“皇上已经下令,后宫几位娘娘的寝殿都会装,总不会少了本宫的。本宫急什么!”
话音落,盆栽也修建得差不多了,她指了指窗外的橘子树:“摘一些下来,你亲自往毓庆宫送给太子。就说是我前年亲手种下的两棵橘子树。今年结了果,也不知是不是宫里的水土好,比上贡的都要甜些。请太子尝尝鲜。”
两颗橘子树,结的满满当当。可也就两棵树,结的再多,给太皇太后、太后与皇上都送了些,也不剩多少了。如今再去掉给太子的,也就只够自己吃了。
玉蝉领命下去。乌雅氏洗手换了衣服转到侧殿去看胤祚。
胤祚长大了不少,如今已是白白胖胖的了。小孩子觉多,此刻还没醒。乌雅氏便坐在旁边笑眯眯看着,时不时晃晃摇篮。脸上充满慈爱。
惠嫔和大阿哥的心思,她早有察觉。不外乎是不甘心,不服气。大阿哥居长,又有强有力的母族支持,本该在诸皇子中地位最高,却事事得排在太子之后。惠嫔母子怎会甘愿?这宫里有几个人愿意屈居人下?
太子占嫡,大阿哥居长。可他们都忘了,先皇与皇上皆是非嫡非长呢。这嫡子长子的规矩,落到皇家,总归会不一样些。谁能笑到最后,端看个人手段。
乌雅氏眸光闪了闪。那个位子,谁不想要。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境地与能力。
若有可为,自是要拼一把。然而皇上身体康健,胤祚还是个奶娃娃,便是胤禛也未满两岁。且太子强势。怎么看,现在考虑这些都为时过早。不如先同太子交好,往后再徐徐图之,才是明智之举。
……
毓庆宫。
胤礽吃着橘子不停感慨,果然比别的橘子都要甜。这年头可没有甜蜜素等物。这可是纯天然的。能种出如此级别,甜,却又不齁甜,实属难得。乌雅氏送过他几次吃食,味道似乎都不错。上回的长寿面也是如此,一点也不比御厨做得差。
他吃完橘子,将橘子皮一扔,拍拍手就走了。对于后妃们的心思全然不知,当然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胤禔变了!往日里他跟汗阿玛撒娇,胤禔总会用不屑的眼神看他。如今胤禔竟然跟着撒起娇来了!
比如他去抱汗阿玛,胤禔也去抱。比如他问汗阿玛今日可有时间,想同汗阿玛一起用膳。胤禔也说要。比如他亲手喂汗阿玛吃糕点,胤禔也喂。此类种种,不胜枚举。仿佛在跟他玩“你做我也做”的游戏,有时候说话用词都跟他一模一样的,堪比复读机。
康熙也看出来了,却什么也没说,放任自流。对于胤禔的转变,甚至有些高兴,乐见其成。
毕竟儿子想亲近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亲近儿子呢。
胤礽有些好奇是什么导致了胤禔的转变,但也就好奇了一小会儿。猜不到便不猜了。对他来说,这样也不坏。总比天天盯着他跟他较劲强。都是孩子,康熙还有几十年可活呢。斗什么斗,斗到最后谁都没好下场,何必呢!
玻璃大棚已经做好,似模似样,胤礽十分满意。如今已是十月,此时才造大棚,有些晚了。但比没有要好。
胤礽开始满宫搜罗会种地的人。
宫女一般都是包衣选上来的。别看包衣是奴才,家里可不一定穷。大多条件不错,有些甚至称得上优渥与富贵。身份低,只是相对王公贵族而言。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更称不上贫苦。因此这些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指望她们种地是不可能的。
太监们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除家中入罪的,不少都是被卖进宫。身世各有各的可怜。里头贫困农户家庭出来的一大把。
胤礽找人的消息传出去,就有不少过来禀报或是毛遂自荐的。胤礽不可能全要,干脆出了张卷子,上头全是农事相关问题。又指使了小柱子去一个个调查询问。
如此一关关筛选,留下来四个。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叫做孟吉祥。
据他所说,孟家虽是农户,祖上也曾出过举人。经年累积,虽然败落了许多,也是留下些田地的。不多,但在村子里当属头一份。孟吉祥生母早逝,孟父娶了个续弦。续弦还带着个继弟。初时,孟父不大喜欢这个拖油瓶,总会盯着点,怕孟母偏着亲儿子,苛待了孟吉祥。
哪知第二年继母就生下了小弟弟。两人有了同属于自己的骨肉,孟父的心一点点被笼络了过去。孟吉祥的苦日子从此开始。
因为继母和继弟都会说好话,擅长做戏。到得后来,孟吉祥成了家中多余的,过得不说比亲弟弟好,便是对比继弟这个没有孟家血脉的人,都差着十万八千里。
他从八岁开始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小小年纪当一个壮劳力使唤。干得最多,吃得最少。如此过了三年。十一岁那年。父亲想给家里琢磨点别的营生,拿了所有积蓄出去做买卖,希望能赚来大钱送亲弟弟读书,恢复祖上荣光。
然而父亲根本不是这块料,败光了手头的钱不说,还欠了一笔债。债主来要债,扬言没钱就拿地赔。地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家里已经什么都没了,再失了地,日子还怎么过?
继母怕孟父真卖了地,或是把主意打到继弟身上,就提前骗了他出门,把他给卖了,还专往贵的地方卖。出得起高价的人买来会送去哪儿?除了那等小倌馆,便是宫里。孟吉祥就这样成了太监。
胤礽听完,唏嘘了一把。果然哪里都不缺渣滓。
不过让胤礽欣喜的是,孟吉祥很聪明,懂得动脑子。因为不被家人待见,孟吉祥经常躲在田间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时间长了,他百无聊赖之下开始学着观察身边的东西。比如身边的稻子。他发现稻子开出来的花,里头的花蕊并不相同。
他听村里的养蜂人说,花也分雌雄。蜜蜂采花酿蜜,也是给花儿授粉,如此才能结下果实。没有蜜蜂蝴蝶这类飞虫的地方,果树即便开了花,也是没法结果的。养蜂人教他辨花,教他授粉。
慢慢地,他开始察觉稻花只所以区别于众,可能是因为一朵花中既又雄蕊又有雌蕊。
他把这个猜测告诉村里人,没一个人搭理他。说他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此后,他便不再说了。但这件事新奇,他一直记在心里。
胤礽听得目瞪口呆。他与四个人都聊了,从身世家庭到田间趣事,其他三人平平无奇,没想到居然在孟吉祥身上发现了惊喜!
这是个人才啊!如今就发现水稻雌雄同花,且已经还懂得人工授粉了。
孟吉祥万万没想到,会种地也是一种优势。他竟凭借这个成了太子殿下的人!做梦都不敢想!于是干活更卖力了。
胤礽让他们将地都翻过后,种上了几样蔬菜。自己额外划出一片,将索额图搜寻来的各地粮种种了进去。
什么大棚种植,什么青菜蔬菜!那都是顺带的!他的真正目的是这些粮种啊!
虽说可以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后再种。可这般一来,等培育出秧苗,怕是早就错过了种植时间。成果也就只能看到培育出的这一小批。开发试验田便需等到后年。待看到试验田的成果,再由此推广到全国,又得延后一年。这还得是每一步都顺利的情况下。
时间太长了。粮食是国之根本,自然是越早越好。
亲手把最后一颗种子埋入地下,胤礽站起身,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很重视这片地,每天都会叮嘱孟吉祥四人,更是又安排了四个人让他们一带一教学,帮助他们做事。不仅如此,还每天都会去玻璃大棚里逛一圈,匆匆扫视一番蔬菜地后,就会蹲在种子旁,满含期待地看着,心中念念有词。
小种子啊小种子,为了你们。我可是下了大功夫的呢!你们要乖一点,努力生长,努力发芽哦!千万千万要听话,不能出岔子。全国人民能不能吃饱肚子,就看你们的了!
第20章
天气愈发寒冷。十一月的时候,太皇太后生了场病,把康熙和胤礽吓坏了。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太皇太后虽还没七十,却已经到了边缘。此时人类的寿命短暂。除早年夭折和中途意外去世,寿终正寝的大部分也只活到四十多岁。
如太皇太后这般年纪,已算高寿。一点小感冒都可能诱发别的病症,导致挺不过去。即便有史书记载她还有好几年可活,胤礽也怕。谁知道有他这只小蝴蝶后,史书还有几分能信?
这段时间,胤礽和康熙几乎都是有空就往慈宁宫跑。戴佳氏更是用心,直接住在了太皇太后的卧榻边,伺候汤药,尽心尽力。
这一病虽没大碍,也用了十来日才痊愈。好转后,太皇太后待戴佳氏更真诚了。她的这番举动也成功入了康熙的眼。听说连着被宠幸了好几天,赏赐不断。
听闻消息的胤礽:……
他仰头看着方姑姑,表情复杂:“汗阿玛宠幸谁这样的事情,你不用同孤说。”
方姑姑摇头:“您虽是太子,表面上与诸位娘娘并无矛盾,但娘娘们膝下都有皇子,这里头便有利益冲突。奴婢将这些消息告诉您,是想让您清楚后宫中的局势变化。”
胤礽迷茫地看着她。他可没忘记,这人是从康熙茶水房出来的。康熙会让人教他这些?康熙还盼着兄友弟恭呢!
似是看出他的疑惑,方姑姑解释道:“皇上说过,奴婢既然到了毓庆宫,便是太子的人,一切以太子为先。”
胤礽蹙眉:“那你觉得孤应该怎么做?”
“奴婢有几点看法,殿下且听一听,至于殿下最后如何做,还要殿下自己定夺。”
胤礽来了几分兴致:“你说。”
“殿下喜欢听宫人们说故事,聊话本子,应当明白故事里枕头风的厉害之处。皇上是明君,自不会如话本里的男人一般偏听偏信。但难保有些时候,您也需要一位解语花在皇上身边帮忙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