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文库小说上一章:听雷:我在091诡案组的十年
- 免费文库小说下一章:雷峰塔 作者:张爱玲
“姜敏没来,得你去吩咐她,她不听我的指挥。”余楠乖巧地说。
妮娜把手一挥,表示没问题。他们暂时拟定的题目是《批判西洋文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的老一套》(一)。题目上的“(一),表示还有(二)、(三)、(四)等一系列文章。
姜敏还未明确自己究竟属于余楠的小组,还是属于尚未成立的苏联组。她对妮娜自有她的估价,她自信自己能支配妮娜。妮娜这样指挥她,她很不乐意。不过她急要显显本领,而且是批判姚宓,所以很卖力。余楠摇动大笔,立即写出一篇一万多字的批判文章。妮娜认为基调不错,只是缺乏深度和学术性。她提出应该参考的书,江滔滔连抄带发挥补充许多章节,写成一篇洋洋洒洒四五万字的大文章。姜敏在俄语速成班上结识了某些大学里的助教和讲师,就由她交给他们去投给大学的学刊发表。因为是集体创作,四个作者的名字简化为三个字的假名:“汝南文”。
他们盼了好久,文章终于发表了,只是给编者删去很多字,只剩了九千多字。江滔滔为此很生气。可是姜敏,为登出来已经不容易,还是靠她的面子。妮娜觉得幸好题目上的“(一)”字没有去掉,删节的部分下一篇仍然可用。他们自以为爆发了一枚炸弹。不料谁也不关心,只好像放了一枚哑爆仗。
姜敏给几个研究组都寄了一份,除掉外文组没寄,料想外文组一定会听到反响。图书室里也给了两份。可是好像谁都没看见,谁都不关心。江滔滔说:“咱们该用真名字。”余楠也这么想。妮娜说:“可能是题目不惊人。下次只要换个题目,‘汝南文’慢慢儿会出名的。”姜敏却不愿意再写第二篇了。摘录,复写,誊清,校对,都是她。滔滔写的字又潦草难认,上下文都不接气,她一面抄,一面还得修改,还不便说自己擅自修改了。她本来以为读者都会急切打听谁是“汝南文”,现在看来,连姚宓本人都在睡大觉呢,谁理会呀!
她说:“干脆来个内部展览,把姚宓的稿子分门别类展览出来,一个错误一个标题。红绿纸上写几个大字标题就行。从前姚宓的藏书室不是空着吗,放两排桌子就展开了。”
妮娜笑说:“这倒有速效,展一展就臭了。”
姜敏说:“不是咱们搞臭她,只是为了改正错误。改正了,大家才可以团结一致地工作呀。”
妮娜也赞成。可是隔着纱窗帘能看到余楠支使出去的善保回来了。他们约定下次再谈,就各自散去。
其实他们那篇文章确也有人翻阅的,不过并不关心罢了。关心的只有罗厚。他在文章发表了好多天之后,一个星期六偶然在报刊室发现的。新出的报刊照例不出借,他看见有两份,就擅自拿了一份,准备星期一上午给姚宓许彦成夫妇等人看了再归还。
这个星期天,姚家从前藏书的空屋里出了一件大事——或细事,全社立即沸沸扬扬地传开了。谈论的,猜测的,批评的,说笑的。无非是这一件事。人家见了面就问:
“听说了吗?”
“咳!太不像话了!”
“捉住了一双吗?”
“跑了一个,没追上,那一个又跑了。”
“那傻王八出来喊捉贼,把人家都叫出来了,他又扭住老婆打架。”
“在他们家吗?”
“不,在图书室。”
“唷!是图书室的人吧?”
“你说那傻王八吗?他是外头的,不住这宿舍。”
“我问的是奸夫。”
“遮着脸呢。说是穿一身蓝布制服,小个子,戴着个法国面罩。”
“什么是法国面罩呀?”
谁都不知道。
各种传闻和推测渐渐归结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原来方芳每个星期日上午到图书室加班。她丈夫动疑,跟踪侦察,发现搬空的藏书室反锁着门,里面有笑声。他绕到后门,看出门上钉的木板是虚掩着的,闯进去,就捉住了一双。可是方芳抱住丈夫死也不放。那男的乘间从后门跑了。方芳的丈夫挣脱身追出去,一面喊“捉贼”。方芳穿好衣服,开了前门,悄悄儿溜出来,不防恰被大喊“捉贼”的丈夫看见,一把扭住了问她要人。夫妻相骂相打,闹得人人皆知。方芳脱身跑了,她丈夫还在指手画脚地形容那个逃跑的男人,究竟那人是谁,还是个谜,因为他很有先见,早已作了准备,听到有人进屋,立即戴上一个涂了墨的牛皮纸面罩,遮去面部。罩上挖出两个洞,露出眼珠子。他穿好衣服逃出门,当然就除去面罩,溜到不知哪里去了。
大家纷纷猜测,嫌疑集中在两人身上。一个是汪勃,因为方芳和汪勃亲密是人人知道的。虽然汪勃不穿蓝布制服,而且他是中等身材。可是穿上蓝布制服,也许会显得个儿小。不过据知情人说,方芳已经和汪勃闹翻,还打了他一个大耳光。关于这点,又是众说纷坛。有的说是因为汪勃又和别的女人好上了,有的说汪勃是“老实孩子”,虽然喜欢和女人打打闹闹,却有个界限,“游人止步”的地方他从不逾越。丁宝桂先生却摇头晃脑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他偏又喜欢玩儿恋爱,吃一下耳光正是活该。”另一个受嫌疑的是小个儿,也穿蓝布制服。他是社里一个稍有地位的人,人家只放低声音暗示一两个字。
朱千里只有灰布制服。那天他因为前夕写稿子熬夜,早上正在睡懒觉。他老婆上街回来,听说了“法国面罩”和“小个子”,就一把耳朵把他从被窝里提溜出来,追究他哪里去了。
“我不是正睡觉呢吗?”
老婆不信,定要他交出法国面罩,朱千里在家说话,向来不敢高声。可是他老婆的嗓门儿可不小。左邻右舍是否听见,朱千里拿不稳。他感到自己成了嫌疑犯。他越叫老婆低声,她越发吵闹。朱千里憋了一天气,星期一直盼着罗厚到他家去,罗厚说不定会知道那男的是谁。可是左等右等不见罗厚,他就冒冒失失地找到办公室去。他要问出一个究竟,好向老婆交代。
办公室里,罗厚正同许彦成和杜丽琳说话。姚宓在看一本不厚不薄的刊物。
罗厚见了朱千里,诧异说:“朱先生怎么来了?”
朱千里想说:“你们正在谈傻王八吧?”可是他看着不像,所以改口说:“你们谈什么呢?”
罗厚把姚宓手里的刊物拿来,塞给朱千里,叫他读读。朱千里立即伸手掏摸衣袋里的烟斗。可是他气糊涂了,竟忘了带。他一目十行地把罗厚指着给他看的文章看了一遍,还给罗厚说:“全是狗屁!”
许彦成笑了。杜丽琳皱着鼻子问:“作者叫什么名字?”
朱千里说:“管他是谁!我两个脚指头夹着笔,写得还比他好些!”
罗厚翻看了作者的名字说:“汝南文。”
朱千里立即嚷道:“假名字!假之至!一听就是假的。什么‘乳难闻’,牛奶臭了?”
彦成问:“余楠的‘楠’吗?”
罗厚说:“去掉‘木’旁。”
彦成问:“三点水一个女字的‘汝’吗?文章的‘文’吗?”
罗厚点头。
姚宓微笑说:“有了,都是半边。”
彦成钦佩地看了她一眼,忙注目看着丽琳。
罗厚说:“对呀!老河挨着长江,‘楠’字去‘木’,‘敏’字取‘文’。”
朱千里傻头傻脑地问:“谁呢?”
丽琳知道“老河”就是施妮娜,想了一想,也明白过来了。她说:“哦!江滔滔的‘水’,施妮娜的‘女’,余楠的‘南’,姜敏的‘文’,四合一。”
朱千里呵呵笑道:“都遮着半个脸!”
许彦成说:“很可能这是背着傅今干的,不敢用真名字。矛头显然指着我们这小组。”
罗厚问:“姚宓,你几时说过这种话吗?”
“你指他们批判的例证吗?那些片段都是我稿子里截头去尾的句子。”
“你的稿子怎么会落在他们手里呢?”罗厚诧异地问。
姚宓讲了善保借去学习,余楠拿去不还的事。
丽琳建议让姚宓写一篇文章反驳他们。
姚宓说:“他们又没点我的名,我的稿子也没有发表过。他们批的是他们自己的话。随他们批去,理他们呢!”
彦成气愤说:“这份资料是给全组用的。有意见可以提,怎么可以这样乱扣帽子,在外间刊物上发表了攻击同组的人呢!太不像话了!得把这篇文章给博今看看,瞧他怎么说。”
罗厚竖起眉毛说:“先得把稿子要回来!倒好!歪曲了人家的资料,写这种破文章,暗箭伤人!他们还打算一篇篇连着写呢!咱们打伙儿去逼着余楠把稿子吐出来。”
朱千里几番伸手掏摸烟斗,想回家又不愿回家,这时忍不住说:“他推托不在手边,在傅今那儿呢。你们怎么办?”
彦成说:“还是让善保紧着问他要。咱们且不提‘汝南文’的破文章,压根儿不理会。等机会我质问傅今。”
姚宓不愿叫善保为难,也不要许先生出力,也不要罗厚去吵架。她忙说:“干脆我自己问余楠要去。假如他说稿子在傅今那儿,我就问傅今要。”
大家同意先这么办,就散会了。
朱千里看见大家要走,忙说:“对不起,我要请问一件事。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国面罩吗?”
彦成说:“你问这个干嘛?”
“戴面罩的是谁,现在知道了吗?”朱千里紧追着问。
罗厚说:“朱先生管这个闲事干嘛?”
“什么闲事!我女人硬说是我呢!”
大家看着哭丧着脸的朱千里,忍不住都笑起来。
彦成安慰他说:“反正不是你就完了。事情早晚会水落石出。”
丽琳说:“朱先生,你大概对你夫人不尽不实,所以她不信你了。”
“谁要她信!她从来不信我!可是她闹得街坊都怀疑我了。人家肚子里怀疑,我明知道也没法儿为自己辩护呀!我压根儿没有蓝布制服,连法国面罩都没见过,可是人家又没问我,我无缘无故地,怎么声明呢?”
丽琳说:“咳,朱先生,告诉你夫人,即使她明知那人是你,她也该站在你一边,证明那人不是你。”
朱千里叹气说:“这等贤妻是我的女人吗!罗厚,我是来找你救命的。她信你的话。你捏造一个人名出来就行。”
罗厚说他得先去还掉偷出来的刊物,随后就到朱先生家去。他们两个一同走了。许杜夫妇也走了。姚宓默默地坐了一会儿,独自到余楠家去讨她的稿子。
第十三章
余楠知道每星期一许彦成,杜丽琳的小组在办公室聚会。他也学样,星期一上午在家里开个小会谈谈工作。其实善保压根儿没什么工作。他也在脱产学俄语,不过学习俄语之外,在余楠的指导下,对照着中译本精读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他不习惯待在余家,渐渐地又回到办公室去。所以一周一次的聚会也有必要。
姜敏并没有脱离许彦成和杜丽琳的小组。她觉得自己作为未来的苏联组成员,每个小组开会她都有资格参加。只是“汝南文”的批判文章发表之后,她有点心虚,怕原来的小组责问她或围攻她,所以也跑到余家去开会。开会只是随便相聚谈论。谈了一点工作,余楠又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去干他自己的事,随姜敏和善保一起比较他们学习俄语的进程。
余楠隔着纱窗帘忽见姚宓走进他家院子。他非常警惕,立即支使善保到图书室去借书。善保刚出门,余楠对姜敏使个眼色,姜敏就跟出去。他们劈面碰见姚宓,姜敏说:“姚宓,找我们吗?”姚宓说她找余先生。姜敏回身指着屋里说:“余先生在家呢。”她催着善保说:“走吧,我也到图书室去。”余楠就这样把善保支开了。
余楠也许感到自己是从善保手里骗取了姚宓的稿子,所以经常防着善保。他却是一点也没有提防宛英。善保一次两次索取这份稿子,宛英都听见。余楠和施妮娜计划批判姚宓,余楠对姜敏说姚宓得挨批等等,宛英都听在耳里,暗暗为姚宓担心。后来又听说要办什么展览,搞臭姚宓,宛英更着急了。她想,假如能把稿子偷出来还给姚宓,事情不就完了吗。可是她满处寻找,找不到姚宓的什么稿子。假如她找到了,假如她偷出去还给姚宓,余楠追究,怎么说呢?
宛英想出一个对付楠哥的好办法。她也找到了姚宓的稿子。
她有一天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余楠那只旧式书桌的抽屉后面有个空处;余楠提防善保,很可能把姚宓的稿子藏在那里。她乘余楠歇午,轻轻抽出抽屉,果然发现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一大叠稿于,第一页上姚宓写着自己的名字呢。她急忙把牛皮纸袋取出,塞在书架底层的报纸和刊物底下。这是她按计划行事的第一步。
这天善保到余家开会,宛英有点担心,怕善保看见那个牛皮纸袋,说不定会横生枝节。善保和姜敏走了,她听见余楠请进一个客人,正是姚宓。
余楠开了门,满面堆笑,鞠躬说:“姚宓同志!请进!请进!请坐!不客气,请坐呀!”
姚宓不坐,进门站在当地说:“余先生,我有一份资料性的稿子,善保说是余先生在看。余先生看完了吧?”
余楠说:“姚宓同志,请坐,请坐下……”
姚宓说:“不敢打搅余先生,余先生请把稿子还我就完了。”
余楠没忘记丁宝桂的话:“最标致的还数姚小姐”。他常偷眼端详。她长得确是好,只是颜色不鲜艳,态度不活泼,也没有女孩子家的娇气。她笑的时候也娇憨,也妩媚,很迷人。可是她的笑实在千金难买。余楠往往白陪着笑脸,她正眼也不瞧,分明目中无人,余楠有点恨她,总想找个机会挫辱她一下。她既然请坐不坐,他做主人的也得站着不坐吗?
“姚宓同志,你不坐。我可得坐下了。”
“余先生请先把稿子还我。”
“姚宓同志,请坐下听我说。”他自己坐下了;随姚宓站着。“你的稿子,我已经拜读了,好得很。可是呢,也不是没有问题,所以傅今同志也要看看呢。”
“傅今同志要看,可以问我要。不过这份稿子只是半成品,得写成了再请领导过目。”
“你太客气了,怎么是半成品呢。年中小结会上,你们小组不是报了成绩吗?既然是你们小组的成绩,领导总可以审阅啊。”
“当然得请领导审阅。可是我还要修改呢,还没交卷呢。”姚宓还站着,脸上没一丝笑容。
余楠舒坦地往沙发背上一靠,笑说:“姚宓同志,别着急,等领导审阅了,当然会还你。”
“可是余先生怎么扣着我的稿子不还呢?”姚宓不客气了。
余楠带些轻蔑的口吻说:“姚宓同志,你该知道,稿子不是你的私产,那是工作时间内产生的,我不能和你私相授受。”
姚宓冷静地看着余楠说:“稿子是我借给陈善保的。”
余楠呵呵笑着说:“别忘了,善保是咱们的组秘书啊!”
姚宓“哦”了一声,顿了一顿说:“那么我得问傅今同志要去了。再见,余先生。”
余楠也不起身,只说:“那是你的事。不过,我奉劝你,还是别着急。”
姚宓憋着一肚子气出门。她知道余楠和傅今勾结得很紧,傅今的夫人和她的密友对自己又不知道哪来的满腔敌意,她不敢冒冒失失地找傅今告状。她不愿告诉妈妈添她的烦恼。她这时也不便向许彦成求救。罗厚未必能帮忙。她只好听取余楠的劝告“不着急”,暂且忍着。
余楠和姚宓的一番话宛英听得清清楚楚,觉得事不宜迟。她已经扬言要找裁缝,预先把衣料和一件做样子的衣服用包袱包上。这天饭后,她等余楠上床午睡,立即把姚宓的一袋稿子塞入衣包,抱着出门。
她慌慌张张赶到姚家,沈妈正吃饭,开门的恰好是姚宓。宛英神色仓惶,关上门,就拿出那袋稿子交给姚宓说:“你要的是这个吧?”
姚宓点看了一下,喜出望外。她诧异地说:“余先生让您送来的吗?”
宛英向前凑凑,低声说:“我给你偷来的!千万千万,谁也别告诉;除了妈妈,谁也别告诉。”她看姚宓迟疑,忙说:“你放心,我会对付,叫他没法儿怪人,谁也不会牵累。你好好儿藏着,别让他们害你。记着别说出去就是了。”
姚宓感激得把宛英抱了一抱,保证不说出去。宛英不敢耽搁,她卸掉贼赃,不复慌张,轻快地走了。
姚宓回房,姚太太问谁来了。姚宓紧张得好像自己做了贼,喘了两口气,才放下手里的稿子,把善保借看,余楠扣住不还等等,一一告诉。她也讲了“汝南文”的文章和宛英说的“别让他们害你”。
姚太太听完说:“怪道呢,我说你这一阵子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她连声赞叹“宛英真好!你只给她揉了几下肚子,她竟这样护着你!”她叫姚宓快把稿子藏好。
姚宓快活的是稿子回来了。可是她暗暗惭愧,也暗暗担心。妈妈看出她有心事!她的心事就为这一叠稿子吗?
她说不出话,只把脸偎着妈妈。
且说宛英回家,余楠正拉出抽屉,伸手在空处摸索,又歪着脑袋,觑着眼望里张。他对宛英说:
“我这里有一包东西不见了。”
宛英说:“一个牛皮纸袋儿吧?”
余楠忙问:“你拿了吗?”他舒了一口气。
宛英说:“那天我因为抽屉关不上,好像有东西顶着。我拉开抽屉,摸出个肮脏的纸袋,里面都是字纸——不是你的稿子,也不是信,大约是书桌的原主落下的……”
“你搁哪儿了?”
“搁书架底层了。”她说着就去找,把书架底层的报刊杂志都翻了一遍。余楠也帮着找。
宛英说:“我拿了出来,放在这里的。”她用手拍着她塞那袋稿子的地方。
“你几时拿出来的?”
“是你的吗?有用的吗?”
余楠不愿回答。他的抽屉向来整齐,也不塞得太满,
东西决不会落到抽屉后面去。为什么那袋稿子会在抽屉后面呢?他不便说,只重复追问:“你几时拿出来的。”
宛英想了想:“好多日子了吧,都记不起了,是什么要紧东西吗?”
“当然要紧!”余楠遮盖不了他的满面怒色。
“唷!”宛英着急说:“别让孙妈当废纸卖了。”
原来余楠持家精明,废纸都卖了钱收起来。
宛英叫了孙妈来问。孙妈说:“没看见,不知道,反正都是先生扔在书架底层的,卖的钱都交给太太了。”
孙妈认为卖废纸的钱应该归她。东家连卖废纸的钱都收去,那么,她即使多卖了些废纸,她又没捞到什么油水,还不是东家自己得的好处吗!
宛英反倒埋怨说:“是什么要紧文件吗?啊呀,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余楠不愿多说,只挥手把宛英和孙妈都赶走,自己耐心又把书架底层细细整理一过,稿子确实没有了。
他暗暗咒骂宛英,咒骂孙妈,以后善保再来追索这份稿子,他怎么推诿呢?妮娜要批判这份稿子,姜敏要展览这份稿子,他怎么说呢?他得动动脑筋。
第十四章
姚宓想:假如她约了人在她家从前的藏书室密谈,而方芳和她的情人由前门闯入,那该是多么尴尬的局面呀!不过她当时立即回信拒绝了许彦成,认为没有必要;当顾问,纸上谈也许比当面谈方便些。
接着她以顾问的身份说:
“我妈妈常说:‘彦成很会护着他的美人。尽管两人性情不很相投,彦成毕竟是个忠诚的好丈夫。’如果你要离婚,妈妈一定说:‘夫妻偶尔有点争执,有点误会,都是常情,解释明白就好了,何至于离婚呢!’我也是这个意思。”
(信尾她要求许先生别把信带出书房,请扔在书桌的抽屉里,她自会处理。)
彦成到办公室去接丽琳,经常见到姚宓。她总是那么淡淡的,远远的。彦成暗想:“她只是我的顾问吗?她还在生我的气吗?”最初他们不甚相熟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会在人丛中忽然相遇相识。现在他们的眼神再也不相遇了。她是在逃避,还是因为知道自己是在严密的监视下呢?
彦成得为自己辩解。他忙忙写了一信。
姚宓:
你错了。我和丽琳之间,不是偶尔有点争执,有点误会,远不是。我自己也错了。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忽忽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
一言一行,事后回想总觉不得当。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我现在忽然明白了一件大事。我忽忽如有所失。因为我失去了我的另一半。我到这个世上来是要找“她”,我终于找到“她”了!什么错都不错,都不过是寻找过程中的曲折。不经过这些曲折,我怎会找到“她”呢!我好像摸到了无边无际的快乐,心上说不出的甜润,同时又害怕,怕一脱手,又堕入无边无际的苦恼。我得挣脱一切束缚,要求这个残缺的我成为完整。这是不由自主的,我怎么也不能失去我的“她”——我的那一半。所以我得离婚。
(他照旧要求姚宓把信毁掉,也遵命把姚宓的信留在书桌的抽屉里。)
姚宓的回信只是简短的三个问句:
一、“杜先生大概还不知道你的意图,如果知道了,她能同意吗?”
二、“你的‘她’是否承认自己是你的‘那一半?’”
三、“你到这个世界上来,只是为了找一个人吗?”
彦成觉得苦恼。她好冷静呀!她还没有原谅他吗?他不敢敞开胸怀,只急忙回答问题。
姚宓:
你问得很对。我到这个世上来当然不是为了找一个人,我是来做一个人。可是我找到了“她”,才了解自己一直为找不到“她”而惶惑郁闷。没有“她”,我只能是一个残缺的人。
我把“她”称为自己的“那一半”是个很冒昧的说法。我心上只称她为“ma mie”(请查字典,不是拼音)。我还没有离婚,我怎能求“她”做我的“那一半”呢。
我还不知道丽琳是否会同意离婚。她求婚的事,你谅必知道。我没有按规矩说“我爱你”,因为我没有这个感情,她也没有勉强我,只要求我永远对她忠实,对她说真话。那么,我现在不就该老实把真话告诉她吗?假如我不告诉她,就是对她不忠实;假如老实告诉她,她难道就会觉得我忠实吗?
我当初不该随顺了她。可是,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该由她作主吗?
许彦成
姚太太看出女儿有心事,正是姚宓收到这封信的时候。
姚宓还是留心以顾问的身份回信。
许先生:
你的事,经我反复思考,答复如下。
说不说老实话,乍看好像是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其实早已不成问题。杜先生无非要求你对她忠实。你对她已不复忠实。而且,从她那天对朱先生说的话里,听得出她压根儿不信你的话了。你呢,也不是为了忠实而要告诉她真情,你只是为了要求离婚,不是我料想杜先生初次见到你的时候,准以为找到了她的“那一半”。她一心专注,把你当作她不可缺少的“那一半”。她曾为了满足你妈妈的要求,耽误了学业。她为了跟你回国,抛弃了亲骨肉。她一直小心周密地保卫着“她和你的整体”。你要割弃她,她就得撕下半边心,一定受重伤,甚至终身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