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文库小说上一章:棒杀下重生,庶女媵妾
- 免费文库小说下一章:吃货皇后/吃货小郡主
黛玉微微一笑,柔声叫起。众人方平了身,站好了等待雍正说话。
雍正收了笑容,提足了底气用铿锵有力的声调说:“大冷的天,让大家重新来到这里,是有几件重要的国策要与众臣工共商。从今年起,要在普天之下推行雍正新政,要刷新吏治,要均平赋税。还要沿着圣祖开创的文治武功,弘扬我大清的祖宗圣德,振数百年之颓风,造一代盛极之世。”他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着。他长篇宏论,侃侃而谈,讲得不慌不忙,也讲得淋漓尽至。
黛玉站在雍正身后,冷眼瞧着下边的大臣们,无不俯首恭听,再看两边的王爷,又似乎各有心事。细看怡亲王允祥时,只见十三爷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疲倦,显然是病的很厉害,这样的日子,又不得不支撑着上来。想着这位拼命十三郎为了大清的基业和百姓的安康,终日劳累,心中便隐隐疼痛。再看怡亲王边上的十四爷,虽然面色苍老,但精神还好。看来这些年在先帝爷寝陵休养,心境也是变了不少。目光稍一转,看看另一侧的八爷廉亲王,见他心不在焉,边上的四个旗主更是各怀心事。
雍正还在上边不停地说着:“刚才说的都是政务上的事情,政务上大家都出了大力。就像李卫和田文镜他们,不避嫌怨,推行朕的新政,集‘公忠’于一身,更是卓有功效。奉天的诸位王爷也参加了今天的朝会,等这里一完,朕就要和你们共商旗务和旗政的事。你们今天来,无非是听听而已。其他的官员们若有什么要说的话,只管大胆说出来。”
一时,只见有人站出来,说要参奏田文镜,他是奸佞小人,不是模范总督!黛玉听了心中纳罕,正在思虑这是何人敢这样大胆,于是瞧着八爷脸上有一丝若隐若现的微笑,心中便了然。
今天的这个朝会,不但是皇上费了很大精力筹备起来的,也是在八爷允禩他们的逼迫之下召集的。来这里与会的人中,对雍正的所谓‘新政’,对他的所谓“改革”,并不是全都赞成和拥护的。至于要借这个场合闹出点事来的,那就更是大有人在了。一时间,便有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试图上前参田文镜的不是。黛玉略回头看了一下雍正爷,只见他不声不响地坐着,似乎对眼前出现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这时,八爷允祀和九爷允禟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八爷的眼中便闪出了凶狠的目光,只听他轻轻一咳,永信王便率先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臣王有本要奏!”
雍正深深的看了一眼永信,微微一笑说:“怎么?你也要掺和进来吗?”
黛玉此时没有办法,只能看向怡亲王,怡亲王与黛玉对视了一眼,便跟边上的十四爷说了声“方便”,便起身出了大殿。
黛玉见怡亲王出去,知道必是调遣侍卫了,于是在雍正后面转身向前几步,盈盈一笑,对着雍正说道:“皇阿玛,儿臣有件事情不明白,这朝会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说吗?怎么这会儿大臣们都七七八八的上前来,像是市井之人做卖卖似的,如此皇阿玛怎么听得清楚呢?”
黛玉一席话,不温不热,却把下面那些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换言之,这些人群起而攻之,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说得轻了是欺君,说得重了,可以算是谋逆了。永信在边上跪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大冷的天,也出了一身汗。
八爷见了,却上前说道:“公主,这是百官朝会的地方,大清例律,后宫不得干政,公主自小熟读史书,怎么不知道这一点?”
黛玉听了,便看着雍正,雍正笑道:“老八正好提醒了朕,今儿百官朝会的日子,朕正要宣布一件事情呢,却被你们这闹,给混忘了,朕着你整顿旗务,你给朕弄了个乱七八糟,宣旨,即日起册封固伦公主为固伦慧文黛泽孝隆公主,钦赐‘水晶绛珠’并王命旗,管理八旗旗务。特旨参政!从今儿起,你们八旗的旗务大小事情,须得公主知道了才许办理。”
雍正一席话,犹如一颗炸弹,让在朝堂之中。顿时百官都交头接耳,嗡嗡声不绝。
[第三卷 相守:【103】细语雷霆]
一时间,允祀听了雍正的特旨,自以为得到了一个千古难寻的把柄,上前一步笑道:“皇上叫一个小孩子来管旗务?可见咱们大清无人了,臣弟愚钝,自请撤去爵位,到先帝爷跟前守灵去。”
雍正听了,冷笑道:“你又来跟朕闹家务,好吧,今天咱们兄弟之间,就先把这家务闹清楚了再说,下边众位臣工,先请下去,四位旗主也请去钟萃宫,有什么想法,尽管同公主说说,公主虽是女儿家,但自幼蒙先帝爷钟爱,教习有加,是个极有见地的。况且‘水晶绛珠’在公主身上,我们满蒙勇士曾经杀马为盟,唯‘水晶绛珠’持有者之命是从,今日希望大家不会被人利用,忘却当日的诺言。”
四位旗主听了,无话可说,只得退出殿外,黛玉听了,本不放心雍正,但雍正有旨,不便于多说,悄悄的看了怡亲王一眼,见怡亲王微微颔首,便朝着雍正拜了一拜,转身下去了。
且不说这里雍正也跟八爷,九爷,十三爷,十四爷几人和领侍卫内大臣张廷玉等人在大殿里如何辨证。单说黛玉在前,四位铁帽子王在后,一行人静静的进了钟萃宫。黛玉先在正坐上坐了,含笑叫几人也分别坐下。便说:“紫鹃上茶来。几位王爷冰天雪地的从北边赶来,很是辛苦了。今儿我钟翠宫里没什么好招待的,我自己平日里做得茶,请王爷们尝尝。”
四个铁帽子王爷都是粗人,自幼便在草原上游牧生活,见多的是草原上豪爽粗狂的女子,哪里见过黛玉这样的江南佳人,听了黛玉的吴侬软语,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黛玉见几人都怔怔的,笑道:“几位王爷怎么了?刚才还在前面鸡声鹅斗的,这会儿怎么都没话了?”
一时紫鹃用梅花上的雪煮了黛玉自制的菊花茶来,每位王爷一杯,放在跟前的小几上。黛玉笑道:“众位先尝尝,祛祛寒气。”
几人便端起来,尚未喝时,只觉清香扑鼻,看时只见晶莹的白瓷盖碗中碧绿的茶水,下边几朵白菊花安静的躺在碗中。睿亲王都罗三十多岁,是刚袭了父亲王位的人,他本是多尔衮的后人,他们家族看淡了这些皇权,对这些恩怨不大在心,此次进京,不过是瞧瞧热闹罢了,因此在前面大殿中一直是保持沉默的,此时见了这茶新鲜,便笑道:“听说公主是我大清第一才女,今日见了,果然不凡,恕小王愚钝,想我大清地大物博,南边名茶多如繁星,我大清皇帝又钟爱公主极致,怎么公主这里反倒没有名茶?”
黛玉笑道:“王爷的话自是不错的,咱们大清国有很多好茶叶,别的不说,单说大红袍吧,长在高高的雪山悬崖之上,凡人无法上去采摘,只得训练猴子上去摘,每年产量也不过是那么几斤,因为长得地方好,味道自是难得的好,然而皇阿玛每年得了,自己并不舍得用,不过是赏给那些有功的亲王大臣罢了。皇阿玛钟爱我,却从不溺爱,虽然我这里也能得些,不过是些平常进贡的罢了。”
简亲王勒布托听了很是诧异,问道:“原来这大红袍这样难得,怪道咱们每人每年也就得了几两而已。可见皇帝对我们也是有心的。”
黛玉笑道:“皇阿玛一直深念众王爷的先人当年从龙入关的功劳,有了好东西,自是想着王爷们的。”
东亲王永信听了,心中的火气小了不少。只是仍旧不说话。黛玉也不介意,继续说道:“我因闲来无事,看一些杂书,知道一些自然养生的道理,这白菊花是野外生的,长在阡陌之中,吸收了大地的精华,菊花自然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众位王爷常年居住在北方,天寒地燥,多饮此茶对身子是极好的。”
睿亲王听了笑道:“公主金玉之言,小王自是铭记,只是小王喝着这茶,单只菊花,是断然没有这个味儿的,还请公主指教。”
黛玉听了笑道:“王爷客气,‘指教’二字实不敢当,这煮茶的水,却是旧年我叫丫头们收的梅花上的雪,用坛子封好了,埋在梅树底下,今儿才取出来,这是头一次用呢。”
睿亲王听了笑道:“难怪呢,梅花上的花粉随着雪水融化,被公主埋在树底下得了地气,此番煮出茶来自是清香甘甜,非一般泉水可比。”
其他三人听了,暗中感叹汉家文化的精妙,佩服之情便都浮在脸上。林啸雪始终站在黛玉身后纹丝不动,黛玉见了笑道:“姨娘,今儿我欲留四位王爷在此用膳,你可跟紫鹃几人亲自准备几样精致的小菜来,另叫御膳房也准备几样满洲名菜,万一咱们的菜王爷们用着不合胃口,省的再饿肚子。”
林啸雪忙笑着答应了出去,睿亲王几位听了黛玉的话,又体贴,又周到,都忙道谢。他们哪里知道这是黛玉事先安排好的,林啸雪出了门,便悄悄的往前面大殿来,寻着雍正的贴身侍卫,悄悄的耳语了几句,便匆匆的回去了。
这里雍正爷正在大殿里刚撵走了老八,老九和十四,瞧着那边一副对联发愣呢,只见邢年进来,磕了个头说:“回万岁爷话,公主那边欲留着几位王爷午膳,特请皇上旨意。”
雍正听了,知道黛儿已经将四位王爷收服的差不多了,便露出了笑容,说道:“吩咐御膳房,好好的使出他们的本事,给朕做一桌子好菜送到钟萃宫去。”邢年出去传话,雍正又说:“叫众位大臣再进来吧,咱们说咱们的事。”
一时众位大臣又被叫进大殿。他们看到,雍正高坐在须弥座上,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也不知他如今是喜是怒还是忧;方苞和张廷玉等人也还是坐在他们原来的位子上;只有十三爷允祥,却换了一张安乐椅。他是久病不愈的人,能来参加这次朝会已是不易,大家看着他那瘦得像一把骨头似的身子,心里都充满了同情和关注。他也好像知道众官员的心思一样,直盯盯地看着他们走进来,直到参见皇上的“万岁!”声高高响起,他才转过脸去看着皇上。
一时间,大殿里一片沉寂,大家都不敢出声,雍正心里明白,这都是刚才的事情闹的,但是新政总要施行的,于是便说:“你们不要这样缩头缩脑的嘛!朕只诛那些有罪之人,只治那些心怀叵测之身,而从不以言词加罪于人,也从不以文字降祸于人的。”
本来这里臣子们开始上表奏事,雍正也想压下怒火好好的处理完政事,然后退朝去钟萃宫,瞧瞧黛玉跟那几个藩王,谁知这里议事刚刚结束,雍正尚未来得及说几句结束的话,坐在安乐椅上的允祥突然痛苦的抽搐了一下。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勉强支撑着身子坐直了,但手一软,像挨了一闷棍似的,一头倒了下去,口中鲜血狂喷而出!雍正霍地站起了身子,用惊恐的目光直视着这位爱弟,十几名太监也奔了过去围住了允祥。雍正厉声高叫:“传太医,传太医呀!你们都是死人吗?”
一时太医来了,给怡亲王施了针灸,怡亲王一时睁开了眼睛,看见雍正满脸泪水,苦笑一声说:“臣弟有罪,让皇上担心了。”
雍正忙说:“十三弟,你不要胡思乱想,你好好的养着吧。朕还指望着你呢…”
侍卫们上来,抬着怡亲王下去了,雍正悲愤的背对着众臣,好大一会儿才突然转过身来。慢慢的开口了:“刑部的人听着:原来决定要秋决的犯人,除大逆十恶者应由朕特批之外,停止秋决一年,以为吾弟允祥纳福。”
雍正说这些话的时候,眼圈都是红的,他想着老八他们今日胡闹引发了十三的急病,突然他来到御案前,提起笔来狂书着:
“允禩允禟允禵等,结党乱政,觊觎大位至死不渝,枭獍之心人神共愤!着允禩改名为‘阿其那’,允禟改名为‘塞思黑’,钦此。”
雍正爷扔掉朱笔,怒意仍然不减,口中犹自数落着老八和老九的罪过,宰相张廷玉在下边听了,甚是着急,趁着皇上喝水的空,上前轻声的说:“皇上,十三爷这会儿无碍了,刚才侍卫们来回道,十三爷现在钟萃宫公主那里,公主说十三爷现在相见皇上。”
雍正听了这话,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本来今天是和诸臣工共商新政大计的,却让这些个夜猫子给搅了。但话又说回来,挤掉了这个脓包,也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既然怡亲王病体复安,朕心里才稍感欣慰。怡亲王乃是古今罕见的忠良之臣,也是国家的栋梁。他若是被今日之事激出朕所不忍说出的事,朕必定要以‘阿其那’和’塞思黑’与他抵命!”说完,他一摆手,便拂袖走出了乾清宫。
[第三卷 相守:【104】冬去春来]
钟萃宫里的午膳自然也吃的不是那么安静,怡亲王在东里间病卧,雍正在床前守候,黛玉奉了雍正的命令招待几位王爷用膳,自是草草了事。睿亲王四人见皇上这样,当然不敢久留,只劝慰了几句,便告辞回驿馆去了,这里黛玉服侍着怡亲王进了药,看怡亲王睡着了,又劝着雍正进了一点银丝挂面,叫紫鹃弄了点精致咸菜。雍正略用了几口,便不肯再用了。黛玉便搀着雍正到了外间,又扶着他在熏笼上坐了,劝道:“皇阿玛,今儿这事,本就在皇阿玛的心里盛着,皇阿玛对那几位爷的所作所为早就清清楚楚,这次朝会,不过是抖搂出来罢了,如何还气的这样?依着黛儿的话,您瞧瞧十三叔这模样,只怕以后还要清闲着才好,皇阿玛一味儿的生气,把自己的身子弄病了,那些大事要谁来拿主意呢?”
雍正听了,长叹一声说:“黛儿,你十三叔的病都是这些年跟着朕办事给累的,朕每日尚能略偷片刻闲,你十三叔是兢兢业业啊,如今他这个样子,朕怎么能不伤心呢。”
黛玉接着道:“皇阿玛也是一样的劳累,依着黛儿的意思,不如多网络一些人才在身边,向方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市井之中,皇上不如出去走走,多结识几个这样的人,或许能替皇阿玛解解忧愁。”
雍正点点头说:“朕也是这样想的,才叫弘历跟着李卫去了江南。朕这身子也是三天好两天不好的了,一些事情,是该交给你们这些儿女们去操心了。”
黛玉听了,便笑道:“皇阿玛也真是的,今儿突然给黛儿派了这么一个差事,也不提前说一声,弄得黛儿一时不知该怎样才好。”
雍正听了淡然一笑说:“朕也不想把这样一个棘手的事情交给你,不过看来朕的这一步棋似乎走的不错啊,那四个人现在好像气焰小了很多,尤其是睿亲王,似乎很赏识黛儿呢。”
二人正在这里说话,只见林啸雪进来,对着二人行了个礼说道:“奴婢有事回万岁爷跟公主。”
雍正便道:“说吧。”
林啸雪说:“刚才收到外边的消息,说八爷现在正在府上烧东西,把几个大瓷缸都烧炸了。”
雍正听了,冷冷的说:“这是烧他那些书信呢,他在朝中多年,手下的党羽自是多不胜数,此时不过是为了保全他们罢了。”
黛玉听了道:“皇阿玛不必生气,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雍正听了,问道:“何以见得?”
黛玉回道:“那些纠集在八爷身边的人,无非也是为了高官厚禄罢了,如今八爷已倒,他们定是胆战心惊,皇阿玛何必在大开杀戒呢?如今不如叫他烧了,所有的罪过只他一人承担罢了,那些附属在他身边的党羽,自然也是树倒猢狲散,各自为了保命,纷纷转向皇上罢了。”
雍正爷听了,沉思良久,深刻的体会到了当年康熙爷说的:当皇帝也不能任意妄为之话来,叹了口气说:“要想不兴大狱,也只有如此了。如此朕索性再给他们两天的时间,后天叫人去三人府上查抄罢了。”
黛玉听了,忙说:“皇阿玛圣明,乃百姓之福。”
雍正无奈的摇摇头说:“你不知道,今儿这事还有一处疑点呢,朕的亲儿子,弘时,也在朕的跟前耍花招儿呢,今天当着百官的面儿,朕不过是装了一个糊涂罢了。”
黛玉听了关于弘时的事情,心里清楚的很,她知道弘时虽然被那也利用了,但也不全是利用,当时弘时是抱着自己的私心跟八爷他们搅和在一起的,今天事情败了,只是不知道这位三爷又会耍什么心眼儿罢了。
风雨过去,黛玉的危险也就过去了,此时她是名正言顺的参政公主,身上负担着旗务大事,原本放在八爷允祀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黛玉的身上,这几日黛玉真是有些忙了。于是瞅了个空闲,回了雍正,仍旧搬回大观园来住着。
黛玉理了旗政,自是比往日不同,大观园的正楼如今已经收拾了,地下也烧了地龙,黛玉每日辰正二刻便过来,面见那些回事的大小官员。大观园此后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转眼冬去春来,天气逐渐的变暖。二月十二日是黛玉的生日,恰逢今年又是她及笄之年,所以雍正爷便破例下令,举国同庆。一时间,全国上下,贺寿的折子不断的涌进朝中,更有下边的官员,寻得了什么奇异的物件送了来当作贺礼。黛玉便叫王嬷嬷带着翠儿每日料理,凡有贵重的东西,一律送到宫里,叫雍正过目。
二月十二日这天,黛玉按照满清的规矩,一大早便穿戴了朝服,进宫给雍正磕了头,又到熹贵妃宫里请了安,便去怡亲王府上给怡亲王请安去。此时宝亲王弘历仍在南边没有回来。黛玉便在怡亲王府上陪着十三爷说话,恰巧皇上早朝后也来看望十三爷,十三爷福晋便准备了家宴,招待雍正爷跟黛玉。
黛玉至下午方回到大观园来,进得园门,翠儿便迎上来说贾府的一众男女老幼都在嘉荫堂等候给公主拜寿呢,公主见是不见?
黛玉便问道:“老太太也来了吗?”
翠儿说是的,正是老太太带着家人都来了。黛玉忙说快请。于是带着家人又到了大观园正楼即题着“顾恩思义”匾额的正殿。一时翠到后面请了贾母同贾赦贾政及邢王二位夫人并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尤氏,李纨,凤姐儿,贾兰等人到前面来,欲行大礼参拜。黛玉忙上前搀住了贾母,请贾母上座,贾母不肯,无奈黛玉坚持,方坐了。黛玉又叫给舅舅舅母们看座,丫头们忙搬了几个绣墩儿来,贾赦等人都按顺序坐了。贾珍忙呈上礼单,交给邢夫人,邢夫人上前递给黛玉。黛玉叫林啸雪接了,拿过来看了一眼,只见礼物繁杂无数,便笑道:“老太太还是这样溺爱外孙女儿,这么多的礼物,叫外孙女如何敢收呢。”
贾母笑道:“好孩子,这里面一大半儿都是你娘尚未出阁时的玩器,我因舍不得你娘远嫁,便留在身边多年,如今你也大了,我也老了,这些东西在我那里也白白糟蹋了,还是送给你收着吧,另外一些东西,是你几个舅舅的一点心意,另外你那府的大舅舅如今在城外庙里住着,每日只管炼丹修道,早就不问世事,是你珍大哥哥替着给你备了一点礼物,权当他们的心意罢了。”
黛玉只得一一答应,又说:“破费了。”便叫王嬷嬷准备了回礼,样样都是上等的。
贾母又说晚上在府里准备了家宴,请黛玉务必赏光,黛玉听了,只得答应,又说要回屋子换换衣裳再来。贾母等人便都告辞回去,单留了凤姐儿伺候黛玉去潇湘馆去换衣服去了。
凤姐儿跟着黛玉到了潇湘馆,黛玉褪去朝服,换了家常的衣裳,重新净了面,又取出自制的花露水在脸上擦了几滴,并不施脂粉,只在梳妆镜前的汝窑妆盒里用簪子挑了一点胭脂膏子,抹在手心里,先用无名指占了涂了嘴唇,又用双手拍开了,在脸上稍微匀了一层,便见桃腮含羞,樱唇微启,说不出的风流别致。把子头也散开,紫鹃松松的绾了一个兰花髻,鬓角上攒了两支鹅黄的兰花,又在另一侧别了一支芙蓉石的如意头簪子。因是生日,少不得要鲜艳一点,但心中又想着父亲去世不久,外边的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心结是解不开的,于是便换了一身鹅黄的衣裙,紫鹃又拿了一件葱绿的披风,下摆绣了折枝幽兰,肩头几只彩蝶飞舞,倒是别有一番盎然的情趣。凤姐儿见了笑道:“你只爱这些素净的打扮。”
黛玉便笑道:“我自小便如此,习惯了。不喜欢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你先给我透漏一下,为什么府上这么大张旗鼓的给我做生日?”
凤姐儿听了,笑道:“天下人的心眼儿都长到你的肚子里了,怎么这样明白?”
紫鹃在一边笑道:“二奶奶真是说笑了,姑娘来了这些年,府上何时给姑娘做过生日来着?”
凤姐儿听了,便止了笑,说道:“要说,这些人也真是聪明过了头了,现世现报的,如今原来的靠山倒了,那么大的案子,万岁爷叫细细的追查,你说这府上能不吃点儿挂落儿吗?这不,为了消灾免祸,珍大哥哥的意思,要好好的给公主过一次生日,以求日后公主对府上另眼照看呢。”
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如今出了事,自是胆战心惊的,你却没做什么事,怎么我瞧着脸上倒是憔悴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