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一听,飞报进去,一会儿王夫人协同凤姐儿并一众管家娘子都接了出来。见了雪雁,行礼毕,恭恭敬敬的迎到荣禧堂,雪雁先给老太太福了一福,问了安,贾母忙起身亲自扶着,坐到上座。一时看茶倒水,好不忙活。
雪雁见坐在下面的王夫人低眉顺眼的,冷笑道:“都说太太管家极严,今儿算是领教了,麻烦太太,请出周大娘来说两句话。”
王夫人听了心中纳罕,只是不便多说,便叫人见了周瑞家的来。周瑞家的见了这等阵势,哪敢不在外边伺候着,于是一传便道,进门先给雪雁行了礼,又给贾母磕了头,方站到王夫人跟前听训。
雪雁见了,笑道:“刚才周大娘在我背后说了句什么话?今儿不妨当着老太太和太太的面再说一便,我年纪轻,不会管事,以后也跟着太太学着点儿。看怎样约束家人。”
周瑞家的一听,哪敢重复那句话啊,只陪着笑说:“只是前头不知道是夫人来了,也并没想到夫人出门这样简单,所以说话冲撞了夫人,夫人走后,奴才并没说什么。”
雪雁冷笑道:“开始你不知道是我,说些过分的话也罢了,只是我走以后,你在后面啐我,还说‘不过是嫁给了一个叫花子,我家的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贵,还在老娘面前瞎冲夫人。’敢问周大娘,这是你的原话不是?”
周瑞家的一听,慌得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不止,雪雁也不说话,只看着王夫人。贾母却被气的浑身哆嗦,指着周瑞家的道:“你是什么东西,敢这样说话,李大人是朝廷命官,堂堂两江总督,夫人是一品诰命。你瞎了狗眼,糊涂油蒙了心,说出这天理不容的话来!”于是也不等王夫人说话,便叫人来,把周瑞家的绑了,送到衙门去,又叫人去传了贾政,一同到衙门去请罪。
雪雁听了忙止住,笑道:“老太太不必着急,我不过是见不得这样狗仗人势的奴才罢了,跟贾大人不相干的,只把这婆子打出去算了,何必又去衙门呢。只是今后要约束好了奴才才是呢。”
贾母等人忙说很是,雪雁也不多坐,只说要去拜见公主,便辞了贾母,往大观园里来。
[第二卷 相许:【100】节制八旗]
雪雁进了潇湘馆,见到黛玉欲行家礼,黛玉一把拉住,笑道:“如今你身子不方便,这些俗礼就免了,咱们还是跟原来一样,坐着说说话也是好的。”
雪雁便在黛玉的下首坐了,紫鹃等人也凑过来一起坐着,说些家常闲话。王嬷嬷又在边上嘱咐雪雁一些该注意的事情,黛玉听着笑道:“如今你是咱们这一群里最娇贵的人,想什么吃的喝的,只管来给我要,只要我有的,你尽管拿去,你家那个李卫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这些小事还是要你自己操心才好。”
雪雁笑着说:“我出去后,事事都还顺心,只有一件事有些后悔。”
黛玉便问何事,雪雁回道:“原来在姑娘身边,见姑娘教晴雯姐姐读书写字,我常常取笑她,竟没想过自己也是个不会写字的,如今离开了姑娘,想给姑娘写封书信也是不能的,叫我家那口子代写吧,他那奏折还错字连篇呢,那次皇上看了他的奏折,批到:全篇奏折一共一千多字儿,你李卫竟然能错了三百多,真是千古罕见的奇才!”
众人听了,都呵呵大笑起来。黛玉笑道:“皇上也是真心的喜欢李大人,否则绝不会这样批写。”
这里众人说笑着,只见李卫着家人来叫雪雁回去,黛玉笑道:“急什么?我们还没说几句话儿呢。”
家人忙回道:“回公主话,李大人知道我们夫人一见了公主便会把任何事情都忘了,李大人叫小人来跟夫人说:今儿见了皇上,有一些事情要急着去办,问夫人是住下呢,还是跟着大人一起离京?”
雪雁听了,便说道:“我先在公主这里住下了,大人办完事情便请大人来给公主请安。”
李卫在宫里跟雍正密谈了八旗旗主进京的应对计划,便奉了雍正的命令去了西山行宫,此时林如海已经化名木双道长,在西山行宫炼制无忧草的解药,已经练成了,昨儿刚给雍正带来了消息。雍正特命李卫亲自带着人,护送木双道长进京。
可是等李卫到了西山行宫,见到林如海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满头白发,连胡子都白了的老者,双目紧闭坐在榻上,一手拿着一个白玉瓷瓶,一手自然的垂到腿上,早已经驾鹤西去。桌子上有一封书信,是给雍正爷的。李卫见了,忙叫人封了这间屋子,自己拿了瓶子,带着书信,快马加鞭进京见雍正去了。
当黛玉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雍正亲自出宫,叫上黛玉一同连夜赶往西山行宫。黛玉见到父亲,一时哭得昏死过去。雍正叫人抬了黛玉到别院休息,自己则屏退众人,只留下李卫,二人在林如海房里坐了一个时辰方出来,交代宫里的太监,按照林如海的遗愿,把尸体焚烧了,等风雨过后,交给黛玉,由她亲手洒到长江里,东流入海。
黛玉醒来,见紫鹃雪雁均在自己身边,又见林啸雪也在一边坐着垂泪,起身坐起,又想起爹爹此时与自己永别,便心如刀绞,泪水汹涌而落。想自己这些年来未能在父亲跟前尽孝,偶尔见面也不能多说几句话,不过是书信来往互通平安罢了,只是如今,竟一并连书信也没了,怎么能不伤心呢。
一时怡亲王跟傅恒从北边回来,到了西山行宫,向皇上汇报情况,雍正眯着眼睛听完,便叫傅恒先回家去了,留下怡亲王跟李卫在身边,在一次商议了如何应对八旗旗主进京议政的事情。怡亲王和李卫一直认为,应该把宝亲王弘历送到江南去,万一有事,那里的军队由李卫控制着,到时候可保宝亲王平安。三阿哥弘时应在京中坐镇,五阿哥弘昼则应该到古北口同着果郡王在那里驻守,雍正则要封果郡王为毅亲王,节制古北口的兵,万一有事,可以最快的速度感到京城来勤王。京城里的事情,自然是直隶总督李钹管着,九门提督现是图里琛,雍正倒也放心,丰台大营仍是毕立塔,那是十三爷的家奴,也是靠得住的。一切安排好了,最后怡亲王问道:“万岁爷,黛儿怎么样呢?她这个样子,跟着弘历南下怕是不能的,在大观园里,又不太安全。”
雍正听了,想想道:“十三弟说得很是,叫黛儿搬到宫里去吧,如今数起来,也就是朕的身边最安全,量他们也不敢怎么样。”
怡亲王跟李卫都点头称是,一时计划好了,第二日雍正便叫人把林如海的尸体焚化了,用坛子装了骨灰,送到牟尼院里存放,安排了和尚每日念经超度,自己则带着黛玉和几个丫头们住进了畅春园。林啸雪,冯紫英,木丛霖等几个武林高手一同在黛玉的曲院风荷周围日夜监护。安排好了,雍正反而放下心来,每日出了紧急要务问问之外,一并事情全部交给了丞相张廷玉。弘历跟弘昼二人均已出发,李卫和允礼也都收到了密旨。雍正每日只到曲院风荷,或者听黛玉弹琴,或者跟黛玉下棋,只等那些人进京而已。
这日晚饭后,黛玉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f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刚吟罢搁笔,只听紫鹃在边上说:“姑娘,天晚了,用了这些燕窝粥就睡吧。”黛玉点点头,又问:“今儿姨娘出去了没有?那几个管事有没有去牟尼院里给父亲上香?我虽不能出去,他们武功高的人自是可以的。”
紫鹃道:“还等姑娘说呢,姨太太一早就去了,因记挂着姑娘,一个时辰又回来了,中午给姑娘说过了,敢是姑娘又忘了?”
黛玉方想起来,午饭时雪姨娘原是跟自己说过的,只是自己伤心之至,总觉得一日如三秋,所以又问了。因此无语,便往床上躺去歇了。
大观园里,晴雯在灯下绣着一幅肖像也快完了,只剩下收尾的十几针,璇玑道长在外间打坐,嫣红在一边看了晴雯绣的黛玉在荷池的肖像,直赞很传神,画得本就好,绣的更加精致,公主见了,定会开心的。
晴雯便笑道:“只要她能开心些,也不枉我这半年来的辛苦了。”
嫣红便笑道:“公主对你确是真的好,无论什么,总要拿来分姐姐一半。”
晴雯笑道:“公主对你也不薄,什么好东西少了你们的了?”
嫣红笑道:“这个自是,我们这下底下人,竟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尊贵。”
晴雯笑道:“行了,睡吧,明儿咱们悄悄的出去,买个好架子,把这幅绣像装起来才好。”
一时二人也躺进床里歇下了。


[第三卷 相守:【101】父女谈心]
黛玉每日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之中,出了看点书,便是在榻上歪着,每日两次用药,燕窝人参也是早晚都用,雍正爷很忙,可是再忙也会在晚饭后溜达到曲院风荷看看黛玉,黛玉日渐消瘦的面容叫人看了很是担忧。眼见了入了冬,天气大冷了,曲院风荷这座小院里的荷池也是萧索的很,天阴沉沉的,浓的似乎要滴下水来,屋子里却是如沐春风。原来东西两侧的屏风,全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烘烘地散发着热气。雍正爷进了屋子,早有宫女上前解下狐皮大氅挂在衣架上。黛玉正在里面听林啸雪说着大观园里各处都是妥当的,姑娘们和大奶奶的屋子里都笼了熏笼,怡红院里有地炕,现也早就烧上了。大家都是暖和舒适的,众人都劝姑娘在这里要安心的养病等话,忽听宫女说:“万岁爷来了。”黛玉跟林啸雪都从炕上起来,迎到暖阁门口,雍正便笑盈盈的进来了。
黛玉上前搀住,问了安,雍正看了看黛玉的脸色说道:“今儿脸色略好些,你这丫头,叫朕怎么样才好呢,你若还这样,赶明儿弘历回来,可要寻朕的不是的。”
黛玉笑道:“皇阿玛真是说笑了,皇阿玛疼女儿胜过亲生,四哥哥又能寻什么不是呢?”
雍正见黛玉笑了,便笑道:“黛儿,明儿一早朕要回紫禁城去,你跟朕一起回去吧,你一个人在这里,朕不放心。”
黛玉回道:“皇阿玛日理万机,还记挂着黛儿,叫黛儿心里怎么过得去呢。”
雍正坐在火炕上,又拉黛玉坐在身边,伸手在炕桌上拿起黛玉平日看的书,又问:“你又看这些农书,前儿你叫人送来的茄子,看着倒好,吃着茄子味儿不是很浓。不过这大冷天的,也真是难得了。”
黛玉笑道:“逆时而生,总有不足之处。女儿叫家人搭建了温室,养了点蔬菜,本是为了大冬天的,给皇阿玛弄点稀罕物儿,调剂皇阿玛的胃口罢了。”
雍正听了笑道:“真真是女儿贴心。别人再想不出这些,前儿晚上因有了茄子,朕多吃了半碗饭呢。”
一时林啸雪端来热热的奶子,黛玉亲自捧了,递给雍正。雍正见林啸雪便说:“去把黛儿的东西收拾一下,明儿跟朕回紫禁城去。”
林啸雪答应一声,便下去了。黛玉问道:“皇阿玛在这里住的好好的,怎么又要回去?可是有什么大事?”
雍正点点头,说道:“今儿八旗旗主来了四人,后儿是大朝会的日子,朕要见见这些人,看看老八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黛玉见雍正说得严肃,便不肯多话,在一边坐着。
雍正见黛玉不语,反笑道:“怎么?那日你为了救方先生,不惜把自己置之危险之地,今儿却没话了?”
黛玉见雍正问,便回道:“黛儿想皇阿玛定是事事料理清楚了,黛儿一个女孩子家,朝廷上的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
雍正听了,呵呵笑道:“这都是儒家思想惹得祸,女孩儿家怎么了?咱们大清朝的孝庄皇太后便是女儿家,自小熟读三国,被太祖爷成为后宫的‘女诸葛’。后来先帝爷即位后到亲政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有四大辅臣,然而老祖宗在后宫里运筹帷幄,为先帝爷操碎了心。若是老祖宗也尊了‘女子不干政’这条规矩,哪有今日大清铁统江山?”
黛玉听了,忙道:“孝庄太后是老祖宗,一生经历了多少大事,况且又熟读史书,黛儿如何敢跟老祖宗比?”
雍正笑着抚摸着黛玉的头说:“好孩子,明年你就十五岁了,及笄之后,便是大人了。你本是个省事的孩子,从来不与人争什么,你父亲给你留下了几名忠心的奴仆,你也有大片的家业,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这些都不能跟随你一辈子。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知心的人相伴终生。弘历生在帝王之家,便注定了不能与普通百姓一样。你既与弘历相知,也是前生的缘分,为了你自己的幸福,你也要学会让自己强大起来,将来你们两个才能相濡以沫。孩子,你懂吗?”
黛玉听了雍正的话,正合自己的心事,于是低着头,默默无语。
雍正接着说:“后天我与进京来的四名铁帽子王会面,最好是大家能好说好散,不然的话,这朝廷必会翻天覆地。”
黛玉听了这话,便吃惊的看着雍正,问道:“他们真的想要恢复‘八旗议政’的制度吗?”
雍正看着黛玉笑道:“你既然知道‘八旗议政’,就应该明白其中的厉害。其实,他们是恢复不了这个制度的,八个铁帽子王只来了四个,这就充分体现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福享惯了,哪里还能过得了这些辛苦的日子?如今这四个人不过是被人利用罢了,背后的人不过是想通过这事逼着朕下罪己诏,然后他好光明正大的通过‘八旗议政’来掌控朝局,从而坐上皇位。哼!他不顾兄弟情分,挑拨朕跟自己的儿子反目成仇,真是猪狗不如!”
黛玉其实心中早就明白,林啸雪已经把外边的事情清清楚楚的跟她说过了,此时听雍正一番话,心里更是明镜似的,于是说道:“皇阿玛不必生气,如今皇阿玛推行新政,使得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国库也日渐充盈,不过是损害了朝中权贵的利益,招了他们记恨罢了。自古以来,一人难称百人心。皇阿玛以万民为本,何惧他们的一己之私?”
雍正听了,点点头,笑道:“黛儿能这样说,我便放心了,时候不早了,你也歇着吧,明儿咱们父女一同回紫禁城,后儿你随我上朝,叫文武百官和那些铁帽子王爷都见见朕的女儿。”
黛玉听了,忙起身答应着。亲自送了雍正到门口,还欲往外送时,被雍正拦住了。
京城里,这个夜晚同样有一些人不能入睡,首先当然是廉亲王允祀,其次是庄亲王允禄,另外还有盛京来的四个铁帽子王睿亲王都罗、东亲王永信、果亲王诚诺和简亲王勒布托。这四个人现在都在廉亲王府上商议着后天朝见皇帝的事情。庄亲王允禄是康熙爷的第十六个儿子,因为小时候得病,落下了一个耳聋的毛病,因此是朝中有名的‘耳背’王爷。先管着礼部的事情,旗主们进京面圣,雍正爷叫他专职接待,一应大小事情,别失了体统。允禄面上装聋作哑,实际上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正是皇上考验自己的关键时刻呢。
第二日,天便飘起了鹅毛大雪,黛玉一早便起来,梳洗了,头发梳了燕尾髻,穿了淡蓝色的羽缎长袄儿,领口袖口都镶有白狐风毛,随着屋里的暖风,忽忽的飘着。脚上登了宝蓝色小羊皮毡靴,靴筒直到膝盖。林嬷嬷看左右妥帖了,又拿了一件湖蓝色的大毛斗篷,给黛玉披了,方跟紫鹃二人各自披了猩猩毡的斗篷,扶着黛玉往前面来。
雍正带着黛玉,一路浩浩荡荡往紫禁城而去。黛玉坐在车里,怀里抱着手炉,对边上的紫鹃说:“你掀开帘子,我瞧瞧外面的雪有多厚了?”
紫鹃笑道:“外面好冷的,姑娘别瞧了,回头进了宫里,御花园里多少雪赏不得?”
黛玉听了,不依道:“如今你越发管的我严了,我只瞧瞧,有什么大不了的?”说着,也不等紫鹃打帘子,自己用手悄悄的把一侧的遮帘掀起了一角,往外瞧去,只见雪花如鹅毛一般,大朵大朵的飘着,竟没有一丝风,大街上安静的很,只有马蹄声和车轱辘的碾着雪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抬头望去,只见各处店铺屋檐上都积满了厚厚的雪,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黛玉见了,心里说道:“今年好大的雪,明年会有个好收成吧。”
[第三卷 相守:【102】参政特旨]
到了钟翠宫,黛玉自院门的游廊一步步朝正殿走来,院子里的而假山石上已经堆了厚厚的雪,天空中的雪兀自簌簌的飘着,大殿里宫女太监们早几天就准备好了迎接公主的,四个大铜柱子都是空心的,下边通到外边的地龙。整个屋子比畅春园的曲院风荷还暖和。紫鹃上来解开了大毛斗篷。黛玉又叫换家常起坐的棉服。林啸雪便拿出了一套雪青的家常丝棉小袄并白绫绣着淡紫鸢尾草花样的裙子给黛玉换了。紫鹃又给黛玉散了头发,重新绾了发髻,拿一根翡翠簪子别住。黛玉便说要歇歇儿,雪姨娘进来咱们说说话儿。
林啸雪便跟着黛玉进了西暖阁,二人都在榻上歪着,黛玉说道:“明儿大朝会,定会有一番纷争,咱们家除了王嬷嬷的儿子刚入朝为官之外,可还有别人?”
林啸雪笑道:“姑娘忘了?前几年咱们在城西盖了庄子,建了书院,那次春闱,咱们庄子上的书生,不仅出了个探花伍贤安,还有十几名上三榜的进士呢。姑娘一向不愿与官场上的人来往,所以我们也没叫他们来烦姑娘,姑娘有什么事情吩咐,我这就出去办就是了。”
黛玉听了,笑道:“如此甚好,姨娘悄悄的出去,不用多了,只捡几个才华好的,跟咱们也贴心的,传我的话,明儿朝会上,不管亲王贝勒们怎么闹,只要他们能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替皇上说话解围,咱们家便定会厚待他,若是有什么不测,我定当待他的父母如我的父母一般。”
林啸雪听了,自是极明白,说了声公主放心,便悄悄的换了衣服出去了。这里黛玉自在床上歪着,静静的暗中谋划不提。
第二日,黛玉换了朝服,带了朝冠,胸前出了东珠之外,一颗艳红的蛋黄大小水晶珠子,镶嵌在银丝芙蓉底座之中,红白相配,耀眼至极,正是传说中的‘水晶绛珠’。
朝会大殿里的官员们越来越多,但人人肃穆庄严,没有一点声音。不大会儿,只见西暖阁的房门悄悄地打开了,一个太监走出门来,“啪啪啪”地甩了三下静鞭,殿外廊沿下站着的供奉们一齐奏起了鼓乐。在黄钟大吕,瑟筝笙篁声中,雍正皇帝从西暖阁门跨步走了出来,向着殿中央的御座走去。允祥、允祉、弘时、方苞、张廷玉、鄂尔泰等人也跟着出来,鱼贯而行,呵着腰趋步走到屏风前,又依着次序跪了下去,雍正皇帝从众人的面前走过,从东来诸王的面前走过,也从几百名大小官员的身旁走过,走上了那雕龙黄袱面的天下第一座上。
众位亲王贝勒,王公大臣向雍正皇帝行三叩九拜的大礼,雍正含着微微的笑意,双手平伸着示意大家免礼,又对亲王们说:“各位亲王和九贝勒,赐坐;军机处王大臣赐坐!”此时允禟已经从边疆回来,跟在众亲王群里一起来参加雍正的同朝大会。雍正见众人都坐了,便笑道:“今儿还有个人,原本是不该来前面与大家见面的,只因有件重要的事情,所以只得叫出来,大家都见见吧。”说着,便对边上的太监说:“宣固伦公主上殿。”
太监高声道:“皇上有旨,宣固伦慧文黛泽公主觐见!”
黛玉早在西暖阁里等着呢,听见宣声,便不慌不忙的稳步而来,盈盈的走到雍正面前,稳稳的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口内称:“儿臣参见皇阿玛。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正满意的看着黛玉,心中暗暗的点点头,面上笑道:“起来吧,站到朕的身边来。”
黛玉又磕了个头,慢慢的起身,站到了雍正的身边。下边的大臣此时才看清了这位公主的模样,只见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女,身穿深蓝色秀金凤朝服,头戴一品公主朝冠,冠上镶嵌的大东珠闪着熠熠的清辉,胸前那颗‘水晶绛珠’在深蓝色朝服的映衬下,在这华丽的大殿里,闪耀着夺人的光辉。再看黛玉盈白的脸庞略显清瘦,双眉若蹙,凤眼含烟,真是清贵淑雅,仪态万方。一时间,满朝文武,竟是看呆了一大半,剩下的也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雍正见了,笑道:“怎么,你们见了我这公主,都呆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