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一愣,倒没想到福晋和太后会愿意这样抬着自己,不过想来也是有她们的打算吧,“我知道了,不过皇上愿意封谁那是皇上的恩典,哪里是咱们能够置喙的呢?况且,皇上本就不喜欢我,就是勉强封我做了贵妃,只怕心里也会更加讨厌我的吧。”
乾隆一愣,想想自己本就最厌被人逼迫,若是真的被迫封了宝珠为贵妃,只怕心里对宝珠只会更加不耐。
可是,要他亲眼看着宝珠矮人一截,尤其还是矮高氏一截,平日里还得对着她行礼,心中就一阵不乐。
罢了,宝珠心里对这些不甚在意,还是自己谨慎一些,帮她防着点儿吧。
没多久,高氏就自动上门了。
乾隆虽然觉得自己有把握挡回高氏的招数,可宝珠虽然平时不争不夺,可不代表她的脾气就好了,根本还是个倔驴子,乾隆还是很担心宝珠犯了倔劲儿坏了事儿的,只能求着宝珠装病了。
可惜宝珠是个连装病都装不像的,在第N百次被乾隆挑出毛病以后,倔劲儿又犯了的宝珠干脆一桶冷水浇上来,在乾隆心疼的目光中,终于发起了热。
乾隆心疼得脸都抽抽了,这个样子,也不必挑剔她哪儿不像了,明明都快烧糊涂了。
但心里不是不悲催的,怎么朕就教导出这么一个死心眼儿的,笨呀笨呀!虽然笨蛋能让自己放心,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教出的人是笨蛋,乾隆还是觉得很没面子的。
哎!以后宝珠有了孩子一定不能让她来教,这么笨的额娘,万一教出的孩子也是笨蛋可怎么办?还是自己操劳一些吧。
乾隆硬生生逼着自己对高氏自称奴才,“回高侧福晋的话,主子现在还没醒来呢,恐怕是招待不周了。侧福晋有什么吩咐的,不如由奴才转告吧。”
高氏面带笑容,牙却咬得紧紧的,这个该死的老奴才,虽然自己只是侧福晋,但旁人看在爷的宠爱的份儿上,都是把那个侧字省略掉的,只有这个该死的老太婆,每次都会把那个侧字念的真真切切的,自己还不能说她什么,只能狠狠的剜她一眼。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
“珠妹妹还没有醒吗?真是,皇上这些日子忙得很,也没有空来探探珠妹妹,我也劝过皇上几次,只是皇上实在脱不开身,我怕珠妹妹因此心里难过,倒伤了皇上和珠妹妹的情分,才特来瞧瞧珠妹妹。”在高氏眼中,那拉氏就是头蠢猪。
乾隆眼皮子狠狠跳了几跳,这女人说的都是什么话,一边咬牙一边还要庆幸,幸亏宝珠听不到,要不然,只怕铁定是会硬邦邦几句话扔过去,正好就给了高氏告状的机会。
对,没错,想起来了,上辈子似乎就是高氏对自己哭诉了宝珠对她说了什么过分的话语,然后自己就过去训斥宝珠,宝珠自然不认,然后,就是不欢而散,宝珠的贵妃位没了。
可恶的高氏,她分明就是摸清楚了宝珠的性子。虽然宝珠为人不爱争强掐尖,可却是自尊心极强的,只要认定了自己没错就绝对不会服软,又是个直肠子,不会说软和话讨好人。对这样钉是钉,铆是铆的人,想下套子那简直是件太过简单的事情了。
现在想来,高氏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宝珠在自己眼里变成坏人的吧。
好吧,既然宝珠肠子不够弯弯绕,就让朕来收拾你。
高氏,朕不是宝珠那个傻丫头,你就好自为之吧。本来还想着,反正你寿数不长,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可现在,朕不会再姑息你了。
宝珠烧退了以后,精神还是不大好,富察氏体谅她大病初愈,允许她大安了以后再来请安,不过宝珠在向富察氏道谢之后,仍坚持每日的请安。这让富察氏心情好了许多。
虽然高氏一心想找茬,可宝珠的身体状况摆在那里,只要以身体不适想要休息了为借口,高氏也不能总去勉强一个病人听她罗嗦。
再看下人那里,乾隆看得极严,一点儿空隙都不敢让高氏捉到。虽然他也想过让高氏偷鸡不成蚀把米,但想想现在那位皇帝陛下对高氏的心意,他很确定自己是很难让高氏吃多大的亏的,甚至还可能反而让宝珠受到牵连。
于是,一直到册封的日子,高氏都没能捉到宝珠的小辫子。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诏立福晋富察氏为皇后,诏封侧福晋高氏为慧贵妃,侧福晋乌拉那拉氏为娴贵妃,诏封格格黄氏为仪嫔,格格苏氏为纯嫔,赐封珂里叶特氏为海常在;陈氏为陈常在。追封格格富察氏为哲妃。
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仪嫔黄氏薨。十月,行哲妃、仪嫔追封礼。同年,赐封上驷院卿三保之女金氏为贵人,海常在晋封海贵人,柏氏封柏贵人,又封府邸侍妾裕氏和张氏分别为裕常在和张常在。
乾隆二年晋封纯嫔苏氏为纯妃;诏封贵人金氏为嘉嫔;晋封陈常在陈氏为贵人。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册立礼。贵妃、纯妃、嘉嫔册封礼。
乾隆很是得意的看着宝珠终于成了贵妃,不必再屈居高氏之下了。
至于皇帝那多少有些不情愿的神情,以及高氏眼中的不甘,乾隆刻意无视了。
进封当日,乾隆很是激动的亲手为宝珠梳头上妆。经过这么些年的练习,那个只会被人伺候的皇帝,终于也学会伺候人梳头打扮了,虽然一开始有些不情愿,但现在,能给宝珠做这些,乾隆心里倒是极乐意的,古有张敞为妻子画眉,今有乾隆为爱人上妆。乾隆一时觉得自己真不愧是风流才子呀。
宝珠长得明丽,不管是富察氏还是高氏,和她的差距那都不是一丁半点儿的。乾隆看着她一身正装,觉得她生生把皇后和高贵妃都压下了一头。
可惜,皇帝可不这么觉得,在皇帝眼里,他的高贵妃那般娇弱美好,比旁边装树桩子的呆板的皇后和娴贵妃都比下去了。
皇后嘛,贤惠温柔,又生了他最喜爱的嫡子永琏,皇帝看着她也不觉碍眼。然而娴贵妃,气质不讨喜,性情不讨喜,除了家世好,又得太后的青眼,她还有什么,凭什么和高氏站在一起?
想着自己被迫无奈封那拉氏为贵妃,皇帝就恨得牙根痒痒。当年皇阿玛还在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主也就罢了,可现在自己是皇帝了,还是不能自己做主,对宝珠就没什么好脸色了。就连原本觉得还有可取之处的脸蛋也觉得面目可憎了。
虽然乾隆帮着宝珠赢得了这一仗,得到了贵妃之位,但是,乾隆对宝珠却更加不喜,宝珠所居住的承乾宫也在很多年里,几乎成了冷宫的代名词。
不过,宝珠一直就没有得过宠,因此也并不在意。高氏见宝珠虽然与自己同为贵妃,却一向深居简出,除了请安基本上在宫里就见不到她的人,便觉得心中快意,又觉宝珠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便把之前那一点儿不忿丢到了脑后。
她的目标是皇后,怎么会把一个不受宠的贵妃放在眼里?
于是,宝珠很是平静的过了好些年。
第八章
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皇后唯一的儿子,皇次子永琏因偶感风寒病卒,年仅九岁。
乾隆见唯一的嫡子没了,甚是悲痛,追封皇太子,谥端慧。
帝后悲痛,后宫嫔妃谁敢不一同伤心?嘉嫔竟于当场哭昏了过去。
太医诊断结果一出,本来还觉得嘉嫔不错的皇帝瞬间黑了脸。
嘉嫔有孕一月余。
原本妃嫔有孕是好事,只是在这种时候,皇后的嫡子刚没了,嘉嫔就被查出有孕,皇帝多少还是觉得心里有些别扭的。
乾隆四年五月十四日,嘉嫔生皇四子永珹。
嘉嫔愁眉苦脸的抱着儿子。本来生下皇子是件好事,但是偏偏他来的不是时候,自打有孕起,皇帝就不怎么在意这个孩子,小皇子生下来,皇帝更是不闻不问。
皇后虽然对这个皇子心情复杂,但是看着皇帝对孩子并不喜爱,她便心里莫名的松了口气,对嘉嫔母子也大方了起来,赏赐入流水一般。
皇帝见皇后虽然每每听到皇四子的消息都难掩黯淡心痛之色,却仍不失嫡母风范,对皇后就多了几分心疼,对皇四子也就更加不上心了。
高氏眼见着好不容易自己阵营里有了一个皇子,却因这种倒霉原因不得皇帝看重,便也不欲抚养这个孩子。只是嘉嫔毕竟是自己用得上的人,也不愿看她就此失宠,便也多多在皇帝耳边吹了几次风,虽然皇四子依旧不得皇帝的心意,但嘉嫔却渐渐又复了宠。
皇后身边有了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并不打算抚养永珹,也没打算让自己阵营里的人抚养他,高贵妃眼见皇帝不喜永珹,自然不打算养他,最后,两方都把目光汇聚到了承乾宫,不受宠的养母加不受宠的养子,多般配的一对呀。
于是,永珹落入了宝珠手里。
宝珠原想着,自己大约一辈子都不会有个一儿半女的了,谁料到天上掉了馅饼下来,居然凭空得了一个小皇子。
说实在话,永珹模样长得不如前面三个哥哥讨喜,嘉嫔自怀了他就没有笑过,毕竟这个孩子并不被他的父亲所期待,这个孩子生下来自然也不如哥哥们白胖可爱。然而宝珠本就没有注意过别的孩子,永珹也是她抱过的唯一一个婴孩,虽然瘦小了点儿,但看在母性泛滥的宝珠眼里,还是非常招人的。
乾隆想了想,记忆中永珹似乎是个唯唯诺诺半点担待都没有的,且又早早被过继出去,对他也没什么喜爱之意。然而又想着,似乎上一世永珹并不是由宝珠抚养的,养不好也算不得奇怪,这辈子自己好好教教就是了。不管怎么说,这孩子如果教好了,对宝珠也是有好处的。
乾隆虽然上辈子没有带过孩子,可这辈子,宝珠才一个多月的时候他就来了,对抚养孩子也算是有了几分心得的。宝珠对小孩子也十分好奇,又因为承乾宫无宠,宝珠和乾隆二人十分悠闲惬意,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看小孩上头。
永珹一点一点长大,乾隆还会兴致勃勃的告诉宝珠,当年她这么大的时候如何如何,听得宝珠瞪着大大的眼睛,可爱极了。
乾隆六年二月初七,海贵人珂里叶特氏生下皇五子,乾隆有些兴奋的想,自己最心爱最能干的儿子出生了,又想着,如果五阿哥能够养到宝珠膝下就好了。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高贵妃盼阿哥盼了那么多年,终于自己阵营中的人有了儿子,还是个满妃所出的阿哥,她自然是要收到自己膝下的。
不过,对于五阿哥的生母海贵人,高贵妃还是很照顾的,求着皇帝重赏“有功之妃”,一方面是为了拉拢海贵人,市恩于下,一方面是为了气皇后,毕竟升降宫妃本是皇后的事情,可她偏偏要插上一脚,她想升谁,皇帝就乐意升谁,皇后就算不乐意也不行,另外,也是考虑到自己养子的生母位分太低的话面上也不好看。
新得了儿子,皇帝心情分外的好,奖赏海贵人的事情自然也没什么阻碍。
有生育之功的不只海贵人一个,嘉嫔也是生了阿哥的,可惜上一次功劳直接被无视了。但这一次,皇帝心情一好,准备大封后宫,除了海贵人以外,嘉嫔、柏贵人、裕常在,还有今年选秀被上记名的兵部左侍郎永寿之女叶赫那拉氏,都得了封赏。
乾隆六年二月十三日晋封嘉嫔为嘉妃,册封海贵人为愉嫔,柏士彩之女贵人柏氏为怡嫔,封裕常在为秀贵人。赐封叶赫那拉氏为贵人。十一月行嘉妃等晋封礼,同时册封贵人叶赫那拉氏为舒嫔。
愉,薄也,恌也。封号呈上后,却是慧贵妃挑的,愉嫔微微低了头,神色不变,但原本晋封的喜悦却稍稍减了些。慧,贤也;娴,雅也;哲,知也;纯,大也;嘉,美也;怡,和也,悦也;秀,荣也,茂也,美也,都是极好的字眼,到了自己这里,就成了薄、恌。
因着高贵妃得宠,永琪也分外讨皇帝喜爱,竟比皇后的养子永璜和永璋加起来都更受宠爱。太后虽然不喜欢高氏,可毕竟永琪现在是唯一一个满妃所生的阿哥,心里也就多疼了两分。愉嫔有子不得亲近,心中自然伤感,但看着儿子因高贵妃而得宠,心里也是欣慰的,做母亲的,自然都希望儿子受父亲喜爱,便觉得自己讨好高贵妃的决定无比的正确。
乾隆八年十二月初四,纯妃生皇六子永瑢。
这时候,皇长子永璜年纪已大,帝后已经决定为他拴婚了,皇三子永璋也九岁了,早已搬进了毓庆宫,皇后便觉得膝下仅有三格格一人,有些空虚了,皇帝对皇后也是敬重的,便把六阿哥带进了长春宫,由皇后抚养。
乾隆九年,又是选秀之年,可惜,慧贵妃高佳氏旧疾复发,皇帝也没有了看美人的兴致,只吩咐着皇后给皇长子看看有什么好姑娘,自己的后宫却是一个新人都没打算纳。
这些日子,皇帝心情随着慧贵妃的病情起伏极大,整个皇宫里都开始战战兢兢起来,莫说旁人,便是皇后都比平日里少言寡语许多。皇太后虽不喜高贵妃,但却是疼儿子的,看儿子心里难过,她也高兴不起来了。于是,宫中气氛骤然冷肃了下来。
虽然明知高氏就要死了,可已经深知高氏为人的乾隆却不会为她的死而心痛了。只是为了不落人话柄,还是吩咐了宝珠和永珹最近切莫露出笑容来。
乾隆十年正月,高氏病危,皇帝满心伤悲的晋慧贵妃高佳氏为皇贵妃,同时晋封的还有纯妃晋纯贵妃、愉嫔晋愉妃。次日又追封了哲妃为皇贵妃。
正月二十五日,皇贵妃高佳氏薨。
皇帝为了皇贵妃之死神思恍惚,甚至连着几日梦到皇贵妃在世时的情形。想起皇后原是和皇贵妃关系很好的(什么眼神呀?),便时常到皇后那里诉说他的思念与伤悲。皇后一面听着一面还得强迫自己与皇帝一同思念故人,逼着自己满口胡言乱语的回忆那个该死的女人的自己完全没有发现过的种种美德。
纵是皇后忍功过人,可一连数月这样的日子也让她消瘦憔悴了不少。皇帝见状以为她和自己一样,也是因为悲痛而致如此。皇后心里却是快要吐血了,那贱人活着的时候,自己就得处处忍让才能得皇帝的赞扬,如今那贱人死了,自己还得靠着说她的好话才能让皇帝对自己和颜悦色,便是五阿哥比自己的养子们差了十万八千里,皇帝心里还是觉得五阿哥最好,难道只要跟那贱人有关,在皇帝眼里便是天下独一无二,再好不过的了吗?做不过是会惺惺作态,装柔弱装良善罢了!
这种事情自是瞒不得人的,不少嫔妃都知道了皇后如今的煎熬。皇后和慧贵妃本就是所有嫔妃面前的大山,皇后拥有发妻的名分和皇帝的信任,慧贵妃拥有皇帝的心,如今一个死了,一个还得被皇帝折磨着,众妃们面上虽不显,心里却是偷笑的。
叫你再贤惠,再这样的贤惠下去,只怕你憋不了多久就得跟慧贵妃作伴去了吧?
皇后现在却是比他人以为的更糟心呢。
好容易,最痛恨的那个女人上西天了,她却还要找一个跟那贱人一样做派的人出来碍自己的眼,只怕这世上再没比这更糟心的事了。
四月,皇帝在长春宫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袅娜纤巧的背影,看着倒如同他心爱的皇贵妃一般,便飘出了一缕魂魄随着那身影去了。
之后连着几天,皇帝都在长春宫四处探脖,然而佳人难觅,芳踪无迹。想到皇后的贤惠大度,皇帝再次向皇后开口讨要佳人了。
虽然明知道会是这样,可皇后仍心痛的几乎难以自持,拼尽力气才终于维持住脸上的温柔表情。
当夜,皇帝拉着心心念念了好几天的小宫女魏氏共享鱼水之欢去了,却不知道皇后大睁着眼睛,一宿没睡。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凌七月亲的地雷,╭╮
本来愉妃应该是个很想得开的人,但是,NN非要把一长寿老太太写得早死了,蜗牛就只能把愉妃设计成一个想不开的人了。明明愉字还有和悦之类的好意思,可她非钻牛角尖,也算是为她的早死做铺垫吧。
还有,因为蜗牛本文不打算写太长,所以,剧情开始之前的事情,就尽量简略了。
还有,永珹出生也晚了几个月,不过,架空嘛…
第九章
第二天,长春宫的宫女魏氏,被皇帝封为贵人,没多久,又被封为令嫔。
没多久,又传来纯贵妃再次有孕的消息。
不论是令嫔的步步高升,还是纯贵妃的喜讯,都没能令皇后的表情有何动容。
然而太后却不悦了起来。
她的不悦直指令嫔。
论资历,陈贵人是伺候多年的潜邸老人了,也只是由常在晋到现在的贵人,同是潜邸老人的金氏,也是在生了皇子两年之后才晋嫔的,再看嫔位上的其他人,已故的仪嫔和后来的怡嫔也都是有资历的老人,舒嫔虽然和令嫔一样,都是贵人还没当几天就成了嫔的,但是人家舒嫔出身就摆在那儿了,那不是令嫔能比得了的。
尤其是,看到令嫔那和慧贤皇贵妃如出一辙的娇娇弱弱的模样和皇帝对她的宠爱之后,太后再也坐不住了。
而让太后愤怒的是,皇帝居然把五阿哥交给了令嫔抚养。
五阿哥生母为愉妃,地位高于令嫔不说,出身也远高于令嫔,皇帝此举,刺激到的不仅是太后,连皇后都不敢置信,愉妃虽然面无表情,但她的贴身宫女却很清楚,她最心爱的,时刻贴身戴着的那串佛珠,断了线。
然而,在太后的愤怒和皇后的劝解下,本来只是随口一提,说完自己都有些后悔的皇帝,倔劲儿竟这样被激了起来,朕是皇帝,朕说的话居然还不被当回事儿?你们还把不把朕当皇帝了?
在皇帝的坚持下,懵懵懂懂尚不知事的五阿哥永琪,就从后宫中俯视众生,地位超然的慧贤皇贵妃养子,变成了出生卑微,谁都看不起的令嫔的养子。
太后本来就不喜欢唯一的满妃生的阿哥被高佳氏养着,可好歹当年高佳氏还是贵妃呢,现在这个更入不得老太太的眼,便提出自己喜欢五阿哥,想让这孩子多在慈宁宫里陪陪自己。
皇帝也知道太后是不愿让五阿哥被令嫔养着,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令嫔难过,然而,作为君王,善变本就是其特点。
皇后这次是真的怕自己养虎为患了,便特特在皇帝面前提起了高佳氏的文采,表现出了难得的怀念。
而之后,皇帝又发现,气质与他心爱的皇贵妃如此相似的令嫔,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跟她说很多东西她要么都完全接不上话,要么东拉西扯言语无味,几次之后,皇帝便对她兴致大减,深深怀疑自己怎么会拿她当慧贤的替身,明明连慧贤一根指头都比不上嘛。
何况,在这宫里,能陪自己一同怀念慧贤的人已经有了,皇后既同慧贤关系亲近,又跟慧贤一样才华横溢,何苦舍近求远呢?
这样一来,皇后圣宠优渥,令嫔却慢慢被皇帝忘到了墙角去。
五阿哥也很快被送到了慈宁宫,由太后亲自抚养。
五阿哥长相很出色,太后看着就心生欢喜,此时皇后再在太后跟前说,魏氏不过是用来让皇帝走出伤痛的玩意儿罢了,如今皇帝走出来了,魏氏也就没用了。太后一听,点点头,也就不再怪罪皇后提拔狐媚子的罪过了。
哪怕是同样做派之人,皇后争不过的只是当初那一个罢了,其他的替身若皇后仍争不过,那她还不如一头撞死去呢。
自慧贤皇贵妃去后,皇帝便越发觉得皇后是个可心的,后宫三千再无一个比皇后更知心的了,其他人不是不够温柔就是没有学识要么就是貌不出众,因此大部分时间就都流连在了长春宫。没几个月,皇后就有喜了。
皇后觉得自己的人生再没有更完美的了,自打那个女人没了,自己的好运道就来了。
十二月初二,纯贵妃生下了皇四女。
十一年,皇后和嘉妃先后生下了皇七子永琮和皇八子永璇。皇后和皇帝因喜得嫡子,也给了嘉妃恩典,允许她自己养育皇八子。
皇帝喜得嫡子的兴奋还没持续多久就被浇灭了,十二年底,还没来得及种痘的永琮,因痘症殇了,年仅两岁。因着永琮的夭折,这一年选秀进宫的秀女们也没能等到皇帝的赐封,因为皇帝现在实在是没有心思。
没有人怀疑那个曾经抱着弟弟玩闹的永璜,因为他一直表现出来的都是那样喜爱珍视弟弟的样子。
可怜的嘉妃,好容易再次生了个儿子,然而因着自己的儿子和嫡子同年出生,结果嫡子没了,自己的孩子却还活得好好的,再次得了皇后的冷眼。
联想到嘉妃的两子与自己两个儿子的对比,再加上嘉妃又是慧贤皇贵妃提拔上来的,皇后更是觉得嘉妃怎么看都不顺眼了。
嘉妃也感觉得到皇后对自己不甚友善的态度,只是自己没有慧贤皇贵妃的本事,皇后又深得皇帝信任,她也不敢如何,只能躲着了。可谁知一次皇长子永璜无意间说漏嘴的话,让她明白了在潜邸时自己流掉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虽然她也怀疑过,但这样明明白白证实却是第一次。皇长子是皇后养大的,他说的话,总不会是错的。
嘉妃眼中闪过一道光芒。
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但那个无缘的孩子仍是她刻在心上的一道伤痕。发号施令的皇后,以及她的走狗们,她都不会放过。
只是,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呢。
没过多久,令嫔就在嘉妃引导下发现了后宫中凡是有一种味道浓郁的香味的宫室里住着的,都是没有孩子的。那种香料是皇后赐下,但皇后从来不用,几个有过孩子的妃嫔那里也从来都没有用过。
这样的香料如果用多了,会极伤身体,时间长了,恐怕一辈子都不能做母亲了。
令嫔失魂落魄的回去,屋子里弥漫着的香味,让她觉得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