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莲开了两间房。长生和桑吉跟在尹莲身后,高高的天花板上日光灯耀花了他们的眼。进了房间,长生和桑吉站在那里,不敢乱碰墙壁,不敢用力踩地毯,看着雪白的床单不敢落座。
尹莲拉开椅子让他们坐下,拿出面包、水果和零食,与他们分食。等次仁和桑吉心满意足地吃完,教他们如何使用淋浴器,觉得两个孩子都明白如何使用了,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洗漱沐浴。尹莲这时才觉得劳累不堪,暗想这一天真是过得精彩纷呈,想忘记都难。
水流的冲击让尹莲的心绪逐渐平静了下来,开始回忆今天所发生的事。
陡然间,她想到,拿走玉镯的是一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瞧他喝多了的样子,讲理是肯定行不通的。他也给了尹莲蜜蜡,依照藏人的习惯,这就是交换了。那这两个孩子是怎么把玉镯拿回来的?莫非……
一刹那,失而复得的兴奋烟消云散,她有一种不太好的猜测和感觉。她想,或许明天应该问一问。
一觉睡到自然醒。尹莲带两个孩子去街上美美地饱餐一顿。
吃完饭,尹莲故意说准备再去赛马场,看看能否找到昨天的人,其实也不是虚言,她想找到那个人,把蜜蜡还给他。话音刚落,两个孩子明显不自在起来。
桑吉说,找不到的,别去了。次仁也附和。
原本小小的疑惑,瞬间扩大。她对次仁说,告诉我,昨天你们是怎么把玉镯要回来的?
次仁慌张地看着桑吉,不知如何作答。
桑吉不吭声。无论尹莲怎么启发试探,他都不回答。问得多了,他想开溜,次仁一把拽住他。
看到两个孩子的神情,尹莲已猜到大概,不想陷入僵局,唯有暂时放弃追问。她说,那好吧,不找了,咱们回白居寺吧。
两个孩子松了口气,尹莲一路上却像做了贼似的心里不安。
桑吉原本四处流浪,乞讨,几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法会期间,尹莲就把桑吉留下,与他们同吃同住。次仁循规蹈矩惯了,身边也都是一群规行矩步的英迥拉,遇上性子野的桑吉之后,觉得新鲜无比。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可以去尝试,这么多险可以冒。桑吉成为他信赖和崇拜的偶像。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1)
桑吉带着次仁在寺里爬高下低,不一会儿工夫就不见踪影,过一会儿又从犄角旮旯冒出来。打坏窗户碰坏碗是常有的事,尹莲就看到几回。做饭的师傅,拿着大勺追出来,追得桑吉抱头鼠窜。一时风平浪静了,他又若无其事,四处晃荡。
桑吉带着次仁出去乞讨,抓住一只鼠兔站在人家门口高喊,给点青稞吃吧!可怜的鼠兔要饿死啦!这一招在法会期间屡试不爽。
一个老人打开门笑呵呵地走出来,问,鼠兔是不是死的呀?
次仁在旁边拿着口袋,听老人这么问,忙说,不是呢,不是呢,活得好好的!桑吉教过他,鼠兔不能死,如果鼠兔死了,就没人给青稞了。要不到青稞,他们就没法换到风干肉和糖果。
桑吉把鼠兔抓在手中,伸出手去,说,真的是活的,你摸摸。老人摸摸鼠兔,点头,哦呀!真是活的!他乐呵呵接过口袋,进屋装了几大碗青稞。
鼠兔在桑吉手里动来动去,次仁在旁看得心痒难耐,说,下一家换我来。
桑吉说,好,待会儿给你,你小心不要让它跑了。
要到了粮食,换桑吉背着口袋,次仁抓着鼠兔,乐呵呵地跑向下一家。如法炮制。如果大人吝啬不给,孩子们就可以要挟大人,大喊大叫,鼠兔会饿死的,瞧!鼠兔是被你饿死的!
这是孩子们的杀手锏,饿死了小动物可是罪过。大人纷纷投降,乐呵呵地给他们装青稞。这是藏族孩子常玩的游戏。藏人尊重生灵,习惯布施。在丰收的季节,如果孩子们以这种方式向大人讨东西,一般都会获得满足。那青稞不是给鼠兔的,是给孩子们的零花钱,是丰收后的犒劳和分享。
换得了风干肉和糖果,次仁兴高采烈地回来告诉尹莲他的收获。这都无伤大雅。令尹莲隐忧的不是他们淘气,是桑吉的一些习气,他不爱说实话,一旦闯祸,第一反应是先逃跑。被抓现行就咬紧牙关,死不认错。
整个藏历四月,又称佛历月。按照藏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和圆寂的日子都在这个月份,因此整个四月都极为殊胜,法会众多。法会期间,寺中人多,来往的藏民带着孩子的也多。孩子在一起玩闹,小摩擦在所难免。次仁跟着桑吉,好几次牵涉进去,灰头土脸地回来。问他怎么回事也不吭声,尹莲想,你倒是仗义。
每次桑吉都保证,不再闯祸了,但他的手永远动得比脑子快。连寺庙里的僧人都感慨,真是一百年也出不了一个像他这么淘气的。站在山坡上,看见下面的青稞地长势喜人,桑吉雄心陡起,带领几个孩子从山坡上滚下去,看谁先滚到坡底,孩子们兴奋地尖叫,雪崩似的滚下去,压坏了一大片庄稼。
农人告到寺里,管事的再找到尹莲。虽然事后了解都不是大事,孩子们也没受伤。但这一而再发生的小事,让尹莲格外留意桑吉的举止品行和这样的成长环境对次仁可能造成的影响。
尹莲慢慢了解桑吉的家境。桑吉父亲放牛时被落下的石块砸死,家里有一个妹妹和重病的母亲。桑吉虽然好勇斗狠,油嘴滑舌,但本性不坏,只是不服拘管。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转经朝佛的高潮。这一天所有的男女信徒,携儿带女,有的还带上自家的狗,绵羊,奶牛。一边摇着转经筒,一边吟诵着六字真言,潮水般从城中的大街小巷涌来,最后汇聚在一起,以白居寺为中心转圈。
尹莲半夜起来,穿戴整齐,等她收拾停当,发现次仁已经起来了,要跟她一起去转经。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2)
尹莲说,桑吉呢?
次仁说,我叫过他了,他说他要睡觉。
尹莲叹了口气,带着次仁出了门。
5
尹莲带着长生汇入转经的人流中,在不断磕着等身长头的人群中,在朗朗的颂经中,在迷蒙的桑烟中祈愿。走得累了,就喝口甜茶,吃点糌粑,和众人说说笑笑,缓解疲乏。
渐渐走回白居寺。晨曦中的白居寺,天际深沉的蓝,逐渐透亮起来,展露在晨曦中的十万佛塔,如此庄严美丽。令人观而泪下。
尹莲开始磕长头绕塔,从底层开始,一步一步磕上去。次仁跟在她身后。听见有人叫他,一回头,发现桑吉已经追上来了。置身神圣肃穆的气氛中,桑吉亦不再淘气,规规矩矩顶礼膜拜。周围有人唱起六字真言,声浪越来越大。
白居寺法会结束后,尹莲把桑吉送回家。
与桑吉分别时,尹莲拿出两个信封,对桑吉说,这个信封里有一些钱,你把它交给妈妈,带她去治病。以后如果有困难,你就去甘丹寺找罗布次仁,他是那里的堪布,他会帮助你。另一个信封里是赛马会上那个人留下的蜜蜡,你帮我找到他,把蜜蜡还给他,好吗?
听她再提那天的事,桑吉很不自在。他想了想,肯定地说,好,我一定还给他。
尹莲欣然一笑,谢谢你!不忘表扬他,桑吉是个好孩子!
回拉萨的路上,尹莲回想自己的处理方法,既没戳穿桑吉和长生的秘密,又交代了桑吉,把东西物归原主。
嗯,挺周全的。尹莲暗暗得意了一下。
放眼望去,雪域高原,天是苍茫,山是雄浑,人得自在。道旁树木蓊郁,草青花艳。尹莲轻轻地唱起歌来。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唱完她愣了,惊觉自己已经太久没有放松心情,没有开口唱过歌。阳光照在灰白的裸岩上,反射着淡淡的紫色光芒。
春去夏至。不知不觉间,时节已变换,虽然,还不能放下,但心情是该变一变了。若爱到欲将轻骑逐的地步,距离结局,是否也就不远了?
无声告别,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是解答也是解脱。
送走桑吉,回到甘丹寺的当天夜里,次仁回到房中,见尹莲躺在床上,以为她生病了,慌忙跑到床边来看她。
尹莲笑一笑,握住他的小手,睁开眼睛,说,我没事,次仁,不用担心。她拍拍床,次仁,来,陪我坐一会儿。
他贴着她身边坐下,彼此凝望,微笑。她又如此近地看着他。索南次仁,他的眼睛比星星还亮,比世上最稀有的宝石还令她珍惜。
次仁。她唤着他的名,抚摸他的眼眉,心意幽沉。
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把玉镯要回来的?她温和的声音自有一种震慑。
次仁欲言又止,别过脸去,他的泪水涌出来,滴到她手上。他不停地说,我错了。
安抚啜泣的次仁。他的眼泪足以令尹莲心软,放弃坚持,不再深问。她隐约已经猜到是怎样的情况,叹了口气。不管次仁和桑吉做了什么,起因都是为她,她又何忍苛责?
尹莲决定,只要次仁不主动说出,她就不再追问,让这个秘密保留下去。她不想让孩子承受出于好心做错事而带来的责难。她需要的是他的态度,次仁已知错。这就够了。
身边的孩子终于睡去,蜷缩在她身边,像闭合的莲花。
沉沉暗夜里,尹莲闭起眼,又回想起来藏地之前做的梦。那个梦对她此行的促动至深,犹如宿命牵引,不可抗拒。此刻她豁然开朗,梦中的那个孩子,和次仁,谢江南,本质上是一个人,只是由于不同的环境,日后分化成不一样的人。她来此寻到的,既是次仁,亦是谢江南。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3)
次仁秉性纯善,天资聪颖,如同璞玉。聪明的孩子更需要善加教养,悉心引导,耐心雕琢。否则磨折了天分。更有甚者,恃仗着小聪明,行为卑贱,将来也有可能沦为人所侧目的下品之流。一念及此,她就痛惜难忍。
于极静之中,尹莲脑中闪现出一个连她自己都觉得大胆的决定,原本模糊的想法渐渐成形。压抑着心中强烈的冲动,尹莲逼迫自己睡去。

1
夜行的火车是个流动的秘密。有多少人似他这样心神动荡却佯装镇定?多年之后,站在时间的此端,长生自思自量。尹莲从未违背过对他的承诺,是以,无论经历多少内心的磨折,他依然感念她的恩德。又到一站,火车咣当停下,长生从梦中惊醒。醒来才发现,自己
睡了不到一小时。恍惚是她在问他,次仁,愿不愿跟我走?他是点头还是摇头?他一生的命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是从第一眼看见尹
莲开始,还是从他答应跟尹莲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索南次仁,连他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名字。思来,恍若隔世。尹莲,你可知道?当年只是一个转身,变了姓名。如今的尹长生,要做回索南次仁,找回那个赤子之心的自己,是多么难,多么难。
轻轻揭开窗帘,站台上的灯如匕首直直地刺入他眼里,一瞬如盲。他闭上眼,听到汽笛响起,声音尖锐,像寺庙里的法号骤然吹响。
当尹莲问他,次仁,你是愿意待在寺里,还是愿意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学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孩子跟你一起玩?
他觉得难以回答。寺庙里的生活显然是他更熟悉的,英迥拉们也对他很好,但他从尹莲处了解到的外面的世界,又像蜜糖一样吸引着他。他渴望了解更多,看到更多。
尹莲描述的越动人,他心里越矛盾。
尹莲也知道,要一个六岁的孩子去决断自己将来的去向是为难了他。在尹莲心里,认定这是对次仁的未来好的事,她渐渐心意坚决,不再犹豫。
一个温暖无事的下午,在罗布的房中喝茶,尹莲把想将索南次仁带回北京的想法告诉罗布。
罗布深感意外,露出吃惊的神色,他盯着尹莲看,甚至怀疑她是不是鬼迷心窍了。
你说什么?他迷惑地问。
我想带次仁走,带他回北京,让他在北京上学读书。尹莲说。她思前想后,还是直说的好,不必拐弯抹角。
不行,次仁应该留在寺里,他将来会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罗布拒绝得很干脆。
尹莲深知罗布对次仁的看重。对修行人而言,好的上师和好的弟子同样难得。一个修行人希望找到一个值得终身学习的上师,好的上师同样希望有资质出众的弟子来传承衣钵。
罗布顿了顿,神色凝重地说,次仁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灵性。这灵性源自于高原,亦终将归属于高原。纵然你此刻将他带走,命运的力量终究会召唤他回到这里。
猝不及防,尹莲被这谶语般的论断所震慑,半晌说不出话来,罗布说的话,其实很多年后她都记忆犹新,但在那个刹那,她不甘服从于罗布的指引,生起莫名坚持。
她说,罗布,有一种修行是去经历世事。你不能让他一辈子待在寺里。
罗布看着她,微笑摇头,问了一个尹莲无法回答的问题。你能确定,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次仁能如你所愿,适应那里的生活?如果他和那里格格不入,怎么办?
尹莲被噎住了,思量了一会儿说,我会尽我所能照顾好他,如果真出现那样的状况,我会让他回来。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4)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逐渐暗淡下来。他们连晚餐都无心用。英迥拉进来撤走饭食,点起酥油灯。
罗布闭目不言。他不善与人争执,当他意识到尹莲态度坚决,不是一时冲动后,他选择了沉默。
尹莲亦静坐不言,不过是沉默的对峙,看谁心意坚定。如果就此退却,那不是她的性格。
贝玛,你确定,想清楚了?你还没有结婚,将来,这是个问题。良久,她听见罗布问。
罗布睁开眼平静地看着她。
尹莲愣了愣,闪念之间想到谢江南,心中搐痛。现在,结婚对她而言是多么遥远的事,她已不作念想。尹莲愈加确定地说,我想清楚
了,我会对次仁,对我自己的决定负责。
罗布沉默片刻,走到门口对一个英迥拉说,去把小次仁叫来。
等待次仁进来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时间漫长得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离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越来越近,尹莲心跳加速,但她强作镇定,几乎屏住呼吸。
次仁跟着英迥拉进来,见二人神色凝重,感觉有事发生,站在那里,异常拘谨。
罗布挥手示意英迥拉退下。尹莲问,我要不要离开,你单独问次仁。
罗布摇头,说,你留下吧,我们一起听听他自己的意思。
他看着眼前小小的孩子,指着尹莲,先用藏语问了一遍,最后又用汉语问,次仁,贝玛想把你带到北京去,你可愿意?
次仁的眼中有一瞬间闪现迷茫和矛盾。他没有立刻回答,低下了头。尹莲心里直打鼓,同时她亦决定,如果次仁不愿意跟她走,她也会尊重他的决定。
感觉上又过了很久。她看见次仁抬起头来,说,我愿意。
尹莲惊喜地看着次仁。在他做出决定,抬头的这一瞬间,从他脸上的神态,她觉察这个孩子已经接近成人。他懂得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意愿,在选择面前做出决断。
罗布的神色平静如常,目光深沉,无悲无喜,好似早就预见会有这样的结果。他静静地看着尹莲和次仁,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对次仁说,你过来。
次仁乖乖地走过去。罗布抚着他的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叮嘱道,次仁,无论你走地多远,无论你将来要经历什么,不要忘了,自己是谁,不要忘了,这里是你的故乡。当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是你该回来的时候。
罗布拉,我记住了。次仁低着头恭顺地回应。六岁的他并未意识到这句话对他今后的影响,罗布指出去路的险恶,同时为他指出归途的坦荡。
时光一泻千里,三十一年来,当长生逐日长成,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迷失在城市丛林,内心被欲望填塞的时候,他确实久已遗忘罗布的教诲。
当他重新想起这句话的时候,他决意起程,寻回自己。
2
次仁走开后,罗布将尹莲留下来。
贝玛,你要想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想清楚。法不孤起,必仗缘生。这缘是好是孽,最终由不得我们妄加揣度。我只能告诉你,随顺世间的世相而行。不要让次仁在欲望中陷溺。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不要被主观的情绪、意见、计划影响,无论无常怎样,你要持守今日的善念。
天色全然暗下,房中酥油灯灼灼。凝视着罗布,尹莲不由自主地跪下来,对他合掌顶礼。诸天菩萨为证,我会一生善待次仁,不离不弃,不馁不退。我会教养他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是我的责任,是我一生的修行。
见她发了重誓,罗布看着她,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起身从柜子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包裹,交给尹莲。他坐在那里,眼中显出追忆的神色,慢慢地说,这是我捡到次仁的那一天,在他身上发现的。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5)
尹莲打开来一看,里面是几件小孩的衣服,衣服里放着红线穿起的一枚避邪的狼牙,一块硕大的绿松石。还有一张写着次仁名字和生辰的纸条。
罗布按着她的手说,贝玛,我将次仁托付给你了,这是属于次仁的东西,你要好好保存。等他将来,想知道的时候,再告诉他。
罗布的语气让尹莲伤感,仿佛他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次仁那样。她想安慰,又觉得言语空洞无力。她觉得自己有罪,无论如何,是她生生的将次仁从罗布身边抢走的。
她想起了桑吉,桑吉或许比次仁更应该留在寺院中修行。尹莲这样想着,对罗布说,罗布,我还认识一个孩子,想要托付给你。请你帮我好好地教养他。
听她详细说了桑吉的情况,罗布答应如果桑吉愿意,可以将他带回寺中教养。一切他会妥善安排。
你放心吧。他说。
尹莲满怀感激。罗布是值得她信任的人,他给予了她索求的一切。他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用温暖和包容,接纳一切,给人带来希望。他不需絮言,已令她由衷信服。
在此后的人生中,虽然目睹现实晦暗,心中时时挣扎,罗布所昭示的那份光明,始终在遥远的、却又让人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地方,熠熠生辉,令她奉持善念,不悔不退。
再见罗布,遇上了次仁,尹莲觉得自己找到来此的答案。前路亦不再迷茫。她或许失去了谢江南,但亦因此寻得了索南次仁。失去和得到同时存在,同等重要。她不再深感遗憾了。
在拉萨,收养长生颇费了些周折。当时的情况下,要将此地的孩子带回内地长期收养,且尹莲又是未婚,在一般人是全无可能的。尹莲动用了父亲的关系,在京也要人尽快去办理。时隔不久,不单收养的手续办妥,在京的学校也安排妥当。在收养的证明上,尹莲为次仁写下新的名字:尹长生。
临行之前,罗布为他们诵经,打卦。得出的卦象吉祥。
尹莲与长生起程离开甘丹寺当天,天空出现的景色让人驻足,那是长生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日月同辉的奇景。空气清冷干燥,天空非常蓝。当金灿灿的太阳从山后喷薄而出,月亮高悬天空,色泽淡白,如一面沾满霜露的镜子。
日的明烈、变动和月的幽定、恒静--以无边际的蓝作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那一刻的莫名震撼,铭刻在他的记忆里,难以取代,不能磨灭。
3
到达一个站,停车时间较长。长生下车到站台上活动腿脚,天边星辉淡淡,东方微露曙光。远处山坡上草木萧瑟,沉默如岩石。火车开动时,他看见枝桠间惊飞的鸟雀,在天空中盘旋。
人的一生,都行走在寻找光的漫长旅途中。因为尹莲,他心中的光芒虽然时时摇摇欲坠,却从不曾陨灭。
他从尹莲处获得的洁净力量,比爱情具有更大的拔除力。命运颠沛,红尘浪荡,他虽屡受伤损,终因内心持有善信而保有一条深入灵魂,超越自我的渠道。那觉悟之门,始终为他打开,也为所有人打开。
他所前往的远方,有终点,亦没有终点。故乡,此时成为心理上的概念。这趟溯游之旅,连他自己亦不知最终会浪迹到何处。只是心意所引,是以义无反顾。
关山阻隔,故园已遥。
这一宵是在兰州,黄河穿越了这座城市,让它变得狭长。这孤凉的城市,没有金戈铁马,没有冰雪塞川,没有尹莲。梦中若隐若现的
涛声伴随了他一个长夜。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6)
以为会泅河而遇,梦醒却一无所获。
醒来长生想起一句诗:“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心下无限凄清。
现实向前,回忆往后。已经是这样了,还不能两两相忘。
早起去吃了一碗面,转身离开,前往敦煌。当年尹莲带长生返京,走的就是二○五国道,由拉萨到格尔木,经敦煌,前往兰州。如今他重走故道,只为怀念。重新收集与她的点滴记忆。
敦煌比当年齐整得多,是座健旺的,令人欣喜的小城。而更多的地方,荒原如砥,沙漠如海。七月骄阳,照得人心惨烈荒芜,举目望去黄沙漫卷,寸草不生。当年尹莲曾带他去过很多地方,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汉长城,而今他独自一人,静默走过,孤单坚决如千年之前的行脚僧人。
洞窟,山川,城阙,依然如故。它们经得起万载风尘侵蚀,而他无能,仅仅是数十年的岁月磨砺,已令他千疮百孔。
莫高窟的壁画依旧斑驳鲜亮。那时是尹莲带着他一个个洞窟走过,告诉他许多典故和传说。阴暗陈旧的洞窟里,即使外面阳光如瀑,里面也凉气逼人,尹莲打着手电,一点点照亮。藏经洞北壁的壁画,画的是僧侣和侍女,树木的枝条垂下,上面挂着一些物品,像是酒壶和挎包。僧侣的手中拿着团扇,女人的手里拿着长长的木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