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大军有点担心:“不会给人家解放军添麻烦吧?”
听了一会儿的王芳终于插上话解释道:
“人家可喜欢小娟了,老是夸她。昨天,我不是去担潲水吗?知道我是卫小娟的妈妈,舒医生还嘱咐我,一定多叫小娟去玩,也是听他说有个什么‘优’的孩子老是盼着小娟呢!还有啊,听伙食团的人说,一个什么营长打过招呼了,以后早饭给我们三个一人留十个馒头带回家呢。”
“妈,人家叫朱优优,现在还成了我的同学了!她爸就是打招呼的朱营长,不是我拦着,他还假公济私给你们留中午的菜呢!咱们可不能害人家犯错误!”
“知道了,我也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是吧?大军,小明!”
卫小娟见王芳给卫大军飞了一个媚眼,假意低头扒饭,从眼角竟然瞟到卫大军也扯了嘴角回了一个意味暧昧的神色!
她赶紧拉着卫小明试图立刻遁走,卫大军却出声叫住了她,从衬衣口袋里摸出了两块钱递给卫小娟:
“带上钱,待会儿不是要拆线吗?剩下的就是你今天的生日礼金了啊,不要乱花!”
“哦!知道了!”
卫小娟带上作业本去了军区,她还答应了祝优优等拆完线陪她做作业呢?
…
时间:九月二十三日(农历八月初八),凌晨四点左右
卫小娟拢紧身上的外套,掐了一把正在打着哈欠的卫小明,提醒他打起精神来!
小院里,早就平整出来的宅基地上,已经用白色的石灰线清楚的划出了开挖的位置。此时王月秀带着卫大军正在虔诚的向五方土地祷告,祈求保佑家宅顺心。在地基的四周加上中央,插好香烛,烧了“金钱”。
卫大河这才依次点燃了地上的三个散炮,然后再点燃挂在一旁一串千响鞭炮。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侯在一旁的建筑工人就一起喊着号子,开始从堂屋的地基挖起,…
按规矩守在一边的王芳,这才带着两个孩子回卧房补眠。
熟人就是好办事,为了早点让自家堂哥住上新房,卫大奎抽调了手下大半的人手,加上他家两辆拖拉机,经由新修的两米宽便道运输材料,省去了预计的大半时间;速度奇快的在五天后砌成了墙体。
休息一天后,农村建房最为关键的"上梁"时间到了:
九月三十号的早上六点六分!
左右屋脊上分别站着卫大奎和木工大师傅,一根卫家几兄弟连夜“偷”来的大梁横在屋内,(建房的大梁要选择四季常青的柏树,即使自己家里有这种木材也不用,必须用外人的。名曰"偷梁")。大梁两头绑着系着红布的麻绳,梁中挂张红纸,上书"紫薇高照"四字,谓能"辟邪";梁上还放了一只灌醉的大红公鸡,名曰“镇宅”,诸魔不侵;另系米筛,八卦、剪刀、镜子,以示魁星并集,明镜高悬,诸邪回避。
卫大奎作为泥工大师傅,又是包工头,见时间刚好,大喝一声:
“起梁开始!”
下面候着的卫大军连忙烧红纸,外面卫大河也放起了鞭炮。
屋脊上的两人在下面工人的帮助下,将大梁徐徐拉起,共同放置好大梁后,木工师傅口诵道:
“起梁,起梁,福禄满堂,吉星高照,满屋吉祥,高升,高升,步步高升”
旁边就有卫大国递上红包,同时喝道:“步步高升”,并往下抛洒染红的花生、硬币、糖果等。
卫大军和王芳牵起身上特意系的围裙,抢先兜住第一波洒下的东西,谓之"接福"!
其他人这才一哄而上,抢得是不亦乐乎!卫家几个小孩子仗着身体灵活,都捡了不少东西。
相比家里如火如荼的盖瓦,刷墙…,学校里的简单生活简直让卫小娟有些崩溃。她可不敢露出分毫不耐,还要力争表现优秀!
现在朱优优已经成了她的忠实“粉丝”,暂时取代了李思琪第一姐妹儿的地位!好在李思琪知道朱优优只是“暂时一年”而已,也没多计较,加上她作为班长,事情可是多出了很多。…
朱优优在村小学,那可是“公主”般的存在。长相精致,成绩出色,又有特长,在国庆、元旦相继来临的紧要关头,她脸上小小的红记完全影响不了李老师“¥”的眼神!…
在班上男生“小狼”目光投向娇滴滴的朱优优时,卫小娟的帅同桌却是例外,在苦学之余,还在苦苦研究她的“突变”之谜…
八一村小学“国庆汇演”胜利者的诞生,没有出乎卫小娟的预料:卫小明班上的情景剧《小龙人》、四年级的一个舞蹈《南泥湾》、还有自己班上的舞蹈《天竺少女》、相声《天大的事儿》。
卫小娟的注意力之所以没在学校的表演上,是因为:虽然经过她的建议,班上入围的两个节目都不错,但是她忘记了,一等奖的二十块又不可能发给她一个人!于是囧了!
————
从动工到粉刷完只花了半个月,工钱加材料只花了不到三千块钱,卫大军家的新房建成了。和卫大国家的房子形成了“U”形,卫大国没有收回那间原本送出来的卧房,用剩下的砖瓦在洗衣台的位置给卫小琴单修一间十来个平方的小房子。
卫小娟家一跃成为房屋最多的一家人了,除了原有的卧室,改良后的大厨房,另外还有三间正房。
最令卫小娟高兴的是,最边上那间临近院坝边缘的正房,由于需要垫高两米多,经过卫大军反复斟酌,竟修成一间有着一米宽悬空回廊的“吊脚楼”,从院坝修个阶梯下去,下面就是一间厕所加猪圈!卫小娟记得,前世的房子就没有这个巧思,甚至连那间房子都没有建,直接做了鸡舍!看来,上山的道路和这两间屋子就是自己重生带来的第一处改变吧!
卫小娟直接忽略了军区的人物,她认为他们只是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点缀而已!
真的吗?
第十七章 新房落成酒席
在十一月上旬的一天,卫小娟家里摆上了新居落成,宴客的“九大碗”。
卫家上院子的卫大奎在头一天,就开着拖拉机载着卫家的众妯娌,上街采买回了酒席的吃食,王芳养的两头大肥猪也提前宰杀了出来,留下了半片过年,剩余近五百斤猪肉用来操持今天的盛事!
日子选的是周日,不然,卫小娟就错过如此盛事了,肯定会遗憾的。要知道,随着生活水平快速的提高,邻里帮忙操持的“流水席”,即将被上门厨子的“一手揽”所取代。再不复见邻里齐聚帮忙的热闹盛况了!
早上的四点过,王月秀,任长凤,王芳就分别搭燃了自家的几口灶,邻里的大娘、小媳妇纷纷带着盆子、菜刀、筲箕…等物事,说说笑笑来到各家灶上帮忙。
卫小娟六点过起床时,见到自家大锅里快要顶到房梁的蒸笼,还惊了一跳。任长凤正站在一张桌子上给蒸笼扣上盖子。
柴锅里是正在油炸的“红酥肉”。这可是独属两界镇红白事情必备的小吃,二十年后还存在于两界镇的酒席上面,反正卫小娟就没在别处见过这种三界镇称为“羊尾巴”的东西。
它是用切成条状的肥肉或五花肉制作的,煮至半熟,拿色素染成鲜红色;滚上厚厚的“衣服”,“衣服”是用蛋汁和农家自制的芡粉调制的;当红色的猪肉穿上黏稠的“衣服”放到滚油里炸到外皮凝固时;就可以捞起,切成小指厚的片状;再继续扔锅里炸至外皮金黄酥脆。最后撒上白糖就可以装盘上桌了。
接下来,锅里的菜籽油又发挥余热,秉承不浪费一点的原则:“羊尾巴”剩余的芡汁再微微加点水调得清一点,裹了花生米继续炸;还有油渣,也裹了厚厚的红糖炸成“红糖酥”。…
卫小娟一样一样看得是目不转睛,做这些小吃的是她的堂叔婶,不时偷偷塞上一样吃食到她嘴里,正在她吃得不亦乐乎之时,卫大军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小娟,出来介绍一下啊!”
“卫小娟,我们来做客啦!”
朱优优的声音也一起响起,卫小娟小跑出门,刚好看到一身戎装,没有戴军帽的舒安鸿和朱营长一家在院坝那边出现。
“舒伯伯,朱叔叔,周姨,优优!欢迎,欢迎,不过,我不太欢迎你们提的东西啊!”
话是如此,卫小娟还是手脚麻利的接过两个男人手里的大袋子,也不好意思立刻翻看,交给随后跟来的王芳,暗示她分开放好。王芳也认识舒医生几人,笑着点点头,抱着袋子回房了。
卫小娟又忙着给卫大军,舒医生他们双方引荐一番,卫大军对两人也是神交已久,舒朱两人也对眼前沉稳的卫大军颇为敬佩,他们认为,能有卫小娟那样的女儿,当父母的肯定不凡。
客套了几句,舒安鸿笑道:
“卫兄弟去招呼其他客人吧,我和小朱久闻本地人海量,今天特意请假来挑战一二!”
卫小娟也不和他们客套,将他俩带往卫开云那一堆聊得开怀的人群里,
“爷爷,大爷爷,…,这是舒医生和朱营长,他们想先和您们认识一下,待会儿好和你们拼酒!”
…
安顿好两个男士,卫小娟这才吁口气,对一直安静跟在身后的娘俩道:
“周阿姨今天上了妆,真漂亮!优优也像小公主一般,现在,我带你们参观我家的新房子!”
边走边说,
“这是我家的吊脚楼,我们先到吊脚楼的回廊上看看吧,优优和我最喜欢在那儿做作业了!”
周雅今天画了淡妆,看上去优雅从容,闻言也认真感受“吊脚楼”的风味。
回廊只有一米左右宽,和房间进深一样是三米长,身后是房间的墙壁,扶着面前齐腰的回廊,从脚下的停车坪往远处看,薄雾笼罩中,两公里外的属于虹山县的院落点缀在大山之上,“Y”字形的河流直达左手边的军区汇为一处,站在高处,左边是宏伟的高楼组成的军区全貌;右边是”象鼻子“山上茂密的山林,若隐若现的小路纵横交错,别有一番“壮丽秀美”
再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微微山风吹拂,惬意的感觉让人沉迷。难怪两个孩子喜欢在这里做功课,空灵之中,脑袋也会通透些吧!优优也是因此不但没有拉下学习成绩,人也变得开朗许多。周雅再次庆幸来对了山村!
卫小娟又带着周雅母女从吊脚楼的属于自己的那间寝室,往灶房方向慢慢走去。
沿着两米宽的水泥回廊,走过堂屋,另外一间属于卫小明的那间寝室,三人来到了灶房,周雅惊奇的看着灶上两口超级大锅,对灶下正在烧火的王月秀道:
“阿姨啊!你就一个人看两边灶的火,太厉害了!”
王月秀坐在灶下的板凳上,脸上也是带着高兴的笑意,闻言愣了愣,看了陪在一旁的卫小娟一眼,笑着客气道:
“这没什么!炭灶里只要添上炭可以燃很久,只需要偶尔看看就行了!柴灶里也‘蓬’着几根大柴棍,也不难,新房子嘛!就要烧得越旺越好!”
周雅听懂了大概的意思,继续看其他的东西,当目光瞄过灶背后白瓷砖的“橱柜”,红漆碗柜,她又看见一个新鲜的物件。地上一个铁炉子似的东西,上面连着一根铁柱直通屋顶之外,“炉子”上面的铁水壶正冒着热气。
她两步走过去,打算好好看看究竟是什么?
“——啊——,烫…”
屋内一群大娘、小媳妇都捂着嘴巴,好笑的看着那个穿着时尚,打扮出众的“城里人”捏着右手呼烫。
卫小娟和朱优优对视一眼,都吞下嘴边的:不要摸,烫!
同情的看着她,王芳这时已经弄了点蛋清给周雅抹上,其实,烫得不严重,只是她的手太过白嫩,有些发红,换作手上有茧的人根本就没事!
朱优优见妈妈没事,笑着说道:
“妈!您太心急了,那是炉子的烟囱啊!这样炉子就没烟了,冬天冷的时候就可以烧炭取暖,也可以做饭!”
周雅不好意思的对着屋里的人笑笑。
外面越来越热闹了,卫小兵的声音传了进来:
“奶奶!四姑姑回来了!”
王月秀先是一喜,接着沉着脸骂道:
“她还有脸回来,不是死在外头了么!”
绕是如此说着,她还是拉起围裙擦擦双手,大步迎了出去。
朱优优问卫小娟:
“就是给你做衣服的姑姑吗?”
“嗯!”卫小娟没有多说,也慢步往外走去,不知老爸什么反应?
卫大军什么反应?见到提着大包小包累得气喘嘘嘘出现的卫兰,还有她身后的两个孩子。卫大军状若不见,转身和王芳的娘家人寒暄去了,卫开云也有些沉默了。
第十八章 几件临头的旧事
难得的是,今天终于见到卫大江在家了,他和卫大河一起迎向许久未见的姐姐卫兰,接过大包东西,放在院里的桌上了。卫小兵、卫小琴、小美、二妮子都迎了上去。
卫小娟在王月秀身后也跟了出去,周雅拉着朱优优在灶房里研究“有高烟囱的炉子”还有什么用途,王芳本来跑到门口,刚和卫兰双眼交汇,看到卫大军沉沉的脸色,不好意思冲卫兰笑笑,又回到灶上继续忙碌。
当着满院的客人,王月秀收敛了即将出口的谩骂,先是和蔼的叫了两个外孙:
“高甜、高伟,快到新房子里叫你大舅妈拿红酥吃!”
六岁的高甜长得白白胖胖的,煞是可爱,四岁的高伟,瘦高的个子,骨碌的眼神一看就是个机灵鬼。两人应声后,拉着卫小明、小美就往灶房去,见到卫小娟,两人也略显生疏的叫道:
“娟姐,你不进去吗?”
卫小娟还沉浸在见到她们娘三的回忆中,闻言笑道:
“你们去吧!我们下午再玩!”
四姑姑卫兰是个十足的女强人,长得却是娇小可人,五官也出众。八年前,二十一岁时嫁到邻村,卫开云一个朋友的儿子。在高伟两岁的时候,丈夫在外胡混的女人找到了家里,卫兰是个眼里揉不下沙子的女人,快速办理了离婚,只带了判归她的高伟回了娘家。
谁知,王月秀嫌丢人,卫开云嫌她坏了自己朋友情意,两人联合拒绝了卫兰进门,王月秀甚至还抓着手里的木瓢,扯着她的头发就开打。好强的卫兰当时抱着高伟就走了,声称这家不回也罢,她同样能活出来!
王月秀还在她后面叫了句:“你要是不哭着回来,老娘手心里煎鱼给你吃!”
结果,卫兰在外咬牙坚持,吃了很多苦,终于在虹山县城里租了一间十平米的小铺子,帮人加工、缝补服装。吃住都在铺子里,还因为心疼不得后妈喜爱的高甜,去年把高甜也带在了身边。
卫小娟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卫兰打开包袱,分派礼物。人人有份,都是衣物配饰之类的,还有一个小点的包裹,卫兰直接递到了她的怀中,摸着她的头:
“小娟,这时林姨昨天刚交给我的,里面有你和你妈妈的好些衣物呢,还有…”
卫小娟见她复杂的眼神飘向院坝另一处的卫大军,连忙应声:
“四姑姑,我知道了,我会拿给老爸的,这次还是不说是你拿的吗?我觉得我爸他知道是你做的,我还看他拿着衣服发呆呢?”
善意的谎言让卫兰眼前一亮,似乎见到努力能得到成效相当的高兴。这才恢复笑颜:
“这样就好,我是说嘛,他从来都没阻止我亲近你们娘三,好了,拿去放好吧!”
卫兰回头往卫开云那桌走去,卫小娟也抱着包裹往老寝室去,看到几个小的手拿红酥,已经玩到了一处。
哎!高甜啊高甜,你可一定不要像以前那样学坏啊,上初中时就抽烟喝酒、未婚先孕、又堕落来又受苦;高伟啊高伟,你小子也不是好人,为了上网,使劲的逃课,弄得虹山县的所有中学读遍也没有高中毕业,靠着精湛的游戏手艺,虽然也是“混”得不错,可是代打游戏也不是长事啊!
中午十一点半,流水席开始进入正轨,八人一桌的席面。不精致、但量足的菜一一上桌:红酥、糖酥花生拼盘,这是两道小吃。接下来的:凉拌猪头肉、肉皮红烧土豆、莴笋烧猪心舌肚、蒸甜烧白、蒸肥膀、蒸排骨、大豆海带炖猪蹄、红烧鱼、最后一份肉丝韭菜,加起来刚好九道。卫小娟家算是大方人家了,加了一份鱼,其他人家做“九大碗”,一般就是单做了猪肉一种!
舒安鸿和朱营长正如他俩事先所说的那样,和卫开云等人一桌斗起了酒量。两人光荣醉倒,被抬到卫小兵的房间睡觉醒酒去了。…
周雅第一次吃这种乡土的酒席,和卫兰、卫小琴、还有卫家另外几个稍有见识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桌,吃得很尽兴,不停的问各样菜的做法。卫兰也是在城里住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两人从做菜聊到化妆、服装、发型…,直聊得欲罢不能!卫小娟都没想到,自家姑姑半吊子普通话能和沈阳来的周雅聊得那么投机,就差结拜姐妹了!
董老板,还有几位一看就不俗的中年男人坐了一桌,还有他们各自的家眷,有董老板在中间牵线,桌上的几位和卫大军只在国庆简单见过一面,但今天基本都带着家眷前来道贺了。
让卫小娟困惑的是:董一建竟然就坐在这桌,还满面礼貌的笑容,哪有在学校的“酷”样?卫小娟出于礼貌,冲他笑了笑;气愤的发现,他竟然“唰”收起了笑容,送给自己一个后脑勺!
另外的几桌“大人物”也是宾主尽欢,卫大国陪着本镇的煤矿领导,卫大江陪着虹山县几位闻讯赶到的大小老板。
不得不说,卫大江是兄弟中长得最为“帅气”的一个.本身长得高瘦斯文,明明没上两年学,他却戴着一副平光的金边眼镜,更显得文质彬彬、风流倜傥,加上他今天穿着一套深蓝色笔挺的西装,这时这可是“潮”人啊!他本人又是舌灿莲花,长袖善舞,不管在哪,他都是受人欢迎的那位!
…
下午,宾客渐散。卫家大院子慢慢平静下来,前来帮忙的邻居亲戚也各自找到自家的东西,收拾好残局,一一道谢离去!
卫大军送董老板一行人到了停车的地方,董老板见四周没了生人,直接道:
“大军,我们现在可是凑了不下十万块钱了,可是等着你宣布悬念了啊!崖山村连道路都不通,真不知有什么?不过,我们都相信你,年后能有答案么?”
卫大军沉吟片刻,对于董老板的信任有些受宠若惊,但对崖山的状况还没十足的把握,算算时间,回道:
“差不多吧!年后我给你们几位答案!”
看着几辆两界镇不多见的各色小车渐渐离去,卫大军回了院子。
卫小娟这才从路沿下的菜地里冒出头颅,她本来是和朱优优,还有几个弟妹们在吊脚楼的悬空回廊上做作业。谁知,高伟和二妮子两人闹气,高伟顺手把二妮子的铅笔扔出了回廊,自己最大,只好认命的到停车坝下捡笔,无意间听到了这番对话。
不对啊?老爸既然知道了崖山的开发可行性,但前世怎么没他什么事啊?这董老板,卫小娟也知道,他正是引进资金开发崖山的人啊,赚了不少钱,董一建初中就被花钱送到了小川县一中去了!现在…
卫小娟满头雾水,仔细想究竟是怎么回事?九四年初,五年级下学期?…想起来了,她的背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小叔卫大河腊月初一,升级做了父亲,幺婶在家坐月子,平桥的茶馆就暂时交给他一人看着。
好像是腊月二十几的一天,遇到一个醉汉发酒疯掀翻了桌子,他上前劝醉汉离开,推推攘攘中,小叔一不小心,推倒了本就站立不稳的醉汉。也是运气使然,那醉汉刚好倒在地上的一堆碎茶碗上,当时就割破了他脊柱的神经,残了!
小叔因此事被抓到了牢里,判了十二年。家里为此事奔波游走,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年后,外婆被两个舅妈气得上吊自杀了,老爸和老妈又接着操持,一片混乱!明年的农历二月,爷爷大寿,三叔的婚外情又被捅破了!再次混乱…
这些日子卫小娟忙着学校的表演,家里的建房事宜,差点忽略了这几件大事。
当下,又开始头疼了,貌似她好久都没头疼的感觉了。
第十九章 盘点建房得失
晚饭后,卫开云名下一大家人就算聚集齐了。卫开云坐在新灶房的小火炉边,身边围着妻子儿女谈天说地,媳妇们还在继续忙碌着剩下的边角小事。孙子辈的孩子大多去了任长凤家看电视去了。
只有卫小娟,还想多听一会儿八卦。不过,她又忽略了自己只是个孩子,他们说的话完全没有立场插言!想起后,转身回了卧房,打算看看这个时候送礼的都有什么好东西?
米柜子上堆了一堆亲戚四邻送的猪肉,挂面,米,水果罐头,白糖,芝麻糊,瓶装白酒,早茶饼干,…,翻了翻,还有一小袋雪梨!
抓了一个,在衣服上擦擦,咬着多汁的梨子,心里想着:原来现在只有少数较近的亲戚会送礼金,十块、二十不等;卫小娟瞄到外婆好像给的是一百块!另外,煤矿的老板们应该也送得不少吧?
卫小娟在她的小床上找到了朱营长他们提的塑料袋,里面还用报纸包的挺严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