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其他的家长可不像卫大军那么“严厉”,买东西,好!下午东西拿来检查!零食,家里饭没吃饱吗?多吃点!王芳呢?她的兜里都没钱,怎么还有多的给孩子呢?
婉拒了李思琪的“招待”,两人手挽手走到了两里外的岔路分了手,李思琪的家在军区的另外一边,挥手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她,卫小娟沿着道路慢慢往家里走去。
刚才村委会那儿卖零食的,倒是提醒了卫小娟一个赚点小钱的想法,本钱还不用花太多。那就是“油炸土豆花”、“串串香”、“冰粉”、“奶茶”。这几种N年后遍布各大校园门口,长盛不衰的简易小吃。
“土豆花”的原料完全是卫小娟家里的多余品,“串串香”这时叫“麻辣烫”,还是县城里的高档餐馆才有,不像N年后满街的小吃车上都有。两样饮品的原料,这时的蓉城应该会有,搞不好小川县都有。只是这些东西怎么给家里解释才能要到本钱呢?
想到家里正在忙着修房,还是不要去添乱了。不过,卫小娟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文艺汇演!“二十块钱”,足足够去小川县一个来回,还能余下一大半批发点小吃原料,对于小川县城的市区状况,卫小娟还是自信不会遇到什么难题,毕竟生活了近十年!
卫小娟想尽快去一趟小川当然还有一个心思:她真的好想看看十三岁的元锦是什么样子的?哪怕偷偷看看也好!
转过一个弯,前面就是军区了,远远就看见卫小明和小幺舅,还有几个附近的小男孩冲军区的大门口嚷嚷什么。
卫小娟见状,加快脚步小跑了过去,走近了才听见几个小男孩整齐的声音:
“羞羞羞!妈妈抱,丑八怪,说不赢,往家跑!”
卫小娟一手一个,揪住卫小明和于操这两个带头小子的耳朵,
“胡说什么,给我闭嘴!”
卫小明一边叫痛,一边想拉下卫小娟的手,于操也有样学样。其他的几个孩子可不敢上前说项。要知道,卫小娟往日就是标准的双面人,在大人面前怯弱胆小,但是管起小孩子来可是一套一套的。加上卫小明虽说是弟弟,但他十足的“姐控”,要是有人欺负卫小娟,他可是有仇必报的。
大门里的女人见到卫小娟的动作,有些不忍,劝道:
“小姑娘,快放手,不怪他们!”
卫小娟闻声看向门里,她揪耳朵之前就瞄到里面抱着一个大孩子的女人了。不过,深谙人心的她当然首先假意惩罚一下自己人了。听到劝解声,顺势松了手,恢复淑女风范,整整衣角,端着纯正的普通话问道:
“这位阿姨!对不起,都是弟弟们不懂事!是不是他们惹小妹妹不快了!”
里面的女人三十来岁,以当时的眼光看,相当的时尚。纹了眉毛和眼线,嘴唇有些发白,脸色也有点灰暗,想必是平日惯于化妆的人,在军营就收敛了吧,不然,凭她姣好的五官形状,上了妆绝对是大美人一个!
“潮女”听了卫小娟说话,同样怔了怔,刚才听几个小男孩说话分明就是普通话夹杂土话,还以为这儿的人都是这样的呢?
“不是,不怪他们,都是我家优优先惹的事儿!”
卫小娟看她态度很诚恳,看来,还真的是自家弟弟这群人在理了!
“还是应该说对不起,他们说的话就难听,卫小明!快带他们过来道歉!无论如何,你们也不该骂人!你们道了歉,我们再来看谁对谁错!”
隔着一道大门,卫小明带着“兄弟”心口不一的道了歉。在卫小娟的暗示下,卫小明打发了其他人先走,乖乖的站在自家姐姐身后。这时,一个卫小娟尚还熟悉的声音传出:
“周雅,你带着优优还在门口干什么?”
看到朱营长出现,卫小娟想起了早上搭便车时,他曾经说过的话来。不由好奇打量起被周雅放在地上的小女孩,这就是那个“考得不好不去上学”的朱优优?
和自己相仿的个头,穿着长袖紫色灯芯绒娃娃裙,白色凉皮鞋,梳着两个小辫,鹅蛋脸,秀气的柳叶眉,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可惜正眼露不屑;还有一处败笔就是,她白皙的左脸上有一个指头大小的暗红色胎记!
整个人透出的气质是属于那种大城市里特有的“斯文”,这身打扮放到二十年后也不会俗气。
第十四章 选日子建房
周雅看到女儿眼里对卫家姐弟的不屑,叹了口气,都是平日娇惯惹的祸啊!决定不袒护女儿,说了实话:
她们两人在军区大门外下车时,正碰上几个小男孩一路玩闹至此。结果,于操一个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朱优优。朱优优先是下了火车就被许久不见的老爸教育了一路,又马不停蹄坐车到了这满眼大山,连一间好房子都没的地方,她心里正烦燥,就被撞了一下,一时忍不住火气,回头就给了于操一巴掌。
照几个小男孩往日的德行,遇到此事早就开打了。只是看到在军区门口,对方又是女孩子,卫小明极有绅士风度的拦住了暴怒的于操,试图和朱优优讲道理。
谁知?朱优优竟然开口就骂他们:土包子,没教养。还任性的拉着周雅进入了大门内。这才惹得卫小明也火了,于是,就出现开头的一幕了。
朱营长听罢周雅的一番话,气不打一处来。看看现在的环境,也不好发火,瞪了女儿一眼,向卫家姐弟道:
“两位小朋友,叔叔会回去教训优优的,你们叫什么名字?在哪住啊?改天叔叔带优优来向你们道歉!”
卫小明反而怕了,凑到卫小娟耳边悄悄说道:
“姐,别告诉他,万一他去告我们,我俩就惨了!”
卫小娟尴尬的看着朱营长的笑脸,不顾弟弟的拉扯,陪笑道:
“我叫卫小娟,这是我弟弟卫小明,”
又指着树林中若隐若现的院子:
“我们家就在那儿住,欢迎您们来我家做客,也代我邀请一下舒伯伯。优优妹妹以后也可以常来我家玩,我家很热闹的。”
周雅捏了朱优优的小手,让她说话,朱优优看见边上黑脸的爸爸,只好勉强道:
“你们家有彩电吗?有钢琴吗?有《安徒生童话》吗?有的话,我会考虑来不来。还有!不准说我丑!”
卫小娟赶在朱营长发火前,抢言说道:
“我们家可以画画,可以听故事,还可以上山摘野果子,下河抓鱼…,”
见到朱优优亮起来的眼神,卫小娟故作遗憾:
“可惜我们还要上学,只有等放假才有空带你玩了!”
“学校一点都不好玩,同学最爱嘲笑别人了,你们学校没人说你们土吗?没人说你额头上的伤疤丑得要死吗?我才不喜欢学校”
卫小娟听她赌气的傻话,猜测她不会就因为脸上胎记惹人嘲笑了,就不想上学了吧?试探说道:
“学校可好玩了,我才不怕别人说我呢?你看我让舒伯伯给我敷的‘桃心’伤疤,一点都不丑!况且,我才不管人家说我什么呢?而且我知道,她们说我,是因为她们妒忌我比她们优秀,想把我气回家;我偏不如她们的意,成绩要永远比她们好,朋友永远比她们多,就要每天去她们面前晃,气死她们!哼!”
朱优优这下没有插嘴,反而若有所思!
朱营长夫妇对视一眼,都震惊的看向眼前小小的女孩,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看出,她是在刺激朱优优,帮助她走出阴霾。朱营长感喟:如此聪慧通透的女孩,难怪舒安鸿也对她青眼有加了!见到女儿沉思的小脸,也松了一口气,看来,可以省略准备的“大棒加甜枣”了。
经过卫小娟的挑拨,后来朱优优也想了很多,主动要求回学校上课了,这让朱营长夫妇高兴不已,但时间上却赶不及了,最后,两口子干脆决定让朱优优先在卫小娟她们班上先跟个一年,明年九月再让她回沈阳的老家重新接着读五年级。
当卫小娟在课堂上见到插班的朱优优时,她这才知道,看似个子小小的朱优优竟然已经满十岁了,真是没看出来啊!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当时,卫小娟见朱优优似有所动,就带着卫小明,告别朱营长一家往家而去。
在两界镇,“建房”那可是一项百年大计,需要慎之又慎!
卫大军的原定宅基上,一位五十来岁,留着山羊胡须,身着中山装,“仙风道骨”的风水先生正拿着罗盘绕着院坝转悠,一会儿停在原地念念有词,一会儿转个方向,看看远方…
一脸虔诚的王月秀,表情严肃的卫大军,两人跟在他的屁股后一起转悠,正好休假的卫大国也站在院坝里紧张的等待风水先生的结论。
王芳和任长凤在灶上忙碌,何惠也紧抱二妮子,在一边“帮忙”。
王芳一边用火钳从柴灶里夹出烧得正旺的木材引燃一旁的炭灶,一边和灶后的任长凤闲聊:
“大军不想正式上班,帮人画图又不是长法,他打算明年买个二手农用车跑运输,也不知道怎样?”
任长凤眼界毕竟要宽得多,念头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说道:
“我倒是觉得不错,不受人管束。只要有货源,运输还是挺来钱的啊!他考证的时候,让他带上小兵,我和你大哥也商量着给他找个什么活计呢?我可舍不得把他弄到井下去担惊受怕,家里有一个就够闹心的,你们倒是提醒了我。”
王芳一边往锅里打着荷包蛋,一边问道:
“小兵考证要差点年龄吧?”
任长凤此时坐到了烧火的位子,说道:
“家里的几叔侄都在大奎家的小四轮上练得不是挺溜了么?小兵到时可以到村上开个证明把年龄弄大一岁。”
说到这儿,她瞧见王芳往锅里打蛋的动作,问:“王芳,你煮那么多荷包蛋怎么啊?”
王芳眼也不抬:“家里只有这二十个鸡蛋了,干脆全煮了,外面的先生、妈、大哥、大军,一人五个!”
任长凤看看锅里的快好的鸡蛋,道:
“算了,你大哥有点感冒,不给他吃了,你给分成三碗吧!”
何惠抱着二妮走到灶边,看着锅里形状饱满的荷包蛋,吞吞口水,撇撇嘴:
“大嫂、二嫂,二妮还没吃过荷包蛋呢!给二妮舀上几个吧。”
任长凤看看二妮瘦弱的身体,暗道:还“几”个,是你嘴馋了吧!
王芳也看出来了,伸手抱过二妮:
“大嫂,你来盛吧,给二妮舀两个吧,我喂她吃!何惠,你就帮大嫂把蛋端出去吧!”
何惠只好悻悻照办,任长凤和王芳对视一眼,端着碗也跟了出去。
王芳小声对怀中小小人儿耳语:
“二妮子啊,你想吃多少,二娘都不会心疼的!”
王月秀端着碗,也回到了灶房,她才不好意思在外面和风水先生同桌。何惠就是何惠,看到王月秀跟进了屋里,捂着小腹,蹙起眉头,小小呻吟了一声。
王月秀连忙递上手里的碗,关切道:
“惠惠是不是饿了,来快先打个尖!”
横了一眼王芳:
“你二嫂也真够抠门的,都舍不得多煮几个鸡蛋!”
王芳属于“躺着也会中枪”,苦笑一下,没有说话。
王月秀似乎觉得没人搭腔有些无聊,继续叨叨起来:
“家里上学的都还没回家吗?”
见任长凤和王芳点头,接着就长篇了起来:
“还好我没有听长凤的,把小美送去上学,这什么时候了,还不会来,这样能帮家里做什么啊?…(此处省略N字)”
三个媳妇有志一同充起了哑巴,卫大军收拾了碗筷进门,刚好听见她的一句“读书是浪费,女娃读书是白费!”
卫大军冷硬回了她一句:
“现在没有要你出钱供,我的女儿,只要她成绩好,愿意读到哪,我就供到哪,砸锅卖铁也会供!”
王月秀吃了这句排头,眼看就有撒泼的先兆,卫大军见状连忙退了出去。
王月秀一口气哽在喉咙,差点噎死。恨了一旁故作忙碌的王芳好几眼。王芳故作不见,从卧房里装出半盆米煮上,又把早上特意割的猪肉拿出来,这才施施然开口:
“妈,您今晚就别做饭了,都在这儿吃吧,大嫂也是!”
王月秀这才理所当然回道:
“你爸待会儿也要回来,还有,大江不在家,要给他留点瘦肉!”
“呃!今天不是六号么?大江早该回来了啊?”
任长凤疑惑的插口问道。在两界镇、虹山县,所有涉及挖掘的工作都会在六号、十六号、二十六号放假,因为“六”通“溜、流”,是一种挺严重的忌讳。(“溜、流”等同于山体滑坡的简称)
王月秀答道:
“反正得给他留着点,待会儿我端回去!”
任长凤和王芳一起没话说了!
第十五章 要想富先修路
卫小娟姐弟一起到家的时候,正遇到风水先生端坐在桌子边,在一张红纸上面写写画画。卫小娟瞄到陪坐一旁的大伯和老爸全是一脸的虔诚,也不敢多问,两人另外端了桌椅做起了作业。
晚上,一大家人围坐成两桌,卫小娟那威严的爷爷:卫开云也回来了,陪着风水先生坐在首席的上八位,卫大国,卫大军,卫大河连同卫小兵、卫小明也陪坐在那桌。
王月秀则统领着一班娘子军挤在另外的小桌上,卫小美和二妮子端着饭菜在旁边高木凳上吃得兴高采烈,卫小娟和卫小琴对视一眼,眼神都写着:危险人物在场,闷头吃饭,不能发一语。
卫小娟对王芳身边的幺婶:李雯,印象还不错,她和小叔卫大河是家里唯一自由恋爱的一对,现在大着肚子,看起来有点胖。不过,她和稍显魁梧的卫大河站在一起,那个画面还是很“搭”的…。
任长凤见两个坐桌上的女孩一副沉默样,也不想说什么,给两人碗里各挑了两块瘦肉。对王芳道:
“建房要八月初八动土,日子看得有些晚,正好可以慢慢背点石头回来,大军也可以抽空转转山林,找找堂屋需要的房梁,到上梁时好去‘偷’回来!”
“嗯!我大哥前些日子做了些石灰砖,我给他说了给我留着,再买上几千砖就行了!只是打地基的石头得慢慢从河里往家背了。‘偷梁’倒是不急,我娘家二叔山林里不就好些么,我都看了好几棵,等动了土,我就带大军挑去!”

卫小娟没有听她们又说起了什么了!“背石头”——这个字眼卫小娟太痛恨了。要说她重生前受过什么苦,那就莫过于“背石头”了。
那是2000年的事情,家里要把泥土的院坝改为混泥土,但是有些地方高度不一,特别是边上的地方,必需用大石头给填上。
也是奶奶王月秀,看不惯卫小娟在家闲一刻,怂恿了卫大军、卫大江两人,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和卫小美。
卫小娟还记得,从山脚到院坝要走一千零六十步,那是她整整六天,磨破了肩背,数出来的,偷偷哭了好些天,偏偏怕王芳担心,一直不敢叫哭,…。
本来在后面享福的日子里,已经把这事儿忘得是一干二净了;现在,忽然又听见这个词,怎么不勾起心里的隐痛?
修路!必得得修一条,至少小四轮能开上山的路!
这个工程还要尽早实施,趁着“风水先生”在,要是能由他提出的话,这事多半能成,这半山上还有好几院人呢?如今土地不要钱,沙石不要钱,废炭渣也不用钱,更别说现在被当作垃圾的石灰废料了!
地里的农活貌似也没什么特别需要忙活的了!一大把的闲劳力在家里,加紧修的话,不用十天,一条不足一公里的简易公路应该能建好吧?
那样的话,不仅建房省事儿,以后家里停车、运东西回家…得省去多少事儿啊!
现在关键的是,卫小娟不知道该怎么让这个工程提到台面上来?
看着首桌的推杯换盏,她起身假装放碗,悄悄拉了卫小明一下。回到了灶下,卫小明还是比较懂“窍”的,很快就来到了卫小娟的身边,两人一阵耳语。
一会儿,酒意上头的风水先生起身往厕所走去,卫小娟趁没人注意溜到了门外守株待兔。几分钟,那位先生从厕所边钻出,卫小娟突然出声说道:
“任爷爷想多挣二十四块钱吗?”
任先生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听见了卫小娟的问话,有些奇怪:
“小姑娘什么意思?我可是凭本事找钱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谁不想多挣两个钱,你说?我看能不能帮忙!”
“待会儿会有人提醒的,您就顺便挣了吧!又不用你做坏事,还是积德的大好事呢!”
任先生半信半疑,回到了桌上。卫小明接到姐姐暗示,天真说道:
“要是新房子修好了,爸买的车子就有地方放了。”
桌上人停下酒杯,卫开云一向少在家里,但对“孙”字辈的两个男孩还是颇为宠爱的,笑着说道:
“不行!车子开不到院坝,更放不到房子里去!”
“那就修路让它爬上来呀!放在外面不怕丢啊?”
或许是他的这番童言真的有些道理,桌上的人都开始思考事情的可行性了。
任先生这时也悟过味儿来,别有深意的往卫小娟看了一眼。不负她所望,或许也是不想放过送到嘴边的“生意”,他摸摸下巴那几根山羊须,高深的念了几句:
“坤坎震离…,嗯,要是有一条风水路的话,你们这个院子都会受益,或许这山腰的几户都会改运。”
听见连任先生都这样说了,卫开云也沉思了起来,片刻后,抿了一口酒,对桌上没喝酒的卫小兵两兄弟吩咐道:
“你们去把上院子的大老爷,刘家的两位爷爷,都一起叫下来。”
又回头对“先生”说:
“就多劳烦先生了,一客不烦二主,要是那两家同意的话,就劳烦先生再看看这路的走向和动工的时间,嗯,要是能尽快的话,大军修房子就省劲儿了!”
小桌子上,听得这个消息的几个女人也是一片哗然!家里谁不想添个什么车呀,但在这半山上,连个自行车都没敢买一辆,就是怕到时侯没地方放,总不可能扛到半山腰吧,得累死人!
任长凤首先喜形于色,她是打定主意要给卫小兵买个农用车的,又不好说出来,道:
“这事儿多半可行!大伯家的大康哥,还有卫大奎不都有小四轮吗?一直停在山脚下多不放心啊,我看他们家没问题。刘家虽说穷点,但谁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啊,他们家壮劳力多,倒是出力的好手!”
“就是,我也赞成,我这孩子眼看过年前就要生了,我还没享受一天搭车的日子,哪怕是自行车也好啊?”
何惠也接口:
“大河倒是说,买自行车没用,去趟镇上,刹车都得捏烫,回家呢?扛车都得累死!还是修了路,买个摩托车好!”
“…”
卫小娟没有继续听她们众说纷纭,男人们吃晚饭转移到院坝里喝茶,聊天去了。女人们开始收拾桌椅碗筷了,何惠想借口回去呢,又放不下修路的八卦,只好抢过卫小娟拿在手里的扫帚:
“小娟,带两个妹妹去找大姐玩会儿!”

修路的事情在六号当晚就拍板定案了,动工的日子是农历七月二十二,从王友才的小店往崖山村五百米处,斜着往山腰走“之”字形,卫小娟家刚好在第二个拐角处,每个拐角处和终点还恰好能挪出一个平地,用作停车坪。
修路的日子离卫小娟家建房的八月初八足足相差了十多天,主持修路工程的是卫大军的堂兄:卫大奎,此次“之”字路的终点正是他们上院子的院坝前。他也是卫大军建房的包工头。据他专业的估计:这条简易便道的建成,要是不碰上意外的话,完全能赶上建房的“奠基脚”。
第十六章 房屋上梁,国庆落幕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加上又是周六了,学校难得放了两天假。
睡懒觉的卫小娟感到脸上什么东西?热热的,圆圆的在滚动!惊慌的睁开双眼,就看到王芳拿着一个剥了壳的煮鸡蛋在眼前晃悠,这才想起:今天是农历的七月二十四,也是自己的十岁生日,农村里一般都会以农历来过生日,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忘记了!
在卫小娟的家里,无论谁生日,早上都会吃两个煮鸡蛋。卫小娟有些眼热,后来嫁人了,虽然有大鱼大肉,但再没了这睁眼即到的煮鸡蛋了!也忘记了这种贫穷里的奢华享受,曾埋怨父母的无用,不能供给自己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的给予!
早饭桌上,卫大军喝着稀饭,看到卫小娟分给了弟弟一个鸡蛋,满意的点点头,他感觉渐渐有了努力的动力了,王芳这些时日和他话多了一些,两个孩子,特别是卫小娟也开始亲近他了,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疏了,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都各有优点!
“小娟的伤口怎么样?”
“爸,没事了!我今天再到军区去拆了线就可以了,舒伯伯说恢复的很好!”
“舒伯伯?”
“哦!就是军区卫生室的医生,他可好了,还辅导我学习呢?特别是普通话,我会说得比老师还溜,舒伯伯还答应教我写好钢笔字呢?今天我去拆线的话要晚点回来,还要陪优优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