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先生淡淡地说:“阿勇来过,也知道军营位置,叫他带路就是。”
金象冲何氏裂嘴一笑:“好叫五奶奶安心,小的们打着承恩侯府的旗号,一般人都不敢无礼阻挡。若实在不方便,到卫所里说一声,也就是了。大同驻军的主将马将军,原与我们家三爷是自幼相识的熟人。小的们来了大同,也该向马将军递个拜帖,向他请安问好。小的这里,还有咱们三爷送马将军的礼呢。安五爷那点子小事,想来马将军是不会计较的。”
何氏暗自心惊。竟是承恩侯府!公公怎会跟京城的承恩侯府拉上关系的?虽然同是姓秦的,可她从来没想过,这个秦家还能跟承恩侯秦松有什么关联。若果真有这么一门贵亲,为何秦老先生还要在西北做个小小的教书先生?!
虎伯冷笑着看何氏面色变幻,径自带着金象出去了,叫上儿子,便出了大门。他们也不是直接去军营,而是到附近邻居家问了一声,寻到一个休假在家的小军官,请他帮忙,领路去的军营。有这位小军官在,入营时就方便多了,也不会有不长眼的上前来拦人。
何氏的背后已是一身冷汗。她本来还想要寻个借口,说秦安在军营中练兵,不能回家,拖上十天半月的,把公婆拖到走人,自然就完事了。可如今虎家父子去寻秦安,就算找不到秦安本人,找到秦泰生家的却是没问题的。又有那位承恩侯府的管事在,马将军肯定不会不肯放人,她可就再也没法拦住秦家父子见面了。难不成她做的事真的要在今日曝光?!
何氏不甘心坐以待毙,脑子转得飞快,想要寻个理由出来。她还没想到,牛氏就已经开始发难了:“你在这里发什么呆?我们老两口来了这么久,你不请安,不请罪,也不叫人上茶,真是反了天了?!”
何氏一呆,才不甘不愿地伏身下拜:“媳妇见过老爷、太太。老爷太太千里迢迢到大同来,怎的也不事先派人来报个信?也好让媳妇出城相迎。二爷不知老爷太太会过来,也没能回家相见,实在是可惜。”
牛氏冷笑:“我傻呀?事先派人来报个信,你还不逃得远远的?我活了几十年,就没见过象你这么厚脸皮的女人。这才几个月呢?就装没事人儿一样,活象你在米脂说的做的都是假的一样。你怨我没给你报信,我还怨你一声招呼不打就逃跑了呢!我且问你,你那日去庙里跪灵赔罪,回家路上与秦泰生家的一起叫马贼掳了去,既然逃脱出来了,怎的也不给家里报信?我知道你早就平安无事了,还在临县待过几日,所以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说什么被马贼所困,身不由己的话。米脂离临县,怎么也比大同近吧?你连公婆都不禀报一声就跑了,你可知道家里为了找你,都闹得整个县城翻了天?!县里县外的人不知道,还以为你死在马贼窝里了呢!”
这话说得诛心,屋里屋外不但有米脂秦家的丫头婆子,还有京城承恩侯府的人,以及二房不曾跟着去米脂的男女仆妇。听到牛氏这话,个个都掩不住脸上的诧异之色,抬头向何氏望过来。
何氏的脸上一片苍白,咬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太太容禀,并没有什么马贼,当日……当日原是媳妇的娘家哥哥带了几个朋友去接媳妇。因章姐儿在家忽然病了,媳妇的哥哥急着要带媳妇回去看孩子,他性情直率鲁莽,没有禀过老爷太太,就把媳妇带走了。媳妇心系骨肉,竟也忘了这一茬,都是媳妇的错。”
牛氏冷笑:“你说不是马贼,就不是马贼了?一大群人光天化日之下拦道,还冲我们的人射箭,你说他们不是马贼?我们已将受伤的那几个人押送去了官府,县令大人说,他们已是招认了,还跟烧老大他们哨所的人是一伙的呢。既然你说,他们都是你哥哥的朋友,可见你哥哥跟马贼也是一伙的!正好,官军如今正在剿灭马贼呢,你哥哥既是他们的同党,我们赶紧报了官,让他们拿了你哥哥去,也好摆脱嫌疑,也免得受了连累。跟你哥哥这么一个嫌疑犯做了姻亲,我们家老二也是倒霉摧的,还是早日划清界限的好!”
何氏听到牛氏说那群官军与烧秦平哨所的人是一伙的,已是大惊失色。她不知道牛氏只是信口开河,只当对方真的知道了内情,当下什么借口都想不起来了,焦急地说:“老爷太太仁慈,饶了我哥哥吧!他……他当真不是什么马贼,他带去的那群人都是官军,是榆林卫的人呀!县衙的人定是屈打成招了,求老爷太太开恩!”
牛氏呸了她一口:“你说冤枉就冤枉了么?不是马贼,做什么冲我们家的人射箭?你到外头瞧瞧,马车上被箭头射出来的孔还在呢!若不是我们家的人命大,早就被一箭射死了。你哥哥若只是来接你,做什么要冲着亲家射箭?难不成他也知道他妹子做了什么孽,生怕我们把你送官,所以拼死拼活,做了马贼也要来救你回去?真真可笑。当日是你自个儿认了罪,自个儿要领罚,还说什么要出家赎罪的话。结果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我们老两口对你够仁慈的了,至今还没把你怎么着,你倒是得寸进尺,耍起公公婆婆来了?你这还叫什么官家千金?小门小户的女儿都比你知道什么叫礼仪廉耻!怪不得你娘家出了大贪官呢,这般家教,能教出什么好人儿来?!”
何氏又羞又气,只觉得周围所有人都在盯着她看,却只能低着头,半句话都不敢反驳。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女声:“老爷,太太,姐儿和哥儿过来请安了。”这才把秦老先生与牛氏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章姐儿与梓哥儿在门外大概已经等了一会儿了,把屋里的对话也听得分明。章姐儿咬牙强忍着怒气,双眼水汪汪的,仿佛下一秒就要掉下泪来。梓哥儿才三四岁,还是懵懵懂懂的模样,却也知道屋里的气氛不太好,母亲被骂了。但骂人的好象是一向很疼他的祖母。他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些手足无措,只抬头看乳母。乳母却不敢跟他说什么,只拉着他的手,示意他安静。
站在小姐弟俩身后的婆子轻轻推了两个孩子一下,让他们进屋去请安。跟秦老先生与牛氏来的丫头婆子初来乍到,没有动作,二房的人却已是呆住了,也没有将垫子拿出来。章姐儿左看右看,不知该怎么办,梓哥儿却先一步跪了下去,给祖父祖母磕头。
牛氏瞧了心疼,连忙让虎嬷嬷把孩子抱了起来,送到她面前,就抱着梓哥儿摸他的小脸:“怎么瘦了这么多?是不是生病了?”
谁也没理会章姐儿。还是秦泰生家的醒神过来,拿了个垫子放在她面前,她才跪了下去:“孙女儿给祖父、祖母请安。”
秦含真转眼望了过来,她还是头一回见章姐儿,也是头一回见梓哥儿。今日总算是把这两个传闻中的人物给认识了。
章姐儿据说只比她大一岁,但比她高了一个头,生得袅袅娜娜,秀气斯文,肤色白晳,眉眼间长得很象何氏,小小年纪,倒颇有些大家闺秀的样子,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
梓哥儿长得瘦小,小脸尖尖的,带着一种不大健康的青白色,长相俊秀,还让人觉得挺眼熟。秦含真仔细认了认,才发现他长得有点象祖父秦老先生,不过与祖父的温文尔雅相比,他总有些怯怯的模样,令人忍不住心生怜惜。
牛氏并不理会章姐儿,只抱着梓哥儿问他别后近况,一时觉得手上力竭,正要抬头唤丈夫,秦老先生已经伸过手来,把孙子抱了过去。牛氏腾出手来,便向乳母询问梓哥儿这大半年里的衣食住行,得知他回大同路上颠簸,没有好生照料,到了大同家中就病了一场。因秦安已去了营中,带走了秦泰生,何子煜又赶着回米脂,家里没个做主的人在,竟是差一点儿误了医治的最好时机,病情缠绵数月,到年下方才好了。如今虽然瞧着无碍,却需要好生保养。
牛氏心疼得不行,转头又骂何氏:“你可真有能耐呀,仗着有这么一个儿子,就无法无天了,在家里把你嫂子逼得上吊,在这里却连儿子都没照看好。要你有什么用?!若不是看在梓哥儿面上,我早把你撵走了!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回来的媳妇,又连族谱都没上,放在外头跟个外室有什么不同?真以为自个儿是官太太呢,也不洒泡尿照一照,瞧瞧自个儿配不配!”
何氏涨得满脸通红,几乎无地自容了。秦老先生一句话都没说,秦含真与吴少英更是坐着冷眼看好戏。何氏再蠢,也知道婆家众人如今是丝毫容不下她了,她能指望的,也就只有秦安而已。可若是秦安回来,得知她做的那些事……
不等她多想,牛氏已是按捺不住,喝道:“还愣在那里做什么?赶紧带着你的闺女给我滚出去!好好教你闺女说话,叫什么祖父、祖母?我原以为她自姓陈,不敢认她做孙女,如今才知道,原来她也不姓陈,竟不知是你哪个奸夫的种哩!没的脏了我的地儿!”
何氏再也忍不住,拉起女儿就匆匆转头出去了,二话不说,直奔后院正房,连儿子都顾不上了。
到了正房,她就忍不住委屈地痛哭出声。先前将章姐儿与梓哥儿送到前头正厅去的那个婆子却悄声命秦泰生家的将章姐儿带了下去,关上门,走到何氏跟前:“奶奶,如今不是哭的时候。听口风,秦家人似乎知道了姑娘的身世,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菩萨蛮 第二十五章 建议

何氏哭声一顿,惊愕地抬起头来:“不能吧?他们怎会知道?不过是那老太婆胡乱嚼舌罢了。从前在他们家里,她也没少骂我,不知骂得多难听呢。”
那婆子冷笑:“这位秦太太虽说粗俗了些,若不是奶奶留了把柄在她手上,她也不会骂得这么难听。仔细想想,她骂的那些话虽不堪,却并没有胡编乱造,反倒是句句有深意,就连奶奶和你哥哥上回找的那群士兵,与牛家梁哨所一事有关,他们都知道了。想必这秦家与京城承恩侯府有些渊缘,他们从京城听说了什么。而秦太太旁的不提,只拿姑娘姓不姓陈一事来说话,定是知道了奶奶在临县时的旧事。奶奶上回不是说,秦家姻亲家的女孩儿拿你的旧事与姑娘的身世说嘴么?想来是那话已经传到秦家人耳朵里去了。”
何氏心下越发慌张:“那怎么办?他们一定会跟二爷说的!到时候我……我……”
“急什么?”那婆子不以为然地瞥了她一眼,“奶奶腹中已经有了秦二爷的骨肉,即便秦二爷真要奉父母之命,将奶奶休了,有这么一个护身符在,奶奶也不会被赶出秦家门去的。秦家子嗣单薄,不会舍弃自家的骨肉。奶奶别瞧秦老爷秦太太在你面前威风得很,他们若是真能狠得下心,也就不必看在梓哥儿的面上,一再轻饶了奶奶了。”
何氏摸摸自己的小腹,心中安定了些,只是心情免不了有些复杂。
她如今已经怀孕三个月了。从米脂回到大同后,她休养身体期间,听说了一些不大好的消息,就立刻开始策划着要怀上这个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也成功了。有了这个孩子,再加上梓哥儿,她在秦家的地位就更稳当了。晋王府的风暴,应该吹不到她身上。可是……这也意味着她今后的路会更加艰难,原本怀抱的美梦,还不知会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何氏出了一会儿神,就打起了精神,开始向那婆子请教:“金嬷嬷,我方才都糊涂了,秦家怎会跟承恩侯府扯上关系的?两家虽然同姓秦,但我从没听说过他们是一家呀?二爷肯定也不知道,他若是知道,绝不会瞒着我!”
金嬷嬷想了想,道:“承恩侯府的那个管事,方才称呼秦老爷与秦太太为三老爷、三太太。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在王府时曾听说过一些承恩侯府秦家的传闻。承恩侯这一辈,同父所出的亲手足一共是四个人。除了已故的皇后娘娘外,还有一位庶出的兄弟,早在当年侯府蒙难时,就死在牢中了。另外还有一位继室所出的幼弟,随父兄流放西北,却没听说过他回京的消息。有传闻说他与老侯爷一道死在西北了,也有人说他没死,只是与家人失散了,还有说他被美色所迷,抛家弃业,在西北落了户,连回京看皇后娘娘最后一眼都不肯。这种种传闻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的。京城中人早已当他是死了。若不是我们王爷年少时,也曾与承恩侯的这位幼弟相熟,王府中人也不会知道他这些传闻。”
何氏讶然:“这么说,我公公就是承恩侯的这个幼弟了?他可没死,人也明白得很,在西北有家有业的,怎么也不跟京城联系呢?就算是要在此安家,也犯不着跟承恩侯府断了来往呀!”
说得她都心疼了,若是有承恩侯府这一层关系,秦安想要升官,也不会那么艰难了。亏得她想尽办法四处打点,还托了晋王妃的关系,才勉强让秦安做到百户。秦老先生明明有好亲戚,通天的人脉,怎么就不知道为自家儿子出点力?!
看着何氏面露怨忿,金嬷嬷淡淡地道:“内情如何,我也不知,只是早年听王爷王妃私下议论过,说承恩侯脾气性情都不好,与弟妹关系不睦。秦老爷三十年都不肯回京,想来与承恩侯之间确实有些不和吧?但如今承恩侯既然打发了人去米脂寻弟弟一家,秦老爷也肯用他派来的人侍候,兄弟俩多半是和好了。兴许秦老爷见过二爷后,便要上京探亲去了,日后迁回京城,享受侯府的荣华富贵,也是理所当然。”
何氏听得双眼一亮。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她的富贵荣华梦……
她一时又走了神,金嬷嬷瞧见,不由得重重冷哼一声:“奶奶别嫌老奴多嘴,奶奶往后在秦老爷秦太太面前,还是老实些的好。如今人家有靠山了,不象从前,只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教书先生,二爷又是孝子。秦老爷秦太太若真要发作奶奶,奶奶也无法抵挡。奶奶腹中的孩儿虽说能暂护你一时,可等他生下来了,这护身符也就失去效用了。以承恩侯府秦家的门第,想要给侄子娶个出身官宦人家、才貌俱佳的妻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前头有两个孩子在,当作是娶填房,也依然有的是官家千金上赶着想嫁进秦家来。奶奶如何能与真正的官家千金相比?到时候,就连这秦二奶奶的名头,也要丢了。”
何氏顿时又白了一张脸。她是绝不能离开秦家的,离开了这里,她还能去哪儿?若是从前,还有一个念想,但如今那个念想已成了泡影,她若真的跟了那个男人,有善妒不能容人的正室在,她与女儿怕是连命都保不住,更何况他眼下也保不住原本滔天的富贵了……
想起这个,何氏就忍不住怨起了金嬷嬷:“说来都怪你们!当年我苦苦相求,你们就是不肯帮我!若不是不得已,我也不会嫁给二爷,如今泥足深陷,脱身不得。你们就算是怕我碍了你们世子的大好前程,也不能对你们世子的亲骨肉置之不理吧?我生下章姐儿,这么多年来,你们不闻不问,若不是你们世子至今没生出一儿半女,只有章姐儿一个亲骨肉,你们还不肯理会我们母女呢!但凡你们早照应我一日,照我的意思把陈家给解决了,他们又怎会走漏消息,到处坏我的名声?没有这事儿,我也不会不容于秦家。现在再把人灭口,也没有用了,闲话早就传开。若是传到大同来,章姐儿日后要如何嫁人?!”
金嬷嬷不以为然地说:“姑娘的婚事,自有王妃做主。奶奶操什么心?奶奶也别怨我们当年如何,世子爷当年前程似锦,王妃正盼着他能青云直上呢,怎会让你一个有私心没见识的小女子坏了前程?况且,有王府庇护,你母亲哥哥都得了安置,你也该心满意足了,还怨个什么劲儿?眼下王妃与世子受困一时,总有脱困的一天。你受了王妃与世子的大恩,就该奋身相报,好生将姑娘教养长大,旁的倒在其次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要想法子留在秦家。秦家如今不比以往,有承恩侯府这层关系,奶奶与姑娘日后的前程也能更好,说不定还能反过来帮上王妃与世子的忙呢。为了日后,不拘什么法子,只要管用,奶奶都要用上。”
何氏怔了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金嬷嬷瞥了她一眼:“奶奶没听明白么?那什么马贼,什么流言,什么私逃等乱七八糟的事,都是罪证确凿的。还有,奶奶没把大爷的信交到秦老爷秦太太手上,还对秦二爷撒谎说已经交了。如今京城来人,这事儿也迟早瞒不住。奶奶应该早点想好理由,应付过去。必要的时候,寻个替罪羊就是。”
何氏愣住了:“替罪羊?你指的是谁?”
在何氏与金嬷嬷说话的时候,前院正厅中,秦老先生与牛氏也在说话。他们旅途劳累,坐下来后,冲着何氏发了一通火,心气儿都顺了许多,接着就感觉到了疲倦。
执事嬷嬷已经在附近街区找到了一处出租的两进小院,付了租金,将闲置的男女仆妇与马车行李都拖了过去。秦老先生、牛氏与秦含真身边近身侍候的人,则留下来等候使唤。虎嬷嬷打发了灶上的婆子去做饭,在饭好之前,秦老先生与牛氏都想要休息休息,便叫上了秦含真。
秦含真却摇头说:“我没什么事,想要坐在这里等二叔回来。”她适应了长途马车旅行后,就没再感到明显的不适了。此时她虽然也觉得挺累,但更想第一时间见到那位二叔,弄清楚他的想法与立场。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妻子都做过些什么?是不是依然坚持要护着她?秦含真非常想要弄清楚这一点。
牛氏见拗不过她,只得由得孙女儿去了,留下张妈照看,门口又有浑哥儿等着听差。夫妻俩这才相扶着去了后头内院休息,又**红夏青两个去整理秦含真要住的屋子。吴少英见状,索性留下来陪秦含真。他因不放心老师一家,已打算在秦安家中住下,自有小厮带了他的行李,送到客房安顿。
正厅中一时众人四散,秦含真也不想叫人围观,就把二房的下人都给赶出去了。张妈坐在门口处,与浑哥说话。秦含真自行寻张小杌子坐了,与吴少英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
吴少英正与秦含真说起一件怪事:“方才送你弟弟过来的那个婆子,瞧着有些不凡,似乎不是寻常人家的仆妇那么简单。”
秦含真方才的注意力都在章姐儿与梓哥儿身上,对他们身后的婆子,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多加留意,便有些好奇:“那婆子有什么不凡之处?”
吴少英笑笑:“我在京城住了几年,先前一路上,也没少见官宦人家的下人。依我说,承恩侯府的管事与嬷嬷们,行事作派、言行举止,就与寻常官宦人家不同。这是公侯门第的不凡之处。相比之下,何氏那点所谓的官宦人家作派,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只能哄哄没见识的俗人。可是方才那婆子,瞧着那通身的气派,竟一点都不输给侯府的两位执事嬷嬷。你二叔家里,怎会有这样的人?”
秦含真听着也觉得疑惑,正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忽然听得门口一阵喧哗。她与吴少英对视一眼,忙站起身来。
秦安回来了。

菩萨蛮 第二十六章 质问

听完秦含真与吴少英的叙述,秦安半天说不出话来。
秦含真看他的神色,就知道他十分震惊。莫非……何氏把他也给蒙在鼓里了?
她忍不住问:“这些二叔都不知情吗?你不知道何氏先偷偷送了梓哥儿姐弟俩回来,又跟她哥哥一起逃回?你也不知道我娘已经死了,还是被何氏逼的?那我爹托你给家里送信,何氏却瞒下了消息的事,你也不知道了?二叔,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秦安被小侄女的话问得无地自容:“我……我当真不知道这些……家里的事我都交给了你二婶。这几个月,我除了过年前后那几日,几乎天天都泡在军营里练兵,对家里的事也不大清楚……”
吴少英本来一直默默盯着秦安看的,闻言便问:“大同卫当真有那么多的兵可练么?先前虎勇送家书过来时,你已经入营练兵了,他被何家兄妹排挤陷害,你一无所知。何氏带伤从米脂逃回来,身边的丫头婆子只剩下一个人,你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秦二哥,你从前可不是这么粗心的人哪!”
秦安惭愧地道:“我当真不知情!既然你们已经收到了大哥的信,知道他是护送秦王殿下上京去了,我说话也能少个忌讳。不怕老实告诉你们,自从秦王殿下来了大同,马将军就觉得当日袭击秦王的人马,有可能都是晋地出身的官军,兴许还与晋王府有些关联。我们卫所里的将士,难保没有晋王府的耳目。为了不走漏风声,秦王殿下前脚出城门,马将军后脚就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打着练兵的旗号,其实是将所有人看管了起来。能留在营外负责守城的人,都是马将军的心腹。
我因缘际会之下,知道些内情,便也被约束在营中,不得与外界相通。我知道轻重,一直埋头练兵,不理外事,只知道当时很有几个人想要从军营里偷跑,被马将军的人抓了起来,军法处置了。后来晋王府出事,又有一些人被清查。这一下子去了这么多大小武官,卫所上下免不了有所动荡。为防生事,这几个月,马将军一直在不停地练兵……”
秦含真与吴少英恍然大悟。怪不得秦安对家里的事一无所知。而虎勇想托认识的下人给他捎信,也没捎成。若仅仅是练兵,应该是不会消息断绝至此的。但如果说那位马将军为了避免风声走漏,特地将他这个知情人与外界隔绝开来,还是有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的。
但即使如此,秦安对何氏也太过信任了,这么长的时间,半年有余,他就没跟家里通个信啥的?什么杂事都交给何氏去办了?但凡他曾与家里通过一回信,又何至于被蒙在鼓里?
不……不一定是这样,他未必就没给家里写过信,但他若是被何氏所骗,对实情一无所知,自然不会在信里提及对妻子的任何处置了。秦含真想起了牛氏与虎嬷嬷私下抱怨过的话,心里对祖母说的“二儿子没心没肝,装作没事人一样,提都不提二儿媳干过的坏事”这一情况有了个猜测,想必这里面少不了何氏的手脚吧?
秦含真叹息一声,就迅速回归正题:“好吧,二叔既然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不能怪你什么。但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又打算怎么办呢?”
秦安怔了怔,欲言又止。
他能怎么办?妻子若果真做了那么多错事,难道他还能替她辩解不成?大嫂的命,亲家关老爷子的命,都折在里头,别说父母不可能答应,就连他自己,也不能轻易说一句原谅。更何况,远在京城的兄长秦平,只怕至今还不知道妻子去世的消息呢。兄长自小对他关爱有加,甚至为了他的私事,不惜将升职的机会让了出来。他又怎能让兄长伤心失望?
可是……一想到何氏是自己心爱的妻子,一向对自己温柔体贴,还为自己生下了儿子,如今又怀了自己的骨肉,秦安就觉得心如刀割,万万难以舍弃。他真的不明白,何氏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她为什么要让他们夫妻落入如此惨痛无奈的境地?!
秦含真看着秦安面上的痛苦神色,也摸不准他到底是在为什么痛苦。他会不会舍不得惩罚何氏呢?听说他为了娶她为妻,甚至不顾父母的反对,而且多年来一直带着何氏长居大同,少有回家探望父母的时候……
秦含真不敢对秦安有太多的信任,就故意说:“我也不是要逼二叔做什么决定。仔细算起来,何氏不肯把爹的信交给祖父祖母,自然有她的原因,这事儿二叔自去问她好了。章姐儿把我推下土坡,造成我重伤,虽然疤痕至今还在,我的身体也一直挺虚弱的,但毕竟我是活过来了。要是我坚决要求处罚章姐儿,别说何氏这个亲娘了,只怕二叔也会忍不住心疼养女的,所以……我就把这事儿忘了吧,二叔也不必提起了。但是,其他事我都可以退让,只有我娘的死,我不能退,二叔不会让我把这事儿也给忘了吧?”
“我当然不会!”秦安脱口而出,眼圈都红了,“二叔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你只管放心!不但你二婶,就连章姐儿也一样,谁做错了事,就该负起责任来。你二婶背弃二叔的信任在先,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后,于情于理,都是不可饶恕的。二叔明白这个道理,绝不会让你失望!”
他没听出秦含真是在以退为进,就这么轻易地顺着她的口风,给出了承诺。秦含真暗暗松了口气,却也觉得有些没意思。都到这个地步了,秦安还口口声声把何氏称为“你二婶”,看来是没听出她话里的深意呀。秦老先生与牛氏都早有默契,一定要将何氏休出秦家。但愿秦安这回真的不会让大家失望才好。
想了想,秦含真决定要再上一层保险:“有了二叔的承诺,我也就放心了。但是,二叔,我还是不明白,何氏为什么非得瞒下我爹的平安信?就算是我小姨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她要恨,就恨我小姨好了,可她却要报复到我娘头上,还无视了祖父祖母的病情,明知道他们为了我爹而伤心到吐血,还不肯将实情告诉他们。二叔不知道,京城来的信刚到,祖母一听说我爹没死,几天的功夫病情就有了很大的起色。可见她病了几个月,根源都是在心病上头。要不是何氏,她也不会病了这么久。”
她抬头看向秦安:“她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呀?她的心难道是铁做的吗?二叔不是个孝子吗?为什么你的妻子要这样对待你的亲生父母?!”
秦安再次无地自容,他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让他钻进去,那样他就不必再听妻子做了些什么孽了。
但秦含真不肯就这样放过他,何氏胆敢猖狂,还不是秦安纵容的吗?只不过是几句质问的话,他有什么受不了的呢?
她继续问秦安:“何氏还说,想要逼我娘在短时间内改嫁他人,免得长房断嗣,祖父祖母要把梓哥儿过继到长房来,害他们母子分离。原先我也相信了她这个说法,可是,她明明知道我爹没死,过继之说根本就不成立,为什么还要为了这点原因,坏我娘名声,逼我娘改嫁?真的是因为我小姨说了她的闲话吗?但是笑话她二嫁的人多了去了,陈家整天对外宣扬章姐儿不是陈家骨肉,也没见何氏怎么着,为什么她就非得跟我娘过不去呢?还有,她做这些事,难道就不怕我爹回来后知道了真相,不会放过她吗?她好象很有底气,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似的。难道二叔给过她什么承诺?”
秦安红着眼圈摇了摇头:“二叔绝对没有支持过她干这些事。二叔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二叔会审问清楚的,绝不会让你娘白白丢了一条性命!”
秦含真见状,觉得大概自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秦安已经表态,再逼下去,倒显得咄咄逼人了,便冲他行了一礼:“二叔,侄女今天失礼了,还请您勿怪。”
秦安惨笑着摇摇头:“不,好孩子,你很好,比从前懂事多了。我听你爹说你调皮捣蛋,都是瞎说,你明明是个聪明稳重的孩子。”
吴少英低头对秦含真说:“你先回后院去歇息吧,顺便禀报老师与师母一声,说你二叔回来了,你已将事情全数告知,但你二叔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去见二老。”
秦含真怔了怔,虽然不明白吴少英的用意,还是乖巧地答应下来,离开了正厅。先前他们叔侄叙话时,她让张妈与浑哥守在门外,不许其他人接近,如今正好把张妈带走,浑哥则继续留下来听候吩咐。
秦含真一走,吴少英就把浑哥也打发了,改叫自己的心腹长随守在门外,再回头与秦安说话。
秦安见他如此,有些不解:“少英,你这是做什么?”吴少英少年时也曾在秦老先生门下求学数年,与秦平秦安兄弟也算熟悉,虽然多年不见,但彼此是亲戚,倒不见生疏。秦安张口就直接叫了他的名字。
吴少英在秦安对面坐下,一脸的肃然:“秦二哥,有些话,不方便在孩子面前说。如今桑姐儿不在,我也少些忌讳。你需得照实回答我一个问题。此事关系到你身家性命,绝非玩笑,老师也是知道的,你绝不能有半点欺瞒!”
秦安愣了愣,心下有些不安:“还有什么事?也是与何氏有关么?”
吴少英没有直接回答,只问他:“表姐夫随秦王离开大同的时候,你到底知道多少内情?你知道他们离开的路线么?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么?你是否曾经将这些事透露给任何人知道?包括何氏或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你将表姐夫的信交给何氏,让她带回米脂家中的时候,又都跟她说了些什么?!”
秦安一震,面色骤变:“你到底想说什么?!”

菩萨蛮 第二十七章 冲突

秦含真带着张妈去后院时,经过二门,见到那里挤了一堆人,有些意外,双脚就停了下来。
这是连通内外院的二门,平日里有人看守,也是正常。但今日守在二门旁的,却是京城侯府来的人,两个跟车的婆子,两个长随,皆是身强体健、腿脚有力之辈。而在距离他们不远处,还站着两个面生的婆子,想必是二房的人。这两个婆子正与先前露过一面的门房说话,边说边用怨忿的目光扫视守门的人。而后者也一脸不屑地看着他们,双方显然相处得并不和睦。
守门的婆子瞧见秦含真过来,脸上忙换了笑容,上前一步行礼:“三姑娘来了?三老爷和三太太早就等得急了,打发人来问过两遍了呢。”
秦含真点点头,看一眼二房那三个人,小声问那婆子:“这是怎么了?你们刚才吵架了吗?”
其中一个婆子瞥了那三人一眼,不以为意地笑笑:“三姑娘不必担心,这里有我们呢。”却说得不明不白的。
倒是另外一个婆子老实些,坦率地告诉秦含真:“吴公子叫我们守在这里,不许他们到内院送信。方才安五爷回来,他们就要往内院跑,我们拦住了,就吵了一架。”
秦含真恍然大悟,原来是吴少英做的手脚。表舅真是算无遗策,想得太周到了。秦安刚回来,事先对何氏所作所为一无所知,要是让何氏抢先一步,说不定她会颠倒黑白,为了给自己辩解,把污水反泼到别人身上去了。拦着二门,不让外院的事传到内院去,何氏来不及赶到,秦安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真相。过后就算何氏再满舌生花,把死的说成活的,把黑的说成白的,秦安也有了第一印象,没那么容易被她哄过去。
秦含真就放了心,虽然她先走一步,但有表舅在秦安身边,也不怕秦安犯了糊涂。对何氏的处罚就该早日定下,免得夜长梦多。她与祖父祖母到大同来,可不是为了来跟何氏斗智斗勇的。先看望一下二叔与梓哥儿,完事了,他们还要上京城去看她那便宜父亲秦平呢!
想到这里,秦含真也不理会二房那三个人还在目光不善的盯着她们瞧,径自进了二门。
秦家二房这座宅子,虽然并不是很大,但也是个三进的格局了。前头第一进是外院,有客厅、客房、车马棚等;第二进是主人所住的内院,正屋三间,并两间小耳房,是秦安与何氏的住处,东厢是梓哥儿带着奶娘住,西厢是章姐儿的地方;至于第三进,其实是一排数间屋子,除去一间做了厨房,其余都是下人的住处。
秦老先生一家来了,自然没有理由住在客房或是后院的仆役房,但他们也没有搬进正屋去。
不知是什么原因,正屋虽说是属于秦安与何氏夫妻共有,但秦安常年混在军营,在家的时候不多,他们二人并不是住在一个屋里,东屋的书房是秦安的,西屋的卧室才是何氏的闺房,夫妻各人的东西也都是各自安放,与一般夫妻大不相同。秦老先生与牛氏无论搬进东屋还是西屋,都有些不妥。去了东屋,儿子秦安回来就没地方睡了,去了西屋,老两口心里膈应。他们便索性在孙子住的东厢安顿下来。
东厢房三间,地方其实也挺大的。虽说卧室摆了张小床,只够住一个梓哥儿的,但暖阁里盘了张大炕,睡上祖孙三个绰绰有余,还能容奶娘与几个丫头在旁边打地铺。
秦含真并未跟着祖父母住东厢,而是被安排去了西厢。那里三间屋子,分别是小花厅、卧室与书房,只住了章姐儿一个,宽敞得很。
但章姐儿显然并不这么想。
她方才在长辈面前,表现得十足娴静知礼的大家闺秀一般,遇上春红夏青带着秦含真的行李,前来布置房间,要把她的屋子分出一半来给秦含真,她就不干了,不但命丫头拦着春红夏青二人,丫头拦不住了,她还亲自跳出来骂:“你们这些坏蛋!这里是我的家,你们凭什么占我的屋子?快给我滚出去!”
春红素来就不是个省心的,又出自京城侯府,本来就有些看不起侯府在西北这一支族人,更何况她已经听说了风声,知道章姐儿不过是秦安妻子跟前夫的女儿,并非秦家骨肉?当下也露出了冷笑:“陈姑娘,你这话可就说得不对了。这里怎会是你的屋子?这里明明是我们秦家安五爷的宅子,不过是借给你这位养女住一住。如今秦家正经姑娘来了,陈姑娘就该相让才是,怎么还有脸骂人呢?”
章姐儿气得满脸通红:“你不过是个丫头,算什么东西?也敢来骂我?!我才不姓陈呢,我姓秦!我是秦家大姑娘!”
春红捂口呵呵笑了两声:“陈姑娘竟也承认自己不姓陈了?也对,陈家可没认你呢。姑娘到底姓什么,也就只有安五奶奶知道了。”
章姐儿气得直发抖,哭着叫丫头:“去打她们,把她们赶走!”
她是小孩子家不懂事,不过是别人教她摆大家闺秀架子,她才学着摆罢了,其实只是花花架子,装模作样。如今自认受了欺负,也只会叫丫头帮忙。可是她天真,不代表她身边的丫头也如此。在她身边侍候的丫环,都是何氏精挑细选出来的,温柔细心不说,人也比较机灵。秦家人一进门,她们就听说了,这是自家男主人的亲生父母,就算主母何氏再不以为然,她们也不认为何氏能公然与公婆抵抗,不过是私下里玩些小手段,拼一拼心计罢了。牛氏吩咐了,让秦含真住西厢,章姐儿就不可能违命。就算闹到秦安与何氏面前,结果也是一样的。章姐儿是平日被宠惯了,认不清形势,她的丫头却知道好歹,不敢真的打人。
章姐儿见自己的丫头不听使唤,哭得更大声了:“你们也欺负我,我告诉我娘去!”她的丫头虽然害怕,但也只敢垂头站立一旁,一步都不动。章姐儿气得索性自个儿去正屋告状,却又被夏青有意无意地拦住了,除了站在原地哭,什么法子都没有。
正屋里一直静悄悄的,何氏与金嬷嬷也不知在说些什么。秦泰生家的见章姐儿吃亏,有心要过来帮忙,但瞧见内院里越来越多的陌生丫头婆子,又不敢轻易挪步了——她害怕有人会靠近正屋,听到屋里的人在说什么。
就在章姐儿哭得正厉害的时候,秦含真过来了。章姐儿一瞧见她,心就先虚了几分,住了哭声,只会狠狠地瞪着她,却不敢说一句话。
秦含真也不知她在闹什么,等春红上前禀明情况,她才不以为然地对章姐儿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只有一个人,难道还能睡了三间屋子?让一间屋出来给我住几天,有什么不行?为了这点事就大呼小叫的,之前在前院里摆出来的那副闺秀模样,原来都是骗人的呀?”
章姐儿羞恼不已,跺脚道:“你管我能睡几间屋子?这三间屋子都是我的,就不许别人来占!从前在你家,我斗不过你就算了。如今在我家,还不许我做主了?!”
秦含真哂道:“你要是能做主,就不会只能在这里哭了。我二叔都回来了,不如我们去问问他的意思?反正这里是他的宅子。正好问问他,他给养女的三间屋子,是不是就不能让出一间来给亲侄女住?要是他说不行,我就立刻走人。”
章姐儿一窒,咬着唇不说话。她不必去问,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从来只有母亲最疼她,父亲虽然也疼,但从来都不会宠溺。这事儿是父亲的母亲吩咐下来的,父亲又怎会驳回呢?说不定还要责怪她。
章姐儿不甘心,只看向正屋的方向。母亲怎么还不出来给她做主呢?
秦含真这边却等不得了,对春红与夏青说:“她的卧室就由得她去吧,瞧她这一身穿红着绿的模样,也知道她的屋子一定俗气得很。我身上有孝,怎么能住那样的地方?在书房里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要生事,吵着祖父、祖母休息。”
春红很想再争一争的,被夏青拉了一把,还是闭了嘴,乖乖与夏青一道,将原本放到章姐儿卧室里的行李拿了出来,改放到书房里去了。章姐儿虽然少有用书房的地方,但也不放心,跟在她们后头,絮叨个不停,不是说这个不能碰,就是说那个不能挪开。春红不忿,又跟她拌了几句嘴,说了几句奚落的话,把小女孩再次气得满面通红。夏青只不理会。
秦含真也懒得管她们的事,径自去了东厢,向祖父祖母禀报了秦安回来的事,又将秦安交代的情况说了出来,道:“二叔看起来十分震惊的模样,表舅正在外头陪着他呢。等他冷静些了,再来见祖父、祖母。”
牛氏哼了一声:“原来他不知情,倒也罢了。只是,明明是他自个儿的家,却被姓何的贱人蒙蔽了这么久,他也真够蠢的,可别继续蠢下去才好!”
秦老先生叹道:“你又来了,其实最心疼儿子的就是你,偏偏要嘴硬。真的把儿子骂得狠了,难受的还不是你自己么?”
牛氏有些讪讪地,秦含真暗暗偷笑。
与内院的情形相比,外院大厅内的气氛就大不相同了。
秦安的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只觉得头晕转向。吴少英问的问题,每一个都能要人的命。而吴少英说出来的事,更加让他胆战心惊。
他能说的,只有一句话:“哥哥并没有将他们离开的路线告诉我,我也只把信交给了何氏,告诉她哥哥没死,让她将信交给父亲与母亲,旁的……我什么都没有多说。”
吴少英顿时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道:“若果真如此,她为什么要将信藏起来?她在米脂为所欲为,只凭一己好恶行事,为着一点闲话,就要将不相干的人赶尽杀绝。与其说她是疯了,我反倒觉得……她更象是以为表姐夫回不来了,所以无所忌惮!”
他凑近了秦安:“若是如此,那又是谁让她有了这个想法?”

菩萨蛮 第二十八章 夫妻

秦安方才已经听过了吴少英的连声质问,猜到他话里的意思了,又怎会不明白他这个问题暗示的是什么?
何氏一个内宅妇人,怎会知道秦平护送秦王上京,有什么凶险,以至于回不来?除非她早就知道,会有人在半路上袭击秦王一行。告诉她这个消息的,除了派人前去偷袭的晋王府中人,不会有别的人选。这也就意味着,何氏与晋王府中王妃世子这一脉关系匪浅,甚至有可能为他们充当了耳目。
秦安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与妻子何氏来到大同后的经历。他们刚来时,年轻,又没有根基,完全是依靠着兄长秦平的上司庇护。可这位上司老马将军,对于秦安是欣赏有加,对他秦安却总有些看不惯,不知是因为他娶了何氏的缘故,还是他抢走了兄长的机会,又或者仅仅是交情不够深厚。那几年里,他在大同过得有些艰难,与上司同僚都处得不太好,更别提立功升职了。何氏便帮他打点关系,四处送礼,甚至送到了太原晋王府,她还不止一次亲自去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