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牛氏没听出来,她想了想,笑道:“这话很是。咱们家又不是没银子,大不了自个儿寻个地方住下来就是了,事事都能自家做主,也比住别人家里便宜,何必非得进那什么侯府去受气?再说,你祖父家里是永嘉侯府,可不是承恩侯府。咱们是永嘉侯家的人,跟承恩侯府可没啥关系。”
秦含真听到这里,就猜到祖父祖母有八成以上的可能,会前往京城了。不过到了京城之后,是否要在那里长住,还是未知之数。她想了想,暂时保持了沉默。
牛氏又咳了几声,秦含真揣度着大约是屋里烧炕烧得热了,她嗓子干痒,便到炕屋的小桌上给她倒了杯茶送过来。牛氏喝了茶,微笑着摸摸孙女儿的头:“这些日子,咱们桑姐儿是越发懂事孝顺了。”
秦含真甜甜笑着对她说:“这是应该的,祖母疼孙女儿,孙女儿也该孝敬您呀。”
牛氏心里就象喝了蜜一样甜,笑道:“说起来,咱们家使唤的人似乎少了些。你身边只有一个张妈,有事的时候,她在底下帮忙,你想叫人做点事,都没人照应,也太不方便了。等过了正月十五,就给你添一两个丫头好了。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村子里有没有玩得好的小姐妹?叫她们来给你做伴好不好?”
秦含真诧异,这……既然是玩得来的朋友,怎么能把人叫来做丫头呢?况且,自家若真要上京,岂不是叫那新来的丫头与家人分离?
不过她拿不准这是不是秦家的传统做法,没敢提出异议,只说:“祖母做主就好了,我听祖母的。”
牛氏满意地点了点头,并没放在心上:“好啦,你把杯子放回去吧。今儿的字是不是还没写完?趁着你祖父有事,赶紧去抄,一会儿你祖父过来了,好给他看。”
秦含真答应着,挪回炕桌后抄书去了。
此时此刻,小书房里,秦老先生已经听吴少英说完了原委。不过,吴少英遵照姨母关老太太的指示,略作了些许隐瞒,没提太多何氏在临县时的桃色传闻细节,只说关芸娘是从齐主簿家的粗使婆子处,听到了一些陈家传出来的闲言碎语,其中提到何氏的兄长何子煜曾经在临县一处大田庄里做事,还有何氏怀孕不久后,丈夫身死,曾被族人指出她怀孕月数不对,又曾有身份不明的男子深夜来访,以及何氏放弃七成家财,火速改嫁秦安等事。
秦老先生听完后,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自嘲地笑了笑,才道:“原来如此。当年我还觉得安哥做法太不给陈家留面子,想要给陈家递个话,给他们赔个礼。何氏所怀的孩子,既是陈校尉遗孤,还当在出生后送还陈家抚养才是。谁知陈家完全不搭理,我以为他们仍在气头上方才如此。如今想来,只怕他们早就疑心那孩子并非陈校尉骨肉,才会巴不得何氏带着孩子改嫁吧?”
吴少英道:“陈家到底是真疑心孩子并非陈校尉骨肉,还是贪图陈校尉遗产,巴不得何氏母子不与他们争,只有他们自个儿知道。老师也不必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无论如何,这都是陈家一面之辞。他家若不是自个儿心虚,当初也不会选择忍让。学生觉得,何氏本就是二嫁进的秦家门,只要她进门后循规蹈矩,先前生的女儿到底是谁的骨肉,又有什么差别?横竖不是秦家骨肉。但是,她若是嫁给秦二哥后,还不守规矩,那就不一样了。此事还得再查,却得先知会秦二哥才好。”
秦老先生抿了抿唇。他在乎的不是二儿媳进门前是否有过生养,而是她本人是否规矩妇人,有没有让二儿子蒙羞?不过何氏如今做了那么多事,已经不配再做秦家的媳妇,犯的错是多是少,也没什么区别了。知会秦安一声,只是让他真正下定决心休妻而已。
秦老先生更关注别的问题:“何子煜曾经在晋王妃的庄子上做过事?这就是他能从晋王妃的庄子上调来那群官军的原因?除此之外,他还知道什么?秦王遇袭一事,不会牵连到他头上吧?”
最关键的是,不会牵连到秦家两个儿子头上吧?
吴少英坦白道:“表姐夫曾经托秦二哥给家里捎过信,这是事实。不过此事得到了秦王首肯,倒也没什么。学生已经去寻周侍卫打听过,表姐夫只是一路跟着他们走,并没有打听过上京路线,也没问过什么不该问的。他与秦二哥说话,写家书,都是在秦王府的人眼皮子底下,家书也让周侍卫的同僚看过一遍,方才交付到秦二哥手上。因此,学生觉得这事儿牵连不到表姐夫头上。就是怕秦二哥回了家后,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让何氏知道了,兴许会泄露了风声,让晋王妃的人听到些什么。这些事,还要等问了秦二哥,才清楚呢。”
秦老先生叹了口气,对吴少英道:“这事儿你更清楚,明年我与你师母去大同,你若没有别的事,不如一道来吧。”
吴少英早有此心,忙道:“能侍奉老师与师母出门,学生求之不得呢。”
秦老先生又叹了一口气:“只盼着安哥不会犯糊涂才好。当年我与你师母就反对他娶何氏,他一意孤行,多年来在外,甚少有回来的时候,又有梓哥儿在……我真不知道他得知这一切后,会说出什么话来。”
吴少英安慰他道:“秦二哥是老师亲自教导出来的,自然明白道理,不会让老师与师母失望的。老师还请放宽心。”
秦老先生苦笑:“我如何能放宽心呢?好好的,长媳没了,亲家也没了,虽有两个儿子,一个差点儿也没了,一个还不知道是不是孝顺呢。罢罢罢,不提这些了,今儿是小年,你既来了,也别回去,索性在家里吃饭吧,晚上就住下,省得大冷天的还要吹夜风赶夜路。”
吴少英笑着答应下来。
第十二章 跌跤
秦老先生与吴少英谈完话,就回到了正屋。这时候,秦含真已经把今天的功课给做完了,见祖父回来,忙将所有大字捧到他面前,请他验看。
秦老先生一边看,一边点头。其实孙女写的字,跟昨天写的差不离,但几个笔画繁复的字,比昨日又小了一圈,看起来跟其他字的个头相比,已经差不多了,这就是难得的进步,不过,还要继续努力。
吴少英接过字看了几眼,就没口子地夸了起来:“写得真好!都是桑姐儿的写的么?怎么写得这样好了?我上回见桑姐儿的字时,可没这么好的,果然是大有进益了。”
秦老先生哂道:“你别太宠着她了,她比起你们小时候还差得远呢。夸得多了,当心她骄傲自满,从此再无进益,对她有什么好处?”
吴少英笑道:“学生是真心觉得这字写得好的。桑姐儿是女孩儿,不比学生几个自幼开蒙读书。她几个月前又受了重伤,忘尽前事,过后才重新拣起书本。如此算来,岂不是才学了几个月,就把字练得这般好了?自然是该夸的。”
秦老先生笑而摇头。
吴少英又夸了秦含真几句,还点了几个写得特别好的字出来,才将纸还给了她。秦含真其实心里明白,自家表舅是特地夸她的,不过他点出来的字,也确实是自己心目中的杰作,可见不是瞎夸。骄傲是没有的,可她听着也高兴哪。
她做完了功课,就将纸笔收起来了。现在明摆着祖父带吴少英过来,是要跟祖母说话的,她当然要认真旁听啦。
牛氏斜了秦老先生一眼:“你们师生俩方才躲在屋子里说了半日,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我还不能听了?”
吴少英微笑着点头,他与老师说的话,还真有许多不适合告诉师母的,只是这话不能明说,说了就要挨骂了。
秦老先生显然习惯了应付妻子的刁钻盘问:“也没说什么。明年开春后,咱们就要出发去大同了。我想着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路上没个帮衬的人,多有不便,就让少英随我们一道去,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牛氏其实并不是真心想要盘问丈夫,只不过是做个姿态,以免显得太古怪,听了丈夫的话,却什么都顾不得了,满心惊喜地望向吴少英:“这是真的?那可太好了!我早就在犯愁呢。咱们一家去大同,一路上打点庶务,有墨虎一家三口,可遇到需要与人交际的场合,总不能让下人出面。若是次次都要老头子出面,他这身体也不知能不能经得起折腾。少英能跟着一起去,可帮大忙了!”
吴少英笑道:“有事,弟子服其劳。师母若有差遣处,也只管使唤我好了。”
牛氏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因说起明春出行之事,秦含真就问秦老先生了:“咱们都有哪些人去大同呀?带的人多吗?”
秦老先生回答:“我与你祖母,带上你,各人再带几个侍候的人就是了,你虎伯一家是必定要去的,旁人倒不一定,家里总要留人看宅子,地里的事务也需要人打理。”
牛氏道:“家里的事就交给刘账房吧,他年纪大了,走那么远的路也是受罪。让他女儿女婿留下来照顾他,胡二要跟我们走。总不能让墨虎父子俩把杂活全都包了,连个帮着跑腿的人都没有。桑姐儿这里要人使唤,把张妈带上吧,也可以将浑哥儿也带上,让那孩子也出门见见世面。你身边有个人听差,遇事也便宜。”
秦老先生点点头:“这倒罢了,只是你身边只有虎嬷嬷一人,未免太少了。桑姐儿身边也该多添个人才是。出门比不得在家里,有事还能到村里唤人来帮忙,还是要准备齐全些才好。别的不说,咱们家定是要坐车的,每辆车都要有个可靠的车夫。胡大不去,胡二一个可分不了身。虎勇可以算一个,浑哥儿却没学过这本事。”
吴少英忙道:“学生那里还有几个人能使唤,老师这里缺几个人,只管开口就是。”
牛氏笑了:“你有人手,带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必管我们。我知道你手下有人,可你也不能全带在身边吧?你才夺回了家业,难不成就不留几个靠得住的人守着?咱们家再太平不过了,但凡有异心的,早就被撵得干净。我们夫妻就算不在家里一年半载的,也不怕有人会造反。但你老家那边,光是那些族人,就没一个老实的,不然当年能把你家的产业夺了?你在这里还好,你人走了,再不留几个人下来镇场子,怕是转眼就被他们再把产业都夺了回去。到时候你要怎么办?再回来跟他们拼一场么?你有这闲心,人家知州大老爷还要嫌你烦呢!”
吴少英笑得有些讪讪地。
秦老先生便道:“这事儿不用愁,金象来寻我们,肯定不会只带一个随从来,需要什么人,只管交给他就是。你吩咐一声,不但是车夫,连丫头婆子,小厮长随,他都给你安排好,连马车都不必你操心,一路上的路引、食水、住宿等事,他也会办妥当。”
牛氏瞪他:“咱们怎能让他帮忙?!”
“有什么不能?”秦老先生笑笑,“他是我的旧仆,又奉了嫂嫂之命前来,这本来就是他份内事。难不成兄长苦苦哀求我回去,还要我自个儿操心一路上的琐事?我的好太太,能利用上的人事物,何苦要浪费呢?便是你不吩咐,他也要照办的。与其白费了自个儿的功夫、银钱、心力,路上还未必有他安排的好,倒不如省心省力些罢。”
牛氏双眼瞪得更大了:“你说得轻巧,万一到了京城,你那个好哥哥拿这事儿来炫耀怎么办?万一他说你受了他的恩惠,就要还他的人情呢?!”
秦老先生笑得风轻云淡:“他还没那个脸,拿这种小事做人情。况且,本来就是他求着我回去的。这几日,我也寻金象问了几回,他到底是我嫂嫂的人,虽然不肯给我交底,但也不是一句实话都没有。兄长要我回去,显然是有求于我。在他开口之前,我说什么,他都不会回绝的。即使到最后,我没答应他的话,他也不会跟我撕破脸皮,斤斤计较。他是堂堂承恩侯,这点气度还是有的。”
牛氏赌气道:“我可不管什么气度不气度的,要是叫他这种混蛋笑话,说我得了他家的好处,沾了他家的光,我气都要气死了。”
秦老先生眨眨眼:“这可不成。太太与我成了一家人,便已是得了他家的好处,沾了他家的光,哪里还算得清呢?”
“你——”牛氏不由得红了脸,又好气又好笑,“当着小辈们的面,你满嘴里都在胡说什么呀?!”啐了他一口。
秦含真木然转向吴少英,当作什么都没听见:“表舅,你什么时候回家呀?又什么时候过来跟我们会合?”
吴少英也配合地笑着说:“我明儿就回吴堡了,过了十五再过来。桑姐儿想要什么礼物?明年表舅给你捎过来呀?”
秦含真甜甜笑着说:“我也没什么想要的,只是不知道吴堡有什么特产,表舅让我见识一下就好了。”
牛氏含羞看了看孙女儿与吴少英,清了清嗓子,瞥了丈夫一眼:“做什么呢?我嗓子干了。”
秦老先生微笑不语,起身去给妻子倒了碗红枣茶。
若是平时,吴少英肯定就抢先表现了,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嘛。但如今老师明摆着就是要给师母献殷勤。这种时候他作甚要煞风景?
他很认真地跟秦含真继续交谈:“桑姐儿有没有想过,想添什么样的人?想添几个?”
秦含真也一脸严肃地回答他:“这个我没想过。祖母方才说,要在村子里找一两个人,问我有没有玩得好的小姐妹。我却总觉得,本来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叫她给我做丫头,好象有些过意不去。况且我们很快就要离开了,把新丫环也一并带走,岂不是要她跟家人分离?”
牛氏插言道:“这话怎么说的?能到咱们家做几年丫头,可是她们的福气,又不是叫她们卖死契,一辈子做奴婢不能翻身了,还能委屈了她们?”
秦含真想起翠儿也是受雇来做几年事而已,并非卖身,心里倒没有先前那么抗拒了。
吴少英笑着对她说:“桑姐儿心善,不忍心叫小姐妹们与家人分离,那也无妨。我那里还有两个人,都是无父无母又卖断了死契的。我一时用不上,不如就送给桑姐儿好了。我瞧他们为人挺老实,做事也算是机灵,在外头也曾走南闯北,有些见识,只是性子野了一些。若能得师母调|教两年,应当能做大用的。桑姐儿往后也多了两个帮手。”
秦含真愣住了,牛氏忙道:“这如何使得?你的人,留着自己使就是。”
吴少英道:“我那里不缺人使唤,要那么多人做什么?若不是想着这两人可怜,我也不会收留下来。况且,老师打算起用承恩侯府派来的人手,在路上倒也罢了,到了京城后,还是另寻可靠忠心的奴仆为好。桑姐儿是女孩儿,她身边如何能留有异心之人?便是真有可用的,也该冷眼看上一两年,才好近身使唤呢。”
秦老先生顿时肃然,对着妻子点了点头,牛氏见状,也就不再反对了。
虎嬷嬷笑着掀了帘子走进来:“老爷,太太,该摆晚饭了,是摆在正屋里么?”
牛氏忙道:“就摆在外头吧。”虎嬷嬷便又转身出去忙活了。
吴少英起身出去帮着料理,秦含真见状,忙跟着出去,想寻个机会与他说几句话,却听得牛氏在身后低声问秦老先生:“我问你,你信金象,到底是信你哥哥呢,还是信你嫂子?你不是跟你那个好嫂子订过亲么?虽说后来退了,但要不是我,说不定你跟她就成夫妻了,哪里还能便宜了你哥哥?难不成……你至今还念着她?”
秦含真脚下跘了一下,差点儿往前跌了个大跤。
第十三章 小菊
秦含真万万想不到,只是略走慢了一步,就听到了这么劲爆的狗血八卦新闻!
可不可以装作没听见?
秦含真小脸一苦,忽然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向前方望去。吴少英就站在门边,准备掀起毡帘,脸上还带着和煦的微笑。要不是笑得僵了一点,手上的动作顿了一顿,也许她会相信,他什么都没听见了。但这显然只是自欺欺人。
不过,吴少英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微笑着掀起毡帘,对着屋外正搬八仙桌的虎嬷嬷与张妈说:“要不要帮忙?”就好象真的没听到里屋的动静一般。
但如果他真的没听见,这时候怎么也该问秦含真一声,有没有摔着,怎么可能还顾得上外头搬桌子的人?
秦含真小脸抽了抽,暗赞一声好演技,决心也要向表舅学习,就放下了手中抓住的门帘,装作注意力完全放在外头似的,站稳了身体,高高兴兴地对吴少英说:“表舅,我来帮你。”
偏在这时候,秦老先生的声音又从里间传了出来:“你胡思乱想些什么呀?我若有那个心思,当年就不会选择了你。况且我与她,说是定过亲,其实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经没见过几面。侯府出事后,许家马上就退了亲,也不曾对我秦家伸出过援手,便是先前有再多的情谊,也都尽忘了。侯府平反后,许家见势不妙,重提亲事,当家人亲自到西北来见我们兄弟,你可曾见我有过动摇?小菊,你是父亲亲自为我定下的妻子。此生此世,我除了你,再也不会有别人了。别说嫂嫂嫁给我兄长,是彼此两厢情愿,即使她没有嫁进秦家,我心里也会只有你一个。”
秦含真在外间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忍不住要回头偷看祖母牛氏的反应。
牛氏脸上通红一片,似乎是听了丈夫的话后,感到害臊了:“你在这里瞎说些什么呀?一把年纪了,孙女都这么大了,你还说这样的话,也不怕叫孩子们听见!”
秦老先生笑吟吟地:“我有什么好怕的?小菊都不在乎,敢在小辈面前吃我的醋,我自然也能厚着脸皮说些真心话。”
牛氏啐他一口:“好啦!都是老夫老妻了,也不怕肉麻!还不快扶我起来?一会儿还要吃饭呢。”嗔完丈夫,两眼往秦含真这边瞥了一眼,瞪了她一下。
秦含真立刻知机地放下帘子,忍笑跑开了。
祖父祖母真不愧是恩爱夫妻,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在孙女面前秀恩爱,真是时刻准备着要喂人狗粮的一对啊!
不过……小菊?难道这就是祖母牛氏的闺名吗?牛小菊,虽说乡土气息比较浓,但其实还是挺好听的。
吴少英言笑如常地帮着虎嬷嬷与张妈抬了一大一小两张八仙桌进来。小年宴就摆在正屋中,分上下两席,上席是秦家祖孙三人加吴少英,下席是虎家三口,家中账房与奴仆则在下院另行开席。
虽然家里有丧事,但大约是因为秦平没死的缘故,秦家人往日里心头的悲戚减轻了许多,喜庆的东西虽不会有,但人人说话都能轻松几分。
牛氏也在秦老先生的搀扶下,从暖阁里走了出来。这还是她病了几个月以来,头一次能下地走出暖阁。之前几个月都没能让她的病情有明显的起色,一旦知道长子未死,她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病情都好得快些。秦含真见状就忍不住暗叹。果然,祖母的病情之所以迟迟未见好,其实根子还是在她那便宜父亲秦平的死上头吧?
牛氏今日穿了一身靛蓝的厚棉长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应景地插了根镶玉珠的银簪,算是添了些装饰,脸上虽未施脂粉,但已能透出几分血色来,显然气色不错。照这样休养下去,等到明年开春后,应该可以放心让她赶长途远路了。否则,她继续这样病歪歪的,就算她整天嚷嚷着要去大同给何氏好看,秦老先生也不可能真的放心让她出门的。
今日的菜色不多,六菜一汤,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也有些荤腥,且都是牛氏素日比较喜欢的菜色,配的酒也是比较淡的素酒。牛氏吃得高兴,秦老先生看得也高兴。吴少英非常机灵地在旁凑趣,哄得牛氏更开心了。秦含真在旁看着,心里也欢喜,不过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埋头吃菜。
吃了一会儿,秦老先生忽然想起一件事,就问虎伯:“金象在哪里?”
虎伯笑道:“在底下跟刘账房一道呢。老爷放心,咱们家家大业大,还不至于缺了他那一份饭食。”
秦老先生笑笑,道:“让他上来吃吧,多摆一副碗筷。”
牛氏不以为然:“这又何必?那就是个白眼狼,用不着给他那么大的体面。”
秦老先生笑着说:“明年出门,正要他出大力呢,自然该先笼络一二。不过是一顿饭罢了。”牛氏方不说什么了。
虎伯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就把金象领了过来。
金象还是上回秦含真初见他时的模样,今日特地换了一身新衣,不过脸上好象瘦了一圈,略带着几分愁苦之色。到了正屋,他立刻就给秦老先生跪下了:“小的谢三老爷赐饭,小的真是无地自容了……”说着就要嘤嘤哭起来。
虎伯忍不住踢了他一脚:“哭什么?好好的小年夜,家里人人都欢喜,偏你在这里煞风景!老爷好心叫你上来吃饭,你就非得恶心人是不是?”
金象连忙收了泪,赔笑道:“小的不敢,是小的失态了,三老爷三太太和姐儿千万原谅则个。”爬了起来,恭敬地上前,要侍候秦老先生用饭。才倒了一杯素酒,秦老先生就摆摆手:“下去吧,今儿高兴,你休要做出这副样子来。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性。”
金象再也不敢造次,小心放下酒壶,退了下去,来到虎伯一家三口桌旁坐下了。
不过,他没有上前巴结秦家祖孙,倒也没真的闲着,一会儿说:“好哥哥我敬你一杯。”一会儿说:“嫂子你这些年辛苦了。”一会儿还有:“好侄儿,叔叔陪你喝一杯。”百般巴结讨好,脸上满是谄媚。秦含真光是看他表现,都觉得是场好戏。
一顿晚饭,也不是正式大宴,各人喝酒也不过是意思意思,没哪个是真的要喝醉的,所以很快就结束了。
虎嬷嬷服侍牛氏回暖阁里去,吴少英扶着秦老先生回正位坐下,奉上一杯热茶,陪着说了几句话,就要告退了。因金象住了学生们住的院子,他今日就歇在中院的客房里。想到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事,他心情有些复杂,略顿了顿,才满怀心事地离开。
他没有看见秦含真在旁边拼命给他使的眼色,秦含真只好叹了口气,暂时放弃了。明日表舅就要离开,再回来估计就得是元宵节后了,她难道真要等那么久,才弄清楚小姨关芸娘当日到底说了些什么犯忌的话,令何氏对关氏起了坏心?
明天再试一回好了。
秦含真这么想着,也在张妈的带领下,回了自己的房间。
金象帮着虎伯收拾残席,明明已是做了好多年管事的人,身上还穿着绸衣,也半点不在意,说擦桌子就擦桌子,连衣袖沾了油污酒渍也没放在心上。虎伯知道他是有心表现,只是忍不住说他:“你这又是何必?真要做小伏低,就别穿成这模样来现眼。咱们家这么大一座宅子,上上下下,你看见哪个穿绸了么?连老爷都是穿的布袄,你穿绸的来做这些粗活,到底是不是真心要认错的?”
金象顿时后悔了:“好哥哥,都是我粗心,明儿我就换了!”
虎伯一哂,扯着他的袖子往外走:“赶紧走吧,这不是你干的活儿。老爷若真的恼了你,也就不会叫你帮着办事了。你巴结再多也是无用,正经把我们老爷太太和姐儿明年出行的事办好了,路上侍候妥当,叫太太与姐儿舒舒服服地走完这千里的路程,老爷自然欢喜,又怎会再怪你呢?”
金象被他扯着出了正屋,一路往下院走,走着走着,就抽答起来:“好哥哥,我这心里实在是虚得慌,这不是没办法了么?你别看我好象在夫人跟前办事,很有体面的模样。我也不瞒你,这都是外头看着好看罢了。当年那事儿,我也算是个知情人。虽说我为着家里人,没象你一样跟着三老爷走了,而是转投了侯爷,可侯爷哪里能看我顺眼呢?恨不得把我撵得远远的,这辈子再也见不着才好呢。若不然,但凡我嘴巴松一点,透露出去一字半句的,他还能讨得了好?说不定一个欺君的罪名就下来了!我是迫不得已,借着当年给三老爷与夫人私下传信传东西的情份,讨好了夫人的陪房,才得了个管事的名头,其实跟府里其他管事根本就不能比!若是让夫人知道,我帮着侯爷隐瞒了她什么事,只怕连这个位子也保不住了!”
虎伯有些吃惊:“你说什么?难不成当年的事……夫人还不知道?!侯爷竟然连她都瞒了?”
金象叹了口气:“能瞒的人,他都瞒了。我也不怕跟你说实话,若不是这回实在没法瞒下去了,侯爷担心事情泄露,皇上真个怪罪下来,断不能叫我跑这一趟的。”
虎伯皱起眉头:“京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菩萨蛮 第十四章 没有
金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抽泣片刻,才拉着虎伯回了他暂住的院子。
小院中一排四个窑洞,金象知道这是秦老先生学生的住所,没敢大喇喇地挑宽敞舒适的那两间,反而是住了最边上的一个小窑,本是胡坤的地方,比其他人的窑洞都要简陋些。不过金象自个儿带了被褥衣物,还有日常生活用具,只要炕烧起来了,他其实也住得挺暖和舒适的。他那个随从没有另占一屋,而是直接在他窑里打了地铺。
金象拉了虎伯回来,把原本在屋里烤火的随从给支了出去,关上门,才敢跟虎伯放心说话。
“好哥哥,我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在怨我。其实……我也怨过我自己。”金象再次拿忏悔做开头语,“我当年也想过要跟着三老爷一道走的,不说别的,光是三老爷的脾气性情,我就知道,跟着他,我绝不用担心会受人的气,也不会挨打受骂。只要三老爷有一口吃的,准会让半口给你和我。但是,我真的是没法子!我一家子老小都是侯府的家生子,当年侯府被抄,我一家都被发卖了,我一个姐姐因为长得好,被先挑走了,后来就再也没听说过她的消息,怕是早就没了。剩下的人,连我在内,都是被卖到同一个地方,起初还以为是运气,后来……才知道是噩梦!我们在那地方做苦工,我爷爷,我爹,我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先后死了,我亲手挖坑埋了他们所有人,自己也只剩下了半条命。若不是侯府平反得早,官府找我们也找得快,兴许连我的性命都保不住!”
说到伤心处,金象的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掉:“我家的妇孺也吃了无数苦头,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回到侯府,若我走了,叫她们一群女人怎么办?虽说也能当差,但家里没有男人支撑,到底是不一样的。那时候虽然有不少人被找了回去,可是经过几年折磨,难道还能个个都保持本性?况且,上头也赐了许多下人来,还有那些所谓的亲戚送来的。那么多下人,侯府才几个主子?想要过得好,不争是不可能的。我走了,难道叫我奶奶,我娘,我嫂子,我姐姐妹妹们去跟人拼么?!”
金象的眼泪流起来就不停了,虎伯听得心里酸酸的,想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受尽了苦楚?只是他比金象强些,原就是自小被卖进侯府去的,比不得金象是家生子,身后还有一家子要顾。所以他能放下一切,跟着主人离开,金象却不能。
虎伯叹了口气:“行了,我知道你的苦衷了。其实老爷也没有真的恼了你,若是恼了你,你当你还能顺利进门?老爷还能对你如此和气?还叫你上正房来吃小年宴?太太兴许对你有些怨言,但那还不是心疼老爷么?至于我……”他自嘲地笑笑,“总归是从小儿一块长大的兄弟,我还能真跟你计较不成?”
金象听得感动,忙拿袖子把脸上的鼻涕眼泪一块儿擦了,看得虎伯直皱眉头:“瞧你这副狼狈样儿!得了,这些往事就让它随风散了吧,不必再提起!先前你拉我过来的时候,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赶紧给我说清楚了!不许再卖关子!”
金象忙掏了帕子出来,将泪痕擦干净,又拉着虎伯到炕上坐了,亲手给他倒了杯热茶,方才继续道:“好哥哥,我今儿与你说的这些话,出了这个门,我是再不能认的!你告诉三老爷的时候,也要小心些,别叫人听了去才好。”
虎伯皱眉:“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说来话长了。你可知道,当年还是世子的侯爷回京后,先是皇上追封了老侯爷为承恩公,然后将爵位降一等,让侯爷袭了,永嘉侯府就成了承恩侯府,永嘉侯府的匾却一直放在内务府没还回来?侯爷当年还觉得,承恩侯是一等侯爵,永嘉侯却是三等侯爵,是赚了,也没多想,谁知后来才慢慢觉得不对起来。永嘉侯府可是有军权的啊!可是承恩侯却是实实在在的外戚。除了富贵荣华,就什么都没有了!”
虎伯有些吃惊:“这话怎么说?难不成老侯爷当年留下来的人马,世子根本就没拿回来?!”
金象脸上一苦:“不但没拿回来,还跟暂领秦家军的主将生隙,也不知怎的,闹了几回,秦家军就直接被并入了京卫,压根儿就没秦家什么事了!从前跟着老侯爷的人,没一个吭声的。明明当年老侯爷有难,他们都拼了命出来维护,却没有一个人为侯爷说句话。侯爷心里有苦难言,想向皇上告状嘛,却又不敢。”
虎伯听了就冷笑:“他怎么敢?他心虚呢!”
金象讪讪笑了笑,算是默认了,又道:“这事儿说来也奇怪,咱们家皇后娘娘去得早,可临终前竟也没对这事儿发过一句话,只求皇上保侯府的富贵平安。皇上倒是做到了,这么多年来,无论赏赐还是体面,京中除了宗室,再没人比得上咱们侯爷了。就连一般的宗室王爷,见了咱们侯爷,也要客客气气的。没人敢惹咱们侯府。可是……除了富贵体面,别的就没有了。”
虎伯皱眉,金象最后的这句话,似乎已经说了不止一遍:“你这叫什么话?有富贵体面,还不够么?你还想要什么?”
“好哥哥,你不明白!”金象叹气道,“我说除了富贵体面,别的就没有了,这是真话!因为侯爷除了一个爵位,什么都没有,从没有做过一个官儿!他当年做永嘉侯世子的时候,还有一个五品的武职在身上呢。但做了承恩侯,皇上就再也没有起用过他了。”
虎伯怔了怔,这点他倒是没想到过的:“完全没有做过官?连虚衔也没有?那家里其他人呢?”
金象苦笑:“侯爷除了爵位,连没有实权的官职都没摊上一个,朝廷大小事,都没有他的份,他连朝都不用上!这是皇上特许的,是恩典,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既是恩典,也是旨意。侯爷倒是曾经仗着有个爵位,皇上又对他宽仁,故意装糊涂,在大朝会时跑去站班,但压根儿就没人理会他。他也想不出有什么折子可上的,下了朝后,被皇上派来的人宣到上书房说了不知什么话,回府后就歇了参政议政的心思,只管在府里享福了。至于几位爷,大爷是二房的,就是二老爷留下来的遗腹子,他倒有个恩荫的官位,在六部里做个小小的主事。可他十八岁进去时是这个位子,至今还是这个位子,从来没升过!大爷没本事,也就罢了。长房侯夫人所出的两位爷,二爷是举人,又是国子监出身,三爷是武举人,都被安排了官位,可全都没超过五品,六品、从五品的,再也不能往上升了,也没什么实权。如今还能靠着侯府的名声,勉强堵住外人的嘴。再过两年,只怕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了,承恩侯府秦家,皇上只是乐意荣养而已,实权是不要指望了。”
虎伯大感意外,若不是金象说,他还觉得皇帝一定会重用妻舅呢。当年秦家为了他,可是牺牲巨大呀。怎么瞧着,竟不如一般的臣子了呢?这已经不是荣养的问题了,倒是颇有些刻意打压的意味。
虎伯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难不成几位爷都是才干平庸之辈?”
金象叹气:“二房的大爷倒还能称得上才干平庸这四个字,但长房的两位爷都是侯夫人嫡出,从小儿仔细教导,不敢说是惊才绝艳,但也绝不是纨绔子弟。别的不说,二爷的文举人功名,三爷的武举人功名,可都是他们靠自己考下来的,没点真本事,有可能么?侯夫人的家教,你难道还信不过?当年老夫人可是十分看中她的!”
虎伯咳了两声,不想再提那位,就说:“照理说,这不应该呀?我们老爷不在京里,你们侯爷就是皇后娘娘唯一的兄弟了,还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嫡亲兄长,皇上难不成是对他有什么怨言?否则不至于这般待他。即使是有意压制外戚,也没有故意压着有才的小辈出头的道理。皇上不顾念皇后娘娘的体面也就算了,难道连东宫太子的脸面也不顾?几位爷都是太子爷的嫡亲表兄弟,他们若是得力,也能帮扶太子爷吧?”
“谁说不是呢?”金象拍了一下大腿,“总之,我们底下人里,明眼人是看出来了,却想不明白,还有那连看都看不出来的糊涂人呢。承恩侯府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其实都是虚的,全靠着皇上的恩宠罢了。如今太子又身体不好,一年三百六十日,倒有三百日是病着的,我们侯爷想见一面都不容易。若太子有个万一,将来那把椅子还不知便宜了谁呢,到时候,咱们侯府没圣眷,没官位,没实权,就只有钱。你说,那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虎伯听得肃然。他虽看不上现任承恩侯秦松,但侯府到底是秦老先生的本家,他是万万不希望侯府出事的。
他问金象:“你说你们侯爷再也瞒不住了,才叫你来寻我们老爷。这话怎么解?难道是因为我们大爷上京,在皇上面前露了脸?可若不是你们侯爷跟大爷相认,谁能知道他就是我们老爷的长子呢?更别说我们大爷是在当年的事情之后才出生的,那事儿他根本不知晓。难不成还有旁人知道了那件事?你们侯爷一定要叫你来寻我们老爷,难不成是想叫老爷替他圆谎?”
菩萨蛮 第十五章 心虚
虎伯也是位知情人,还是当年旧事的亲历者。金象在他面前,少了许多忌讳,一些不敢说的话,也敢说出口了。
“咱们在侯府里的下人,大多数是不知道这些的。就算有人听说过些小道消息,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小弟既然知道当年的内情,自然比别人要看得明白些。以下这些话,有些是小弟听来的,有些是自个儿猜的,未必做得准。但小弟敢打包票,就算不中,也差不太远。”
“三老爷带着你,离京三十年了,想必对京城里的消息也不大清楚。如今这位圣上,那可比前头先帝要圣明得多了,等闲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捣鬼!可即使如此,能得他信任的,也没多少。你大概也听说过吧?先帝末年,圣上还是东宫太子时,会遭那么大的难,咱们家皇后娘娘会吃那么多苦头,就是因为东宫有人通敌,在东宫书房里藏了假造的所谓证据,才害得圣上被先帝圈禁的!你想想,有了这么大的教训,圣上对身边的人,还能不小心?若不是十分信任,他都不可能留在身边重用!”
虎伯前头听着还好,后来见他歪到了皇帝身边的人上,有些不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呢?”
金象哂道:“小弟想说的很简单,就是圣上当年登基的时候,多亏了先帝身边一个姓王的中书舍人,保住了先帝真正的遗诏,没听那几位叛王的命令,将遗诏交出去撕毁,圣上方才顺利得登大宝。那位王中书,为此一直十分受圣上信重,几十年来都是御前最有体面的人。若不是他并非翰林院出身,只怕早就进了内阁。不过,托他的福,整个王家都过得十分风光,三十年里,就出了十几个做官的子弟,最高的都做到二品大员了,在御前也能说得上话。所以,别看那位王中书始终只是个中书舍人,却没人能看轻了他,内阁里的几位相爷,遇见他也要客客气气的。”
他顿了一顿:“咱们侯府里,侯爷嫡出的长子二爷,娶的就是这位王中书的嫡亲外孙女儿。王中书只有一个老来女,并无子嗣,也没有过继嗣子。可以说,咱们侯府的二奶奶就是王中书最亲的后辈了。这是夫人亲自为大爷定下的婚事,侯爷也十分得意。有王家支撑,有王中书这位圣上心腹在,侯府就算没有实权,也可保平安。将来,咱们大爷,还有大爷的子孙们,想要搏个锦绣前程,也更容易些。”
虎伯皱着眉头问他:“这不是好事么?怎么你说起来好象很犯愁的模样?”
金象的脸又苦了起来:“怎能不犯愁呢?我的好哥哥,那位王中书确实是圣上几十年的心腹没错,可他年纪大了啊!他今年都快七十了!身子也不大好,一年里时病时好的,能在御前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我们二爷的官位还在从五品上呢。别说我们侯府,就连王家都开始着急了。若是他没了,王家还有十几个官儿撑着,我们侯府却又该如何是好?!”
虎伯讶然,没想到是这个缘故:“这也是难免的,是人就会老。再说,既然这位王中书如此得皇上信重,怎的你们侯爷不赶紧想个法子,让他在皇上面前替家里几个爷多说几句好话,把他们的官儿给升一升?”
金象苦笑:“圣上是怎么想的,我们哪里知道?但若说侯爷与夫人没想过法子,那是不可能的。王中书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嫡亲的外孙女婿一辈子就做个从五品的小官儿,不得寸进。最近几年,其实他已经帮了不少忙了。二爷虽然官位不变,但早前只是每日到部里点卯,无论上官、同僚还是下属,都只会客客气气地与他打招呼,却从来不会叫他一块儿办什么差事儿。可近几年,有王家人帮忙,二爷已经可以参与到一些差事里头,也算是立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只要圣上不故意压制,过得一两年,他就能光明正大地往上升。你说,在这个当口,侯府能没了王中书的助力么?没了他,别说王家还愿不愿意帮侯府了,只怕他们自家都难保呢!”
虎伯听得直叹气:“靠着帝王恩宠而来的富贵荣华,就是这么靠不住。我虽然不清楚皇上是哪里看你们侯爷不顺眼了,但他当年若是争气些,为人正派些,想必也不至于如此吧?好歹,还有我们老爷帮着说和,你们侯爷不至于因为心虚,哪怕吃了亏也不敢到皇上面前问个明白。”
金象也想叹气了,说起这事儿就想哭。因为这种种不顺,承恩侯秦松脾气阴阳怪气的,他这些年可没少受苦。
虎伯叹气完,忽然觉得不对了:“你说了这半日,还没跟我讲明白呢。这些跟我们老爷有何干系?难不成你还真指望我们老爷回京去替你们侯爷说情?开什么玩笑?!我们老爷当年离京时,你们侯爷说过什么话,难道你都忘了不成?托你们侯爷的福,我们老爷昔日虽与皇上有些情份,只怕也早就因为误会而消磨殆尽了吧?”
金象拉住他的手:“好哥哥,你别着急。我不是那个意思。”
虎伯不耐烦地甩开他的手:“那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还不赶紧说清楚?磨蹭什么呢?!”
金象无可奈何,只好照实道:“王中书这几年老了,许多事都办不了,圣上体恤,叫他留任,其实并不需要他日日去上差办事。如今圣上身边负责起草诏令的另有其人,也是心腹臣子,却是两位翰林,其中一位也姓王,名唤王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