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一个是为了抢王,一个是为了守王,成王败寇,就在今日。
信都城外,不知是哪方先叫了一声杀,立即厮杀之声漫山遍野。早就憋了一肚子怒火的陈馀,像火山爆发一般把所有的怒气和郁闷统统撒向李良,主动出击的李良却像一只丧家之犬,一路被陈馀追着打,连邯郸都回不去了,只好直接向章邯投奔而去。
章邯当然欢迎李良投奔,这个年头,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那可是比什么都强。既然你来了就是客,以前背叛秦朝的事,过去就算了,重要的是目光要朝前看,诚心合作才是彼此最需要的。
五、兵临城下
我们绕了一大圈,终于看清楚了,章邯北伐攻打赵国,跟李良的投奔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章邯真的是为李良出头才去打赵国的,李良不过是个诱因,而章邯攻打赵国,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为诸侯六国,章邯唯独没有跟燕赵两国交锋过,况且王离正统率着二十几万正规军准备大肆进攻赵国,章邯北上也是配合王离作战,这也是符合秦军的军事利益的。
甚至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只要扫平燕赵,其他的敌手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大秦就可以东山再起。
这下该轮到陈馀叫一声惨了,没想到打跑李良这条恶狗,却引来章邯这头恶狼。可怜的赵国根本就顶不住章邯的进攻,章邯以凌厉之势渡过黄河,一路斩杀,势如破竹地攻入了邯郸城。
章邯打下邯郸之后,做了两件让张耳和陈馀伤心欲绝之事:第一,抢民。把赵国的百姓迁到了黄河北岸,以绝赵国人力资源。
第二,毁城。把邯郸城夷为平地,彻底打烂赵国招牌,使之无处经营。
赵王歇真是个苦命的人,好不容易被人扶上王位,却被人家一锅端了去。剩下的任务只有逃命了,张耳带着他一起逃入了巨鹿城。
但对付章邯这等人,抵抗和逃命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魏咎和田荣就是最好的说明。在他看来,赵王歇像一只无助的肥羊,注定成为下一个魏王咎,你逃到哪,他就咬到哪,不咬得你鬼哭狼嚎,决不罢休。
可是赵王歇和张耳都逃进城里去了,这还怎么咬?
咬不了可以重兵包围,架锅点火,一起蒸煮。章邯已经想好了,既然王离是先到赵国的,他也不想抢这个功劳了,那就把机会让给王离,自己就暂时当王离的后勤部长,随时支援他。
章邯真不愧是孙子兵法的忠诚实践者。十倍围之,三倍攻之,这是孙武先生教我们的。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加起来,至少有四五十万,而赵国才有区区几万人,难道他不应该围打你张耳吗?
张耳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今天,真是刚逃出狗爪,又陷入狼嘴,王离大军彻底围死巨鹿,除非孙悟空附身,不然就休想翻出这座地狱之城。
但是,张耳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活着出去,他还有一根救命稻草正在城外。那个人,就是他的刎颈之交陈馀。
陈馀的运气还不算坏到绝顶,他被章邯打得狼狈不堪,转身逃去常山,很快又凑了一支几万人的军队,立即开往巨鹿。
但是,当陈馀看着巨鹿城前王离那黑压压的大军,后面章邯那虎视眈眈的雄兵,他根本就不敢靠近城池一步,只得在安全距离之外驻军观望,这时张耳呼救的声音就从城里传到他的耳朵里来了。
张耳带着无比悲怆的声音对陈馀高喊:“兄弟,快来救救我!”
陈馀是听得一脸的痛苦无奈,兄弟有难,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但问题是,章邯和王离实在太强大了,我这几万人就像一群肥羊,而章邯和王离却像两头贪欲无度的饿狼,如果我真的胆敢打上去,几万兵还真不够他们打一次牙祭的!
陈馀保持着一种惊人的奇特的冷静,任张耳在城里要死要活地呼救,就是不肯出兵。
他派人去给张耳传话:“明知山有虎,何苦向山行,这是世间所有聪明人特有的处事方式。大哥你就算是被打得再痛,也要学会忍一忍吧,你千万别忘了,这是当初我被鞭笞时你告诉我的做人之道啊!”
陈馀见死不救之举,让张耳看得哭笑不得。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天之忍非昨天之忍,那时你只受一个小吏打屁股,多忍一会儿没问题的,可今天王离二十几万人围着我打,试问我能受得了吗?
没办法了,兄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渴望,使他爆发出无穷的顽强的毅力,顶住了王离一次又一次进攻。
这下子,又轮到王离郁闷了。
真是活见鬼了,无论怎么努力进攻,就是打不进巨鹿城,而更让他郁闷的还有,他的军队缺粮了。
王离远远地望着巨鹿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打也打累了,粮食也快没了,然而前煎后煎就是煎不死张耳,这下怎么办呢?
王离只好向章邯求助,他派人对章邯说道:“大哥你上吧,我的粮食快没了。”
章邯笑道:“兄弟你别担心,功劳注定是属于你的,你就放开打吧,我给你送粮!”
于是,章邯从黄河渡口修了一条甬道直抵巨鹿城,源源不断地为王离送粮。所谓甬道,就是露天地道,这种建筑的特征是两旁修筑高墙,既可防敌突袭,又可不受交叉路口干扰。
张耳从城上望下来,看到章邯修成的甬道,他绝望的心都要滴出血来了。
甬道是火道,巨鹿城是铁锅,城里的人是生牛肉,王离是炊夫,章邯是搬柴工,秦军如此煎熬巨鹿,不要说生牛肉,就是猪骨头也要被熬烂。
绝望不已的张耳,只好向天下诸侯发出了江湖求救号。
同时,张耳选派两员干将悄悄地溜出城外见陈馀,叮嘱他们不管使什么手段,一定要逼迫陈将军出兵!
张耳派出的这两员干将,一个叫张黡,一个叫陈泽。张耳之所以不派使者,而改派他们出城,那是有一定意图的。他的想法就是,如果陈馀怕死不肯出兵,那么就跟陈馀彻底翻脸逼他借兵,让他率兵支援巨鹿。
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逼迫陈馀,张耳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狠话,以下是他的两员大将替他向陈馀传达的话:陈馀,我和你是多年的生死之交,眼看着我和赵王被王离当骨头汤熬,你拥兵数万却不肯前往救助,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哥?如果你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为什么不敢跟秦军决一死战,况且出战未必就一定失败,只要咱们里应外合,求生机会绝对不少于两成。
张耳这番话,可谓字字如刀,刀刀穿心。
然而,陈馀见到张黡、陈泽,一个劲地解释道:“我没有去救张大哥和赵王,不是因为我怕死。我之所以迟迟不出兵,就是为了等待机会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非逼我出兵不可,我这几万人打上去,肯定就像拿牛肉喂饿虎,这样双双灭亡有什么好处?”
亏陈馀还能说出如此推托之辞。
地球人都知道,所谓刎颈之交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说什么等待机会为大哥报仇,战争的机会难道仅仅是靠等出来的吗?再说了,王离攻势迅猛,如果一味等待下去,巨鹿城不就成了死城吗?
于是,任陈馀怎么解释,张黡、陈泽继续揪着刎颈之交四个字不放,态度坚定地对陈馀说道:“将军不要多说了,如果你是讲信用的人,请与我们大哥同归于尽!”
陈馀这下真是无话可说了!
估计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如此狠毒之话,兄弟相扶相帮从来都是两厢情愿之事,哪有这样的大哥,落难了还要拖兄弟一起下水,还美其名曰以死证义。
得了吧,张耳,你不就眼红我手里这几万兵吗?既然咱们一起喝过鸡血、订过盟约,那就派几千人给你做个人情吧,不然天下人还以为我陈馀真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呢。
陈馀只好很无奈地对张黡、陈泽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五千兵先冲上去探探路,随后我再去接应你们。”
什么探路和接应,完全是胡扯。
明眼人一看,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离这二十几万人列成队,足可以围成一个大沼泽,五千人往沼泽里探路,这不是找死吗?
更何况,王离的军队全是正规军,他们可是长年在大西北击匈奴、修长城,顶着凛冽的大风成长起来的。而陈馀这几万人,不过是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他们没有太多骑兵,更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陈馀送给张黡这五千兵,说白了不过是五千只羊罢了。以五千只羊去试几十万只狼,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但是,救人心急的张黡和陈泽,哪有空管那么多,他们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痒之人,一领到兵就立即拉到战场冲锋。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带走陈馀这五千兵,就像带着五千个肉馒头去打狼,结果路没探到,这两人也成了肉馒头被王离的大军吃掉了。
这下轮到陈馀麻烦了。
这就好像说,张耳骂陈馀是土财主不肯借钱,现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让张黡、陈泽带回去,可钱还没到张耳手里,就被秦军抢去当喝酒钱了。到时如果张耳说我不借钱给他,反而把他的人杀掉了,那纵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怕说不清,那就慢慢说吧。
此时,诸侯们收到张耳的江湖呼救后,纷纷发兵救赵。燕齐两军,包括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一万军队赶往巨鹿。
但是,当诸侯们到达巨鹿城外时,全都作壁上观,没有一个敢出手。诸侯们共同的看法是,面对章邯和王离互相倚重的强大秦军,谁先动手谁先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像陈馀所说的,等待机会。
城外的人等待,城内的人也在等待。张耳跑上城去,看到城外的诸侯们都按兵不动,眼泪都急得快要掉下来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都说等,到底想等谁呀?
还是让张敖来回答他亲爹这个问题吧:我们要等待的,是一个力挽狂澜、技压群雄、奋勇当先、席卷天下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就叫——项羽!
第四章 项羽雄起
一、绝地
前面我们讲过,章邯干掉项梁后,以为楚国不足忧,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实,章邯这步棋是走错了,因为他走错这么一步,致使楚国元气迅速恢复,并且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两个天下最难对付的人,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军权,最先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
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被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傀儡,一辈子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傀儡中,楚怀王却是个例外,项梁一倒台,他趁项羽羽毛还没有长全,迅速把楚国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楚怀王知道,他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打压项羽,千万别让他有所行动;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养自己的人,建立势力圈子。
事实上,以上两件事,楚怀王都做到了。
首先,他召开了一个军事研讨会,决定兵分两路打击秦军,章邯和王离作为秦朝的两支主力军,正在攻打赵国,张耳和赵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国主力军必须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军向西攻打咸阳,抄掉秦二世老巢。
这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设想,那么谁能担任这两支抗秦军队的主帅?
关于人选问题,其实楚怀王心里早就有底了,负责北上救赵的大将军是宋义,负责攻打咸阳的是刘邦,项羽的任务就是当宋义的副手,随军北上。
宋义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一个朋友,他就是宋义替项梁出使齐国时半路上遇见的那个齐国使者。
齐使者,尊号高陵君,名显,姓氏已不可考,人称高陵君显。当初章邯袭击项梁前,他在路上听了宋义那番悠着赶路则避祸的高论后,半信半疑地晃悠着到了楚国,发现事情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梁战死,楚军上下一片惊慌,连国都都搬到了彭城。
这个高陵君,或许是因为宋义救了他一命,又或许是实在佩服宋义之远谋及才干,当他听说楚怀王要选拔楚国的大将军时,立即前往推荐宋义。
推销别人当然要懂得打广告,高陵君替宋义向楚怀王打出的广告词是:“宋义还没等到双方交战就看到失败的征兆,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军事专家,大王想做大事,宋义必能为您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广告是吹得够响,但是人证俱在,你不服还真不行。当楚怀王芈心听到高陵君这番话时,他心里就更有数了。
宋义曾经是他的人,他们在项梁手下都是被排挤和被控制之人,可谓是同病相怜,如果宋义真如前面所述那么有才,两人联手对付项羽,又能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于是,芈心立即把宋义招来面试考核。所谓考核就是一问一答,也就是两人席地而谈,内容为当今天下军事大计,类似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他们交谈之后,芈心心情大悦,立即任命宋义为楚军总司令(上将军),项羽为副司令(次将),范增为参谋(末将),其他部队一切将领也都归宋义领导,号为“卿子冠军”。
卿子是公子哥的意思,是一种尊号。宋义为上将军,全军中级别最高,所以又称冠军。可以这么说,宋义率领的这支队伍是全军最厉害的,楚军最厉害的部队都拉去救赵了,可见芈心是志在必得。
宋义才干如何,姑且不论,芈心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在过去的岁月中,他一直活在项梁的阴影之下。如今项梁死了,他要拿出毕生的政治资本豪赌一把,以此证明给诸侯看,我芈心不是无能的王,我和你们一样,不但有着扫遍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有着坚强如铁的战斗意志,更有着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我,楚怀王,将是无坚不摧的王!
所以在芈心看来,宋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时刻站在宋义的背后。宋义的灵魂就是芈心的灵魂,宋义的命运代表着芈心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败荣辱只在此一举,宋义,我这一生就交给你了。
公元前207年,十月,冬。
又是新的一年。
宋义率军出发了。芈心站在彭城之上,望着宋义远去的背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仿佛听到了宋义那自信十足的承诺:“楚王,我办事,您放心。”
楚王不只要承诺,更要看结果。将军一路珍重,我等你的好消息。
楚王留步,我决不辜负您的一番厚望。
宋义向芈心挥一挥衣袖,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北挺进。楚军行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宋义命令军队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此时,安阳离巨鹿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四十公里。全军做好最后的准备,士兵们都相信,决战的时刻就要来了。
但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一连四十六天过去了,宋义一直迟迟不发任何指令。
这真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
此时,张耳在城里被逼得就差没叫宋义干爹了,就算宋义不顾张耳,也要顾一下自己的士兵吧。正值冬天,士兵们都是露天野外,他们衣服不够穿,粮食不够吃,都快冻成鱼干了,宋义,你到底想干什么?
楚军上下,除了宋义自己外,没人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但是也没人敢骂宋义一句不是,项羽终于忍不住愤怒了。
令项羽愤怒的不只是宋义的优柔寡断,其实还有那个别有用心的芈心。
之前,芈心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不愿北上,主动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击秦,报秦国杀伯父项梁血仇。可是芈心与几个老臣交换意见后,一致得出决定:项羽残虐,曾坑杀过襄城全城百姓,不宜西进。刘邦仁厚,咸阳城正处在秦二世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或许刘邦能给他们带来福音,还是让他去吧。
好了,有好处就只给刘邦,我想出头你就说要开会讨论,你任命宋义为上将军时跟谁开过会,又跟谁交换过意见?现在宋义牢牢控制我,还美其名曰救赵。救赵就救赵,为什么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难道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让我后刘邦入关中封不了王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芈心该死,宋义该死,一切挡我路者统统该死!
项羽带着满腔的怒火,冲进了大将军的帐篷,他对宋义说道:“将军如此消极怠战是不行的,赵国都快被秦军逼疯了,如果我们现在引兵渡过黄河,诸侯与赵军里应外合,秦军一定顶不住攻击!”
宋义一听,当即就被项羽的莽撞激怒了,他指着项羽冷笑道:“你懂个屁。秦赵相争,秦胜兵则疲,我就乘其疲惫的时候打过去。秦败则国无救,我就击鼓西征一举灭了秦朝。这招就叫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懂不?冲锋斩敌,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你还是回去吧,以后别再跟我叽叽歪歪。”
宋义把项羽打发走后,立即在军中颁布了一条铁令:“凡是贪婪凶狠、桀骜不驯、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很显然,这条律令就是冲着项羽来的。
在宋义看来,只有铁律才能让项羽变乖,他的伯父项梁就是狂傲自大、不听劝才送命的,楚国不能因为项羽再次断送了未来。
项羽终于清楚了宋义的意图,只要楚军中有姓宋的一天,姓项的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在反抗中奋起,就在反抗中灭亡。
天气越来越冷,宋义还在作莫名的空想和等待,这等待就像北来的寒风,吹得露野的战士们心里一阵阵地寒冷。在这个冰冷的冬天里,宋义一点儿也感觉不到人世的苍凉,他准备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当丞相,临行之前,甚至不顾领导形象大摆宴席为宋襄饯行。
与此同时,喜宴帐外,冷冷的天上正下着寒彻入骨的大雨。项羽和战士们一起忍受着冰雨的打击,苍茫的旷野中仿佛响着那首我们所熟悉的《冰雨》: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
……
这真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将军帐暖玉生烟,战士风雨缩成鸡。将领美酒陪佳人,我等挨冻受饥为了谁,难道就是为了你宋义头上那顶不知天高地厚的冠军之帽吗?老天爷啊,你不要再唱冰雨歌了,再唱我就要发飙了。
雨,却无情地冰冷地拍着;心,却是那般莫名地绞痛着。项羽终于爆发了。
项羽站在风雨中,仿佛一具巨大的、凹凸有形的浮雕,他昂起高贵的头颅,指着宋义那暖融融的军帐对将士们说道:“我们出来本是联合赵国打秦国,但宋义却自以为是,久留不前,还说什么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狗屁!现在秦军这么强大,赵国肯定顶不住他们的进攻。秦军打败了赵国,会更加强大,又何来疲惫一说?我的伯父刚刚打了败仗,楚怀王把楚国全部军队交给宋义,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他却没半点危机感。如今天寒地冻,军队缺食短衣,他不去救赵取粮,却还有心思为儿子大摆宴席,这样的人该死啊!”
项羽的一席话说到全军将士的心坎上了。
是啊,宋义就像一条毒蛇,不拔掉他的毒牙,他们就只有继续被北风吹。宋义多留一天,将士就多受一天苦,今日不杀宋义,亡楚必宋。
好!刀已磨亮,剑亦拔出,由不得楚怀王了。杀!
杀将夺权,项羽不是第一次干了。这次杀宋义比上次杀殷通显得更加从容和老练,十一月的一天早上,宋义召集诸将开早会。宋义正准备发话,项羽嘣的一声像只凶猛的老虎扑到宋义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剑光一闪,宋义的头颅像一个猪头般被项羽砍下了。
众人都仿佛要窒息了,诸将个个呆若木鸡,仿若做梦一般。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对诸将说:“大家不必惊慌,宋义与齐国相谋反楚,楚怀王秘密派我来干掉他!”
这真是个好借口。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无论是谁,只要被当权者扣上谋反大帽,必死无疑。但项羽给宋义安的这罪名并非胡编乱扣,当初项梁费多少气力向齐国请兵打章邯,田荣死不答应,如今宋义才做上将军几天,儿子就能去齐国当丞相,那肯定是宋义与田荣不知达成了什么密不告人的协议,这不是谋反罪是什么?
诸将全被项羽威服,没有一个敢说话。
这时,当初吴中豪杰拥戴项梁为会稽郡守的一幕又重演了,只见诸将全部站起来拥护项羽道:当初扶持楚怀王上台的,是您项将军一家人,如今诛杀乱臣贼子也是很应该的。上将军已杀,请项将军当我们头儿统领全军。
项羽露出了胜利的笑,他要的正是这句动听之话。
但是有一个问题请注意,项羽,不是别人拥护你,你就能当上将军的,要想合法坐上这个位置,还必须另外一个人点头并且签字同意了才行,这个人当然是楚国名义上的领导楚怀王。在没有得到楚怀王正式答复之前,项羽只能暂时自称代理上将军,也就是所谓的假将军。
但项羽现在顾不上那么多,砍掉宋义后,下一个目标是把宋义的儿子宋襄连根拔掉。于是他立即派兵追杀宋襄,好险,杀手一直追到齐国境内才把宋襄追上,可怜的宋襄连齐国相印还没碰着就被人家一刀送上了天。
人生几多事,皆由盛事转哀事。人生就像一个圆圈,宋义从无中来,像只嘤嗡的苍蝇在项羽面前趾高气扬转了一圈,被项羽那只苍蝇拍一拍又归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