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张守仁也是大手笔了,六条内容,修桥补路,敬济院和慈幼局是抚育老人和孩子,这都是公益事业,第一条是给学校生员,这些人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舆论和媒体,算是一笔公关费用。
然后还有贴补所谓里长耆宿的,就是地方上那些保甲办事的人,不能和大官绅比,但也是地方施政的中坚份子。
然后帮贫户消除欠税,今年秋冬时,这些人可以免于冻饿之苦了。
再就是表彰义士孝子,就是撒网抽签,抽到了中大奖,大家高兴,平时名声好的,这一次算是中奖,而有这么一些代表,地方上的风气也会好很多,也算是一种公益事业的变种。
这一下子就花了大几万银子,几千石粮食,还有不少布匹等杂物,都是辛辛苦苦打山匪土匪扫荡来的,一次出动数百步骑,累计出动过过万人次,扫荡了两府四州十五个县境内的响马土匪山匪徒,现在的登莱两府,没有响马土匪,没有海盗,已经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模样了。
扫荡地方的同时,浮山营就在各州府建立了不少的明的暗的联络点,用于军需供给和情报传递,无形之中,也是对登莱两府的其余地方加强了控制。
这一次,惠及地方的六大举措,不仅是针对胶州一府,还有莱州,平度州,登州和黄县等几个重要州府。
除了扫荡来的物资,张守仁自己还要从小金库里拨银出来,这才够这一次大规模收买人心的用度。
这要是在太平时节,或是法纪森严的时候,一个地方镇将竟敢出钱邀买人心就是大罪,搁朱元璋那会,死罪活罪都难逃,扒皮都是轻的,现在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官员敢出来阻止了。
就算明知道不对劲,这上到士绅生员,下到贫民百姓,再到所有阶层都有好处的事情,谁跳出来挑头反对,岂不是和登莱一带几百万人过不去?
一个人要是敢这么做,那胆子也肥的太逆天了罢?
正文 第536节: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3)
除了军事上的联络点,这一次借着捐助,也是在各州府建了浮山系统的敬济院,慈幼局,还有发放草药救治病人的卫生局,发放贫民抚恤救济的抚济局,修桥补路的公务局,号称要计算两府下各州县忠臣孝子守寡节妇人数,并计算贫民所需费用的浮山统计局…
军事联络点,归参谋处,暗里的情报点,有的是特务处的,有的是军情处的,敬济院慈幼局什么的,有的是营务处下,有的则是中军管理,还有的是仓储转运处的管辖之下。
浮山营的势力,也是借着这一次大利四方的机会,直接就介入到了民间之中。
地方保甲,为了领取浮山的工资和好处,也是在很多事情上配合,而州县的官府势力和士绅势力经过这一次波澜壮阔的大斗争,深知张守仁不是易与之辈,于是找麻烦的少,配合的多,时间越久,则地方政权渐渐会被浮山影响,控制,登莱一带势必将成为张守仁稳固的大后方…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一场绝大风波,其实也是地方士绅与一伙文官对张守仁这个新晋武将试图压制,控制的一个试探的过程,结果就是踢到铁板,强奸不成反被日,胶州已经彻底被张守仁收服,莱州一带,也迟早是囊中之物了。
“一个小小游击,居然有如此手腕心机,真是,真是…”
登州城中,原本刘景曜所居的兵备道衙门,新上任不久的兵备道陈登魁一脸肃穆的样子,正在后院的小径间背着手漫步。
一边走,一边嘴里就是忍不住念叨起来了。
不到十天的时间,登州城中也是到处挂上了牌子。
城中的府学也是放过银子和粮食,现在这个时候,眼看就要种麦子,山东没有水稻等优质作物,现在收获的都是高粱玉米一类的粗粮,玉米这样的抗旱作物种值经验还较少,产量低,推广的地域也少。
番薯等作用此时也是进入中国,但百姓一样不会种,种值方法不对,也是没有在北方推广开来。
还是高粱小米等低产作物,难吃,产量也低,到明年麦收前,将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日子。
当然,这是对普通的家庭而言,真正的大士绅大地主另当别论。
眼看着浮山营送进一车车的粮食,到处给贫民百姓发钱子,上缴积欠,整个登州城中都是一片沸腾。
昨日陈登魁在城中四处走了一走,耳朵里是灌了一耳朵的对张守仁的赞颂声响。
上到小士绅,里甲保长,学校里的秀才生员,下到贫民百姓,都是对这浮山六条赞不绝口。而且,人家不是口惠而实不至,榜文张帖的同时,浮山的物资就跟着进来,接着就是到处挂牌,抚济孤老,慈抚幼儿,当年孔有德叛乱,死了全家老小只剩下孤身一人的老者,或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可是真的不少,这些人都是流离失所,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死活,到现在这个时候,浮山营的人一进来,首先照顾的就是他们,城中的这些人一被收养,不论是谁,都得翘一下大拇指,赞一声好样的!
正文 第537节:第二百一十八章 统计(1)
第二百一十八章统计
张守仁这么争气,最高兴的当然还是他的恩师兼官场保护人刘景曜了。
上一次死了两个举人,固然胶州一带没有直接状告张守仁的楞头青了,但张守仁的名声也是大坏,连带着刘景曜也吃了不少挂落。
他这个巡抚,根基太浅了,真正靠的住的地方势力,其实也就是张守仁一个。
现在好了,一切雨过天青,张守仁的势力再次膨胀,立下的功劳又是不少,刘景曜已经一一记录在案,将来报备在京,叫张守仁去陛见一次,升级到分守登莱参将,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登州还有一个总兵倪宠,此人是志不大才也疏的无能鼠辈,论起本事,连丘磊这种将门世家的光棍气也差几分,就是混死等死,如果不是登州已经不是前方,这个登莱总镇的位子是怎么也轮不着此人的。
一切风平浪静,对很多人来说是大好事,对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官员,正渴欲建功立业的时候,风暴□□,风眼却是和自己丝毫不相关,而且一场大风波,轻易平静下来,也正说明人家不需要自己,就能轻易解决麻烦。
所以登莱的局势,对陈登魁这个兵备道来说,就显的沉闷而且无聊了。
而放眼整个帝国,崇祯十一年九月初的当口,也是难得的平静之中。
潼关南原之战还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筹备之中,等李自成从陕北被一路撵到潼关附近,接应他的曹操罗汝才被孙传庭打败赶走,然后布下孙辉祖等总兵官布下的三道防线,在李自成身后又有曹变蛟和贺人龙两个官兵中的悍将,还有洪承畴亲领他的督标兵马做为接应,如此布置,陈登魁等人深知,李自成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张献忠和罗汝才谷城受抚,当初陕北起义诸路,李自成覆亡在即,革左五营销声匿迹,张献忠罗汝才等受抚,看起来,天下是太平可期了。
“天下太平,胶东地方也是平静无事,一个小小游击,就有如此心机手腕,还有如此财力物力,噫,吾有何可为,吾复何为?”
书房之中,陈登魁是起劲的大发牢骚,最近的事情,实在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魏家倒霉定了,莱州的黄知府倒霉是在下一步,方巡按抽身的早,起来是不碍了,但登莱两府重新洗牌,换上刘景曜和张守仁都信的过,能指使的动的人手那也是妥妥的…这么一来,陈登魁看热闹,试图火中取粟的计划是彻底破产,登莱一地,他这个兵备道是没机会,没戏唱了。
兵备道就是这样,官职上是巡抚的后备,巡抚弱,兵备强,巡抚强,兵备弱。
现在登莱的情形,陈登魁只能打打酱油了。
“父亲,”看到精明强干的父亲在长吁短叹,难得的大发牢骚,陈三小姐抿着嘴笑道:“天下太平不好么?”
“哼,要是真能太平也就好了。就怕,内忧方止,外患又至啊。”
正文 第538节:第二百一十八章 统计(2)
“父亲说的是东虏?”
陈登魁是东林党的一员,正经的松江陈家的一份子,论起消息灵通来,还要在登莱巡抚刘景曜之上。
最近这一段时间,边关连连示警,东虏小规模调动兵马的记录一条接着一条,全面动员的迹象也是越来越明显。
联想到今年的铁价和粮价十分反常,现在这种时候,江南和山东已经开始缺粮,大量的粮食被运到北方又神奇的消失,这里头的猫腻还用多说?
只是这件事没有人敢揭盖子,几家大粮商后头究竟是有多少人参与其中,这其中肯定有不少大鲨鱼潜在深水里头,谁敢贸然揭这个盖子,只怕会被嚼的连渣也不剩下。
就算是陈登魁这样的东林中层干部,对这种事也是离的越远越好,不会介入其中的。
“三哥有信来,说是想过来转转。”
三小姐在这里平时已经很清闲,很多事情也不经兵备道了,所以父女两人都穷极无聊。不过好在这年头资讯传播极慢,官面上只有邸报,平时互相通消息,那就只能是书信往还了。
越是上层人物,平时的信也多,求事的,求官的,求引荐信的,或是打听消息,请安问好,通传八卦,反正陈大人这里,一天多则十几二十几封,少也有五六七八封信。
拆信看信,也是不小的工程,每天陈大人有空就看,没空就丢给这个慧质兰心的女儿代拆代回,反正这鬼灵精模仿他的语气和笔迹,大约都有九成功夫了。
“哦,他要来便请他来吧,大约是乡居无聊,穷极思动了。”
陈大人一边背着手离开,一边长叹:“就是为父这边也没有什么要瞧的,唉,官场生涯如此无聊,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对了,你复信之后,顺道替为父写封信给那张守仁,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随礼物去一封信,贺他新婚大喜,嗯,就是这样吧。”
自己父亲虽然有无病呻吟之嫌,不过也确实是被打击的不轻。
自浮山六条颁布,钱粮真的下发,地方上不要说兵备道衙门,就是州县衙门,暂时也是只能看张守仁的脸色行事。
这个年头,说别的都是假的,有钱粮的才是真大爷。
书房之中,美貌少女也是紧咬着双唇,纤手之中的毛笔,似乎也是有千均之重,半响过后,只字未成,气哼哼的少女将手中笔一扔,嗔怒道:“这个人,成个亲也闹这么大动静,真是可恶,嗯,可恶死了!”
身为被怨恨的目标,张守仁没有打喷嚏,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警觉,相反,他此时正凝神皱眉,听取着钟显的汇报。
“大人,文册已经是统计出来。本营治下,包括浮山所、方家集、古城集、灵山卫在内,共有户三万一千一十五户,口十四万一千一百七十口,其中男子六万三千五十六口,成丁五万七千五百,不成丁五千五百。妇女,七万八千七百口,壮妇七万一千五十,幼女七千二百口,统计相加,全营治下,共有青壮男丁四万三千七百六十三口。”
钟显顿了一顿,又接着道:“营下有旱田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亩,近河水田三千七百二十一亩,其中三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亩归百户以上的各级武官所有,所有水田,均归千户以上的武官所占有。本营之下,浮山所一年上交朝廷六百石粮,灵山卫一年是一千二百年,每到春税之时,由登州都司统一收取至登州,再由登州运至通州交割。之后,再由朝廷统一调拨分配下来。”
能把数字做到这种地步,而且时间也不是很长,在这个时代的通信和交通条件之下,钟显等人是下了苦功和大功夫了。
张守仁也是不觉动容,伸出手来,笑道:“你们真是辛苦了,拿来我看。”
这一次的统计,是各地的统计局主导,军情局等各单位配合,还出动了一部份军人保护…最近的清剿行动成果巨大,胶东半岛几十年的匪患一扫而空,把匪徒们聚集了几十年的财富全部拿到了手,并且分发了下去,这样得罪的人肯定不少,虽在浮山营打出了威风,不过亡命之徒不少,还是小心为上。
这种武力震慑,不仅把可能的宵小给震服住了,还压住了地方上某些不愿配合的里甲。
一旦有人说什么程序不合,非得县里开据凭单的话,浮山营马队的士兵们就把斩马刀抽出来,斜架在前胸,然后策马疾驰而过,说是在村落附近发现了可疑的人,有可能是脱网的海盗,或是冥顽不灵的匪徒响马,总之这里十分凶险,需要大军出动,痛加剿杀。
这么杀气腾腾的一闹,加上统计地区都是“浮山区”,也就是张守仁直接控制的地方,几个卫所,加几个大型集镇,胶州和即墨这样的州县城池当然是不计在内的。
就算这样,工作量也是极大了。
毕竟在此之前,只有洪武年间正经的依靠全国的力量统计过一回人口,然后这二百多年来,所谓的黄册和白册都是胡来的,根本没有丝毫的准确性。
一个好几万人的文官组成的政府,连一个最基本准确的人口和土地资料也欠奉,张守仁觉得这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耻辱,在施展反击手段把莱州地方官员和士绅们狠狠恶心了一把之后,他趁机追击,在发放钱粮的同时,也是派出钟显等信的过的吏员,在自己的直接治下,开展了这一次的统计工作。
看了一会儿,张守仁笑道:“营下的户数是不少了,不过,土地数字也还够耕作。”
钟显站在旁边答道:“人口滋生,户数是比当初设立卫所时超过数倍不止。”
张世福在一边接道:“我浮山和灵山一带,原本也是军户逃亡不止,不过自嘉靖年间赐给永业田后,将领有田,不再侵削过份,多年之下,人口又滋生上来。要是嘉靖之前统计,怕是连五千户也不会有的。”
正文 第539节: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1)
第二百一十九章屯田
明朝军户逃亡,就在嘉靖之前达到一个高峰,派御史去巡查,一个千户所连百户都不足了。
军户逃亡原因很多,武官侵占军户土地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条,嘉靖年间,百户一级赐一百亩地,以此类推,军官们有自己的名正言顺的土地,侵削之事渐少,军户逃亡的事也就渐渐平息了下来。
良久之后,张守仁将手中文册合起来,满意的道:“钟主办立功不小,我有功便赏…”
“大人,我有个请求。”
“嗯?你说。”
“下吏有一个族兄,实在是聪慧机敏,而且熟谙政务,此次莱州府事后,他已经知道自己所行大错特错…”
“你说的是钟荣吧。”
“是的,还请大人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
“当时我自己都有自身难保之危,他一个外人,又是莱州府为吏,难道不给知府做事,还能来偏帮我吗?”
张守仁打断了钟显的话,微笑道:“请他过来吧,不过只能当你的助手了。”
“是,谢谢大人!”
钟显极为高兴,他的理想就是能使得钟家彻底脱离苦海,摆脱吏这个阶层,成为官员,哪怕是军职武官,也比在最下层当小吏强的多。
明朝的吏员,特别和卫所相关的吏员,在待遇上十分差劲,比起清朝的吏员能捞个油光脸滑,就算钱不多,好歹能混个肚饱来说,明朝的吏员就要凄惨的多了。
张守仁答应下来,钟显也极为高兴,不过不等他的高兴劲过去,张守仁便是神色严肃,向着钟显道:“钟主办,眼下有一件大事,我打算叫你牵头,世福、世强、世禄跟着你为助手,当然,我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可是大人婚期在即…”
“我知道,婚礼的各项准备工作,嗯,我叫曲瑞牵头,孙良栋等人帮手,就由他们来操办好了。”
张守仁现在的麾下已经分为好几个明显的派系和不同的所长决定的小集团。
林文远算是独竖一帜,既不与王云峰这个特务处的人打交道,也是不和别系将领拉近关系,只和曲端等人有着原本的兄弟情感。
张世福等人,一则是同宗,二来都长于政务吏事,军务上也是以严谨和宽仁驭下著称,特别是张世福有大将之风,可以替张守仁主持一方,但论轻兵锐进,敢打敢拼,勇武拼杀,这就得属孙良栋和李勇新等人了。
要说文武全才,大约林文远和曲瑞都不差。
不过叫曲瑞干婚礼营造的差事…在场的人,自然都是一头的冷汗。
今天这一次会议,明显的都是政务型或是军政两栖型的人才,张守仁看着这几个,笑道:“婚事只是私事,好歹都这样,还能错上天去?屯田才是天大的事,关系到我浮山营的生死存亡…世禄,粮食的事,你和大伙儿说说。”
“我营中粮食储备,也只够一个月之需。”
在大量发放钱粮之后,胶东一带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就是浮山营的粮食多的如山一样,怎么吃都吃不完。
正文 第540节: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2)
但明眼人是注意到一件事,粮食发的不少,但大量粗粮被留下了,而且对肉食和鸡鸭鱼的发放,张守仁没有以前那么大方了。
事实就是如此,精粮够吃一个月,肉食还好,大量打来的肉食被圈养了起来,七成供给军人,三成供给匠人和为浮山做活计的工人,这样减轻了地方上的压力,军民关系就可以更缓和一些。
但短期之内这样将就是可以的,长期下来,囤积的物资一定会被耗尽。
现在到处缺粮,往下去会更加的缺粮,就算几家大商行一直买粮过来,甚至加高价格,但山东这里的一个游击将军,怎么和有皇亲国戚为背景的晋商大粮商争?
又如何争的过各地的大军镇?
再下来还有官府要控制的仓储,供应皇家和各地藩王并地方府库。
几轮过来,到地方供交易的原本就不多,老百姓也要吃粮,再有钱你不能弄的地方上没有粮食吃,那也是要出大事的。
明末时节,其实缺的不是银子,而是各种各样的物资。
真缺钱的那是朝廷,地方上肥的流油的人可是大有人在,比皇帝有钱的主,那是能排一长溜出来。
“所以本将决定养猪养鸡,放羊,放□□,总之要大养牧畜,具体的办法,我已经想好,这件事,由营务处提调一千个壮劳力来。”
张守仁满脸放光,脸上也满是自信的笑容。
不知怎地,看到他这样的笑,在场的人,都是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从容,所有人都是受到感染,情不自禁的点起头来。
养猪放鸭,居然先要一千个壮功力,钟显也是吃惊,不过他对张守仁的大手笔也是适应了,当下就是笑着答应下来。
“先要开挖鱼塘…你们看吧,明年这时候,大家就能畅开肚皮吃肉了!嗯,是连家属和普通军户在内,民户我也能畅开供应。”
所有人都是笑着应下声来,对张守仁的话,大家是深信不疑的。
“养殖是锦上添花,要紧的是屯田。”
说到这,尽管已经明白张守仁叫自己做什么,钟显还是精神一振。
“本营治下有这么多的土地,不屯田,实在是对不起这些现成的土地,也对不起这些么多的劳动力啊。”
二十多万亩土地都是熟地,现在已经是在各军户和各级武官名下。都是旱田,产量低,分散广,想要屯田,这就是第一道难题。
“大人,如果要开荒,现在就要动手准备,冬天时烧林子,开地,不过这要的劳力和牧畜那就不是少量了…”
“不开,不开。”
张守仁连连摇头,笑道:“现有的地已经足够了,等将来咱们地方更大了,要再立新的营头了,再考虑多屯,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够用。”
浮山营治下,两个民户的大集镇是不算的,他们也没有多少土地,而且分的太散,太过复杂了,所以张守仁是打算维持现状,不去触动民户那边的田地。
正文 第541节: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3)
灵山卫、浮山所,当初授田时是平均每户三十亩地左右,整个卫所二百年下来,渐渐开出了十五六万亩的旱田,还有几千亩临河的水田。
水田在山东十分稀少,可以种水稻,一年两熟,种的麦子也很高产,这些田全部是归高级武官们瓜分,为了省事,也不必得罪人,这些水田张守仁就不动了。
剩下的,就是十五万亩左右的旱田,也就是产量低,盐碱重,引水难,肥料少土地薄的一些很差的下田。
军户所有的,都是这种田地,所以一年到头,最多是不饿死,温饱都难,养牧畜牲口的粗粮都不够,所以军户过的十分凄惨,民户的土好好歹肥沃一些,交的赋税也少,一亩地才交三合五合,军户一亩,就算现在减少上缴的军粮,一亩地收成也要上交三斗,还得被上官克扣贪污,还要被武官们强迫给他们的永业田当免费劳力,军官家中有事,军户也要无偿帮手,所以不管是哪里,军户都是比民户低一等的存在,遇到灾害,也是军户很难坚持下来。
西北大叛乱,主力就是陕北和甘肃一带的边军和军户,明朝两大患,西北的军户,东南的才子,两个方面一起使劲,终于是把庞然大物给绞杀死掉了。
看到部下们面面相觑,张守仁哈哈大笑,对着众人道:“你们是想说,田地是各人的,怎么个屯法?”
“是的,还请大人开释。”
“田地是个人的,不过我们把所有人都花钱雇出来,大家一起耕作,耕牛由我们来提供,种子,肥料,也是由我们来提供,然后每天给工钱,最后收成的时候,一家一半,你们觉得这样合理吗?”
“大人,这不大合理啊…”张世福摇头道:“这样军户是占大便宜了。”
“就是要给人占便宜,大家才有劲头。收成多了,他们占便宜,每天领工钱,他们占便宜,这样的便宜占多了,我们的收成才会多起来。”
看着众人,张守仁笑道:“屯田,我不是太明白。不过,我已经请教了一些人,无非是大家多辛苦,多积肥,多用人力杀虫,深耕下去,旱田缺水,我们就用打井的法子,不信抽不出水来,江南有大翻车水车,我们也能用,明年夏收,我要看到积谷满仓,总之,诸君就多努力吧!”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七日。
张守仁的吉期是定在九月二十六,此时距离婚期不过寥寥数日了。
浮山上下,从周老千户到普通的泥腿子军户,都是笑逐颜开的模样。张守仁的喜事,竟象是全所第一大事,所有人都是欢天喜地的模样,这热闹欢喜的光景,竟是和过年都差不离了。
自张守仁穿越至今,已经快满一年的光景,这么点时间,在浮山这里,真的是发生了太多太多值得书写的事情。
每个人的感悟不同,或深或浅,或在外远观,或深入其中,成为这个变化中的一份子。
但无论如何,当张守仁的这件大喜事到来之时,整个浮山,从冷静到沸腾,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有置身事外的感觉!
正文 第542节: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将至(1)
第二百二十章喜事将至
王老实全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踏入了浮山营的□□领地。
其实从进入胶州地界,就是感觉和别处地界完全不同了。从青州府的莱芜地界,到莱州府的高密之后,一路上响马就几乎绝迹,那些村匪恶霸,剪径念秧的小贼,油头粉面的混混,满脸横肉的无赖,还有那些孤寡老人,没爹娘的孩子,满身破烂的流民百姓…这些人,可是一个也瞧不着了。
等到了胶州地界,更是觉着稀罕。
人们都是红光满面的,流民乞丐一个也瞧不着,混混无赖更是绝迹,难得的就是人人都有股子昂扬的精气神,说笑起来,都是大声大笑的,瞧着就是太平地界过着舒心日子的人。
“怎么会这样?”
所有人都是有点疑问藏在心里头,怎么想也是想不明白。
莱芜是南北通衢大道,这年头见的人可是多了。自己地界不太平就算了,南来北往的客商说起来,天下到处都是一样的。
西北乱,河北灾,河南大灾,湖广一带也闹兵灾,太平的只有江南一带,不过江南一带的老百姓日子也不算好过,因为粮价太高,赚的钱光是吃食就去了大半,遇到什么疾病灾荒,也是一样抓瞎。
这年头到底是怎么了?
可莱芜的经验,放在胶州这里,竟然不做数了。
商贸发达,百姓安康,到处都是太平景像,王老实一伙人走的兴起,夜里也壮着胆子走起夜路,一夜走了不到四十里,遇着三股巡夜的人。
全部是浮山营的人,有步队,有马队,还有炮队的人也出来巡逻,只当是拉练。
到这时,答案算是有了一点眉目。
莱州府一府之地,有这么一支强兵在,强龙兼地头蛇,压的那些小爬虫们不敢动唤,恶性大的,已经见了阎王,就算是为恶小的,也是莫名其妙的就在地方上消失,隔几天之后,就在海边老老实实的筛盐去了。
这样一来,治安自然是好,连带着市面兴旺,商人也肯来,这几个月下来,胶州一带的行商比往年加多了三成还多,货物价格也开始下降,而粮食布匹一类的东西,因为浮山营大量放赈发粮,所以市价也平易下来,不仅比此前要低的多,也是比往年的价格要低了那么一点。
市面发达,赚钱的机会当然比往年多了一些,所以颇有点物阜民康的感觉出来了。
加上孤寡老幼都有相应的机构抚养,流民乞丐也是被屯田局给领走了…先养起来,等屯田正式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当补充的人力来用。
种种桩桩,叫整个浮山的人对张守仁的婚事有着超乎寻情的热情,这种感情,越是往里深入,越是感受至深,所以从胶州到浮山所,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不少人都是自发的买一点礼物什么的,赶到浮山所大营那边,出礼上帐,不是图什么,就是表达一点对张守仁拥戴至深的心意。
正文 第543节: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将至(2)
“父老们,实在当不得,当不得。”
“多谢父老们了!”
“承情之至,承情之至!”
来下礼的人实在太多,虽然三文不当两文的礼物多,百姓前来,多少也就是个意思,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
但人数太多太多,营门四周,到处已经是设了收礼的桌子,不少字好的营兵被抽调了出来,写的礼薄一摞接着一摞,在桌子上堆起老高。
礼物则是放在营门一边,堆的如小山一样,各式物品都有,土产什么的更多。
曲瑞和孙良栋几个各有负责的事情,曲瑞现在留守张家堡,布置新房和堡中的一应事物,黄二几个当帮手,李勇新几个来回跑,军营之中,就是孙良栋负责迎宾收礼,并且当场就回赠百姓红包,好说歹说,非要人家把回礼拿走。
这个差事不是好当的,红包里或多或少,反正装的都是铜钱,不少人送礼过后,掂一下红包,感觉多了,心里老大不好意思,便是要再还回来,然后就是推来挡去,不过张守仁的意思坚决的很,他这婚事,不能被人说成是大操大办来敛财,虽然这个年代反贪也反不到这种事上,红白喜事收礼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无论如何,他也是下令要回赠相当的钱帛回去,不能叫百姓吃了亏。
胶莱地方,各府县都是会有人来,这段日子,受他恩惠的人实在太多,要是真收起来,自己之前的那些惠及地方的举动,就是失了味道,反而不好。
所以只苦了孙良栋了,此时满头大汗,拼了老命赔着笑脸劝人拿走红包,同时还要对新来的人揖让,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风中带有寒意,但这厮是累的满头大汗,嘴巴也是干的快要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俺的腰牌,俺要求见大人。”
营门处这样的景像,王老实和舅兄孟方,方下镇的铁匠金千石几个人,还有骡车里坐着的王老实的家人,都是看的目瞪口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倒是王老实掌的住,大步到营门一角,把自己腰间袍服撩起来,拿起腰牌,叫守门的士兵验看。
“哦,是将作处生铁局的人,还是位帮办…失敬了!”
张守仁的营下机构还是初创,不算太繁杂,最上层的就是各处,营务处军情处,掌事的为主办,副手是会办,再下来各层办事的头目,就是帮办。
至于各处下属的各局,帮办就是高级属吏,算是一方诸侯了。
“嘿嘿,不敢当,不敢当。”
大约平生是头一回,一个衣着漂亮的官兵向自己打了一个姿式漂亮的敬礼,王老实只觉得嘴巴都干透了,一时间只知道搓着手,连声道是不敢。
等这个士兵去请示上官的时候,一群人都是面面相觑,看向王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