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元隆一副愁眉不展的神情,张梦娇轻叹道,“想不到爹爹竟然连那郑世昌也不如。”
‘四大恒’的郑世昌?张元隆一楞,迟疑着道:“你是让爹爹把张家船队以一成的股份入股?”
“呵呵,就我们张家那六十多条船,最多也不过五十万两,一成?”张梦娇却是嘴角一撇,“爹爹这算盘打的也太精了,一分还差不多。”
一分?张元隆差点就要暴走,不料张梦娇却又接着道:“我们张家也不是拿不出这五十万来,既是送人情,何妨送大点,干脆白送。”
白送!张元隆直觉的心里一阵猛跳,差点没闭过气去,这死丫头,就是女生外向,也没这么个向法啊,张口就白送五十万,老子有几个五十万?
“爹爹又不相信女儿的眼光了?”张梦娇淡淡的说道:“十四爷既然要整合海贸船队,他手上就的有船,可眼下他的船厂还在纸上,他现在最急迫需要的就是一只船队,因为他整合海贸船队需要一个壳子,爹爹,别怪我没提醒你,过了这村,可就没了那店,要被别人抢了先,咱们以后可就连汤都没喝的了。( )”
张元隆一听也急了,“这船队送出去,我张家有什么好处?”
“好处?”张梦娇干脆的回道;“没有。”
没有!白送五十万没好处,我钱多烧得慌?张元隆正欲怒骂,却一下转过弯来,这么大的人情,又有女儿在他身边,怎么会没好处?这宝贝女儿是在提醒自己不能主动要好处,越不要好处,这好处就越大。
不得不说海商们一个个都确实是神通广大,消息灵通,不到半天时间,留春园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不仅上海县有头有脸的海商船主都来了,就是镇江府和苏州府也有海商船主赶到了。
张元隆带着女儿赶到留春园时,已经有二十多人候在大门口了,他也是常年在外应酬的,见到里面竟然还有从镇江和苏州赶来的熟人,心里不由一阵失落,自己的消息比起他们已经落后的太远了,张家已经在慢慢的淡出海商的核心圈子了,幸亏自己有个宝贝女儿,这次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把握好。
简短的跟这些船主打过招呼,张元隆父女俩就直趋大门,守门的亲卫早就得了胤桢的吩咐,见到张梦娇,连忙迎了上来,将两人带进了留春园。
那候在外面的一众海商船主不由都伸长了脖子,我们来的这么早,都还巴巴的候在门外,这张元隆怎么一来就被引进去了?顿时几个人就嘀咕开了,“这老张不才巴结上两江总督吗?怎么一转眼,又搭上十四爷的线了?没见他那小女儿也来了,呸,就他那女儿,十足一个野丫头,十四爷能看的上眼?哎,这张家转眼就要重新抖起来了。”
一进胤桢会客厅,张元隆就跪下行礼,“草民张元隆拜见皇子十四贝勒爷。”张梦娇一脸郁闷的跟着行了个请安礼,“民女给十四皇子殿下请安,十四爷金安。”
胤桢瞅了张梦娇一眼,手一伸,含笑虚扶道,“无须多礼。”接着又吩咐道,“看坐,上茶。”
见胤桢态度和煦,又有女儿在场,张元隆胆子也大了许多,他也知道胤桢的时间金贵,没功夫跟自己磨牙,所以一落坐,他便一揖开门见山的说道:“十四皇子殿下坐镇上海实乃我上海子民之万福,不过两月时间,就为上海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草民身为上海人,愿意献上张家船队六十余艘海船,为上海的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胤桢听的暗笑,送礼都能送的这么冠冕堂皇,不愧是海商巨贾啊,这船队正是他当前急需,瞥了张梦娇一眼,这主意肯定是这小妮子出的,谅这张元隆没这么大的魄力,也没这份眼力,张梦娇能够看出自己眼下急需什么倒是不奇怪,更难得的是她有这份心,不过,他早有计划,这种规模的船队,他还没看在眼里,但这份人情得领,好处也得给。
“张员外这份厚礼,胤桢受之有愧啊。”胤桢笑道:“不过,你既然有这份心,我也不忍拂了你这份美意,听说你准备建造海船百艘,这样读书阁,连同你那百艘海船一起,尽入我‘大清远洋贸易船队’读书阁,按规定,民间只允许建造两桅的海船,可两桅海船太小,不适宜远洋航行,你既然已经入股‘大清远洋贸易船队’,便可不在此例,那百艘海船尽造三桅的读书阁,1500料和2000料的各造一半就好,股份嘛,我只能给你半成。”
张元隆却是被胤桢这几句话给吓呆了,一百艘1500料,2000料的三桅海船,这要多少银子?我也想造,可全部家当耗尽怕是也凑不齐这么多艘,而且才给了半成的股份,娘哎,这是什么船队?这小两口该不会是合起来宰老子读书阁?一个比一个的胃口大啊。
“咳咳。”张梦娇轻咳了两声,她也被胤桢的胃口给雷到了,见父亲蒙了,她不得不出头解说道:“十四爷,自我大清立国到成功收复台湾,二十多年间海战不断,极大的消耗了沿江沿海的造船巨木,开海以后,又是大兴造船的风潮,现如今,造船材料深为紧缺,欲造上千料的巨船,这材料尤为难觅,必须的从南洋或者是关东运送而来,另,近二十余年来,朝廷不允许造大船,以至现在能够建造上千料巨船的工匠也不多,这就使的千料巨船的船价十分骇人,百艘千五料以上的大船至少需要八百万两,我们张家可着实没有这个实力。”
悲哀,连被爆菊!!亲们,雄起!!!
第50章 各方反应
“呵呵,不要急,我可不是强抢恶要之辈,既然让你做事,当然要给你创造条件的。( )”胤桢笑道:“这百艘海船是不可能一年之内造完的,不过,最多也只能给你四年时间,至于木材嘛,也不是问题,明天,我就让人发告示,运送造船巨木的船只江海关一律免税,并且优先供给棉布份额,这样一来,你还怕没人运送木材来上海?
至于钱嘛,八成棉布的份额让你经营两年,允许你提一成的价,这就不担心没钱了读书阁?不过,棉布收购你不能够插手,直接从我手上提货,另外,你手上的洋行要交给我,作为收购棉布的铺点,这上海的棉布转运仓库也得着落在你身上。”
张元隆不由倒吸了口冷气,使劲的掐了自己大腿一下,强制自己不晕倒,就以数额最大的‘标布’而言,每匹六钱,一成就是六分,上海每年的贸易量有多大?更何况现在就允许上海一个关口贸易,四千万匹应该是保守的了,光这笔帐每年就是二百四十万,再加上其它林林总总的高价布,一年三百多万啊。
张元隆一口吞下整个上海棉布出口份额的消息,不到一个时辰就传遍了上海,长青园门口登时间就变成了菜市场,张元隆是幸福并痛苦着,一拨接一拨的接待、打发来自上海及附近的亲朋好友们。 ~
胤桢却愁眉苦脸的坐在书房里,面对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他只得打起精神一一记录下来;要制定江海关的新制度,要出告示,江海关的吏员,书办、巡役、水手、等等至少要换掉大半,棉布收购也要出告示稳定人心,至少要在每个县、镇都得设点收购,上海及各府县还要建仓库储存转运,建造工棚的进展要检查,快过年了,要给下面的人发红包、薪金,要给京城一大群人写信…。
上海及其周围的商人,地主很快就从邸报中嗅出了味道,上海要大发展了,先知先觉的一些人立马就开始派人去上海周围买地,不过让他们感到郁闷的是,上海县城周边,特别是县城东北沿江的土地早就被人购买一空,这种情形更加刺激了他们买地的决心,周边的买不到,就买外围的,还没过年,上海近边的地价就差不多翻了一倍。
看到这种热火朝天的行情,陆续购进大批田地的海锋不仅感叹万分,跟着十四爷,这钱赚的也太他.妈容易了,这跟在地上捡银子有区别吗?
就在烦恼、快乐和忙碌的交织中,时间一晃就到了康熙四十九的正月初八。叶*子悠*悠
从这天起,胤桢开始接受江海关一应官员的拜年,他将开年就要清查整顿江海关的消息透了出去,同时又声明,自动请辞的概不追究。
风声一传出,整个江海关登时就掀起了一股请辞的风潮,这年头,在海关的,谁屁股下面是干净的?与其被清查,还不如赶紧的请辞,好另谋高就,有钱还怕没地方做官?
随后,上海、松江、嘉兴、苏州、湖州、镇江等周边府县都贴出了告示,江海关和环球洋行招人,而且特别注明,招寒门子弟。
告示一经张贴,就引起了轰动,那个环球洋行且不说,江海关,那是什么地方?打屁油裤裆,肥的流油的地方啊,历来就是削尖了脑袋也进不去,现在居然在外面招人?看着告示上那鲜红的江海关大印,所有人都一致怀疑这新出任江海关监督的十四皇子脑袋出了毛病,不是被驴踢了就是被门板夹了。
怀疑归怀疑,面对这梦寐难求的机会,无数的寒家子弟也不在乎过不过节了,呼朋唤友的结伴涌向上海,看看能不能够撞上大运。
与此同时,两江、江浙一带的世家名门也都接到了胤桢的名贴,胤桢很客气,言明上海一应事务初创,手下缺乏人才,望各家推举才华出众,品德高洁的子弟前来上海。
十四皇子恂贝勒胤桢这一年来可说是声震朝野,农学院,‘四大恒’,远洋舰队,江海关监督,棉布专卖等无一不是大手笔,可说时时刻刻都在牵扯着江南各世家名门的神经,眼下他竟然要他们举荐自家的杰出子弟,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一家家立马就谴出最为出众的子弟前往上海。
胤桢求贤若渴的声名也由两江、江浙迅速的传扬开去,得到消息的世家名门哪肯落后,也纷纷派出自家优秀子弟赶赴上海,能够获得十四皇子赏识更好,即便是能提前知道十四皇子下一步举动,也可以大占先机,十四皇子赚钱的手段,现在已经是天下皆知。
在广州,澳门,上海允许洋人驻留和棉布指定在上海出口的邸报消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精明的商人马上就从中嗅到了商机,西洋的传教士早就得到了彼得等五名传教士带来的消息,能够到大清腹部去驻留传教的机会让他们欣喜欲狂,邸报一传开,他们就一面谴人去上海打前站,一面尽力游说网罗胤桢需要的各种人才,只要能够巴结好上海这位实际上的掌权者,他们就能够在上海快速的站住脚跟。一时间,大量的商人,传教士,洋人纷纷乘船前往上海。
稍后两天,江海关运送造船巨木船只一律免税,并且优先供给棉布份额的告示就飞快的传遍了沿海各地,各地海商船主这时哪里还顾的上先前三年不运送木材的协议,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尽心思的打通渠道收罗造船巨木。
税要不了几个小钱,问题是棉布的份额,这些个海商船主哪个不是人精?眼光都长远着呢,谁都知道,今年要是抢不到这棉布的份额,搞不好从此就得与棉布说再见了,到手的份额谁还会愿意再吐出来?就算以后能够抢到份额,那也得付出比现在高几倍的代价。
一时间,押着大量现银或者是揣着银票收购造船巨木的商人纷纷出海,北上南下,四处购木,关东、朝鲜、台湾、南洋以及内陆的各个产木区登时就掀起了一股伐巨木热潮。
第 51章 海关制度
万建图开出的高价工钱(一天一百文)终于开始有了反应,上海周边各县的富裕闲散劳动力纷纷涌入上海,面对各地蜂拥而来的人潮,不仅胤桢、海锋忙的脚不沾地,上海知县徐世桢,松江知府朱延志同样是忙的不可开交。 ~
朱延志在年前就被胤桢授予江海关副总监的名头,他索性跑了趟江宁,拜访了两江总督和苏州巡抚,请求将办公地点搬到上海,这两位大员哪里肯为这点小事得罪胤桢,自然是点头同意,所以朱延志也就名正言顺的将松江府衙搬到了上海。
为防止突然涌来的人过多引起上海物价上涨,朱延志、徐世桢不得不向近边各府县调集一应日用必须品,粮食和建筑用材是重中之重,而胤桢则是在县城或者县城的周边大肆的招募人手建造民居。
因为胤桢的习惯,朱延志、徐世桢,海锋,万建图等人都形成了每天辰时四刻赶到留春园汇报的惯例。正月十早,胤桢在各人做完例行的汇报之后,便开口说道:“明、后两天将是江海关和县衙、府衙‘开印’的日子,这段时间虽是‘封印’放假,可在座诸位也都是刺促不休,诸位的辛劳,胤桢会一一记在心里。”
说完客套话,胤桢转向朱延志,“朱大人,新制定的海关制度你可看了?有什么异议或者是有什么补充的没?”
“下官惭愧。”朱延志肃然起身躬身行了一礼,“下官代天下所有的船商感谢十四爷的恩德。”直起身来,他满怀感慨的说道:“十四爷制定的这份海关制度,对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验放等各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再想如以前那般巧立名目层层盘剥,无异于难如登天,另外,对财务、统计、审计、缉私、督察、吏员职员的管理、奖惩等制度的制定不仅使的管理更为规范、明晰,也让所有的吏员职员有了上升的空间,再加上高薪养廉和公开举报这两条,下官敢保证绝大部分吏员职员不敢再生贪贿之心。这份海关制度,一经公开,绝对会震动天下,朝廷必定会在全国海关推行。”
这话决对不假,胤桢却板着脸说道:“再好的制度,也必须由人来贯彻执行,否则也不过一纸空谈,朱大人的职责就是将这些制度彻底贯彻执行下去,要做到铁面无私,若有人胆敢违背制度,坚决开除,绝不能手软。明天就是海关‘开印’的日子,朱大人务必将海关新制度在县城、港口及各关卡张贴出来,组织海关所有的吏员职员学习,要求全体背诵。另外,进出口税率的调整也同样张贴出来。”
打发走朱延志,胤桢又看向徐世桢,“徐大人,上海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内会涌来更多的人口,这衣食住行,治安,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很大,你要多看多走,随时留意,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及时汇报,万事有我在后面给你撑着。”
徐世桢拱手一揖,“下官谢过十四爷体贴爱护,必定殚精竭虑保证上海的安稳,不使十四爷有后顾之忧。”
接下来就是万建图了,胤桢颇为满意的说道;“工棚的进展我昨天去看了下,还不错,不过,这工钱该考虑降下了,否则以后来的民工都是这个标准,我可就吃不消了,慢慢降到比正常的工钱高一成的水准读书阁,工钱可以七天一结,必须保证他们能够及时、按时、足额拿到工钱。另外,船厂的规划设计图完成了没有?”
万建图从容回道,“回主子,以工棚目前的进展来看,半月后,就可以开始慢慢降低工钱标准,工钱的发放有专人负责,而且主子在工地设有举报箱,没人敢有那么大的胆子赶坏主子的事。船厂的设计图纸再有三天就可以完成,因为对其中几个地方不放心,奴才年后又跑了趟江宁,这才耽搁了些时间。”
胤桢赞许的点了点头,和煦的道,“做事严谨,是应该的,设计上稍有失误,后面的麻烦可就大了,恩,赏你和二十两银子以资鼓励,好好干。”
“谢主子恩赏。”万建图原本还有点担心被训,没想到竟然受赏,不由暗叹这主子眼光长远,忙作揖谢赏。
胤桢随后吩咐道,“你下去将吴天明和胡成昆两人叫来。”
最后,胤桢才看向海锋,“上海的摊子马上就要全面铺开了,我呢,不可能一直呆在上海,所有的事,以后都要由你一手抓了,你得有这个心理准备,从现在起,就开始学习掌控全局。”
“主子。”海锋有些腼腆的说道,“这摊子可有点大了,奴才没这个经验啊,怕办砸了主子的差事。”
“经验是慢慢积累的,我最近不还在上海嘛,多学多问,要学会抓大放小,学会用人,人用对了,你就轻松多了。”胤桢着语气一转,沉声说道,“我不在上海,这摊子事,你不抓,谁来抓?交给别人,爷还真不放心。”
见胤桢话说到这份上,海锋哪里还敢再推辞,就地扎了一个千儿,正色说道,“奴才一定竭尽全力为主子分忧。”
“起来读书阁,别动不动就行礼。”胤桢笑道。
不一刻,吴天明和胡成昆两人就赶来了,见过礼之后,胤桢便淡淡的说道:“吴天明,你以前是在九哥的铺子做掌柜的,现在还是做回老本行,替爷把收购棉布的事情抓起来,以后‘环球洋行’就交给你来打理,各府、县、镇都要设收购点,建仓库,布匹不能降价,不能损害织工的利益,这是根本,违了这一条,小心你吃饭的家伙。另外,这么多的网点分布,你可以动点脑子卖点或者是收点其它的东西,一来维持‘环球洋行’的开支,二来也可以避免造成布价过高,有盈余的也可以给各分号的伙计发点福利。”
吴天明一听,兴奋得脸都红了,“谢主子隆恩,奴才定不负主子所托。”
“恩,跟着爷,你们不用担心没前途没出身,更不用担心没钱。但谁要是敢手长,爷不介意杀几个立威。”胤桢语气虽淡,却听的屋里几人背后凉飕飕的。
“奴才们不敢。”就连海锋也吓得跪了下来。
胤桢满意的扫了几人一眼,才道,“都起来读书阁。”而后又对胡成昆道:“你是钱粮师爷出身,先协助海锋,把各厂的钱粮收支,人员调配,材料进出等抓起来。”说着掏出一个小本子递给海锋,“这是我写的各厂的一些制度,财务、统计、审计和人员的奖惩升降都有详细的规定,你们先熟悉下,再组织下面的人学习。从京城带过来的人,以及最近开始投奔过来的世家子弟,对这些人要勇于提拔,但也要细心甄别,是人才就大胆的用,品德差的,管他是谁,都给我逐出去。”
正月十九,江海关‘开印’,江海关新的规章制度一早就贴满上海县城和港口,朱延志不仅是张贴公布,而且还派人守着一条条制度讲解,这消息立刻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个时辰就传遍整个上海县城。
因为已经是临近出海的日期,很多的船员船主,商人都汇聚在上海,江海关的新制度跟他们可是息息相关,谁不上心?消息一传开,各个告示公布点立即就被围的水泄不通,随着讲解人员的一条条讲解,叫好声轰然不绝,常年经受层层盘剥的船主,商人自然是欣喜如狂,当听到身为江海关监督的胤桢在留春园专门设立举报点,并承诺在五日内给予举报人答复的这一条制度,整个场面差点失控。
皇子十四贝勒胤桢清廉爱民的名声立刻就从上海传扬开去。
第52章 好色贪婪
正月二十,各地衙门纷纷‘开印’办差,各个宗亲皇族在外地做官的门下奴才也纷纷开始组织向上海运送各种原料,民工和各色工匠。 ~
朱延志、徐世桢、海锋、胡成昆、吴天明、万建图等人开始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胤桢却是忙里偷闲于正月二十四将张梦娇风风光光的娶进了留春园。
这让上海的士绅们大跌眼镜,十四爷竟然娶了这么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张元隆能一口吞下所有棉布份额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自然,胤桢好色的名声也是不胫而走,各大船主也纷纷开始考虑,是不是要物色几个美女去换取棉布份额。
紧随而来的是张元隆放出了所有棉布提价一成的风声,这一来,胤桢登时就成了众矢之的,好色贪婪的名声立时就盖过了清廉爱民,不过,一众织户反应却是不大,各府、县、镇都张布了棉布收购的公告,棉布的收购价没降,而且也不愁没地方卖,至于棉布在商人中能卖什么价就不是他们该关心的事了。
留春园内宅,胤桢对张梦娇嬉笑着道,“为了让你风风光光过门,爷好不容易才博得的清廉爱民的名声,立马就变成了好色贪婪,你是不是该好好补偿一下爷。”
张梦娇琼鼻微皱,“十四爷可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我爹爹不过是你推出去的替罪羊而已,你应该好好补偿我才是。 ~”
心思被戳穿,胤桢也不以为意,欺上前去笑道,“行,爷这就好好补偿你。”
张梦娇一笑躲开,“爷还是先考虑下,会不会有人拿这事做文章读书阁。”
“爱做不做。”胤桢不在乎的说道,“爷的手尾可都收拾的清爽利落,随他们去折腾。 首.发”
紫禁城,养心殿,康熙在看了来自江南的密信后轻叹了口气,这个老十四,收买人心多的是手段,用得着大张旗鼓的纳妾吗?难道是因为那女人的缘故?哼,这好色贪婪的名声朕看你如何洗刷?
毓庆宫,皇太子胤礽得知这个消息后,仅仅只是记录了一笔,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参不倒胤桢,不痛不痒的还不如积攒起来,以后应景的时候一起参劾。
八阿哥胤禩不过是嘀咕了两句,根本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这事的手尾干净着呢,他一手经办的,自然清楚不过。
四阿哥胤禛对这事却是上了心,以胤桢的精明,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端详了半天,却咂摸不出哪里有问题,便来到邬思道处,邬思道看了这消息后,赞许的瞅了胤禛一眼,琢磨了一会儿,他才开口,“四爷怀疑的有道理,不过这消息太简单,思道以为应该与那张元隆无关,你让人去查查那女子的底细,再做分析。叶*子悠*悠”
二月的上海一片繁忙,台湾及两广的海商开始运送霜糖抵达上海,大批的商人、传教士、洋人也随船到达上海,内河航道,陆路每天也有大量的原料和人员输入上海。
上海洪港一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工地,造船厂和海军学院率先破土动工,随着大量人员的涌入,铸造厂、炼铁厂、火器厂、被服厂、火药作坊等相继破土动工,海锋等一干手下和上海官员登时就忙的昏天黑地。
胤桢则一天到晚忙于见人写信回信,原本一天到晚闲得无聊的三个挂号、书启、知客师爷,立时就忙的找不着北了。
“在上海建教堂我没意见,不过要朝廷归还原老天主教堂,这事可就棘手了。”胤桢很是头疼的对几个前来的传教士说道,康熙四年,朝廷实行禁教,康熙下令只允许传教士在广州一地活动,上海的天主教堂也就因此荒废,早就被改建了,这几个传教士一到上海就找胤桢打擂台来了。
“尊贵的十四皇子殿下,这天主教堂是我们的私产,私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贵朝廷的原因而导致我们私产的流失,我们希望贵朝廷给予补偿,这完全是正当的理由。”白理华据理力争道。
这事确实理亏,但胤桢却不好表态,更不敢将这事上报,开什么玩笑,万一惹恼了康熙,一道谕令下来,不准传教士在上海驻留,自己找谁哭去?想到还要指望这些传教士帮着网罗洋人工匠、水手等人才,他不得耐着性子跟他们周旋,“白神父,你的要求我会专折上奏朝廷,至于朝廷是什么看法和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批复下来的时间就更难说了,你知道的,大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朝廷是日理万机,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怕是很难引起朝廷的注意,你们先回去慢慢等消息如何?一有消息,我马上就通知你们。”
白理华也不傻,知道这一等,怕就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十四皇子殿下,我们这次来上海不仅有三十多位神父,而且还帮殿下邀请了五十多个水手和工匠,当然,如果殿下需要,我们会继续帮助殿下游说邀请。”
来了五十多个水手和工匠?胤桢听的一喜,却故做为难的看向白理华,“对于你们的到来,我谨代表我个人表示感谢,上海会越来越繁华,所有来到上海的朋友都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不过,这归还老教堂一事,本皇子确实是爱莫能助。”
见胤桢口风如此紧,白理华也意识到这事情怕是很难办,在上海若是不能取得这位十四皇子的支持,他们将很难站住脚,他只得退而求其次,“殿下,您看,能不能补偿我们一块地皮,我们自筹资金另建教堂。”
胤桢爽快的笑道,“这没问题,本皇子私自赠送你们五亩地,另外再赠送两千两白银,不过,我的江海关,海军学院都需要学习法语、英语,而且,眼下的海关还急需翻译。”
“我谨代表上海所有的耶稣会传教士感谢十四皇子殿下的慷慨,我们非常乐意为殿下效力。”白理华说着恭谨的弯腰行了一礼,同时心头也是一松,这可是个好兆头,有了十四皇子的带头捐赠,这局面就容易打开了。
胤桢在上海忙的不可开交,康熙在二月初却带着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等几个皇子再次巡幸五台山去了。
看到邸报,胤桢很是狐疑,康熙怎么老是喜欢往五台山跑?难道真是顺治爷在五台山出家?可惜这次没能赶去一探究竟,他此时忙的脚不沾地,也没时间去深想,将邸报扔给张梦娇之后,又急忙去会客。
忙碌了一个月时间,各种事情总算都开始理出了头绪也开始走上了轨道,胤桢稍稍松了口气,康熙已经回京了,他也该回京城了,三月十八是康熙的生日,也就是万寿节,生日礼物早就准备好了,他不想也不敢经他之手呈送,万一被人动了手脚,将会在康熙心里留下很坏的印象,康熙可是很挑剔的主。
第53章 遭弹劾
三月十八日上午,胤桢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午门,赶紧的递牌子求见。 ~
今年的万寿节,康熙原本没心思操办,转念一想,可以借这个机会消除一下京师内外的紧张气氛,也就欣然允了诸大臣所请。十八日一早康熙就率领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等,到太中行礼,而后才移驾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上表朝贺,之后是宫廷乐师奏乐,献舞,礼毕后一众大臣们自然是免不了要歌功颂德一番。
康熙听着也没觉着有什么意思,也是,听了几十年,那些陈腔滥调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有意思才怪,但他仍然是耐着性子,笑吟吟的接受一众大臣的恭贺,时不时还表扬一两句,一直等到接近尾声,他才微微动了动脚,一旁的李德全立刻会意的喊道,“礼毕,进献寿礼。”
当先敬献寿礼的自然是皇太子胤礽,今年的寿礼,他可是动了番脑筋,也下足了功夫,他进献的是一尊翡翠雕刻的老寿星,玉质和手工自然都是极品,难得的是这份寓意。
太子之后自然是一众皇子了,各人或献书画,或献珠玉不一而足,而后是一众宗室亲贵,最后才是众大臣,一应寿礼康熙倒是没多大在意,见的多了,几十年下来他见的收藏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寿礼,他往往只是瞅了一眼,便让李德全放在一边,待一众皇子的寿礼献完,他就留意到了今年没有十四的寿礼,心里登时就寻思开了,是十四没送?还是有人截了十四的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