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清兵虽然退走,但纪世维却是忧虑战后的参究该如何渡过,没想到雪中送炭,保安卫这份捷报,真是来得及时啊。
在纪世维的身旁,站着保定府通判奉时雷。东路游击将军毛镔,怀来守备黄昌义则在二人身旁探头探脑。
纪世维沉吟良久,对身旁的奉时雷道:“奉大人,你看这份捷报可是属实?”
看着捷文,奉时雷也是吃惊非常,他道:“两年前保安卫曾发过一份捷文,言其斩奴级十名颗,当时查核属实,只是这斩首二百八十一级…”
他摇了摇头:“不若将永宁参将与保安守备招来询问。”
纪世维一咬牙:“事关重大,本官要亲自前往保安卫查验。”

崇祯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因宣府镇怀隆道东路斩首大捷之事,怀来兵备官纪世维飞马向镇城巡抚陈新甲报捷。
第136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完)
陈新甲接报大喜,清兵在宣府境内横行无忌,己让他担心事后自己官位不稳,这下好了。
他快速将捷文存照备份,又将相关文册转送到巡按衙门,敦促他们赶快前往查勘,造册上缴兵部。
巡按代天巡狩,纠举地方,惩治贪墨,还负有勘报功次的职能。眼下的宣府巡按御史己由崇祯七年的刘邦珍换成了薛才德,大明每地的巡按御史巡历时间都是一年,如无朝廷特准,不得再巡第二次。
陈新甲催得紧,薛才德便由镇城出来,前往怀来城核实功次结果。
怀隆兵备道纪世维热情迎接了薛才德一行人,酒酣耳热后,不免备上一份厚礼,眼下大明的巡按御史可没有以前那种风骨,贪污收贿也是平常,不过薛巡按是个有原则的人,礼物他是收下,事情还是一样要办的。
首级早已从舜乡堡解到保安卫城,又从保安卫城解到怀来路城,二百八十一颗首级,全部用石灰硝着,保存完好。
薛才德兢兢业业地一个个验看,和身旁的三个随员书吏仔细研究,每颗首级先看辫发,再看脸面,最后看牙口,还对着太阳左照右照,仔细琢磨。
“真奴首级!”
“真奴!”
“真奴…”
随着验看过的首级越来越多,薛才德脸上的神情越来越惊讶,最后首级全部验完,二百八十一颗首级,竟全都是真鞑子的首级,没有一颗是妇人或是杀良冒功的汉人首级。
薛才德呆呆地站着,只觉太不可思议了,大明军中虚报战功,杀良冒功是常有,薛才德看纪世维信心满满,胸有成竹的样子,认为他可能斩获了一部分的清兵首级,但二百八十一颗首级,其中定有大半是妇人或是良人的首级冒充,如果查出来,自己可以狠狠地敲那纪世维一笔,没想到…
他呆呆地站了良久,忽然道:“取水来。”
纪世维与身后的奉时雷相视而笑,他抚着长须含笑站着,谁也不能否认他的美男子风度,他吩咐下人:“取水给薛巡按。”
几个大水桶抬来,薛才德随手从首级堆中扔了一颗首级进去,“哗”的一声,水花四射,随后那颗首级飘浮在水中,一张狰狞丑陋的脸容龇牙咧嘴地瞪着薛才德。
“脸容朝上为男子,脸容朝下为女子,辫发顺服无力,显是剃发已久,此为真奴。”
一个随员在薛才德身旁低声道。
薛才德无意识地点头,他漫不经心又抛了几个脑袋进水桶后,用皂角洗了手,忽然对纪世维深施一礼:“纪大人斩首大捷,长我大明军心士气,本按佩服。”
纪世维心情无限的好,他呵呵笑道:“身为大明臣子,为国杀贼乃是本份,御史大人过誉了。”
他笑呵呵地邀请薛才德前堂就坐,两人又是一团和气。

稽查结果后,巡按御史大人便整理文册,核对文册中的一干立功人员,在保来卫的首级押解到怀来城时,东路游击将军毛镔曾与永宁参将张国威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在纪世维的协调下,最后事情圆满解决。
保安卫城让出一百颗首级,其中由毛镔获得四十颗首级,张国威获得六十颗首级,东路上下,都是一片欢喜。
在大明的初期及中期时,巡按御史核实功次时,还要亲临战阵实地考察,招集有功人员询问当时情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行为已是消失不见了。
首级真实,一干有功人员文册怀隆兵备道也是整理得井井有条,又不见有人来提什么异议,薛巡按便将纪世维提供的功劳文册照抄三遍,名单中,只有保安州城一个叫舜乡堡的地方引起御史大人的关注:“区区一个城堡的防守官,竟能斩首八十级?”
薛巡按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对那叫王斗的小官武将留上了心。
文册抄好后,除了一份留着备照,一份申报总督府,一份立时随着捷文飞马呈报兵部。

此时清兵己在京畿各地肆虐,塘报在路上受阻,直到八月的十一日,捷报才送到京师。
捷报送到内阁,引起一片震动,连崇祯帝都惊动了,清兵势大,一座座城池陷落,只有宣府镇东路传出这一抺亮彩,斩首二百八十一级,局势一片灰暗中,这份功劳显得分外醒目。
崇祯皇帝亲自阅读捷报,还一个个观看文册中的有功人员,看到王斗的名字时,他停了下来,指着王斗的名字询问旁人:“这王斗为何人?如此的悍勇,竟能斩首八十级?”
此时内阁首辅为温体仁,吏部尚书为谢升,户部尚书为侯恂,只有兵部尚书张凤翼领兵在外,督师来援各军与清兵作战。
在皇上的关注下,内阁首辅的严切下,就算兵部尚书不在,兵部各员也是以前所未闻的速度查核明实,随后以飞快的速度移文都察院,都察院又立时派出人员,前往宣府镇找寻巡按御史薛才德勘查原册…

崇祯九年七月十七日,在清兵攻陷昌平后,十九日,清兵西路军与东路军合兵一处,近十万人浩浩荡荡进入大明京畿之地。
很快的,他们又攻下良乡,接着围攻顺义,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拒城坚守。城池陷落,上官荩与治国器、苏时雨几人尽数战死,百姓财帛被掳获一空。
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此时在京畿附近,兵部尚书张凤翼自请督师,还有宣大总督梁廷栋,加上各镇来援的军队,连京营的军队共有十几万人,却是畏惧不敢出战,坐视清军饱掠。
由于言官的不断上疏弹劾,张凤翼与梁廷栋自度不能免罪,遂每日服用大黄药求死,由于吃药用多,二人在九月初相继死去。事后二人都被诏定大辟之罪,抄没家产。
八月时,大同总兵王朴击清兵于涿州,报捷斩首一千余级,事后查明大部分是杀良冒功。
清兵势大,崇祯帝召卢象升率军入卫,再赐尚方剑。此时卢象升以兵部侍郎身份总理川、陕、晋、豫、楚、山东、江北七省军务,不久前,刚在滁州、七项山大败高迎祥、李自成等军队,按到命令后,卢象升无奈率军北上入援,李自成等人侥幸逃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八月二十日,卢象升领军到达真定府,清兵已是退走,京师解严。
二十八日,清军大部由建昌、冷口出关,奏乐如同凯旋,并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此时清军精锐在前,掳获的人口物资缓缓在后,明军大部却是不敢追击。独永平监军刘景耀愤怒不忿,率兵战于迁安枣河村,夜袭斩杀清军二百余人。
九月八日,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奏捷,其军直入长城,过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七万余,生擒明总兵巢丕昌。
崇祯九年九月十五日,清兵尽数出边,这场浩劫中,大明损失惨重。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日,由于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崇祯帝急需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兵部尚书统筹全局,他环顾廷臣,却是无有可用者,便起用丁忧在家的杨嗣昌即任。
杨嗣昌曾任宣大总督,当时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杨嗣昌处心积虑,几次上疏献计献策:“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给崇祯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其是个人才,可为阁臣。
原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张凤翼死去,崇祯帝同时诏升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备边。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帝面谈治国之策,没有获得同意。
“斩首八十级,没想到卫所之中,竟有如此勇将!”
九月二十三日,卢象升到达宣府镇怀来路城,怀隆兵备道纪世维与路城相关人员荣幸地接待了卢象升一行人。
一到怀来,卢象升迫不及待的,便加求观看兵备府的详细文册。
对此次大捷,他早已看过相关塘报,宣府镇东路斩首二百八十一级,卢象升认为不可思议,不过各方查验为实,兵部己在商议如何升赏相关人员,抚恤伤亡军士,由于这奖赏的银子要由礼部出,礼部尚书说自己部中没钱,银子要兵部出,双方扯起皮来,这升赏之事,便迟迟不能落实,让一干满怀期盼的人员等得心急如焚。
此次宣府镇东路大捷,斩首的二百八十一级中,其中永宁参将张国威部下斩首六十级,东路游击将军毛镔部下斩首四十级,卢象升认为他们武勇敢战,不过还算正常。
没想到那卫所中,保安卫城斩首六十一级,保安州城中,更是斩首达一百二十级,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卫所的守备官军,什么时候这么能战了?
更让卢象升意想不到的是,那保安州城下属一个叫舜乡堡的地方,竟斩首高达八十级,让卢象升吃惊不小。他对舜乡堡那个叫王斗的小小防守官,也涌起了浓厚的兴趣。
听卢象升如此褒奖自己辖下的将士,纪世维脸上笑开了花,他眉欢眼笑地道:“明公,那个王斗确是悍勇,崇祯七年时,他曾与几个夜不收冒死袭营,阵斩奴贼首级十名颗,他更以一普通墩军之身,直接升为总旗,没想到此次他又立下如此大功,这皆是赖圣上洪福,明公虎威啊!”
卢象升微笑点头,他道:“本督受圣上之命,督理宣大、山西诸务,这保安州卫也是我治下的城堡,他们立下如此大功,本督将亲自前往宣慰。”
纪世维忙道:“明公心系将士,下官感佩无己,定当陪同前往。”
第137章 意外、吃惊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舜乡堡,千户官厅内。
天气已是颇有凉意,舜乡堡内外人等都换上了厚厚的冬装,此时在大堂上,传出了一阵阵的笑闹声。
“来,宝贝儿子,亲一个。”
王斗在厅内抱着自己儿子王争走来走去,不时逗弄几下,他的儿子王争只是在他怀里咯咯笑个不停。在王斗旁边,王斗母亲钟氏,舅舅钟显才,还有妻子谢秀娘都是笑着观看。
谢秀娘目光随着丈夫与儿子的身影不时转动,她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又蕴涵着母性的光辉。
八月初时,谢秀娘为王斗生下了一个儿子,过程有惊无险,母子平安。
不过当时的情形,不论是王斗,还是母亲钟氏,都是捏了一把冷汗。谢秀娘个子瘦小,生产不易,很多产婆都说以太太的这种身子,怕是有难产的危险,王斗也考虑到这一点,当时他还认为自己要经历一场保大还是保小的选择,结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谢秀娘经过痛苦的挣扎,最后顺利地产下一个大胖儿子。
王斗绞尽脑汁,为儿子取名王争。
主上有后,全堡大喜,一时间整个舜乡堡都淹没在一片噼啪的鞭炮声中,在王斗为儿子请满月酒时,更是宾客盈门。
王斗现在是大红人,舜乡堡的军功传出去后,引起一片喧哗,到处是不可思议的声音。众人纷纷传扬,王斗立下这份大功,升职封官是免不了的了,很多人还在传闻,王斗极有可能荣升为州城的操守官,到时他便是保安州的一州之主了。
二十四岁的操守官,不免引起许多人的眼红嫉妒,不过嫉妒归嫉妒,趁王斗请满月酒的机会,前来结交贺喜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不但操守徐大人亲自前来,州城的管屯官张贵也是眉欢眼笑地前来,还有张家堡的防守官史敏也是赶来拉交情,五堡的防守官杨志昌也是不情愿地前来。
说起这杨志昌,王斗还曾与他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八月初时,杨志昌派出人向王斗讨要人口,阿巴泰领军攻打舜乡堡时,曾攻破了他治下几个屯堡,掳走了一些军户百姓,除死难者外,余者全部被王斗用清兵尸体换走,成了舜乡堡的军户人口。
杨志昌理直气壮派出了人,不料这些人连王斗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乱棒打出。杨志昌不敢去动王斗,便向州城操守官徐祖成申述,却一直没有下文,杨志昌恨极,却又无可奈何。他多方听到风声,王斗极有可能成为他的顶头上司,杨志昌失眠了几个夜晚后,最后还是决定主动向王斗示好,趁王斗摆满月酒这天,他携带大批的贺礼上门拜访。
席中二人相谈甚欢,一点看不出二人往日的过节。
除此以外,州城、卫城各位大人物都是纷纷送来贺礼,让王斗想不到的是,守备大人的儿子李守勤亲自前来,并送来了一份厚重的礼物,王斗的好友,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还当场认下了王斗的儿子王争为义子,让在座武人眼红不已。
千户官厅门前热闹的景象,一直到了九月中才稍稍淡了下来,捷报与军功名单已是递了上去,各方都在屛息凝气,静待结果的到来。王斗正好清静些,在家陪陪自己的老婆孩子。
抱着自己的儿子王争,王斗越看越爱,瞧儿子多象自己,这眉毛,这眼睛,这头发…无处不象。抱着儿子,王斗有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这是自己在这时代的结晶,数百年的精华,有了儿了,王斗也才真正融入到这个时代。
王斗在儿子脸上亲了一下,王争本来一直咯咯笑着,不料被王斗亲了一眼,他小嘴一裂,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王斗颇为尴尬,道:“宝贝儿子,怎么哭了?”
钟氏有经验,她道:“怕是饿了,该给他喂奶了。”
谢秀娘含笑过来,说道:“夫君,让我来抱争儿吧。”
谢秀娘抱走儿子,一个护卫进来禀报,说是林道符大人在外求见。

林道符虎虎生风的走进来,这个高大的将官全身上下精力十足,舜乡堡这次有大功,上头的封赏下来,应该会有一大批人升职。舜乡堡各人也听闻王斗有可能升任州城操守官的传闻,这让林道符颇为心动,如果王斗调任,自己在舜乡堡这么多年,应该可以升为防守官了吧?
在这个观念驱动下,他干活的热情更是高涨,每天忙里忙外,堡内外的开垦荒地,打制灌井,分配口粮等,很多事物都要他操持,这些天下来,他眼见人都黑瘦了一圈,不过林道符的精神头非常足,双目越发的炯炯有神。
他是进来向王斗汇报堡内外事宜的,从八月起,舜乡堡开始兴建营房,供那些新来的军户们居住,还有秋耕播种,开垦荒地等,一系列事情都要紧迫地展开。
依林道符说的,这两个月来,成绩还是理想的,从清兵手中夺来的那五千多百姓心思已经安定下来,舜乡堡美好的前景吸引了他们。沿着舜乡堡的西北两面,一排排的营房已经建好,让新军户在寒冬来临之前有了理想的安身之所。
众多人口的努力下,舜乡堡境内的荒地也开垦了不少,还打了好多口灌井,只是…
林道符说道:“大人,这两个月来,堡内的粮米银钱消耗甚大啊。”
追击清兵后,王斗有粮米库存三千多石,牛五百多头,猪羊一千多头,骡马五百多匹,金三百多两,银七千多两,八月时守备李贻安与操守官徐祖成又从卫城、州城调来了一千五百石米粮。
财富看起来不少,不过现在舜乡堡有人口一万两千多人,相当于两个足额千户所的人口,这么多人要吃喝,王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虽说从崇祯七年起,靖边堡那边开垦出来的近五千亩新田可以收税粮了,不过还是杯水车薪,大多数堡内军民的生活,都要靠王斗的支持。
外人看王斗悠闲,其实是不了解当家人的苦恼。
为了尽快自给自足,加上王斗估计保安州卫内几年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所以舜乡堡的五哨军士,除了一哨,还有堡内夜不收继续守城操练外,余下的四哨兵都是下田去干活,以后这五哨兵轮流守城,每两个月轮到一哨,除了农闲或是有战事时,五哨兵才会集合在一起。
对于林道符说的问题,王斗当然知道,他负手在厅内踱步一会,对他说道:“此事林大人不必担忧,本官自然会想办法解决,堡内诸事,还要拜托林大人多多操劳。”
林道符道:“大人言重了,这是属下份内之事,谈何操劳。”
这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兴高采烈地去了,果然只要有王斗在,自己努力干活就好,最烦心的事,用不着他操心。
林道符去后,王斗又在厅内走了几圈,最后停下来喝茶沉思。
正在他思考时,又有护卫禀报韩朝来见。
韩朝急匆匆地进来,他一见到王斗,就说道:“大人,快,快做准备。”
王斗奇怪地道:“韩兄弟为何这么急,做什么准备?”
韩朝道:“操守徐大人派家丁紧急来报,说是新任督臣卢大人已往舜乡堡而来,让大人作好迎接的准备。”
“卢大人…卢象升?”
王斗吃惊地跳了起来。

舜乡堡南门前,以王斗为首,舜乡堡一干官员军将站满一地,林道符,镇抚迟大成,韩朝,韩仲,温方亮,孙三杰,钟调阳,令吏冯大昌等人尽数到位,此时守城的是韩朝的右哨部,余者的韩仲,温方亮,孙三杰,钟调阳几人本来都在地里干活,听到新任总督卢象升来临的消息,个个都是飞快地赶来。
众人个个呼吸急促,激动得脸色发红,他们这些人中,很多人只见过操守官,连守备都难得一见。各人盘算,操守上是守备,守备上是游击,游击上是参将,参将上是副总兵,而副总兵只相当于文官中的兵备道,从兵备道上去,还有巡抚,巡抚上去,才是三镇总督。众人都是吸气,总督,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官。
一个总督三镇的高官,竟会到舜乡堡来,真是太意外了。
新任总督卢象升来临的消息实是震撼人心。
王斗也是心情紧张,不说卢象升是三镇总督这样的高官,而且还是历史中的名人,心情不紧张是假的,不过王斗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卢象升为什么会到舜乡堡来。
在王斗与林道符身后,令吏冯大昌在仔细整理仪表,三络长须,衣饰头发理了又理,想是要给将要来临的卢象升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王斗舅舅看冯大昌的样子,也是赶忙仔细检查整理自己的仪容,他口中喃喃自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林道符完全没了沉稳中年将官的样子,他紧张地对王斗道:“大人,此次我们准备可是充足,可否有不当之处?”
他焦急地道:“时间太紧迫了,接官的凉棚仪节鼓手完全没有准备,真是太失礼了。”
看众人紧张的样子,王斗不由笑了起来:“诸位大人不必过于忧虑,督臣卢大人前来,大伙平心静气迎接便是。”
听王斗这样说,众人紧张的神经才稍稍松弛。
想到有王斗顶在前面,众人也略为安心。
第138章 众官云集
近午,从保安州往舜乡堡的官道上,走着一列声势浩大的总督旗牌仪仗。
“赐尚方宝剑”、“钦差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粮饷”、“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密密麻麻的旗牌开路,接着是一杆巨大的猩红旗帜,上绣一个大大的“卢”字,随在旗帜后面的,又是一个个顶盔披甲的魁梧亲兵护卫。
在这些护卫的身后,卢象升骑在他那匹心爱的五明骥上,只是凝神看着舜乡堡周边的景色,在他身旁,怀隆兵备道纪世维大人满脸荣幸地与他并辔而行。
在两人的身后,便是卢象升的亲将心腹陈安,又有卢象升的弟弟卢象观,卢象晋,卢象同等人。
在这些人身后,又是宣府镇东路参将张国威,东路游击毛镔等人,总督大人要前往保安州卫宣慰将士,他们说什么也要护卫跟随。还有保安卫城的守备李贻安,也是拖着病体,坚持骑马跟在身后,良机难得,就是病死在马上,李贻安大人也认为是值得的。
李贻安身后,才是操守官徐祖成,还有保安卫城、州城等大小官员们,他们能跟随在新任总督的身后,都感觉到莫大的荣幸。
这些人身后,还有他们众多的家丁护卫,当然了,他们那些家丁可不能与卢象升带来的那些亲兵相比。那些亲兵护卫,多是卢象升从大名府带出来的“天雄军”旧部,对卢象升最是忠心不过,作战也非常悍勇,以后他们将是总督府标兵营的主力。
进入舜乡堡境内后,卢象升的神情就颇为凝重,到了董家庄附近时,卢象升开口问道:“舜堡损毁如此严重,难道除了本堡外,余者屯堡军堡已是尽数毁去?”
纪世维道:“保安守备有报,奴贼入寇舜乡堡时,为防奴骑掳获,那舜乡堡防守官曾下令坚壁清野,转移财帛人口,奴贼退走后,为了泄愤,也将诸堡尽数毁去。”
卢象升叹道:“贼奴毒害大明,家园被毁,妻女离散的,又岂是舜乡堡一地?”
身后一片陪同的叹气声。
卢象升又道:“如此艰难,那舜堡防守官还能斩获八十级,本督倒对他好奇了。”
身后一片各样的眼色。

王斗领着人正在舜乡堡南门前张望,忽见东面烟尘滚滚,有几十骑而来,奔到近前,却是五堡的防守官杨志昌,他大声道:“听闻总督大人前来舜乡堡宣慰,本官闻听,担忧有贼寇骚扰,特地带了麾下最精锐的家丁,前来护卫。”
他不理王斗身后各人鄙视的目光,满面笑容地来到王斗身旁,施礼道:“王大人。”
王斗明白杨志昌的心思,也不揭破,微笑地与他寒暄几句,又继续张望。
杨志昌站在王斗的身旁,自言自语道:“总督大人应该快到了。”
他满脸的紧张,又是兴奋,又是担忧,坐立不安的样子。
终于,远处出现了一系列密密麻麻的旗牌仪仗,那声势喧威,看得舜乡堡各人脸色皆变,王斗身旁的杨志昌还不由自主地全身轻颤起来,这或许就是权力的威严与力量。
王斗等人忙迎了上来,那仪仗兵甲滚滚而来,到了王斗近前停了下来,很快,那些旗牌向两边分开,露出中间骑着健马的卢象升等人。
王斗领着众人上前叩拜行礼,恭迎卢象升一行人。
王斗叩拜时,感觉到许多双眼睛注目在自己身上,半晌,一人道:“你就是王斗?起来吧。”
声音颇有磁性,很有男人的味道。
王斗谢过,站了起来,偷眼看了看卢象升,年纪很轻,不到四十岁,果然如史料所说的白皙清瘦。
传言卢象升力大无比,有超人的武艺,练习时都是使用近百斤重的大刀,更难得的是以文人之身,却是善长治军练兵,与将士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可算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而且卢象升不但善长治军,还善于种田,任宣大总督两年,就积粮米二十万石,文武双全,可惜是个悲剧英雄。
王斗偷眼看卢象升时,也正巧卢象升向他看来,见王斗偷眼看他,卢象升不由微微一笑。
他点头赞道:“好一条好汉,怪不得能击退贼奴,斩首八十级!”
他突然问道:“王斗,你与奴贼作战,你对他们感觉如何?”
王斗沉吟半晌,道:“奴长于弓马,兵甲甚锐,然不脱贼寇本性,如果将士有必死之心,也未必不能胜之!”
卢象升缓缓点头,他听过许多人评价清人,或是畏惧无比,将他们战力抬上天,又或是鄙夷不屑,将他们贬到底,象王斗这样客观评价,倒是很少,他赞道:“不骄不躁,正视敌我之长,甚好。”
他这话一出,王斗又感觉众多目光注视自己身上,许多人都在感叹,任谁都能听出卢象升话中对王斗的欣赏,有了卢象升这番话,想必王斗以后仕途顺利了。同时他们也奇怪,这王斗看过去不过一粗莽武夫,如何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只有杨志昌见卢象升只关注王斗一个人,颇为失望。
卢象升说完这番话后,他缓缓按辔徐行,一边沉思,他身旁的怀隆兵备道纪世维连忙跟上,路过王斗身旁时,对他赞许地点了点头。接下来卢象升的亲将陈安,他的弟弟卢象观,卢象晋,卢象同几人,也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了王斗几下,冲他点了点头。
跟上来是宣府镇东路参将张国威,他对王斗点头道:“王斗是吧,你很好。”
东路游击毛镔也是对王斗友善地点了点头。
保安卫守备李贻安骑着马上来,他喘着气坚持骑在马上,经过王斗身旁时,他停了下来,道:“王斗,你随在我身旁。”
王斗连忙为他执鞍牵马,李贻安道:“王斗啊,看来督臣对你很是欣赏,你要好好把握这次良机。”
操守官徐祖成道:“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请教我与守备大人,需记谨言慎行。”
王斗道:“两位大人放心,属下明白的。”
王斗随在二人身旁说话,杨志昌与舜乡堡余者各人,只能跟在队伍的最后面。

此时快近城门,在舜乡堡西北两面,大批的舜乡堡军户忙个不停,在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场面热火朝天,充满生机与活力。看到这边声势喧威的旗牌仪仗,他们又是好奇,又是畏惧,目光纷纷看来。
卢象升也是看着那边的建设工地,他看得很细,忽然他叫了一声:“王斗。”
李贻安忙对王斗说道:“督臣唤你,快快过去。”
王斗告了一声罪,连忙上前,看着王斗的背影,李贻安缓缓点头,看来总督大人对王斗颇为欣赏,自己更需拉拢好王斗了。
王斗上来后,卢象升却是又问:“你说奴贼兵甲甚锐,你又如何守住城堡,击退虏人呢?”
王斗道:“靠平日军士的操练,将士必死之决心,我中国犀利的火器。”
卢象升哦了一声,他沉吟半晌,道:“王斗,你招集堡内军士,我要演武观阵。”
王斗忙道:“督臣远道而来,定是鞍马劳顿,还是先进堡歇息吧。”
纪世维等人也是在一旁相劝。
卢象升道:“不急,观武后再说。”
他看向王斗:“王斗,你可愿为我牵马?”
王斗忙道:“这是卑职的荣耀。”
当下王斗为卢象升执鞍牵马,一行人进了舜乡堡外的较场,来到演武厅上。以卢象升为首,众人分两边站好,卢象升特别让王斗站在他的身旁。
卢象升道:“王斗,招集军士吧。”
王斗看了韩朝一眼,韩朝明白,他急急而去,很快的,演武厅各人便听到一阵脚步跑动的整齐声,卢象升不动声色,他身后的各人则是面面相觑,什么声音,这么整齐?
忽然众人吸了口气,只见较场外整齐地跑进一队队的军士,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身披铁甲,跑动时,队列竟丝毫不乱,只听一片整齐的轰响声。
这些军士一队长枪兵,一队火铳兵,他们一队队进来,韩朝领兵跑在最前面,到了演武厅前,韩朝一声喝令,众军士便静静不动。直到这个时候,他们队列仍是丝毫不乱,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条直线,竟不需要任何临阵整顿。
台上议论声四起,宣府镇东路参将张国威与东路游击毛镔脸上都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怀隆兵备道纪世维惊讶地扯着自己的胡须,守备李贻安与操守官徐祖成,这才明白了王斗为何能斩首如此之多。
卢象升眼睛发亮,他的亲将陈安在旁静静地说了一声:“好兵!”
台上各人都是啧啧称奇,王斗这两百多军士个个身披铁甲不说,各人只道王斗有捞钱的手段,这个不稀奇。让人称道的是这二百多人皆是一色的青壮,个个腰板挺直,目不斜视,又神情从容,分明是那种百战老兵,精锐之士。
特别是他们身上那股英武之气,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力量,一股朝气,没想到区区一个舜乡堡,竟有如此多的铁甲锐士!
第139章 阅兵操演
古时看军队是否精锐,第一要点就是观气,队列整齐划一,严整肃立,便是精锐之师。
想当年戚继光调任蓟镇,有鉴蓟镇官兵纪律散漫,急调自己三千浙军到达蓟镇,时逢大雨,三千戚家军列阵郊外,从早到晚,植立雨中,一直不动,让蓟镇官兵惊骇不已,明白了强军是什么样子。
队列严整,就代表着背后长久严酷的训练,卢象升久经军伍,当然明白这一点。看下面那两百多严整列阵的舜乡军,他们个个高大魁伟,脸上还带着那种血战余生的骄傲。
这种英武与骄傲,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卢象升见过太多明军那种麻木不仁的脸孔,老弱杂差,虽然很多人身上的装备比舜乡堡军士好得太多。
卢象升已经不需要发布什么演武命令,就知道眼前的舜乡军是一等一的精锐。怪不得他们能击退清兵,斩首八十具。
一个小堡之中,有这样的强悍军士,让人吃惊诧异,不过眼前的军士只有两百多人,卢象升看过相关文册,舜乡堡的额兵有三百余人,看来有一部分是被王斗吃空额了,虽然有吃一部分空额,余下的军士有如此的军容与战力,还是值得的。
卢象升满脸都是欣赏之色,他对王斗道:“舜乡堡全部军士都在这了吗?”
王斗道:“此为兵册上的官兵,农闲之余,卑职还将堡内的青壮军户编以训练。”
卢象升兴味昂然:“将他们全部招来看看。”
王斗吩咐韩仲与孙三杰几句,去将他们哨下的官兵招来,很快二人去了。
不久,韩仲左哨军士与孙三杰后哨军士一队队进入教场,他们原先都在田里干活,接到命令后,他们很快集合。舜乡堡平时严酷的训练发挥了作用,虽然集合命令匆忙,他们还是快速整好队,一队队跑步前来。
这两哨军士身上都没有披着盔甲,手上拿的只是根长矛。平日里舜乡军如果不披盔甲,外人一定以为他们是乞丐帮,因为到现在为止,舜乡军的几哨官兵,每个兵连身正式的军服都没有,就算军户有原来的鸳鸯战袄,也尽数破烂不堪,难以看出那是军服。
台上的卢象升等人看到一队队的丐帮子弟跑步进来,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军士虽然衣着破烂,身上穿的五花八门,手上的兵器简陋,但他们军容的严整,却是丝毫不输原先那二百多铁甲锐士。
他们与大明军队的编制一样,也是数十人一队,每队皆有自己的领队队头,进入教场后,他们很快汇合,在台前停了下来,队列竟也是丝毫不乱,与那些铁甲锐士一样排得严整无比。
卢象升看这些军壮,很多人手上身上还沾着泥土,显是刚从田里出来劳作军户,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紧张的集合命令,竟能快速汇合完毕,显是平时训练有素。看这些人脸上英气十足,没有一个老弱,如果披上盔甲,又是数百精锐的铁甲战士诞生。
卢象升不可思议地道:“王斗,这就是你编练的军壮?”
王斗道:“回禀督臣,卑职忙时督促军士耕作,闲时便让他们操练,这些确是卑职编练的军壮。”
卢象升看着台下的舜乡堡军士,心痛地道:“虽是军壮,却个个尽是好兵,只是他们的装备供给太简陋了。”
卢象升身后各人也是交头接耳,宣府镇东路参将张国威与东路游击毛镔都是瞪大了眼睛,他们麾下的家丁装备比台下的丐帮子弟好了多少倍,但论阵列的严整,军纪的森严,却远远不如台下那些军壮们,这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王斗道:“回禀督臣,我舜堡只是一个小堡,平日里,为了让这些军士军壮吃饱,卑职已经竭尽全力,所以…”
保安卫守备李贻安大人咳嗽一声,走上前而来,他先颤巍巍地向卢象升深施一礼,然后用责备的口气对王斗道:“王斗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舜堡有困难,你怎么不早说,这些军壮,同样是为国杀贼的好汉,我们卫所再艰难,也要让他们免于饥寒不是?”
王斗忙道:“万万不可,守备大人,卫所内现在也是困难,前些时日舜堡惨遭东奴劫掠,您老闻听后,立时拨下那么多的米粮救济,舜堡上下,已是铭感五内,军壮们虽然装备简陋,但已是深感国恩,并无一人有所怨言。”
李贻安脸上有光地退下,怀隆兵备道纪世维对卢象升道:“明公放心,虽然朝中粮饷拨下不足,不过舜堡有功于国,堡内军壮,只要王千户编成士卒兵册,我怀隆道也会按月发下钱粮装备。”
卢象升缓缓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王斗也是大喜,连忙拜谢。
卢象升又看向台下,这么久时间过去了,台下那些铁甲军士,还有那些军壮们,仍是个个目不斜视,站得笔直,队伍没有一丝的斜乱,这种军容与纪律,对他这种好兵的人来说,真是感慨。
他对王斗道:“王斗,本督好奇,这些士卒,你是如何操练出来的?”
王斗道:“回禀督臣,平日守备大人与操守大人就严格督促,卑职祖上跟随过戚帅,也留下过几本兵书,卑职只是依照兵书操练。”
卢象升不置可否,卫城与州城那些官兵他不是没见过,除了一部分军将的家丁略略能战外,余者都是老弱堪杂,疏于操练,典型的乌合之众。不但如此,东路参将与游击麾下的人马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兵书,哪个武将的书房内不摆几本装点门面?不过真正严格按其操练,或是操练成功的,真是太少了。练兵,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不是想练就可以练成的。
王斗祖上跟随过戚继光的事引起卢象升的好奇,他问了几句,说道:“王斗,你平日怎么操练军士,便演来让我看看。”
王斗对卢象升深施一礼,便走到台前,大喝一声:“肃立!”
“哗!”的一声,教场中所有舜乡军,都是站直自己的身影,他们个个站得笔直。他们知道今天有大人物来视察,为了不给大人丢脸,他们更是拿出自己全部的精神。
王斗喝道:“长枪火铳上肩。”
又是“哗!”的一声,一片整齐的寒光闪过,教场中所有舜乡军,己将长枪与火铳持靠在自己肩上,教场上长枪火铳如林,一股杀气蔓延开来。
卢象升暗喝一声:“好!”
舜乡军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看出其不简单,这种整齐的动作,万人如一,没有背后长久严酷的训练,是办不到的。张国威与毛镔也是吃惊不小,他们看到台下乞丐军壮们动作划一,整齐如那些铁甲军士一样,在他们印象中,大明正规的官兵都是散漫不堪,舜乡堡这些编练的民兵军壮,军容训练,竟大大超过他们麾下的正规官军。
王斗喝道:“结阵前进!”
整齐的脚步声响起,三哨军士,结成三个整齐的方阵,一阵阵而行,从台上看下去,密密麻麻的都是火铳长枪,每个方阵间隔十几步,齐刷刷的都是脚步的声音。
台上各人看得目驰神迷,舜乡军的列阵操演,充满了力量的美感,给他们震撼极大。卢象升沉思,他是带兵多年的人,哪还不明白台下舜乡军的力量?他现在有些怀疑,宣府镇东路那些斩获的首级…
三个方阵一阵阵前来,经过演武台前时,每个军士都是向台上看来,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充满骄傲的神情,王斗也是拔出自己的重剑,斜指而出,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昂然从他剑下而过。